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color]

如何拉出高质量正手弧圈球

如何拉出正手弧圈球 ①正手弧圈球是现代乒乓球各项技战术中的重点及难点。目前,世界一流的顶级好手如马琳、王皓、波尔、柳承敏以及老将孔令辉、王励勤、金择洙和瓦尔德内尔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取用了正手弧圈球技术打法,因此,正确掌握正手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往往会取得主动和立于不败之地。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要拉好正手弧圈球,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判断来球。首先要判断来球的旋转,这是关键,究竟来球是有转或无转、是上旋或下旋、是一般旋转或强烈旋转等等要清晰,其次要判断来球的落点,究竟来球是落在球台的前边或后边、左边或右边还是中间等要清楚。如果来球的旋转和落点判断不清或含糊,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失误和被动状态。 二、移动步法。拉正手弧圈球时,球的最佳位置是在击球者的体侧,只有在体侧拉出的弧圈球,才是最高质量的球,因此,击球者无论在任何时候,击球时都要保持和球的最佳位置,而最佳位置,必须通过移动步法来实现,因而,灵活的步法是拉好正手弧圈球的重要技术环节。 三、掌握时机、调整拍形。乒乓球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球在每一个回合都有不同的旋转和落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来回,球都有变化,因此,要求击球者在每一个回合都要掌握好时机,调整好拍形。通常来说,拉上旋或无转球,拍面稍前倾,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拉球,且拉球的中上部;拉下旋或强烈下旋球,拍面稍后仰,在球的高点期或下降期拉球,且拉球的中下部。 四、挥拍拉球。这是拉好正手弧圈球的重点技术环节,技术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①快速摩擦。弧圈球指的就是强烈的上旋球,因此,拉正手弧圈球时,在“触球一刹那” 不是以撞击球为主,而是以摩擦球为主,而且还要快速摩擦,只有这样才能拉出强烈的上旋球,即弧圈球。 易犯错误:撞击球太多,摩擦球的力量速度不够。 现象:听到撞击声,球易出界或落网。 纠正方法:用多球训练法,上旋或无转球以快速摩擦球的中上部为主,下旋球以快速摩擦球的中下部为主。 ②加速内收制动。加速内收制动指的就是“急刹车”,它是正手弧圈球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拉好正手弧圈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练习拉正手弧圈球时,不但要做到快速摩擦,而且还要做到加速内收制动。即:快速摩擦→加速内收→加速制动。这样拉出的正手弧圈球旋转力强,弧线好,质量高。 易犯错误:前臂及手腕内收速度不够。 现象:球出界。 纠正方法:用多球训练法,反复练习快速摩擦球的同时,前臂及手腕做快速内收动作,直到拉出的球有较好的弧线为止。 ③手臂放松后引。前臂及手腕在拉正手弧圈球前必须要做到适当的放松和转体后引,使肌肉得到拉长,这样会使身体更加协调、自然,用力更加轻松,拉出的正手弧圈球质量较高,爆发力较强。 练习方法:a、徒手练习,前臂和手腕放松转体后引,然后做加速内收制动等动作,反复练习,b、采用多球训练法,体会用力→放松后引→再用力→再放松后引等技术动作过程。 易犯错误:手臂过于疆硬,后引不够。 现象:拉出的正手弧圈球力量不足,旋转不够,质量不高。 纠正方法:用多球训练法,反复体会用力→放松后引→再用力→再放松后引等动作过程。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color]

爆冲弧圈球基本要领

爆冲弧圈球基本要领:在来球的上升前期即球刚弹的时候就马上用前冲弧圈球回击的技术叫做爆冲。其实就是前冲力量大,旋转(上旋)速度大的弧圈球了。这种球进攻威胁大,落台后贴台走,出台后往下钻,加上速度快,一接球就高或出台,杀伤力非常大。它主要是在前冲弧圈球的基础上超越力度、速度、旋转、弧线出来的。 这里介绍几种弧圈球的拉法: 高吊弧圈球也叫加转弧圈球,飞行弧线比较高,速度比较满,旋转很强,球落台后不太往前跳,而是向下滑落,主要用于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下旋球,在比赛中,当自己的位置不好或者对方来球难度大不便抢攻,或者有意识打乱对方的节奏,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时候,也常运用加转弧圈球。 技术要领:以右手握拍为例,准备动作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向后倾斜,右肩略低于左肩,腹部略收缩,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在球的下降期击球,拍面稍微前倾(和台面大约成80度左右),摩擦球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发现主要向上,略带向前。球在台面弹起时,脚后跟提起脚掌着地,以转腰带动肩膀、上臂、前臂、手腕发力。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 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_具体解析

