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第30卷 第3期

2011年3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30,N o 3M ar ,2011

收稿日期:2011 02 10;修订日期:2011 02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维目标空间中的区域发展 (40871071)

作者简介:陆大道(1940 ),男,安徽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E mail:ludd@igsn rr ac cn

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 人-地系统

动力学研究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

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

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

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针对少数学者的偏见,强调并分析了人文-经济地理

学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科学性。

关键词:人文 经济地理学;人 地系统;方法论;不确定性

文章编号:1000 0585(2011)03 0387 10

近代地理学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内涵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今天已成为地学庞大的学科体系中一门特殊交叉学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领域的最为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之一[1]。

大千世界,纷纭繁杂。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每一个活动主体的空间位移可能是无序的,可是在总体上却有明显的空间规律。如何寻找影响各国各地区发展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作用及其形成的空间格局?这里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具有 不确定性 ,也就是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简称 人-地系统 )发展变化的 或然性 。这种 或然性 正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之所在,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不同于其他地学学科的特点之所在。但长期以来这种不确定性使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难以被充分认识。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

1 地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与方法论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层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区域范畴组成的地域系统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愈来愈强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各种范畴地域系统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使地理学及其研究的交叉性质愈来愈明显,表现在整个地理学及人文-经济地理领域都很突出。这种变化使关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认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人们在认识、解释、预测社会经济客体的地域组合、空

388

地 理 研 究30卷间结构时,由因果关系的分析发展到因素之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分析及模拟。这种转变,导致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和系统方法的运用。

地理学发展与许多学科一样,其方法论经历了因果关系阶段。最早的如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 洪堡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认为地表的各种现象具有有机联系。他提出和论证了植物垂直分带规律,为地球表面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开辟了先河[2]。

1 1 由因果关系论到相互作用论

因果关系论 支配了18世纪至19世纪一系列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发现了植物垂直和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也是经历了先观察现象,然后探求现象形成原因的过程。当时支配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包括我们在中学里学的一些物理学化学的公式、实验过程都是这样。先观察现象(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际事物的现象),然后研究现象形成的原因,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伟大的发现。这是科学发展的方法论的基础。18至19世纪因果关系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形成[3]。马尔萨斯不是主张用战争和瘟疫来解决人口问题。他是用统计的方法总结了过去历史上欧洲人口增长、土地(耕地)、战争、瘟疫等现象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指出战争或瘟疫使人口减少,使土地(耕地)松快了一点,然后生产力发展。但生产力发展以后人口又大量增加。人口大量增加导致耕地不足,导致争夺土地,形成战争或出现瘟疫,又导致人口减少。然后整个人和地之间取得新的平衡。这是建立在当时的粮食生产及其相关理念基础上的。当然现在人类和自然的调适过程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今天仅仅以因果关系变化论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大大地不够了。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有着普遍的过程和规律,那就是从早期的因果关系到近代特别到现代广泛流行的相互作用关系论的转变和发展。我们今天在阐述一些重要的地理学问题和机制时,当然需要经过观察而后探求其中(现象、态势形成)的原因到复杂的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这种方法论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观念的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的区域分异及其动力过程、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的形成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凝炼和发挥。

支配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强调要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相互作用需要有系统的方法,但是系统的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地理学和人文-经济地理学当然是如此,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的角度也是如此,考察更是如此,要以相互作用论作为指导。

1 2 地理学如何观察 大千世界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自然地域系统和 人 地地域系统 。这两种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果用数量化来表达的话,也与一些纯自然科学不同。而这两种系统的特征也是不同的, 人 地关系地域系统 (简称 人-地系统 )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者们如何阐述地理学家对于 大千世界 的认识?如何揭示 地理学思想改变了世界 ?即 地理学家如何观察和理解世界的 和 地理学的思维如何为世界做出了贡献的 。这两个问题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的方法论。

地理学家具备特殊的视角,这就是地域性、等级概念、空间中要素的相互依赖性及其

3期陆大道: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389

空间结构等。这是地理学思想,但主要是方法论。从这些方法论方面去理解地理学思想,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理学是如何(能够) 改变世界 的。地理学家使人们考察世界的方式及传达信息的方式变了,当然就 改变 了世界。在这样的纷纭繁杂的大千世界里,如何寻找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空间规律?地理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从区域分异考察相互联系中的 大千世界 ,要以特殊的眼光和思维揭示现象的区域差异及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要从等级、空间结构看待这个世界[4]。相邻区域之间,河流的上下游之间,海陆之间,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各部分之间等,都存在着差异性和相互关联性。

