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灸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治疗技术,是通过针刺人体表面的一些特殊位点,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治疗范围非常广泛。针灸已在160 多个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中应用,世界卫生组(WHO)也推荐针灸可用于43 种疾病的治疗。在针灸的众多治疗作用中,针刺相关穴位所产生的镇痛作用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研究针灸作用机制的最主要领域,本文就近年来针刺镇痛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针刺镇痛研究概况

30 多年前,针灸在西方的应用仅限于亚洲裔人群目前,而随着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针灸

技术的独特性引起了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高度兴趣,也就此打开了东西方医学交流的大门。1992 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替代医学委员会。1997 年,根据一些设计严谨并设有合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发表了一项声明,确认了针灸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1998 年,针灸成为最受美国医生欢迎的替代医学疗法。1999 年NIH 成立了国家替代医学中心。

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与针灸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在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973-1997 年,平均

于每年148 篇,其中98 篇为论著,而从1998 年到2009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00 篇,其中450 篇为论著。

在1991 年到2009 年总共发表的3975 篇针灸相关的研究论文中,有41%(1647 篇)是与疼痛和镇痛相关

1。因此,从在某种程度来说,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也是东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鉴的一个过程。

2.针刺镇痛的东、西方医学理论基础

相对于治疗来说,中医针灸的哲学基础更强调预防。中医认为自然界共生着两种相互对抗而又相互补

充的力量,即为阴和阳,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体内关键性能量,也就是“气”的流动。当人处于

健康状态时,阴和阳是平衡的,“气”的流动是平顺的、规则的;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对“气”产生干扰,导

致疾病的产生。中医还认为,“气”是在体内的网络状管道中运行的,起到连接内部器官与皮肤表面的作用,这些管道就是所谓的“经络”,人体上361 个穴位就分布在这些经络上。基于这一理论,中医认为疼痛的产

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当通过针刺穴位使“气”运行通畅时,疼痛则自然缓解2。

但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尚没有发现有“经络”这种物质存在,也就是说没有解剖学基础。然而,在

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确实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疾病,因此,经络可能不是一种物质,而更可能是一个功能性的集合体,是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的集成表现。40 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应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了大量针刺镇痛的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初步构建了针刺镇痛机制的理论框架,即针刺是通过兴奋传入神经,调节疼痛在脊髓的信号传导以及在大脑的感知,进而产生镇痛效果。许多动物、人体以及影像学研究都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开展研究的3。

3.针刺镇痛的特点

目前的研究多认为,针刺的镇痛作用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精神心理成分和生理作用,而针刺镇痛

的生理作用有赖于穴位的选择、是否产生得气感、针刺后的刺激模式、强度、持续时间、遗传个体差异性等。

3.1 穴位的选择

针对不同疾病引起的疼痛,穴位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镇痛的效果。现代的针灸研究者通常会

1

现代医学与健康

《现代医学与健康》期末考查小论文 题目学习该课程的收获 学生陈南建 班级应用化学101 学号150310101 小组第九组 二○一一年六月

学习该课程的收获 本学期通过学习《现代医学与健康》该课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关于现代医学的相关历史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的,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脱胎于古代医术。医术重在实践,它的分科反映技艺的分工,不同专业人员承袭不同的专业技艺。今日的内外科之分就是本着这种精神,熟悉使用药物的和精通手术操作的人分别处理不同的医学问题。在医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学科倾向于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内科下再分为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等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呈现重新组合的趋势,出现如性医学和肿瘤医学这样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以前总是对于“医学”这个词感到很困惑,因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生,比如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心理医生、口腔医生还有药剂师等等涉及的方面很多很多。在学习后者门课程以后我了解了现代医学的大致模式。现代医学强调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综合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而现代医学模式又要求医务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不仅注重患者躯体的症状,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对患者做综合治疗。现代医学发展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其特点是由形态、表型的描述逐步分解、细化到各种分子及其功能的研究。对人体微观结构和功能研究分析的不断深入,成为建立医学专科的基础。专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是单个学科的长处。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 不是简单的几个系统和器官的集合。疾病作为涉及系统、器官、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其复杂程度更是难以想象。越来越多的疾病也被发现并不单涉及一个专科, 而是多个学科。因此, 只有将综合与分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才有可能完全了解疾病。而医学专科由于立足于单个的器官,存在先天的劣势, 显然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现代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遇见看问题的思考。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而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本学期的课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做的大量生动的课件,其中最令 - 2 -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实例讨论和实用训练,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容、基本方法、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熟悉文献检索和误差分析的基本要求、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科学研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逻辑思维方式,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容。 医学科研概论 ?医学科研是什么 ?医学科研的发展 ?医学科研的特点及类型 ?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 ?医学科研的选题 ?观察 ?医学科研道德 科研是什么 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

