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命令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和步骤

2.掌握交换机常用配置命令

二、实验器材及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一台

2.安装模拟软件Boson Netsim 5.31

3.模拟环境如图1-1所示

图1-1 实验环境结构图

三、实验内容

1.搭建交换机实验环境

2.设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1.搭建交换机配置环境

在对交换机配置前,首先应登录连接到交换机,这可以通过交换机的控制端口(Console)连接或通过Telnet登录来实现。

2.通过Telnet连接交换机

在首次通过Console控制端口完成对交换机的配置,并设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和登录密码后,就可以通过Telnet回话来连接登录交换机,从而实现对交换机的远程配置。

3.交换机的组成

交换机相当于一台特殊的计算机,同样有CPU、内存和操作系统,只不过这些组成部分与PC有部分差异而已。

4.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

Cisco IOS提供了用户EXEC模式和特权EXEC模式两种基本的命令执行级别,同时还提供了全局配置、接口配置、Line配置和vlan数据库配置等多种级别的配置模式,以允许用户对交换机的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

(1)用户EXEC模式

当用户通过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或Telnet会话连接并登录到交换机时,此时所处的命令执行模式就是用户EXEC模式。在该模式下,只执行有限的一组命令,这些命令通常用于查看显示系统信息、改变终端设置和执行一些最基本的测试命令,如ping、traceroute等。

用户EXEC模式的命令状态行是:student1>

其中的student1是交换机的主机名,对于未配置的交换机默认的主机名是Switch。在用户EXEC模式下,直接输入?并回车,可获得在该模式下允许执行的命令帮助。

(2)特权EXEC模式

在用户EXEC模式下,执行enable命令,将进入到特权EXEC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能够执行IOS提供的所有命令。特权EXEC模式的命令状态行为:student1# Student1>enable

Password:

Student1#

在前面的启动配置中,设置了登录特权EXEC模式的密码,因此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密码,密码输入时不回显,输入完毕按回车,密码校验通过后,即进入特权EXEC模式。

若进入特权EXEC模式的密码未设置或要修改,可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利用enable secret命令进行设置。

在该模式下键入?,可获得允许执行的全部命令的提示。离开特权模式,返回用户模式,可执行exit或disable命令。

重新启动交换机,可执行reload命令。

(3)全局配置模式

在特权模式下,执行configure terminal命令,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只要输入一条有效的配置命令并回车,内存中正在运行的配置就会立即改变生效。该模式下的配置命令的作用域是全局性的,是对整个交换机起作用。

全局配置模式的命令状态行为:

student1(config)#

student1#config terminal

student1(config)#

在全局配置模式,还可进入接口配置、line配置等子模式。从子模式返回全局配置模式,执行exit命令;从全局配置模式返回特权模式,执行exit命令;若要退出任何配置模式,直接返回特权模式,则要直接end命令或按Ctrl+Z组合键。

例如,若要设交换机名称为student2,则可使用hostname命令来设置,其配置命令为:student1(config)#hostname student2

student2(config)#

若要设置或修改进入特权EXEC模式的密码为123456,则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enable secret 123456

student1(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456

其中enable secret命令设置的密码在配置文件中是加密保存的,强列推荐采用该方式;而enable password命令所设置的密码在配置文件中是采用明文保存的。

对配置进行修改后,为了使配置在下次掉电重启后仍生效,需要将新的配置保存到NVRAM中,其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exit

student1#write

(4)接口配置模式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interface命令,即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可对选定的接口(端口)进行配置,并且只能执行配置交换机端口的命令。接口配置模式的命令行提示符为:student1(config-if)#

例如,若要设置Cisco Catalyst 2950交换机的0号模块上的第3个快速以太网端口的端口通讯速度设置为100M,全双工方式,则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tudent1(config-if)#speed 100

student1(config-if)#duplex full

student1(config-if)#end

student1#write

(5)Line配置模式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line vty或line console命令,将进入Line配置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对虚拟终端(vty)和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其配置主要是设置虚拟终端和控制台的用户级登录密码。

Line配置模式的命令行提示符为:student1(config-line)#

交换机有一个控制端口(console),其编号为0,通常利用该端口进行本地登录,以实现对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为安全起见,应为该端口的登录设置密码,设置方法为:student1#config terminal

student1(config)#line console 0

student1(config-line)#?

exit exit from line configuration mode

login Enable password checking

password Set a password

从帮助信息可知,设置控制台登录密码的命令是password,若要启用密码检查,即让所设置的密码生效,则还应执行login命令。退出line配置模式,执行exit命令。

下面设置控制台登录密码为654321,并启用该密码,则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line)#password 654321

student1(config-line)#login

student1(config-line)#end

student1#write

设置该密码后,以后利用控制台端口登录访问交换机时,就会首先询问并要求输入该登录密码,密码校验成功后,才能进入到交换机的用户EXEC模式。

交换机支持多个虚拟终端,一般为16个(0-15)。设置了密码的虚拟终端,就允许登录,没有设置密码的,则不能登录。如果对0-4条虚拟终端线路设置了登录密码,则交换机就允许同时有5个telnet登录连接,其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line vty 0 4

student1(config-line)#password 123456

student1(config-line)#login

student1(config-line)#end

student1#write

若要设置不允许telnet登录,则取消对终端密码的设置即可,为此可执行no password 和no login来实现。

在Cisco IOS命令中,若要实现某条命令的相反功能,只需在该条命令前面加no,并执行前缀有no的命令即可。

为了防止空闲的连接长时间的存在,通常还应给通过console口的登录连接和通过vty 线路的telnet登录连接,设置空闲超时的时间,默认空闲超时的时间是10分钟。

设置空闲超时时间的配置命令为:exec-timeout 分钟数秒数

例如,要将vty 0-4线路和Console的空闲超时时间设置为3分钟0秒,则配置命令为:student1#config t

student1(config)#line vty 0 4

student1(config-line)#exec-timeout 3 0

student1(config-line)#line console 0

student1(config-line)#exec-timeout 3 0

student1(config-line)#end

student1#

(6)vlan数据库配置模式

在特权EXEC模式下执行vlan database配置命令,即可进入vlan数据库配置模式,此时的命令行提示符为:student1(vlan)#

在该模式下,可实现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创建、修改或删除等配置操作。退出vlan 配置模式,返回到特权EXEC模式,可执行exit命令。

