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目录

要 ............................................................................. ..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 .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 (1)

(二)习俗对比 ............................................................................. (2)

(三)文学对比 .............................................................................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 .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 ..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5)

结 ............................................................................. (5)

参考文献 .............................................................................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

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结构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结构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背景对比,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句子之间的多方面对比可归分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对比,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对比,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结构对比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句子结构意义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朱光潜先生在《谈研究》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研究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很难找出,而这对文学却极关仅要。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结构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研究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结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结构》(1871)一书中,首次把结构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结构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地位能力与习惯等。可见结构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结构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句子所反映的是非曲直结构对比,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句子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句子,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句子,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结构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再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著名的前赤壁赋中用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昆虫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人很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英语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意为骆驼负载过重时,再加上一根稻草也会把它压死。谚语中意象词语the last straw 最后一根稻草,生动形象地寓意为某事或某物使人到了忍无可忍的极点。

(二)习俗对比

英汉习俗对比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句子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结构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句子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句子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it rains cat and dog.(下起了倾盆大雨)。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结构中cat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羊是个褒意词,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

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 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re一词:

romeo: what has thou found?

mercutio: no hare, sir.

梁实秋先生把这段话译为: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

h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娼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野兔变成了野鸡,恰好又与野妓谐音双关,真可谓译到好处。汉语中某些植物词喻意也很深刻。杨柳可喻风尘女子、轻浮、无情的女子以及妓院等,如水性杨花、花街柳巷、寻花问柳等。英语的willow却是悲伤命运的象征。柳树的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是和奥菲莉和黛丝泰蒙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黛丝泰蒙娜在离开人世之前唱的正是柳树之歌。

(三)文学对比

研究之所以不那么容易,是因为语言反映的结构,承载着丰厚的结构内涵,并受结构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文学,便存在着对结构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结构及多结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结构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结构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文学中体现了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比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的血缘上要亲过外孙、外孙女。王熙凤这句话无疑是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就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得贾母的欢心。如果将这句话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这样便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谙熟中国传统的杨戴伉俪将这句话译为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该译文使凤姐的言外之意表达得贴切到位,把中国这种封建家庭的传统意识忠实地传达给了读者。

有时即便对某成语的典故结构含义有所了解,但在研究中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处理,可能会达不到传真的效果。比如a dog in the manger常被直译为狗占马槽,但用在下面的两例中似乎就不合适了。

例一:let me have the skates. you dont know how to skate. dont be a dog in the manger. 译文:把冰鞋给我,你不会滑冰,不要狗占马槽。(此句中dont be a dog in the manger应该译成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为妥。)

例二: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 you wont let him discuss you affairs, and you are annoyed when he talks about his own.

译文:你狗占马槽!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此句中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应译为你不干还不让别人干!才达意。)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结构主要是基教督结构,《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结构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世俗的王权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们的野性,于是基督

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结构。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句子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两种结构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研究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阿弥陀佛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结构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取代。某些含异域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研究也是一个难点。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句子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可见宗教结构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结构的对比,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结构意义。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句子,这些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使各民族的语言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往往这些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研究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万事俱行,只欠东风、逼上梁山等等。英语典故句子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英语中:think with the wise,but talk with the vulgar(与智者同思,与俗子同语)出自古希腊格言。swan song是根据西方传说swan(天鹅)临死时发出美妙的歌声,用来比喻诗人、音乐家等的最后的作品。又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以上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结构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结构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是其他语言结构所不能替代的。在研究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结构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由于结构的对比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价值观念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结构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表现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的词语或句子,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t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应吹自己的号角)。与西方海洋民族相对的,中国农耕民族崇尚社团价值至上,无我精神。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公无私。群体取向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不愿引人注目,因而篇二: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我想简单谈谈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专业课的一些学习,我们都知道,英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但今天我主要想说说他们在句子结构上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及间接与直接这四方面来详细阐述。

