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比较.

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比较.

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比较.
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比较.

中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比较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于文化对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和扩大就业的潜在影

响,“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日益为各国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青睐,并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和政策思维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自觉的产业形态,已经逐步成为各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今天和未来的产业及社会生活中,将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产业的出现,突出地表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和人的需求的发展,表达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对以美的方式创造和追求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看,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高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范式,它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市场化方式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1]。“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2]文化产业的特点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文化生产是创造性的生产,产品是半公共性的。在产品销售前,文化生产集团通过垄断人为制造资源稀缺,最终用自己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取得利润。其二,文化产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为了抵消风险,该行业大多通过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其三,内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是不可重复的产品和服务,创意性内容起决定性作用,可谓“内容为王”。其四,具有高生产成本、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和低复制成本的特点。

2.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现状

正因为文化产业具有以上的种种特点,它在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创意产业并提出创意产业政策的国家,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旨在大力推进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倡和鼓励人的原创力在英国经济发展中

的贡献。目前,英国创意产业的年均产值为600亿英镑,其中1998年创意产业的附加值为250亿英镑,占当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大于任何一个制造业[3]。美国的文化产业,仅影视产品生产和销售,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 ,解决了130万人的就业,超过了采购、警察和林业等部门的就业人数。一部好莱坞大片

的赢利额,等于几十万辆汽车,可见文化产业利润空间之大。其他西方国家例如

日本娱乐业产值已超过了汽车工业;加拿大文化产业年产值早已超过汽车、通讯及信息技术产业;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已经成为同通信和生物科学等产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3]。

3.以Viacom集团为例分析西方大国文化产业结构

美国在影视、图书和音乐唱片等多个领域引领着西方乃至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

潮流。据统计,在美国,代写论文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结构方面,美国企业的发展也最为成熟。因此,从研究的角度考虑,选择一家美国文化集团并对其产业结构做细致分析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下面

以美国著名的Viacom集团为例,剖析它纵向和横向的企业结构,力图揭示西方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Viacom是全球主要的娱乐巨头之一,涉猎的领域包括电视、电影、数字平台等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线节目供应商,为三家最大的电视网络制作和发布电视节目。Viacom拥有的著名旗下品牌包括MTV Networks (已在全世界超过130个国家布下网络),BET Networks,Paramount Pictures(派拉蒙),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DreamWorks(梦工场) and Famous Music。Viacom还拥有美国

最大的几家出版社,同时也是户外广告行业的巨头。

Viacom横向的发展包括1994年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派拉蒙传播公司,

同年,又以84亿美元从Huizenga买断了Blockbuster视频公司。1996年当时

还是Viacom上级公司的CBS(同时拥有西屋出版社)以47亿美元购买了无线广

播公司和户外广告集团。Viacom正式吞并原母公司CBS。除了合并之外,Viacom 也不断把业绩不好的子公司分化出去。例如,1995年它将有线系统卖给了John Malone' sTCI公司。1997年又以46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有关教育、技术和出

版业的公司卖给Pearson。综上所述,Viacom通过收购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Sumner Redstone' s全国娱乐有线公司)、收购生产替代产品的公司(派拉蒙)、收购竞争对手(辛迪加King World Productions)来达到增强协同效应、扩大经

济规模、防御替代产品、减弱竞争威胁的目的。这一系列在价值链的同一层面

上获取、整合经营业务的成功操作(即横向整合),使Viacom拥有了一条运作良

好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有线网络、电视、电影、广播和户外广告为主的核心竞争力。

Viacom公司的纵向整合包括:2003年它旗下的无线广播公司拥有了185个广播

电台,电视集团拥有39家电视台。Viacom户外广告公司也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

户外广告商。这些例子很好地证明了上述文化产业的第二大特点:为了抵消企业的风险,Viacom采取了纵向一体化,优化供应链的战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Viacom不仅负责文化产品的生产,也牢牢控制了发布环节,使自己的文化产品在

