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7、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9、(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三种:(汞、铅、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

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

人类的健康。

11、( 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

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13、目前( 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 多个。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

14、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15、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16、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17、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18、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9、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0、(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2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2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2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2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6、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27、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8、废水处理第一步:初步处理:主要使用沉淀法(物理方法;第二步:再处理:主要使用过滤法(物理方法和铺细菌群(生物方法;第三步:追加处理:主要使用天然净化和加入氯(化学方法;

29、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30、(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31、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却被“白色污染”问题深深地烦扰。白色污染泛指未经收集处理的所有塑料废弃物。白色污染的特点:数月乃至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

32、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二、判断题:

1、污染物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流向远方。(×

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

3、水污染了没有关系,还可以送到自来水厂净化。(×

4、我们可以直接把污水排到自然水域中。(×

5、只要经过处理的水,都能饮用。(×

6、通过优化选择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制成降解塑料。(√

7、现在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8、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9、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不能改善环境。(×

10、把垃圾倒到海洋里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法。(×

11、在海边建造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12、在垃圾堆上种蔬菜,可以减少肥力,增加垃圾废物。(×

13、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建筑房屋。(×

14、垃圾填埋场有可能回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15、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16、购买物品我们应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17、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18、饮料瓶可以回收,医院里的一次性针筒也可以回收,再制作成其他塑料制品。(×

19、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20、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1、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22、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3、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24、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25、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

26、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选择题

1、我们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属于( A 。

A、生活垃圾

B、工业垃圾

C、医疗垃圾

2、( B 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方法。

A、采用新材料

B、减少垃圾数量

C、重复使用

3、下列材料不可以回收利用的是( B 。

A、塑料B白菜叶C、玻璃

4、( B 要及时处理,否则回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A、废电池

B、医疗垃圾

C、废玻璃

5、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科学概念整理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卷(有难度的试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 1、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电路元件,1879年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2、陶瓷、钢管、钢丝、硬币、纸板这几种物质中,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有,被称为。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有,被称为。 3、电视机使用的电是,手电筒使用的电是。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起来电压是3V,小灯泡会较;两节电池起来电压还是1.5V,小灯泡会较。 5、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6、电路是指由、、和 等组成的电流通的环路。 7、雄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下面是。花药里藏着许多。雌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中间是,下面是。柱头有黏性,能粘住花粉。 8、油菜花同凤仙花一样,都有、、、、 、和六个部分。 9、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和适宜的。 10、种子里最主要的部分是,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胚包括、、、三部分。 11、在使用电器时,应先,然后;用完后,应先,然后。 12、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传播,如油菜等;靠传播,如蒲公英等;靠传播,如鬼针草等;靠传播,如椰子等。 13、动物的两种繁殖后代的方式为和。 14、蚕豆的种子分为、、、四部分。15、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花。 16、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丝中没有 通过。 二、判断题 1、不论木头是干的,还是湿的,它都不能导电。() 2、静电现象随处可见,它存在于除人类之外的一切物质中。() 3、在带静电的物质中,电荷能持续流动。() 4、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绝缘体。() 5、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6、在一个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灯泡,一个坏了另一个还可以亮。() 7、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安全花。() 8、我们发现绿色开花植物能结果的花都是没有雌蕊的。() 9、油菜花有六枚雄蕊,四长二短。() 10、菜场里卖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三、择优录取 1、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铅笔芯 B、人体 C、湿布 D、干木棒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后的电压是() A、3V B、1.5V C、4.5V D、2V 3、对于人体来说,低于()V的电压是安全的。 A、1.5 B、36 C、220 D、380 4、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电路是( )。此时,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电池还会很快坏掉。 A、通路 B、短路 C、断路 D、电路 5、下列物体不是导体的是()。 A、大地 B、铅笔芯 C、人体 D、塑料尺 6、黄豆长成茎和叶的是()。 A、种皮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7、油菜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同时把种子射出去,我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复习要求: 1、熟记本提纲内容。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第一单元:电 科学概念: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带同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4、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 5、干电池的一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干电池里1.5V的直流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7、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 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一般不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8、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点亮小灯泡,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9、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0、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11、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家庭一般用并联。

13、把两个灯泡顺次连接起来连接到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叫(串联),我们家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1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光不太亮。 15、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橡皮、纸……。 16、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7、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18、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是(接触式)的,有些是(非接触式)。 19、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20、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21、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 22、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2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通电的部分用金属材料. 24、为了找出电路故障,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检测器由(电池)、(导线)、(小灯泡)三部分组成。 25、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26、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27、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28、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拨开。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7、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9、(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三种:(汞、铅、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

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 人类的健康。 11、( 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 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13、目前( 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 多个。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 14、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15、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16、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17、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18、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9、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0、(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2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2015—201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科学 (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和();其中雌性体内能产生卵,雄性体内产生精子,精子和卵结合成为(),这样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 ()。 2、电池、电线、灯泡和开关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方法连接的。 4、由()()()()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只有()没有()的花叫雄花。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伏。 6、花粉落到雌蕊的()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主要有风力、()和()。 7、电流的形成,一定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8、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9、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和()。 10、传粉后,花粉在雌蕊的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中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后,花朵开始凋谢,子房逐渐膨大成(),胚珠形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 )家里或学校的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二、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胚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部分,但是子叶也很重要。 ( ) 2、静电存在于生物和非生物之中。() 3、所有的动物都要经过由卵到成年。() 4、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会萌发。() 5、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6、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7、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要只要检测一次就够了。() 8、植物的花都能结成果实。() 9、小鸡是由鸡蛋的蛋黄孵化而来的。() 10、我们吃的萝卜和花生都是植物的果实。() 三、我会选择。(每题2 分,共20分) 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 、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2、下列物体中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 、橡皮 B 、塑料尺 C 、铅笔芯 D、纸板 3、植物的()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A、花 B、种子 C、茎 4、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 、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清洁开关 D、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5、手电筒使用的是()。 A、交流电 B、直流电 C、可以用交流电也可以用直流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电 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今天,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或靠近头发,碎纸屑或头发会被吸起来,这是(静电)现象。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这是(放电)现象。 3、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5、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头发会(被吸起来)。 6、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两个气球会(被相互排斥开来)。 7、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8、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 电流通路。 二、点亮小灯泡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2、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的。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玻璃泡 金属架 灯丝 连接点 (连接螺纹部分) 连接点 (锡点)