区位论创立者之一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构思中心地理论时曾经思考: 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分布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 他认为: 城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投影 , 物质向一核心集聚是事物的基本现象 ,即空间中的事物从中心发源,向外扩散;区域的中心地点,也就是区域的核心,是一个特定区域的统帅,这就是城镇[5]。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由各种规模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网所覆盖。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如果从大到小对城市进行分级,那么各种等级都会有。经验规律表明,规模最小的那一级城镇的数量最大。等级愈高,数量愈少。从 六边形 的中心地理论出发,从等级、空间结构看待世界,是极为重要的地理学思维[6]。美国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作者针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提出对等级、距离的科学认识,认为关键的是 联系的紧密度而不是地理的邻近性和相似性 。距离的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对于克服距离的容易程度。 [4]这里面反映了功能区的地理学观念。

我们同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各种不同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它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什么如此千差万别。同样是在一个国家中,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或者是,在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两个区域,发展水平差不多。但是经历了一个或若干个发展阶段后,其发展水平拉大了。我们要探求这里面的原因,揭示其中的因素和因素作用。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可能对各种类型区域的发展过程实施控制。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因素的作用并不是决定论性质的。一系列有关因素共同决定区域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特征。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了变化,其所引起区域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等)的变化,并不能在量的方面进行精确的测量,即可以得出一个或一组确切的数据(参数)。为什么呢?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如布朗运动、微小颗粒运动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却有统计规律。也就是说,统计分析和相互作用分析仍然是那些科学对象运动和变化以及科学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领域的重要方法。

地球表层在过去100多年,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地球表层出现了严重的态势。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急剧发展以及强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强烈地改变了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结构,资源被加速消耗,许多地区的环境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转变为由人类因素发展的环境变化,即转移到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过去可以单纯地去研究一些纯自然要素项目之间的关系,现在从事这样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却已经失去了科学价值。前任IGU的主席Messerli B在2000年汉城发表的论文中,讲到人类社会早期是自然因素引发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局部性的变化,不是全球性的。而20世纪以来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程度变得剧烈多了,即影响的规模和

390

地 理 研 究30卷

强度大大增加了。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在空间尺度上是全球性的[7]。

今天,为了考察和分析我国的地球表层一系列重要的变化,需要深刻了解我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大规模城镇化如何使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及这种剧烈变化又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在这些分析过程中,关键的是地球表层系统中 人 和 地 两方面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在这里, 人 这一组,包括人口、人口迁徙及人口集聚、城乡居民点、城镇化、资源开发、生产力及其空间组织及其空间联系等; 地 这一组,包括水、土、光、热、矿产、(自然地理)区位等自然要素。这两大组要素共同组成各种特点各种地域范畴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简称为 人-地系统 。这里的 地 ,既包括自然要素,也有 地域 、 空间 之意。

2 人-地系统 动力学是学科理论发展方向

2 1 关于 人-地系统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分析、解释和预测 人 和 地 两方面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作为研究的基础,以此回答这门学科基本理论的内涵。

研究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即 人 地系统 的目标是要求揭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原理。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生态与环境演变的系统分析和过程模拟,揭示长期经济增长(总量增长、结构转型、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源消耗和占用的增加等)与生态和环境(资源量、水土及空气领域污染状态、景观特征、生物多样性等)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与态势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发展与生态和环境进行协调的途径及可供选择的模式,回答如何应付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美国学者在 重新发现地理学 这本书里提出,要揭示 人-地系统 的系统特征和结构,在理论上需要进行区域的环境 社会动力学(env ir onm ental societal dynam ics)研究[8]。

2 2 人 地系统 的特性

这种特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特性。我们需要从系统的特征来认识学科的性质,认识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殊性。

2 2 1 人 地系统 的三个特性 就其外界的关系而言是半开放的系统,任何一个 人 地系统 ,其内部的关联构成各个区域之间的不同特征,这是它的封闭的一面。但同时又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它有交通线、能源供应线等等,所以构成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相互联系,研究这种半开放系统是地理学家的特长。就系统的稳定程度而言是非稳定系统。就其变化的机制来说,从系统的发展因素和趋势考察属于或然性系统,即是可能论的系统,它的对立面是决定性系统[9]。