高度控制的完整的价值链里流通,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形成了规模经济。

Viacom公司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正是西方各大文化产业集团的缩影。它的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的规范操作非常值得中国文化产业借鉴。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的优秀文化之一,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小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方面一直是持续逆差。文化产品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域及其产品实际上已被边缘化,现实中充斥着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和替代品。这种不相称、不对称的现象不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存在,近年来还有加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结果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资源大国却成了产业小国。这种现象已引起了各方关注。从党的政策来说,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明确要求;而在实践领域,文化产业正在我国迅速崛起,网游业、广告业、音像业、图书业、高档娱乐业、电影业、电视业、信息内容业等率先走上产业化道路。据《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总报告公布,200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接近3 900亿元。从结构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新兴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出传统文化行业近一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的几个行业部门。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 858亿元,其发展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半[4]。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今最有吸引力的词语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于文化对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和扩大就业的潜在影

响,“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日益为各国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青睐,并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和政策思维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自觉的产业形态,已经逐步成为各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今天和未来的产业及社会生活中,将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产业的出现,突出地表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和人的需求的发展,表达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对以美的方式创造和追求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看,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高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范式,它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市场化方式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1]。“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

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2]文化产业的特点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文化生产是创造性的生产,产品是半公共性的。在产品销售前,文化生产集团通

过垄断人为制造资源稀缺,最终用自己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取得利润。其二,文化产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为了抵消风险,该行业大多通过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其三,内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是不

可重复的产品和服务,创意性内容起决定性作用,可谓“内容为王”。其四,具有高生产成本、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和低复制成本的特点。

2.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现状

正因为文化产业具有以上的种种特点,它在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

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文化产业定

义为创意产业并提出创意产业政策的国家,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旨

在大力推进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倡和鼓励人的原创力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目前,英国创意产业的年均产值为600亿英镑,其中1998年创意产业的附加值为250亿英镑,占当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大于任何一个制造业[3]。美国的文化产业,仅影视产品生产和销售,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 ,解决了130万人的就业,超过了采购、警察和林业等部门的就业人数。一部好莱坞大片

的赢利额,等于几十万辆汽车,可见文化产业利润空间之大。其他西方国家例如

日本娱乐业产值已超过了汽车工业;加拿大文化产业年产值早已超过汽车、通讯及信息技术产业;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已经成为同通信和生物科学等产业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3]。

3.以Viacom集团为例分析西方大国文化产业结构

美国在影视、图书和音乐唱片等多个领域引领着西方乃至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

潮流。据统计,在美国,代写论文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结构方面,美国企业的发展也最为成熟。因此,从研究的角度考虑,选择一家美国文化集团并对其产业结构做细致分析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下面

以美国著名的Viacom集团为例,剖析它纵向和横向的企业结构,力图揭示西方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Viacom是全球主要的娱乐巨头之一,涉猎的领域包括电视、电影、数字平台等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线节目供应商,为三家最大的电视网络制作和发布电视节目。Viacom拥有的著名旗下品牌包括MTV Networks (已在全世界超过130个国家布下网络),BET Networks,Paramount Pictures(派拉蒙),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DreamWorks(梦工场) and Famous Music。Viacom还拥有美国

最大的几家出版社,同时也是户外广告行业的巨头。

Viacom横向的发展包括1994年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派拉蒙传播公司,

同年,又以84亿美元从Huizenga买断了Blockbuster视频公司。1996年当时

还是Viacom上级公司的CBS(同时拥有西屋出版社)以47亿美元购买了无线广

播公司和户外广告集团。Viacom正式吞并原母公司CBS。除了合并之外,Viacom

也不断把业绩不好的子公司分化出去。例如,1995年它将有线系统卖给了John Malone' sTCI公司。1997年又以46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有关教育、技术和出

版业的公司卖给Pearson。综上所述,Viacom通过收购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Sumner Redstone' s全国娱乐有线公司)、收购生产替代产品的公司(派拉蒙)、收购竞争对手(辛迪加King World Productions)来达到增强协同效应、扩大经

济规模、防御替代产品、减弱竞争威胁的目的。这一系列在价值链的同一层面

上获取、整合经营业务的成功操作(即横向整合),使Viacom拥有了一条运作良

好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有线网络、电视、电影、广播和户外广告为主的核心竞争力。

