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体外电除颤教程

自动体外电除颤教程

自动体外电除颤教程
自动体外电除颤教程

自动体外除颤

in 概述: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 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治疗。

(3)院内除颤:(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4)普及公众除颤( PAD) 的依据: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 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2)EMS 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专业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 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第一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5)8岁或8岁以上儿童(体重超过25公斤),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8岁以下儿童或婴幼儿不建议行AED。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不进行除颤数分钟后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如果能在发生心脏骤停后6~10分钟内行电除颤,许多成人患者可无神经系统损害,若同时进行CPR,复苏成功率更高。及时的CPR虽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所以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6)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首次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 单相波。

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

自动体外电除颤包括:自动心脏节律分析和电击咨询系统,可建议实施电击,而由操作者按下“SHOCK”按钮,即可行电除颤。

1.室性心动过速

AEDs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使用AEDs时,急救

操作者作为第二除颤核实系统,以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发生心脏骤停。对于无循环体征的患者,无论是室上速,室速还是室颤都有除颤指征。有少数报道,在患者仍有反应,心脏节律还是有效灌注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时,此时实施电除颤,多是急救者操作的失误。如果救助者受过正规的培训,并具有较好的评估患者病情的技能,这类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2.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目前AEDs包括二类除颤波形:单相和双相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单相波形电除颤: 首次电击能量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 J 有阻抗补偿双相波除颤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电除颤是有效的,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

3.除颤效果的评价

近来的研究表明,电击后5秒钟心电显示心搏停止或无电活动均可视为电除颤成功。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检测。第一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它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前,监测心律5秒钟,可对除颤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的心律可提供其它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再灌注心律。

二、AED的操作

使用AED前,须首先判断是否有特殊情况,包括:患者在水中,为8岁以下或体重小于25Kg的儿童,敷有外用药,以及患者装有起搏器或ICDs。

1.AEDs的操作程序

患者仰卧,AED放在患者耳旁,在患者左侧进行除颤操作,这样方便安放电极,同时可另有人在患者右侧实施CPR。AED的4步操作法:

第一步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方法是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以下步骤。

第二步安放电极: 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cm左右,在粘贴电极片前停止CPR。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会妨碍电极与皮肤的有效接触,可用力压紧电极,若无效,应剔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

第三步分析心律: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心律分析需要5~15秒。如果患者发生室颤,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第四步电击除颤: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病人,或大声宣布“离开”。当分析有需除颤的心律时,电容器往往会自动充电,并有声音或指示灯提示。电击时,患者会出现突然抽搐。第一次电击后,先不要重新开始CPR,AED会手动或自动重新开始心律分析。若心律仍为室颤,AED仪会发出提示并自动充电,后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除颤。以3次除颤为1组的目的是尽快判别,并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完成1组3次的除颤后,仪器会自动停止1分钟,以便再进行CPR。因此,3次除颤后,应检查患者的循环并进行1分钟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

吸。

2.“电击指征”

重新出现室颤,3次除颤后,患者的循环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施1分钟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行1组3次的电除颤,然后再行1分钟的CPR,直至仪器出现“无电击指征”信息或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不要在一组3次除颤中检查循环情况,因为这会耽搁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续电击可部分减少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3.“无除颤指征”

(1)无循环体征: AED仪提示“无除颤指征”信息,检查患者的循环体征,如循环仍未恢复,继续行CPR。3个“无除颤指征”信息提示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1-2分钟的CPR后,需再次行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时,停止CPR。(2) 循环体征恢复:如果循环体征恢复,检查患者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即给予人工通气,10-12次/分;若有呼吸,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除颤器应仍连接在患者身体上,如再出现室颤,AED仪会发出提示并自动充电,再行电除颤。

三、CPR和AED联合应用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立即联合实施CPR和AED。大部分情况下,心脏骤停复苏时常需要2名或更多的急救人员。一般包括以下3项:

(1) 启动EMS系统;

(2) 实施CPR;

(3) 实施AED操作。

电除颤成功使呼吸和循环恢复后,应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并继续连接AED行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体征。