○1设置主机名

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可在全局配置模式,通过hostname配置命令来实现,其用法为:hostname 自定义名称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主机名默认为Switch。当网络中使用了多个交换机时,为了以示区别,通常应根据交换机的应用场地,为其设置一个具体的主机名。

例如,若要将交换机的主机名设置为student1-1,则设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hostname student1-1

student1-1(config)#

○2配置管理IP地址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需的。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 1,VLAN 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 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IP地址,其配置命令为:interface vlan vlan-id

ip address address netmask

参数说明:

vlan-id代表要选择配置的VLAN号。

address为要设置的管理IP地址,netmask为子网掩码。

Interface vlan配置命令用于访问指定的VLAN接口。2层交换机,如2900/3500XL、2950等没有3层交换功能,运行的是2层IOS,VLAN间无法实现相互通讯,VLAN接口仅作为管理接口。

若要取消管理IP地址,可执行no ip address配置命令。

(7)配置默认网关

为了使交换机能与其他网络通讯,需要给交换机设置默认网关。网关地址通常是某个3 层接口的IP地址,该接口充当路由器的功能。

设置默认网关的配置命令为:

ip default-gateway gatewayaddress

在实际应用中,2层交换机的默认网关通常设置为交换机所在VLAN的网关地址。假设student1交换机为192.168.168.0/24网段的用户提供接入服务,该网段的网关地址为192.168.168.1,则设置交换机的默认网关地址的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68.1

student1(config)#exit

student1#write

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修改后,别忘了在特权模式执行write或copy run start命令,对配置进行保存。若要查看默认网关,可执行show ip route default命令。

(8)设置DNS服务器

为了使交换机能解析域名,需要为交换机指定DNS服务器。

○1启用与禁用DNS服务

启用DNS服务,配置命令:ip domain-lookup

禁用DNS服务,配置命令:no ip domain-lookup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启用了DNS服务,但没有指定DNS服务器的地址。启用DNS服务并指定DNS服务器地址后,在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时,对于输入错误的配置命令,交换机会试着进行域名解析,这会影响配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禁用DNS服务。

○2指定DNS服务器地址。配置命令:

ip name-server serveraddress1 [serveraddress2…serveraddress6]

交换机最多可指定6个DNS服务器的地址,各地址间用空格分隔,排在最前面的为首选DNS服务器。

例如,若要将交换机的DNS服务器的地址设置为61.128.128.68和61.128.192.68,则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ip name-server 61.128.128.68 61.128.192.68

(9)启用与禁用HTTP服务

对于运行IOS操作系统的交换机,启用HTTP服务后,还可利用web界面来管理交换机。在浏览器中键入【http://交换机管理IP地址】,此时将弹出用户认证对话框,用户名可不指定,然后在密码输入框中输入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之后就可进行交换机的管理页面。

交换机的web配置界面功能较弱且安全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还是采用命令行来配置。交换机默认启用了HTTP服务,因此在配置时,应注意禁用该服务。

启用HTTP服务,配置命令:ip http server

禁用HTTP服务,配置命令:no ip http server

(10)查看交换机信息

对交换机信息的查看,使用show命令来实现。

○1查看IOS版本

查看命令:show version

○2查看配置信息

要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需要在特权模式运行show命令,其查看命令为: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保存在NVRAM中的启动配置

例如,若要查看当前交换机正在运行的配置信息,则查看命令为:

student1#show run

(11)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配置命令:show mac-address-table [dynamic|static] [vlan vlan-id]

该命令用于显示交换机的MAC地址表,若指定dynamic,则显示动态学习到的MAC地址,若指定static,则显示静态指定的MAC地址表,若未指定,则显示全部。

若要显示交换表中的所有MAC地址,即动态学习到的和静态指定的,则查看命令为:

show mac-address-table

(12)选择多个端口

对于Cisco 2900、Cisco2950和Cisco 3550交换机,支持使用range关键字,来指定一个端口范围,从而实现选择多个端口,并对这些端口进行统一的配置。

同时选择多个交换机端口的配置命令为:interface range typemod/startport - endport

startport代表要选择的起始端口号,endport代表结尾的端口号,用于代表起始端口范围的连字符“-”的两端,应注意留一个空格,否则命令将无法识别。

例如,若要选择交换机的第1至第24口的快速以太网端口,则配置命令为:

student1#config t

student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0/1 - 24 五、实验总结

实验二使用交换机管理子网和VLAN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LAN的划

2.使用Boson Netsim进行模拟VLAN划分

二、实验器材及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一台

2.安装模拟软件Boson Netsim 5.31

三、实验内容

1.静态VLAN划分

2.动态VLAN划分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1.VLAN的划分分为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

静态方式:交换机上的VLAN端口由管理员静态分配,这些端口保持这种配置状态直到人工改变它们。

动态方式:交换机上的VLAN端口的分配原则,通过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基础,动态划分。

2.VLAN的划分方法

(1)基于端口划分VLAN,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端口来划分的,是将VLAN交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和VLAN交换机内部的PVC(永久虚电路)端口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相当于一个独立的VLAN交换机。这种划分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定义为相应的VLAN组即可。适合于任何大小的网络。缺点是如果某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就必须重新定义。另外还必须注意,交换机端口有三种模式:Access、Hybrid和Trunk。

●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

●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

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

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为每个MAC 地址的主机都配置其属于的组,实现的机制就是每一块网卡都对应唯一的MAC地址,VLAN 交换机跟踪属于VLAN MAC的地址。这种方式划分的VLAN允许网络用户从一个物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自动保留其所属VLAN的成员身份。

(3)基于网络层协议划分VLAN,即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可以组成不同的VLAN。例如IP VLAN、IPX VLAN等。这种按网络层协议划分的VLAN,可使广播域跨越多个VLAN交换机。这对于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和服务来组织用户的网络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用户可以在网络内部自由移动,但其VLAN成员身份仍然保留不变。

