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习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 何谓大气温度层结?

2.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3. 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如何用其判断大气稳定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大气中有那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

6. 太阳的发射光谱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谱有何不同?为什么?

7.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8.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含氮化合物?说明它们的天然和人为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

9. 叙述大气中的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10.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11. 碳氢化合物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对各种自由基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12.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

与特征。

13. 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4. 何谓有机物的反应活性?如何将有机物按反应活性分类?

15. 简述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16. 论述SO2液相氧化的重要性,并对各种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比较。

17. 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18. 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19. 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20. 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

21. 说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以及污染物对大气颗粒物组成的影响。

22.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存在状态以及危害性如何?

23. 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24.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1.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2. 请导出总酸度、CO2酸度、无机酸度、总碱度、酚酞碱度和苛性碱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炭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3.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重,若加入碳酸钠是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5. 具有2.00×10-3mlo/L碱度的水,pH为7.00,请计算[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各是多少?([H+]=1.00×10-7 mol/L,[HCO3-]=2.00×10-3 mol/L,[CO32-]=9.38×10-7 mol/L,[H2CO3*]=4.49×10-4 mol/L)

6. 若水又A,pH为

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pH=7.58)

7. 溶解1.00×10-4 mol/L的Fe(NO3)3于1 L具有防止发生固体Fe(OH)3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浓度的水中,假设溶液重仅形成Fe(OH)2+和Fe(OH)2+而没有形成Fe2(OH)24+。请计算平衡时[Fe3+]、[Fe(OH)2+]、[Fe(OH)2+]、[H+]和pH。[Fe3+]=6.24×10-5 mol/L,[Fe(OH)2+]=2.92×10-5 mol/L,[Fe(OH)2+]=8.47×10-6 mol/L,pH=2.72

8. 请叙述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9. 什么叫优先污染?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包括哪几类?

10. 请叙述天然水体存在哪几类颗粒物?

11.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

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12. 请叙述氧化物表面吸附配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溶液中配合反应的区别。

13. 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3.00×10-3 mol/L,

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为0.5×10-3 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1.0×10-3mol/L时,每克吸附剂溶质为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1.0×10-3 mol/(L.g)]

14. 请说明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15. 请叙述水中颗粒物可以哪些方式进行聚集?

16. 请叙述水环境中促成颗粒物絮凝的机理。

17.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请算出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已知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Cd2+]6.8×10-20 mol/L)

18. 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Fe3+ + H2O ==Fe(OH)2+ + H+lgK1=-2.16

Fe3+ + 2H2O ==Fe(OH)2- + 2H+lgK2=-6.74

Fe(OH)3(s) ==Fe3+ + 3 OH-lgK SO=-38

2Fe3+ + 2H2O ==Fe2(OH)24+ + 2H+lgK=-2.91 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

(p[Fe(OH)2+]=-1.84+2pH,p[Fe(OH)2-]=2.74+pH,p[Fe(OH)4-]=19-pH,p[Fe2(OH)24+]=2pH-5.1,p[Fe3+]=3pH-4)

19. 已知Hg2++ 2H2O ==2H+ + Hg(OH)20,lgK=-6.3。溶液中存在[H+]、[OH-]、[Hg2+]、

[Hg(OH)20]和[ClO4-]等形态,且忽略[Hg(OH)+]和离子强度效应,求1.0×10-5mol/L的[Hg(ClO4)2溶液在25 ℃时的pH。(pH=4.7)

20. 请叙述腐殖质的分类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21. 在pH=7.0和[HCO3-]=1.25×10-3 mol/L的介质中,HT2-与固体PbCO3(s)平衡,其反应如

下:

PbCO3(s) + HT2-==Pb T- + HCO3-K=4.06×10-2 问作为HT2-占NTA的分数。(2.99 %)

22. 请叙述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23. 什么是电子活度pE,以及它和pH的区别。

24. 有一个垂直湖水,pE岁湖的深度增加将引起什么变化?

25. 从湖水去除深层水,其pH=7.0,含溶解氧浓度为0.32 mg/L,请计算pE和E h。(pE

=13.2,E h=0.78V)

26.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的CH4和35%的CO2,请计算pE和

E h。

27. 在一个pH为10.0的SO42--HS-体系中(25°C),其反应为:

SO 42-+9H++8e HS-+4H2O(l)

已知其标准自由能G0f值(kJ/mol) SO42-:-742.0,HS-:12.6,H2O(l):-237.2,水溶液中质子和电子的G0f值为零。

(1)请给出该体系的pE0。(pE0=4.25)

(2)如果体系化合物的总浓度为1.0×10-4mol/L,那么请给出下图中①、②、③和④的lgc-pE 关系式。(当pE pE0;lg[HS-]=-4.0,lg[SO 42-]=8pE+52;当pE pE0,lg[SO42-]=-4.0,lg[HS-]=-60-8pE)

