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课题: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课型:新授授课时间:第十二周第一课时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我国公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3.运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学会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途径,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本领。 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教学难点: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调查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1.调查学生对政府的了解度、信任度、关心度及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 2.利用节假日,以小组为单位,对我市存在的公共性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和梳理。 学情分析: 1.二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本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相关接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故学生有时不能正确理解我国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方面所作出的成绩。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从学生所了解的民主权利基本内容入手,让学生通过事例的分析、亲身的体验,了解相关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小组汇报,导入新课 一个小组汇报一下调查本市公共问题情况。问:他们有权利进行调查吗?

为什么?他们又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二、师生互动,讨论新课 (一)教学“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提问: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看“学生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图片,回答问题:图片中的学生在行使什么权利?设问:你们有选择权吗? 帮助学生小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应如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教师展示案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征集意见以来,各界人士集思广益,截止2009年2月,已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达到110多万条。 引导学生讨论:该材料中公民在行使什么民主权利?结合学生分析,说明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学生拓宽思维:这些权利行使有没有限制条件?为什么? 3.针对小组汇报的调查情况。问:他们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深入探究: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时, 我们该行使什么权利?(为本课的难点作铺垫) 举例(展示网络曝光图片):原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网友曝光,讲清公民监督权。 (小结: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理解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引入下一部分教学内容: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二)教学“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初中政治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初中政治公民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内容 内容 政治权利和自由 (重要性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人身自由 (重要性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其他文化活动) 其他权利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等特定人群受特殊保障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条件我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监督权。 (1)内容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其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依法行使。 4、人身自由

(1)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侵权行为①非法拘禁、②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③非法搜身。 5、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权行为指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6、受教育权。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物质保障的权利。 (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国家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等。 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

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实习学校民大附中年/班级高一(10 )实习科目政治 教学内容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2、理解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1、公民享有的权利 2、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3、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1、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3、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4、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课型实习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5分钟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同学们时刻都在享受权利也同时在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我们同学现在在教室里学习这是我们享受的权利,而我们在课间擦黑板,保持班级干净整洁就是我们履行的义务。那么,在社会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另一些人再履行自己的义务。下面同学们就一同和老师走进今天“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学习中,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让大家对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有一个更为清晰系统的把握。

30分钟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老师:观察我们身边的人与事,看看他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学生:选举权,监督权,集会游行权 老师:从几张简单的照片中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我们行使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如果想当一个合格的主人,就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履行什么样的义务。所以我们一起来进入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学习,了解一下我们享有的权利以及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都是以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3 、内容: 公民的政治权利 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意义: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判断:下面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有 (1)杰克(美国人)的选举 (2)16周岁的小王的选举 (3)镇长的选举 (4)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5)班干部、三好学生的选举 在我国即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重要标志的是() A 生存权与劳动权 B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C 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 D 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2)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政治真题汇编: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016?广州)如表为我国近10年居民养老金月发放金额的变化情 况。统计显示,年均增长的10%, 跑赢4%的物价增长率。这表明 () ①实现“老有所养”是公民的基 本人权 ②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坚实的 物质保障 ③我国已提前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民生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人权与民生.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图表内容,辨析题肢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解答】我国近10年居民养老金月发放金额年均增长的10%,跑赢4%的物价增长率,实现了“老有所养”,为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①②④分析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的目标,③错误.故选C 2、(2016?南京)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 ①是指公民行使监督权、建议权②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必须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④必须通过人大代表提建议。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考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一知识点,要明确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解答】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但是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弄虚作假,要以事实为依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必须通过正常的渠道,并不是只能通过人大代表,所以②③说法正确,①④错误,故选D 3、(2016?江西)2016年2月,在高铁列车上,韩某因为烟瘾难忍,竟跑到列车的厕所里抽起烟来,致使烟雾警报器报警。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韩某被处以500元行政罚款,这告诉我们()A.吸烟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D.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考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分析】本题属于“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重要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在高铁列车上,韩某因为烟瘾难忍,竟跑到列车的厕所里抽起烟来,致使烟雾警报器报警.根据《铁路安全管

1.2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1.2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一、教学内容和解析 内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解析: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题 二、教学目标和解析 1、目标:识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2、解析:教学重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内容在学习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时可能有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问题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什么特点? 问题2 仔细阅读8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他们反映了我国的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通过学生论坛,讨论:①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资格;②选举权与选举班长之间的区别 ②通过学生简单的讨论,由教师得出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选举权; 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被选举权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③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有选举权,你会选举出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来代表你行使国家权利?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如果你没有认真行使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如果你认真行使了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都得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政治必修2每日一题: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一)(2018年3月2日)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维护国家统一 ④监督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