10000个科学难题-生物学卷

10000个科学难题·生物学(动物、植物、微生物)卷 蜉蝣是不是最早分化的有翅昆虫? 周长发 昆虫的翅及飞行能力从何而来? 周长发 深部地下生物圈有多大? 戴欣 环境微生物群落中的基因交流佘群新 耐辐射球菌何以能够耐受高剂量辐射? 华跃进陆辉明 为什么不同种类植物的叶片排列顺序不同? 李颖章 为什么植物根会向地性生长? 李颖章 为什么生长素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中有不同功能? 李颖章 为什么有些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开花? 韩玉珍 为什么植物的花粉管能准确地进入胚囊? 韩玉珍 有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中配子融合是随机的吗? 韩玉珍 动物的种间自然杂交是否为新物种形成的动力之一? 刘星月杨定 昆虫的祖先是谁?它们有翅吗? 张魁艳杨定 昆虫是“飞翔的甲壳类”吗? 孙红英周开亚 蛇类起源之谜严洁周开亚 植物的衰老及其调控蒯本科 光合作用放氧之谜卢从明 为何植物叶片表现出五颜六色? 卢从明 为什么豆科植物能够进行共生固氮作用? 罗利 真菌的祖先是谁? 莫明和张克勤 人造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刘双江 极端嗜热微生物如何适应高温生长环境? 郭莉黄力 卵胎生和温度性别决定在爬行动物中是否具有进化兼容性? 计翔丁国骅 生命起源与演化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生物学,生态学 地球上出现过多少种生物? 梁爱萍 特有种的形成原因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薛大勇李静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张全国张大勇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张全国张大勇 互利共生关系的维持张全国张大勇 合作行为的进化王世畅陶毅 鸟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张福成郑光美 鸟类是否具有语言? 雷富民邢晓莹 鸟类的迁徙和定向之谜孙悦华 甲螨在土壤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作用陈军 昆虫的变态发育冯启理 蝙蝠是如何进化出飞行能力的? 李明刘志瑾 基因组的进化与人类起源宿兵 动物的配偶选择与婚配制度张正旺 哺乳动物扩散之谜胡义波魏辅文 动物种群数量的调节之谜王德华 生物的体型为什么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王德华

1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1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一些新药在研究时,要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进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能避免对新药不熟悉,对医疗带来不便 2大多的药物都是采用小白鼠来做实验的,而小白鼠的繁殖能力强,成本低.所以动物试验在现代疾病诊断和生物技术研究上有很大价值. 3就医学研究而言,目前尚无比动物试验更好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动物做实验比用人来做实验应该是好多了吧! 4虽然动物试药这种方式残忍了点,但在人类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对那些动物表示遗憾。 5大多数的试药动物都是养殖出来的,而不是到处捕捉的,并不会对物种造成影响 1 animal experiments are common methods of modern medicine, some new drugs and means in the study, the first animal experiments, carries on the drug safety evaluation, can avoid for new drug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o medical treatment any inconvenience 2 most of the medicines are using mice to do the experiment, and the mouse breeding capability is strong, the cost is low. So animal experiment in modern disease diagnosis an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s of great value. 3 on medical research in, still clinking animal testing better ways,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Tested in animals than employing to do the experiment should be much better! 4 although animal cruelty point planning this way, but in the human to exploring the secret of life is inevitable. Only those animals express regret. 5 most animals are farmed out planning, not everywhere capture, and will not affect on species 人类是地球上一种相比较来说高智慧的生物,可以说是地球至今的统治者,动物虽然珍贵,但是他不能引领世界的发展,试药有一定副作用的,除了身体上有不好忍受的地方,活动空间也有限,人类的生命固然比动物重要,用动物试药的安全性要大些,动物试验有助于人类健康事业,在没有其他替代方法而且不会对动物造成不必要损害的情况下可以用,例如小白鼠之类的繁殖性强的动物,看看到底能够在药效问题上作出多精确的预测。 Human is the earth a compared to highly intelligent creatures, can saying is the earth so far of the rulers, animal although rare, but he does not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planning to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the body, in addition to endure a bad place, activity space is limited, and human life is important, using animal than animal planning safety be larger, animal testing helps to human health,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alternatives to animals and won't cause needless loss can use, such as mice breed such strong sex of animals and see how can the tablets to mak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我从汉典找到“人道”的定义是: (1) [humanity]∶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2) [human;humane]∶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 因此,人道只适合用在人类身上,对于非人类的关怀与同情不在此列。 以动物来进行药物研究绝对是符合人道的,因为成果可以造福人群。 find the "humanitarian from han cult" means: (1) [humanity] : to love a man's life care for people happiness, maintaining human dignity,