Viacom公司的纵向整合包括:2003年它旗下的无线广播公司拥有了185个广播

电台,电视集团拥有39家电视台。Viacom户外广告公司也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

户外广告商。这些例子很好地证明了上述文化产业的第二大特点:为了抵消企业的风险,Viacom采取了纵向一体化,优化供应链的战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Viacom不仅负责文化产品的生产,也牢牢控制了发布环节,使自己的文化产品在

高度控制的完整的价值链里流通,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形成了规模经济。

Viacom公司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正是西方各大文化产业集团的缩影。它的横向联

合和纵向一体化的规范操作非常值得中国文化产业借鉴。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的优秀文化之一,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

国却是一个文化产业小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方面一直是持续逆差。文化产品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域及其产品实际上已被边缘化,现实中充斥着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和替代品。这种不相称、不对

称的现象不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存在,近年来还有加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结果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资源

大国却成了产业小国。这种现象已引起了各方关注。从党的政策来说,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

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明确要求;而在实践领域,文化产业正在我国迅速崛起,网游业、广告业、音像业、图书业、高档娱乐业、电影业、电视业、信息内容业等率先走上产业化道路。据《2005中国文化

产业发展蓝皮书》总报告公布,200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接近3 900亿元。从结构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新闻、

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

835亿元。新兴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出传统文化行业近一倍,创造的价值已

接近传统的几个行业部门。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 858亿元,其发展规模在整个文

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半[4]。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今最有吸引力的词语之一。

虽然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与我国其他产业门类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起点低,不仅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资金筹措、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还受到原有的“计划”文化观念的影响制约,因而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我国经济领域其他产业相媲美,尚不具备市场化的强大的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Viacom的例子中得出结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多以集团化面貌出现,庞大的跨国公司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公司触角触及全世界,面向的是全球市场;管理层和股东多身兼数职,涉及多个领域;人力资源也相当丰富,网罗的是世界人才。而中国的文化产业与之相比,却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现行文化产业政策滞后。文化产业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我国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一些国有文化经营单位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第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习惯于从个别的机构、部门的角度去讨论,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很多环节构成,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依靠政策支持,还必须发挥集聚效应,培育文化市场,打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媒体行业率先进行改革,纷纷成立集团,力图以集团化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与国外媒体集团抗衡。截至去年5月,我国共组建60多家媒体集团,其中报业集团39家,广电集团8家,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5家,电影集团3家,期刊集团1家[5]。他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结构初具规模,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媒体集团的所有整合基本上是在行政命令或相关因素下完成,很少有像Viacom公司那样以经济主体的面貌出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收购或分化。这就使得我国的媒体集团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向心力,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盘散沙的操作方式也很难取得市场优势,更不用提跨国经营了。

第三,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西方文化产业巨头的管理层大多具有商界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善于把握全球市场;从业人员也具有专业的服务精神和创造性意识,职业素养比较高;社会上对于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源”的保护措施也比较完善。而这些正是我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展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对我国文化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展望: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保护知识产权

首先,政府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开放目前还被国家垄断的文化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和培育文化要素市场。我国应该明确认识到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迅速填补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空白,在短期内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到10%-15%以上,以经济和文化两手,打造新时代的新型综合国力[5]。其次,我国也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过去,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市场混乱,盗版现象严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抗议。其实,对产品的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今天,如果我国想要跻身文化产业强国,就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在社会中形成保护和尊重个人作品和个人创造力的氛围。

2.非公营与公营结合,形成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

国有公营企业有上万亿国有资产的存量资源,释放这些资源,开放国家垄断市场,将为下一阶段文化产业的增长提供重大推动力。而民营文化资本在我国积蓄已久,有强烈的投资动机,国家可以放开一般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允许民营资本投融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形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对于喉舌部门,还是要坚持国有,由国家把握政治大方向,使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国的文化产业要集聚国有和非公营企事业单位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用经济杠杆调控全局,学习西方大国的先进经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产业成本和风险,创造出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原来的产业形态,要重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重新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能够相互支持、互为供给。而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与各国文化产业巨头竞争的筹码。如果我国文化产业只一味追随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亦步亦趋,就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它们,而且会沦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严重地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破坏文化多样性原则。我国的文化产业只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取得优势地位。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文化产品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源”是这个新兴行业的动力之源。当今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高技术与高文化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与能力

