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音乐的艺术之美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快乐起来,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

音乐课堂常规.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 2、歌唱的常规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一级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能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3、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妨碍他人的欣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 4、器乐练习的常规 器乐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才能打击乐器,练习时要注意姿势准确。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请看以下几节音乐课中的镜头: (镜头一)音乐活动时,学生们异常活跃,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叫、有的喊、有的跳……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离开了座位,到处乱窜,尽管老师喊破了喉咙也很难让学生安静下来。 (镜头二)欣赏音乐时,学生有的说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无精打采……学生讲好的声音覆盖了音乐的声音。 (镜头三)唱歌时一些学生扯着嗓子,摇头晃脑大声的演唱,给优美的歌曲增添了极不和谐的声音。

(镜头四)教师说:把葫芦丝拿出来或把书收起来等……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已成为吹奏葫芦丝或杂音的海洋,教师无法操纵局面,教师的声音声音再大也很难压住。 以上种种情形我们很多老师都经历过。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存在首先需要的是没有其他杂音的安静环境。如果没有这样作为前提,再优美的音乐也是杂音。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特别需要有个控放自如、竟然有序的教学环境,能有计划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教师上好一节音乐课,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训练内容和方法 周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是确保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要求明确,严格落实,持之以恒,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形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 首先是课前准备,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做到:备好学具快、静、齐。其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知道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演奏课堂乐器的姿势(如乐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如: ※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眼睛形象音乐、摇晃身体有节走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 ※唱歌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2、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课堂常规放在音乐中进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版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一、现状分析 (一)优势 1.根据近年来随访、听课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总体印象:教学效果优良的课和合格的课占总数的95%,从教学整体情况看,是合格的。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都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纬度整体考虑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符合教材单元要求。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2.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3.创作与活动走进了音乐课堂。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助性、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5.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2)培养感受力:将律动教学引入课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一种音乐的情景中欢快地开始,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音乐教学的特

音乐课堂: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音乐课堂: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发表时间:2018-05-03T16:29:34.5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0期作者:包雪云[导读] 音乐课堂应该重构浓浓的人文生态,以此构筑厚重的、坚实的音乐人文生态。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737200 由于诸多原因,一些初中班级的音乐教学总是在纯技能技法的圈子中打转转,而与之相关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滋养却少得可怜。都说音乐能舒展人的心灵、锻造人的品性,但是光有技能技法而没有品性滋养,那这种“舒展”就是有欠缺的,就是脆弱而且苍白无力的。在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课堂应该重构浓浓的人文生态,以此构筑厚重的、坚实的音乐人文生态。 一、在情境创设中聚焦学生 单一的教学行走方式和单薄的知识呈现方式,很难触发孩子们的音乐情趣。唯有创设浓浓的情境,才是打动学生的长久之计。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音乐课堂应该少一些理论灌输,而多一些情境育人;好的音乐教师总是尝试构建一种情境化教学生态,在上课伊始就“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 二、在自主自练中锻造学生 成功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一味地把控着课堂学习权利,不是一味地让学生仅仅充当听众、一味地接受单向灌注,而是充分地放权,让孩子们自我欣赏、自我探索、自我唱跳,大面积地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就《黄河船夫曲》的教学而言,应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找找《黄河船夫曲》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自发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自主合作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能够自己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以《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以下动手自主环节: 1.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在此基础上自主或者小组合作在反复聆听中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并在小组内讨论: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那么《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曲谱,引导学生找出不认识的音乐符号,如前倚音、下滑音和连音线,教师重点强调第一个,而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后两个。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对比试唱前倚音、下滑音的乐句和不带前倚音、下滑音的乐句,以此让孩子们从听觉上感受一下哪种更有陕西民歌的韵味;之后学生自己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下滑音的演唱,在唱时必定把那种弯给带出来。 3.三听歌曲,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以上探索过程都是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悟的过程中进行的,包括找出乐曲最重要的特点——重复,也包括找出自己不认识的音符,更包括歌曲的风格和演唱特点,都是让孩子们充分地自主合作探究,不做统一硬性规定,不强迫同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孩子们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以此积累音乐实践经验。事实上,正是教师的放权,才激发了孩子们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热情和注意力。其中,孩子们对艺术的感悟、体验、沟通交流等与音乐核心素养相关的因子一一登场,意味着一种平等民主气氛的生成,意味着一种舒服、温润、合适的温度的蔓延。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自主打开的版图愈广,孩子们收获的音乐素养愈多。当然,由此而构筑起的音乐人文生态,也是师生乐于见到的。 三、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 好的音乐教学境界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文本,而是在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究延伸中提升学生、滋养学生、锻造学生。优秀的音乐教师,总是构建一种情境性、实践性、拓展性于一体的音乐课堂,引领孩子们在音乐的百花园中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仍然以《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为例,临结束时可以进行以下探究延伸活动: 1.播放方言版《黄河船夫曲》,模仿其演唱特点,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 2.观看陕北民歌走进维也纳的视频演出报道,追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陕北民歌的看法或态度有所改变吗? 3.创编活动,一组演唱,二组喊,三组拍手,四组表演动作,齐心协力来把船儿扳。 上述环节中,方言版的《黄河船夫曲》和创编活动中的《黄河船夫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扩充训练,是孩子们反复理解旋律和乐曲风格之后的再次欣赏,因而这样的欣赏另有一番意蕴在心头,其中的拓展意义不言而喻,昭然若揭,让孩子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得以锻炼,真正在“学以致用”的场域中发现了音乐的多重风貌。其中,让会唱的孩子唱,让会跳的同学演,“不能要求所有孩子以同一节奏、同一方式‘齐步走’,允许他们有差异性地成长与发展”。 从最初的情境引入到后来的自主选择,再到后来的方言版,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敞开,随着课堂气氛的不断升温,彰显着人文音乐生态的成功构建,也隐含着我们对于音乐教学更美好的一种期盼。那就是相对于理论灌输和单向灌注而言,期间经验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开悟、品性的纯化,无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所更加需要的境界。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以此让孩子们汲取到更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2。 [2]徐志伟育人,需调“心灵弦”[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6):1。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详解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 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 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

