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世界近现代史》论文

政法学院11历史姓名:车玲学号:2011502093 成绩

评语:

写作要求:

1、完成一篇与《世界中世纪史》封建主义相关内容的论文,选题大小适当,难易度适中,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内,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25分)

2、条理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使用规范性学术语言. (40分)

3、鼓励创新性观点,但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20分)

4、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摘要、关键词分别置于作业题目的下方,内容摘要是对文章重要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一般不要超过5个。参考文献(每篇至少要有3个)(15分)

5、谨守学术规范,尊重学者的劳动成果,引文须明确注明出处。(违者不予评定成绩)

6、A4纸张打印,并交电子稿。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摘要: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曾推翻英皇,并转英国为共和制联邦,出任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护国公。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最终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护国公开始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也因此他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

关键词: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革命、影响及评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其意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利弗?克伦威尔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因其在革命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后世所研究和评价。在我们初高中教科书里都曾设课时讲授这场革命,讲授克伦威尔,并将其定义为一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其有着千差万别的评价。

历史中的典型评价

颂扬克伦威尔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是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欺骗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简介

克伦威尔1599年出身于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登郡,他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个中等乡绅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克伦威尔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他从小就受到清教徒的熏陶。亨廷登小学也同样充满了严肃的清教徒气氛,这一切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16年17岁的奥利弗·克伦威尔进入剑桥大学。可是由于克伦威尔的父亲故去,中断了他在大学里的学习。1617年夏天,18岁的克伦威尔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年8月克伦威尔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全力以赴经营农业。当时英国正处于詹姆一世昏庸统治时期,王权和议会间的裂痕逐渐加大。1621年第三届会议上因下议院反对詹姆斯同西班牙结亲,遭到詹姆斯更加嫉恨,宣布禁止议会议论内外政策。这时由于国王女婿普法尔茨选候弗里德里希在“30年战争”中失败,处境艰难,詹姆斯强制借款干预战争,但却一败再败,迫不得已再开议会。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

了,1625年查理当了国王。但查理的欺骗与伪善破坏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仅仅4年过后,国王与议会彻底决裂了。由于在对西班牙战争的态度上国王与议会发生严重的分歧,议会被解散。1626年,由于急需资金迫使查理国王重新召集议会,加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的对外政策接连失败,国内气氛越来越紧张。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使克伦威尔在不断探索自己的生活立场,考虑自己的使命。当国王命令在亨廷顿选举两名代表出席他的第三届议会时,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从此他的道路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国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执政开始

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在1653年时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影响

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英国内战中扭转战局,取得胜利。这一胜利的结果是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和加强。因此可以说是英国的确立和加强。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也许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

使民主制在英国得到了确立和巩固。这种结果不能被视为任何事件中都能产生的。在17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正在朝着君权更加神圣的方向发展;而民主制在英国的胜利,却打乱了这一进程,在随后的时间里,英国民主制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制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英国在世界上所占领土很小,但是民主制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他为1688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评价

克伦威尔的时代过去了,但这个时代以他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其光耀史册的伟大功绩。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我们没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是评价一个人物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克伦威尔对英国内战的胜利,推翻王朝有着巨大贡献,但是在后期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的军事独裁中人们是否定的,对于这个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他使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还是形势时代所迫。在丘吉尔所写的《英国民族的历史》中告诫人们,在克伦威尔在很多方面和现代的独裁者不是一种类型;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政治罪行而被处死,也没有发生过不经审判而长期监禁人的事。如果把克伦威尔与现代的独裁暴君机械地相对比,则不仅歪曲了克伦威尔,也冲淡了暴君血腥残忍的面目。我们在评价克伦威尔的时候,应该把他放到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中,从本质上去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