(4)根据IP组播划分VLAN,IP组播实际上也是VLAN的一种定义,即认为一个IP 组播组就是一个VLAN。根据IP组播来划分VLAN的方法将VLAN扩大到了广域网,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很容易通过路由器进行扩展,适用于将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用户划分到一个VLAN内。

3.VLAN的配置

VLAN是交换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尽管各种型号的交换机使用的配置方式、命令等不同,但它们大致有下面几个过程,这里以Cisco 2950为例。

(1)查看VLAN配置

查看交换机的VLAN配置可以使用show vlan命令或者show vlan brief命令(如图2-1),交换机返回的信息显示了当前交换机配置的VLAN的个数、编号、名字、状态以及VLAN 所包含的端口号。

图2-1 查看VLAN

(2)创建VLAN

要创建一个VLAN,需要准备一个VLAN的编号,Cisco 2950可管理250个VLAN,支持VLAN编号从0~4095(IEEE 802.1Q标准),VLAN编号的有效范围见表2-1。另外,还需为VLAN取一个字符串格式的名字。

表2-1 Cisco 2950 VLAN编号说明

创建一个VLAN的步骤如下:

①使用vlan database命令进入交换机的VLAN数据库维护模式。

②执行vlan 20 name vlan20命令定义VLAN编号及名字。

③执行apply命令实施VLAN数据库改动,否则改动是无效的。

④按Ctrl+C组合键退出VLAN数据库维护模式。

添加VLAN之后,可以使用show vlan命令查看交换机的VLAN配置信息(如图2-2所示),确认新的VLAN是否添加成功。

图2-2创建VLAN

(3)为VLAN分配端口

在创建好VLAN之后,它还没有真正被使用起来,因为在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在VLAN 1中,所以要为新创建的VLAN分配它所管理的端口。为VLAN分配端口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配置终端模式。

②执行interface fa0/1命令通知交换机配置的端口号为1。

③执行switchport mode access命令和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命令把交换机的端口1分配给VLAN20。

④按Ctrl+C组合键退出配置终端模式。

按同样的步骤,将交换机的端口2分配给VLAN 20。然后使用show vlan命令查看交换机的VLAN配置信息,可以看到端口1和端口2出现在VLAN 20中,如图2-3所示。

图2-3 为VLAN分配端口

(4)删除VLAN

当需要删除一个VLAN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使用vlan database命令进入交换机的VLAN数据库维护模式。

②执行no vlan 20命令将VLAN20从数据库中删除。

③按Ctrl+C组合键退出VLAN数据库维护模式。

删除VLAN 20后使用show vlan命令查看结果,如图2-4所示VLAN 20表项已经没有了,证明删除成功。

图2-4 删除VLAN

注意:在删除一个VLAN后,原来分配给该VLAN的端口将处于非激活状态,它们不会自动分配给其他的VLAN。只有把它们再次分配给另一个VLAN,才能激活它们。

4.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

五、实验总结

实验三使用二层交换机配置中继链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LAN间路由

2.使用Boson Netsim进行模拟VLAN间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器材及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一台

2.安装模拟软件Boson Netsim 5.31

三、实验内容

实现主机或其它IP设备在VLAN间的通信。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1.VLAN帧的交换链路

当帧通过网络进行交换时,交换机必须能够跟踪所有类型的帧,根据帧所穿越的链路类型的不同,对帧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在交换式网络中,有两种类型的链路。

(1)访问链路(Access Links),只是某个VLAN的一部分,它被称为端口的本机VLAN。任何连接到访问链路上的设备都不会关心VLAN的成员关系,它只是广播域的一部分。在帧被发送到访问链路之前,交换机要从帧中删除任何有关VLAN的信息。访问链路上的设备不能与VLAN外部的设备进行通信,除非数据包是被路由转发的。

2)中继链路(Trunk Links),一条中继链路可以同时承载多个VLAN,它是两个交换机之间的100Mb/s或1000Mb/s端口的点到点链路,也可以是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中继链路可以使单个端口同时成为多个VLAN的一部分,利用这个特点中继链路可以跨越链路传送所有VLAN或一部分VLAN的信息。

2.中继链路实现方法

与访问链路相比较,中继链路是一种更常见的、更有效交换链路,它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通过配置交换机间链路(Inter-Switch Link,ISL)和配置VLAN中继协议(VLAN Trunk Protocol,VTP)来实现中继链路。

3.VLAN间路由的两种方法

实现VLAN间路由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使用路由器来实现VLAN路由和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VLAN路由。

(1)使用路由器来实现VLAN路由,要在路由器的某个接口上(比如FastEthernet)支持ISL或IEEE802.1Q干道,路由器的接口就需要分成逻辑接口,每个VLAN都需要一个逻辑接口,这些逻辑接口称为子接口;还需要在每个交换机上定义一个公用端口,交换机公用端口之间相连并建立中继链路(Trunk),就可实现不同VLAN间的路由和通信。

(2)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VLAN路由,首先在交换机间建立中继链路(Trunk),同VLAN只进行交换处理,不同VLAN间先配置VLAN路由,再交换。

五、VLAN间路由实验项目

在如图3-1所示的网络中,有一台Cisco 2620路由器,有两台Cisco 2950交换机,多台PC。要求创建两个VLAN:VLAN 20和VLAN 30,并将PC1、PC3划分到VLAN20中,将PC2、PC4划分到VLAN 30中,实现VLAN之间的路由通信。

PC2

图3-1 VLAN间路由

1.配置Cisco 2620

Cisco 2620的配置包括:配置主机名、清除f0/0端口IP地址、启动f0/0端口,创建子接口、定义封装类型、给子接口分配IP地址,保存配置参数。

(1)配置Cisco 2620主机名、清除f0/0端口IP地址、启动f0/0端口,命令如下:

(2)创建子接口、定义封装类型、给子接口分配IP地址,命令如下:

vlanRouter(config-if)#int f0/0.1

vlan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

vlan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vlanRouter(config-subif)#exit

vlanRouter(config)#int f0/0.2

vlan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

vlan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vlanRouter(config-subif)#exit

vlanRouter(config)#int f0/0.3

vlan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

vlan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

vlanRouter(config-subif)#exit

vlanRouter(config)#exit

(3)保存配置,命令如下:

vlanRouter#copy run start

Cisco 2620配置完后使用show running-config命令查看路由器子接口及IP地址,如图3-2所示。

图3-2 路由器子接口

2.配置Cisco 2950A

Cisco 2950A的配置主要包括:配置主机名、分配IP地址和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中继口和VTP,把2950A设置成Server模式负责VLAN管理,创建VLAN,给VLAN分配端口,保存配置参数。

(1)配置Cisco 2950A主机名、给交换机配置IP地址和默认网关地址,命令如下:Switch>en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hostname 2950A

2950A(config)#int vlan 1

2950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2950A(config-if)#no shut

2950A(config-if)#exit

2950A(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

(2)配置中继口(即trunk口),命令如下:

2950A(config)#int f0/1

2950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2950A(config-if)#exit

2950A(config)#int f0/12

2950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2950A(config-if)#exit

(3)配置VTP、把2950A设置成Server模式负责VLAN管理,命令如下:2950A(config)#vtp mode server

2950A(config)#vtp domain vlanRouter

2950A(config)#exit

使用show running-config命令查看Cisco 2950A VTP模式及IP地址,如图3-3所示。

图3-3 查看Cisco 2950A VTP模式及IP地址

(4)创建VLAN 20和30,命令如下:

2950A#vlan database

2950A(vlan)#vlan 20 name vlan20

2950A(vlan)#vlan 30 name vlan30

2950A(vlan)#apply

2950A(vlan)#exit

(5)将交换机端口f0/2分配到VLAN 20中,端口f0/3分配到VLAN 30中,命令如下:2950A#config t

2950A(config)#int f0/2

2950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2950A(config-if)#exit

2950A(config)#int f0/3

2950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2950A(config-if)#exit

2950A(config)#exit

(6)保存配置,命令如下:

2950A#copy run start

使用show vlan命令查看VLAN信息,如图3-4所示。

图3-4 VLAN配置信息

3.配置Cisco 2950B

Cisco 2950B的配置主要包括:配置主机名、管理IP和默认网关,配置中继口,配置VTP、把2950B设置成Client模式从2950A接收VLAN信息,保存配置参数。

(1)配置Cisco 2950B主机名、给交换机配置IP地址和默认网关地址,命令如下:Switch>en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hostname 2950B

2950B(config)#int vlan 1

2950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3 255.255.255.0

2950B(config-if)#no shut

2950B(config-if)#exit

2950B(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

(2)配置中继口(即trunk口),命令如下:

2950B(config)#int f0/12

2950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2950B(config-if)#exit

(3)在交换机2950B上配置VTP,设置成Client模式,命令如下:

2950B(config)#vtp domain vlanRouter

2950B(config)#vtp mode client

使用show running-config命令查看Cisco 2950B VTP模式及IP地址,如图3-5所示。

图3-5 Cisco 2950B VTP模式及IP地址

(4)查看Vlan,命令如下:

2950B(config)#show vlan

使用show vlan命令查看VLAN信息,如图3-6所示,由于Cisco 2950B只是接收Cisco 2950A发送的VLAN信息,所以显示的结果应和Cisco 2950A一样。

图3-6 Cisco 2950B接收的VLAN信息

(5)保存配置,命令如下:

2950B#copy run start

4.配置PC的IP地址

使用winipcfg命令按表3-1设置PC的IP地址。

表3-1 PC地址分配表

PC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PC1 192.168.20.2 255.255.255.0 192.168.20.1

PC2 192.168.30.2 255.255.255.0 192.168.30.1

PC3 192.168.20.3 255.255.255.0 192.168.20.1

PC4 192.168.30.3 255.255.255.0 192.168.30.1

在各个PC上ping其他主机,均通过,说明配置成功。

五、实验总结

实验四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会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

二、实验器材及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一台

2.安装模拟软件Boson Netsim 5.31

三、实验内容

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有多种,本次实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VLAN间路由还可以直接在交换机的物理接口配置IP而不用划分VLAN,本实验主要验证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实现方法。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1.构建多VLAN网络环境

熟悉三层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和配置命令,构建一个具有多个VLAN的网络环境,绘出网络拓扑图,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路由,最后测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状态数据。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4-1所示。

图4-1 使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2.实验原理

(1)分别启用路由器R1 、R2和交换机SW1;

(2)将路由器R1的Fa0/0端口的ip设为:192.168.1.2/24,关闭路由功能,用来模拟PC1,同时将默认网关设为:192.168.1.1;

(3)将路由器R2的Fa0/0端口的ip设为:192.168.0.2/24,关闭路由功能,用来模拟PC2,同时将默认网关设为:192.168.0.1;

(4)在交换机SW1上分别划分VLAN14、VLAN15两个VLAN,启用路由功能,用来充当三层交换机;

(5)将交换机SW1的Fa1/14端口的ip设为:192.168.0.1/24,并将该端口加入到VLAN14中;

(6)将交换机SW1的Fa1/15端口的ip设为:192.168.1.1/24,并将该端口加入到VLAN15中;

五、实验配置过程

1.交换机SW1的配置清单

(1)开启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充当三层交换机使用。

SW1(config)#ip routing

SW1(config)#exit

(2)在交换机SW1上划分VLAN。

SW1#vlan data

SW1(vlan)#vlan 14

SW1(vlan)#vlan 15

SW1(vlan)#exit

(3)将交换机SW1的两个端口分别划入相应的VLAN:

SW1(config)#int fa1/14

SW1(config-if)#speed 100

SW1(config-if)#duplex full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 acc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 vlan 14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 fa1/15

SW1(config-if)#speed 100

SW1(config-if)#duplex full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 acc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 vlan 15

SW1(config-if)#exit

(4)分别为每个VLAN设置ip。

SW1(config)#int vlan 14

SW1(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

SW1(config-if)#no shut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 vlan 15

SW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SW1(config-if)#no shut

SW1(config-if)#exit

2.路由器R1的配置清单

R1(config)#no ip routing //关闭路由功能

R1(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 //配置默认网关

R1(config)#int fa0/0 //进入端口模式

R1(config-if)#speed 100 //设置速率

R1(config-if)#duplex full //设为全双工模式

R1(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R1(config-if)#no shut //启动端口