四、心血管急救系统与AED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包括四个环节:

(1)早期启动EMS系统;

(2)早期CPR;

(3)早期电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前,建立高效的心血管急救体系,要求每个环节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四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早期电除颤的原则是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并有义务实施CPR,急救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在有除颤器时,有权义实施电除颤。

1.院前急救人员实施AEDs

在急救人员行BLS同时应实施AED,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的存活率会较高,使用AED的优点,包括: 人员培训简单,培训费用较低,而且使用比传统除颤器快捷。有研究证明,AED准确率较高,除颤所用时间短,与使用传统的除颤器相比,患者存活率可得以提高。早期电除颤应做为标准EMS的急救内容,院前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作为努力的目标。

2.院内使用AED

回顾以往的抢救记录,发现在非监护病房、门诊等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首次除颤时间往往在发病后5~10分钟。患者发病后,需要等待医院中心急救组携

除颤器赶到现场,连接仪器后再除颤,这一般需要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人们多强调复苏人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而忽视了首次除颤的时间。与院前抢救相同,院内救治也必须把抢救的重点放在CPR上。BLS应包括:CPR和电除颤二部分,但相当多的医院缺乏评估复苏操作的方法,也未在非监护区配备AEDs。为使院内应用AEDs达到院前急救机构的水平,应有计划地在院内装备AEDs,培训并授权第一目击人员使用AEDs。

3.公众普及电除颤(PAD)

为了发展社区早期除颤项目,应在社区配备AEDs,并开展使用AEDs的培训,ILCOR(1997年)和欧洲复苏学会(1998年)的建议报告均指出了早期除颤的重要性。在指定地点安装AEDs,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使用,这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实践证明,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操作AEDs是安全有效的,但操作AED的人还必须学习病情的评估(包括心脏骤停)和CPR。

4.PAD的复苏人员

AED操作者包括社区内的人员,PAD的快速反应人员可分为以下三类: (1) 非医务急救人员,如警察、消防员、保安、船员、以及飞机上的服务员等。他们有职责对急性事件做出反应,只要求其掌握CPR技术。在PAD项目中,他们具有使用AEDs的能力。(2)岗位急救人员,又称工作场所地救助人员或公众救助人员。其多为参加PAD项目的人员。由于岗位急救人员每天都在固定场所工作,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是首先使用AED的人。这种部署可有效缩短社区或工作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后的除颤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3)高危人群的救护人员,是指与高危患者同住的家人或朋友。他们参加早期除颤课程的学习,掌握在家人或朋友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时如何进行CPR并使用AED的方法。

5.PAD的发展战略

AEDs的合理放置非常重要。有认为,50岁以上人口较多的地区需备有AEDs,经常人数超过10,000人的地点也应安装AEDs,较理想的方法是总结该区域心脏骤停发病资料,以发病率最高的地点作为放置点。在某一区域建立PAD项目的依据包括:(1)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水平(预计为1次/1000人/年);(2)求救EMS后,急救人员5分钟内无法到达现场;(3)社区EMS系统内经培训的非专业救护人员,能在收到呼救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判断心脏骤停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并能实施CPR和电除颤。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医疗急救措施相比,由现场急救人员使用AED,和开展PAD项目比较经济。合理地设计和实行PAD 项目,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6.急救人员的培训

(1)技术的巩固: 社区调查结果显示,经培训的非专业急救人员,如果从未实践救治过脏骤停患者,几年后就会忘记所学的技术操作。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办法以保证现场急救人员掌握并牢记BLS和AED技术。建议要经常进行模拟练习,如在心脏骤停模型上使用AED。

(2)训练的次数:通常3~6个月训练1次,这样的时间安排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保持长期不忘最成功的办法是让复苏人员定期经常性地快速检查仪器,具体内容包括:检查除颤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开关,在心中回顾如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应进行操作的步骤。AHA 和ECC委员会和国际专家小组提倡,每6个月进行1次技术回顾和演练,要求必须在预计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履行职责。一般应在4~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完成除颤,取AED仪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3)素质培养:培训指导除了急救操作内容,应包括责任心的培养,保证训练