参考文献

《1640年英国革命史》基佐

《研究克伦威尔的史书评述》王觉非

小学数学_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2分硬币1个,回形针若干,1千克物品,盐两袋(500克)等。 课前研究: 1、收集生活中物体的具体轻重,并记录。 2、收集生活中有关秤的知识。 教学过程: 游戏: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 师:小朋友们,体育课里有一种跑步比赛比较特别,就是必须让每人背上一个同学再跑。如果是你参加比赛,你打算选哪个同学来背?为什么?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一些物品的轻重,现在我们请同学来展示,谁先来? 生1: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 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面粉是1千克。 生2:一包面条1千克,一个果冻30克。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用可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 2、引出课题 师: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

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体验感受,探求新知。 1、感知1克有多重 师:课前大家调查了这么多物品的重量,做得非常好。那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像这样的两个回形针就重1克。 师:要想知道它准确的重量,我们需要用天平来称一称。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天平。看,这就是天平。我们把回形针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然后把游码拨到1克的位置,观察指针,指在天平中间,就说明这两个回形针重1克。 (1)掂一掂 师: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小组长拿出两个回形针,请大家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2)说一说: 师: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轻 (3)找一找: 师:现在大家知道1克有多重了。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比1克轻。生:一只蚂蚁,棉花,一段线……. 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课件出示) 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枚比1角硬币还要小的硬币2分,像这样的2分硬币重量也是1克。 2、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1枚2分硬币重1克,10枚硬币重?(10克)100枚?(100克)500枚?(500克)我没有这么多的硬币,但是我带来一袋500克的盐。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它的重量的?(看包装上的重量)大家真聪明,为了方便超市许多物品上都标有重量,像这带盐上面写着500克,两袋盐重多少?(1000克) 师: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3、感知1千克有多重 师:到底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克伦威尔这个人怎么评价

克伦威尔这个人怎么评价 历史上对于克伦威尔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时代的掌舵者,将风云际会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有的说他是时代的钻营者,在乱世当中左右逢源来达到个人目的。下面是分享的克伦威尔这个人怎么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评价克伦威尔这个人物,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才能真实还原克伦威尔的人生和历史影响。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的正面意义在于他积极捍卫了清教徒的利益,确立了清教徒在当时社会当中的地位。他勇敢站出来揭露宫廷的腐败,对抗天主教对民众的精神控制和肉体摧残。使民众真正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意识。此外,他开创了资产主义新贵族的历史时代,让清教徒领导的社会阶层走向上层统治建筑,为这一社会新晋阶层提供了存在的基础。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的反面声音主要集中在他对于国王查理的背叛。当时国家政局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体制崩溃,人们生活在深水火热当中。但是王室一再加重赋税,通过搜刮民脂民膏来维持奢靡的生活。克伦威尔借助资助国王得以当选议员走上从政之路,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臣服在他人之下。他拥有很强的政治野心,企图真正获得英国的统治权,他带领新贵族阶级推翻了英国王室的统治,并下令处死了查理一世。但是他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倡导新型的生产生活方

式,而是通过民主的假面来建立自己的专制统治。 克伦威尔施行的独裁统治克伦威尔是英国人,他在政治、军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英国内战中,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处死了暴君,成立了共和国,甚至对世界民主运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有他的双面性。关于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后世就一直有许多争议。 克伦威尔曾几度成立和解散议会,也曾采用两部宪法,不管他主观意图如何,客观还是做出了民主治国的动作。可是他理想中的民主均未能有效建立和实施,真正维护他统治的就是他拥有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所谓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指的就是他的军事独裁统治。5年内他使用护国主身份统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好警察”自居;他颁布政策,保护圈占土地,确认土地及所属一切权力归土地主人,保护了资产阶级新贵的既得利益,这使中、下层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他严禁民主运动,禁止自由言论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还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所以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够彻底,他的独裁统治使当时英国共和制的发展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通常对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有两方面评价,一方面认为军事力量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对巩固政权和维护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认为军事独裁带有封建君王的专政痕迹,阻碍了英国彻底民主制的进程。 克伦威尔头颅流落到了哪里克伦威尔头颅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者克伦威尔被查理二世命令砍掉的头颅。克伦威尔原

(完整版)《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 和 千 克 说 课 稿 姓名:杨丽丽 学号:140804116 班级:14级初等教育班