28. 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

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29. 某水体中含有300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d<50μm),有机碳含量为

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a]芘的K OW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 p=4.6×104)

30. 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8.4,T=25°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

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a=0,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b=4.9×10-7L/(mol·d),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1.6d-1,请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K h=1.6d-1)

31. 某有机污染物排入至pH=8.0,T=20°C的江水中,该江水中含悬浮颗粒物500mg/L,其

有机碳含量为10%。

(1)若该污染物分子量为129,溶解度为611mg/L,饱和蒸汽压为1.21Pa(20°C),请计算

该化合物的亨利定律常数(Pa·m3/mol),并判断挥发速率是受液膜控制或气膜控制。(K H=

2.6×10-1Pa·m3/mol,受气膜控制)

(2) 假定Kg=3000cm/h,求该污染物在水深1.5cm处挥发速率常数(Kv=0.05 d-1)

32.某有机污染物溶解在一个含有200mg/L悬浮物、pH=8.0和T=20°C的水体中,悬浮

物中细颗粒为70%,有机碳含量为5%,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2%,已知此时该污染物的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0.05d-1,酸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a=1.7L/(mol·d),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b=2.6×106L/(mol·d),光解速率常数K p=0.02h-1,污染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3.0×105,并从表中查到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 B=0.20d-1,忽略颗粒物存在对挥发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求该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总转化速率常数。(K T=1.76d-1) 33. 某河段流量Q=2160000m3/d,流速为46km/d,T=13.6°C,耗氧系数K1=0.94d-1,复氧系

数K2=1.82d-1,BOD沉浮系数K3=0.17d-1,起始断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约为10×104m3/d,废水中含BOD5500mg/L,溶解氧为0mg/L,上游河水BOD5为0mg/L,溶解氧为8.95mg/L,求排污口下游6km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BOD5=20.0mg/L,DO=3.7mg/L)

34. 请说明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35. 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36. 请叙述有机物水环境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1. 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并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 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

原因。

3. 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 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

5. 试比较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6. 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转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7.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8. 举例说明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和质体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9.比较DDT和林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与特点。

10.试述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并举例说明其原理。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 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

2. 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

3. 试述PCDD是一类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4. 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5. 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6. 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环境化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世界环境日为________。

6、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4、黄河含沙量达______kg/m3,为世界之最。

A 13

B 73

C 27

D 37

5、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水日”,提醒人们注意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

B 3.28

C 3.22

D 6.22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ν+

+ hν或HNO2 + hν +

(2)HNO

(3)HNO 3 + hν +

(4)H 2CO + hν + 或H2CO + hν +

(5)CH 3X + hν +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3 + CH2 == CH2H2CO+H2COO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

和。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 O3O2 +

+O O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

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______。

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引起的。

18、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的光离解。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4、酸雨是指pH___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___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7、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_____Km。

A 15

B 12

C 24 D40

8、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______氧化。

A O2

B OH

C O3D高价金属离子

9、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____u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10、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______的效果最好。

A O3氧化

B 催化氧化

C H2O2氧化

D 非催化氧化

11、气溶胶中粒径________u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12、当天顶角Z为______时,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最强。

A 90 o

B 0o

C 45o

D 180o

三、问答题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并阐述重庆地区酸雨频率高,

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

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4、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

5、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6、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7、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8、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运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2 + [OH-]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

3、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环境。

4、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

移转化。

5、环境中某一重金属的毒性与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6、一般认为,但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________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则以__________为主。

7、正常水体中其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8、20℃时,需氧有机物经过____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生化氧化。

9、当水体pH处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是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常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11、亨利常数大于________atm•mol-1•m-3的有机物,在浅而流速较快的河流中有显著的解吸速率。

12、Cu-Zn金属对能还原六六六,在反应中Zn起______作用,而Cu则起_______作用。

13、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碳水化合物生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__,在氧气充足时,能进一步分解为________。

15、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体pH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16、当水体pH处于偏酸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主要是_________。

17、溶解态金属的形态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途径进行研究。

18、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程。其中_______________可求饱和吸附量

19、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___________表示。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作水体自净的指标。

21、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_,可溶于NaOH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海水中Hg2+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

A Hg(OH)2, HgCl2

B HgCl2, HgCl3-

C HgCl42-

D HgCl3-, HgCl42-

2、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80,其pE o为___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3、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______时,鱼类会死亡。

A >8.0mg/L

B <4.0 mg/L

C >0

D >4.0 mg/L

4、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_______组在水体中迁移。

A Fe、Mn

B Cr、Fe

C Cr、Mn

D Cr、V

5、当前最简单,也较流行的是将金属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是能通过______um孔