质量。还必须注意参加PAD急救人员的情绪,这部分人员并不习惯于救治有生命危险的患者,与非专业人员逐例总结经验,详细询问急性事件时的紧张情绪,并给他们很大的支持。

五、电除颤的方法

对一个心室颤动患者来说,能否给予成功地电除颤,使被抢救者存活,决定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时间因素,标准除颤器的使用,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以能产生足够穿过心脏(心肌)的电流,而达到除颤的效果,同时要尽量减少电流对心脏的损伤。如果电除颤时所给的能量或电流太小,而不能终止心律失常,能量或电流太大则会造成心脏损害。由于成人体型与除颤所需能量间无明确关系,而经胸电阻抗的大小却起着重要作用。

1.双相波除颤

现代除颤器包括AED均以"除颤波"释放能量或电流,除颤器种类和波形不同,能量水平亦不相同。多种除颤器使用的是单相波除颤,而双相波除颤是新近除颤器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已显示了其市场前景和临床应用的价值。1997年来应用固定低能量双相波除颤器,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救治疗效的回顾性总结发现:低能量双相波除颤器虽释放的能量无法递增,却能达到与可递增能量单相波除颤器相同的临床效果。单相波是以单方向释放电流,如果单相波逐渐降至0 伏特点时,则称之为"正弦衰减", 如果单相波同时下降,则称之为"指数截断"。相反,双相波电流在一个特定的时限是正向的,而在剩余的数毫秒内其电流方向改变为负向,双相指数截断(BTE)波形并能够有阻抗补偿。1996年FDA批准了第一台双相波AED,除颤能量固定在150J,有研究比较其与传统单相正弦衰减(MDS)波形200J和360J 能量水平的除颤效果。研究者发现,首次电除颤时150J BTE 能达到与200J MDS相同的除颤成功率,而前者造成ST段的改变则明显小于后者。但双相波除颤最适当的能量尚未能确定,首次双相波电除颤在<200J的固定能量,再连续双相波电除颤均无效患者比率亦不清楚。

2.除颤能量

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即使一种能量水平的除颤治疗暂时失败,仍可能通过简单的重复,在下一次电除颤时获得成功。临床上并不能因为首次除颤失败,就马上提高电除颤的能量。相同能量水平的重复除颤,能增加成功除颤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并非能够一目了然,但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予以阐明,假定一种波形在一次除颤时的成功率是80%,另20%不成功。对于100个人来说,首次除颤后,仍剩余20个室颤患者,第二次除颤后仍可能剩余4个室颤患者(20人中20%);第三次除颤后还剩1名室颤患者(4人中20%)。因此,这种一次除颤成功率为80%的波形,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固定能量的除颤器本身就是一种单独干预的手段。

应用相同的能量,在随后的除颤过程中将会形成更强的电流,因为在重复除颤中经胸电阻抗值下降,这一结论也说明在前一次除颤后,室颤既使还持续,仍可以使用相同的能量再次行电除颤。当除颤能量增加时,电流增加更为显著,因此第二次除颤肯定比首次的能量更大。如果两次单相波电除颤均不成功,则应增加电流/电压,并立即给予360J的能量,如果室颤终止后随后再出现,则给予此前成功电除颤的能量水平。

目前还不能明确推荐首次除颤或随后的非递增双相波除颤能量标准。有研究已表

明,≤200J的双相波除颤能量是安全和有效的。尽管现在有能量递增型和固定能量型两种除颤器,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哪一个类型更好,至今任何关于孰优孰劣的讨论都缺乏足够论据支持。

3.心律转复

(1)心房颤动转复的推荐能量为100~200J 单相波除颤,房扑和阵发性室上速转复所需能量一般较低,首次电转复能量通常为50~100J 单相波已足够,如除颤不成功,再逐渐增加能量。最近有对照试验显示,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首次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 单相波。双相波已应用于心律转复,但对其疗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