其次,在物称与人称上,英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非人称表达法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两方面。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举个例子:what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啦?(很明显就能发现,汉语用“你”开头,也就是人称,而英语用“what”开头,即以物开头。)另外,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则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英语的被动式,尤其是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往往不说出施动者,而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客观、间接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英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以it is believed ,it is felt,等等开头的句子。汉语就没有像英语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也少用被动式,而较多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究其原因,这与中国人的主体思维有关系。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注重“事在人为”,因而表达时往往要说出施动者,若无法确定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别人”等等。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有时还会采用隐称---省略人称。汉语若要表达类似英语那种被动式的客气口气,则常常采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祈使句或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例如: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此处省略了主语)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再者,总的说来,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相反的是,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五点。第一,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按照汉语的习惯,若句中无需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而用意义被动式。如: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人的思想形成了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想。第二,使用受事主语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众所周知,“受事+动词”的格式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一种表达习惯。例如:一匹马骑两个人。(不说“一匹马被两个人骑”。)two persons rode one horse.第三,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句中不能没有主语,只好采用被动式或其他句式,以便于把施事者省略或隐含起来。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to me?第四,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可以采用通称或泛称(如“有人”、“别人”等)作主语,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英语也有不定代词(如one, anybody, some等),但其用途与汉语不全相同。英语许多情况下宁可采用被动式也不用这类代词作主语,取而代之会用“it”作形式主语:it is said that···据说。当汉语不便于采用被动式时,常常采用通称作主语。例如:voices were heard calling for help.有人听见呼救的声音。第五,当不便于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意义。如:a.树被风刮倒了。the tree was blown by the wind. b.风把树刮倒了。the wind blew down the tree.最后,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而汉语表达倾向于直接。这一差异可以从英语中委婉、含蓄的表述比汉语多。下面,主要从委婉、含蓄和迂回三方面阐述他们的不同。第一,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尤其见于表达不雅、不洁、令人生畏时。如表示死亡时,英语的委婉语特别多,有: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 sleep with one’s fathers等等。汉语的说法就相对少一点:逝世、寿终等。英语的委婉语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繁,许多委婉语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这在汉语里一般没有相应的表达法。例如:英语中有官方委婉语,严重的失业现象,官方称之为:human resources underdevelopment.还有职业委婉语,比如:屠户=meat technologist.第二,英语富于幽默感,表达时常常用某种含蓄的方式,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较常用作修辞手段。总的来说,汉语比较倾向于直接,而英语较常用克制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委婉暗示的表达方式。我们经常会看到,英语中常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如:把no small 代替great。另外,英语中的有些说法跳过逻辑层次,让对方去寻味。例如:it can be worse.婉转:这可能会更糟。明言:还可以。第三,迂回也是间接表达的一种方式。迂回是一种转弯抹角的说法,是用较多或较长的词语来表达原来几个简短的词就能说清的意思。为了使措

辞显得客气、礼貌,英语中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间接表达法,而汉语中往往用敬辞和谦辞。敬辞,如:贵姓、令尊,是用来褒扬对方,以表示恭敬。谦辞则是用来贬抑自己,以表示谦虚。如:逼人、小女。这类谦辞和敬辞反映了

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英语中往往没有相应的表达法。

“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译规律,这对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翻译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remember 为中心搭建,可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这种句式在汉语里显得过于“紧凑”、不够顺畅,因为它是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的。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这句话应该译成:“他三岁就死了父亲,已记不得他父亲的模样了。”这就是一种按逻辑顺序展开的时间流。

又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为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翻译成英文是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

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所谓“前后重心”是指句子的重要信息置前还是置后。英语民族具有直接性,他们倾向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感情和态度,不愿意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谈事情。因此他们往往是把句子的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而汉民族则恰恰相反。这种前后重心在英汉语比较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复合句子中

英语的主句为重要信息,从句为次要信息。主句往往置于从句之前,即重心在前。而汉语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重要信息放在后面,即重心在后。例如:如果人类贪欲无止,世界和平则无望。

翻译成英文:the world peace is out of the question only if there consistently exists insatiable greed in human.