具体分析: 1、用重心控制球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 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专业的老师教拉球的十个要点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3. 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 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问

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 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 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 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 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 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 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 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 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 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 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 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7. 用右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 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

乒乓球拉球的基本技术

直拍正手拉球技巧 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

公共体育理论考试题库--乒乓球

师范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考试题库——乒乓球 乒乓球选项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乒乓球球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________。 A.1.37M 和 1.525M B.2.74M 和 1.525M C.2.74M 和 1.464M D.1.37M 和1.464M 2、沿着乒乓球台边线边缘应有一条________宽的白线所环绕。 A. 4 厘米 B. 3 厘米 C. 2 厘米 D. 1 厘米 3、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________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 A. 2 毫米 B. 2 厘米 C. 3 毫米 D. 3 厘米 4、乒乓球网整个球网的顶端距台面的高度是________。 A. 152.5 厘米 B. 15.25 厘米, C. 17 厘米 D. 1.7 厘米 5、乒乓球球网网柱外缘离边线外缘的距离是________。 A. 15.25 厘米 B. 1.525 厘米 C. 17 厘米 D. 1.7 厘米 6、在世界乒乓球发展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中,中国的________打法崛起在世界乒坛。 A. 稳削型 B. 长抽型 C. 近台快攻型 D.快攻加弧圈球型 7、在第________世界锦标赛之后,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定比赛时间等,为攻球打法创造了条件。 A. 10 届 B. 11 届 C. 12 届 D. 13 届 8、快搓球的击球时间在________。 A. 上升前期 B. 上升后期 C. 高点期 D. 下降期 9、慢搓球的击球时间在________。 A. 上升期 B. 高点期 C. 下降前期 D. 下降后期 10、正手远削球的击球时间在________。 A. 上升期 B. 高点期 C. 下降前期 D. 下降后期 11、正手快攻球的击球时间在________。 A. 上升期 B. 高点期 C. 下降前期 D. 下降后期 12、直拍反手快推球的击球时间在________。 A. 上升前期 B. 上升后期 C. 高点期 D. 下降期 13 、直拍反手推下旋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中上部 B. 中部 C. 中下部 D. 下部 14、正手快攻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15、反手快搓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16、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17、正手远削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18、反手远削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19、正手发下旋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A. 上部 B. 中上部 C. 中部 D. 中下部 20、反手发右侧上旋球的击球部位在________。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教案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运动是手握球拍在中间隔一网的球台上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它具有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趣味性强、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常参加练习,可以发展人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动作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还能发展人的机智、沉着,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等品质。 中学乒乓球的教学任务,是结合教学教育学生勤学苦练,培养互帮互学精神,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中学乒乓球教材内容有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 乒乓球基本技术系列之一 一、握拍法 握拍法即指单手持球拍的方法。世界上流行着直式和横式两种握拍方法,两种握法各有千秋,实践时应因人而异,扬长避短。 (一)运动要点(以右手为例) 1 直式握拍法: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握拍,拍柄压住虎口(两指间距离适中),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斜形重叠,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削攻型握法:正面拇指自然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直式握拍法的重点与难点是握拍舒适,手腕控制拍面恰当。 2 横式握拍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力挥拍作用。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 削攻型握法:与攻击型握拍法大体相同,只是食指靠近中指,拇指更加弯曲放松,虎口不紧贴柄。横式握拍法的重点难点是击球时拇指和食指熟练的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和移动。

怎样练好拉弧圈球(吴敬平)