《克和千克》说课稿 单位:保山学院姓名杨丽丽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保山学院2014级初等教育班,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法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通过活动正确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天平、盘秤、500克食盐两袋、1千克洗衣粉一袋)、课件 学具(每人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两分硬币若干) [教法运用]: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我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世界近现代史》论文 政法学院11历史姓名:车玲学号:2011502093 成绩 评语: 写作要求: 1、完成一篇与《世界中世纪史》封建主义相关内容的论文,选题大小适当,难易度适中,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内,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25分) 2、条理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使用规范性学术语言. (40分) 3、鼓励创新性观点,但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20分) 4、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摘要、关键词分别置于作业题目的下方,内容摘要是对文章重要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一般不要超过5个。参考文献(每篇至少要有3个)(15分) 5、谨守学术规范,尊重学者的劳动成果,引文须明确注明出处。(违者不予评定成绩) 6、A4纸张打印,并交电子稿。

浅析奥利弗·克伦威尔 摘要: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曾推翻英皇,并转英国为共和制联邦,出任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护国公。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最终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护国公开始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也因此他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 关键词: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革命、影响及评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其意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利弗?克伦威尔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因其在革命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后世所研究和评价。在我们初高中教科书里都曾设课时讲授这场革命,讲授克伦威尔,并将其定义为一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其有着千差万别的评价。 历史中的典型评价 颂扬克伦威尔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是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欺骗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简介 克伦威尔1599年出身于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登郡,他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个中等乡绅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克伦威尔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他从小就受到清教徒的熏陶。亨廷登小学也同样充满了严肃的清教徒气氛,这一切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16年17岁的奥利弗·克伦威尔进入剑桥大学。可是由于克伦威尔的父亲故去,中断了他在大学里的学习。1617年夏天,18岁的克伦威尔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年8月克伦威尔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全力以赴经营农业。当时英国正处于詹姆一世昏庸统治时期,王权和议会间的裂痕逐渐加大。1621年第三届会议上因下议院反对詹姆斯同西班牙结亲,遭到詹姆斯更加嫉恨,宣布禁止议会议论内外政策。这时由于国王女婿普法尔茨选候弗里德里希在“30年战争”中失败,处境艰难,詹姆斯强制借款干预战争,但却一败再败,迫不得已再开议会。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

九年级历史-评课稿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进行实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重点,围绕学生实际情况。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内容、作用,能结合后边将要学习的内容得出这场革命的深远意义。通过对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取问题探究式、导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小组或同桌讨论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发现问题再点拨;模拟历史情境,短剧表演;激烈辩论等方式,配以多媒体展示典型图片,文字示意图,富有悬念的问题设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确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实施方案 <导入> 课件欣赏油画《查理一世在狩猎》,观察他的神情,引出他的最后下场(朗读录音),作简单的对比,得出悬念:查理一世为什么命丧断头台?那时的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引到课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课讲授> ——革命前的英国 环节一:课件展示导读提示:革命前的英国 ——速读课本第一子目,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英国社会状况。 环节二:展示看书所得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 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孔子认为只有恢复“礼”,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谐局面,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他站在时代的门槛,面对现实的混乱,还是向前望了望,却终究没有继续前行。 孔子继承了“孝”的道德观念。“孝”是“仁”的一种要求,并且把“孝”与“为政”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为政就是要把“孝”的精神推广于政治,在家孝亲也是为政。 此外,孔子还突出了“德”的政治含义。“德”原来有“揖让”、重视文治和不尚暴力的含义。孔子崇德尚文,反对武力征伐,反对春秋霸道的盛行。只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才是德政,才能达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统治效果。 综上几点可见,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伦理道德是实行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②人生哲学观. 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没有完全摆脱西周时代“天”的观念,但他却没有谈到“天”的意志一类的话,而且谈“天”时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如其弟子颜回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目标导航 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 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基础史实] 1.“新贵族时代”:克伦威尔信奉______;1640年,查理一世为镇压______起义,希望议会通过新的征税法案。克伦威尔等以______为阵地与封建王权展开了斗争,参与______的起草工作。 2.领导内战胜利:先后通过______战役和______战役取得第一次内战的胜利。在此期间,克伦威尔组建起“______”,实际上统领了这支军队。1649年处死国王______,建立起______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顶峰。 3.共和国时期:对内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对外先后征服了______和苏格兰;为打击荷兰海上贸易优势,1651年颁布______,引发英荷战争;1653年就任______,解散议会,划分11个军区,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______的成果。 [方法反思]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因此可以根据革命过程梳理克伦威尔的政治活动。运用数字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后面括号内)便于记忆:2(4+4):2个阶段:内战期间(3:南征北战模范军、取胜马纳两战役、处死国王第一遭,建立共和达顶峰)和就任护国主期间(4:内压平掘两大派,外征爱苏两国家,打击荷兰没商量,就任(护)国主建独裁)。 [知识联系] 必修Ⅱ: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专题五第二课) 【体验探究】 正确评价克伦威尔。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史料研读] 上述三段材料评价的共同对象是谁?评价者各有什么不同?评价对象虽然相同,但评价内容