又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翻译成汉语:趁热打铁

2)一个句子中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时

如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则显然表态部分相对于叙事部分来说是重要信息。英语通常先表明态度或观点,然后再陈述所发生的事情。然而,在我们汉语里,通常把事物或情况讲清楚,最后来个简短的表达或评论。

例如:精通一门外语是大有裨益的。

翻译成英文:it is of great help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又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成英文: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

3)事件本身及发生背景的排序

相对于事件发生背景(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本身是重要信息。因此英文中将其置于事件发生背景之前,而汉语与之相反。

例如:新闻发布会将于明天上午9点左右在314会议室召开。

翻译成英文:the news briefing will be held in room 314 at about nine o’clock tomorrow

总结:在英文句子写作中,将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尽量避免具有信息传递间接性特点的汉语的干扰。

3、英语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ce),汉语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ce)

thompson(1976)认为,形合的英语,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或名词词组来担任;而汉语则竭力通过句子整体突出主题,而不是仅仅依靠句子的主语。汉语的句子的主语可以各种形式出现。除人或事物外,地点、时间、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主语。在词性方面,除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作主语。因此在翻译汉语句子的时候,就需要将词性纷繁复杂的主语转换成英文中名词化或代词化的主语形式。

例如: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翻译成英文:to keep early hours is wholesome for your health. 又例如:接纳其他文化的元素对于本国文化大有裨益。

翻译成英文:the embracing of elements from other cultures will surely do great benefit to our own culture.

甚至有时候汉语中干脆就没有主语。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明显可知,以不用为常。

例如: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在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隐去的主语-事情,翻译成英文应该是:if things are not properly handled, our labor will be totally lost.

4、英语句强调主体中心,汉语句则体现主客体融合

1).英语句里常常出现主语,即使没有主语也会出现假主语(如“it’s raining”)。王力先生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如“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了小嘴唇。她撂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神。”(茅盾)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 from school with her

2).英语极为强调所有格人称代词的使用,汉语物主代词的使用频率却极低。如you

should wear glasses to protect your eyes from sunshine.你该戴上眼镜以免阳光照射。you’d better raise your hands when you have questions.(你若)有问题,最好举手示意等。

5、汉语句含蓄内敛,英语句直截了当

汉语句子一般趋势是重点在后面,往往先说出一切条件、环境和有关状态,等等,然后画龙点睛,把主要动词点出,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内向型思维不谋而合。如“他每天早上在厂里辛勤工作。”英语造句手法则是偏于从关系上反映,从关系上求说明,它注重空间搭桥,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然后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关系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反映了一种开门见山的思维方式。例如,i went to the surburb by car. our main task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ability.

6、两种句子的叙事顺序不尽相同

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的顺序则多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在时间、地点、姓名、称谓、组织系统、位置表达、人物介绍等排列顺序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japan 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日本位于中国的东方”等等。所举的英汉句法的若干原则尽管不能完全涵盖整个汉英结构系统,但它们确实反映了英汉句法结构的某些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确实体现了与英汉民族文化紧密相联的英汉民族的感知,并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形式的不同。例如,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于形式分析、开门见山、从小到大,并突出主观作用和以主题为中心;中国人思维的习惯则往往是整体把握、含蓄委婉、从大到小,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集

