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

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

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

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

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

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

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

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

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

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

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3. 记忆偏倚: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存在遗忘或夸大等行为,导致结

果不真实。

4. 报告偏倚: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报善心理或社会期望等行为,导致结果不准确。

六、流行病学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发生

有重要影响。

2. 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量、吸烟和饮酒等行为习惯,

对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3.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和化学物质等因素,对

某些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4.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对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七、流行病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1. 传染病: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健康问题,如高血压、

心脏病等。

3. 精神障碍:由心理和神经方面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

虑症等。

4. 外伤及意外伤害:由事故或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身体损伤或死亡,

如交通事故、跌倒等。

八、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1. 疾病预防: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2. 疾病监测:通过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某些潜在的

健康问题。

3. 健康政策制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健康政策。

4. 公众教育: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向公众传递相关健康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某些健康问题的科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其目标是了解人群中不同因素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以便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1. 疫情:指某种疾病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的情况。 2.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种疾病的人数 与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3.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患有该种疾病的人数与 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4.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特定人群中死于该种疾病的人数与 该特定人群总数之比。 5. 确诊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与所有可 能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总数之比。 6. 爆发:指某种疾病在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了比平常更多的情况。 三、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1. 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来了 解该人群中某种健康问题的现状。 2. 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观察,来了解该 群体中某种健康问题的变化趋势。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患有该种疾病 的对照组,来探究该种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4. 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无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并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了解他们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四、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在不同取值下出 现频率和比例等基本特征。 2. 探索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绘 制散点图、箱线图等图形来检查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主要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通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判断样本统计量是否能够代表总体参数。 五、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类型 1. 选择偏倚:指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导致结果不可靠。 2. 信息偏倚:指收集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或缺失,导致结果不准确。 3. 记忆偏倚: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存在遗忘或夸大等行为,导致结 果不真实。 4. 报告偏倚: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报善心理或社会期望等行为,导致结果不准确。 六、流行病学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发生 有重要影响。 2. 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量、吸烟和饮酒等行为习惯, 对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流行病每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授课时间]2学时 [单元目标]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特点、用途和作用。 2.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授课内容] 一、流行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2.学科的发展历程 二、流行病学的定义、方法与用途 1.定义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流行病学的用途 三、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学科特点 2.发展趋势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与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授课时间]2学时 [单元目标] 1.掌握常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2.掌握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以及疾病的分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 用。 3.熟悉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散发、流行、大流行)描述疾病地区 分布、时间分布的常用术语。 4.学习正确应用横断面分析和出生群组分析两种方法来分析疾病的年龄 分布。 5.掌握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意义,以及三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方法。 6.了解用于描述疾病分布的常规资料的收集和应用。 [授课内容] 一、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指标 2.死亡指标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 1.散发

2.爆发 3.流行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 1.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 2.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3.疾病的地区分布特征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授课时间]2学时 [单元目标] 1.明确描述性研究的意义、作用和特点。 2.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及用途。 3.明确偏倚的概念,熟悉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方法。 4.掌握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及用途。 5.理解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授课内容] 一、现况研究 1.概念 2.现况研究的目的 3.现况研究的种类 4.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5.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性及其防止 6.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 二、生态学研究 1.生态学研究的定义 2.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生态学研究的应用与局限性 第四章筛检[授课时间]2学时 [单元目标] 1.掌握筛检的定义、分类、目的及实施原则