2 2 2 人 地系统 不可能按给出的精度进行调控 在 人 地系统 范畴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内,事物的发展不是受决定论支配的。这一点不同于大多数自然科学学科所研究的科学系统,更不同于工程和技术系统。例如,水面蒸发量(与水面温度和表面风速相关)的变化具有线性特征。与这种线性特征相类似的还如:宇宙飞船在太空的对接要求(可以)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一台机器,会严格地按照输入的一定参数去运转。 ;在交叉科学领域内,没有这种决定性的规律。但是在这些领域中,因素和要素之间

3期陆大道: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391

的作用具有方向、幅度、概率等规律。例如人口预测,任何科学的公式和模型,都不可能精确到个位数地预测到某一时间点某地区或城市的人口数,这是肯定的事实。尽管在某个时刻到来时,这个区域或城市一定会出现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人口数。但是,你不能说这种预测不是科学。人口预测肯定是属于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特性。宋健-于景元人口模型及其理论是重要的科学技术成果,也是理论方法论成果。

在自然-社会交叉学科领域里,规律的表现形态不具有这样的确定性。但因素作用和对象发展的方向、变化幅度及变化的概率等等,是可以获取的。这些当然是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交叉性领域里事物发展当然有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同样表现为不确定性。人口增长是自然和社会经济两组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本身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但是受社会发展、经济水平、计划生育政策、宗教、信仰、家庭收入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口预测是有其科学性的。人口预测毕竟是科学的一部分,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

影响乃至决定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规模、结构、速度、竞争力、水平等)的因素大致包括:资本投入、资源供给、经济结构、交通设施和环境支撑、市场、技术和管理等。如何以这些要素来解释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态势?在这里,确实要进行因素分析。但是,这些因素的作用又不是决定论的。有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区域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特征。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区域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也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能进行精确的 量 的测量,即可以得出一组确切的参数。为什么?是因为区域的发展是一个 人 地系统 。这个系统不是一个纯自然的系统。 人 地系统 的特征决定了这个系统不可能精确的测量。

在预测和在解析系统的时候, 人 地系统 这三个理论特性需要进行深入长期的研究,还要根据具体区域的情况和数据加以实证研究。区域系统发展的或然性特征带来两点值得我们十分注意:第一,对 人-地系统 的研究和调控,较技术系统(如一部机器)和工程系统等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虽然有的很复杂,但是有它高度确定性的一面;其二,仅仅甚至主要依靠数学和计算机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2 2

3 通过 结构 而研究 系统 我们如何研究 人-地系统 ,例如一个国家的地域经济系统、居民点空间布局系统等?研究一个(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域体系或地域系统,首先要通过对要素的地域(比例)结构和空间结构来进行。即在相互作用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两大类结构即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组成之间的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结论的研究,来揭示这个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的变化,来认识这个系统。什么是要素组成的结构或者比例结构?这是指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当然,对自然系统的地域研究也是这样,要通过结构、要素相互作用来研究。社会经济的两大类结构即比例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这个投影不是简单的投影。我们要认识这个投影,它的厚、重、稀、薄,它的空间形态、节点形态、网络连接等。借此解释这个投影的结构和变化。也就是要在这样的纷纭繁杂的大千世界里寻找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运动和区位的空间规律。

2 3 关于 人-地系统 动力学

人-地系统 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人-地系统 动力学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人-地系统 的系统特征和演变规律,环境与发展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区域发展过程与发展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和区域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与发展之

392

地 理 研 究30卷

间耦合态势的预测,综合集成的研究和方法的运用等。由于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需要进行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多因素的综合集成分析、多方案比较及其决策分析等。在这些工作中,统计和统计分析是这个过程和这些分析方法的基础,同时还要运用专家系统、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对于内容复杂的区域性项目的动力学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是有效的。通常需要编制方程组进行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分析和预测。但是,方程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需要符合实际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联。

除了要素如何组合以外,再有就是各种参数如何得出,以及对这些参数作如何评价。公式怎么列,哪些因素跟哪些因素相关呢?人(专家系统)起着主要作用。不能将没有相关的因素或者重复罗列具有相关但已经被代替的因素都同时纳入公式。如果对区域发展领域没有实际的认识和经验,对公式计算结果得出的参数的科学性就很难判断。这里所指的参数是刻画地球表层内部和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量。没有参数的研究和解释就没有系统变化机制的研究和解释,各种参数的得出主要依靠参数之间相互关系和模型计算。但是关于参数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判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对实际事物的内外部结构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对参数的判断那就是游戏。对参数的判断专家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 人-地系统 动力学,要同时充分吸收系统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在这些学科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综合集成方法。这里包括历史数据和资料的集成,要素及要素作用的集成,对系统中各种区域变化状态的相互关系的集成等。综合集成的研究和方法的运用,要求地理学家在传统方法基础上作出创新。综合集成的主要目标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分异和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的综合和耦合方法。只有通过这种综合和耦合,才可以认识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

