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

第七讲可持续发展

I.必记知识全览 (34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必记概念

可持续发展:。

二、必记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

三、必记阶段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四、必记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工业生产中实行;农业生产中发展。

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祥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考题1 (典型例题分)下列人类社会形态与人类的环境观念、环境问题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崇拜自然——没有环境问题

B.农业社会——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

C.工业社会——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

D.信息社会——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

考点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①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②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考题2-1 (典型例题分)“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虽得兽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D.要考虑区域差异考题2-2 (典型例题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严重污染的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考点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历史发展: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孕育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的国情主要表现为:人口压力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我们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主要导致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人均GDP增长缓慢;二是新增GDP中,用于养活新增加人口的数量多,用于教育科技以及扩大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少,社会发展受到威胁。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人口数量大,所以我国的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相对短缺,即人均占有量少,加上人口素质偏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环境破坏严重。③深刻的环境危机:a.我国环境问题发展的总趋势是:近年来我国对环境的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环境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局部地区呈现恶化趋势。b.我国的环境问题与世界环境问题是一致的,都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但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环境污染过去主要集中在城市,现在乡镇企业发展后,农村的环境污考题3 (典型例题)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

问题。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同时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是。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染程度比以前大大增加。采取的措施是。

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4.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拓展考点)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性,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作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公众,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2)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途径。

①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因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所以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②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考题4 (典型例题分)下列标志与国家或组织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a为中国环境标志,b为加拿大环境标志,C为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

B.a为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b为中国环境标志,d为加拿大环境标志

C.b为中国环境标志,C为加拿大环境标志,d为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

D.a为加拿大环境标志,b为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d为中国环境标志

考点5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考点)

(1)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县境内的留民营村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2)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开展综合利用。③广开源流,开发建设新能源。

(3)留民营村已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

考题5 (典型例题分)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

A.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

B.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休渔政策

D.建立人工绿洲,是改变沙漠缺水状况的良好途径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42)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测试考点2 (典型例题3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回顾2测试考点2 (典型例题分)典型例题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回顾3 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5~7,12分)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1)~(3)题。

(1)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2)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

A.800~1000米 B.1800~2000米 C.2800~3000米 D.3800~4000米

(3)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回顾4测试考点2(典型例题2分)下列关于“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回顾5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T21,T22,4分)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回顾6测试考点3、4(典型例题综,T5~T7,12分)图26—2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顾7测试考点4、5(典型例题3分)目前,北京的某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变为水源涵养林。这样做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北京市的果品产量B.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 C.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D.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

回顾8测试考点2、4(典型例题建文综,T36,16分)图26—3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R1和R2两河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回顾9 测试考点2、3(典型例题16分)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26—4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回顾10 测试考点1 (典型例题9,16分)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26—5,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回顾11 测试考点5(典型例题10分)读图26—6,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IV.高考题预测高瞻远瞩占尽先机

一、考情预测

预测:可持续发展

预测根据: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几十年,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不得不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命题角度预测:通过对有关数据、图表资料的分析,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考点预测题(60分,45分钟) (343)

A卷基础经典预测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备考1测试考点2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含义的是( )

A.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今天的收入

B.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现在和将来应给社会上所有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C.为了避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当代人应该减少和节制需求

D.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现在人们普遍担心的是餐桌污染:馒头里加增白剂,各种食品里加糖精、香精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据此回答2~5题。

备考2测试考点4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运输

备考3.测试考点4 与消除餐桌污染无关的措施是( )

A.不吃含甜、香味的食品

B.禁止向食品中添加各种化学剂

C.提倡吃有机、绿色和安全的食品

D.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备考4 测试考点4餐桌污染直接影响( )

A.生态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 D.环境持续发展

备考5测试考点4、5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施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备考6 测试考点5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备考7 测试考点2 IrA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备考8 测试考点1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新技术革命时期

备考9 测试考点2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共享资源和环境,反映了( )

A.公平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备考10 测试考点2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长期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备考11测试考点2 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概念复合系统的选项是( )