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法定条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内容: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3)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的条件 (1)年龄条件:必须是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政治条件:必须是依照法律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2.人民、选民、公民的区别 (1)内涵不同 人民是泛指一切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成员的总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主人翁地位。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选民是指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我国《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凡是具备我国法律所规定的资格要求,都是中国选民。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统一的,但在个别情况下,二者是可以分离的,即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受到刑法主刑(拘役、管制、有期徒刑)处罚的犯罪分子,在依法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下依然享有选举权,但不享有被选举权。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人。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外延不同

1.2政治权利和义务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六项基本政治权利。 能力目标 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正确理解和划清六项政治自由权利和滥用这些政治自由权利的界限。 思想觉悟目标 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上能正确行使这些自由和权利,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言论自由。 教学难点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课的纲目,由一位同学回答(设此问的目的:帮助学生回忆起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基本框架。) 2.为什么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3.在我国什么人具有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4.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设2、3、4题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二框题的内容。 二、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板书) 请同学读第67页框题旁边自然段的内容。思考:我国宪法规定的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是什么?它们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的这六项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板书) 请同学们看第一横题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言论自由?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2)言论自由是不是绝对的自由言论?为什么?(设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言论自由的本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师归纳。) 1.言论自由(板书) (1)言论自由是指公民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包括的形式有口头的和书面的。 其本质含义:(1)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2)发表言论的内容,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涉;(3)发言者不应由于自己的某种言论带来不良后果。 (2)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言论。因为,滥用言论自由会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律不能允许的。所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其他公民的人格。因此,我国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文件都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依法,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的言论,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把以上两点在书上标出记号。) 资料:“损害前妻名誉,前夫依法赔偿” 75岁的张某与63岁的孙某原是夫妻,共同生活了40多年后于1995年离婚。现孙某已再婚。张某对孙某心存记恨,于1997年9月及1998年4月,在孙某的住所,在公共场所张贴小字报,用“臭流氓”、“黑了心肠”、“坏了良心”等不文明语言谩骂孙某,并在小字报上贴出孙某的照片。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在公共场所,公然贴出小字报,用不文明语言谩骂孙某,且贴出孙某的照片,张某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孙某的名誉权,给孙某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法院对张某提出严厉的批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某在法院公开向孙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孙某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000元。《北京晚报》1998.7.27 2.出版自由(板书) (让学生看69页横题内容。思考:(1)出版自由的含义;(2)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出版自由?设此题目的:此问题同第一横题思路相同,意在让学生把握理解问题的方法。)

2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2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授课教案 专业:网络青鸟平面高尔夫专业学科:德育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任课教师傅庆梅 授课班级网络0901 青鸟0901 高尔夫0901 平面09010902 教学方式理论 授课时间2010-11-29——11-30 章、节、课 第四单元第 十课(一)教学反馈:通过教学,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所认识的掌握,使学生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情。 听课教师:无课件:有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 对国家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德育渗透:增强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义务感的意识。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轮椅上最美丽的火炬手金晶“,体味公民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讲授新课】 第10课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一)体味公民政治性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政治性义务,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我国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国家要真正长期地保持统一,还需要各民族团结起来。因此,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应当做到: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国家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应当做到:严守国家秘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同一切损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劳动纪律是指在社会共同劳动中,所有劳动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劳动规章制度。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独立自主行使外交权的强大后盾,是保证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主要支柱。因此,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崇高职责。 (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公民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长久治安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在法律关系中,其主体所拥有的权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实现的。公民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同时,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增长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树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学设计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深刻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根据现实生活中政治权利的享有情况和履行情况,举例说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全面把握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 在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教学重点:公民依法行使的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的政治义务的内容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律和自由的关系 学情分析: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本框内容在全书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但本框内容多,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虽然高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但平时课业负担重,主动关注这类问题较少,需要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注意结合生活热点及自身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阶段 课前阶段: 一、预习(独立完成) (一)完成《高考调研》知识梳理 (二)完成本节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二、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全班分为7个小组) 1、1---3小组搜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材料,典型案例。(正面和反面的皆可以) 2、4----7小组搜集公民的政治义务的材料,典型案例。(正面和反面的皆可以) 三、知识判断(自我检测学习成果) 1、权利和义务是可以放弃的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使全体公民 3、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4、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 5、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6、国家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工具 7、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8、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9、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10、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坚持对敌人实行专政 1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12、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完整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的一般理论 1、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属性:1阶级性(根本属性)2社会管理属性3主权性(独立国家) 2、什么是国体 国体是指国家属性,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二)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地位、本质、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其中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地位:我国国家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决定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政策的性质。 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运用: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有利于激发公民(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责任感 2、人民民主的特点 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最广泛的民主,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C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什么是专政,我国为什么要对极少数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必要性+重要性)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授课教案 专业:网络青鸟平面高尔夫专业学科:德育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任课教师傅庆梅 授课班级网络0901 青鸟0901 高尔夫0901 平面09010902 教学方式理论 授课时间2010-11-29——11-30 章、节、课 第四单元第 十课(一)教学反馈:通过教学,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所认识的掌握,使学生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情。 听课教师:无课件:有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 对国家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德育渗透:增强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义务感的意识。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轮椅上最美丽的火炬手金晶“,体味公民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讲授新课】 第10课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一)体味公民政治性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政治性义务,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我国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国家要真正长期地保持统一,还需要各民族团结起来。因此,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应当做到: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国家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应当做到:严守国家秘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同一切损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劳动纪律是指在社会共同劳动中,所有劳动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劳动规章制度。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独立自主行使外交权的强大后盾,是保证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主要支柱。因此,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崇高职责。 (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公民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长久治安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在法律关系中,其主体所拥有的权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实现的。公民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制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同时,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增长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树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八年级政治权利与义务