怎样练好拉弧圈球(吴敬平) 2010-05-04 16:39:33|分类: 体育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低,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能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中远台对拉弧圈球,虽速度较慢,但旋转较强、力量较大,落台后有一定的前冲力,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攻削型打法的运动员,亦应掌握此技术,可作为反攻或变化击球节奏的一种手段。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要求 1、对拉的球应力争旋转强、冲力大,这样才能争取到主动。 2、应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拉两板就失误了。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动作要点 1、动作幅度稍大,引拍时球拍要低于来球,整个动作的用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上方。 2、应充分发挥腿、髋、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应重视身体重心和前臂的作用。 3、拍形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以撞击后的摩擦发力为主。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最常见的问题: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拉球无力。改正方法:先明确在对拉弧圈球时怎样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训练。进行多球练习时,应站位中台,不要站

在近台。 实践很管用的乒乓球拉球注意事项! 我想大家最渴望知道的应该是如何练好正手拉球吧. 我想,在此大约整理了几个简单的原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快收前臂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3. 发力方向的掌握 4. 上肢的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6. 引拍高低 7. 用右脚找球 8. 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 9. 练习方法10.用腰引拍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乒乓球拉球技巧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图67、68)。 3、提示: 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 度快,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图69、70)。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 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 术。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因素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因素 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因素 哪些一因素会影响自身的乒乓球技术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四大因素,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台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台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需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⒈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 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 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 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中,显深 得格外重要; ⒋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 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注意发球的力量:

乒乓球的弧旋球技术要领全

乒乓球的弧旋球怎样练? (2006-06-22 14:56:14) 转载▼ 分类:乒乓球技术精品转载 乒乓球的弧旋球怎样练? 参考一下马琳、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的文章 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

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

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

动作,学会将力集中使用,瞬间爆发的发力方法,这些都至关重要。弧圈球,首先要会发力,会发力后再找到发力时机与撞球时机,弧圈球技术就有了基本的基础了! 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与手腕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大臂挥动速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收前臂与挥手腕的力量,前臂的收臂方向和手腕的内收方向一定要与挥拍路线相同,以防止力量分散。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身体的高度用腿来控制,不可将重心高低起伏太大,应根据来球旋转强弱,适度调整身体重心的起降幅度,换言之,强烈下旋需要一些腿部的蹬地力量,以加强挥拍力量。 2、转腰 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手是用腰来控制的,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或用臂往后引拍,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挥手。击球前的挥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挥手。 3、击球时机与击球点: 击球时机:是指球与球拍相撞时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上升前期、中期、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中期、后期);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球时机是越来越早,当然,如果在脚步和力量及位置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合适的击球时机为宜。 击球点有二个:一个是击球时,也就是球拍与球相撞时,该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击球点应该在离身体一个手臂远且在身体的右前方,原因是这个位置便于身体发出最大的力量。另一个是球拍与球撞击时,相接触的点在乒乓球上的位置点。这个点因球而异,下旋来球,一般应击打在中上部或者说是顶部稍偏后一点点的位置。越是旋转,此点越是下移,但最多不能移到中后部稍偏上,因为,这个击球点,已经不是前冲,而是加转弧圈的范畴了! 4、吃球 所谓吃球,就是指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时间比较长,这个比较长是与比较短相比而言。何为比较短?形象点说就是当球拍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匀速击球时,球与球拍一经接触,立即脱离,此谓短。何为长?当球与拍接触时,球拍以一个较大的加速度撞击球后,由于力量很大,引起了拍面(胶皮与海棉)、底板和球本身产生了形变,在形变恢复过程中,力量仍然持续给予球以向前的力量和加转的摩擦后形成的吞吐感,我们称之为吃住球了!一般而言,小臂的加速与手腕的甩打都是形成摩擦的主要力量来源。小臂收缩越快,手腕甩打越急,则球的旋转越强,弧线就越好。反之,摩擦力会减小,但击打速度会提高。针对不对性质的来球,两种方法相机而用,各有所用。旋转弱,落点靠近底线的球,一般可以少摩擦,多击打;相反,旋转强,落点接近中台的半出台球,则应该加强摩擦,减少撞击成份,以形成相对好的弧线,保证回球过网。 5、不要抬肘关节 初练弧圈的人,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制造向上的弧线,抬肘向上发力。弧圈球中向上的力量,靠抬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在实际比赛中,反拉弧圈球最常见的是用来对付加转或高吊弧圈球,因为这种弧圈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较长,使得反拉有时间上的可能。如果来球是速度非常快的前冲弧圈球,用反拉的可行性就值