A.生态持续发展 B.人口持续发展 C.经济持续发展 D.社会持续发展

备考12 测试考点4、5长江上游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重点应放在( )

A.防治水土流失 B.治理荒漠化 C.预防酸雨蔓延 D.减轻温室效应

B卷综合应用刨新预测题(24分)

备考13 (学科内综合题)测试考点4图26—7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完成下列要求。(8分)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2分)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风越过山地,温度上升,变得干燥。(4分)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2分)

备考14 (创新综合题)测试考点3、4阅读图26—8(漫画),回答问题。(16分)

(1)“虽然断其三指,四棵新苗正在茁壮生长!”你同意这样的发展方式吗?谈谈你的观点?(6分)

(2)世纪之交,国家出台“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大战略、大思路。有的人理解西部大开发,就是对西部丰富资源的大开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对西部大开发有什么建议?(10分)

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二、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三、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四、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考题1点拨:原始社会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是恐惧和依赖的,但采集和狩猎等活动仍然会对物种造成破坏,那时的环境问题非常轻微,但并非没有环境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进入工业社会,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在局部地区已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已危及人类生存;信息社会,人类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逐步治理,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答案:B总结提示:①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环境决定论、人类决定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类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题2—1点拨:“竭泽而渔”和“焚薮而田”都反映了我们在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的可持续性,否则会导致生态破坏,影响我们的后续利用。答案:B考题2—2点拨: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污染的危害,而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把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A总结提示: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内涵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所以,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

考越3点拨: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的变化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核。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回答。从表中数据分析来看,该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通过开荒增加耕地来解决粮食问题,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人均粮食产量不能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显著改善。答案:(1)10森林草地 (2)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3)每公顷平均产粮减少,主要是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造成的人均产粮减少,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结果 (4)加强植树种草,绿化工作,制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考题4点拨:a是德国“蓝色天使”标志,b是中国“环境”标志,C是加拿大的“环境的选择”标志,d是北欧委员会的“白天鹅”标志。答案:C总结提示:①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如果某种产品或某种制造过程的全过程或全部环节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延长,这样的生产就是可持续的生产。②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

考题5点拨: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辨别,解决好这一题的关键是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是不正确的,因为红壤地区降水较多,把荒山荒坡开垦为农田会导致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则是正确的。赤潮与捕鱼无关,主要是污染引起的,建立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维持绿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但不能改变沙漠的缺水状况。答案:B总结提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生态农业”,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清洁生产”。

1.B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和内涵。教材中有详细论述,明显应选B、D。

2.D点拨: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世界岛国及沿海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将被淹没,陆地面积减少。

3.(1)D(2)B (3)B 点拨:(1)昆明四季如春一是由于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都比较强;二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2)滇池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该高原西高东低,由海拔2000米降低为1000米,故答案应该是B。(3)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是不合理的,因为城市水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应保护;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更易造成水污染,也不合理;大量搬迁工厂,投资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4.D点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要求进行清洁生产,即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绿色食品的原料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5.(1)B(2)B 点拨:(1)使用高效化肥和农药,会污染蔬菜和水果,影响生态环境。(2)所谓绿色食品,6.(1)A(2)B(3)D 点拨:(1)该题考查了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布局的有关知识。图中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既包括酒精生产各环节,也包括废物综合利用的各环节。酒精生产既需要从当地获取原料,同时又将废物经过处理变成肥料回归农田,所以酒精厂应该接近原料产地。(2)从图中可知,酒精发酵后,放出C02,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酸雨的产生与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有关;大量排放氟氯烃破坏臭氧层。出现臭氧空洞、扬尘与当地的天气、植被等有关系。(3)从图中可知,在获得主产品酒精的同时,对废弃物逐进行综合复旧用,做到了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仍有40%的C02没回收,还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应选D。