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文化产业人才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文化产业要想从根本上取得优势地位,就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以及营造适宜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首先,文化产业要培养专业的策划、创作和设计人才,灌输服务理念,提高职业素养,并鼓励专业人士互相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的交流。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所有国民的文化修养,普及教育,提高欣赏品位,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一旦成熟,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无限宽广。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其次,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文

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打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次,要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吸引各国有丰富市场经验和国际背景的人才参与或协助管理。只有切实把现代化的企业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与世界跨国集团合作与竞争[6]。

4.文化产业的目标:文化多样性原则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关于保护并促进文

化表达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提出了与世贸组织商品贸易不同的文化产品及服务贸易的原则——文化多样性原则。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其文化也会处于强势地位,反过来文化的霸权又强化了国家的霸权。所以说文化是国家间攻防的前沿阵地。例如,美国是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在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难以撼动,尤其是其文化产品的出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而迅速辐射和影响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形成强大的文化市场和话语霸权地位。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欧洲各种有识之士的忧虑。1992年,欧盟提出了“文化例外”的主张,要求对他国特别是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入采取一定的限制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当然,硬性的政策壁垒并不是最佳策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本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是解

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小国,面临的问题比

欧洲更多更复杂。我国的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安全正遭受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这也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因。中华文化只有借助产业的平台,才能发挥其国际辐射力。

虽然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与我国其他产业门类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起

步晚、起点低,不仅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资金筹措、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还

受到原有的“计划”文化观念的影响制约,因而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我国经济领域其他产业相媲美,尚不具备市场化的强大的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Viacom的例子中得出结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多以集团化面

貌出现,庞大的跨国公司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公司触角触及全世界,面向的是全球市场;管理层和股东多

身兼数职,涉及多个领域;人力资源也相当丰富,网罗的是世界人才。而中国的文化产业与之相比,却存在如下的问题:

第一,现行文化产业政策滞后。文化产业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我国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因此,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一些国有文化经营单位未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第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习惯于从个别的机构、部门的角度去讨论,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很多环节构成,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仅依靠政策支持,还必须发挥集聚效应,培育文化市场,打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媒体行业率先进行改革,纷纷成立集团,力图以集团化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与国外媒体集团抗衡。截至去年5月,我国共组建60多家媒体集团,其中报业集团39家,广电集团8家,出版集团7家,发行集团5家,电影集团3家,期刊集团1家[5]。他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结构初具规模,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媒体集团的所有整合基本上是在行政命令或相关因素下完成,很少有像Viacom公司那样以经济主体的面貌出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收购或分化。这就使得我国的媒体集团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向心力,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盘散沙的操作方式也很难取得市场优势,更不用提跨国经营了。

第三,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西方文化产业巨头的管理层大多具有商界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善于把握全球市场;从业人员也具有专业的服务精神和创造性意识,职业素养比较高;社会上对于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源”的保护措施也比较完善。而这些正是我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展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对我国文化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展望: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保护知识产权

首先,政府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开放目前还被国家垄断的文化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和培育文化要素市场。我国应该明确认识到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迅速填补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空白,在短期内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到10%-15%以上,

以经济和文化两手,打造新时代的新型综合国力[5]。其次,我国也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过去,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市场混乱,盗版现象严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抗议。其实,对产品的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今天,如果我国想要跻身文化产业强国,就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在社会中形成保护和尊重个人作品和个人创造力的氛围。

2.非公营与公营结合,形成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

国有公营企业有上万亿国有资产的存量资源,释放这些资源,开放国家垄断市场,将为下一阶段文化产业的增长提供重大推动力。而民营文化资本在我国积蓄已久,有强烈的投资动机,国家可以放开一般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允许民营资本投融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迅

速形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对于喉舌部门,还是要坚持国有,由国家

把握政治大方向,使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国的文化产业要集聚国有和非公营企事业单位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用经济

杠杆调控全局,学习西方大国的先进经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产业成本和风险,创造出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原来的产业形态,要重新进行横向

