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酸提取 氯仿 异丙醇的作用

核酸提取 氯仿 异丙醇的作用

核酸提取 氯仿 异丙醇的作用
核酸提取 氯仿 异丙醇的作用

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氯仿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开,异戊醇的作用是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

酚氯仿法提取DNA的原理

作者: 渭水凡夫(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04-06 最近在博客上看到的一篇可以作为入门级《分子生物学十万个为什么》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 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原理:动物和植物组织的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溶于水或浓盐溶液(如1mol/L氯化钠),但在L氯化钠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核酸核蛋白(RNP)则在L氯化钠中溶解度最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其分开。 将沉淀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加入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加入固体氯化钠使其浓度达到1mol/L,使DNA溶解。加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也可重复该步操作得较纯DNA。最后用95%乙醇沉淀DNA。 溶解:将离心后除去RNA的沉淀,用30ml生理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匀浆一次。加4毫升10%SDS溶液,使溶液的SDS浓度达到1%左右,边加边搅拌,放置60 ℃水浴保温10 分钟(不停搅拌),冷却。加固体氯化钠,使溶液氯化钠浓度达到1mol/L,充分搅拌10分

后处理及提纯方法合成心得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计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 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和色素。利 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 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 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例如羟基越多,则水溶性越大,因此,以上性质适用于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对于大分子的化合物,则水溶性就明显 降低。 酸碱性基团包括氨基。酸性基团包括:酰氨基、羧基、酚羟基、磺酰氨基、硫酚基、1,3-二羰基化合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化合物一般为碱性基团,但是在连有 强吸电子基团时就变为酸性化合物,例如酰氨基和磺酰氨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氢 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作用下就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钠盐。 中合吸附法: 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和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合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和提 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 不计。 中和萃取法: 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 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 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成盐法: 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 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 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 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 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采用相结

常用消毒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含氯消毒剂】 化学性质: 1.属于高效消毒剂 2.有效成分按有效氯含量计算,有效氯含量指的某种含氯消毒剂含有的与其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和消毒总量的比值,一般以百分比或者mg/L表示 3.在水中可产生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氯(氧化细菌)、次氯酸(与胞质成分结合形成氮-氯复合物而干扰细胞代谢)和新生态氧[O](干扰细胞生物氧化过程)。 用途及特点 1.常用的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漂白粉等 2.杀菌谱广、作用快速,可用于物体表面、饮用水、地面、排泄物及污水等消毒,对金属制品具有腐蚀作用 【过氧化物消毒剂】 化学性质 1.属于高效消毒剂,主要依靠强大氧化能力来杀菌 2.可使细胞酶蛋白中的-SH基转变为-SS-基,导致酶活性丧失,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 用途及特点 1.常用的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 2.主要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及皮肤的消毒 3.过氧化氢杀菌能力极强,3%-6%可杀死大多数细菌,10%-25%浓度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内所有生物,过氧化氢蒸熏可用于空气的消毒 4.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具有易溶于水、杀菌能力强、杀菌谱广、无残留毒性等特点,但稳定性差、有刺激性及腐蚀性,不宜用于金属消毒 5.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饱和后即以气态向空中自然逸散,有效浓度达到4mg/cm2时即可杀死99.99%的细菌、病毒、真菌,是新型安全无毒、广谱高效的空气消毒净化剂 【醛类消毒剂】 化学性质 1.高效消毒剂,主要依靠其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来杀灭细菌,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 用途及特点 1.我国常用的有戊二醛和甲醛,戊二醛对橡胶塑料金属器械等物品无腐蚀性,适用于精密仪器和内镜的消毒,常用浓度为2%,甲醛对人体有潜在毒性作用使用有限,主要用于HEPA滤器的消毒 【环氧乙烷】 化学性质 1.杂环类化合物杀菌机制与甲醛相同,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杀灭芽孢能力,属于高效消毒剂。 2.环氧乙烷的沸点为10.8℃,易蒸发,杀菌作用受气体浓度、消毒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对多数物品无腐蚀破坏性,但其易燃且对人体有毒性 用途及特点 1.采用环氧乙烷蒸气消毒物品,要求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不超过1ppm,灭菌后物品中残留量应挥发至规定的安全浓度方可使用 2.目前使用的环氧乙烷灭菌箱六小时即可达到灭菌效果,设备消毒后可用无菌空气进行洗涤,使用安全方便 【含碘消毒剂】

