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一手资料 中国现代史

2016年高考一手资料 中国现代史

2016年高考一手资料中国现代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的巨幅画像。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选D。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被尊称为中国的“国父”,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因此在国庆节时悬挂二人的画像,故D项正确。

2.(2015·成都模拟)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解析:选B。题干限定的时间是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阶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A、C项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思想,D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分析出,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组成,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B项。

3.(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对此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个人崇拜现象非常严重

B.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猖獗

D.“左”倾错误不断升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图片信息显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体现了严重的个人崇拜现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革”时期臵国家宪法而不顾,任意践踏人权,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当是生产力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猖獗”不符合史实,而是“文革”时期极“左”思想的表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文革”是当时国内“左”倾错误不断升级的结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5·湖南怀化模拟)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 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5.(2015·江苏盐城模拟)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推动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时间“1953年”可以直接排除D项(20世纪70年代);而“一边倒”强调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与信息“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不符,B项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解决的。故选C。

6.(2015·湖北黄冈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某次国际会议达成宣言“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该会议()

A.普遍认同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直接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C.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使越南完成了统一大业

解析:选C。材料出自《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1954年7月21日)。其要点是:①中国主张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民主权利基础上,停止殖民战争,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②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③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恢复该地区和平的重要方面。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国际舞台,为促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印度支那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C。

7.(2015·江苏南通高三调研)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解析:选A。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 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

8.(2015·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950年,对苏南1 77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

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

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

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的主要任务

解析:选A。从题干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的复杂性,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选A。

9.(2015·广东梅州高三质检)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B。注意审题,“历史结论”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判断,B项指明了“一五”计划的作用,属于“历史结论”,故B项正确;A项是解释“三大战役”这一历史概念,属于“历史阐释”,故A项错误;C、D项叙述的是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属于“历史现象”,故C、D项错误。

10.(2015·江苏徐州考前模拟)1959年,陈云到江苏青浦县调研,听到群众编的顺口溜:“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吹牛皮,百姓啃树皮。”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B.“大跃进”运动的后果

C.农轻重比例失调D.“一五”计划的失败

解析:选B。把握材料中1959年的时间信息,C、D项主要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体现,且D项表述错误,A项是1958年开始的且主要是所有制形态的调整,故排除A、C、D三项。故选B 项。

11.(2015·四川武胜中学高三月考)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

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C。解读表格信息,可判断出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在1972-1985年逐步上升,特别是1980年之后上升幅度巨大。联系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与1979年中美建交等相关史实可以得出,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故选C。

12.(2015·四川重点高中模拟)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经历过多次调整,但每次调整的共同点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以促进农村的生产力发展,解决好我国的“三农”问题。

13.(2015·四川重点高中模拟)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和迁移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从西方古典法律制度中吸取经验而不是简单复兴,因此A表述不符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得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定应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倡私法精神就是要在中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中,特别是在契约法律中规定一定数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C不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制定是在高度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也不应是“摸着石头过河”,应改变“重实践,轻理论”的做法,因此D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中的信息可推断出复兴罗马法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故选B。

14.(2015·江苏盐城模拟)下表为某学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三格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宁波、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B.海南省;杭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C.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沿海经济开放区

D.汕头特区;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选D。1980年我国设立珠海、深圳、厦门、汕头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属于浙江省的是宁波、温州,故C项错误;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项正确,A项错误。

15.(2015·浙江宁波八校联考)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讲的很多名言深深地铭刻在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请按照你的“历史记忆”,对邓小平的以下言论进行排序()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②是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论断,③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

16.(2015·河北邯郸高三摸底考试)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解析:选A。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日趋小型化,过去的大家庭逐渐减少。故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C、D从表格中无法体现。故应选A。

17.(2015·四川新津中学高三期中)“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起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起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起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起航—建国梦成

解析:选B。近代列强侵华导致天朝惊梦;随后洋务派自强求富,甲午梦碎;再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专制梦醒;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梦成;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富强梦起航,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8.(2015·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海峡两岸开放后,台湾老兵高秉涵开始奔波于两岸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他先后抱回了上百位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2012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

A.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情怀和魂归故里的传统观念

B.高秉涵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贡献

C.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D.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

解析:选D。本题重在考查历史的人文性。本题以台湾老兵高秉涵完成其他老兵归乡遗愿而当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主题,说明了国人对待同胞、对于生命和对待历史的尊重。

19.(2015·四川武胜中学高三月考)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建立APEC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D。题干中“好邻居”指中国的邻国,美国不是中国邻国,A排除;中国并未参与发起建立APEC,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也应该排除;突出“好邻居”思想应该是中国发起成立的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国家间的地区性政治合作组织,故D项正确。

20.(2015·河北唐山高三摸底)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解析:选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没有提及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故A项错误;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只能体现教育功能,不能体现科技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教兴国”,故C项正确;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只能体现科技功能,不能体现教育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2015·四川武胜中学高三月考)为实现中国梦,近现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

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建国大纲》材料二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材料三“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体西用”后来就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五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2分)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3分)

解析:第(1)题中国近代:由材料一中的“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为民权”等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现代:根据材料二中的“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信息可以得出。第(2)题改革派接受是因为有利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而保守派能接受是因为保守派保留华夏祖制,维持封建制度的愿望能实现。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既要看到它的积极

影响,更应看到它的消极影响。第(3)题首先必须明确材料四的观点是指“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进行正反对比。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坚持攻打大城市,导致革命力量受损,就是属于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的史实;走井冈山革命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史实。第(4)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史实回答。

答案:(1)近代: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

现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

(2)原因:改革派:有利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保守派:保留了华夏祖制,维持了封建制度。

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受挫。

(3)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坚持攻打大城市,导致革命力量受损。(若回答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等史实,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秋收起义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4)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独立重任,为民族复兴扫除障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铺设了康庄大道。

22.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历史中的荣与辱、兴与衰,无不同国共两党或亲密相处或怒目相向有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三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4分)

(3)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5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归纳台湾和大陆关系是武力对峙,台湾时刻准备反攻。从材料二可以明确大陆对台的政策是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第(2)问从材料三的上下文判断应是“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第(3)问应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民族利益至上,内政与外交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1)不同:材料一:(台湾当局)致力于反攻大陆。材料二:(新中国)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

(2)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3)国家完整统一事关中国兴衰;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统一是国家内政,不允许外来势力插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23.(2015·河北冀州中学月考)“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艺”是指七种自由艺术(也是学习课程),即文法学、修辞学(包括雄辩术)、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

《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注:“天天读”指读《毛主席语录》;“运动”指体育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七艺“起源于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该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试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进行分析。(6分)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回答时要联系材料及所学回答。如材料“七艺是指七种自由艺术(也是学习课程),即文法学、修辞学(包括雄辩术)、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第(2)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时间“16-19世纪”,联系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解答。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学校课程设臵的认识与分析。结合表格中的内容归纳总结特点。结合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回答后一问。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归纳总结。

答案:(1)实行直接民主(或民主制度);注重修辞;人文精神产生;注重逻辑与美育。

(2)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结合。

文化: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主义(或理性主义);地理知识的进步;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进步。

(本问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3)特点:①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或政治教育);②重视与生产相结合;③忽视科学知识;

④与军事斗争相结合;⑤个人崇拜。(任意2点即可)

原因:①国内:“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任答2点即可)

②国际:外交形势恶化;美国孤立封锁;中苏敌对;冷战;两极格局。(任答2点即可)

(4)看法:取决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需求;不同的历史时期知识的重要程度不一样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