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精品)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实用精品)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实用精品)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实用精品)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16.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重点: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预习导学

1.补全空缺,了解作者。

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篁.竹(huáng) 清洌.(li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chù(俶)尔xī(翕)忽yǐ(佁)然幽suì(邃)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崔氏二小生

..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积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

以全石以为底(用)

卷石底以出(表承接,不译)

以其境过清(表原因)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

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成为)从

从小丘西行(由)

隶而从者(跟随)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清

水尤清洌(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近.岸靠近。(形容词作动词)

心乐.之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意动用法)

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6.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小石潭记读后感【16篇】

小石潭记读后感【16篇】 篇一:《小石潭记》读后感 作者:吴咏奇 看似贫穷的永州,却有着这样一处世外桃源。顺着一个穿了绿衣的小山包向西走,野花遍地,竞相开放,虽不及名花那般高雅,可却又一股独特的风味。再走百来步,依稀可以听到叮叮当当的流水声,好似清脆的风铃声,又好似玉器相击般,律动悦耳。琳琅满目的,是眼前一片竹林,竹叶青翠欲滴。成片的野竹林引人入胜,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好奇竹林的那头会是什么。随后便小心翼翼地伐倒几棵竹树,以此来找出一条路径,因为竹子实在过于茂密,以至于无法进入。被笼罩在竹子里,就好似在冰冷的空调房里,可谓透心凉哪! 终于走出了竹林,眼前一亮,第一次这样深切体会到豁然开朗。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石潭,起初我以为那里没有潺潺的流水。直至鼓起一些泡泡,才知水底清晰可见,是以一整块大石头来作为潭底的有的拱起,便成了小岛,水中高地,便成了长途跋涉的我的暂时歇脚点。

潭的两岸,郁郁葱葱的树垂下的藤蔓,相互缠绕不清,缠出了他们那个境界的美丽图画,相得益彰,而又带有一种类似于现代风的凌乱美,还真是别是一番滋味! 再沿着小潭走,本以为是上百的红枫叶悬浮在水上,定睛再看,原来,是红似火的鱼儿,它们纹丝不动,像是漂浮在空中。忽而又向远处闪去果然迅雷不及掩耳,灵动非常。于是乎每一一步都提着心走,生怕惊动了这水中的精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呀!小溪好似一条蛇,扭动着它那水蛇腰,沿着北斗星的形势潜伏着,充分展现着它蛇腰的灵活。时隐时现,给人以神秘。 曾坐在潭边的柳宗元觉得这块地方过于清静,凄凉,不可久居。而我却觉得不然,这一小石潭,静谧幽远,引人入胜,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立即空明通透。这儿不像城市那般繁华喧嚣。到这儿一探,也不枉费此生了! 篇二:《小石潭记》读后感 作者:陈宇 石潭虽然很小,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美。在我眼中他是一

(完整版)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藤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八年级语文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有答案) (2)

26 小石潭记 01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 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 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 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 (解析:D.“”的读音为“ch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 (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 (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 (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 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以其境过清(因为) (4)为为坻(成为,变成) 全石以为.底(作为) 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8.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满情趣;也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第16课 《小石潭记》

拓展阅读一 麻姑观瀑记 登麻姑,过半山亭,折而百步许,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予诧曰:“雷也。” 客笑曰:“非也。”已更折百步,有物摇扬天际,下至崖壁,皓然一色。予诧曰:“雪 也。”客又曰:“非也。” 夫雷必雨俱,而雪非江寒不有。今方霁矣,而时则暑也,胡为乎雪乎?彼轰然者何也?更前数十步观之,非雪也,瀑也,其声则瀑之坠石而舂子崖壑之间也。予 之言谬矣。 时予酣不自已,乃逐蹑微磴下,猿引贯丛石,抵溪之受瀑处,欲细观其曲折。 至则寒风扑面,俄顷侵肌骨。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余气作烟雨数十丈,盘舞 喷薄,天日为蔽。崖下石矶层错,奔涛疾激,稍失足,且逐浪去。予数呼客返,辄 不应。客复招余往,顾盼崖石,若有所指画。予见其髯颊张动,亦终不闻其语,乃 大笑。 是日,境甚幽,观甚晰。所谓客,赵子淳生、玉衡,凡三人。 【我读我思】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予之言谬矣() (2)酣不自已() (3)天日为蔽() (4)予数呼客返()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拓展阅读二 阅读下文,说说它和《小石潭记》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浣花溪记(节选) ◎钟惺 去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洄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于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注释】①玦(jué):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③潆(yíng)洄: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 轿夫。 拓展阅读三 下文中,从上山到登顶的过程中,作者经过了哪些地方?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精神风貌? 游恒山记(节选) ◎徐霞客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崖石渐起,松影筛阴,名虎风口。石路萦迴,始循崖 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 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上第16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 【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卷.石底以出()?佁然 ..不动() ?其岸势犬牙 ..差互()?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答案】9.(4分)?弯曲(或翻卷)?呆呆的样子?像狗的牙齿一样?离开 10.(4分)?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吕萍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编导,编写风光片小石潭的解说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 (一)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学生齐读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苏教版八上语文16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佁然 ..不动() (2)心乐.之() (3)皆若空游 ..无所依() (4)其岸势犬牙 ..差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B.四面/竹树环合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以其境/过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 ..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名句默写。 (1)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7~10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 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 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 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 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 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 《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 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二?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 )听读课文,引领正音(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 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 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 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 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十六小石潭记