[方案]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和原理

[方案]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和原理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 1.将动物组织放在1.5ml的离心管中,分别用75%、50%酒精和纯水梯度脱酒精。每个梯度脱水时间为5-10min 2.将组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DNA裂解液(300μl),研磨后再加入 300μlDNA裂解液冲洗研磨棒。 3.将研磨好的组织液用移液枪加到1.5ml离心管,在管中加10μl蛋白酶K, 用封口带将离心管封口,放入摇床(56?,5h)。 4.加入等体积的Tris饱和酚(500μl),摇匀(10min)。 5.离心:12000R, 7min,4?。离心后分成上中下三层,上层为DNA,中层为蛋白质,下层为有机质。 6.吸取上层液体加入新的离心管。 7.配制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 8.在含有上清液的离心管中加入Tris饱和酚、氯仿和异戊醇混合液450μl, 摇匀10min。 9.离心:12000R,7min,4?。 10.吸取上清液加到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和异戊醇混合液400μl(氯仿:异戊醇=24:1)。 11.离心:12000R,7min,4?。 12.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离心管,加入2.5倍经过-20?冷冻的100%的酒精。-20?过夜。 13.将样品取出,12000R,7min,4?离心。 14.弃上清,留白色沉淀(DNA),加400μl的75%的经过-20?冷冻的酒精,反复吹打溶解。

15.重复第14步骤2次(用75%酒精洗三次)。 16.提取DNA完成。 溴氯仿法提取DNA的原理: 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原理:动物和植物组织的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溶于水或浓盐溶液(如1mol/L 氯化钠),但在0.14mol/L氯化钠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核酸核蛋白(RNP)则在0.14mol/L氯化钠中溶解度最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其分开。

异丙醇等16种原辅料理化性质

12.4.1. 异丙醇:与水、乙醇、乙醚、氯仿混溶。能熔解生物碱、橡胶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12.4.2. 丙酮: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12.4.3. 三乙胺:系统命名为N,N-二乙基乙胺,是具有有强烈的氨臭的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微发烟。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水溶液呈弱碱性。易燃,易爆。有毒,具强刺激性。 12.4.4. 氯化铵: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凉;有引湿性。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是一种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时会有白烟。无气味。味咸凉而微苦。吸湿性小,但在潮湿的阴雨天气也能吸潮结块。粉状氯化铵极易潮解,湿铵尤甚,吸湿点一般在76%左右,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吸湿点时,氯化铵即产生吸潮现象,容易结块。能升华(实际上是氯化铵的分解和重新生成的过程)而无熔点。相对密度1.5274。折光率1.642。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650mg/kg。有刺激性。加热至350℃升华,沸点520℃。 12.4.5. 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气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 12.4.6. 绝对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气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