径滤膜的部分。

A 0.54

B 0.22

C 0.45

D 0.50

6、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______。

A Na+>Mg2+>Ca2+HCO3->SO42->Cl-

B Ca2+>Na+>Mg2+HCO3->SO42->Cl-

C Na+>Ca2+>Mg2+Cl->HCO3->SO42-

D Na+>Mg2+>Ca2+Cl->SO42->HCO3-

7、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8、某一水体的BOD20为100 ppm,其BOD5约为__________。

A 40

B 50

C 35

D 70

9、水体中溶解氧对石油降解影响很大,估计1升油类氧化需消耗______m3海水中的溶解氧。

A 200

B 400

C 600

D 500

10、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___。

A Hg(CH3)2

B HgO

C Hg

D Hg2Cl2

11、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

A溶解氧含量B颗粒物粒度C温度 D pH

三、问答题

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2、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0.4~

0.5mg/L,而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μg/L,请解释其原因。

3、水体污染物可分几类?

4、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5、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

6、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

7、试解释用BOD5、COD Cr评价水环境质量时会掩盖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风险。

8、某水体中Fe2+为56mg/L,Fe3+为56μg/L,试求水体的pE值。若与该水体平衡的氧分压

为0.10大气压,当水体pH为9和6时,能否将Fe(Ⅱ)氧化为Fe(Ⅲ)?

9、影响水体中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哪些?

10、影响有机物光化学降解的因素有哪些?

四、计算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

6.0。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7.9X10-27)]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8.4,T=25º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

Ka=0,Kb=4.9X10-7L/(d·mol),Kh=1.6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4、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CH4和35% CO2,计算PE和Eh。

5、根据Streeter—phelps定律,计算20℃和29℃时,水体中需氧有机物分解掉50%所需的

时间(已知,k20℃=0.1);计算结果说明什么?

6、某废水中Cu2+含量为5.0mg/L,经EDTA处理后,未络合EDTA为200mg/L,体系pH =11,计算后回答反应平衡时,Cu的存在形式。(已知Cu2+ +Y4-==CuY2-, K=6.3X1018, EDTA分子量为372。)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土壤具有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

的缓冲性能。

2、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者占土壤总

量的________。

3、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

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________及土壤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_________。

6、土壤中有多种无机氨,其中NH4+和________是植物摄取的主要形式。

7、土壤中的大部分是有机氮,约占总氮的_______%,有机氮能变成无机氮的过程叫做

__________。

8、土壤中砷以三价或五价状态存在,其存在形态可分为可溶性砷、吸附、代换态砷及难溶态砷,可溶态砷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占总砷的5~10%。

9、土壤中铬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形态存在。

10、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

11、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生物群体。

12、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_______。

13、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ab sorption)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14、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和两个过程。

二、选择题

1、以下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 盐度升高

B 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D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

A树脂B腐殖酸C腐黑物D矿物质

3、腐植质胶体是非晶态的无定形物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其范围为________。

A 350-900m2/g

B 650-800m2/g

C 100-200m2/g

D 15-30m2/g

4、在土壤中,下列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 Ca2+

B Na+

C Fe3+

D H+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

2、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

3、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4、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举例说明其原理。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一、填空

1、被动扩散是指性物质从浓度侧向浓度侧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

膜。

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和。

3、苯并芘(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离子,与DNA 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

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

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

在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5、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三种:、和

二、多项选择

1、甲烷发酵是指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

A 乙酸

B 甲酸

C 氢气

D 二氧化碳

2、下列烃类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 环己烷

B 苯

C 己烷

D 己烯

3、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 苯酚B二氯甲苯 C 苯胺 D 苯甲酸

4、LD50表示的是。

A 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

5、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独立作用

D 拮抗作用

三、简答题

1、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填空

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和。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和。

3、无机砷可以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作为,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6、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氨素把传递给Hg2+(CH3Hg+),本身变为,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 的甲基化继续进行。

二、多项选择

1、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A As2O3

B CH3AsO(OH)2

C (CH3)3AsO D(CH3)3As+CH2COO-

2、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A 联苯

B 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

3、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 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 C 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

三、问答题

1、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

2、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3、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4、举例说明某种重金属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习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 何谓大气温度层结? 2.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3. 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如何用其判断大气稳定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大气中有那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 6. 太阳的发射光谱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谱有何不同?为什么? 7.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8.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含氮化合物?说明它们的天然和人为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 9. 叙述大气中的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10.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11. 碳氢化合物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对各种自由基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12.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 与特征。 13. 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4. 何谓有机物的反应活性?如何将有机物按反应活性分类? 15. 简述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16. 论述SO2液相氧化的重要性,并对各种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比较。 17. 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18. 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19. 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20. 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 21. 说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以及污染物对大气颗粒物组成的影响。 22.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存在状态以及危害性如何? 23. 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24.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1.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2. 请导出总酸度、CO2酸度、无机酸度、总碱度、酚酞碱度和苛性碱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炭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3. 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①总酸度、②总碱度、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4.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重,若加入碳酸钠是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环境化学习题集