(2)室性心动过速转复的能量大小依赖于室速波形特征和心率快慢。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形态及节律规则)对首次100J 单相波除颤治疗反应良好。多形性室速(形态及节律均不规则)类似于室颤,首次应选择200J 单相波行转复,如果首次未成功,再逐渐增加能量。

4.经胸电阻抗

电除颤是要求有足量电流通过心脏。电能的选择取决于经胸电阻抗或电阻,而经胸电阻抗决定电流的大小。决定经胸电阻抗的因素包括:能量选择、电极片大小、除颤器与皮肤接合物、除颤次数和时间间隔、呼吸时相、电极之间的距离(由胸廓大小决定),以及除颤器置于皮肤上的压力。成人平均电阻抗为70~80Ω。如果经胸电阻抗太大,不能产生足够的电流除颤。为了减少经胸电阻抗,除颤时通常需用一定的压力将除颤电极紧贴皮肤,并在电极片与胸壁间使用导电胶或垫湿盐水纱布。男性患者如胸毛太多会使电阻抗明显增加,快速剔除胸毛是必要的。

5.电流除颤

心室颤动和其它心律失常可通过电击产生足够的经心脏电流而终止。有前景的电除颤方法是用电流(安培)取代能量(焦耳),这种方法能够避免不恰当的低能量对高电阻抗的患者电除颤治疗,电流除颤还能够避免用高能量对低阻抗的患者行电除颤治疗,此时产生过强的电流造成心肌损害或除颤失败。应用单相波形电击的临床研究曾试图确定电除颤和电转复所需电流范围,对室颤最佳电流为30~40A 单相波。而双相波电除颤的效果尚在研究。

6.电极位置

电极放置位置应能产生最大的经心脏电流。标准的部位是一个电极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置于乳头的左侧,电极的中心在腋中线上。另一种电极放置方法是将心尖电极放于心前区左侧,另一个电极(胸骨电极)放在心脏后面、右肩胛下角区。必须注意电极应该很好地分隔开,其间的导电胶等物质不能在胸壁上流出接触,因为这样可能会形成一个经胸壁的电流,而不流经心脏。

对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s的患者行电转复或除颤,电极勿靠近起搏器,因为除颤会造成其功能障碍。起搏器或ICDs装置可以阻止除颤过程中一些电流到达心脏,使到达心脏的能量少于最佳数值。最后,由于一些除颤电流流经起搏器导联,因此应在电治疗后重新评估起搏阈值,ICD功能也应评价。

7.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时电流应与QRS波群相同步,从而减少诱发室颤的可能性,如果电复律时正好处在心动周期的相对不应期,则可能形成室颤。在转复一些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的心动过速时,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同步除颤可避免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室颤则应用非同步模式。值得注意,在室速时同步除颤非常困难,因为综合波的形态和心律失常的变化很大。室速时患者如无脉搏、意识丧失、低

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则应立即行非同步电复律,应该避免因试图用同步方式而延误治疗。发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在数秒钟内给予电除颤。

8.盲目除颤

在无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诊断的情况下,实施的除颤称为“盲目”除颤。目前盲目除颤的必要性已不大。现用除颤器的手握式电极带有"quick-look"监护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依靠计算机程序来鉴别室颤。

9.“潜伏”室颤

对已经停跳的心脏行除颤并无好处,然而在少数患者,一些导联有粗大的室颤波形,而与其相对导联则仅有极微细的颤动,称为“潜伏”室颤,可能会出现一条直线类似于心脏停搏,在2个导联上检查心律有助于鉴别这种现象。更重要的是,有研究提出“误导”心脏停搏,由于技术错误出现心搏呈现直线(如无电源、未接导联、参数设置错误、导联选择不正确),这种情况大大多于潜伏的室颤。