和纵向整合,重新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各个产业

部门之间能够相互支持、互为供给。而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与各国文化

产业巨头竞争的筹码。如果我国文化产业只一味追随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亦步亦趋,就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它们,而且会沦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严重地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破坏文化多样性原则。我国的文化产业只有形

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取得优势地位。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文化产品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源”是这个新兴行业的动力之源。当今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高技术与高文化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与能力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文化产业人才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文化产业要想从根本上取得优势地位,就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以及营造适宜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首先,文化产业要培养专业的策划、创作和设计人才,灌输服务理念,提高职业素养,并鼓励专业人士互相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的交流。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所有国民的文化修养,普及教育,提高欣赏品位,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一旦成熟,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无限宽广。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其次,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文

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打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次,要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吸引各国有丰富市场经验和国际背景的人才参与或协助管理。只有切实把现代化的企业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与世界跨国集团合作与竞争[6]。

4.文化产业的目标:文化多样性原则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关于保护并促进文

化表达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提出了与世贸组织商品贸易不同的文化产品及服务贸易的原则——文化多样性原则。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其文化也会处于强势地位,反过来文化的霸权又强化了国家的霸权。所以说文化是国家间攻防的前沿阵地。例如,美国是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在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难以撼动,尤其是其文化产品的出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而迅速辐射和影响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形成强大的文

化市场和话语霸权地位。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欧洲各种有识之士的忧虑。1992年,欧盟提出了“文化例外”的主张,要求对他国特别是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入采取一定的限制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当然,硬性的政策壁垒并不是最佳策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本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小国,面临的问题比欧洲更多更复杂。我国的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安全正遭受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这也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因。中华文化只有借助产业的平台,才能发挥其国际辐射力。

超星尔中西方文化比较答案题库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1、从文学与审美得角度来瞧,更具有内在得高度得就是。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正确答案:D 2、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与西化得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正确答案:C 3、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得好恶得就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人得好恶就是无法被自身控制得 C、对于某种东西得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得自主选择 D、最初得喜好更多地就是冲动 正确答案:B 4、审美递增递减规律得意思就是,对于某种东西得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得趋向。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文学作品得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得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6、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正确答案:D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7、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得就是。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得审美都就是可以被强行改变得 B、人得喜好就是受传统影响得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就是可以改变得 正确答案:C 8、长期来瞧,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得喜好。 A、蕴含得意义

B、接触得频率 C、她人得喜好 D、事物得外表 正确答案:B 9、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0、任何文化都有正面与负面得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得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得文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11、《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 B、象 C、规 D、气 正确答案:B 12、村山节与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得周期为年一转折。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中西方_文化_差异比较分析

第28卷 总第118期科学?经济?社会Vol.28,Su m No.118 2010年 第1期SC I ENCE?ECO NOMY?S OC I ET Y No.1,2010 【文化艺术】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雷兴长 (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 700020) 摘 要: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是导致东方文化多元化与西方文化一元化生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建设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中西方;多元文化;一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1-0173-04 The New Com para ti ve Theory of Ch i n ese and W estern“Culture” LE I Xing-chang (L anzhou Co mm ercial College,Institute of Econo m ic Research L anzhou,L 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D ifferent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 m atic conditi ons led t o the the diversity of eastern culture and unitariness of western culture.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 estern cultural will p r omote the internati onalizati on and worl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east and the west;multi-cultural;unitary culture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家、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程不一,必然导致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不同的文化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小视。目前,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这就更有必要探讨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西方文化的长处有哪些?这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老问题。 一、中西文化的环境差异 大自然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培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河流,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海洋。海洋无比广阔,是无法征服的,只能顺其势,利用海洋,欣赏海洋;河流相对狭窄,是有可能征服的,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人力,征服河流,利用河流,就成了中国古人的愿望和使命。 大自然决定着社会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广阔的海洋成了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养育了西方人的自由个性、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文化基因;由于奔腾的河流成了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培育了中国文化的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文化基因。海洋变化无常、无法驯服,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海洋的一望无际、变化多端,给予了西方人想象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海洋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河流的可征服、可利用,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河流的顺势而流、不破不泛,培植了中国人善解人意、循规蹈矩的行为文化;河流的水到渠成、可堵可导,培育了中国人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含义差异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教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在汉语中,文化是一个词组。“文”是指文章、典籍,“化”是指教化、训化。用著名的文章、典籍教化、训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就成了“文化”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 收稿日期:2009-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项目———批准号08XZX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兴长(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研究。 371