环境化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题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化学;化学污染物;环境化学;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积聚膜;爱根核膜;敏化光解;生物积累;生物富集;毒物的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 1.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 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是由和 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 3.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的 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4.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而是被确认为的那些 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5.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因引起的 占80-90%。 6.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

究。 7.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 方式。 8. 由于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 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 9. Pasquill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 不稳定B、弱不稳定C、、较稳定E和稳定F。 10. 只有被体系吸收的光,且波长在范围的光才可引起光化学反应。 11. 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 发进一步的暗反应。自由基是指在原子或原子团外有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其氧化能力很强。 13. 洛山矶烟雾与伦敦烟雾性质的不同在 于。 14. 和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

环境化学详细答案

环境化学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大气环境化学》第二章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1)主要层次划分: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 (2)各层次特点: ①对流层:0~18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空气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18~50km;平流层下部30~35km以下气温变化不大(同温层),30~35km以上随高度升高温度增大(逆温层);有一20km厚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并且臭氧分解是放热过程,可导致平流层的温度升高;空气稀薄,水气、尘埃的含量极少、透明度好,很少出现天气现象,飞机在平流层低部飞行既平稳又安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可遍布全球。 ③中间层: 50~80km;空气较稀薄;臭氧层消失;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大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④热层:80~500km;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人类可利用它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更加稀薄,大气质量仅占大气总质量的0.5%。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与大气温度不同,大气的压力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左右。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疏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上空为轻度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

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 总碳酸量和总碱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守恒特性,在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而加入[CO2]时,不发生变化。 光化学烟雾是氧化性烟雾, 其主要成分为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硫酸烟雾是还原性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硫酸,硝酸。 下列哪种离子不是天然水中常见的粒子( D )A. K+ B. HCO3- C. SO42- D. Al3+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大体可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等。 我国酸雨中主要离子组成之一为SO42-,其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 .大气中唯一的气态碱是_________。 自然界唯一一个产生O3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写出三种破坏大气O3层的物质______________. 下列属于污染物质光解类型的是:( A )A.水中光解, B.电光解,C.氧化光解, D.还原光解下列哪个式子是总碱度的表达式( A ) A 总碱度= 【HCO3—】+2【CO32—】+【OH—】-【H+】 B 总碱度= 【HCO3—】+【CO32—】+【OH—】+【H+】 C 总碱度= 【CO32—】+【H2CO3*】+【OH—】—【H+】 D 总碱度= 【OH—】—【HCO3—】—2【H2CO3*】—【H+】 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 4 x 105, 则该有机物在此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p为(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CBs, PAHs和DDT分别代表的化学污染物是: 一般认为,降水的pH值小于,降水呈酸性. 大气中存在着活性很高的自由基,如HO,HO2.其中HO的主要来源是和,而HO2的主要来源是. 大气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有, 它们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一次污染物. 臭氧层位于大气中的层. 天然水的主要组成包括可溶性物质和悬浮颗粒物,其中悬浮颗粒物主要有等四类. 一般地,在封闭的天然水体系中, 总量保持不变,而开放体系中量不变.

环境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 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 第二章 大气层的化学分层 ﹤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酸沉降化学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湿沉降(wet deposition)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干沉降(dry deposition)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 酸雨的界限 西南地区(重庆、贵阳)---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盆地 ---年均降水pH<5·6区域占全国面积40%左右 中国---致酸物质----硫酸盐。 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我国灰霾区域 一次颗粒物天然源:地面扬尘(风吹灰尘)、海浪浪沫、火山爆发喷出物、森林火灾燃烧物、陨星尘及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袍子等。 我国存在着4个明显的灰霾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模型