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室颤,颤器应随时处于待机状态。建立使用检查记录能避免除颤设备性能障碍和不正确操作,而不适当地维护或电源故障通常是除颤器性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小知识)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概念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缩写。 了解AED 要了解AED,首先要了解下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 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 导致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而死亡。这种出乎意 料的突然死亡,我们又称猝死。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导 致的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主要是由于心室颤动引起的。据统计,我 国每年百万人因心脏骤停而失去生命,想要挽救生命, 必须及时除颤。而除颤的过程,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除颤越早,救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人们发明AED的原因。 AED在各国的使用 美国 美国大众对于AED的使用 心脏骤停一般是由室颤这种危险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的,美国每年的室颤者达450,000例,其心脏骤停的猝死为惊人的95%。2003年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了PAD计划,以改善在公共场所下能挽救生命的AED的使用以治疗心脏骤停,研究显示,如果能在心脏骤停发作后最初的3-5分钟实施治疗,那么生存率可高70%以上,骇人听闻的数字面前,美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AED的推广也迫在眉睫。为了帮助全国的社区挽救更多的生命,AED厂家发起了一个针对社区的计划,给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公共场所如学校、旅馆、饭店、超市、社区中心、商业建筑和家庭装备了AEDs。 中国 虽然中国AED工程在2004年就得以启动,但直到2006年底才有了第一台国产AED,但是要到真正的投入使用,恐怕要等到2010年了。目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配备有67台AED。2008年,北京市政府也一次购买了400台AED。不过我们还是希望看到国产的AED能在全国得到普及。 企业与AED AED的发展,除了要国家支持之外,能得到企业的支持也会对AED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企业的支持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资金支持,把AED的推广当成一种新的公益事业,对AED工程刚刚起步的中国,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支持方式,这方面可以说

自动体外电除颤教程

自动体外除颤 in 概述: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 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治疗。 (3)院内除颤:(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4)普及公众除颤( PAD) 的依据: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 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2)EMS 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专业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 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第一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5)8岁或8岁以上儿童(体重超过25公斤),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8岁以下儿童或婴幼儿不建议行AED。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不进行除颤数分钟后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如果能在发生心脏骤停后6~10分钟内行电除颤,许多成人患者可无神经系统损害,若同时进行CPR,复苏成功率更高。及时的CPR虽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所以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6)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首次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 单相波。 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 自动体外电除颤包括:自动心脏节律分析和电击咨询系统,可建议实施电击,而由操作者按下“SHOCK”按钮,即可行电除颤。 1.室性心动过速 AEDs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使用AEDs时,急救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建议书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该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计划总投资1791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74.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99%;流动资金4837.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01%。 达产年营业收入3334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094.30万元,税金及附加330.57万元,利润总额7245.70万元,利税总额8575.68万元,税后净利润5434.2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141.4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45%,投资利税率47.88%,投资回报率30.34%,全部投资回收期4.80年,提供就业职位650个。 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及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除颤仪根据应用场景,可被分为院内除颤仪和院外除颤仪,院外除颤仪又被称作为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应用在地铁、机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在我国目前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第四章项目投资建设方案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建设方案设计 第七章工艺方案说明 第八章项目环保研究 第九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第十章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第十一章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第十三章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四章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项目总结、建议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及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除颤仪根据应用场景,可被分为院内除颤仪和院外除颤仪,院外除颤仪又被称作为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应用在地铁、机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在我国目前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经济开发区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2659.65平方米(折合约78.9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自动电除颤仪(AED)教程

自动体外除颤 概述: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 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治疗。 (3)院内除颤:(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4)普及公众除颤( PAD) 的依据: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 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2)EMS 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专业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 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第一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5)8岁或8岁以上儿童(体重超过25公斤),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8岁以下儿童或婴幼儿不建议行AED。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不进行除颤数分钟后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如果能在发生心脏骤停后6~10分钟内行电除颤,许多成人患者可无神经系统损害,若同时进行CPR,复苏成功率更高。及时的CPR虽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所以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6)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首次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 单相波。 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 自动体外电除颤包括:自动心脏节律分析和电击咨询系统,可建议实施电击,而由操作者按下“SHOCK”按钮,即可行电除颤。 1.室性心动过速 AEDs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使用AEDs时,急救