定量pcr检测酚氯仿抽提效率

荧光定量PCR检测酚氯仿抽提效率 摘要: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sf9细胞内杆状病毒拷贝数测定过程中酚氯仿抽提的效果。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在酚氯仿抽提DNA的过程中无关DNA(鱼精DNA)对DNA的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杆状病毒的拷贝数,在含有50ng/ul 无关DNA的检测样品中抽提率为73.6%,在不含有无关DNA的检测样品中抽提率为2.82%;在含有25ng/ul、50ng/ul、100ng/ul、200ng/ul无关DNA的检测样品中抽提率已100ng/ul最为显著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液中杆状病毒准确灵敏,可精确的反应出在抽提过程中DNA的抽提效果,与使用传统抽提方法相比,在抽提过程中加入无关DNA可显著提高目的DNA的抽提效率。 关键词:无关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酚氯仿抽提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Q-PCR detection sf9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inside cells cn sindbis viru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term ining the effect of phenol 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ods: using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in phenol chloroform extraction DNA process irrelevant DNA (the fish for pure DNA) the extraction effect. Results: afte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baculovirus cn, in the 50ng/ul irrelevant containing DNA testing samples for extraction rate 73.6%, in does not contain DNA testing samples irrelevant for the extraction rate 2.82%; In 25ng/ul, containing 50ng/ul, 100ng/ul, 200ng/ul irrelevant DNA testing samples of extraction rate has 100ng/ul in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standard fluid baculovirus accurate sensitive to accurately reflect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DNA extraction effect, and us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 compared,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o join irrelevant DN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urpose of DNA extraction efficiency. 基因组D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广泛。酚氯仿抽提DNA的方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陈子桂在微量提海洋尾丝虫DNA的过程中使用酚氯仿抽提微量DNA 效果显著(1),因其操作简单,实验成本低廉,重复性好,所以在中小规模实验室一直使用。本实验旨在对酚氯仿抽提DNA过程中加以改进,并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验,更为精确的计算DNA的准确拷贝数。因在酚氯仿抽提DNA过程中有DNA存在最低检出量(还没有报导过),但是在低于这个检出量时,抽提效率非常不稳定仅为13.4%(2),为了解荧光定量PCR检测sf9细胞内杆状病毒拷贝数准确的数量,本实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在酚氯仿抽提过程中有无无关DNA及其含量对DNA抽提效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杆状病毒测定标准品 4.27*107 copies/ul、4.27*106 copies/ul、4.27*105 copies/ul、4.27*104 copies/ul、4.27*103 copies/ul、无关DNA(鱼精DNA)由西安华广生物公司提供;蛋白酶裂解液、蛋白酶K、酚氯仿DNA抽提液、NaAC、无水乙醇、70乙醇、TE8.0、2.5XSYBRGREEN MIX、庆大霉素抗性基因引物、ddH2O均由陕西华广生物公司提供 1.2 实验仪器 伯乐IQ5荧光定量PCR仪 1.3 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DNA的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概述 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肿瘤的特征 2、染色体异常常见的类型 3、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 二、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探针 1、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 2、荧光原位杂交的探针 三、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和荧光原位杂交(按试验流程介绍) 一、概述 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肿瘤的特征 1914年德国遗传学家Boveri就提出染色体畸变与肿瘤起源相关,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假说;1960年Nowell和Hungerford在7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患者中发现后来被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微小染色体;1973年Rowley证实了Ph染色体是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所致,这是人们在肿瘤中认识到的第一个染色体易位;目前,已经有11,500篇文献报道了55,600多种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这些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染色体易位及其相应的融合基因在肿瘤致病的起始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不说明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是肿瘤的特征,在肿瘤起源中起重要作用。

下图是各种疾病报告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病例数

2、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类型 染色体异常指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两类:前者包括整条染色体数目的扩增和缺失;后者包括染色体易位、插入、倒置、区带的缺失或扩增等。 下图是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 3、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方法 染色体异常的识别得益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胰蛋白酶-姬姆萨染色和常规显带技术,使得常规筛查全基因组染色体异常和检测染色体核型改变成为可能。染色体显带是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中标准和常用的方法,但耗时且依赖于获得良好的分裂相,还难于分析复杂和隐匿的异常。

有机化学试题库六——鉴别与分离提纯题及解答

试题库六——鉴别与分离提纯题及解答 6-1.(A) 己烷 (B) 1-己炔 (C) 2-己炔 答:加入溴水不褪色的为(A),余下两者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B),另者为(C)。 6-2.(A) 1-戊炔 (B) 1-戊烯 (C) 正戊烷 答:加入KMnO4溶液不褪色的为(C),余下两者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A),另者为(B)。 6-3.(A) 1-戊炔 (B) 2-戊炔 (C) 1,3-戊二烯 答: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A),余下两者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者为(B)。 6-4.(A) 甲苯 (B) 苯乙烯 (C) 苯乙炔 答:加入溴水不褪色的为(A),余下两者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者为(B)。 6-5.(A) 环己烯 (B) 1,1-二甲基环丙烷 (C) 1,3-环己二烯 答:加入KMnO4溶液不褪色的为(B),余下两者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者为(A)。 6-6.(A) 2-丁烯 (B) 1-丁炔 (C) 乙基环丙烷 答:加入KMnO4溶液不褪色的为(C),余下两者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B),另者为(A)。 6-7.(A) 1-庚炔 (B) 2-庚炔 (C) 1,3-庚二烯 答: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A),余下两者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者为(B)。 6-8.(A) 环己基乙炔 (B) 环己基乙烯 (C) 2-环己基丙烷 答:加入Ag(NH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A),余下两者加入溴水,使褪色的为(B),另者为(C)。 6-9.(A) 2-辛炔 (B) 环丙烷 (C) 1,3-环戊二烯 答:加入KMnO4溶液不褪色的为(B),余下两者加入顺丁烯二酸酐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者为(A)。 6-10.(A) 丙烯 (B) 环丙烷 (C) 丙炔 答:加入氯化亚铜氨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为(C),另两者加入稀的KMnO4溶液,使之褪色的为(A),余者为(B)。 6-11.苯乙炔环己烯环己烷 加溴水使溴水不褪色的为环己烷,余者加Ag(NH3)2+有白色沉淀为苯乙炔。 6-12. 1-戊烯 1,2-二甲基环丙烷 加KMnO4不褪色的为1,2-二甲基环丙烷。 6-13.2-丁烯 1-丁炔乙基环丙烷 加KMnO4不褪色的为乙基环丙烷,余者加Ag(NH3)2+有白色沉淀为1-丁炔。 6-14. 环丙烷与丙烷 5.1,2-二甲基环丙烷与环戊烷 加溴水使溴水褪色的为环丙烷。加溴水褪色的为1,2-二甲基环丙烷。 6-15.乙基环丙烷和环戊烷 7.乙基环丙烷和乙烯基环丙烷 加溴水使溴水褪色的为乙基环丙烷。加KMnO4褪色的为乙烯基环丙烷。 6-16.环己烯与异丙基环丙烷 9.丁烷和甲基环丙烷