音乐课堂常规

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训练 小学音乐组张重重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实行的保证,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无法实行有效学习的。请看以下几节音乐课中的镜头: (镜头一)音乐活动时,学生们异常活跃,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叫、有的喊、有的跳……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离开了座位,到处乱窜,即使老师喊破了喉咙也很难让学生安静下来。(镜头二)欣赏音乐时,学生有的说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无精打采……学生讲好的声音覆盖了音乐的声音。 (镜头三)唱歌时一些学生扯着嗓子,摇头晃脑大声的演唱,给优美的歌曲增添了极不和谐的声音。 (镜头四)教师说:把葫芦丝拿出来或把书收起来等……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已成为吹奏葫芦丝或杂音的海洋,教师无法操纵局面,教师的声音声音再大也很难压住。 以上种种情形我们很多老师都经历过。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存有首先需要的是没有其他杂音的安静环境。如果没有这样作为前提,再优美的音乐也是杂音。所以,音乐课堂教学特别需要有个控放自如、竟然有序的教学环境,能有计划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教师上好一节音乐课,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训练内容和方法 周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是确保教学能顺利实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要求明确,严格落实,持之以恒,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形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 首先是课前准备,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做到:备好学具快、静、齐。其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知道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演奏课堂乐器的姿势(如乐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如: ※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够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眼睛形象音乐、摇晃身体有节走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 ※唱歌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2、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课堂常规放在音乐中实行。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实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实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当上课铃向后,要求学生不大声喧哗、不追跑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上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坐下,通过师生问好歌达到融洽师生感情的目的。 1=C——B 2/4 1 2 3 4 ︱5—︱1 5 0 ︱6 3 0︱5 4 3 2 ︱1 —‖ (师)同学们好你好(师) 你好张老师你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音乐的艺术之美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快乐起来,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

构建生态音乐课堂

构建生态音乐课堂,创造和谐生命乐园 近年来,自然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已成为全球化共识的当代人类主题。这种自然的生态概念移植、借用到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生态”的这一理念。本文所阐述的教育观点是作者在借鉴了“教育生态”这一理念之后,将其融合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通过环境创设、师生互动、审美原则、自然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感知生命的美丽,从而形成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人文氛围,建树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与审美观。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当前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建立“生态”课堂,为学生提供“绿色”服务,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也逐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营造生态育人氛围,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课堂生态问题,课堂生态指的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属于微观生态的范畴,存在于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因此构建生态音乐课堂首先要考虑以下三要素: 1、创设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 充分利用音乐教室墙面的育人功能,我们对音乐室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音乐名人廊”——中外著名音乐家;目的:了解生平,走进名人。 “音乐说话墙”——与教师、同学对话;目的:交流分享,说说困惑。 “音乐新星榜”——表彰每周音乐明星;目的:表彰激励,榜样示范。 “音乐知识栏”——各年级音乐知识的说明;目的:自学巩固,情景提示。 生动活泼的墙面文化,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游戏时能给学生小提示,下课后能让他们涂鸦说心里话,真正成为学生在校第二个“家”。 2、视听流动多变的声像文化 如果墙面文化是道会说话的静态育人墙,那么声像文化的视听效果则冲击了学生的大脑神经,直接给学生送上了可口热门的“佳肴”。它补充了墙面文化带来的不足,更具实效性和多元性。每次的“视听资源”都深深吸引住上课孩子的眼球,他们边听、边看、边思,一下子就进入音乐菜单,成为音乐课的临时“俘虏”。声像文化的创建很大程度上补足了,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巧建宽松和谐的人际文化 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人际交往关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组常规检查总结