四年级科学(上)单元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当天空中的云量(小于四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就是阴天。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要下雨时蜻蜓会低飞。(3)要下雨时蚂蚁会搬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 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科学 姓名班级得分 一、我会填:(22分,每空一分) 1、人体的骨头共有()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即 () . 2、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 加健康. 3、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的工作,平时要多吃()和 ()含量高的食品. 4、蚕蛾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胸 部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形状,. 5、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 . 6、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运动而 实现的. 7、蚕是通过()进行呼吸的. 8、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 (). 9、肌肉有(),能()和().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20分,每题2分) 1、骨的骨干里有(). A、骨髓 B、血管 C、肌肉

2、蚕一生要蜕()次皮. A、3 B、4 C、5 3、下列物品中,()是蚕丝产品. A、围巾 B、绸缎 C、羊绒衫 4、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膝关节属于(). A、旋转关节B、铰链关节C、球状关节 5、当你用力弯曲手臂时,肌肉处于()状态. A、收缩B、放松C、一部分收缩,一部分放松 6、下列食品中()的含钙量最高. A、牛奶B、鸡蛋C、肉类 7、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 A、30% B、40% C、50% D、60% 8、一个蚕茧是由()根蚕丝组成的. A、1 B、2 C、3 9、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 A、蝴蝶 B、乌鸦 C、蝌蚪 D、乌龟 10、刘翔参加的体育竞赛项目是(). A、100米短跑 B、马拉松 C、110米栏 三、我来判断(在正确答案的后面划“√”,错误的划“×”,10分) 1、骨骼、关节受伤的急救措施是迅速冷敷受伤部位.( ) 2、睡眠时我们的内脏肌肉停止工作.( )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 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 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 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 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 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 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考试版本-全面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还有许多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如金属物质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要小很多。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有 关。(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之间隙比较: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 间隙比较 4、扩散: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两种物质互相渗透到对方的现象。扩散不仅能在同种物质之间进 行,在不同的状态的物质之间也能发生,如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扩散。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 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 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中有空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空隙比较大。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m表示。它是物体的基 本属性,其大小由物质本身决定,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 4、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 平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 码盒、镊子。 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 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 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48分) 1、起风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的世界。 2、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在播放天气预报时,风用________图形表示,雨用_______表示,雪用________表示,阴用_______表示,晴用________表示。 3、天气影响人们的____和_____,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_______的变化。 4、阴天、下雨、刮风、天晴。这都是一种______现象,它们是由__ _、__ _和来自太阳的____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5、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_____ 如: ____ 等、___ __ 如:等、_______ 如:等。并且知道,同一种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的。例如。 6、你玩过冰吗?你知道冰是水到摄氏度形成的。当水加热 到摄氏度时,水就开始沸腾了。 二、选择:(10分) 1、下列谚语中______是关于天气的。 A、“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C、“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B、“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D、“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2、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性质() A、由铁融化的铁水 B、由水结成的冰 C、火山喷出的岩浆 D、由铁块变成的铁片 3、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草叶上的小露珠、锅盖上的小水珠、水杯盖上的小水珠,他们的成因是()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D、升华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A、可改变的 B、可塑的 C、可逆的 D、可变化的 5、要想让刚洗完的衣服干的快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放在向阳的地方 B、放在通风的地方 C、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D、把衣服充分展开 三、判断:(12分) 1、自然界中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例如太阳、月亮、大山。()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1)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天气 (一)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6、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7、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9、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0、(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4、(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身体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身体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3.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4.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 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9.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10.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1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1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13.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1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1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开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次 一、填空(15分) 1、一般情况下,物体具有()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2、花岗岩是由()、()、()三种矿物组成的。 3、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水流冲击、风吹日晒等因素,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4、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叫();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 5、发光的物体叫()。光是沿()传播的。 6、平面镜能使()发生改变。 7、由于(),所以会发生筷子“折”了、鱼变大了和海市蜃楼等现象。 8、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等;光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污染,如()等。 二、判断题(5分) 1、岩石的风化只会破坏我们的地表形态,没有益处。() 2、相同情况下,固体受热膨胀体积最多,液体较多,气体较少。( ) 3、使用放大镜时,距离物体越近,观察的就越清晰。() 4、手指甲刻画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软。 () 5、黏土含沙量大,摸起来比较粗糙。 () 三、选择题(10分) 1、我们做的“小喷泉”主要是利用()热胀冷缩现象。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2、下列自然土壤中最肥沃的是()。 A 沙质土 B红壤 C黑土 3、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的是()。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 4、关于土壤对植物的作用,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土壤能使植物得以固定。 B土壤能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C 土壤既能使植物的以固定,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 5、我们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看到的像是() A正立的 B倒立的 6、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自动消失 C小水滴太小 7、列岩石遇盐酸不冒泡的是() A石灰岩 B砂岩 C 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