环境化学习题集

环境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它的特性有哪些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环境是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特性和分类见课本p1~3) 2.什么是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又可分为哪两类 3.简述世界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4.什么是环境科学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可分为哪些门类 5.什么是环境化学它有什么特点 6.请叙述环境化学的分类。 7.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8.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大气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是因为他们首先提出了(A )的化学机制。 A.臭氧层损耗 B.温室效应 C.光化学烟雾 D.酸雨 9.环境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诞生的年代为(C )。 A.本世纪50年代 B.本世纪60年代 C.本世纪70年代 D.本世纪80年代 10.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大多是在(B )条件下进行的。 A.热力学平衡 B.热力学不平衡 C.封闭体系 D.简单体系 11.属于历史上八大公害事件的是(B,C,D )。 A.腊芙运河污染案 B.水俣事件 C.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D.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2.填空题: (1)根据环境组成要素,可把环境化学分为大气化学、水化学、土壤化学、岩石化学和生物化学。 (2)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变化,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着的某些自然因素的破坏或污染,如火山暴发、山崩海啸、地震等造成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第二章 1.请叙述大气可划分为哪些层次及其各层次的特点。 答: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高空对流层、热(成)层和外层(或逸散层);根据大气物质组成情况,可分为均质层和异质层两大层,异质层又可分为分子氮层、原子氧层、原子氦层和原子氢层;根据大气受光照电离情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两大类,电离层又可分为D层、E层和F层。(各层特点见课本相关内容)。 2.在氖、二氧化硫、氦、氧和氮中,何者在大气中浓度变化最大 答: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浓度变化最大。 3.受激氧原子O(1D)与水分子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4.什么样的大气叫洁净大气 5.造成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环境化学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与思考题 一、填空题 1.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1)和(2)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3)。 2.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称为(4)过程。 3.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改变存在形态的过程称为(5)的过程。 4. 醛类光解是大气中(6)自由基的重要来源。 5. 自由基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电子,所以具有很高的(7)和(8)作用,其中以(9)和(10)自由基最为重要。 6. 大气污染化学中所说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11)和(12)。 7. 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有(13)、(14)等。 7.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15)、(16)和(17)等因素。 9. 大气按垂直结构分为(18)层、(19)层、(20)层、(21)层及(22)层。 10. 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关系分为三种粒度膜,分别是(23)、(24)和(25)。 11. 当大气中(26)浓度比较高时,可以使烯烃生成二元自由基。 12. HNO2的光解是污染大气中(27)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之一。 13. 清洁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是(28)。 14. 烷基和空气中O2结合形成(29)。 15. 大气中CH3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30)和(31)的光解。 16. (32)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17. 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大体可分为(33)、(34)和(35)。 18.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36)、(37)、(38)、(39)、(40)和(41)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19. 在一般天然环境水中,(42)是决定电位物质,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43)是决定电位物质。 20. 吸附等温线表达了在一定条件下颗粒物表面上的(44)与溶液中溶质(45)之间的关系。 21. 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46)或(47)。 22.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分为三类,分别是(48)、(49)和(50)。 23.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51)层、(52)层、(53)层和(54)层。 24. 岩石化学风化分为(55)、(56)和(57)三个过程。 25.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58)、(59)和(60)等三个特点。 26.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61)、(62)和(63)三个特点。 27. 大气中甲氧基主要来源于(64)和(65)的光解。 28. 水中无机污染物一般通过(66)、(67)、(68)、(69)和(70)等物理化学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填空题答案:

《环境化学》课外习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课外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___。 AHg(CH 3) 2 BHgOCHgDHg 2 Cl 2 2.SO 2 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______的效果最好。 AO 3氧化BH 2 O 2 氧化C催化氧化D非催化氧化 3.下列物质中______属于二次污染物。 ①臭氧②PAN③醛类④过氧化氢 A①和②B②和③C全是D都不是 4.LC 50 表示的是。 A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 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 5.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____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0.05B0.1C1D2.5 二、填空题 1.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去除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3. 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________。 4. 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环境日”,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 5. 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_______。 6. 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气溶胶在大气中可以产生哪些效应? 2.简述生物放大效应。 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4.某化工厂的含镉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河中,排污口附近水中镉的含量为0.4~ 0.5mg/L,而在下游1000m处镉的含量只有3~4μg/L,试分析原因? 四、分析论述题

某人在运城某燃煤火力发电厂附近投资了一个果园种植项目,但是产量一直不好,初步检测发现土壤呈明显酸性,收获的产品重金属含量过高,试用所学的环境化学相关知识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DA 二、填空题 1.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干沉降湿沉降, 3.[H+]+[HCO 3-]+2[HCO 3 *]-[OH-](或C T,CO3 (α +2α )+[H+]-Kw/[H+]), 4.6.5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5.降低 6.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三、简答题 1.答:气溶胶在大气中可产生下列效应: (1)参与大气中云的形成及降水(雨或雪)过程; (2)散射太阳光谱,使大气能见度下降,并阻挡或减弱太阳辐射,改变环境温度和植物的生长速率; (3)能为大气中化学反应过程提供巨大的表面,促进大气化学反应; (4)进入人体呼吸器官,危害人体,污染和腐蚀各种建筑材料。 2.答:生物放大效应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机体中这种物质的浓度显著地超过环境浓度。 3.答:CFC类化合物在平流层中发生光解反应: CFC 3+hγ•CFCl 2 +Cl• 或CF 2Cl 2 +hγ•CF 2 Cl+Cl• 而氯原子则是催化消除O 3 的一个重要活性物质,其对臭氧的消除机理为:任写其中一项即可