音乐组教学常规检查总结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功的教育。十二月底,我校教务处对我校各学科进行了常规检查。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音乐组的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点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比之前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反思能体现出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教师主动听课、评课,并都能做好记录。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备课多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反思不够。 2、二次备课还欠详细。二次备课是对教师备课的补充,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

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如学生的回答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或者是在重点上把握不准,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没有预设的情况等,那么上课时就会感到不流畅,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就会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以便教案更合理,使自己更熟悉教学思路,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 三、建议: 1、建议老师们的二次备课反思应再详细些,以有效指导自己的工作。 2、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意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和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师份内的本职工作。通过本次教学常规的检查,一方面找出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更能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音乐教案《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实录】一、和着节奏来介绍(动感的迪斯科音乐响起)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和张老师一起来扭一扭!(教师随着迪斯科音乐有节奏地边扭边喊口令,学生欢快地扭动起来)。师:今天我们痛痛快快地来玩一玩。先让台下所有的老师都来认识一下你,但是今天的自我介绍不一样,要和着节奏来介绍。(电子琴节奏响起,教师带着学生拍四二拍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师生有情感地拍打节奏)师:开小火车,从我开始,(合着电子琴节奏)我-叫-张-敏。(教师将话筒一一递到每个学生面前,学生和着节奏有表情地介绍,有的学生转着圈、有的做出吹笛子的样子,有的摆头……进行过程中,学生速度有所不稳,教师不断调整)师:下面张老师点到谁我们就一起喊他的名字。(师指某一同学)生(全体有节奏地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师先后指向不同的同学,学生有节奏地喊他们的名字)师:下面我们不用电子琴的伴奏,看着张老师的指挥,一齐喊“陈新佳兰”的名字。(师关闭电子琴并指挥,学生喊: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教师一会儿猫腰,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教师突然收住,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引得台下的教师一片笑声)师:嘿嘿!没有看懂。刚才张老师的指挥什么在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音量有变化。师:音量,就是她说的强弱。我们继续。(师指挥,学生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教师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速度的变化。教师收住,学生也收住了,看懂了指挥)师:什么有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速度有变化。师:很好,速度和强弱都有变化。再听,又有什么变化?(师指挥,学生喊:张斌| 张斌| 张斌| 张斌| ……教师一会儿左右大幅摇摆,作陶醉状,一会儿双手在胸前作短促跳跃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变化。)师:什么有变化?生1:感情有变化。生2:一个是有弹跳力的,一个是非常抒情的。师:非常好,一个是跳跃的,一个是连贯的。二、快乐扮演即兴舞蹈师:我们演唱的真好听,有一个小木偶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他来了。(播放舒缓的长笛协奏曲《阿莱城的姑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戴了一顶圆锥形的彩色小高帽,鼻子上粘了一个粉色的小圆球,化装成

初中音乐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4410592.html, 初中音乐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巍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6期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生态课堂的教学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激发智力和创造力,现在提倡的生态课堂能较好的克服以往教学中的这些缺 点,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要营造一种“生活态”,既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位学生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中,所以音乐活动的课堂教学应该设定为一个生成、变化、发展的环境。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构建者之一,就要精心策划教学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境。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在教学中可借鉴“柯达伊教学法,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全面的、有着广泛基础的音乐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如在游戏中学习节奏,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歌曲节奏,将音乐中的节奏元素与语言中的节奏元素有机结合,通过儿歌、童谣的趣味练习也是开展节奏教学的最佳选择。如大家都熟悉的《小皮球》,它主要是针对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语言和节奏紧密结合,学生在诵念童谣的过程中,同时也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熟记于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快速、敏锐的把握住节奏型,在课堂实践中的效果较好。 在生态观下的课堂,教师的“教” 应服务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认知及思维规律。在实践活动的设计方面,我们要“投其所好”——掌握学情,吃透教材与学生音乐情趣之间的关联,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如在歌唱教学中,先将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提取出来进行专项练习,为新歌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歌唱教学入手,儿童的嗓音是最好的乐器,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初次识谱时老师适当对学生的音准进行引导,基本上采取“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所谓“一领众和”即老师每次指点一名或几名学生的进行歌唱,随后全体同学进行歌唱模仿,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学生听过的歌曲时选用,难点乐句由老师来唱,其他句子老师根据学生的程度选不同的学生唱,看似随意,实际上老师心里要有数。实践起来学生不会觉得有难度和负担,课堂氛围轻松、和谐,也避免了叫一名学生起来演唱的尴尬,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多声部合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多声部的教学最初可以由节奏的二声部开始进入,然后逐渐过渡到歌唱的二声部甚至多声部。练习准备:按照歌曲的节拍判断,听音乐坐在座位上踏脚,听到老师单手弹琴时,举起左手奏,听到老师双手弹琴时举起双手走。学生走起来很兴