中表现为形合、意合之别,而英汉文化思维方式的核心区别则是英文化的自我中心(ego-centrism)和汉文化的群体观念(group-oriented)。

当然,不能否认人类思维活动的某些共性以及由此而表现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语法结构上的一些相通之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之处。本着这一原则,本文重在对比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旨在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的干扰,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外语。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目录 摘 要 ............................................................................. ..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 .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 (1) (二)习俗对比 ............................................................................. (2) (三)文学对比 .............................................................................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 .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 ..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5) 总 结 ............................................................................. (5) 参考文献 .............................................................................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我想简单谈谈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专业课的一些学习,我们都知道,英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但今天我主要想说说他们在句子结构上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及间接与直接这四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在形合与意合上,英汉存在着差距。所谓的形合就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英语造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关系词和连接词;(2)介词;(3)其他连接手段。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英语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很少甚至不用这类词。举个例子吧: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其中who就是关系词,and是连接词)。但翻到中文就大不同了: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很明显,没有使用连词,就是用逗号隔开)。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合成介词和成语介词。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例如:This was an intelligently organized and fervent meeting in a packed Town Hall, 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此处用了in和with两个介词)而中文: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其中就省略了介词“在”、“和”)。至于其他连接手段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英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等,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汉语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汉语的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不用,尤其是口语。此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用得也比较少。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取一些手段:(1)语序;(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3)紧缩句;(4)四字格。就语序而言,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虽然”、“即使”等含义。例如:人(若)不犯我,我(则)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就反复、排比、对偶、对照来说,这些句式词句整齐、均匀,往往不用关联词。如:;他不来,我不去。(=如果他不来,我就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紧缩句中,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往往是隐含的。如:有饭大家吃。(=如果有饭的话,那就让大家吃吧。)Let anybody share the food if there is any.四字词是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例如:不进则退。Move forward , or you’ll fall behind. 其次,在物称与人称上,英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非人称表达法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两方面。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举个例子:What happened to you? 你

英汉 句子 结构总体差异分析

总的英汉句子结构分析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中国学生写的句子,即使用词、语法和结构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读起来总没有英美人写的那样地道。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采用了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写作造成的。其实,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思维是语言的指导,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下面就中英思维中句子结构差异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 【例1】 “你来,我就走。”, “If you come, I'll go.” 或 “When you come, I'll go” 【例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 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 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 总结:在将汉语句子写成英文时,注意将隐藏的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连接词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例3】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4】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完整版)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句子成分 1.主语(subject): 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主语从句和短语等来担任。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 (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 (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找出下列句中的主语: Jane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名词) She went out in a hurry.(代词) Four plus four is eight.(数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Smoking is bad for health.(动名词) The young should respect the old.(名词化的形容词)What he has said is true. (句子) 2.谓语(predicate):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简单谓语:由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 I saw the fla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He looked after two orphans. 复合谓语:由情态动词或助动词+动词; He can speak English well. She doesn’t seem to like dancing. 找出下列句中的谓语(注:只有动词才可作谓语。): 1. We love China. 2. We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3. He can speak English. 4. She seems tired. 3.表语(predicative): 系动词之后的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1.引言 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但是英汉语句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