得推敲。业余运动员则难度更大。 在进行反拉时,要注意身体重心不能过低,尽可能站起来一些,引拍时,手要适当抬高,不要下沉,因为来球带有强烈的上旋,如果手放得过低,就很难在合适的时间接触到球,当来球在本方球台弹起后的下降前期接触球的后中右上部(以右手为例),因为适当接触球的侧面一点,可以避开来球

的强旋区,减少反拉的难度,此时的板面当然要适当前倾,否则,就不可能击球的正确部位,同时,手臂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重心配合由后向前发力,击球的瞬间手腕要有一个快速的内收动作,但内收幅度不要过大,以抵消来球给球板造成的强烈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避免反拉出界。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收紧腰部,并且与手臂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0d3427885.html,/ 365 官方网站

协调用力,这样,有助于控制击球弧线,提高准确性。 反拉弧圈球的运用时机 发球后反拉 1,发对方反手位长球后,对方用反手回接,或侧身没有足够时间和发力条件,或勉强用力拉回

接时,准备正手的全台反拉,因为此时对方很难拉出角度很大的球,单面全台是来得及的; 2,发对方正手位长球后,对方上步不能在第一时间用拉回接时,准备正手位的反拉。因为这时对方拉斜线的概率较大,并且拉球一般带有侧上旋,球往外拐,容易拉出角度较大的斜线球。这时如果准备全台反拉就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0d3427885.html,/ 365 官方网站

弧圈球之技术

怎样拉弧圈球之快速入门 很多打球少的朋友每每看到别人拉弧圈球就很羡慕,希望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能拉上两板过一下瘾,但是苦于找不到很快掌握拉弧圈球的方法。因此,我根据自己练球和指导一些初学者的经验,在这里给初学者介绍一些弧圈球快速入门的办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拉弧圈球的原理就是摩擦: 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必须把摩擦和撞击分开,攻球是对乒乓球的撞击,而拉球是对球的摩擦,敢于压拍,就是前倾球拍击球才能拉球。有很多人不敢压拍,怕把球打下网,这是不正确的,不敢压拍而想制造足够的摩擦的后果就是发力方向偏上,而向前的力量比较少,弧圈球的前冲力小。当然,球拍也不要完全水平起来去摩擦,那样也容易漏球,或者打到拍边上。 2,先学着挂球: 这种挂球是指不要收小臂,先用腰部转动带动手腕把球挂起来,就是把球摩擦着回击到对方桌面,你会通过这种方式体会摩擦,做出真正拉球的铺垫。这一步骤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希望您多加体会挂球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您拉球的良好开端呢。 3,转动身体收臂拉球: 等到能挂住球了,就可以增大幅度,转动身体,利用重心转移,把手臂包括大臂和小臂展开,在来球到达身前的时候迅速蹬地转腰收臂快速摩擦球,发力方向尽量向前,至少是百分之七十的摩擦才能制造足够的旋转。 总结: 明白原理,学会挂球,快速摩擦,拉弧圈球就是如此简单易学,快快来练练看吧。祝您早日练成弧圈球。

正手弧圈球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常常抱怨为什么拉不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或是拉弧圈球时老是漏球,殊不知他们在拉球时的动作或多或少的存在很多错误,建议有条件的乒乓球爱好者可以随身携带着录像机,把自己拉球时的动作录制下来,对照一下是否犯了以下几种常犯的错误。 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错误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 纠正方法: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练习引拍动作。 错误2:击球前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 纠正方法:在实践中,练习引拍时,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以右手为例,达到最大引拍位置时停住,重心应在右脚并且站立比较稳。 错误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 纠正方法: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错误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 纠正方法: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错误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 纠正方法: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以上为常见的几种正手弧圈球中的错误,希望乒乓球爱好者对照一下自己的技术动作,看看有没有以上的几种错误,以便及时纠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