异丙醇---概述

异丙醇 (CH3)2CHOH具有特殊醇味的无色液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的溶剂。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溶剂。除了应用于油漆和印刷业以外,它的作用还包括作为工业应用的化学中间体。 异丙醇是透明和无色液体,是易燃化学品,而且性质非常不稳定。它可以发出类似混合乙醇和丙酮的轻微气味。它不能溶解于盐溶液,但可以和水,丙酮,苯,乙醚,氯仿以及其他酒精混合。 1.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 2.1 2.折射率(n20ºC):1.3772 3.黏度(mPa·s,20ºC):2.431 4.燃点(ºC):460 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该品低毒,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异丙醇容易产生过氧化物,使用前有时需作鉴定。方法是:取0.5mL异丙醇,加入1mL10%碘化钾溶液和0.5mL 1:5的稀盐酸及几滴淀粉溶液,振摇1分钟,若显蓝色或蓝黑色即证明有过氧化物。和乙醇、丙醇相似,但有仲醇的特性。易燃低毒物质。蒸气的毒性为乙醇的二倍, 内服时的毒性则相反。高浓度蒸气具有明显麻醉作用,对眼、呼吸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大鼠经口LD505.47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980mg/m3。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浓度高时应戴气密式防护眼镜。密闭设备及管路;实行局部或全面通风。食入或吸入大量的蒸汽可引起面红、头疼、精神抑郁、恶心、昏迷等。存在于烟气中。 涂料等。 丙酮和异丙醇都是用来去除有机物的,不过丙酮主要用来清洗正性光刻胶的,而异丙醇在FAB里一般是用来清洗设备啊机台的,很少用来清洗晶片。 活性是丙酮>异丙醇> 酒精。 异丙醇用来清洗后的干燥。 IPA也就是异丙醇挥发性教丙酮小适合清洗 而且丙酮现在是易制毒类化学品公安局管制。