2019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100,共 50.0 分) 1 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0.5分) 0.0分 ?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我的答案:C 2 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0.5分) 0.5分 ?A、 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 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 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 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我的答案:B 3 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0.5分) 0.5分 ?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我的答案:C 4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0.5分)0.5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我的答案:A 5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0.5分)0.5分 ?A、 哲理性 ?B、 清晰美 ?C、 定义性 ?D、 综合性 我的答案:D 6

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0.5分) 0.5分 ?A、 音响形象 ?B、 对应 ?C、 概念 ?D、 符合 我的答案:C 7 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0.5分)0.5分 ?A、 翻译的误区 ?B、 文化的差异 ?C、 体质的差异 ?D、

环境的影响 我的答案:A 8 中国近一千三百年来主要的社会形式是()。(0.5分)0.5分 ?A、 知识分子精英官僚社会 ?B、 家天下谱系官僚社会 ?C、 官僚阶级氏族统治社会 ?D、 家族主义民主共和社会 我的答案:A 9 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0.5分)0.5分 ?A、 暴力制约机制 ?B、 法律制约机制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复习资料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概括:“文化概念最初是指对自然的有 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的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任何社会文化都包含这两层意思。”(2)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涉及到文明,《尚书》、《易经》等,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有“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也”,隐含与蒙昧相对应的文化状态的含义,接近现代意义。西方的文明概念与城市文化兴起关系密切。(3)在许多情况下,文明和文化两个词通用。文明往往指的是相对成熟或者高级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但对于处在低级状态下的文化,一般不用文明一词。如因纽特文明。(4)一些学者认为文化为精神现象,而文明指制度化、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如政治、军事、法律等。有的学者(美国巴格比)用文明将较大较复杂的文化与较小较简单的文化区别。四大文明古国与一些“亚文明”。许多人不加细究地把文明作为文化的广义解释,用它来描述那些综合性、整体性较强的文化事实。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等。 中西学者对文化的阐述:1把文化看做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 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文化性质和特征:1、我们赞成把文化看做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2、我们把民 族性和地域性看做五年后的重要特征。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5、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中西文化的不同地理差异和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中:1 首先是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辽阔的土地不仅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且蕴藏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使他们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并且进退裕如。2 其次是复杂的地形地貌。这些都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殊,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 第三是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4 第四是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促使中华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主旨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西:1 陆地狭窄而多山地带,土地贫瘠加上气候不利于粮食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因而他们不得不转向大海讨生活。2 地中海地区特色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开放的地理环境和具有较高文化势能的周边文明又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宝贵的经验。3 古希腊自然地理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全境被各种天然屏障分割成若干孤立的小区域。这种特殊的地理,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结构,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化聚集,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基本性格。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