克伦威尔的贡献是什么

克伦威尔的贡献是什么 克伦威尔是17世纪的英国人。他是个政治人物和军事天才,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恩格斯曾把他媲美拿破仑,可见他有多么大的才能和贡献。那么克伦威尔对英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伦威尔的主要贡献简单说在英国,保守势力和新兴阶层终于爆发了内战,最终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而这场胜利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就是克伦威尔,他率领部队击溃了保皇党的军事力量,著名的马其顿荒原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之后他处死了暴君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对英国历史的主要贡献在于:在他的领导下,封建的君主专制被推翻了,民主政府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胜利。那时欧洲的很多国家还像中国一样,把皇权看得至高无尚,可英国的武力战争勇敢地撕开了封建统治的面纱,是克伦威尔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军事天赋保障了战斗的胜利。英国出现的民主制结束了王权统治的历史,它成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等兴起和发展的根基和保证,也成为西欧乃北美民主运动和革命的榜样。 据说,克伦威尔起初看起来非常普通,也没有任何战争经验,可一旦拥有指挥权力以后,立刻显露出他的天纵之才。人和历史总是相辅相成,就如克伦威尔对英国历史的主要贡献,一个人的力量扭转和改变着一国甚至世界的进程。

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有何影响英国西南边有个岛,岛上有个国家叫做爱尔兰。以前英国对爱尔兰进行殖民管理,1941年爱尔兰发起过一次反抗。同时爱尔兰也不支持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了。事件发生在1649年8月,从都柏林到德罗厄德到韦克斯菲德,到1952年5年,仅仅3年不到的时间克伦威尔就完成了入侵爱尔兰的使命。 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是对受害国爱尔兰,还是英国本身。首先,对爱尔兰的影响。这种残酷的入侵手段对爱尔兰居民来说是一种磨难,人民不是被杀就是变得居无定所,被迫搬迁别的地方或者逃亡到其他国家。因为没有食物、没有药物而死亡。人少了、土地没了,爱尔兰变成了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其次,对英国的影响。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让好多英国人变得变成地主、变得更富有。这些人要维护自己眼下的利益,这种地主的利益跟封建统治的利益是不谋而合的,那些封建保守派变得强大了。而克伦威尔自己就是最大的地主。 即使克伦威尔入侵爱尔兰有那么严重的影响,但也不能用单一的眼光去评判这个历史。它不仅仅是殖民抢夺,因为这次入侵,克伦威尔扫除了王党的基地,查理二世想从爱尔兰入侵英国的意图也因此破灭了,这些积极的影响是不能被磨灭的。

评价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关于如何评价克伦威尔,史学界争论比较大,大致有几种观点:一是克伦威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坚强的反封建战士和领导者,在革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坚持主张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指挥和领导了多次重大战争,充分显示他的军事才能,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具有镇压民族起义和镇压王党叛乱的两重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克伦威尔的确是想当国王,但这是他在探索统治英国的方式,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是适合英国国情的。因此克伦威尔是功大于过的人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克伦威尔并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他杀掉国王并非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而是为了取而代之。他操纵议会和军队,对人民则欺骗、镇压,入侵爱尔兰,更证明他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 第三种观点认为,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克伦威尔应该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1649年以前,克伦威尔能顺应历史发挥的潮流,基本上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尽管有妥协的一面,仍不失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地走向了反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远征爱尔兰,都应全面否定。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 《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君子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7课 克伦威尔