酚-氯仿抽提DNA

方法一 细菌沉淀加入567μlTE溶液(10mmol/L Tris- HCl , 1mmol/L EDTA, pH810) 重悬, 加入10%SDS30μl 和20mg/ml 蛋白酶K3μl , 于37 ℃温育1h, 加入5mol/LNaCL100μl , CTAB/NaCl 80μl 溶液, 于65 ℃温育10min,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 混匀, 4 ℃12000g/min离心5min。 将上清液转入另1个离心管中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 混匀, 4 ℃12000g/min 离心5min, 提取上清置于另一管中, 加入0.6体积异丙醇, 轻柔混合, 4℃12000g/min离心5min, 弃上清加入70%乙醇洗涤1min, 离心, 弃上清, 将沉淀的DNA溶于100μl 的无菌去离子水中, - 20℃保存备用 方法二 取 1.5 mL 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菌液于 2.0 mL 的离心管中,8 000 r/min 离心5 min,弃上清; 加入600 μL 消化液(10 mmol/L Tris-HCl,0.1 mol/L EDTA,1% SDS,200μg/mL蛋白酶K,20μg/mL RNase A),37℃消化30 min ; 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混合液,轻摇10 min,12 000 r/min 离心 5 min,取上清,重复抽提1次;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 /1)混合液抽提 1 次; 加入1/10 体积的 3 mol/L 的醋酸钠和 2 倍体积的冰乙醇混匀,静置10 min,12 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 沉淀加入 1 mL 70%乙醇洗涤2次,每次8 000 r/min 离心 5 min,弃乙醇,待沉淀中残余乙醇 挥发后,加入50μL 超纯水溶解DNA。4℃保存备用。 方法三 将预处理后所得沉淀加入300μL细胞裂解液(主要成分:10mmol/L Tris-HCl 缓冲液、1mol /L 氢氧化钠、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生理盐水、0.2%十二烷基硫酸钠),振荡混匀,于100℃加热15min。 用酚/氯仿法纯化DNA,即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振荡混匀,10000r /min离心5min, 上清液移至加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的试管中,振荡混匀,10000r/min离心5min, 将上清液再移至新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颠倒混合,10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1000μL 洗涤一次,10000r/min离心1min,离心后弃上清液, 将沉淀的DNA溶于60μL 的双蒸水中,-30℃保存备用。 将营养琼脂斜面活化的细菌接种乳糖肉汤(LB),37e培养18h后取菌液1.0mL10,000rmni离心smni,弃上清"沉淀中加入56知L兀缓冲液,3单L10%SDS和知L

有机溶剂沉淀法分离与纯化蛋白质

有机溶剂沉淀法分离与纯化蛋白质 摘要: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电解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降低;另外,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而分离的方法,称“有机溶剂分段沉淀法”,它常用于蛋白质或酶的提纯。 关键词:有机溶剂沉淀分离与纯化 正文 一、有机溶剂沉淀法 1.有机溶剂沉淀法的概念 利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而沉淀的方法,称为有机溶剂沉淀。 2.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因 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加入有机溶剂使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因而增加了两个相反电荷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和沉淀。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另一种解释认为与盐析相似,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致使蛋白质脱除水化膜,而易于聚集形成沉淀。 3.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一)有机溶剂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异丙醇、氯仿等。丙酮的介电常数小,沉淀能力强;而乙醇无毒,广泛应用于药品生产中。 (二)温度的控制有机溶剂沉淀时,温度是重要的控制指标。根据沉淀对象不同,采用的温度不同,为防止生物大分子在较高温度时发生变性,一般要求在低温下进行,同时还要考虑有机溶剂与水混合时的放热现象。 (三)pH值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在有机溶剂沉淀时,应选择pH值在等电点附近,但是pH值的控制还必须考虑目的药物的稳定性条件,一般生产中常用缓冲液来控制溶液的pH值。 (四)离子强度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中离子强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因为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增加蛋白质或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使有机溶剂沉淀收率降低,因此当采用盐析沉淀法得到蛋白质或酶后,如需进一步用有机溶剂沉淀法纯化,一定要先透析除盐。 4.有机溶剂沉淀法的溶剂选择原则