关于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律动教学

关于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律动教学 正文:任何一所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培养音乐家,还是在培养人,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要使学生不止喜欢音乐还要懂得音乐和欣赏、表现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这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宗旨。音乐教育重点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不是老师,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新型的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身音乐除了唱,还需要动作、表演等来配合,律动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特性。任何一所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培养音乐家,还是在培养人,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要使学生不止喜欢音乐还要懂得音乐和欣赏、表现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这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宗旨。音乐教育重点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不是老师,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新型的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身音乐除了唱,还需要动作、表演等来配合,律动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特性。 一、律动教学的内涵、特点 “律动”是由希腊语发展来的,英文称为“Rhythmic”,也就是“节奏”的意思。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即有韵律、有节奏的身体摆动,由此衍生“体态律动”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主要是指把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目的。而律动教学指的是通过人体根据音乐节拍,通过有韵律、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有规律地各种不同的高低、速度、力度等的音乐内容。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所以说,律动教学是通过学生们的听觉来锻炼他们的触觉、振动觉,从而培养他们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性质上来区分,律动教学可以分“固定与即兴”两种。固定律动指的是课堂中指定的一段时间里教胜于学生进行日常的律动;即兴律动则是按照音乐的含义或者节奏进行即兴创作形式的律动,主体参与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二、律动教学对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艺术的自然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感觉到美进而欣赏美,主动地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将音乐与律动充分结合,才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一)固定律动缓解课堂疲劳状态,营造活跃气氛。 学生在音乐课堂的相关学习任务相对而言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长时间的听讲活动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疲倦现象。而这时采取一些固定律动,并且将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与之相关联,例如这堂课所要讲解的贝多芬的生平贡献,可以让学生听着贝多芬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律动,拍手、晃头等,以此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他们的疲劳状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并且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新版音乐课课堂常规.pdf

找了另外一位小学音乐老师的经验,在这里与你分享,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音乐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音乐课时,老师正在认真地介绍:“2/4拍的含义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但有些学生却心不在焉;上音乐课时,学生在乱七八糟地大声唱歌,老师 急得直喊“停!停!”但学生却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课堂;上音乐课时,老师正 在弹奏钢琴,大部分学生唱着歌曲,但有些学生却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对此老师立刻停 止上课,大声呵斥这些学生,一“吼”就是十分钟…… 这些情况都是课堂纪律的管理问题。 一堂顺利的课,需要良好的纪律做前提;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纪律做支撑。若 缺少了纪律,课堂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所以,我认为,音 乐学科课堂纪律的管理,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纪律的管理问题。一、激发兴趣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的不遵守纪律是其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自制力差外,便是他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便不能专心,不能踏实,就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 得干干净净。”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这样,学生就会很少出现纪律问题了。如在学习渐强、 渐弱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一组马车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图片,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图片 配音,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选用了双响筒、圆舞板,在马车驶远时打击乐器的 声音越来越轻,在马车驶近时打击乐器的声音越来越响。之后我请学生上黑板用符号来表 示。学生用了▁▂▃▄ ▄{▂▁、→ ←等符号表示,这时我再出示渐强和渐弱两个记号, 让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知识。像这样用画面、游戏创设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二、对症下药当前,有些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钢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从而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觉,又能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但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1.给暗示在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如果发现个 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__________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 走到该生近前,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 微微点点头,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2.找优点不论对哪个学生,教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 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教师更要通过找优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 方面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 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 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 声打动了!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同学鼓鼓掌好吗?”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 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 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听到这样的话,这 位学生会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它。 3.拉勾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和个别经 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今天上课时,只要你有好的表现,老师就会在全班表扬你!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管理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管理 一、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