十六小石潭记 【学习重难点描述】 1. 能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熟练地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并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能熟练地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基础知识整理】 1、本文有不少生字词,如“隔篁.竹”的“篁.”,读hu áng,请将文中的生字词找出,并注音。 2、词语积累 (1)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写在下面的空格上。(书中有注释的不必再抄,如空格不够请另附纸) (2)本文中有不少词属于活用,如“潭西南 ..而望”中“西南”意为“向西南方向”,“凄.神寒.骨”中“凄.”“寒.”均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凄凉,使……寒冷”,请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例子,说说它们的意思,写在下面。(不少于5个) 3、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将重点句子写在下面。(不少于3句) 【学习材料的准备】 1.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文,将题目或内容写在下面:《黔之驴》《江雪》等 2.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可以另外附纸 ......) 【前置学习指津】 1.自读课文,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2.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3.自主学习 (1)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然后全班交流。(3)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4)全班交流。 4.探究:如果配乐朗诵本文,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与拓展】 一、当堂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隔篁.竹(huáng)清lia(冽) 为坻.(chí)为屿.(yǔ) 青树翠蔓.(wàn)参差 ..披拂(cēn cī) yí然不动(佁)蒙络摇缀.(zhuì) cù尔远逝(俶)往来xī忽(翕) 悄怆.幽suì(chuàng)青树翠曼.(màn) 2.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为坻.(水中高地) (3)心乐.之(以……为乐) (4)为屿.(小岛) (5)伐.竹取道(砍伐) (6)潭中鱼可百许.头(左右,表约数)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

小石潭记_原文、注释、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也可为此“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 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鸣:发出声音。(倒装句:宾语前置)7.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8取:这里指开辟。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10.见:看见11.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洌:清澈。12.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13.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1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许:表示数目不确定。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好像水都没有)。空:在空中1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映现。彻:透过,穿过20.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21.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22.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 不见。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24.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25.不可知:不能够知道。2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1)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被认为是“永州八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肖其貌,传其神”,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被贬永州的心声。 ㈠抓住特征写景 “小石潭”虽名不见经传,但在作者笔下却特征鲜明,美不胜收。 第一,紧扣“石潭”表现“石潭”特点。首先用“声”表现“石潭”特征。“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个“石潭”缘故。其次写“形”表现“石潭”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整个小石潭几乎都是由石头构成。再次用“清”烘托石潭特点。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表现和强调“石潭”特征,因为是“石潭”才会“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格外澄澈(泥潭不会如此澄澈),并用“影布石上”照应强调“石潭”特点。最后写“势”暗示“石潭”特征。“斗折蛇行”的溪身和“犬牙差互”的岸势也是“石潭”特征体现。作者写“小石潭”,紧扣“石潭”特征,多处照应,反复强调,突出“小石潭”的奇特之美。 第二,描写之中突出“幽静”氛围。其一,用发现过程的曲折表现“幽静”。“小石潭”处于幽林之中,柳宗元沿着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才发现小石潭,其处所十分“幽静”。其二,用四周景物烘托“幽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这些景物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环绕在“小石潭”周围,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给人以“幽静”之感。其三,用潭水澄澈渲染“幽静”。作者笔下的“潭水”澄澈到极点,清得能数清潭水中的鱼有百许头,清得鱼仿佛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清得能看见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清澈的水,凸显的是“幽静”的环境。其四,直接点明“幽静”。作者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等语句直接点明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小石潭处于“幽静”之所,四周环境“幽静”,潭中水澄澈得“幽静”,“幽静”之美,美在“曲径通幽处”,美在“万籁此皆寂”。 小石潭美不胜收,美在其是个奇特的“石潭”,美在其是个“幽静”的小石潭。 ㈡多种方法写景 为了表现小石潭奇特之美,作者采用了多种写景方法。 第一,移步换景与定点特写。小石潭发现的过程是“移步换景”,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开始,用动词“行”、“隔”、“闻”、“伐”、“见”表现“移步”,用名词“小丘”、“篁竹”、“水声”、“竹”、“小潭”表现“换景”,一步一景,由“闻声”到“见形”,让我们在动态中领略不同的景致。接下来,作者写潭中景物、石潭源流均为定点特写。通过一个个特写镜头,展示小石潭的全貌构成、潭水游鱼、溪身岸势特点,让我们在特写中感受小石潭奇特的美景。 第二,动静结合与虚实相映。作者写小石潭,一则动静结合。如写鱼既有“佁然不动”的静景,也有“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景,动静结合,突出鱼“似与游者相乐”的轻捷欢快。二则,视听结合,以声写静。作者写小石潭,多为视觉形象,唯一的一处听觉形象写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用以反衬“悄怆幽邃”、“其境过清”,实现“以声写静”更显其静的目的。三则,虚实相映。作者写小石潭中的鱼是实写,鱼的数量、状态、影子、动作等都是实在的,但通过写鱼,也实现了写水的目的,从侧面表现了水的澄澈,这又是虚写。反过来看,水的澄澈又反衬了鱼的状态。因此,这里的描写,虚与实相互映衬,鱼与水相互烘托,形成了一幅“往来翕忽”的鱼儿戏水图。 ㈢借助景物抒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由于政敌的继续迫害,生活环境的艰苦和几次无情的火灾,柳宗元在永州过得非常悲愤、忧郁和痛苦。此间,柳宗元为排解内心