异丙醇制备以及用途

异丙醇一种有机化合物,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它是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溶于水,也溶于醇、醚、苯、氯仿等多 数有机溶剂。异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异丙醇间接水合法 丙烯与硫酸反应先得到硫酸氢异丙酯,后者经水解而成异丙醇。 1.将含丙烯50%以上的原料气通入吸收塔,在50℃和低压下用75%-85%的浓硫酸进行吸收反应,生成硫酸氢异丙酯。 2.加水将吸收液稀释到硫酸含量为35%后,在解吸塔中用低压蒸汽将硫酸氢异丙酯水解成异 丙醇。经粗蒸塔馏到异丙醇与水的共沸组成,含异丙醇87%左右。 3.再继续用蒸馏塔蒸浓到95%,用苯萃取、分离水后再蒸馏,可得含异丙醇99%以上的成品。特点是对丙烯的纯度要求不高,而且丙烯转化率可达50%-60%,可减少精制费用。但耗用硫 酸量大,而且存在设备腐蚀和40%的废硫酸的浓问题。 异丙醇直接水合法 丙烯和水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温、加压进行水合反应。 1.将丙烯和水分别加压到1.96MPa,并预热到200℃,混合后加入反应器,进行水合反应.反 应器内装有磷酸硅藻土催化剂或者钨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95℃,压力为0.96MPa,水与丙 烯的摩尔比为0.7:1,丙烯的单程转化率为5.2%,选择性为99%。 2.反应气体经中和换热后送到高压冷却器和高压分离器,气相中的异丙醇在回收塔中用脱离 子水喷淋回收,未反应的气体经循环压缩机加压后循环使用(保持循环系统中丙烯含量85%)。 3.液相为低浓度异丙醇(15%-17%),经粗蒸塔蒸馏得85%-87%的异丙醇水溶液,再经蒸馏 塔蒸浓到95%,然后用苯萃取提浓到99%以上。 与丙烯硫酸水合法相比,此方法不用硫酸,不存在腐蚀设备问题,工艺流程简单;但丙烯单 程转化率低,丙烯循环量太大,而且要求 原料丙烯纯度达99.5%。为了克服丙烯直接水合法的缺点,以95%的丙烯为原料,反应温度240-270℃,反应压力14.7-19.6MPa,水与丙烯的摩尔为水过量。 丙烯转化率为60%-70%,异丙醇选择性为99%,异丙烯精馏制后纯度可达99.9%以上,副产 物为二异丙醚。此外,采用分子筛催化丙烯水合制异丙醇也是非常有前途的改进工艺方法。 以工业品异丙醇为原料,经吸附除水、二次蒸馏,即可得纯品。 主要用途: 1.异丙醇广泛用作有机材料和溶剂。作为生产丙酮、过氧化氢、甲基异丁酮、二异丁酮、异 丙胺、异丙醚、异丙基氯、脂肪酸异丙酯、氯代脂肪酸异丙酯的化工原料。在精细化工中, 可用于医药、农药、醋酸二异丙酯、醋酸异丙酯、百里香酚以及汽油添加剂的生产。 2.异丙醇是工业上相对便宜的溶剂,应用广泛,可与水自由混合,亲油材料的溶解度强于乙醇,可作为硝基纤维素、橡胶、油漆、虫胶、生物碱等溶剂使用。可用于生产油漆、油墨、 萃取剂、气溶胶剂。可作为防冻剂、清洁剂、混合汽油添加剂、颜料生产分散剂、印染固定剂、玻璃、透明塑料防雾剂等。 3.异丙醇用于钡、钙、铜、镁、镍、钾、钠、锶、亚硝酸盐、钴等的测定。 4.异丙醇在电子工业中,它可以用作石油清洁剂。在油脂行业中,棉籽油萃取剂,也可用于 动物源性组织膜的去除。

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和原理

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和原理 酚氯仿法提取DNA主要步骤: 1.将动物组织放在1.5ml的离心管中,分别用75%、50%酒精和纯水梯度脱酒精。每个梯度脱水时间为5-10min 2.将组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DNA裂解液(300μl),研磨后再加入300μlDNA裂解液冲洗研磨棒。 3.将研磨好的组织液用移液枪加到1.5ml离心管,在管中加10μl蛋白酶K,用封口带将离心管封口,放入摇床(56℃,5h)。 4.加入等体积的Tris饱和酚(500μl),摇匀(10min)。 5.离心:12000R,7min,4℃。离心后分成上中下三层,上层为DNA,中层为蛋白质,下层为有机质。 6.吸取上层液体加入新的离心管。 7.配制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 8.在含有上清液的离心管中加入Tris饱和酚、氯仿和异戊醇混合液450μl,摇匀10min。 9.离心:12000R,7min,4℃。 10.吸取上清液加到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和异戊醇混合液400μl(氯仿:异戊醇=24:1)。 11.离心:12000R,7min,4℃。 12.吸取上清液加入新的离心管,加入2.5倍经过-20℃冷冻的100%的酒精。-20℃过夜。 13.将样品取出,12000R,7min,4℃离心。 14.弃上清,留白色沉淀(DNA),加400μl的75%的经过-20℃冷冻的酒精,反复吹打溶解。 15.重复第14步骤2次(用75%酒精洗三次)。 16.提取DNA完成。 溴氯仿法提取DNA的原理:

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 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原理:动物和植物组织的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溶于水或浓盐溶液(如1mol/L氯化钠),但在0.14mol/L氯化钠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核酸核蛋白(RNP)则在 0.14mol/L氯化钠中溶解度最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其分开。 将沉淀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加入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加入固体氯化钠使其浓度达到1mol/L,使DNA溶解。加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也可重复该步操作得较纯DNA。最后用95%乙醇沉淀DNA。 溶解:将离心后除去RNA的沉淀,用30ml生理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匀浆一次。加4毫升10%SDS溶液,使溶液的SDS浓度达到1%左右,边加边搅拌,放置60 ℃水浴保温10分钟(不停搅拌),冷却。加固体氯化钠,使溶液氯化钠浓度达到1mol/L,充分搅拌10分钟;

异丙醇复习进程

异丙醇

一、异丙醇 1、性质 【物理】沸点 82.5℃,熔点 -88.5℃,蒸气压 45.4mmHg/25℃,相对密度 0.78505/20℃/4℃,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0.05,溶于氯仿、苯及其它有机 溶剂中,不溶于盐的溶液中,与水互溶。蒸气相对密度 2.1,嗅阈值 90mg/m3,或7.84~49090mg/m3或22ppm或40ppm。 【毒性】异丙醇具有较乙醇更好的脂溶性,所以反复接触对皮肤具有干燥作用。 可以引起头昏、头痛、昏迷,食入会引起恶心、咯血、腹泻、低血压、循环衰竭,持续昏迷可以引起体温下降,可以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还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肾及肝脏损害,特别是肾脏的损害更大。LD50 大鼠经口 5045 mg/kg,腹腔注射 2736 mg/kg,静脉注射 1099 mg/kg,小鼠经口 3600 mg/kg,腹腔注射 4477 mg/kg,静脉注射 1509 mg/kg。对人类无致癌作用,IARC将其归类为3。 【安全性质】爆炸极限 2.0~12.7%,闪点 12℃闭杯,自燃点 399℃。 【环境数据】在大气中,它仅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受光化学所诱发的羟基 游离基所降解,其相应的半衰期为3.2天,在土壤中,它具有非常大的迁移性,可以从湿的或干的土壤中挥发出来,在水体中,它不易被悬浮固体及沉积物所吸附,在好氧条件下它可以很快地进行生物降解,可以在水体中挥发出来,在模拟河流及湖泊中的挥发半衰期分别为57小时及29天。它还可以很快地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在好氧条件下,它的降解半衰期约为24~48小时,生物富集性低。用城市污泥测定其BOD值,5天及20天可以测得其理论值的7及70%。另一试验为28%及78%。另二个试验表明其5天的BOD值可达理论BOD值的66%及 74%。用驯化的污泥在20℃时,可以降解99%的异丙醇,实验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其生物降解的性能也是相当好的。 2、含异丙醇废水治理技术 吸附法 最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 工业级的活性炭可在 20℃下从废水中去除微量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及正已醇[1][2][3]。 其它用来吸附醇的炭质吸附剂还有磺化煤, 可吸附异丙醇[4]; 泥煤或褐煤可吸附丙烯醇及甘油[5]。 盐析法 可以采用普通精馏与加盐分相技术回收异丙醇,采用加盐分相法处理时,当60.0%氟化钾浓溶液与50%异丙醇-50%水的物料的质量比为2.0时,有机

DNA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学习资料

D N A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DNA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1.溶液I—溶菌液: 溶菌酶:它是糖苷水解酶,能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因而具有溶菌的作用。当溶液中pH小于8时,溶菌酶作用受到抑制。 葡萄糖: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 1)螯合Mg2+、Ca2+等金属离子,抑制脱氧核糖核酸酶对DNA的降 DNase作用时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基);(2)EDTA的存在,有利 2.溶液II-NaOH-SDS液: NaOH:核酸在pH大于5,小于9的溶液中,是稳定的。 但当pH>12或pH<3时,就会引起双链之间氢键的解离而变性。 在溶液II中的NaOH浓度为0.2mo1/L,加抽提液时,该系统的pH就高达12.6,因而促使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 SDS:SDS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功能有: (1)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 (2)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 (3)SDS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R+-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 但是SDS能抑制核糖核酸酶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提取过程中,必须把它去除干净,防止在下一步操作中 (用RNase去除RNA时)受到干扰。 3. 溶液III--3mol/L NaAc(pH 4.8)溶液:NaAc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调节pH至4.8,必须加入大量的冰醋酸。 所以该溶液实际上是NaAc-HAc的缓冲液。用pH4.8的NaAc溶液是为了把 pH12.6的抽提液,调回pH至中性, 使变性的质粒DNA能够复性,并能稳定存在。而高盐的3mol/L Na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 RNA以及SDS-蛋白复合物凝聚而沉淀之。前者是因为中和核酸上的电荷,减少相斥力而互相聚合, 后者是因为钠盐与SDS-蛋白复合物作用后,能形成较小的钠盐形式复合物,使沉淀更完全。 4.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 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 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