3 如何看待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殊性

纵观国内外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方向、内容和方法论进展,针对学科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就如何看待人文-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及其特殊性作以下的阐述,是认识,是希望,也是辩解。

3 1 用好统计分析方法仍然相当重要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一次科技战略规划讨论会上说: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如布朗运动、微小颗粒运动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却有统计规律。 人文-经济地理学作为科学体系中的一员,统计分析是很有用的武器。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特别是在社会和自然交叉领域里,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 人-地系统 变化的有效方法。统计规律很重要,不能以为统计分析方法就不是先进的研究方法。我预计统计分析方法将永远是重要的科学方法。统计分析也有相应的一些分析工具、分析公式,它也有参数如何确定的工作。对此,需要有专家和专家系统发挥作用。

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大量的是反映要素(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相关分析。各个国家及国家内各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刻刻画国家或区域的发展阶段、竞争力、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等等。而要获得这些特征的认识,必须利用有关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些统计数据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来源,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典型区域的研究,学者们往往需要作案例调查。对于各种统计手册,包括专业性的综合性的、全国的和区域的,作为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学者,由于我们长期

3期陆大道: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393

跟踪了全国及各地区的发展及我们的知识结构特点,使我们具有较深广和较明确的解读能力。而同样的统计数字,其背后所说明什么问题及这些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系,一般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3 2 学科方法论的核心是系统观念

人文-经济地理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涉及面较多较广,需要考虑到较多的因素(作用),因素之间产生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实践中,常常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作用的前提下,仍然不能对问题的结论作出准确的判断。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因素可能无法量化,但是它们在实践中却会产生 量 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依靠有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校正。这样的过程体现了系统观念,其中,因素作用和参数的分析计算则是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重要作用[10]。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编制诸多的方程式,而应用了因素作用的相关分析,也体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已经认识到系统观念和系统动力学的重要性。研究队伍也基本上同时具备了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经济数学)和社会经济科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知识结构,整个工作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在关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面前具有明显的优势。人文-经济地理学也逐渐主动与地学其他学科交叉,成为地球表层 人-地系统 综合研究的活跃力量。

系统动力学是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复杂问题、认识各种复杂现象的的方法。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应用这个方法时具有不同于许多纯自然和纯技术学科的要求。

3 3 数据库及空间分析

人文-经济地理学家在科学方法的突出进展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成果,逐步建立了针对性很强的数据库和图形库,发展了空间分析技术。如果说自然地理学的新方法是实验地理学的话,那么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新方法就是在数据库和图形库基础上的空间分析方法。

在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的运用方面,今后拓展的空间很大。目前,一些研究和教学机构都已经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服务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的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数据库。在研究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等问题时,利用数据库和图形库分析区域间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地理过程与地理格局的相互关系,确定城市及港口等社会经济客体的吸引范围。运输的最佳路径、以等值线表达的由城市中心出发的空间可达性、客体的空间作用力的场强等。通过这些空间分析,使反映区域发展方法论的 人-地系统 、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耦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区划等获得技术方法的支撑。在区域发展模拟方面,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研究团队开展了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和宏观经济政策模拟的工作。近年来,开发了区域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器原型,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区域经济一般均衡模拟系统和人-地关系动态自主体模拟平台。

3 4 方法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实践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了解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实际结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只了解数学结构和计算机结构,而不了解实际事物及实际事物间的结构和关联,在对要素之间的作用和作用参数缺乏判断能力的情况下运

394

地 理 研 究30卷

用数学公式和人机对话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只能是游戏。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框架,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连接线、箭头,可能说明我们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不甚清楚。我们要预测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十年以后或二十年以后的结构、人均GDP或者人口的情况,编制一个庞大的机制(相互影响)系统,并设计配备了较大的方程组,进行模拟运算。但对主要决定未来发展的关联不清楚,主要的变量以及变量跟目标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这样将所有的关系搞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计算机是可以解决这里的数学问题,但它的预测结果就很难认为是可信的。