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域

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域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当代中国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 框架与战略性研究领域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院医院体检保健中心富强【摘要】健康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与不懈追求,健康需要科学管理,健康管理学应运而生。中国健康管理学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强盛、人民健康观念更新、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在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健康(管理)产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但其专业理论研究基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滞后,诸多基础性与战略性问题尚未解决,究其原因,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设计与战略性研究领域选择不明是关键,这严重影响了健康管理学的发展。本文提出构想中的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确定若干亟待有所突破的战略性研究领域,以期完善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促进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更好的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健康管理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框架战略性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现代社会文明与不文明共存、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并行、事业成就与健康没有同在。在人们为了幸福生活、远大理想、美好前程而奋力拼搏、历尽艰辛、奔波劳顿之时,亚健康、疾病等不良状态已悄然袭至,身心俱疲、青年早衰、中年早病、老来痛苦、病魔缠身、英年早逝、事业猝止、亲人别离者大有人在,且有漫涨趋势。有鉴于此,在综合国力日趋强盛、人民生活日渐富庶的今天,健康,正在迅速衍变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健康生存权、和谐发展权、快乐生活权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重视、被推崇、被追求、被贯彻始终,不折不扣。健康为人生代言。健康产业成就健康人生。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套)

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定性研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 2.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3.抽样方法可分为和非概率抽样。 4.社会医学最主要、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 6.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 7.概率抽样的方法由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8. DALY是的英文缩写, 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9.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方便抽样、立意抽样、和定额抽样。 10.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和。 11.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和文献研究。 12.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把调查研究分为和定量调查。 13.选择课题应遵循需要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4.研究方案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可归纳为技术路线、、资料整理与分 析计划等三个方面。 1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 16.效度是指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选择题 1.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 A、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B、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 C、封面信——问题——答案——编码 D、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2.下列哪项不属于概率抽样() A 分层整群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偶遇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3.下列哪项属于概率抽样() A 偶遇抽样 B 系统抽样 C 立意抽样 D 雪球抽样 4.社会医学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评价不包括() A 表面效度 B质量效度 C 结构效度 D 内容效度 5.以下哪种现场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式() A 面谈法 B 信函调查法 C 电话调查法 D 集中调查法 6.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A 标准化程度较高 B 可检验性强 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 D 精确化较 高 7.观察法的缺点或局限性在于它的():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说服力 D 时间弹性 8.用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选择课题时要注意的原则中不包括() A 需要性原则 B 创造性原则 C 特异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9. 下列哪项不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A 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概率统计分析 B 定性研究需要较长时间与研究对象接触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刺镇痛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针灸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治疗技术,是通过针刺人体表面的一些特殊位点,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治疗范围非常广泛。