第7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课标要求】:(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2)对其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 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克伦威尔与其他英雄事迹的比较,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教学过程】 导入:克伦威尔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他为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用你们的智慧解答这道历史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 1264年孟福尔创建议会雏形 1640年—1688年王权和议会的斗争 1689年《权利法案》 克伦威尔就是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脱颖而出的…… 一、人生经历 (一)乡间绅士,初露锋芒 1、享延顿青年 (1)1599年生于亨廷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 (2)1616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7岁) (3)1619年进入伦敦学法律。(20岁) 2、清教徒议员 1628 年克伦威尔第一次走进了下院,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30岁) 作为议员的克伦威尔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他第一次发言,就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并使下院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对国王任意征税。 3、乱世出英雄 虽然他在1628和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但他在内战之前只是当地的一个小角色,在全英国更是默默无闻。若不是1640年发生内战,克伦威尔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志不获展终老乡间的土地主了。那时的国王查理一世专制暴虐, (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下院中占多数席位。克伦威尔在议会忠影响凸显。 (2)1641年,克伦威尔参与起草《大抗议书》(内容)。查理一世拒绝了《大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 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 “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 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 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 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 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 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 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 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 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 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详细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本班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 教材准备 2分硬币1个,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5枚, 1元硬币1个,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 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2明确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预期效果 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拓展教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克”。(板书: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g表示, (二)自主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螺洋小学郑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浙江省编教材的编排是在二(上)年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二(下)学习“克的认识”。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在二(下)年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 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 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 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靠观察得到, 因此,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的祖先原本是宋国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家世逐渐衰落,最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就逃往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只是一名地位不高的普通武士,但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屡次立下战功。 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为他生下九个女儿,他的小妾倒是生有一个儿子,但腿有残疾。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男孩,叔梁纥又娶了颜征在,并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祈祷。公元前551年,颜征在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就是后来的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给孔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母亲颜征在带领全家从邹邑搬迁到了曲阜阙里。鲁国保留了较为完备的周代礼乐文明,孔子幼时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模拟、演习各种礼仪。 由于家境贫寒,孔子少时就需要参加劳动。尽管如此,孔子仍然热爱学习,在15岁时就立下求学问道的大志向。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他回答说,这是由于我年少的时候贫贱,不得不去学做各种粗鄙的事情。 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孔子出任了一些职位很低的官吏。他做过看管仓库的“委吏”,也当过负责牛羊放牧、牲畜蕃息的“乘田”。闲暇时间里,他喜爱读书,手不释卷。 鲁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汇集了众多博学多识的人才,孔子一有时机就向他们请教。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动地向一切能够给自己教益的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这使他视野开阔、学识广博。 太庙是鲁国祭祀他们的先祖周公的地方,这里的礼节仪式最为规范纯正。孔子在太庙中协助祭祀的时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问个清楚明白,表现得十分敬重谨慎。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孔子终于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取得了“士”的资格。掌握这些技艺,在当时是出仕做官的前提。 孔子好学深思、熟悉礼仪,这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望。他19岁娶妻,第二年他的儿子出生之时,鲁国国君送来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孔子很感激鲁君的赏赐,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高考历史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专题1

高考历史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专题1 2020.03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2,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拿破仑一生中的重大事件①平定巴黎保王党人叛乱②正式颁布《民法典》③土伦战役④远征埃及⑤奥斯特里茨战役⑥滑铁卢之战⑦发动“雾月政变” A. ①③④②⑦⑤⑥ B. ③②①⑦⑥⑤④ C. ③①④⑦②⑤⑥ D. ②③①④⑦⑤⑥ 3,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独裁道路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

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 5,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