R1(config-if)#exit

3.路由器R2 的配置清单

R2(config)#no ip routing

R2(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

R2(config)#int fa0/0

R2(config-if)#speed 100

R2(config-if)#duplex full

R2(config-if)#ip add 192.168.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exit

4.验证实验结果

R1 ping R2:

R1r#ping 192.168.0.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0.2, timeout is 2 seconds:!!!!!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120/162/216 ms R2pingR1:

R2#ping 192.168.1.2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

五、实验总结

现代交换与网络 实训指导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讲义 管理与信息系 通信技术专业 2007年5月

第一部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基础 1通信网与交换技术 1.1电信网与交换: * 电话网络是支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Internet技术发展的设施。* 所有电信网络实现的关键是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实现的方式主要分为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分组交换。1.2交换方式:在电信网中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以下几种: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分组交换帧交换 快速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 1.3 软交换: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2通信网 在不同应用范围和不同应用目标下,信息网络具有不同的含义,在一般意义上可以将信息网络分成电话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种类型。 以话音为主的电话通信网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专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 以数据为主的通信网包括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X.25网、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帧中继网(FRN:Frame Relay Network)。计算机通信网包括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等形式。其中高速局域网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吉(千兆)比特以太网,高速城域网有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和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广域网有Internet等典型网络。 有线电视网(CATV)以视频业务为主要业务。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 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

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模块1~4: 模块1~4分别是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电路。具体叙述如下: (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 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 (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 被叫用户,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 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 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 (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 (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 (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 (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 (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6)各接口间的控制信号。 4.模块7: 模块7是交换网络,它包括三大部分: (1)人工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S201和M201组成,通过手动设置跳线完成人工交换工作。 (2)空分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MT8816芯片构成,完成空分路由选通。 (3)数字时分程控交换网络:主要由MT8980芯片、74HC573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 5.模块8: 模块8是记发器电路:它是CPU中央处理器及控制检测电路,主要由CPU芯片U101 (AT89C51)、CPLD 可编程器件EPM7128、锁存器74HC573等组成,它们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完成对话机状态的监视、信号音及铃流输出的控制、的识别、交换命令发送等功能。具体叙述如下: (1)用户状态检测电路:接收各个用户线接口电路输出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DET X(X是话路的序号),可以是A、B、C、D,例如DETA是第一话路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下面文字说明中标号的X含义与此处相同),信号直接送入CPU的P1口,以识别主、被叫用户的摘挂机状态。 (2)信号音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U101及4066的电子开关组成,由CPU经EPM7128口输出的拨号音控制信号(SELA1)、忙音控制信号(SELA2)、回铃音控制信号(SELA3)的作用下,分别分时地将上述三种信号通过U305电子开关送入主叫用户。 (3)铃流控制电路:由上述的单片机U101、EPM7128和用户线接口芯片PBL 38710的有关管脚等组成。自动交换时,在单片机U101作用下,EPM7128口输出的振铃控制信号(RING),铃流音信号送给PBL38710,由PBL38710提升铃流信号电压,使其有效值达到75V左右,送往机。 (4)DTMF接收控制电路:主要由EPM7128可编程器件和CPU的中断端口组成,当8870收到后,便发出使能信号(12EN或34EN)向CPU申请中断,同时收数据(DTMFD1~4)送给CPU(U101)和EPM7128进行处理。 6.模块9: 模块9是话路交换控制器电路:主要由U103、U105、U107、U01及学生二次开发程序U109构成。 7.模块10: 模块10是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电路:它们共同完成交换功能选择,对话路交换状态显示、话路时隙设置等功能。 8.模块11: 模块11是工作电源:分别是-48V、-12V、接地、+5V、+12V。 9.模块12: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安排: 上机实践按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每小组三人,分别完成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三个题目,语法分析部分可任意选择一种语法分析方法。先各自调试运行,然后每小组将程序连接在一起调试,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编译器。 实验报告: 上机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 1.小组成员; 2.个人完成的任务; 3.分析及设计的过程; 4.程序的连接; 5.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总结。

实验一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TEST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即基本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 二、实验预习提示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格式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输入源程序,输出单词符号。词法分析器的单词符号常常表示 成以下的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 2.TEST语言的词法规则 |ID|ID |NUM →a|b|…|z|A|B|…|Z →1|2|…|9|0 →+|-|*|/|=|(|)|{|}|:|,|;|<|>|! →>=|<=|!=|== →/* →*/ 三、实验过程和指导 1.阅读课本有关章节,明确语言的语法,画出状态图和词法分析算法流程图。 2.编制好程序。 3.准备好多组测试数据。 4.程序要求 程序输入/输出示例:

现代交换原理 知识点整理

现代交换原理知识点整理

填空26分 简答31分 简述14分 计算17分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CH9 有计算题 看图12分应该有,脉冲识别原理图,位间隔识别原理图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通信网的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帧中继特点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高速互连业务。(1)

将逐段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删除,网络只进行差错的检测,发现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分组,纠错工作和流量控制由终端来完成,使网络节点专注于高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简化网络功能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2) 保留X.25中统计复用和面向连接的思想,但将虚电路的复用和交换从原来的第三层移至第二层来完成,通过减少协议的处理层数,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评价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 ⑴失效率 λ,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1/λ,⑶平均修复时间(MTTR) 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⑷系统不可利用度(U) 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 MTTR MTBF MTTR U=λ/(λ+μ)=