7.BC点拨:本题主要对森林的作用进行考查。森林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

8.(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点拨:从经纬度位臵来判断,图中湖泊是咸海,R〃是阿姆河,R2是锡尔河。本地区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是主要的外力作用。在该地区垦荒会导致土地沙化。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盐碱化。大量引河水灌溉,会导致人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含盐量增加。图示地区盐尘来源主要是盐碱化的地表土壤和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

9.(1)0.30~0.32 1.1~1.5 1.6~2 (2)略。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统计图的分析能力。就A预案来看,自2000年至2100年气温升高3~3.2℃,因此每10年将升高0.30~0.322℃,同样读图可以看出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1.1~1.5℃、1.6~2℃;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另一方面因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遵循共同性原则,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0.(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点拔:本题是政治、历史、地理综合题。以人类社会的演进和人地关系为背景,考查了人类发展和环境关系的内容,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11.(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 A B C 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的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

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的认识。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由于氟氯烃过量排放而致;全球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加强;酸雨是酸性气体(氮的氧化物、S02与水汽结合而成);森林锐减是由于人类滥伐造成的。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人口问题,二是资源问题,三是发展(经济)问题。解决措施应该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1.B点拨: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指应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A、D选项单纯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考虑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损害。C选项没有考虑当代人的发展需求。

2.B点拨:增白剂、糖精、香精等都是化学物品,吃多了有损人体健康。人们传统的看法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不太关注食品是否有丰富的营养,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放人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们健康。

3.A点拨不吃含甜、香味的食品是不能做到的,可以在食品中放入含香味、甜味(如放入蔗糖)的食品也能把食品做白、做甜、做香。

4.C点拨: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餐桌污染直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应选C。

5.B点拨:①③和②④比较,显然后两者做法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C点拨:生态农业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生态、社会、经济)”的统一。

7.C点拨: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应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8.C点拨: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9.A点拨: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因此,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问、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10.D点拨: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向努力,所以,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11.B点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复合概念,主要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

12.A点拔:长江上游的山区,由于地势起伏大,水土容易流失,因此,这里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上。

13.(1)冬春季节 (2)西落基(3)草场(植被)破坏

点拨:本题以一幅简洁的图示表达出具有沙尘暴环境问题的某地区,判断该地区的位臵就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图示中的经纬度数值和区域轮廓,判断出该地属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主要是美国的本土部分,结合美国的自然环境和美国的国土开发历史,就可以解答本题的相关问题。

14.(1)不同意。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不同意。对西部开发应把生态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因为西部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使自然环境脆弱。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旦被破坏,经济和社会效益无从谈起。对西部的开发应包括开发天然气、钾盐等资源;弓1进东部先进设备、技术,号召科技人员支援西部,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东部与西部地区联合经营项目,使资源与技术互补;开发西部特有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业。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断其三指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西部开发要符合持续性原则,就不能只开发资源,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首要问题。原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骤增,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土地浪费等诸多问题与日俱增,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future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issue. The original city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emerging cities increased, but follow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aste land by the day, and do wel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ame to a scientific,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untries and people’s concern.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究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17-07-24T16:54:53.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卢海勇1 许安娜 2 纪健华2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1杭州博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0000;2杭州忠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点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看看我国环境现状。 1、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 2.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地球生物锐减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3、我国环境保护推行措施 我国推行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3.1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2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3.3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等等。 4.1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4.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 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把人类召唤到一张圆桌前,并达成共识的神奇力量。它表明:上帝已经死了,人类的理性和良知尚在。 ——摘自《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道路》 近一时期,随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可以讲,这是在发展问题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人类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一次新觉醒,这也是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一次大升华。今年五一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党的总书记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有这样高的认识和概括,势必要引发经济界、理论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本文试图从概念的产生、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缘起和发展过程进行诠释和解析。 一、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 在所有可持续发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后被广