针灸已在160 多个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中应用,世界卫生组(WHO)也推荐针灸可用于43 种疾病的治疗。在针灸的众多治疗作用中,针刺相关穴位所产生的镇痛作用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研究针灸作用机制的最主要领域,本文就近年来针刺镇痛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针刺镇痛研究概况 30 多年前,针灸在西方的应用仅限于亚洲裔人群目前,而随着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针灸 技术的独特性引起了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高度兴趣,也就此打开了东西方医学交流的大门。1992 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替代医学委员会。1997 年,根据一些设计严谨并设有合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发表了一项声明,确认了针灸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1998 年,针灸成为最受美国医生欢迎的替代医学疗法。1999 年NIH 成立了国家替代医学中心。 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与针灸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在SCI 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973-1997 年,平均 于每年148 篇,其中98 篇为论著,而从1998 年到2009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00 篇,其中450 篇为论著。 在1991 年到2009 年总共发表的3975 篇针灸相关的研究论文中,有41%(1647 篇)是与疼痛和镇痛相关 1。因此,从在某种程度来说,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也是东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鉴的一个过程。 2.针刺镇痛的东、西方医学理论基础 相对于治疗来说,中医针灸的哲学基础更强调预防。中医认为自然界共生着两种相互对抗而又相互补 充的力量,即为阴和阳,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体内关键性能量,也就是“气”的流动。当人处于 健康状态时,阴和阳是平衡的,“气”的流动是平顺的、规则的;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对“气”产生干扰,导 致疾病的产生。中医还认为,“气”是在体内的网络状管道中运行的,起到连接内部器官与皮肤表面的作用,这些管道就是所谓的“经络”,人体上361 个穴位就分布在这些经络上。基于这一理论,中医认为疼痛的产 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当通过针刺穴位使“气”运行通畅时,疼痛则自然缓解2。 但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尚没有发现有“经络”这种物质存在,也就是说没有解剖学基础。然而,在 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确实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疾病,因此,经络可能不是一种物质,而更可能是一个功能性的集合体,是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的集成表现。40 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应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了大量针刺镇痛的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初步构建了针刺镇痛机制的理论框架,即针刺是通过兴奋传入神经,调节疼痛在脊髓的信号传导以及在大脑的感知,进而产生镇痛效果。许多动物、人体以及影像学研究都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开展研究的3。 3.针刺镇痛的特点 目前的研究多认为,针刺的镇痛作用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精神心理成分和生理作用,而针刺镇痛 的生理作用有赖于穴位的选择、是否产生得气感、针刺后的刺激模式、强度、持续时间、遗传个体差异性等。 3.1 穴位的选择 针对不同疾病引起的疼痛,穴位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镇痛的效果。现代的针灸研究者通常会 1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自由基、化学残留物、重金属粒子、血锈等毒素和脂肪颗粒等废物,这些毒素、废物和杂质、内源性垃圾等总称为血毒。据统计,血液中毒素种类达1000多种,它们是:过量的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自由基、尿素、尿酸、血肌 酐,大量产生的酸性物质(碳酸、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胍类多胺,以及铅、砷、汞、硫、铝、亚硝酸盐等危险化学成分。 像硫酸,腐蚀人体器官 众所周知,人体的内脏、骨骼、肌肉、皮肤、毛发都是靠流动不息的血液来提供营养的。充满血毒的血液,像淤泥、像苔藓、像杂草、像油垢……,淤积在血管中,附着在血管壁上。血毒通过血液回圈进入全身的细胞、组织器官内,会直接破坏心、脑、肝、肾、皮肤等器官的正常功能,还会严重扰乱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损 害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出现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悸、烦躁、易怒、忧郁等表现。而且,研究表明:男性功能减退、慢性病难以治?K、人体器官的衰老,都是血毒过多、血流滞缓,机体器官缺血等原因所造成。 血毒导致人体疾病发生 30 岁以上的人,近20%正在经受血毒的侵犯。精神焦虑、严重失眠、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前列腺疾病在这个时期发病率突增。更为严重的是,血毒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等“四高症”,使人时刻受到心脑血管病的威胁!尿毒症、癌症的危险也在逐年增加,死亡率越来越高!据统计,人类有70多种疾病 与血毒有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21世纪人类健康长寿的敌人已由战争、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转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清除血毒,软化粥样硬化的动脉,防止“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实现人类健康长寿、无疾而终的关键。 血毒让皮肤发黄、长斑、起皱 血毒使人们青 春岁月转眼即逝,容颜变得憔悴,皱纹开始爬上眼角,斑点开始写在脸上……。当血毒随血液回圈到达皮肤的毛细血管时,一部分会沉淀在表皮细胞上,使皮肤变黄、发锈,