关于实践、理论、方法之间的结合。学者们在研究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时,特别是在预测未来时,希望借助数学方法和公式,借助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对人和自然相互关系,区域系统及其预测和调控,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较多的参数,建造较多的方程,形成多方案模拟,但是也并不是模型愈复杂愈好,方程愈多愈好。对此可以举一个例子,上个世纪50年代初,原联邦德国曾要求对1980年全国小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因为这个小汽车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任务委托给几家研究单位。20多年后实际增长过程线与他们预测的曲线偏离颇大,但与另一条预测曲线十分逼近。这条曲线是一位学者运用类比法提出来,他以美国一个州实际发展的过程线、用反映联邦德国社会经济特点的若干参数加以修正得出的。

处理实践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实际调查研究、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论证的方法。技术经济知识对于论证许多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案比较问题很重要。

3 5 基本科学问题是很明确的

动力学的研究是人文-经济地理的科学问题之所在,不应该说这个学科的科学问题不清楚,实际上是很清楚的。在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对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和分析,是判断未来发展、未来结构的关键。某个时候,有大学者问:你们(学科、项目、领域)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可不能糊涂,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现在学科在国家申请立项,需要得到诸多领域的科学家的评价。在中国科学院或者说在自然科学范围内,人文-经济地理学还是学科性质特殊的 小学科 。 小学科 要让科学界广泛了解,特别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这个 小学科 是很不容易的。

什么是 科学问题 ?有人说,科学问题就是一旦获得突破就会对社会对科学本身带来新的飞跃的重大理论或关键技术。这种理解当然不错。但是,千千万万的研究课题,是不是都可以这样理解和要求呢?我以为,对于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而言,主要的还是研究领域和问题中的一些尚不清楚的机制、机理,而反映这些机制、机理则是参数、关联、趋势等。举个例子,我经过调查和诸多的统计分析得出:京津唐地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GDP年增加10%,它的淡水消耗年增加大约是2%。后来北京市一个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节水措施等)的用水实现了零增长。这其中的 2% 和 零 ,就体现了当时京津唐地区 社会经济-淡水消耗 之间( 人 地 之间的一个侧面)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反映这种机制的参数。这就是揭示了科学问题。在这里,节水机制和有关参数的揭示就告诉了人们:在京津唐地区和北京市的哪个发展阶段,哪些因素影响和决定了耗水量?每个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这些参数如果很准确,那我们在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就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当然是协调 人-地系统 研究的重要任务了。 为什么要强调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科学问题是明确的呢?因为这个问题跟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成果的评价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有些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科不大了解的大

3期陆大道: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395

科学家,往往在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学科的命运。这些大科学家往往就是这样提出问题并作出他们的判断和 决策 的。

3 6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和评价标准

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论特点,衡量这门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主要看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明确,有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对自己研究领域的问题是否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等,而不应该主要根据有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模型。

长期以来,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很重视学科建设。通过大量的实践,在关于区域发展、城市化、社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领域,发展了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的阶段论、增长极理论、过程和发展格局之间关系论、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论等,其中有我国学者的创新。他们很好地发挥了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不是各种类型的学者都具备的)的优势。在政府部门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与此同时,研究成果在国外学者中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如何看待国家和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如何看待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工作中经常应用统计手册?如何评价他们的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先进?等等,这些大约是一些自然科学的学者不认可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的主要疑问。人文-经济地理学者确实重视承担和参与国家级和地区级的各种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那是因为他们将掌握的多学科知识应用于国家需要的信念支配的结果。搞好政府部门委托的各类区域性规划,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有愈来愈多的相邻学科的科学家开始体会到这一点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钱学森先生多次提出地理学者要理直气壮的参与 国家的中长期规划 。黄秉维先生特别强调钱学森 他号召有关科学工作者理直气壮地为此而努力经营,语重心长,期望殷切 ,认为钱老的论述 言简意赅,却是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11] 。为什么他们要用 理直气壮 来鼓励地理学者去搞规划呢?很明显,那是因为科学界有一些人歧视规划工作和从事规划的地理学者。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性质、知识结构特点及 人-地系统 的特性,集中说明了这个学科研究对象(运动规律)具有不确定性。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性是什么?不确定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如何?对于不确定性研究领域和学科,以往长时期内在自然科学界就存在偏颇的认识。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理论上这个问题既不难以回答也不存在很大的分歧了。但是,实际生活中,一些学者总是以自己学科的思维、衡量标准、成果表现形式来评价别的学科,甚至认为凡是带有经济和经济内涵的学科及研究命题都不是科学。这种不确定性的学科和领域,在地学范围内,除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其研究领域,还愈来愈多地表现在全球变化研究、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生态系统及生态补偿研究等方面。甚至在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等大学科领域,地震短期预报和气象中长期预报时常表现出不准确,也是与科学机理的不确定性等有关。尽管这些科学领域已经涌现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已经解决了许多局部的科学问题。

