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全版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全版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目标导学】

要了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个过程,既要掌握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其原因,也要总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突出改革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归纳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形势:(1)国内的政治形势:文革对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

(2)思想动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为标志,开始新的思想解放。

(3)建国后经济探索的经验教训:成功探索:①的开端,②的基本完成,③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④的正确决策;经验教训:①“三面红旗”;②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2、国际形势:(1)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与中国面临的挑战;(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大国地位的显现。

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方针,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城市,实行。(3)对外开放:形成由的对外开放格局。(4)思想解放: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思想。

三、改革的历史影响

1、国际地位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向世界大国的转变。

2、政策的转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状态由封闭转为开放。

3、社会的巨变:(1)经济腾飞。(2)城镇化进程加速。(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等方面。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各地。……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轨道。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合作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8321元左右,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22.1平方,私人轿车从零拥有到1330万辆。

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三据报载,在中央,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地方,随着初冬的到来,烟台市的东李家庄村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思考: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

【典例评析】

【例题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3)读下图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o

(4)读上图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考查要点〗本题以我国农业问题为中心考查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题目所涉及的均为各科的重要基础知识,故难度不大。

〖活学导析〗解答(1)问时应注意时间限制是1840~11949年间,中心是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要求点明即可。解答(2)问的关键在于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和运用权的分离,作用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答(3)、(4)问的关键是读懂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分析归纳出其特点。(5)问重在考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加强农业

基础地位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

(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3)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较大。

(4)农业产值比重偏高,牧业、林业1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5)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②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巩固练习】

1.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C.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2. 1992年上映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反映了新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 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1) 为什么中国的 1978 年会被视为21 世纪开始的标志 ?

(2) 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

拓展提高:中苏改革的比较一成一败的原因:从指导思想看,中国有邓小平理论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从改革措施看,中国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创新思路,改革力度大;苏联是对原有体制的局部改革,进展不力;从对改革认识上来看:中国围绕着改革开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而苏联却把改革当成对外争霸的工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一、政治民主化建设真理标准大讨论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八

大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二、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社会主义市场

三、生活观念的改变、衣食住行的风尚、交通与通讯手段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作探究1: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3)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或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

合作探究2:由点到面(由小岗村到各地);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行;调整生产关系中某些环节。

合作探究3:变化: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政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巩固练习】1.C 2.C 3.B 4. (1) 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 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从 21 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 21 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 年的历史性转折等。注 2 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2) 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全版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目标导学】 要了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个过程,既要掌握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其原因,也要总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突出改革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归纳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形势:(1)国内的政治形势:文革对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 (2)思想动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为标志,开始新的思想解放。 (3)建国后经济探索的经验教训:成功探索:①的开端,②的基本完成,③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④的正确决策;经验教训:①“三面红旗”;②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2、国际形势:(1)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与中国面临的挑战;(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大国地位的显现。 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方针,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城市,实行。(3)对外开放:形成由的对外开放格局。(4)思想解放: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思想。 三、改革的历史影响 1、国际地位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向世界大国的转变。 2、政策的转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状态由封闭转为开放。 3、社会的巨变:(1)经济腾飞。(2)城镇化进程加速。(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等方面。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精修版高三历史(课标版)专题训练: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含答案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 专题能力训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一、选择题 1.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 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 )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 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 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 主张从侧面说明( )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 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 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这份文件最有 可能发布于( ) A.1956年 B.1979年 C.1984年 D.1992年 4.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这表明( )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5.1980年,邓小平曾指出,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以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6.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7.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8.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课标要求(必修 1): 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标要求(必修 2):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2、城村改革,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对外开放及特点。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 一、历史背景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 (1)“左”倾错误的继续(即“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2)真理标准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 2、目的:为了纠正“左”倾错误 3、表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意义)。 4、结果:肯定了…… 5、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一)经济领域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 率先突破:农村(安徽、四川)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②人民公社的体制(一大二公)不能调动家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③农民生产生活困难。 (2)过程(内容)

①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使农户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基本上形成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轨经营体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②1984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③合同订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 ④2000年税费改革 A.目的: 理顺分配关系 B.内容: “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二个调整一项改革”(P119)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步骤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②“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①70年代未,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1984年,全面展开,主张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不断深化,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 (二)党风建设 1、原因:⑴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腐蚀极大。 ⑵体制的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法制); ⑶个人思想上的蜕化变质; ⑷环境的影响(行贿行为、腐朽思想)。 2、主要内容:反腐倡廉;“三个代表” (三)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取代集权、法治取代人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降低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紧迫性)。 1、前提方向: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