自动体外除颤器设计注意事项

设计注意事项 自动体外除颤器 概述: 大多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都是高度复杂的微控制器设备,它们可以监控对生命有威胁的心跳律动、评估并自动治疗病人。它捕获治疗电极发出的ECG 信号,运行ECG 分析算法以识别可电击复律,并建议操作员是否需要除颤。基本除颤器包含高压电源、存储电容器、可选电感器和患者电极。它能在存储电容器中产生电荷,形成潜在电流。电压越高,可能形成的电流就越大。AED 输出音频指令和可视提示。在典型的除颤顺序中,AED 提供语音提示来指导用户连接患者电极,然后开始获取ECG 数据。如果AED 分析患者的ECG 并探测到可电击复律,电容器将会充电,其中Wc = 1/2CV^2c;而电容器电压Vc(t) = Vc(0)e–t/RC,同时R = R(lead) << R(chest)。按下电击按钮提供高压脉冲时,电流将开始流经身体以去极化大部分心肌细胞,从而重建协调收缩和正常心率。电流量由电容器和身体阻抗确定。许多管辖区域还要求AED 对心脏停搏的场景进行录音,以供事后分析。所有AED 均包括一种存储和检索病人ECG 模式的方法。AED 的前端信号来自于放置在病人身上的ECG 电极,这要求仪表放大器放大其非常轻微的振幅<10mV). Target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s would be designed to have: ?感应0.1mV 至10mV 轻微振幅信号的能力 ?极高输入阻抗(>5MO) ?极低的输入漏电流(<1μA) ?平坦的频率响应0.1Hz 至100Hz ?高共模抑制比(CMRR) (>100dB) AED 的另一个输入是用于录制来自场景的音频的麦克风。ECG 和麦克风输入均被DSP 数字化和处理。大多数AED 设计使用16 位处理器,因此,可与16 位ADC 配合使用以数字化ECG 和语音输入。放大的ECG 信号的带宽为0.1Hz 至100Hz,需要最低50dB 的SNR。录音/回放信号一般带宽为8kHz,需要最低65dB 的SNR。麦克风输入也需要被放大最高40dB 的可编程增益。AED 具有合成音频指令,音量控制输出连接至耳机扬声器或8Ω 扬声器。TLV320AIC20 简化了前端数字化过程,因为它集成了 2 个ADC、2 个DAC、1 个麦克风放大器、1 个耳机驱动器和1 个具有音量控制的8Ω 驱动器;而且它可以 与DSP 进行无缝连接。

ADI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解决方案-ADI公司

AED 系统理论与典型架构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便携式电子器件,可以自动诊断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和心室性心博过速两种心律失常症状。自动是指器件可以自主分析患者状况,并且为了帮助分析的顺利开展,多数产品都具有语音提示,有些还可能有显示屏,用于指示用户操作方法。借助简单的语音和可视命令,AED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易用性,即使是外行也可轻松上手。 除颤仪可以是体外式、经静脉式或植入式,具体取决于应用类型。体外除颤仪按操作方式可以分为手动型和自动型两种,按能量传输方式则可分为单相波形和双相波形两种。 除颤需要通过一种称为除颤仪的设备将治疗剂量的电能注入患者心脏。这会使心肌的电信号传导部分去极化,终止节律障碍,并借助人体心脏窦房结中的天然起搏器重新建立正常窦性心律。能量选择由AED 器件根据ECG 和两个除颤仪电极的阻抗自动确定,然后,安全处理器控制电路,以选定的能量为高电压电容充电。在电容充电完成之后,器件会提示用户进行电击操作,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必须进行双重确认,以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在除颤前后,都可以使用选配的多导联ECG 监护仪(3/5/10导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除颤仪电极中的ECG 是简单的单导联ECG ,用于R 波识别等基本ECG 测量,而可选的多导联ECG 则是诊断监护功能,可以发现复杂问题。 AED 的设计考虑和主要挑战 在AED 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任何操作都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因此有必要采用一些冗余设计。? 安全保障机制和操作处理器都需要相互检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定。 ? 如果超时,则使已充电电容放电。? 能量传输的双重确认机制。? 语音提示非常有用。 ? 如果目标阻抗超出人体的正常范围,则禁用除颤功能。 隔离在设备的内外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 设备必须确保在内部高电压与器件表面/端口之间有着充足的隔离措施。 ? 设备必须在内部高电压器件与低电压器件之间提供隔离机制。正如大家所知,除颤工作于高电压模式,而信号处理器则工作于低电压模式。因此可以使用基于继电器的路径开关。 快速响应至关重要。AED 是一种用于挽救生命的器件,因此,器件响应越快,挽回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大。? 能快速启动并工作。 ? 能对体外患者监护仪触发输出等外部信号快速响应。? 实时R 波识别,以确定传输能量的确切时间。 ? 针对电击程序的实时能量控制机制,与不同的能量传输波形存在IP 关联关系。 ? 快速充电和能量传输,可节省时间。 可靠性极其重要。AED 可以用于多种领域,医院内外,救护车、直升机等高振动条件,以及阳光、多雨天气等室外应用环境。因此,AED 可能需要具备抗振能力、防水能力等,以适应各种复杂条件。? 宽工作温度范围。 ? 在温度范围内,性能漂移低,如偏置电流和噪声。? 电路应该能够在较大的电流浪涌下正常工作。 ADI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解决方案 https://www.doczj.com/doc/0e19019731.html,/zh/healthcare

