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OP广告设计》-第五讲复习过程

《POP广告设计》-第五讲复习过程

《POP广告设计》-第五讲复习过程
《POP广告设计》-第五讲复习过程

举例:(案例)举例:(案例)

举例:(案例)举例:(案例)

举例:(案例)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版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 法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3年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7月 版) 在解答考生关于考研英语真题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英汉翻译所懂甚少。长期以来,一直有考生提问诸如“老师,这句英文中这个短语怎么没有翻译出来?”、“这半句汉语是从那里来的,英语中怎么没有对应语句?”以及“这个句子为什么翻译成汉语时,添加了否定词?”等等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告诉考生:基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模式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英译汉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模式以及语境的需要,去增添或者省略一些信息、调整一下语序、转换表达方式。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译汉,我们选用一些真题中的句子,来做先关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阐述一下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们很难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

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就会很低。 因此,翻译不能违背原文本身,这是考研翻译的最基本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一般分三个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译其修饰限定补充的句子。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等。考试中,考生应该先通读全文,从大处着手,通篇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理分支,并翻译。最后是检查书写以及时态。 翻译策略 1.直译和意译 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方法是:尽量采用直译,不能直译才采用意译,必要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 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1

热机循环-讲稿

热机循环 热力发动机(热机)是指各种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其原理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动力机械的一类,如蒸汽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热机通常以气体作为工质(传递能量的媒介物质叫工质),利用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自热机出现以来,人们一直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其效率问题。大量研究工作一方面为提高热机效率指明了的方向,另一方面推动了热学理论的发展。 【实验目的】 (1)研究热机将热转换为功的过程和原理 (2)学会计算热机循环的效率 (3)探索提高热机循环效率的方法 【实验原理】 热机是依靠从热源吸收热量,向低温热源释放热量来工作一种的装置。其理论基础为: (一) 理想气体方程式:PV=nRT ,将热力系统视为理想气体,再经热力过程变化时,将满足理想 气体方程式。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过程的变化,由能量守恒的推导,可得: dU = dQ - dW 。dU 为系统内能变化,dQ 为加入系统的热能,dW 为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1. 内能函数U 为状态函数,故热力系统经一循环过程,末状态等于初状态,其内能相 同,故dU = 0。 2. dQ 为热力过程加入系统的热能,其值和变化的过程有关: 绝热过程:dQ = 0。 等压过程:dQ = nC p dT 。 定容过程:dQ = nC v dT 。 其中C p 、C v 分别为气体的定压比热及定容比热。若系统吸热,dQ 为正值;若排热,dQ 为负值。 3. dW 为热力系统在热力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其形式为: dW = PdV ,dW 为微量变化的功,在这一完整过程种做功为??==PdV dW W , 即热力系统P-V 图曲线下面积。故: 等压过程:W = P?V = P(12 V V -)。 等温过程:1 2ln 2 1 V V nRT dV V nRT PdV W V V == =??。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本文由诺贝笔翻译公司提供https://www.doczj.com/doc/0d16489580.html,)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第五讲 翻译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讲翻译的过程和方法 1.翻译的过程描述:理解与表达 1.1翻译过程的先导:创作过程追述 无论何种文本的创作过程,作者都必须一个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再到作品世界的实施程序。 创作过程示意图 客观世界:包括三方面: 1)现实事物,即作为创作对象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以(生理的、心里的、社会的)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活动构成构成各种事件和关系(它们构成创作的内容方面)。 2)文化观念,即作为观念形态潜藏于人的意识之中的传统规范,主要包括科学原理、文学原理和交际规范(它们构成创作的思想方面)。 3)符号系统,主要是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它们构成创作的外在形式方面)。 主观世界:一个异常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1)现象图式,即通过个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概括印象。 2)人格结构(心里结构),包括知识、情感和意志三个层次,它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作者的现象图式。 3)语义范型,即通过人格结构对现象图式进行分类、组合、改造、加工,逐渐形成的类似于作品的深层结构的东西,可以分为范畴、命题和表达结构,并初步呈现出语言的表现形式。 作品世界: 作者把主观世界中已经具有的若干语义范型根据特定的文类要求纳入一定的表达程式(叙事、述理、造型),即通过语言媒介组织成作品世界中的事理和意象(所述事实、科学理论、文学形象),使其获得语言表现(类似于作品的表层结