CH2 传输介质的特点 分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双绞线:双线扭绞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线间的低频干扰,扭绞得越紧密抗干扰能力越好。便宜易安装,串音会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局域网范围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Mb/s)。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同轴电缆通常能提供500~750 MHz的带宽),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可以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较大,主要用于短距低速传输,比如接入网和局域网,一般传输距离应小于2 km)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 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介质:1.无线电:(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兹到200兆赫兹左右)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2.微波:(频段范围在300 MHz~30 GHz的电磁波,低频信号穿越障碍能力强,但传输衰耗大;高频信号趋向于沿直线传输,但容易在障碍物处形成反射,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频段使用的分配管理)在空间沿直线传输。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WDM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 WDM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分类:粗波分复用(Coarse 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 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单板单板单板功能机框 模块 交换系统 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 用户框+主控框 USM USM/TSM/UTM+AM/CM C&C08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 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实验总学时数: 8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承担实验室: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中心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系中心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上机实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习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2次上机实验都属于一种设计类型的实验,每个实验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编译技术和方法,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实验的目的是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编制算法的能力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编写;上机时应随带有关的编译原理教材或参考书;要学会程序调试与纠错。 每次实验后要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实验题目、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 (2)简要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详细的算法描述; (4)源程序清单; (5)给出软件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6)实验的评价、收获与体会。 开发工具: (1)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考核: 实验成绩占编译原理课程结业成绩的10%。 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每个实验保证每个学生一台微机。 实验一(4学时):单词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具体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现代交换原理答案

一填空题 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设备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2.电话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通话设备、信令设备和转换设备。3.交换机的硬件系统由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和控制设备这几部分组成。 4.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省级交换中心(DC1)和本地网长途交换中心(DC2)两级组成。 5.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两大类。 6.S1240交换机由数字交换单元和终端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组成。7.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大致可分为分级控制方式、全分散控制方式和基于容量分担的分布方式三种。 8.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9.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10.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秒抽样8000 次,每个抽样值编码为8 比特,每一路PCM话音的传输速率是64 Kbit/s 。 11.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不同时隙的交换。12.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在同一复用线(母线)上不同时隙间的交换。13. T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14.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7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0,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0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7号单元的内容是20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 15.空间(S)接线器的作用是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 16.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n的电子接点矩阵和控制存贮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 17.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贮器SM 、控制存贮器CM ,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如串/并,并/串转换等)组成。 18.T接线器的话音存贮器SM用来存贮话音信号的PCM编码,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8 位,控制存贮器CM用来存贮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内容是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话音存贮器的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i和j的关系应满足2i≥j 。 19.设S接线器有8条输入复用线和8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256。则该S接线器的控制存贮器有8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256 个。20.设S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1的时隙46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2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1 的46 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2 。 21.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 4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512×512的T接线器。 22.设某个中继群的完成话务量为5,每条中继线的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则该中继群的 平均同时占用数为 5 ,该中继群的各中继线在一小时时间中占用时间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钟联坪)概要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6班 学号 3113003072 姓名钟联坪 2015 年11 月30 日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 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电话交换,中继通信的概 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电话号码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 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 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2015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词法分析器设计 【实验目的】 1.熟悉词法分析的基本原理,词法分析的过程以及词法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2.复习高级语言,进一步加强用高级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完成词法分析程序,了解词法分析的过程。 【实验内容】 用C语言编写一个PL/0词法分析器,为语法语义分析提供单词,使之能把输入的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分割成一个个单词符号传递给语法语义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基本字,运算符,标识符,常数以及界符)输出。 【实验要求】 1.要求绘出词法分析过程的流程图。 2.根据词法分析的目的以及内容,确定完成分析过程所需模块。 3.写出每个模块的源代码,并给出注释。 4.整理程序清单及所得结果。 【说明】 运行成功以后,检查程序,并将运行结果截图打印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辅助库函数scanerLib设计以及使用说明: 下面内容给出了一个辅助库函数的接口说明以及具体实现。 接口设计 //字符类 class Token { TokenType type; String str; Int line; } //词法分析结果输出操作类 class TokenWriter { ArrayList tokens; //用来记录所识别出来的token TokenWriter(); //构造函数指定输入文件名,创建文件输出流 V oid Add(Token); //将词法分析器中分析得到的Token添加到tokens中 WriteXML(); //将tokens写出到目标文件.xml中 } //词法分析操作词法分析生成文件接口<暂时不需要对该类的操作;下一步做语法分析的时候使用> class TokenReader

PLC实验指导书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 华晨辉编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0年11月

前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是根据专业课程《机电一体化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共安排16个课时的实验学习课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基于GX-DEVELOPER创建PLC程序的软件及GX Simulator调试的软件,实验中安排学生首先学习使用GX-DEVELOPER 软件进行梯形图制作,掌握PLC基本编程技能和操作方法,然后学会使用GX Simulator调试的软件仿真PLC实例,掌握在实际应用中PLC的输入输出及时序图控制等基本操作,为同学们在今后工程实践中的软件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

实验一 PLC的工程及梯形图的制作 【实验目的】 1.熟悉GX-DEVELOPER编程PLC软件。 2.学会在GX-DEVELOPER软件中创建、打开、保存、结束PLC工程。 3.掌握梯形图制作步骤。 【实验内容】 1.熟悉GX-DEVELOPER编程软件界面; 【项目说明】: ①. 工程名。(图示中“工程未设置”是指还未命名该工程) ②. 工程数据一览:是指将工程内的数据按类别用浏览的形式表示; 在其任意一项数据上按右键可以对该工程数据进行新建/复制/删除/改变数据名等操作; 工程数据一览可以用左键拖动来改变其放置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其大小。 ③. 单击此处可以关闭工程数据一览。 ④. 单击此项目符号可以显示/不显示工程数据一览。 ⑤. 梯形图程序编写栏。 ⑥. 创建梯形图的工具按钮。 2.创建工程; 【设定要求】:新建工程时,首先需设定必要的PLC系列名、PLC类型和工程名。 【操作步骤】:[工程]——[新建工程];或者点击工具按钮或者用快捷键Ctrl+N。 【项目说明】: ①. PLC系列:点击下拉菜单可以选择适当的PLC系列。 ②. PLC类型:点击下拉菜单可以选择特定PLC系列的类型。 ③. 程序类型:可以选择梯形图或SFC程序。