环境化学题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构造和在环境中的存在 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的特点:1.毒性极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 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开展构成重大威逼。 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能干扰机体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去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自然激素或抗自然激素的作用。比方,邻苯二甲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扮装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脂肪性食品。 c. “三致〞化学污染物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合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及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汲取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硝酸、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及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及颗粒物的颗粒物的粒度和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法和湿沉降法。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 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很多大气污染事务都及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 形逆温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2、4、、臭氧、C2H22等,其中对温室效应奉献最 大的是二氧化碳。 10、依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复原性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强氧化性型烟雾。 12、大气中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 原油及自然气的泄漏_的排放。 13、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种主要有水蒸气、氮氧化物和氟氯烃 三类。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环境化学考试习题 二、填空: 1、一般情况下Se对Hg2+能产生抑制作用。 2、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3、金属锌(Zn)能够抑制镉(Cd)的毒性 4、世界环境日为6月5日 5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6、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物理效、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世界水日为每年的3月22日 8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9世界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为持久性有机污染、“三致”化学污染物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三类。三、问答: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 磷化物等。 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11.环境监测新技术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P15)4.简述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Meue)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多诺拉烟雾事件(4)伦敦烟雾事件:(5)四日市哮喘事件(6)痛痛病事件:(7)水俣病事件:。 (8)米糠油事件:二、填空: 1、HO·自由基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低空多于高空,低纬多于高纬,南半球多于北半球,夏天多于冬天,白天多于夜间。(高温有利于自由基的形成) 2、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H3C·(烷基自由基)主要来自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5、大气遭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污染源排放的特征、排放量和污染源的远近,还决定于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6、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 7、大气中的卤代烃包括卤代脂肪烃 和卤代芳香烃有机的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需特别引起关注。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

1大气温度层(在大气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温度下降,而在平流层中则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升高,为什么?)说明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的原因(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以及生物的保护作用。 大气温度层结是指静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包括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电离层), 逸散层 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越高气温就越低。平流层内存在一臭氧层,可吸收紫外辐射,同时臭氧分解为O2和O,当它们重新合成臭氧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就是温度升高的原因。 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公里,气温会平均下降摄氏6.49度。这种气温递减是因为绝热冷却的出现。当空气上升时,气压会下降而空气随之扩张。为了使空气扩张,需要有一定的功施予四周,故此气温会下降。(因热力学第一定律) 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是因为其底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此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加热。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消。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于较低高度出现,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① O3的形成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峰值在距地面20~25km处,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伤害。臭氧层的生成是平流层中O2光解的结果: O2 + hv(<243nm) = 2 O· 2 O· + 2 O2 + M = 2 O3 + M 总反应: 3O2 + hv = 2 O3②O3的损耗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臭氧层浓度保持稳定。但由于NOx、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加速了臭氧层的损耗过程,破坏了其稳定状态。尤其是致冷剂氟氯烃使用,对臭氧层破坏起到重要作用。氟利昂在低层大气中很稳定,CFC-11 稳定期为11年,CFC -12稳定期为30年,但在较高的平流层受高能量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发生光解反应(在175~220nm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 F-11: CFCl3+ hv = CFCl2·+ Cl· F-12: CF2Cl2+ hv = CF2Cl·+ Cl· Cl·+ O3= ClO·+ O2ClO·+ O·= Cl·+ O2 总反应: O3+ O·= 2 O2 平流层中的NOx (NO、NO2)、HOx (H、OH、HOO) 、ClOx (Cl、ClO)都可起到类似的反应,这些参加破坏臭氧的物质称为活性物种或催化物种。 2、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形成机理。 定义: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2)大气温度较低3)强阳光照射 形成机理:①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②碳氢化合物被HO、O 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③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光化

环境化学习题

一、选择题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__a_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4、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d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5、气溶胶中粒径______d__u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6、微生物利用水中溶解氧对有机物进行有氧降解,分解产物不可能存在( c )。 A、H2O B、CO2 C、NH3 D、NO3- 7、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80,其pE o为___a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8、某一水体的BOD20为100 ppm,其BOD5约为_______d___。 a) 40 b) 50 c) 35 d) 70 9、在开放体系中,随着体系pH的变化,( a )始终保持不变。 A [ H2CO3 ] B [ HCO3- ] C [ CO32-] D C T 10、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a )中。 A对流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电离层 11、下列关于海陆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量反应差异造成的 B、白天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C、夜间上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D、夜间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 12、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b a) 甲烷、H2O b)O3、CO c)甲烷、SO2 d) CO2、SO2