构)。作品的语言表现因而具有表意、传情和溢美三个基本特征。 至此,创作过程以文本的产生而结束,因而文本也依次具有语言表现、表达程式和事理意象三个层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这一阶段包括选材、提炼、加工、构思,构成创作的第一阶段,即酝酿阶段。从主观世界中的构思完成(即开始进行语言表达)到作品世界的完全定形(即文本的产生)包括写作、修改、润色、成稿,构成创作的第二阶段,即表达阶段。这两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创作过程。 1.2翻译过程:总括模式描述 原作世界:作为一个独立过程的创作模式进入翻译过程时,就变成其模式中的一个层次,被称为原作世界。其运行顺序发生颠倒,即由作品世界到主观世界再到客观世界。通过这一过程,译者充分理解原作。 译作世界:在对创作过程进行逆向追踪的同时,译者似乎在重复走着作者创作路线,即原则上也是从自己的客观世界出发经过主观世界进入作品世界。这一“重复”过程构成译者独特的世界,称为译作世界。通过这一过程,译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译作。 翻译过程模式示意图 翻译过程中有两条行进路线: 1)横向参照路线:即原作世界中的三个世界与译作世界中的三个世界各个对应相互参照的路线,它基本上是双向的反复的。同时每一参照又包含由原作世界局部地、逐渐地向译作世界过度的单向行进路线。其中,作品世界①向作品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语言转换的形式,主观世界①向主观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图式转化的形式,客观世界①向客观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文化匹配的形式。 2)纵向行进路线:即由原作世界中的作品世界①经理解步骤①进入主观世界①,再经理解步骤②进入客观世界①的纵深涉入路线,然后再由译作世界中的客观世界②经表达步骤①进入主观世界②,再经表达步骤②进入作品世界②的表层化出路线。其中活动在原作世界中的这段路线构成翻译的理解阶段,活动在译作世界中的这段路线构成翻译的表达阶段。理解和表达阶段的两个步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信赖(trust) ;2)侵入(aggression) ;3)吸收(incorporation); 4)补偿 ( restitution )首先是信赖,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不知不觉地经历了这一步骤。 他之所以拿一篇原文来进行翻译,是因为他相信原文有价值,有意思,因而确有东西可供人们了解交流,值得翻译。 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 信赖可换言为选择,译者总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原文,否则就会放弃。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和韵味的取舍各有千秋,因翻译的目的差异而不同。 如果译者是在两种相距很远的语言或文化之间进行翻译,那么信赖可能很真挚,有时却又靠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以什么为前提来断定原文里有相当充实的内容值得翻译出来呢?实际上不同语言的接触都已经产生或者有充分的资料证明一定会产生可供交流的意义,尽管这意义可能是不完全的,也不一定是非常明确的。 理论研究同样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毕竟比不同之处大得多。 所有的人都有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的基本能力,着基本能力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翻译的。 在西方翻译史上,宗教和科技翻译者大都倾向于照字面去理解原文的意思,古代和文艺复兴以及十九世纪的文学翻译者基本上习惯于紧扣原文,而中世纪和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某些现代文学翻译者则往往不太忠实于原文。 这实际上表明了译者的信赖度和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取舍标准。 斯坦纳的第二个步骤是侵入原文,就想抓俘虏一样,译者打破语言的外壳深入到原文的内部,将核心的思想抽取出来。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认识理解和阐释等于是必须进行的进攻,原文的精神是他夺取的目标。 如果说第一个步骤是价值判断与衡量,第二个步骤则是用比喻的方法强调交流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翻译。 译文还没有出来,译者就得努力攻入原作内部,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克服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障碍,把原作的意义和韵味剥离出来。 第三个步骤是吸收,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须移植归化到译语之中,用译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 可以看出这是理解之后的表达阶段,是翻译过程的重心所在。 从原语引进的东西对译语可能有干扰作用,是译语丧失本色,反而把译语俘虏过去。 译者在吸收阶段应当看到双语互动的政府作用这一辩证关系,他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让原作规划到译语里使读者仿佛不是在读译文而是在读母语,两者神似如臻化境。 吸收的好坏取决于译者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预先材料的掌握。 较差的译作一看即知是译文,翻译腔调较为浓重。 吸收的对象不仅是原作的内容,还有其形式,译者要让读者感觉到外国人是在用译者的语言表达意思。 第四个步骤是补偿,补偿是因为存在不平衡。 斯坦纳认为翻译在过程的前段往往失去了平衡,译者不是添油加醋掺和自己的意思,就是偷工减料回避难点,所以真正的翻译应当寻求平衡,翻译应当提供补偿。 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是有来有往的,最理想的翻译是既实现交流,又不造成损失。 外在翻译过程两端的原文和译文都应完好平衡。