流行病学知识点【完整版】

病因的概念 Concepts of Disease Causes 一、病因的定义 Definition of Disease Causes 任何一种疾病发生都有其相应的致病因素,即病因(cause of disease)。疾病的种类不同,病因的种类亦不同,如传染性疾病,其病因相对简单;而有些疾病,如慢性非传染病,其病因复杂而且绝大多数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研究病因尤其是研究慢性非传染病的病因,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内容。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只有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才有可能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才有可能采取特异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Section One Concepts of Disease Causes Koch病因假说在传染研究中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这一学说不能解释许多其他疾病,例如肺结核病,除了肺结核感染外,其他像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遗传因素等都可影响肺结核的发生,此外,一些慢性病如恶性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更不能用Koch学说来解释,因此,目前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已发展成“多病因学说”。 目前关于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为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 当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也系指,能引起人们发病的概率增加的内外环境的因素,一般在非传染病的病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其中有直接病因(direct cause),有些是间接病因(indirect cause);有的是主要病因(primary cause ),有的是辅助病因(auxiliary cause),还有人将病因分为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和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 必要病因指缺乏某种因素即不能引起某疾病,该因素称为该病的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一般适应于解释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必要病因,而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病尚未发现他们的必要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某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发生某疾病,该因素称病的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如结核杆菌传染只是结核发生的一个必要病因,是必不可缺少的原因而不是结核病的充分病因,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不一定会发生结核病,如果结核杆菌的存在,再加上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年龄等因素存时,才可能发生结核病,这些因素是构成结核病的充分病因。 大多数非传染疾病其充分病因不止一个,有的可能多个充分病因,因此这些疾病可能没有必要病因。吸烟既不是肺癌的必要病因,也不是肺癌的充分病因(因为有的肺癌者终身未吸过烟,有许多长年吸烟者并没有发生肺癌)。 二、病因模型 A General Model of Causation 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用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疾病发生的模型。 (一)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Epidemiologic triangle 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亦称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 triangle),该模型由致病因素(agent),宿主(host)和环境(environment)三个要素共同组成,三个要素相当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者间保持动态平衡,就不会发生变化,另两者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化,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就会发生疾病。 (二)轮状模型 Wheel model 该模型由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所组成,宿主处于环境的周围之中,好像一个车轮,故称轮状模型,模型的中心环(轮轴)是宿主,轮心部分为遗传内核,围绕宿主的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生物环境和生物化学环境。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前必看

Admission rate bias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AR归因危险度又叫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危险度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Attack rate 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以是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在一些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中经常使用罹患率描述疾病发生情况 Bias偏倚:又叫系统误差,指研究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的现象,或者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偏倚可以发生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实施或分析阶段,可以高于真实值,也可以低于真实值 Base-line基线: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随访前,研究者必须收集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年龄.性别等即为基线资料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Census普查,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Clinical trials临床实验: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给予某种新的药物或治疗措施,另一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迫踪其各自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Confounding bias 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有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Compliance依从性:患者执行医疗措施的程度,即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 Cross-sectional study现况调查: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Cross-section study横断面研究: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调查的主要指标是患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累计发病率如果人群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用开始观察的人数为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可得到某病的累计发病率 Detection signal bias 检出征候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 Discriptive study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的分布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的发生情况,又称三间分布 Diagnostic诊断:是把病人和无该病的疑似患者区别开来 Double blind: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EBM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的、明确的、审慎的利用现有最好证据制订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进行实践 Ecological study 生态学研究:是指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End point 观察终点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在继续观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发生或死亡 Endemic disease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流行病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指争论疾病〔包括损害〕和安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 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掌握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安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流行病学)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 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争论疾病发生、进展和转归的规律。 3.暴露:争论对象接触过某种欲争论的物质、具备某种待争论的状态或特征。 4.个体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个体中由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进展 过程。 5.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 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6.发病率:指肯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病例消灭的频率。 7.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肯定人群中某病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8.死亡率:指某人群在肯定期间内,死于全部缘由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9.病死率:表示肯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10.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 星消灭,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11.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2.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临床病症相像的 病人。 13.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 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14.地方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常常发生并 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15.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 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16.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 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7.描述性争论: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别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安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 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争论供给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 索。 18.现况调查:依据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 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安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安康状况的分布及 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19.普查:为了解某人群安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 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20.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依据肯定的方法抽取一局部有 代表性的个体进展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 21.偏倚:调查或争论结果与真实状况不符,或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 范围。 22.选择偏倚:争论者在选择争论对象时由于争论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 差,最终导致争论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使争论结果不能外推。