疼痛的机理和学说

疼痛的机理和学说 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 痛觉的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在皮肤各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旁结缔组织、腹膜脏层和壁层、粘膜下层等处,任何外界的或体内的伤害性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均可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K+、H+、组胺、缓激肽、5-HT、Ach和P物质等内源性致痛因子。这类游离神经末梢对缓激肽等化学刺激特别敏感,称之为化学性感受器(chemoceptor)。 传导痛觉冲动的纤维属于最细的Aδ和C纤维,并认为Aδ纤维传导刺痛,而C纤维则传导灼痛。但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的Aδ纤维和C纤维仅传导伤害性刺激,它们也传导触、压、温、冷等感觉信息。而痛觉也并非仅由细纤维(Aδ或C纤维)传导,也可由达到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构型的粗纤维(Aα纤维)传导。 二)疼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导途径 痛觉传导通路比较复杂,至今仍不很清楚。一般认为,与痛觉的传导有关的脊髓上行通路有: 1.躯干、四肢的痛觉通路 1)新脊-丘束 2)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 3)脊-颈束 4)后索-内侧丘系 5)脊髓固有束 2.头面部的痛觉通路 头面部痛觉主要由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传导 3.内脏痛觉通路 大部分腹、盆部器官的内脏痛主要由交感神经传导,从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子宫来的痛觉冲动是经过副交感神经(盆神经)传到脊髓的,在脊髓后角(有人认为在Rexed V层)换元,其轴突可在同侧或对侧脊髓前外侧索上升,伴行于脊髓丘脑束上行达丘脑VPM (三)疼痛在脊髓水平的整合 脊髓是痛觉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伤害性刺激的信号由细纤维传入脊髓后角,在那里加工后,一部分作用于前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如屈肌反射等,而另一部分则再继续向上传递。 (四)疼痛在脊髓以上水平的整合 1.脑干 脑干网状结构是多种感觉传入冲动汇集处,非伤害性信号和伤害性信号可相互影响,或是加强或是抑制,以进行各种传入信号的综合处理。中脑中央灰质和延髓头端腹内侧网状结构(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RVM)都是脑干的重要痛觉调制结构,它们是旁中央上行系统的组成部分,接受来自脊髓前外侧索的部分痛觉传入。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考试重点

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1、人体系统的特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分为器官自控制系统、神经控 制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器官自控制系统具有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的机制,如心脏的收缩与舒张。神经控制系统是一种由神经进行快速反应的控制调节机制,如人的喜怒哀乐。内分泌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的路径将信息传到全身细胞进行控制。免疫系统识别异物,排斥异物。 2、人体控制功能的特点负反馈机制、双重支配性、多重层次性、适应性、非线 性。 3、生物信号的基本特性不稳定性、非线性、概率性、信号弱、噪声强、频率范 围低。 4、生物信号类型 电信号生物电电极 利用材料的物理变化物理传感器 非电信号利用化学反应把化学成分、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5、医学电子仪器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有生理信号检测和治疗两大类。 6、医学电子仪器的基本构成 1)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包括被测对象、传感器或电极

2)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包括信号与处理和信号处理 预处理一般包括过压保护、放大、识别(滤波)、调制\解调、阻抗匹配 3)生物信号的记录与处理方式有直接描记式记录器(模拟量)、存储记录器(模拟量或数字量)、数字式显示器(数字量) 4)辅助系统包括控制和反馈、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信号产生和外加能量源 控制和反馈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调节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时间程序控制均属开环控制;通过反馈回路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为闭环系统。 外加能量源是指仪器向人体施加的能量(X射线、超声波等),用其对生物做信息检测,而不是靠活组织自身的能量。 7、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1)准确度---越小越好,不存在准确度为零的仪器,准确度也称为精度准确度=(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100% 是衡量仪器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个尺度 2)精密度可以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种方法测量所得数值的接近程度。 3)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外加输入变量与相应应变量之比 生物放大电极应大于输入电阻的100倍 电极-皮肤接触电阻 2~150K 引线和保护电阻 10~30K 体表电极10~150K 4)灵敏度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它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当输入为单位输入

针灸镇痛的原理及其发展

方兴未艾的外治法之针刺灸镇痛疗法 摘要笔者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观点,以针刺麻醉镇痛,针灸治疗体表和脏腑疼痛为实例,从针刺对神经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面,阐述了针灸镇痛的原理,并将其与现代镇痛手段相比较。 关键词针灸痛症治疗针刺效应 绪论临床实践与资料及针刺麻醉的应用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被国内外医家所公认,相比药物和外科手术镇痛的方法,针刺镇痛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包括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针灸指的是医疗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到的针灸疗法,广义概念指的是完整学科,即针灸学。针灸疗法属于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类。其中包括了针法,灸法和发展而成的枢穴特种疗法。这些医疗方法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不同,却都建立在同一理论之上,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经络枢穴理论。 针灸镇痛是一种治疗方法。讲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然后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或施加电刺激等物理刺激以求达到治疗病痛目的。针灸疗法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为基点的。当时,人们就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砭石刺破劳作时的脓殇,这种手段后来又进而发展成为刺络泻血的方法。 《内经》在针刺镇痛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后世针刺镇痛研究的基础。“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泣而不行,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是书中提出的引起疼痛的原因。对此《灵枢》首次提出了“以痛为俞,以知为度”的针刺镇痛方法。此后,经过《难经》发展了奇经八脉与疼痛的临床,人们广泛认同奇经八脉逆乱阻滞同样可以出现疼痛病症。从此,针灸结束了单纯作为经验