密码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密码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一、密码学课程实验的意义 当前,重视实验与实践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发展潮流,实验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开放教育的基础上,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的核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密码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质量的好环,实际上也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密码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指导书并不给出一些非常具体的实验步骤,让学生们照着做一遍的实验“指导书”。这样的实验无法发掘这群充满活力的人群的智慧和创造性。本书中的每个实验都是按照这种模式编写的:先给出有关的理论介绍,然后抛砖引玉地给出几范例,再给出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同时,希望每个实验都完成准备-预约-实验-答辩4个环节。 实验内容包含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二个方面,以DES和RSA为代表通过具体实验使学生掌握这二类密码的结构、特性、攻击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技术。 第一部分数据加密标准DES 1.实验目的 (1)掌握DES中各加密函数对其性能影响; (2)DES的特性分析,包括互补性和弱密钥; (3)DES的实际应用,包括各种数据类型的加/脱密、DES的短块处理。 2.实验原理 信息加密根据采用的密钥类型可以划分为对称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对称密码算法是指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虽然不同,但是可

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刘春雨 班级:075131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老师:郭金翠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以及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CC08交换设备 三、实验内容 讲述CC08交换设备总体结构、模块化结构、机架结构、单板功能、交换设备内外线连接情况。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体系结构,是大容量的综合网络交换系统,易于平滑升级到下一代网络。作为大容量交换中心和综合业务平台,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和功能,包括智能增值业务解决方案、集团用户业务解决方案、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等,满足了新时期网络建设的需要。此外,它顺应发展,持续优化现阶段PSTN 网,提供双向长/市话疏忙、异地手机寻址、2Mbit/s高速信令链路、多信令点编码、交换机方式移机不改号业务、分步割接不改号、固网预付费、长途平等接入、窄带出宽带、全通达、行业化业务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并可接入分组用户,支持IP Centrex功能,能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提供建设及优化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运营商营造了新的利润空间。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特点:高集成度、灵活齐全的业务提供能力、开放的接口、软件的平台化和开放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 (1)总体结构 (2)模块化结构 SM是CC08交换机得核心,提供多种业务接口。根据SM提供的接口可分为以下模块:

用户交换模块(USM)、中继交换模块(TSM)、用户中继交换模块(UTM);还有CC08交换机的远端模块:RSM和RSA。 模块编号方式 1、主机系统由一个SM模块构成,模块编号为1。 2、模块由功能机框构成。每六个功能机框构成一个机架。功能机框的编号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依次从0编起。 (3)机架结构 SM中机框类型有: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RSA框;其中单模块局还需有BAM框和时钟框。 SM最多有8个机架,在全局统一编号;机框在模块内统一编号,编号范围0~47,从底到顶,由近至远。 主机架:含有主控框。每个SM只有一个主控框,即只有一个主控架。 副机架:主机架以外的其他机架。副机架只包括ASL框或RSA接口框。 (4)单板功能 单板编号方式 功能机框由功能单板构成。一个功能机框最多可以容纳26块功能单板。单板的槽位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0~25。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译原理 实 验 指 导 书 作者:莫礼平 2011年3月

实验一简单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基本构造原理,掌握词法分析程序的手工构造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编译程序的词法分析过程。 2、根据PASCAL语言的说明语句形式,用手工方法构造一个对说明语句进行词法分析的程序。该程序能对从键盘输入或从文件读入的形如: “const count=10,sum=81.5,char1=’f’,string1=”hj”, max=169;” 的常量说明串进行处理,分析常量说明串中各常量名、常量类型及常量值,并统计各种类型常量个数。 三、实验要求 1、输入的常量说明串,要求最后以分号作结束标志; 2、根据输入串或读入的文本文件中第一个单词是否为“const”判断输入串或文本文件是否为常量说明内容; 3、识别输入串或打开的文本文件中的常量名。常量名必须是标识符,定义为字母开头,后跟若干个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4、根据各常量名紧跟等号“=”后面的内容判断常量的类型。其中:字符型常量定 义为放在单引号内的一个字符;字符串常量定义为放在双引号内所有内容;整型常量定 义为带或不带+、- 号,不以0开头的若干数字的组合;实型常量定义为带或不带+、- 号, 不以0开头的若干数字加上小数点再后跟若干数字的组合; 5、统计并输出串或文件中包含的各种类型的常量个数; 6、以二元组(类型,值)的形式输出各常量的类型和值; 7、根据常量说明串置于高级语言源程序中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模仿高级语言编 译器对不同错误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四、运行结果 1、输入如下正确的常量说明串: const count=10,sum=81.5,char1=‘f’,max=169,str1=“h*54 2..4S!AAsj”, char2=‘@’,str2=“aa!+h”; 输出: count(integer,10) sum(float,81.5) char1(char, ‘f’) max(integer,169) str1(string,“h*54 2..4S!AAsj”) char2(char, ‘@’) str2(string,“aa!+h”) int_num=2; char_num=2; string_num=2; float_num=1. 2、输入类似如下的保留字const错误的常量说明串: Aconstt count=10,sum=81.5,char1=‘f’; 输出类似下面的错误提示信息: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1.3 主要的交换方式 现代通信网中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方式。 1.3.1 电路交换 电话交换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相互通信时使用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并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的通信方式。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电路上是否有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着,直到通信双方要求拆除电路连接为止。 电路交换的特点 ①在通信开始时要首先建立连接,在通信结束时要释放连接; ②一个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电路,即使该连接在某个时刻没有信息传送,该电路也不能被其它连接使用,电路利用率低。 ③交换机对传输的信息不作处理,对交换机的处理要求简单,但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纠正。 ④一旦连接建立以后,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时延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 电路交换适合传输信息量较大且传输速率恒定的业务,如电话通信业务,但不适合突发性要求高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1.3.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原来是为完成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方式,由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利用分组交换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完成数据通信业务,也可以用来完成话音和视频通信。 分组交换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首先将需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 在每个分组中都有一个3-10个字节的分组头,在分组头中包含有分组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以控制分组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分组交换采用的是统计复用方式,电路的利用率较高。但统计复用的缺点是可能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这是由于用户传送数据的时间是随机的,若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分组数据,则必然有一部分分组需要在缓冲区中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占用电路传送,若等待的分组超过了缓冲区的容量,就可能发生部分分组的丢失。 另外,在分组交换中普遍采用逐段反馈重发措施,以保证数据传送是无差错的。所谓逐段反馈重发,是指数据分组经过的每个节点都对数据分组进行检错,并在发现错误后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分组交换有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无连接)这两种方式。 1.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进行通信之前要通过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虚电路方式传输数据一般包括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 2)数据传输 3)释放连接 虚电路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物理连接,而是逻辑连接。虚电路并不独占电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以达到资源共享。 虚电路方式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释放呼叫三个阶段,有一定的处理开销,但一旦虚电路建立,数据分组按照已建立的路径通过网络,分组能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终点,在每个中间节点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选路,对数据量较大的通信效率高。但对故障较为敏感,当传输链路或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可能引起虚电路的中断。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破碎与分选的演示实验┅┅┅┅┅┅┅┅┅┅┅┅┅┅┅2实验二有害固体废物的固化实验┅┅┅┅┅┅┅┅┅┅┅┅┅┅3实验三可燃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5实验四有机固体废物的热解实验┅┅┅┅┅┅┅┅┅┅┅┅┅┅7