随着人类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不确定性的特性及不确定性研究将愈来愈重要。不确定性中的科学性,其中就包括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性将会为愈来愈多的学者所共识。

在我们面前,一种范畴的学科是要告诉人们自然界是怎样的,另一种范畴的学科则是

396

地 理 研 究30卷告诉人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或者说人类如何更好地调适于自然界。人文-经济地理学无疑属于这后一种范畴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地理学 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99

[3] (英)马尔萨斯.人口论.郭大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苏珊 汉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肖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德)沃尔特 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常正文,王兴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 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7] M ess erli B.From Natu re dominated to Hu man domin ated Environm ental Chan ges.Bulletin,50(1).IGU,2000.

[8] (美)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 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黄润华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9] W irth E.T heoretisc Geographie.Stuttgart:B.G.T eubn er,1979

[10] (英)R.J.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唐晓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1] 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The methodology of huma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LU Da dao

(K ey L aborato ry of Reg io 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 odeling,Institute of Geog raphic Sciences and N atural Reso ur ces R esear ch,CA 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 sis of the backgr ound of g eo graphic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 pounds the basic methodolog y of human economic geog raphy and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man land system,and proposes studies o n m an land system dynam ics .The paper is an effort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theory system and to impr ove academic research of hu m an economic g eog raphy by ex patiating its methodolog y and characteristics.It can also contribute to forg ing a co nsensus that human econom ic geog raphy and sustainable dev elo p m ent r esearch hav e had a sig nificant position for academia,especially for physical science; meanw hile,to prom oting form ation of research framew ork o n resource-environment(in cluding ecolog 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y in earth surface system.Being dead a g ainst the prejudice of a few scholars,it em phasizes and analyzes the uncertainty and sci entific character istics of human economic g eog raphy.

Key words:human eco nom ic geography;man land system;methodo logy;uncertainty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1

《经济地理学》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7. 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8. 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 9. 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 10. 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 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概念题:

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2.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 3.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4.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5.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6.简述区位因子类型。 7.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 8.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9.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10.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11.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12.简述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13.简述胡佛的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4.简述区位相互依存学派的基本思想。 15.简述霍特林模式。 16.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17.分析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方法特点。 18.简述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 19.简述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 20.简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21.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1.概念题: 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中心性;补充区域;经济距离;市场区;经济距离;门槛人口。 2.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3.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4.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 5.分析廖什中心地系统的构建机制。 6.比较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1.概念题: 规模效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接触扩散;等级扩散。2.简述企业成长的动因。 3.简述企业增长战略和扩展方法。 4.试述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及其原因。 5.简述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 6.试述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摘要: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本文参阅已有文献的论点,就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Brieftalkthemethodologyonhumangeography Abstract:Human geography as a branch of geography, has its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Moder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 is a multi-level, multi-branch scientific system.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rticle's argum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Keywords: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目录 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3) 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3) 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 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 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4) 2.1经验主义方法 (4) 2.2实证主义方法 (4) 2.3行为主义方法 (4) 2.4现象学方法 (4) 2.5存在主义方法 (4) 2.6理想主义方法 (5) 2.7实用主义方法 (5) 2.8马克思主义方法 (5) 2.9唯物主义方法 (5) 2.10后现代主义方法 (5) 2.11后结构主义方法 (6) 2.12女性主义方法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6) 致谢 (7)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201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 ①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 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 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③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 的区域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式文化区(例如确定一个民族的总的界限): 1.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 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例如,我们选择某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先需要根据语言学家的成果,确定能反映该语言的典型词汇的语音,然后进行调查。 2.一般情况下,经过调查,把有关数据表现在适当比例尺的图上,就能发现该语言分布现 象的特征。大体上,在该语言分布的相对中心区域,典型词汇的语言表现不仅典型,而且掌握这种典型词汇语音的人的比例高而且集中,从这个中心区向四周扩展,举例越远,其典型性就越弱。到一定距离后,就会与其他语言相遇,开始出现操其他语言的人。操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交往,语言就出现相互混杂的现象。 3.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往往是根据语言、宗教、风俗、心理等因素来划分。这些因素划 分出个因素的文化区并非一定都彼此吻合,这样在确定该民族的总的界限时就会有取舍。