论城市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城市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筑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文章分析了“短命”建筑、“低品位”建筑、非节能建筑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市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地,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城市急剧变化,人口增长,城镇扩张,新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正在不断地淹没自然空间、居住小区缺少阳光、绿地、通风等、城市形象的破坏、城市能源消耗的加大等,使本来快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又增添了几分压抑感。由此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短命”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2007年初始,全国范围内就开始不断充斥着爆破拆除的声音。1月3日,始建于1994年的广州天河城西塔楼被拆除;1月6日,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楼被爆破,其使用寿命仅仅为13年,对于一些新时期的年轻建筑,使用时间不足二十年,就进行拆除,却是在正常拆迁改造中出现的不正常的情况。所涉及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果是不容忽视的。“短命”建筑不仅造成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产生的垃圾量更对城市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建筑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占用土,降低土壤质量 建筑垃圾以固体非可燃性物质为主,在处理上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垃圾。目前没有一些专门的厂家或行业来对其进行处理,许多城市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转移到郊区堆放。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厂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厂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随着地表渗入土壤中,从而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使污染质残留在包气带土体内,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了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有可能使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摘要:通过对《城市经济》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自身对城市发展状况的充分了解,在今后10——15年,我国将有超过3亿的人口迁移到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率也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化将处于高速推进阶段。但是,人类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所谓的“现代化困惑和危机”:经济发展目的性迷失、文化价值规范缺失、资源“透支”、能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人口膨胀、粮食安全、公共卫生、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其中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是从发展伦理的高度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核心命题,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顾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而贻害后世,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耕之田、可兴之业、可居之所,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与同等工业化程度的国家相比还相当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违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剧了城市生态与环境的恶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以便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地融入城市化战略,有力地促进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在《城市经济》中,我们了解到,城市化并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市迁居,而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自然历史进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意义本身。城市可持续发展蕴涵着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总结在《城市经济》中学习到的内容,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空间经济问题。这就联系到,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特征所表现的聚集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结构的关系、城市结构演变如何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变化、城市与城市系统外部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城市环境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发展的构想——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想 院系:生物工程系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建工1001班 时间:2013年5月12日 学号:.................... 学生:飓风 指导老师: ..........

目录 一、城市及城市问题 1、城市定义---------------------------------------------------------- -2- 2、城市问题---------------------------------------------------------- -2- 二、城市循环发展 1、城市人口增长---------------------------------------------------- -2- 2、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 -3- 3、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用地扩张的案例------------------------- -3- 4、城市扩张引发的问题------------------------------------------- -3- 5、城市发展人口循环---------------------------------------------- -4- 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的原因 1、内部因素---------------------------------------------------------- -4- 2、外部因素---------------------------------------------------------- -5-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1、以多代少、以多代大的城市发展---------------------------- -5- 2、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发展---------------------------------------- -5- 3、解决的问题------------------------------------------------------- -6- 五、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应用 1、西安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7- 2、宝鸡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8- 六、中心地理论在建设规划遇到的问题------------------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国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题目: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现状 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生:蒋奇杰 【摘要】: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成效,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出现了资源“透支”、能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些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也不利于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如何实现两者兼得呢?世界范围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漫长的定性研究现已经进入了定量方面的研究。就国外来看,主要是从城市、农村和企业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这对于我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verseas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tudent: Jiang Qijie Abstract : The economic of our world has obtained a huge growth and a fast speed since three “Industry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third one. And much improvement we have had about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human. But meanwhile lists of environment problems come out: shortage of energy,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And these factors are threatening our health and impacting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us. So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mmon living environment while maintain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both of them? The world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e have entered the quantitative studies after a long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eign countries research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city, country and enterprise three aspects. And we can obtain some reference value from these researches. Key Word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ry””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of enterprise”