(完整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 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 与忧。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 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 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熟读课文: 纠正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小石潭)作者围绕小石潭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各段的段意。 2、下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全文,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预设: (1)、清(水尤清冽) 句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学生朗读,解释。 v 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v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v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青 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朗读,赏析。 妙哉!这里有青青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交错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此等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3)幽 句子: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总结:小石潭景色清幽、凄美,但它却被遗弃在荒野之中,无人赏识。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那么柳宗元为什么给他取名“小石潭”?

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与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合作讨论的方法,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与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欣赏山水而抒发的悲凉凄怆的孤寂心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与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欣赏山水而抒发的悲凉凄怆的孤寂心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4.1.2学时重点 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推荐小石潭 师:昨天我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石潭的风景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这一景点设计一句广告语,各组都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 (学生活动) 活动2【讲授】走进小石潭 师:我们都知道:广告语要真实可靠,要有真凭实据的,我们杜绝虚假广告。请问你们的依据何在? ①水(清) 师:作者如何来写水“清”这一特点的? (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先正面落笔,勾勒了潭水清澈的特点“水尤清洌”。然后用侧面烘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在写水的清澈,用“潭中鱼可百许头”写鱼历历可数,又像在空中游动一般,阳光照射,影子落在石头上,此段文字用鱼、阳光、影子烘托出水的清澈。) (声悦,还有清脆的流水声) 师:可文中没有写清脆,哪里看出来的? (如鸣佩环) 师:听到这么清脆的水声,作者的心情? (心乐之) ②石(怪)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说明这块石头很有特色,很奇怪) 师有什么特色?哪里奇怪? (像水中的高地,像小岛,像岩石,像险峻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形状各异) 师:作者看到一块块千姿百态的石头立在潭中,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可以想想(看到石头时的惊喜和激动的心情) 师:你来读读看,我们看看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读) (生点评,似乎没有读出激动的心情) 师:老师也在想,这里有四个“为”字,能不能少掉三个,剩一个?女同学来读有四个“为”字的,男同学读剩一个“为”字的。我们来对比一下。 师: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惊喜和激动。 师:多写三个“为”字看来不是缀笔,而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全班一起来读。 师:所以,读书真的是要读到细处。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小石潭记.ppt(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小石潭记》教案(简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外面阳光和煦,春意融融,大自然又将展示她们千姿百态的风姿,请大家欣赏这几幅风景优美的图片——这是湖南永州的胜景,但是,山奇水异的永州风景并不是这几幅图片就能完全代表的。今天,就让我们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带领下,去欣赏永州的另一处风景名胜小石潭的美丽风光。 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1、积累文言实词,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 3、翻译句子 二、感知内容 学生齐读文章,思考电子白板上的问题。 文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小石潭的: 先写:发现小石潭 再写:小石潭景物 后写:作者的感受

三、研读赏析——欣赏美景 疏通了文意,让我们就正式进行今天的赏景之旅。 柳宗元先生的文章是最好的导游,下面我们就自读文章,在小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解决白板上的两个问题: 1、文中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各小组展示交流学习结果: 景物特点手法 潭水清澈凉爽移步换景 潭石千姿百态正侧面描写结合 树木生机盎然动静结合 游鱼活波可爱远近结合 溪流曲折蜿蜒细节描写 竹林幽深冷寂 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色真可谓千姿百态,让人留连忘返,那么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才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写景方法:移步换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等。 四、品读赏析——品味情感 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姿:

1—3段是的小石潭 第4段是的小石潭 下面让我们观看本文的朗诵视频,深入品读文章,注意作者笔下小石潭呈现的不同风格和作者的不同情感。 1—3段:景色优美的小石潭——乐 第4段:幽深冷寂的小石潭——悲 问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格的小石潭传达出作者怎样的不同心境。 问题2、作者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风景优美的小石潭——乐 幽深冷寂的小石潭——悲 借景抒情 六、质疑探究 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赏谭中游鱼时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坐潭上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一乐一悲,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明确:借景消愁愁更愁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心情抑郁,寄情山水。美丽的小石潭,可爱的游鱼等都让作者获得暂时的山水之乐,但一经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环境触发,孤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 七、训练总结: 走近小石潭,这里有___的潭水,___的潭石,___的游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

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通: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彻一作:下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 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 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 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 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 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 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 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 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 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 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 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 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 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 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 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 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 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 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 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 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 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