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第30卷 第3期 2011年3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30,N o 3M ar ,2011 收稿日期:2011 02 10;修订日期:2011 02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维目标空间中的区域发展 (40871071) 作者简介:陆大道(1940 ),男,安徽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E mail:ludd@igsn rr ac cn 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 人-地系统 动力学研究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 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 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 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针对少数学者的偏见,强调并分析了人文-经济地理 学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科学性。 关键词:人文 经济地理学;人 地系统;方法论;不确定性 文章编号:1000 0585(2011)03 0387 10 近代地理学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内涵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今天已成为地学庞大的学科体系中一门特殊交叉学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领域的最为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之一[1]。 大千世界,纷纭繁杂。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每一个活动主体的空间位移可能是无序的,可是在总体上却有明显的空间规律。如何寻找影响各国各地区发展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作用及其形成的空间格局?这里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具有 不确定性 ,也就是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简称 人-地系统 )发展变化的 或然性 。这种 或然性 正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之所在,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不同于其他地学学科的特点之所在。但长期以来这种不确定性使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难以被充分认识。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 1 地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与方法论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层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区域范畴组成的地域系统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愈来愈强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各种范畴地域系统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使地理学及其研究的交叉性质愈来愈明显,表现在整个地理学及人文-经济地理领域都很突出。这种变化使关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认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人们在认识、解释、预测社会经济客体的地域组合、空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代码:0508312 学分:2 学时:34 适用对象:本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专业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自然地理学 考试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地关系、全球与地方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实务性。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了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 (2)掌握经济地理学一般研究方法,了解影响经济地域体系的诸多要素,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经济地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基本规律,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掌握产业分类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5)掌握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动力因素。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书籍、期刊,撰写读书报告,并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辩论、讨论,以进一步清晰本学科的相关概念、范式和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总学时为34,其中讲课30,课堂讨论、专题分析4学时。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期刊,撰写小论文。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掌握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关系,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企业、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的调查分析方法等。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

人文地理学及发展趋势探析

人文地理学及发展趋势探析 发表时间:2012-05-16T09:13:15.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6期供稿作者:张晋江[导读] 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学,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张晋江山西管理职业学院041051 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人文主义思潮涌动并带动了人文主义地理的产生。本文从人文地理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文地理发展 一、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2.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3.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4.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5.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 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入微观。 中国现代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学逐渐被经济地理学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了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历史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学,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肥沃土壤。参考文献 [1]林珍铭二十一世纪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优化和创新[J].内江科技,2006,(8)。 [2]杨志英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J].人文地理,2006,(6)。 [3]王兴中刘永刚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J].人文地理,2007,(3)。 [4]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2009-2013北师大人文地理学专业考博真题