课题:《权利与义务》 ----三门峡市卢氏县徐家湾乡初级中学史康 美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知识归纳: 三、考点透视: 1、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 自己的义务。

(1)公民的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依法行使权利、依法享有权利、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自觉履行义务必须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依法维护。 (3)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哲学基础——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及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法制观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难点: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行政官员的权利。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人民代表和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或行政领导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②选举权获得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③我国公民选举权享有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④选民的权利 选民,即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对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可以投造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选民有权对所选代表依法实行监督;选民还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⑤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选举程序 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区、县级和乡镇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其人民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是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任期5年。 实行直接选举的程序: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出和确定候选人;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⑥正确认识和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所以要珍惜这一项政治权利。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人作为人民代表。这样的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并代表人民参政议政。 课堂思考:如何理解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公民的义务》微型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公民的义务》微型课教案 一、新课准备: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那么我们都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内容:公民的义务(板书)三、新课讲授: ◆好,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好,下面呢咱们就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第一目内容:1.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相互交流:公民义务的来源都有哪些呢?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法定义务呢?很好,请坐! ◆好,同学们,在我国公民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这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下面呢老师解读一下: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行义务的主体。我们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的很好,那么公民的基本义务都有哪些呢?说的非常好,请坐!请同学们勾画一下。 ◆好,接下来咱们就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第二目内容:2. 我们的道德义务(板书) ◆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相互交流:什么是道德义务呢?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的非常好,请坐! ◆是啊,同学们,公民的道德义务非常广泛,我们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具体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说的非常好,来掌声鼓励一下,请坐! 三、新课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不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1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和准则 一、学习内容和解析 内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 的对立统一原则,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 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学习目标和解析 目标:识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 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分析:教学重点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学习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时可能有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本节知识梳理目标检测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问题1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什么特点? 问题2 仔细阅读8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他们反映了我国的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哪些政治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①通过学生论坛,讨论:①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资格;②选举权与选举班长之间的区别

②通过学生简单的讨论,由教师得出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选举权; 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就是被选举权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③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由选举权,你会选举出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 学生讨论) 代表,来代表你行使国家权利?为什么?”(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如果你没有认真行使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利益得 不到保障,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如果你认真行使了选举权,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 所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 标志! (2)政治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网络灌水,如果 你在网上发表一些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引导学生得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自由是法律的体现,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换句话说,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引导学生讨论:“法无禁止即自由” 教师总结:这句话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从道德的角度, 就不一定正确。如花钱买选票,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做是非法的。 (3)监督权 通过教师简单的叙述,使学生清楚:①谁监督,②监督谁,③怎样监督。” 教师总结:公民行使监督权,能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 作作风,这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诬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样 是违法的!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问题3:公民除了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之外,还必须履行哪些的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公民个人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则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直接表现,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指选民依法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二.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 1.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其范围包括:第一,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都有以言论方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权利,因而其享有的主体十分广泛;第二,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看法和见解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干涉;第三,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包括口头形式,又包括书面形式,必要时还可根据法律规定利用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第四,言论自由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在法定范围内,其享受者不应由于某种言论而承受不利后果;第五,言论自由存在着法定界限,受宪法和法律的合理限制,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

2.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可以通过公开出版物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出版单位的设立与管理必须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3.结社自由。结社自由是指有共同意愿或利益的公民,为了一定宗旨而组织形式上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社团可因目的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另一类则是非营利性结社。 我国公民结社自由保障与限制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团体的成立实行核准登记制度,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第二,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第三,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进行监督。 4集会、游行、示威自由。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为着共同目的,临时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或公共道路上,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游行自由是指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愿望的自由。示威自由是指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