2020中国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中国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布局与投放专家 共识(完整版) 一、背景 心源性猝死(s udde n c ardi ac d e at h,SC D)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非常重要,抢救时间每延迟1mi n,其生存率会降低7%~10%。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因此,院外心脏骤停(ou t-o f-h o s pi t al c ar di ac ar re st,O HCA)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全民健康非常重要。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 me ri can He art As s oc iat io n,A H A)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 ardi o pulmo n ar y r es u s citat io n,CP R)、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 mat ed ext er n ald ef i bril l at or,A E D) 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O HCA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1m i n内实施CPR,3-5mi n进行A E 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达到50%~70%。由此可见,早期对O HC A患者进行除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公众启动除颤(publi c ac c es s de fibr ill at io n,P A D)是指在O HC A发生率高、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 ED与公众培训CPR,当发现O H C A患者时,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 D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O HC A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5-61。80% O HC A患者是由室颤所引起”,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数分钟后可能会死亡,室颤必须由电除颤才能被纠正。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 ED操作很便捷,受训后使用极少发生差错,能够解决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对O HCA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难题。因此,在公共场所需合理、有效地配置A ED供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使用。目前,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均开展了P A D项目,已有些国家制定了AE D对OHC A患者进行除颤的规范流程或指南,而国内也有学者对A E D的使用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国内A E D投放或P AD项目运行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现状,除少数几个大城市如杭州、深圳、上海和海口等重点健全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公布A E D的具体布局位置与A E D 地图之外,大部分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一项关于杭州公共场所A E D的研究显示,目前A E D投放项目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标准流程未规范、公共场所配置A E D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社会公众使用A ED意识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自动体外除颤(AED)与双相波的应用(一)