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一、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产业结构单一 (2) (二)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 (三)贫困人口多,两级分化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 (3) (四)人才流失严重 (3) 二、对症下药:解决的对策................................................. (3)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 . (4) (二)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实行严厉的环保政策 (4) (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4) (四)吸引外部投资,留住人才 (4) 三、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4) (一)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5) (二)从“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变 (5) (三)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5) 四、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6) (一)煤炭型城市――抚顺 (6) (二)木材型城市――伊春 (7) 五、参考文献 (8) 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纲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 正文: 一、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 (二)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实行严厉的环保政策 (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四)吸引外部投资,留住人才 三、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一)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二)从“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变 (三)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四、我国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煤炭型城市――抚顺 (二)木材型城市――伊春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不断改善、创新的过程。其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战结束后,在三次科技革命完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1962年美国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首次将环境污染这一严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震惊了全球。随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防止世界大系统崩溃则必须放慢经济增长及停止人口膨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足的问题,不仅发达国家要对环境资源问题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程度。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专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 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在该大纲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概念混为一谈。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布伦特莱发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道路,人们寻求的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短暂发展, 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该报告也给出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1990 年,

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的现代发展理念。人类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所谓的“现代化困惑和危机”:经济发展目的性迷失、文化价值规范缺失、资源“透支”、能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人口膨胀、粮食安全、公共卫生、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其中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是从发展伦理的高度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核心命题,即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顾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而贻害后世,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耕之田、可兴之业、可居之所,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中心和主导地位,既是各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发地、矛盾交织的难点和焦点,又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和把握城市的本质内涵。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策源地。城市是人类的家园,是对自然地理空间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的人类生存聚落系统。相对于城市而言,村落可以比作人类的“老家”;相对于村落来说,城市是人口聚居的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程度和水平更高的“新家”。在漫长的前工业社会阶段,古代城市的总体发展空间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村落“老家”。近代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城市化这两个相互伴生、相互促进的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现代新兴城市迅速崛起,古代城市迅速向现代城市转型,城市“新家”迅速增多增大,城市化率持续攀升。世界城市化率在18世纪初仅为%,19世纪初提高到%,20世纪是世界人口成倍增长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的时期,世界城市化率2005年达到%,2007年首次突破50%。目前,全球已有30多亿人居住在城市,超过世界总人口的半数以上。造成大量人口持续从村落“老家”迁移到城市“新家”这个历史过程的社会经济机理,是多方面的、动态变化的,高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意蕴深刻,道出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但是,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美国新版的《世界城市》:“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我们认为,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在于,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颁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但是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至少四个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

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课程: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论文题目: 《论水污染及其防治》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

论水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众所周知,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水是生命的起源, 远古时期最早的生命诞生在古老的海洋里,即使实现登陆,生命的存在仍 然以水作为首要条件。即使在当今代表了最尖端科技的航天领域,对外太 空生命的探索仍然以水作为第一判断条件,可以说:没有水,一切生命创 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当今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对于水需求更 大,然而我们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 关键字:水资源水污染水污染来源危害水污染防治 一、简单了解水污染 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称之为水污染。水的污染 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 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 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 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 染。 二、中国水污染概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在我国,从50年代起就由卫生部门负责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其工作重点只是在于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1995年,针对我国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状况,国务院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5月15日,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2条,各章内容依次为:总则,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止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污染,法律责任和附则。 从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防治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所以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⒈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 8.6% ,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孙壮 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班级自然地理131 学号 13273438 指导教师王刚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 摘要:考察与回顾苏州人口发展的历史,对苏州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出发,探讨必须把保护水资源作为首要的决策因素之一,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人口与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建立生态城市。 关键词:人口,水资源,承载力,苏州市,城市化,生态环境 引言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和活动中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1]。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苏州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领军性城市,研究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为苏州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域概况 苏州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

南水乡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2]。苏州市共辖6个市辖区,201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市区245.2万人;GDP1589.6亿元,位居中国大陆第五[3]。在苏州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地关系等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苏州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于1987年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 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此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4]。大致归纳如下:(1)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 年 11 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IUBS) 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2]。(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 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 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 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 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 贫富不均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遇到破坏 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 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忧患意识 “和谐”与“中道”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绿色意识 互动共济的人伦观

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 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的“静态经济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 《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 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到1972年第一次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们对环境的问题日益忧虑和关心。而从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Brown)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可持续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著作、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要义: 2.2.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发展道路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而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