实验一破碎与分选的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 破碎与分选是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的重要环节,并且,破碎与分选的设备种类较多,根据现有条件,难以安排实验,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部分设备的演示,以了解破碎设备和部分分选设备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并通过对实际设备的展示,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2实验内容 (1)破碎机: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球磨机; (2)分选设备:摇床,跳汰,磁选机,电选机,浮选机。 3实验要求 (1)了解各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观看某些设备的运行状态; (3)注意不同设备的保护装置及其保护原理; (4)对要求重点观察的设备写出演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a.设备的结构及特点; b.设备的工作原理; c.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描述。 4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2)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3)任何人不得随意触动各种电器开关; (4)观看演示时,必须与设备保持1m以上的距离;

实验二有害固体废物的固化实验 1实验目的 有害废物的固化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固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固化处理有害废物的工艺过程和研究方法。 2基本原理 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达到稳定化的处理方法叫作固化处理。有害废物经固化处理后,其渗透性和溶出性均可降低,所得固化块能安全地运输和方便地进行堆存或填埋,对稳定性和强度适宜的产品还可以作为筑路基材或建筑材料使用。 本实验采用水泥为基材,固化工业废渣。水泥固化的原理是: 水泥是一种无机胶凝材料,是以水化反应的形式凝固并逐渐硬化的,其水化生成的凝胶将有害废物包容固化,同时,由于水泥为碱性物质,有害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也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而达到稳定化。 3要求 (1)正确地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熟悉固化处理的一般步骤; (2)正确地进行各种原料的配比计算,称量; (3)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4仪器设备及原料 (1)仪器设备 台秤,天平,凝结时间测定仪,胶沙搅拌机,模具,振动台,标准养护箱,秒表,量筒,压力实验机。 (2)实验原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沙,工业废渣。 5实验步骤 5.1测定水泥沙浆的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 (1)以114毫升水与400克水泥拌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倒入圆模中; (2)用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试锥在水泥净浆中的下沉深度(S mm),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35.4-0.185S; (3)用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的水泥沙浆,立即一次倒入圆模中,振动刮平后放入养护箱内; (4)测定凝结时间。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在试针下,使试针与沙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松开螺丝,使试针自由插入浆体,观察指 针读数。自加水时算起,到指针沉入浆体距底板0.5-1.0mm时所经历 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到指针插入浆体不超过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终凝时间。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测定一次。 5.2制作水泥固化试块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13024235 2016528

------------------------------------------------------------------ 2 ------------------------------------------------------------------------------------ 2 ------------------------------------------------------------------------------------ 2 ----------------------------------------------------------------------------- 2 ------------------------------------------------------------------------------------ 2 ------------------------------------------------------------------------------------ 2 ------------------------------------------------------------------------------------ 6 VLAN --------------------------------------- 9 ------------------------------------------------------------------------------------ 9 ------------------------------------------------------------------------------------ 9 ------------------------------------------------------------------------------------ 9 ---------------------------------------------------------------------------------- 11 ---------------------------------------------------------------------------------- 23 VLAN ------------------------------------------------ 28 ---------------------------------------------------------------------------------- 28 ---------------------------------------------------------------------------------- 28 ---------------------------------------------------------------------------------- 28 ---------------------------------------------------------------------------------- 29 ---------------------------------------------------------------------------------- 29 ---------------------------------------------------------------------------------- 31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语法分析

编译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2 语法分析 实验目的 1.巩固对语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原理的认识。 2.通过对语法分析表的自动生成加深语法分析表的认识。 3.理解并处理语法分析中的异常和错误。 实验要求 一、对学生要求: 1.掌握语法分析程序的总体框架,并将其实现。 2.掌握语法分析表的构造方法 3.掌握语法分析的异常和错误处理。 二、对实验指导教师要求: 1.明确语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原理。 2.语法分析程序的总体结构及其关键之处。 3.语法分析表的生成程序。 4.语法分析的异常和错误处理。 5.编写并运行该题目程序代码,具有该题目的参考答案。 6.深刻理解题目内涵,能够清晰描述问题,掌握该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 采用至少一种语法分析技术(LL(1)、SLR(1)、LR(1)或LALR(1))分析类高级语言中的基本语句(至少包括函数定义、变量说明、赋值、循环、分支等语句)。 对如下工作进行展开描述 (1)给出如下语言成分的文法描述 ?函数定义(或过程定义) ?变量说明 ?赋值

?表达式 ?循环 ?分支 (2) 语法分析程序的总体结构及物理实现(程序框图) (3) 核心数据结构和功能函数的设计 (4) 错误处理 错误的位置及类型等 实验评分标准 一、课堂表现(10分) 1.出勤情况(按时,迟到,早退,缺席) 2.是否遵守课堂纪律 二、实验结果(50分) 1.当堂按时完成(10分) 2.独立完成(10分),(和同学协商完成,在老师帮助下完成)3.结果正确无误(15分)其中分析表的输出占5分 4.功能齐全,界面美观,具有较好演示效果(10分) 5.在源程序中有必要的注释和说明,程序文档齐全(5分)三、实验报告(40分) 1.语言的文法描述(10分) 2.语法分析程序的模块结构图(10分) 3.核心数据结构的设计(10分) 4.错误处理(5分) 5.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总结及实验的体会(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