文化的界定——文化含义 第一个层次:1、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文化补习班文化宫文化俱乐部文化局文化部 第二个层次: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京剧针灸推拿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 第三个层次:3、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中华智慧华夏神韵 文化的两个定义:就过程而言,文化就是人话或子人接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残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 文化结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表层——器物(用途:衣食住行。材料:玉石、金银、陶、青铜、铁、瓷)、中层——制度(成文制度:政治、法律、教育。不成文制度:风俗礼仪、家族制度)、深层——精神(思想:学术思想、哲学。信仰: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隐性文化:心理潜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符号——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 文化的要素:1、物质产品:人类通过利用、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一些物品2、社会关系: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彼此构成的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基础3、规范体系:指社会规范,即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规定4、认知体系:包括心理感知、思维方式、价值趋向、终极关怀、审美情趣等5、符号体现: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文化的分类:1、形式分类(时空分类)。文化层:文化的历时态。文化的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应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化鱼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空间特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埃及----巴伦比---印度---中国2、群体分类:文化从:文化的社群态按照社会群体和组织划分的属于不同种族、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征 大群文化(民族种族,阶级,阶层)小群文化(制度性,非制度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3.对象的分类。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消费的对象:茶、酒、豆腐。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 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2、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3、文化是一个体系4、文化在某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积极性6、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1.文化产生根源: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前资本主义社会,各国的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农业经济:中国2、游牧经济: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3、农牧混合经济:欧洲。三种不同经济结构的特点: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稳定性最强,因此这些国家的进化速度也就最慢;游牧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最差,这些国家多是暂时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分和多变;农牧混合经济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稳定性来自种植业,可变性源于游牧业 2.中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例欧洲地形和欧洲气候中国地形和中国气候 3.中国与欧洲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一、农业经济的技术结构对农业劳动生率的高低和农业商品化生产发展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1.生产对象本身需要的工时不同2.不同的耕作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保持有不同的后果。二、农业经济对生产分工和商品化进程的影响也大不相同:1.中国单一的农业经济,以家庭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只能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方面造就了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的美德,另一方面也生产了狭隘自私的意识,形成了排斥写作的小生产传统2.欧洲农牧猎林混合经营的庄园经济结构,生产活动有天然分工。三、对商品的需求与社会体制上的差异:1.农牧混合经济限制了统治者聚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读后感