浅析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

浅析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开篇介绍了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分液等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定下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基调,同时,也告诉我们分离提纯是物质获取和制备工艺的重要环节。 奥苏泊尔认为,无论是客体的知识结构,还是主体的认知结构,都具有纵横联系的性质,因而提出了综合贯通的原则,该原则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序列,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迁移和应用。由于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多种多样,且零散分布在不同年级教材和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其综合连贯在一起进行梳理和考量,对比其中的原理,把握各自的操作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分析“混合物分离提纯”的视角和思路,引导学生建构分离提纯混合物方案设计的思维模型。 本文结合一些实例,就典型的分离提纯方法做一归纳,找出它们与性质特别是沸点、密度、溶解性及聚集态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联,阐述它们的适用条件,以期帮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增强处理综合实验或工业工艺流程中有关分离提纯环节问题的能力。 一、蒸馏 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别,加热液体混合物使之部分汽化,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7页讲述了蒸馏的基本原理,并从使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实验入手获得蒸馏操作的直接经验;必修2第75页生成乙酸乙酯实验涉及了酯的蒸出,第90页结合海水资源利用讲述了海水蒸馏原理,第96页介绍了石油的分馏,将蒸馏原理的应用推向高潮。选修5在“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总结了蒸馏原理和适用条件,并进行了“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熟悉蒸馏基本操作步骤,真正认识到蒸馏是液体混合物分离、纯化的有效手段。 例1.(2013海南,20节选)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异丙醇

一、异丙醇 1、性质 【物理】沸点82.5℃,熔点-88.5℃,蒸气压45.4mmHg/25℃,相对密度0.78505/20℃/4℃,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0.05,溶于氯仿、苯及其它有机溶剂中,不溶于盐的溶液中,与水互溶。蒸气相对密度 2.1,嗅阈值 90mg/m3,或7.84~49090mg/m3或22ppm或40ppm。 【毒性】异丙醇具有较乙醇更好的脂溶性,所以反复接触对皮肤具有干燥作用。可以引起头昏、头痛、昏迷,食入会引起恶心、咯血、腹泻、低血压、循环衰竭,持续昏迷可以引起体温下降,可以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还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肾及肝脏损害,特别是肾脏的损害更大。LD50 大鼠经口 5045 mg/kg,腹腔注射 2736 mg/kg,静脉注射 1099 mg/kg,小鼠经口 3600 mg/kg,腹腔注射 4477 mg/kg,静脉注射 1509 mg/kg。对人类无致癌作用,IARC将其归类为3。 【安全性质】爆炸极限 2.0~12.7%,闪点 12℃闭杯,自燃点 399℃。 【环境数据】在大气中,它仅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受光化学所诱发的羟基游离基所降解,其相应的半衰期为3.2天,在土壤中,它具有非常大的迁移性,可以从湿的或干的土壤中挥发出来,在水体中,它不易被悬浮固体及沉积物所吸附,在好氧条件下它可以很快地进行生物降解,可以在水体中挥发出来,在模拟河流及湖泊中的挥发半衰期分别为57小时及29天。它还可以很快地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在好氧条件下,它的降解半衰期约为24~48小时,生物富集性低。用城市污泥测定其BOD值,5天及20天可以测得其理论值的7及70%。另一试验为28%及78%。另二个试验表明其5天的BOD值可达理论BOD值的66%及 74%。用驯化的污泥在20℃时,可以降解99%的异丙醇,实验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其生物降解的性能也是相当好的。 2、含异丙醇废水治理技术 吸附法 最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 工业级的活性炭可在 20℃下从废水中去除微量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及正已醇[1][2][3]。 其它用来吸附醇的炭质吸附剂还有磺化煤, 可吸附异丙醇[4]; 泥煤或褐煤可吸附丙烯醇及甘油[5]。 盐析法 可以采用普通精馏与加盐分相技术回收异丙醇,采用加盐分相法处理时,当60.0%氟化钾浓溶液与50%异丙醇-50%水的物料的质量比为2.0时,有机相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