“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 11S015016 张毅博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译规律,这对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翻译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remember为中心搭建,可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这种句式在汉语里显得过于“紧凑”、不够顺畅,因为它是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的。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这句话应该译成:“他三岁就死了父亲,已记不得他父亲的模样了。”这就是一种按逻辑顺序展开的时间流。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英文句子写作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英文句子写作 杨莉红 杨 源 摘 要:理解好中英句子结构差异,对于更有效地进行英文写作很有好处。中英句子在结构上的差异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英语句子的形合和中文句子的意合上。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句子结构差异的分析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英句子结构;差异;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 N43-1027/F(2008)5-128-02 作 者:湖南工程学院外语外贸系大学英语教研室;湖南,湘潭, 411100 一、引言 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言学习的成败就看学生是否能自如地使用语言。高校的非英语专业一般不会开设写作课程,只在英语精读课程上有所涉及,但是CET考试中写作所占的比重却不轻。而英语写作恰恰又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中一颗难攻的“坚果”。据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都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英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却套错了。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用习以为常的母语思维方式去理解或组织英语句子。由此看来让大学生了解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对于更有效地进行英文写作很有好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句子结构差异的分析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中英句法结构的差异 申小龙(1988)在讨论句子结构的文化认同时指出:一种语言句子的格局同一个民族的时空观有内在的联系。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中国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注重时间,即便是空间,也表现为流动空间。在句子的结构差异上就表现为英语句子的树型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 从英汉基本句型来看,英语句子主要是受形式逻辑制约,结构上可分为S VO三部分。汉语句子主要受阴阳逻辑的制约,结构上可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在句子的结构差异上就表现为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和汉语句子的两分结构。 1.英语句的树型结构和汉语句的线型结构。 英语句子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他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定,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型结构。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以主谓成分为主干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张的空间构型。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续铺排之势(贾玉新,1998)。例如: 1)Mr Li ran into the office and hastened to the desk,turning the com puter on to show us his design.(李先生跑进办公室,连忙走到桌子前,打开电脑,给我们看他的设计。) 英语句除了留一个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一个一个动作介绍清楚。再如: 2)每个广播公司下面都联系有大约200个附属广播站,由公司向这些广播站提供主要文艺节目,这些节目要靠各地就地取材是很难编排出来的。(Each of the broadcasting com panies is linked to approximately200affiliated stations to which it provides major entertainment programs which they could not produce if they were obliged to depend on local res ources.) 汉语句子中的是动作的先后次序和因果的前后关系;英语句则为了空间搭架.往往可以打破先后顺序或对此须采取灵活的态度。 2.汉语句子的两分结构和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 汉语句子中的主语常常是言者主体思维中的一个话题(theme或topic)。我们说:“这个计划你跟家人谈过了吗”“这个计划”是主体意识中的一个话题,“你跟家人谈过了吗”是述题(comment),因而呈现T C(话题———述题)句法模式(刘宓庆, 2001)。它的基础不是形式逻辑,而是阴阳辨证。中国的远古先民们很早就对世界形成了阴阳对立的认识,传说中的伏曦八卦是很久远的了,历经夏易、商易、周易,一脉相承。《易经》中的思想和语言文字都是阴阳对立的,到《诗经》已经比较系统了,此后虽然经过了二三千年,今天遣词造句依然如此。 汉语句子的阴阳对立,不在语法,而在语意,其表意有其独特之处。张今先生(1997)把汉语句子的表意类型归纳为七种:语义相反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语义相异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 语义递进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反义衬托型: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春秋?晏子) 同义衬托型:有莠则锄,有疾则医。(宋?苏轼) 正说反说型: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宋?苏轼) 同义强调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文言) 而现代英语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 VP、S V、S VO、S V oO、S VOC。这五种基本句型都可以分为三部分。S VO是现代英语句子结构的典型代表。例如: 3)That dirty old house is an offense to every one who lives in the street. 汉译1:那座肮脏的老房子使住在那条街上的人都讨厌。 汉译2:那座老房子很脏,住在那条街上的人都很讨厌。 原文是S VO三分结构,汉译1直译,句子较长,读起来不上 821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1. 主语(subject):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一)指出下列句中主语的中心词 ① The teacher with two of his students is walking into the classroom. ② There is an old man coming here. ③ The useful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my mother last year. ④ To do toda y's homework without the teacher's help is very difficult. 2. 谓语(predicate):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常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担任,放在主语的后面。 We study English. He is asleep. (二). 选出句中谓语的中心词 ① I don't like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A. don't B. like C. picture D. wall ②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longer when summer comes. A. get B. longer C. days D. summer ③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A. Do B. usually C. go D. bus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英语句子成分 1.主语(subject): 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 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 (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 (主语从句) 2.谓语(predicate):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We study English. He is asleep. 3.表语(predicative): 系动词之后的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He is a teacher. The cake tastes delicious. He looks tired. He became mad after that. 系动词亦称联系动词(Link Verb),作为系动词,它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 常见的系动词有: 1)状态系动词:be (am is are was were…) 2)持续系动词:keep, rest, remain, stay, stand, “保持” 3)表像系动词:seem, appear, look.. "看起来像" 4)感官系动词:feel, smell, sound, taste,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目录 摘要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1) (二)习俗对比 (2) (三)文学对比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结构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结构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背景对比,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句子之间的多方面对比可归分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对比,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对比,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结构对比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句子结构意义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朱光潜先生在《谈研究》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研究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很难找出,而这对文学却极关仅要。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结构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研究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结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结构》(1871)一书中,首次把结构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结构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地位能力与习惯等。"可见结构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结构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句子所反映的是非曲直结构对比,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句子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