环境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 T-绝对温度,K;Z-高度。 2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3吸附等温线:在恒温等条件下,吸附量Q与吸附物平衡浓度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等温式有Henry型、弗莱特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三种等温式。 4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X100% 5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6天然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7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既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浓度的比例。 8标化分配系数:表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以有机碳为基础。Koc=Kp/Xoc。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自由基HO2?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HO2?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分解: HCHO+hν→H?+HC?O H?+O2→HO2? HC?O+O2→CO+HO2? 2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 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相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统称为干沉降。

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称为湿沉降。 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的过程,称为化学去除 3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三致作用定义; 致突变作用;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4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答:定义: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 溶液的缓冲作用: 无机酸(碳酸等)+有机酸(腐殖酸、其他) 酸酸和碱 胶体的缓冲作用: 对酸的缓冲作用:胶体-M+HCl胶体-H+MCl 对碱的缓冲作用:胶体-H+MOH胶体-M+H2O Al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ν NO + O· 2HNO 2 + hν HO· + NO 或HNO 2 + hν H· + NO 2 3HNO 3 + hν HO· + NO 2 4H 2CO + hν H· + HCO·或 H 2 CO + h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 、N 2 O 5 和N 2 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 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 CO+H 2 COO CH 2 O 3 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 和湿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 O 3 O 2 + ClO· ClO·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 烟雾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 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 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_; 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 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 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 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 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

1大气温度层(在大气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温度下降,而在平流层中则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升高,为什么?)说明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的原因(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以及生物的保护作用。 大气温度层结是指静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包括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电离层), 逸散层 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越高气温就越低。平流层内存在一臭氧层,可吸收紫外辐射,同时臭氧分解为O2和O,当它们重新合成臭氧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就是温度升高的原因。 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公里,气温会平均下降摄氏6.49度。这种气温递减是因为绝热冷却的出现。当空气上升时,气压会下降而空气随之扩张。为了使空气扩张,需要有一定的功施予四周,故此气温会下降。(因热力学第一定律) 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是因为其底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此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加热。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消。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于较低高度出现,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① O3的形成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峰值在距地面20~25km处,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伤害。臭氧层的生成是平流层中O2光解的结果: O2 + hv(<243nm) = 2 O· 2 O· + 2 O2 + M = 2 O3 + M 总反应: 3O2 + hv = 2 O3 ② O3的损耗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臭氧层浓度保持稳定。但由于NOx、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加速了臭氧层的损耗过程,破坏了其稳定状态。尤其是致冷剂氟氯烃使用,对臭氧层破坏起到重要作用。氟利昂在低层大气中很稳定,CFC-11 稳定期为11年,CFC -12稳定期为30年,但在较高的平流层受高能量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发生光解反应(在175~220nm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 F-11: CFCl3+ hv = CFCl2·+ Cl· F-12: CF2Cl2+ hv = CF2Cl·+ Cl· Cl·+ O3= ClO·+ O2ClO·+ O·= Cl·+ O2 总反应: O3+ O·= 2 O2 平流层中的NOx (NO、NO2)、HOx (H、OH、HOO) 、ClOx (Cl、ClO)都可起到类似的反应,这些参加破坏臭氧的物质称为活性物种或催化物种。 2、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形成机理。

环境化学练习题

环境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活在被汞污染水域中的鱼,其体内所含汞的主要为: a: 单质汞 b: 汞离子 c: 甲基汞 d: 硫化汞 2 把左边的废水与右边的处理方法连起来: a:含六价铬废水 A:活性炭吸附 b:含三价铬废水 B:加入石灰 c:含汞废水 C:加入氯化钡 d:含三卤甲烷化合物 D:还原法 3 下面物类中哪一个很可能在还原性烟雾中出现: a:O3 b:O c:SO2 d:PAN 4 下面物类中哪一个是NO2分子吸收光线光子的最不可能的产物: a:O b:NO c:NO2 d:N 5 在下面试剂中,不利于大气中SO2转变为硫酸盐的是: a:NH3 b:H2O c:污染物还原剂 d:阳光 6 在煤燃烧过程中所排出的烟气中硫的主要存在形态为: a:FeS2b:SO2c:SO3d:SO42- 7 在右方一栏中找出左方一栏内相应的自由基: a:CH3·A:过氧烷基自由基 b:CH3CO·B:过氧酰基自由基 c:RCOOO·C:乙酰自由基 d:ROO·D:甲基自由基 8 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可采取下列方法: a:减小沉降室体积b:增大沉降室高度 c:减小沉降室长度d:降低沉降室高度 9 下列哪种论述不正确。长期渍水的土壤: a:增加E h值b:减小E h值c:增加Mn2+浓度d:O2量减少; 10 在水中生成甲烷,下面哪句是正确的。 a:它在氧存在时发生b:它消耗氧c:它由需氧细菌生成d:它从水中除去生化需氧量 11 在一般河流中,三价铁迁移最可能的形式是下列的哪一种: a:与悬浮的腐殖质结合b:以溶解的三价铁离子形式 c:以悬浮的Fe2O3形式存在d:与胶态粘土――腐殖质络合物结合 12 下列哪种论述不正确。长期渍水的土壤: a:增加N3-的产量b:增加Mn2+浓度c:增加Fe2+浓度d:增加从NO3-而来的NH4+含量; 13 将左栏内土壤或土壤水分中的成分与叙述在右栏内的土壤条件相匹配: a: 土壤水中高含量Mn2+ A: 生物降解尚未进行的土壤 b: 过量的H+B:"硬耐火粘土"最初含有高含量黄铁矿(FeS2) c: 高含量H+和SO42- C:渍水土壤 d: 高含量有机质D:加石灰能增进肥力的土壤 14在下面大气硫循环的通量中,哪一个是最小的: a:含硫化合物在降雨中冲洗至陆地b:硫酸盐按"海盐"身份进入大气 c:含硫化合物由于化石燃料燃烧进入大气d:含硫化合物从大火进入大气