2014年考博试题 人文地理学 1、阐述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相似的动力机制,并分不同阶段说明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趋势排序。 2、说明地方制度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 3、说出地理学者相比历史学者在发觉地方旅游资源时的优势。 4、运用不同的地缘政治理论,说明俄罗斯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地理学 1、论述高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后,对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可能产生的影响。 2、用经济地理学原理论述集聚经济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现在我国有8大国家级新区,通过看这8大新区,说出设立新区的因素。 4、试举例说明都市区和都市圈在经济地理学上的差异。 5、用经济地理学原理论述城乡统筹对聚落体系发育的可能影响。 6、论述利用海外资本对我国经济布局的可能影响。 1、2013年考博试题汇总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共4题,每题25分) 1、试分析影响城市内部地租空间格局的因素。 2、论述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确定旅游客源市场及规模的几种方法。 4、阐述马汉海权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解释当今地缘政治格局的适用性。 经济地理学(6选5,每题20分) 1、论述高速铁路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影响。 2、论述绿色文明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影响。 3、用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优势和劣势。 4、国家级建设“新区”(如浦东新区)已有哪些?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目前共有8个国家级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等同于计划单列市(如成都等)、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东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 5、论述都市经济区的特征,形成因素及机制。 6、沿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有哪些重大差异? 英语题型及分值 1、阅读理解(45分。7篇,45题) 2、翻译(40分。共三段,其中2段英翻中,1段中翻英) 3、写作(15分。概括摘要,浓缩成150字左右) 2012年考博试题汇总 《人文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1、举例说明结构主义机制在中国区域格局形成中的作用。 2、分析某一旅游区域资源独特性的地理学方法有哪些? 3、试用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空间格局。 4、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某一城市基础设施分布的技术线路。 《经济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1、用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2、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基础。 3、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基础及两者差异 4、“镶嵌或根植性(embedded)”的经济地理学含义及分析价值 5、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交通改善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有哪些? 6、试分析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发展差异。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第1—3小题各位20分;第4小题40分): 1、试从新文化地理学角度分析文化景观; 2、用人口统计资料(大小表)可以分析哪些城市空间差异特征;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5)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与篇章安排 1.何谓经济地理学?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与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 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 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五节交通与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 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2.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区位地租的形成机制。 3.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4.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5.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6.简述区位因子类型。 7.韦伯是如何抽取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因子的? 8.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9.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10.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着重以人文地理为例 一、人文地理学取得的重要进展 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1)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3)人地系统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广泛应用于解决国家及区域发展问题。 2、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化 (1)开始进一步挖掘文化景观背后的多重意义。 (2)尝试解读电影、小说、建筑等“文本”所表征的地方文化特征。 (3)开始关注小尺度文化空间及文化生产的研究。 (4)开展一系列地域文化认同的研究。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界对许多地方文化特征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内单个文化特质的研究,也包括对地区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5)探索运用GIS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 3、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阶段 (1)消费者行为仍然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重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动态迁居特征、影响机理、居住郊区化、季节性郊区化与第二住宅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迁居行为与社会转型、空间重构的相互关系。 (3)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 (4)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研究推动了“时间地理学”时代的到来。 4、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逐步由低迷状态走向回暖迹象 (1)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推动形成了一些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的研究成果。 (2)部分经典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著作被翻译和介绍到国内。 (3)相关学科开始“讲政治”,普遍重视“政治”因素的研究。 5、社会地理学伴随城市社会空间异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社会区是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2)质性与趣味性研究方法在微观社会空间研究中开始应用。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研究展望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 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J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引言】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向均处于变化中的学科,重新认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几十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阶段,总结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转型发展社会背景的响应,一方面要坚持学科交叉的性质,以“人-地系统”为理论方向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要以新的心态、新的视野,来思考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理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长期以来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战略性、咨询性、预测性甚至总结经验性(成果表现为发展学科理论)的工作将会逐渐增加,重要性将逐渐显现。阐述了信息化与社会空间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新型城镇化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就“国际热点”与“国际前沿”、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理念以提出了新设想,并提出将“人文地理学”改称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建议。 【作者简介】 陆大道,男,1940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一方面,在生产力布局、工业地理、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领域完成了大量全国性和地区性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在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的学科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地理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家的影响已经超出学科专业的范围。这其中,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当然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几十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通过研究、规划、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 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 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 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 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 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https://www.doczj.com/doc/0216335354.html,/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 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https://www.doczj.com/doc/0216335354.html,/showarticle.php?id=51&class=6 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 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 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 13.Economic Geography. 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 ?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发展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空间相互作用;(2)涓滴效应;(3)区位商; (4)创新环境;(5)区位条件;(6)城市经济区; (7)城市化水平;(8)CBD;(9)产业集群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劳动力成本的空间差异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试述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的方式。 3、试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解释我国政府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思想。 4、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5、阐述区际经济联系的理论基础。 6、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7、试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8、试述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关系。 9、阐述霍夫曼定理。 10、根据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现象或活 动的认识。 11、试从区域环境的角度阐述FDI在我国的区位选择。 12、你认为信息时代的工业区位会有哪些变化? 13、请你谈谈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及其对城市和区域的基本影响。 14、西部地区有哪些重要城市和主要的城市集聚区? 15、试举例说明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空间特征(如联想、海尔公 司等)? 16、以熟悉的跨国公司为例,说明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 17、试论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 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什么叫泛珠三角?它的目的、意义何在? 20、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汽车工业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 21、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2、经济地理学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那些实际问题? 23、现实当中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说明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24、简述跨国公司近年对华投资状况及其区位选择。 25、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中的区位决策人是“经济人”还是“满意 人”?为什么? 26、政府行为和政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是怎样 的? 27、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对现实有何意义? 28、中共中央在新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涉及了哪些方 面的区域经济问题? 29、简述格林哈特工厂区位理论的要义? 30、举例说明经济区域城镇体系和行政区域城镇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31、请你谈谈我国1980年代以来的经济区发展基本情况。 32、有人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为什么? 33、如何进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评价? 34、试论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35、说明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主要区别。 36、国家今年6月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 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37、阐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38、新发布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规划有何特点? 39、除了上述两个城市集聚区以外,还有那些跨界城市集聚区域?区域主 要特点是什么? 40、阐述区域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1、迄今为止,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6个城 市政府十一五期间的制造业发展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化学原料及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