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1

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的四十年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四十年前的一个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十年前的一个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将中国这个沉睡的雄狮唤醒了,我国从此起步,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四十年前的之前,我们有走错路,有走弯路;我们有犯错过,我们有跌倒过。四十年前的那一天,我国从此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发展的辉煌时期,是巨人前进路上的里程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勇往面对;四十年的卧薪尝胆,我们奋力向前。改革开放,滋润了中国,更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四十年,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四十年。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同年的亚洲经融危机,香港在祖国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度过难关;1999年,澳门也回到的祖国的怀抱。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举国欢腾;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争中,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的灾害;同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我国在探索宇宙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的数字,但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伊始,南方就发生了雪灾,全国人们把手伸向了南方。雪灾过去了,西藏的独藏分子又来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更让人气愤地是,他们居然把罪恶的手伸向象征奥运神圣的火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

特大地震,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场灾难使得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全国人们把温暖的手伸向灾区人民,全国人们的心和灾区人民紧密相连,国家更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和灾区人民一起渡过难关。灾难最艰辛的日子过去了,中国人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奥运会,在全国人们的努力下,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奥运健儿更是创造了傲人的战绩。不久,神州七号的圆满成功,又让中国人民精神大振。 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依靠其进步不断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仅仅从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发展: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538842辆,运营线路总长度为729418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8441316万人次。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实际体验来看,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城市公共交通的的飞速发展。以国家大力支持的高铁事业为例,其不仅促进了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贯彻我国走出去战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铁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于居民交通体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的高速特征为各地区之间的来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往普通火车乘坐时间较长的缺陷。第二,高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平衡,这显著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由于高铁的自身的高速特点带来的能够快速实现资源流动的优势,大量相关资源向高铁沿线城市聚集,并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为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案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一、改革的背景: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在揭批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的“”错误,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确定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和教条主义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内容: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的划时代的决定。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转折,确立了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的新时期。被称为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二、改革的内容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坚持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农村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示范点省和省中国的改革率先从突破,重大举措是推行,改变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实行。实质是在坚持的基础上,改革制度,使农户成为经营的主体,形成经营与经营相结合的双轨经营体制,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1984年以后。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和方向发展,实行合同订购制与制,改变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3)农村税费改革:2000年开始。 目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理顺之间的分配关系。 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具体见课本 意义: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城市改革: (1)开始:扩大自主权——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改革国有企业,实现和的分离。

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新时代中国的新征程。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论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一、政治制度改革 在新时代,政治制度改革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之一。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离不开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现代化的政治制度需要有搭建在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体系上的政治文化,这是中国在新时代所需实现的。同时,中国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必须跟随着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形态。 二、新科技的使用 新时代也需要利用新兴科技的力量来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新科技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好处。例如,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一系列目标。因此,新时代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规划,加大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 三、深化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起源于对外开放,因此新时代需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外开放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难题的关键。新时代应该尝试跨越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壁垒,扩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合作。同时,通过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稳定有关国家的利益共同体。 四、文化创新 中国文化古老而深刻,它包含着人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看法,对人类的发展和走向的思考。改革开放之前,一些传统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遭受了很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文化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积极地对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创新,展现出了浓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也需要在文化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利用现代技术、传媒等手段,进一步推进文化多元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总之,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政治、科技、对外开放和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一项艰巨而磅礴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奋斗。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加强创新力,提高制度效能,才能让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和富强的未来。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需要在以下方面深化: 1. 促进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中国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中国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将讨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以经济 特区为试验田,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了国内企业的 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的国民经济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能够更加自由地开展经营活动,市场的竞争激烈,创新和创业的 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 此外,改革开放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制度的改革 使中国的政治环境更加稳定和开放,人民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教育、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改革也推动了知识和文化的广泛传播,提高 了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的巨大转变。 然而,新时代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压力。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带来 的快速经济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收入分配不均、环 境污染等。另一方面,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 国需要不断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环境。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绿色发展的推进、改善民生等。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

新和制度创新,才能保持中国的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当下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双赢。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各种挑 战和困难。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 将迎接更加广阔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 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出色。

