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精品教案《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精品教案《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精品教案《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精品教案《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⑴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⑵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⑶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落实课标

一、社会背景

1、必要性(原因):公元前8—6世纪雅典实行贵族政治。政治上,贵族垄断国家政权,缺少民众监督和制约,崛起的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经济上,贵族大肆盘剥平民,社会矛盾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外部环境上,外邦乘机侵略雅典,雅典面临内忧外患。

2、可能性(条件):

⑴城邦制:独特的地理环境把希腊半岛分隔成200多个城邦国家,各邦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为民主政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贵族集体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贵族政治取代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的君主制度,建立了集体协商、选举制、任期制的法治原则;

⑶雅典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活跃,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

⑷梭伦凭借崇高的个人威望和中庸的政治原则,临危授命,于前594年实行改革,以期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二、主要措施

1、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用法律保障了平民的人身自由;

2、积极发展工商业和农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扩大了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经济实力;

3、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途径;

4、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改革,通过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三、主要特点

1、折中性: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革命性: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

3、民主性: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四、民主制的发展脉络

1、开创——梭伦改革(BC594);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8):把四百人议事会改为五百人议事会;500名议员按照比例代表制和抽签方式选举产生;创立“陶片放逐法”,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牢固确立了民主制体制。

3、完善——伯里克利改革(BC443):取消高级职官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定;政府发放津贴激发平民参政的积极性;文化成就辉煌,国力鼎盛。

五、社会影响

1、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工商业和农业发展,增强了国家实力,为雅典的振兴和富强开辟了道路;

2、深远影响: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保障平民的政治经济利益,使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获得参与国家事物的政治权利,开创了雅典民主政体;

3、局限: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折中色彩,没有解决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开创的民主政治仅是奴隶制国家内部少数公民的民主。

高★考╝试╝题≦库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教案第26课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教案2009版点击数:247 【字体:小大】【收藏】【查看评论】接收回传【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来学习27课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把教材整理了一下。学习的时候,我们分成三大部分来学习: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专题1: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 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 (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起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史学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推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难点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一) 海峡两岸分歧多又大,为什么都要纪念辛亥革命?(学生有可能回答,则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直接过渡到探究环节)我们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播放幻灯片二) 展示课标要求(播放幻灯片三) 二、展示预习成果,师生探究 1、学生通过回答辛亥革命的过程初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随后提点哪些是辛亥革命背景。五个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行动

2、师生探究 (探究一)思考: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临时约法 大家在刚才的自学当中基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现在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本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评价。 辛亥革命的最直接的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是如何维护的?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以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产阶级国家纷纷通过制订宪法的方式维护其革命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播放幻灯片四) 师: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国家虽然同属共和政体,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共和政体也有差别。 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宪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 2.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片五) 根据民权主义,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即主要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岳麓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2019-2020学年选修

2019-2020学年历史重大改革回眸期末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xx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D.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梭伦的诗句中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财产原则 C.公平原则 D.中庸原则 3.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A.xx王室为了巩固统治的变法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xx、xx变法的时机尚不成熟 B.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5.“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设立及推广县制 B.废除xx制 C.实行军功爵制度 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6.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①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③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 ④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xx,开阡陌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2 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课标要求: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共产主义同盟 1、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 (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 (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2、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19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会议内容: 1)改组 2)通过了新章程和新纲领草案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2 发表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主要内容: 1)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第一章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第三章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章阐明了共产党的原则和策略,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同时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 2)把眼前斗争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3)坚决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斗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4、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问题: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同盟与1848年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创建并公布纲领的同时,恰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这次革命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尽管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参与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场革命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 1)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并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参加战斗; 2)创办民主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亲自参加三次战役。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走向民主政治 教案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情分析本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应多收集一些感官资料,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丰富和生动起来,同时,在注重对学生知识引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让学生既领悟了知识,同时又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古代雅典贵族政治;梭伦改革的内容。难点:贵族政治的特点;对梭伦改革内容的分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确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 活动1【讲授】课堂教学 一、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 1、雅典的贵族统治(政治制度) (1)确立:公元前7世纪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 (2)运作概况决策机构:战神山议事会 (3)进步作用:废除了、建立了、树立了、提供了 (4)局限性: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缺少民从的监督和制约 2、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激化。

恩格斯曾描述到:“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没有竖这种柱子的田地,大半都因未按期付还押款或利息而出售,归贵族高利贷者所有了;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父亲出卖子女——这就是父权制和专偶制的第一个果实!要是吸血鬼还不满足,那么他可以把债务人本身卖为奴隶。雅典人民的文明时代的欢乐的曙光,就是如此。”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梭伦(约630—560BC.)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品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普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沉重的负担解除了,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为雅典民主制形成打下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教学案设计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 对于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笔者欲把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各国的国君都想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变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7.历史局限。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不彻底,保留着一些维护奴隶制残余的规定。 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 1.主要内容。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然发挥着作用,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规模和历时。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历时时间长。 3.指导思想。<<法经>>对战国变法运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战国变法运动都基本接受了法家的思想,这在春秋各国改革中没有体现。 4.阶级力量。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变法的阶级力量比春秋改革时期要强的多。 5.主要成效和影响。战国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战国变法更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位得以强化,促进君主集权体制形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文发表于<<考试报·高二历史?新课标?岳麓版>>2006年4月28日总第1107期/岳麓版第40期。) 1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同时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较详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且本课内容涉及航海家们的探险活动,学生较有兴趣。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届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必须引导学生学好。 教学方法 1.课前发给学生该课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教材,做好预习工作,同时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 2.让学生课下自制新航路开辟动态示意图,通过课上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艰险,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使学生记住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 3.教师可通过设问提出问题,学生课堂阅读、讨论、探究;教师再适当补充史

料,点拨释疑,归纳升华。课堂小结可采用表格旧类、图示归纳的方式提炼重要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学习方法 1.学生先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搜集航海家探险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等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2.利用学生用多媒体制作的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让学生分组介绍四位航海家航海的历程。 3.利用老师补充的资料,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4.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谈话法教学,在谈话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开辟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1717240.html,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作者:杜雪莲韩建斌陈雪敏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0期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等多种 版本。其中人教版和岳麓版是使用范围较广。就教材本身而言,两种教材风格不同,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是选取其中一种,难以同时吸收二者的精华。本文把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分析它们的长处和不足,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岳麓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0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国普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编写教材。目前为止,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四种。针对现行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我们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教师如何在领会课标要求下,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课改中的历史教学。 1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1 “整体史观” 岳麓版教材以“整体史观”为指导。“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在全球史观中,世界的历史本是纵横联系而不是分裂开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理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很自觉的形成全球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球意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中写到:“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这说明,全球史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史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当前高中生适应史学研究,更好的把握历史纵横,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 1.2 “五彩缤纷”,便于进入情景教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完美版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