疗法的历史,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形成了以经络为核心的针灸基础理论。此后,针灸镇痛疗法也逐渐成型。 金元时期,窦汉卿《针经指南》又补充了八脉交会穴治疗不同痛症的理论,为后世针刺镇痛选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后,在此基础上针刺镇痛逐步趋于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 1.针灸麻醉镇痛 针灸麻醉镇痛是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依据筋络脏腑基础理论和针刺麻醉临床经验,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成功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2.针灸治疗体表及脏腑疼痛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概括为气血。《素问》说“风寒湿三期杂至合二位痹”《千金方》说:“凡病皆于气血壅滞步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可见各种痛症杰克归结为气血的病变,气血的病变不外乎“不通”,“不荣”,或因气血不通,或因气血不容。不论何种邪气壅滞经络脏腑,“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就是体表疼痛性病症的基本病因病机。 ①现代针灸临床 体表疼痛如肌肉痛以及各种骨关节病扭伤等,占据了针灸临床的绝大部分。而大量数据表明,针灸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等外伤性急症有显著的疗效。 ②针灸治疗脏腑疼痛 1957年我国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例针灸麻醉的扁桃体摘除手术,60年代公布后即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70至80年代初,针刺麻醉在国内外的内科手术中逐渐被推广使用,这既是针灸发展是上的一个飞跃,也是外科麻醉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此后从最初的肺,胃且切除术必须用80多个穴位,几个针灸师连续捻针7~8个小时,到如今结合经络腧穴加上耳穴的介入可以

医学仪器原理及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及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生医111班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11 – 16 周 实验地点:信工楼A303 指导教师: 目录

实验一温度测量 (1) 实验二脉搏测量5 实验三血压测量7 实验四呼吸测量13 实验五心音测量16 实验六心电测试19

实验一温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温度测量的硬件电路实现方法,以及测量所得信号的微机处理和显示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构成的测温电路及LabJack 硬件接口测量温度信号并传入微机中;利用LabView 软件,设计虚拟仪器面板,将测得的信号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三、实验原理 1、测温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温度传感器可视为电流随温度变化的电流源,电路输出电压及温度成正比。

2、测量电路输出的模拟电压通过labjack 接口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微机中,这一AD 转换功能由labjack 硬件平台提供,labview 软件内的labjack 软件功能模块实现硬件接口的驱动和通信及信号处理等基本功能的实现。 3、如图所示,当温度变化时,温度传感器产生一线性电流,在电阻RC1 上形成响应的电压,该电压经过U2 进行一级和二级放大,输出一个正向、及温度变化大小成正比的线性电压。 四、实验步骤 1、接线:将输出端AI1 和GND 用电线连接至labjack 的AI1 和GND 端 2、调节硬件测温电路中的RC8 电位器阻值(顺时针放大),从而调节输入信号幅度和电路的放大倍数,确定电路的电压输出幅度及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3、最终结果是:当温度升高时,响应的电压显示曲线也响应增大;反之亦然,当温度降低时,响应的电压显示曲线也响应减小。 4、利用labview 软件的设计平台及labjack 提供的功能模块,设计温度监测及显示用虚拟仪器。 五、实验数据处理 测常温得数据:changwen.dat 测手温得数据:shouwen.dat 由matlab编程对数据进行标定,得出温度及电压的关系。程序如下: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现象过程的辩证性质逐渐被揭示出来,于是开始了自然哲学向辩证法复归的过程。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缺陷和近代机械唯物论的弊病,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使医学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系统时代的辩证综合现代医学。 系统时代的医学,注重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辩证联系,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联系。无数事实说明,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相互作用中构成了整体联系,任何局部的变化一方面引起整体联系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以整体联系的变化为前提。所以,医学在向局部深入的过程中,日益形成对认识整体联系的要求,以深入把握局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20世纪后,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体液学说和免疫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这个历史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受体学说等相继问世和免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揭示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和集成功能,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细胞、分子等实物转向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运动、