流行病学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 (1)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该定义的基本内涵: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他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3) 他的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他的研究目的落实在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人群、暴露和疾病组成 (2)根据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的用途: (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 (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分布的意义: 认识疾病的基本流行特征;诊断和治疗决策依据;提供病因线索;确定卫生服务重点;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决策的科学依据 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 1、发病指标: (1)发病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用途: 1)描述疾病的分布 2)提出病因假设 3)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2)罹患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用途:用于描述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 (3)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 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用途: 1)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2)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3)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 量等提供科学依据 (4)感染率:在受检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在医学、公共卫生和防疫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篇文章将介绍流行病学的常用概念、常见研究设计和常见的流行病学方法。 一、常见流行病学概念 1. 疫情:是指某一区域或某一时期内出现的疾病大规模暴发或流行。 2. 流行病学调查:是根据一定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对流行病学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3. 暴发:是指相对于平时来说某种疾病在一段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内快速、突然发生,且人数较多的现象。 4.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5. 预防措施:是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常见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1.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某种疾病的描述和分类,包括 人群的特征、疾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等。例如对某地区某一时间 段内发生的疾病的种类、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的描述和分析。 2. 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为了验证某一干预措施对某种疾病的 有效性,通过实验性方法研究其效果,如药物的疗效试验、疫苗 的效果试验等。 3.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与各种可能因 素的关系,探究某一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 三、常见流行病学方法

1. 人群调查方法:研究某一疾病在人群中的特征和分布。包括 交叉调查、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法:研究某一疾病与接触到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患者和非患者之间的比较来确定各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 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某一疾病发生的早期病例和非病例之间 的比较,从而找出疾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4. 前瞻性研究法:研究一定的人群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 生的疾病,以找出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测疾病的发生。 总之,流行病学研究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流行病 学知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

考研流行病与统计知识点梳理

考研流行病与统计知识点梳理近年来,考研流行病学成为了考研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流行病学侧重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而统计学则为流行病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本文将梳理考研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和传播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群流行病学、家庭流行病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等。 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调查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横断面调查适用于疾病的患病率和风险因素的关联分析,纵向研究则适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3. 流行病学指标 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包括患病率、病死率、相对危险度、比率、风险差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量化疾病的流行水平和风险程度。 4. 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疾病的分布情况,而分析性流行病学则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统计学基础知识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后者则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 2. 数据类型与分布 统计学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又可分为名义数据和有序数据。数据的分布形态主要有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等。 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用于检验统计结论的可靠性,包括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系数和散点图等。回归分析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解释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结合 1. 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的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流行病学、观察流行病学(分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队列研究和疾病控制研究。[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类别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集群随机试验)。 【疾病的分布: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即三间分布。 散发性疾病:指在某一地区的人群中发现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一般。病例在人群中分散或散发,病例之间没有明显联系。它们的分布是为了描述更大人口的流行病强度。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爆发。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暴发。 【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主要指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疟疾等)因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影响,表现为只在一定地区生存,使该病分布呈地方性。 统计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一些地区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无关。 【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仅靠人,而且依靠自然界野生动物或家畜来蔓延繁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传染人。 [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主要包括短期波动性、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趋势。 【短期波动:又称爆发或时点流行,是指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疾病发病率在某个季节增加的现象称为~。严格季节性是指某些疾病的发生严格限制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季节,但在其他季节不会发生。主要见于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季节性增加是指疾病可以通过一年中,但不同月份的发生频率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呼吸道传染病——冬季,肠道传染病——夏季和秋季;无季节性:疾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增加。全年可见,如肺结核、乙型肝炎、麻风病等。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一、名解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 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 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病例对照研究: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 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4.随机对照实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5.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7.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8.统计地方性: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9.自然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10.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11.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 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12.暴露(研究变量):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13.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4.归因危险度(AR,率差):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5.匹配(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16.比值比(OR):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17.单盲: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18.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19.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 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此概念在七版书上已删去) 20.诊断实验: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 21.真实性(效度、准确性):指诊断实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 22.灵敏度(真阳性率):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