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

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 新时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的伟大斗争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呼声。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落后走向富强繁荣,经济增长速度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面对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力、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持续开放,才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改革开放之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重视民生问题,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我们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发展中,要优先保护环境,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四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开放不能止步于表面形式上的改革,必须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维护国际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这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它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推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 的更大参与。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 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一片全新的篇章。 一、开放新时代 改革开放让中国摆脱了封闭的经济体制,并迎来了持续快速增长的 时代。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作为 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消费市场,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外资持续流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外资的持续流入 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促进了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高了中国 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外资的引进也助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 化发展。 三、深化金融合作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金融合作也日益密切。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国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

巨头展开了广泛合作。同时,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多边金融机构的建立,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持续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步伐。中国政府提出 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领域的开放,保护知识产权,加强 法治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吸引 更多的外资和人才,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全球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中国坚定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 的自由贸易体制,主张通过合作解决贸易争端,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体系。 六、共享全球治理机制 中国的崛起使得全球治理体系不可忽视中国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 国际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参与全球 气候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帮助亚洲发展;中国参与联合国和维和行动,为国际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中国 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结语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亚洲雄狮,历经百年侵占雪耻,屹立于世界舞台,独树一帜。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中华民族 扎实根基;1956年三大改造,使中华民族蓄积动力;1978年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40 年的改革开放,激扬梦想,以其卓越的战绩印证 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华夏风范! 科技之花的多彩在改革开放之下夺目。 伴随时代潮流的不断涌进,面对世界范围内的 各种形式创新,中华民族亦展现出充沛的时代风貌。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也成为中国的新 四大名片这,是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凝聚了数代人对祖国抱有的繁荣富强的坚定意志,汇集了无数科研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勤于突破的汗水,而得以在新时代孕育而生的结晶。 医疗之花的绚美在改革开放之下展现。

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不 断向前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着实是一个国家不断 进步的体现。痢疾自古以来便是医学界的一大病患,其传播的快速性及治疗的难以根治性却在屠 呦呦制成青蒿素之后得以解决,这是屠呦呦获得 国际医学奖的凭据,是中华民族居于新时代背景 之下行走于世界前列的完美展现。新时代的改革 开放,是对时代的推进,是对时代的发展,同时,又是对人民的无尽关切。 人性之花的静美在改革开放之下盛放。 时代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性的泯灭,中华民族 在新时代中展现人性的至善美。一元硬币箱的投 放彰显人们在时代培育下的自觉;儿童鸡蛋计划 凸显时代对儿童的关切;雷锋热线蕴含了新时代 的改革开放对雷锋精神的颂扬和传承;流浪汉冒 着风雨摆放共享单车保安李国武徒手救助高空坠 楼女子,最美妈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不拘于 身份的默默无闻,更加颂扬了时代对人性的崇仰。时代的改革开放衍生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科技

改革开放新时代高中作文精选5篇

改革开放新时代高中作文精选5篇 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短短3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新时代1 现在我们的国家变化越来越大,工业、农业、商业都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企业也都飞跃发展。本来我觉得这点变化很微小,但自从有一天妈妈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后,我发现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吃穿不愁的年代真的非常幸福。 那天,我们正在看一个记录片,看着看着妈妈感慨的叹道:"现在的变化真大呀!""变化怎么大了?"我问妈妈。妈妈便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在妈妈小时候(70年代)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那时候电视机只有在单位才能见到。如果想看电视,都是跟父母一起到单位去看黑白的小电视。食品就更加匮乏,因为那时候每人每天的饭量都有严格限制,每人只能凭粮票去买粮,肉在普通的日子里根本就吃不到,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用攒的肉票去买一些肉来改善生活,有些人家穷得一年到头都闻不到肉香。 到了80年代,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些。吃穿基本不愁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电视不再是奢侈品,通过电视票家庭也可以购买电视,这样就不用骑车到单位看电视了。不过这种票特别珍贵,通常一百人左右才有一个人能获得这种票。粮票、肉票、布票等都取消了,人们可以自由地买卖各种物品,不用在为吃什么、吃多少发愁。但是,对于一些贫苦人家来说,仍然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所以,要想让全国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社会还需要再发展、在创新。于是,就有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温饱已不在是问题,电视不仅家家都有,而且从黑白到彩色,从液晶到3D真可谓日新月异。户联网的迅猛发展更是将世界连通起来。大型超市、购物广场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跟七八十年代比起来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大化!所听、所看让我感受到祖国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为中国带来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 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不仅为中国找到了一条 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一、经济领域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建立特殊经济区等一系列措施,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 快速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 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机制,使得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 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外贸的蓬勃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中国的出口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5万亿 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6%。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 二、政治领域的变革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了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实行了选举制度,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的参与度和民主权利。中国还加强了法治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中国的对外交往的广泛开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 三、社会领域的变革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分配。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社会风气更加活跃。中国的媒体和互联网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思想交流更加便捷。 四、文化领域的变革