自动体外除颤(AED)与双相波的应用(一) 自1960年开展心肺复苏(CPR)技术以来,治疗心室颤动(VF)是提高急救存活率最重大的进步之一,及时电除颤又是救治心脏骤停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据报道,实施公众除颤(PAD)计划后,患者的存活率可达到49%,这是以往最有效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救治存活率的2倍。如果把自动体外除颤(AED)也作为一项基本生命支持(BLS)技术,那么BLS就包括生存链前三个环节:早期到达现场,早期CPR,早期电除颤。从而,20年前提出的社区应成为“最远CCU”的观念已将成为不远的现实。 一、早期除颤的原则 早期电除颤对救治心脏骤停至关重要,因为:(1)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2)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3)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4)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由于CPR可以暂时维持脑和心脏循环功能,因此,在电除颤前进行CPR能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如心脏骤停发生时有人在场,存活率可大大提高。在严密心脏监护下发生心脏骤停,常可在数分钟内即可行电除颤,有4项共101名此类患者的研究表明,90例(89%)抢救成功,这也是心脏抢救最高的存活率。在社区内虽无院前ACLS条件,但开展电除颤也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华盛顿的试验结果报道,患者存活率从7%升至26%;还有报道存活率从3%升高到19%.其它类似报道很多,在5个欧洲地区由EMS人员实施早期电除颤计划后,发生室颤的患者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的人数从27%增加到55%. 显然,随着早期电除颤的应用,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在发生心脏骤停后,急救人员只有几分钟内即重新建立有效的循环,CPR可在短时间内维持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虽不能直接恢复正常心律,却能为早期除颤奠定基础,数分钟内进行电除颤以及进一步治疗才能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有研究表明,如果电除颤时间延迟4分钟,而这期间即使第一目击者行1分钟非标准CPR,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AED作为新的复苏观念和技术,扩大了除颤器使用人员范围,缩短了心跳停止至除颤所需要的时间,并使电除颤真正成为BLS的一项内容。 二、AED与心血管急救 1.心血管急救的概念 心血管急救(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来概括,包括四个环节:早期进入EMS系统,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通过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前,建立高效的心血管急救体系,要求每个环节间紧密连接,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疏漏。早期自动体外除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要求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对有义务实施CPR救治的救助人员都应接受正规培训,并授权急救人员可以实施电除颤。 2.院前BLS与AED 发生心脏骤停后,BLS常常是最先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只有他们能够进行快速的电除颤。早期研究证实,由BLS急救人员实施AED,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较高,使用AED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包括人员培训简单,培训费用较低,而且使用起来比传统的除颤器快捷。还有研究证明,AED准确率较高,除颤所用时间短,与使用传统的除颤器相比,患者存活率可得以提高。各种研究都肯定了由院前急救人员实施早期除颤的应用价值。AED的优越性被广泛接受,有学者建议,除了在人口稀少及偏远地区(那里心脏骤停发生率低,急救人员反应时间过长),早期除颤应做为标准EMS的急救内容。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钯救指南2000年会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最新版】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城市国际化,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和城市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依法批准上市销售、使用,具备自动识别可电击心律、自动电击除颤功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供社会公众使用的便携式急救设备。 第四条本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管理,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倡导公益的原则。 第五条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城乡规划、财政、交通运输、体育、教育、文化旅游、商务、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协助做好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公共场所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应当纳入本市急救资源体系进行统一管理。 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制定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规划(以下简称配置规划),分批分阶段推广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使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刷品、户外广告设施、公共交通工具、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公布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分布信息,有利公众需要时方便发现获取。 第七条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及相关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 红十字会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向公众提供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及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

自动体外除颤器介绍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定义与介绍 我们知道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中文简称"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无论做心脏按压还是其他措施都只能延长室颤的持续时间,暂时为重要脏器供血供氧,而无法终止室颤恢复有效灌注的心律.所以,在现场快速 终止室颤,才是挽救生命最根本的方法,这就是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AED有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 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 AED非常直观,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认为,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CPR)更为简单。 Defibtech DDU-100 AED ZOLL AED Plus Medtronic LIFEPAK CR Plus Cardiac Science Powerheart 3G PHILIPS Heartstart FR2+/FRx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大厅,ZOLL AED Plus) 北京安贞医院(未知位置,Medtronic LIFEPAK CR Plus) 首都机场(一号、二号航站楼,Medtronic LIFEPAK CR Plus)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中心,Cardiac Science Powerheart AED) 昆明医学院附院(未知位置,ZOLL AED Plus) 上海地铁站(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PHILIPS Heartstart) 上海新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申请报告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 申请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申请报告 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及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除颤仪根据应用场景,可被分为院内除颤仪和院外除颤仪,院外除颤仪又被称作为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应用在地铁、机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在我国目前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该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计划总投资4506.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97.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2%;流动资金909.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18%。 达产年营业收入7599.00万元,总成本费用5897.75万元,税金及附加82.51万元,利润总额1701.25万元,利税总额2018.42万元,税后净利润1275.9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42.4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7.75%,投资利税率44.79%,投资回报率28.31%,全部投资回收期5.03年,提供就业职位133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

自动体外除颤仪项目申请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