医学药物流行病学知识点

医学药物流行病学知识点 医学药物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医学药物流行病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传播与控制,分析疾病的 相关因素和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横断面调查:通过在特定时间点调查人群中的疾病发生情况和相 关因素,了解病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 2.队列研究:将人群按照暴露与非暴露的情况划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疾病发生率,评估暴露因素与疾 病的关联性。 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有疾病的病例与一组没有疾病的对照组,回顾性调查暴露因素的情况,比较两组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评估暴 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 4.生态学研究:将群体当作一个整体,通过观察群体的生活环境、 社会经济因素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疾病的流行特点

1.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流行的三要素是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宿主指人类或动物,病原体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其他因素,环境指生物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物理环境等。 2.流行病学曲线:疾病的流行过程可以用流行病学曲线来表示。常见的曲线形状有暴发型、爆发型、持续型和衰退型等,不同形状代表了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3.疾病的传播途径: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源传播、食品传播等。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应用 医学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医学药物流行病学常用的应用: 1.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监测和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安全问题。 2.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研究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的行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和减少药物滥用,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3.药物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某一特定药物在人群中的使用率、用量和用法,分析药物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药物效果评价: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评估特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流行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 流行病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 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 1)研究对象是人群,不只是个体 2)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外,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它相关的卫 生事件 3)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 的影响因素 4)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 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 研究) 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 类试验 3)理论性研究 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

5.流行病学的应用: 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特点;即“三间分布”。人群疾病与 健康规律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如“少女阴道腺癌”与己烯雌酚。 c)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及评价。 d)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e)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 f)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第一章疾病的分布 1.疾病分布:指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以疾病的频率为 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等。 2.发病指标的应用: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 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2)罹患率:表示在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 的频率 应用: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暴露水平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调查。

流行病学总结知识点

流行病学总结知识点 流行病总结 名词解释 (说明:经过主观的筛选了,考到没有的概不负责喔。O(∩_∩)O~) 1.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Rapid flucturation 短期波动是在较大的数量的人群中,短期内某病的病例数突然增多,经过一段时间后病势趋于平静。 3.Discriptive study 描述性研究是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特点真实的揭露出来,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4.Census 普查是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全面的调查 5.Sampling survey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6.Exposure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7.Matching 匹配又称配比,是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或特性作为匹配因素,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因素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 8.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变量加以匹配,企图使病例和对照尽量一致,有可能会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甚至降低研究效率。 9.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10.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队列是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11.End point 观察终点指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或一项检测指标达到了某水平,至此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进行继续随访。 12.End time 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工作观察的截止时间。 13.Screening 筛检是指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那些可能有病的认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14.Parallel tests 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即视为阳性。 15.Serial tests 串联试验又称系列实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当每一项实验均为阳性时才视为阳性。 16.Cut off value 截断值是确定试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 17.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 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 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 1、发病指标 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 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或1000‰ 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 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知识点总结

名解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2.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该指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3.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4.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体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可分为现状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 5.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7.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8.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o 9.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10.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11.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12.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 13.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14.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15.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的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16.分层抽样: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17.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方法称整群抽样。 18.多阶段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19.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0.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21 .累计发病率:如果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 22.发病密度:当观察的人口不稳定,观察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不一,以及各种原因造成失访,每个观察对象随访的时间不同,用总人数为单位计算率是不合理的。此时可以人时为单位计算率,即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用人时为单位计算的率带有瞬间频率性质,与积累发病率相区别而称为发病密度。 23.混杂因素:也称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歪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正联系的因素。

流行病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 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流行病学)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 型或用电子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3.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或特征。 4.个体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个体中由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发展 过程。 5.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 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6.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7.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8.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9.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10.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 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11.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2.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 病人。 13.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 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14.地方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 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15.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 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 著变化。 16.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 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7.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 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 线索。 18.现况调查: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 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 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19.普查:为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 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20.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 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 一种调查。 21.偏倚: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样本的统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 范围。 22.选择偏倚: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研究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 差,最终导致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使研究结果不能外推。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三大研究的特点 (一)描述性研究 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 1队列研究: (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了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 ①属于观察法; ②设立对照组; 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 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二)队列研究 优点 1.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且有观察者亲自观察得到,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得到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计算RR,AR直接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序上合理,加之偏倚又少,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还可分析一种原因和多种疾病的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