环境化学复习题

选择题 1. 以下环境体系中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 海洋 B 太空仓 C 矿藏 D土地 2. 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狭义环境问题的是()。 A 火山爆发 B 海啸 C 水土流失 D 洪水 3. 引起水俣病的环境污染物是()。 A 铬 B 镉 C 二氧化硫 D 有机汞 4.()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A 1972 B 1992 C 1963 D 1978 5. 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层。 A 高空对流层 B 中间层 C 平流层 D 对流层 6.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量与()有关。 A 吸收、分布 B 代谢、转化 C 排泄 D 各项的代数和 7. Pb的毒作用部位发生在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蓄积部位是在()中。 A 骨骼中 B 脂肪中 C 肾脏中 D 肝脏中 8. 在开放体系中,随着体系pH的变化,( )始终保持不变。 A [ H2CO3 ] B [ HCO3- ] C [ CO32-] D CT 9. 描述浅水湖泊总磷变化规律的模型是()。 A QUAL-II模型 B Thomas模型 C S-P模型 D OECD模型

10. 组成水体酸度的物质有()。 A NH3 B FeCl3 C CaCO3 D NaCl 11. 以下环境体系中不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学校 B 矿藏 C太空仓 D城市 12. 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广义环境问题的是()。 A火山爆发 B酸雨 C水土流失 D臭氧空洞 13. 引起伦敦烟雾事件病的环境污染物是()。 A铬 B碳氢化合物C二氧化硫 D氮氧化物 14.()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A 1972 B 1992 C 1963 D 1978 15. 风、雨、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层。 A高空对流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对流层 16. Pb主要在蓄积生物体的骨骼中,毒作用部位发生在()。 A骨骼中 B脂肪中 C肾脏中 D造血系统中 17. 一维稳态河流BOD-DO耦合模型的基本方程是()。 A QUAL-II模型 B合田健模型 C S-P模型 D OECD模型 18. 在封闭体系中,随着体系pH的变化,( d )始终保持不变。 A [ H2CO3] B [ HCO3- ] C [ CO32-] D CT 19. 组成水体碱度的物质有( c )。 A CO2 B FeCl3 C CaHCO3 D NaCl 20.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运转过程包括()。 A分布 B转化 C排泄D包含3项

环境化学练习题

题型 一、名词解释(3×10) 2. 光化学反应是指。 1、光化学烟雾 2、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3、湿沉降 4、亨利定律 5、酚酞碱度和总碱度 二、填空题(1×20) 1.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3.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的是来自太阳波长小于nm的紫外光。 4. 大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主要有个,其他的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以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5. 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硫氢化物是。 6. 在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中,SO2变为SO3氧化反应主要靠滴 中及和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完成。 7. 水环境中交替颗粒的专属吸附是指。 8.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 9. 有机物的水解作用,整个反应可表示为。 10. 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含有苯环、、和。 11. 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形态存在于水体。 12. 光解作用的敏化光解是指。 13. 土壤的活性酸度是指,潜在酸度是指。 14. 腐殖质、粘土、砂土缓冲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15.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来衡量。 16.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有,, ,。 17.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 和。 18. 生物积累指的现象。 19. 甲烷发酵必须在条件下。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主要途径如反应式、所示。 20. 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是甲基汞、和。 1.砷在pH4—7天然水体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 (1)H2AsO4-、HAsO42-(2)H2AsO4-、H3AsO3 (3)HAsO42-、H3AsO3 (4)H3AsO3、HAsO42- 2.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1)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2)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 (3)NO2的光解 (4)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 3.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