改革开放中国引领中国腾飞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中国引领中国腾飞的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巨大变革。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使中国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一、改革开放:中国的历史转折点 改革开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民生活艰苦、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种种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胸怀敬畏历史发展大势的前提下,勇于打破常规,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口号,并推动开展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开放的胜利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开辟了一条各国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际贸易开放等,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聚焦于引入外资、发展制造业,并大力推动国内市场的开放。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的GDP连续增长多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大量的外贸和外资,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和供应链中心,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改革开放:中国的人文腾飞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新的提升。中国人民逐渐体验到了物质生活 的改善,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享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的知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育体制 进行了改革,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奠 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在全球的竞争中提供了巨大优势。 四、改革开放:中国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 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挑战。世界 经济的不稳定、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一定 的压力。 然而,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机遇和动力仍然巨大。中国始终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国际合 作倡议。中国的改革开放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为中国和世界的 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结语: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历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历史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开启了中国新时代的大门。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困境。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混乱,使得中国经济几乎崩溃,人民生活贫困。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选择了经济体制的改革。1978年,中国 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一切围绕经济建设”的口号,启动了经济改革。这一改革主要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依据自愿原则,租借土地并自主经营,这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村经济实现了突破。城市改革主要是推行市场化,解放市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外开放则是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吸收外资外技术,加强国际贸易。 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但是中国领导人坚定地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和调整经济政策。1984年,中国正式推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逐渐从纯粹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加速。1987年,中国在工业部门全面实行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了经济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逐渐开放了对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吸收。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

入中国。1980年代以后,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为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的外向型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和技术。 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1979年, 中国放宽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允许个体户自理生产和经营。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和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改革开放还推动了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特别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4倍,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元左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落后,人口多,贫困普遍。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历史变革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中国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繁荣,推动了亚洲的崛起。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清单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启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政治气氛为之一变。但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2)目的: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3)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底,为了彻底拨乱反正,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划时代的决定。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深化认知]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这次讨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肯定,实际上使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清单二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领域的改革1.实质 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乡镇企业涌现。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3)2000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目的是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后来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设计 苏教版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课题第二十四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型新授课课时 安排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 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 变化。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 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引领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 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 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 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 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 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举世瞩目的成就 2.难点改革开放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讨论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 板书设计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高峡出平湖 举世瞩目的成就 日子越过越好 从安排就业到竞聘求职 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 打开世界之窗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性化补充第一课时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情境导入 P90“生活在线”导入(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1、中国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家作主站起来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我国现在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4、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5、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越过越好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91-94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的快而准确。 1、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能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了什么? 2、从农业、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祖国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列举一两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大变化的实例?你能从祖国面貌的巨变中得出什么结论? 3、填写P93表格。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吗? 4、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怎样的水平? 5、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越过越好? 四、师生研讨 思考题1 三峡工程之梦想、决策、实施(点击播放视频3) 说明改革开放促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国家有经济实力进行这项投资巨大的重点工程建设。 思考题2 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科技、信息、知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提高了水稻产量。 工业:过去是手工劳动或简单的机器生产,现在是电子技术控制的现代化大生产。过去市场商品单一,现在品种繁多。 科技:“神七”飞天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体育: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取得51枚金牌。 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 国际地位: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思考题3 餐桌上的变化——过去:吃饱就行现在:讲究吃好,讲究营养结构 住房的变化——过去:农村是低矮的茅草房现在:宽敞明亮的楼房 交通的变化——过去:道路狭窄,交通拥挤,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现在:道路宽阔,交通顺畅,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解私家车

22版:第17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步步高)

第1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12 月) (1)历史背景: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观念。 (2)主要内容: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3)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拨乱反正 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3.总结历史 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修订宪法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图解历史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对内改革 (1)突破试点

①农村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②城市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理论形成 ①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改革深化 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改革。 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对外开放 时间表现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984年开放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0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3.影响: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