青春岁月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由法学博士张中秋先生编著。在不可摧、不可动摇的特性,因为皇权这一特性,也使它成为了造书中,作者通过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及其所处历史社会背景的比较成中国法巨大时代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的法律文化与西方的法律文化在形成、本中西法律文化在法律学术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律学位、属性、伦理、体系、学术、精神,价值等八个方面的差异,与法学的区别。中国古代到底有无法学,这个问题在学界有长期细致的描述了法律渊源、价值精神以及文化属性、学术体系的基的讨论。“律学”主要是从文字与逻辑上对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本形成以及内容,揭示了法律文化的差异,冲突及其协调的理论解释,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刑罚宽严与否、“律”“令”等法律和制度性安排,对这些差异的形成的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每条文具体的运用上以及刑与礼的关系上。传统中国的法学家(实个差异的背后都细致的介绍了差异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的原因。质上可以称之为律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规则来治理民众书中得出的关于中西法律文化的各类差异并不是作者的凭空的描以及如何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喜好。发展下来,则更加热衷于述,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资料实证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清汇编总结历代的法典,并用主流的儒家思想解释现有条文,并不晰的勾勒出了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这一主体轮廓。这本书并进行创新,更谈不上批判、反思和升华,这些做法实际上是与法不追求或者意图给法律文化下一个科学性的具体的定义,而是给的内涵相违背的。所以,在官员审理案件中,主要是为了解决纠研究的问题设定了一个相对开放的逻辑框架,并使其最大化的挖纷,将一般民事、财产问题转化为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他们希掘出其中的结构性要素,促使作者以及读者从多维角度去审视法望百姓能够淡薄名利、尽可能的减少物质的纠纷。“法学”则是律文化。 关于正义与否的科学,探讨的重点主要是自然法、法的本质、法在第一章“法的形成: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中作者认为,的价值、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权利、法与民主、法与政中国古代的法始于部族征战,而西方古代法始于氏族内部的斗治、法与道德和宗教的关系、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争,是贫民与贵族之间的冲突。地缘因素和地理政治对一个国家位与作用等。而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正义与权利”这一核心而展法的传统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从古以来特殊的地缘开,且进一步阐释和强化这一核心的。除此之外,法学为了实现因素使得血缘政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依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正义,还必须关注法和法律的形式以及表达方式,法律规范的分氏族部落在长期的互相征战中逐步形成了各种对付其他氏族的残析及系统归类等程序性问题。换言之,离开围绕正义与权利而进暴的制裁方式。随着氏族内部的发展,这些所谓对外族的制裁方行的探讨的学术,若称之为法学都是不甚妥当的。上述的这个判式或手段也适用于对氏族内部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这些可以说断隐含了以西方为标准的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学能够成是中国法的最初的起源。另一方面,除了残暴的制裁手段以外,为一门科学,其产生于西方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它坚持围绕正氏族部落还开始进行联姻用来维持部落间短暂的和平,这种方式义与权利所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虽然这不是绝更为温和,以及富有经济效益。所以,中国法最初的形式是从对对的,但它的价值依然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意义。在比较中西方外的具有暴力性的讨伐中形成的以刑为主的法,并且由于联姻的法律文化的差异时,没有必要放弃公认的科学标准,而是应该把关系,在家族内部和部落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点就与其科学部分提取出来作为共同财富。所以,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古希腊(雅典)法不同,古希腊法的形成是由于氏族内部矛盾冲是实际上是“律学”而并非“法学”。至此,中国法律文化的价突所需要的,为了缓解冲突,就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就会打打破值取向就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下来,造成了百姓对“法”的恐惧和血缘氏族关系,创造行的开始了漫长的权利斗争史,而这恰恰是排斥、以及对“法”的否定和淡漠,这些都造就了传统中国特殊法形成的必要基石和真正精神的体现。概括下来就是传统中国视的“法”的状态,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法为刑,把它作为一种暴力工具用以军事镇压。而西方的氏族内但我认为本书中略有不足的在于书中作者只对比较中发现的部的冲突导致的是一系列的改革,进而平衡各方的力量,所以是“异”进行了阐述,却没有阐述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同之处。如权力分散和相互妥协的过程。所以西方把法当作一种权利,对其张中秋教授在本书的第二版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著作的名加以管理,是自由、平等的表现。对于中国的氏族间的征战可以称,准确的说,应该是‘中西法律文化八大差异之比较’。”而看作它们是具有行动性的,但是氏族内部的改革是具有深刻的社中西法律文化之间虽有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共同性的。所会性和开放性的,它是人类权利意识觉醒的铺垫,而权利意识的有的法律关系实质上都可以理解为人的关系,中西方的法律在协觉醒和争取就换取了民主与平等,这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调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虽形成了不同一个深刻的转折点。 的法律文化,但人总是这两种差异文化的主体和原点,即便是中在本书的第四章中,认为传统中国将法定义为伦理纲常,它世纪的欧洲,上帝也是一个人格化的神。所以,不管这种关系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规则,比起古代西方的遵守上帝意现为哪一种形态,人始终是作为关系的主体和原点。 志的宗教法来说,它更具有世俗性,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理智的进步。但由于传统中国的法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是以【参考文献】 [1] 张中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集团为本位,“人治”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加之等级和尊卑的分[2] 芹 夫. 关于中国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明划分,使得人民对权威产生课恐惧以及对权力开始崇拜,而忽比较研究》若干观点商榷[J]. 比较法研究, 1993,(2). 略了对个体权利的追求。而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日[3] 柯伐江. 法律及其比较的意义——读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益开拓的眼界,依附着上帝的宗教法就被瓦解了,随之催生了民究》感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4,(2). 主、自由、平等这些具有现代性的精神,总体上说更倾向于个人本位。从法的文化属性来看,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实质上一种刑【作者简介】 事性或者是国家性的法律体系,而西方的法律文化则是具有民事曲扬(1988—),女,甘肃天水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 性或者个人性的法律体系。在这一章的对比中,皇权显示出了牢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感 □ 曲 扬(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由法学博士张中秋先生编著。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及其所处历史社会背景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的法律文化与西方的法律文化在形成、本位、属性、伦理、体系、学术、精神,价值等八个方面的差异,细致的描述了法律渊源、价值精神以及文化属性、学术体系的基本形成以及内容。本文是读完该书之后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

超星尔中西方文化比较答案题库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白话诗 B. 古体诗 C. 现代诗 D. 格律诗 正确答案:D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改革开放时期 B. 新生活运动时期 C. 文革时期 D. 五四时期 正确答案:C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 C.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正确答案:B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 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6.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 精英 B. 个人 C. 特定人群 D. 大众 正确答案:D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7.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 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 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 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正确答案:C 8.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蕴含的意义 B. 接触的频率 C. 他人的喜好 D. 事物的外表 正确答案:B 9.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