人体与环境等种种关系上来,表明医学科学的分析时代即将过去,系统时代已经来临。 巴甫洛夫(Lvan Petrovich Pavlove,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的慢性(假饲)实验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从整体动态联系中去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属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巴甫洛夫创立的独特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成就,是其中的一个早期的杰出代表。在巴甫洛夫以前,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应用急性实验方法,即活体解剖法。这种实验方法,由于破坏了机体的完整性,破坏了机体各部分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难以获得对生理过程的真实认识。巴甫洛夫通过巧妙的设计,于1889年完成了闻名于世的“假饲”实验,以后又创建了涎腺瘘管、胰腺瘘管和“小胃”等慢性实验方法。比之急性实验的分析研究方法,慢性实验研究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对完整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细致的分析性研究,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完整机体的复杂功能进行动态综合研究,从而能够揭示各器官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巴甫洛夫的慢性实验法所依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综合方法和系统方法。慢性实验方法的出现,标志着医学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进步。进入20世纪后,巴甫洛夫开始探索人的大脑功能。在大脑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急性实验方法的割除法和刺激法,巴甫洛夫师承谢切诺夫的脑反射论,把条件反射作为

医学仪器原理及设计试题库(2016)

一、简答题 第一章 1、简述医疗器械的定义。 指那些单独或组合应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它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2、简述生物医学信号的基本特征。 不稳定性非线性概率性 3、简述医疗仪器的特殊性。 噪声特性、个体差异与系统性、生理机能的自然性、接触界面的多样性 操作与安全性 4、画出医学电子仪器的结构框图,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被测量(被测对象):需要医学仪器测量的人体的物理量、化学量、特性和状态等。 (2)传感器:传感器是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的器件。 (3)生物信息的处理:为了从检测到的信号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使信息的特征更明确、更 准确、更直观 (4)生物信息的记录与显示系统:记录显示,供人可直接观察 5、简述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准确度:衡量仪器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个尺度 精密度:指仪器对测量结果区分程度的一种度量 输入阻抗:外加稳态作用力输入变量X1 (如电压、力、压强等)与相应稳态流速输入变量X2 (如电流、速度、流量等)之比为仪器的输入阻抗。 灵敏度:指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它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 频率响应:仪器保持线性输出时,允许其输入频率变化的范围,它是衡量系统增益随频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信噪比:定义为信号功率PS与噪声功率PN之比 零点漂移:仪器的输入量在恒定不变(或无输入信号)和恒定条件下,输出量偏离原来起始值而上、下漂动、缓慢变化的现象 共摸抑制比: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为共模抑制比 6、简述医学仪器的设计步骤。 (1)建立生理模型(2)系统设计(3)试验样机设计(4)动物实验研究 (5)临床试验(6)医疗仪器新产品的审批和注册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什么是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迸一步发展中,曾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单因果向多因果以及多因果的深层次表现,因此该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出现了片面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医务工作者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疾病的生物病因研究,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主导作用,而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2.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随着医学模式发生的改变,预防医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由生物预防到社会、心理预防,在生物医学模式思想指导下,预防医学所提出的良好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忽视创造良好的精神和社会环境,病因分析主要强调生物病因,而没有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代医学模式则从生物病因为主的医学预防扩大到以生物、心理及社会综合因素为主的社会和心理医学预防,这样才能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医学预防效果;由三级预防到四级预防,国际上提出的“四级预防”,即在原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是由于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认

识的不断提高而被公认。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由群体预防到临床预防,传统的观点认为群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才是预防医学的主 体,只有医疗才是个体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趋向深入,个体预防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 (2)由于我的专业是职业医学,具体到更加细化的预防专业学科,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过去被忽视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由工业职业人群向非工业职业人群的研究发展;由单一对人体危害的物理因素、化李毒物研究已向多种联合毒性研究过度发展;由物理、化学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影响心理损伤联合作用研究过度发展;由狭义的经典的职业病向广义的新的职业病及职业多发病过度发展;由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环境危害因素及家庭中危害因素研究发展;由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国家)单独研究向多单位、多部门、多地区及国际性协作研究,由单学科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同时重视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加工。