英语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分析

英语句子成分和句子结 构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英语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分析语法讲解1 认识语法 一、英语语法分为两大部分 词法(微观遣词);句法(宏观造句) 01词法(微观遣词) 1.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 名词n.:表事物名称 动词vi./vt.:行为,动态。 vi.不及物动词,本身可以表达完整意义,后面不需要带宾语 vt.及物动词,本身无法表达完整意义,后面必须带宾语 形容词adj.:修饰n. 副词adv.:修饰v./adj.或者句子中其他adv或者整个句子 代词Pron.:代替n. 数词num.:表数量(基数词),表顺序(序数词) 2.虚词: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介词prep.:说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连词conj.:说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冠词art.:在n.前,限定n. 感叹词int.:表达感叹 02句法(宏观造句) 1.句子的成分 2.句子结构 3.句子的变化 4.句子的功能 5.句子的类型: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6.复合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二、语法四大原则 1.词性决定词用 2.同类同用 同种类型的词,用法相同,越细分,越一致 3.动词即句魂 句子里最重要的是谓语,谓语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动词 4.举一反三 由表及里,发掘句子结构,归属;认识句子本质,由点及面,放大到句群。语法精讲2 句子的成分 主体:主语,谓语,宾语,表语

次体: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 主语:一个句子的主体,是全句述说的对象。常由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或代词的词担任,一般放在句首。 The sun(名词n.) rises in the east. W e(代词pron.) are friends T wenty years(数词num.)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S eeing(动名词) is believing T o be a teacher(不定式)is my dream W hat he needs(句子)is a book 主语从句 I t(形式主语)is time to go home(真正的主语)形式主语是为保持 句子平衡 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常用动词或动词词组担任,放在主语的后面W e study(实意动词)English! I can(情态动词)do it! I don’t(助动词)know! H e is(系动词)asleep. 宾语:表示谓语行为的对象,常由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担任,一般放在及物动词或者介词之后。 I play with him(代词) I like china(名词) H ow many do you need——we need two(数词) I enjoy working with you(动名词) I hope to see you again(不定式) D id you write downwhat he said(句子) U nder the snow(介宾短语),there are many rocks. H e gave me(间接宾语)a book(直接宾语) yesterday 表语:用来说明主语的性质或状态,一般由名词或者形容词担任。凡是系动词(be 动词,感官动词等)出现的地方,后面必定带着表语 He is a teacher(名词) Seventy-four !you don’t look it(代词) F ive and five is ten(数词) H e is asleep(形容词) T his picture is on the wall(介词短语) M y watch is missing/lost (形容词化的分词) T o wear a flower is to say“ I’m poor ,I can’t buy a ring”(不定式) T 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will come(句子) 语法精讲3 定语:用来修饰或者限制名词的成分,常用形容词或者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者从句担任,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者从句放在名词后面。 H e is a clever boy T his is an apple tree

初中英语句子成分和五种基本结构

句子的成分 1 句子的成分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主体部分(在英文中一般的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表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是谓语里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如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次要部分。下面我们分别讲述一下句子的各个成分: 1 主语 主语是谓语讲述的对象,表示所说的“是什么”或“是谁”。一般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短语来充当。它在句首。 We study in Middle School.(讲述“谁”~) The classroom is very clean. (讲述“什么”很干净) Three were absent.(数词作主语) To teach them English is my job. (不定式作主语) 注意 不定式作主语时,常用形式主语it句型,因此左例可变为It is my job to teach them English. (真正的主语是to teach them English.) 2 谓语 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谓语部分里主要的词)必须用动词。谓语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两方面必须一致。它在主语后面。 His Parents are doctors. (系动词作谓语) She looks well.(系动词作谓语) We study hard.(实义动词作谓语) He can speak English. (情态动词和实义动词作谓语) 3 表语 表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由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不定式及相当于名词或形容词的词或短语来担任。它的位置在系动词后面。 You look younger than before.(形容词作表语) I am a teacher.(名词作表语) Everybody is here.(副词作表语) They are at home now.(介词短语作表语) My job is to teach them English.(不定式作表语) 4 ,宾语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来担任,它和及物动词一起说明主语做什么,在谓语之后。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学习一门外语是认识其文化,了解其思考方式、行为逻辑的最佳途径。因此,更多地了解英语与汉语在句子构成、词汇运用等方面的差异,置身对方语境,或可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这篇文章不乏涉及西方世界与中国文化之大不同的思考,具象到语言上,就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先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 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