肺功能仪检测原理及常用仪器

肺功能仪检测原理与常用仪器 1 肺功能试验的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度及其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疗效,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肺功能检查均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果判断参考同种人群肺功能正常值。 肺功能检查通常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通气功能检查,它可对大多数胸肺疾病作出诊断;其它检查如弥散功能测定、闭合气量测定、气道阻力测定、膈肌功能测定、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气道反应性测定等,可对通气功能检查作不同程度的补充。此外,血气分析亦是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对肺功能评估认识的不断深入,肺功能检测已成为临床肺部疾病三大诊断之一(另二者为病因诊断和病理诊断)。 2 肺功能仪的组成部分 肺功能的试验仪器主要由肺量计、气体分析仪及压力计组成,通过它们的组合,可测出肺功能的大多数指标,如肺容量、通气、弥散、呼吸肌肉力量、氧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等,其中肺量计在肺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 2.1 肺量计: 肺量计是指用于测定肺容量的容量或流量计的仪器。按物理学定律,设某一瞬间的体积流量为Q,一定时间t内流过的流体的体积为V,则V=∫Qdt或Q=dV/dt;而体积流量是流体流速(V)与流经截面积(A)体的流速及吸/呼气体时间可求出吸/呼气容量;反之亦然。 2.1.1 容量测定型肺量计 容量测定型肺量计先测定流体的体积,而后得出流量。 2.1.1.1 水封式肺量计(water-sealed spirometer): 这种肺量计结构简单、测量准确,但测量指标较少,不易于自动转换为流速参数,其容量所测为室温容量(ATPS状态),应将其矫正为体温容积(BTPS状态)。目前已较少使用,仅在一些基层医院或生理实验室中尚有使用,如Collins肺量计。其构造如图1,钠石灰是CO2吸收剂,鼓风机用于减少机器的阻力,容量的变化记录于记纹鼓,这种设备的死腔量较大,一般为6L~8L。 由水将浮筒内外分隔,带有单向阀的管道与盛有CO2吸收剂的容器相连,浮筒内与病者以密封闭回路方式相连。浮筒经一滑轮悬拉,连至另一端与记录笔相连,记录笔可将浮筒位置的改变记录于记纹鼓上。当病人从浮筒中吸气或呼气时记录笔垂直上下移动,移动的幅度取决于吸/呼气的容量大小。 记纹鼓与一电机相连,电机转动时记纹鼓转动的速度恒定,并可选择不同速度,由描记笔水平记录。此为描记图的时间轴,而描记笔的垂直运动为插记图的容量轴,测试中描记出时间—容量曲线,从中可求出多个容量及流速参数。 2.1.1.2 干式滚桶式肺量计(dry-rolling seal spirometer): 见图2。病人呼出的气体使活塞移动,活塞由滚桶隔样的密封器与圆桶密封。电压计检测活塞的移动,活塞移动时产生的电压信号可反映移动量的大小,间接反映呼吸气体容量。活塞面常较大,以减少活塞运动时的机械阻力。Gould 9000,FUDAC 50,ERS-1000,Ohio 800系列等肺量计属此类型。使用此类型肺功能仪时,病人呼吸为密封式,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流速测定型肺量计 流速式流量计则先测出流经截面积一定的管路的流体速度,然后求出流量,也称为间接

针灸效应及机理

第三章针灸效应及机理 第一节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麻醉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临 床治疗技术,对这一技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称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 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研究证实针刺是 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 教学目的:掌握针刺麻醉,熟悉镇痛原理 三、针刺麻醉 (一) 针刺麻醉及其临床价值 针刺治疗疾病引起的疼痛是传统针灸学的宝贵经验,把针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创新技术,1958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者公开发表了《针刺替代麻醉为临床麻醉开辟了新道路》的临床研究成果,从而开辟了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并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40多年中,针麻经历了由当初的普遍应用到有选择地应用、从单纯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到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的发展历

程,其积累的资料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现代麻醉技术是19世纪初发明的,极大地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但现代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仍不可能完全避免,况且现代手术对病人生理功能的侵袭更非以往可与相比。优良的麻醉处理不仅可保证病人的安全,并能使之平顺而迅速地康复;麻醉处理之不当甚或失误,轻则延迟病人的恢复或引起某些器官的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病人的安全。因此,现代麻醉也同样有着风险问题。寻找更符合生理功能状态的麻醉方法一直是临床麻醉学的重大课题。 针刺的镇痛作用使之成为保证这些手术成功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喉再造术中,针麻优良率达到95%,发音功能、吞咽功能的成功率达100%,在大脑功能区及深部肿瘤手术中,针麻成功率达到98%,在肾移植手术中,针药复合麻醉优良率为88%,由于手术中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 研究表明,针刺麻醉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①镇痛作用;②抗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③抗创伤性休克的作用;④抗手术感染的作用; ⑤促进术后创伤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由于以上的作用及针刺自身的特点,使针麻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术中医患的配合;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尽管研究表明针刺并不能完全达到临床麻醉的要求,尚有以下几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