热机知识点总结

5.5热机 1、热机:燃料燃烧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或燃气的内能, 各种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统称为热机。 2、内燃机:与蒸汽机不同的是内燃机的燃料在内燃机的气缸内直 接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3、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做一次单向运动称为一 个冲程。它的一次工作全过程包括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阀门开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进入气缸。 (2)、压缩冲程:两个阀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至原来体积 的8 1左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气缸顶端的电火花塞通电点火,混合气体爆发性燃烧,高温高压气体向下推动活塞做功。在此过程中,燃气的内能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阀开启,废气被排出气缸。 以上四个冲程除了做功冲程外,其余三个冲程中,活塞均靠旋转飞轮(惯性)带动曲轴连杆而运动。 四个冲程组合起来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此过程中,活塞往返两次,曲轴连杆转动两圈。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柴油机 不 同 点 构造: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吸气冲程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吸入空气 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吸气冲程只有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气缸。压缩冲程中活塞将空气压缩至原来体积的16 1左右,使空气压强增加,从而使温度升高至柴油燃点。此时,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达到燃点的柴油立即燃烧,使气缸内的气体压强大大增加,从而有力地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同时它们还存在点火方式的不同点。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缩式。 5、汽轮发动机:汽轮发动机包括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它们通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或燃烧燃料所产生的燃气推动一系列涡轮叶片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或其他大型机械工作。 6、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可归纳为: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喷气式飞机靠喷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飞行。 7、燃料的热值:一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内能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初二物理—热机

初二物理—热机 知识精解 一、汽油机: ⒈构造:进气门、排气门、气缸、火花塞、曲轴、连杆等. ⒉工作原理:在气缸内燃烧汽油,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化学能→内能〕,使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机械能〕. ⒊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⒋工作过程: ⑴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燃烧—膨胀做功〕和排气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⑵吸气冲程:吸入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3)压缩冲程: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⑶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⑷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气缸. ⒌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①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②做功冲程:先是化学能→内能,再由内能→机械能. ⒍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期货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以后,汽油机才能自己工作. ⒎特点与应用: ⑴特点:轻巧. ⑵汽车、飞机和小型农业机械(如插秧机、机动喷雾器). 二、柴油机: ⒈构造:与汽油机相似,区别在于柴油机顶部没有火花塞,而有一个喷油嘴. ⒉工作原理:与汽油机相同. ⒊工作过程:与汽油机相似. 区别:①在吸气冲程里吸进气缸的只有空气,而汽油机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②在压缩冲程里,活塞把空气的体积压缩得很小,空气的压强更大,温度更高;③点火方式:柴油机—压燃式;汽油机—点燃式. 2压缩 4排气 3做功 1吸气

图 1 ⒋柴油机启动时也要靠外力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⒌特点与应用: 特点:柴油比汽油便宜,但柴油机比较笨重. 应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火车、轮船以及发电机. 经典例题 【例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________个冲程组成,其中对外做功________次.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解析 【例2】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 .①做功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压缩冲程 ④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B .①压缩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做功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①做功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压缩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例3】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 ) A .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B . 【例4】下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甲、丙、乙、丁 D .甲、丁、乙、丙 【例5】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 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例6】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1(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 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 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 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1(乙)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例7】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惯性使活塞向上运动完成的冲程是( ) A.吸气和排气冲程 B.压缩和做功冲程 C.做功和排气冲程 D.压缩和排气冲程

英汉翻译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理解阶段

英译汉 英汉翻译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校对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没有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而在表达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校对则是为了保证译文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对原文的理解。三个阶段互为补充,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忽视。 在做翻译题时,考生应该首先读懂句子,把握主要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可通过语法关系和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对英文原句进行透彻理解。第一步是理解词汇的含义、句子结构及惯用法等。在正确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原文所涉及的内容。翻译的素材通常属一般性题材的内容,在考生的阅历或知识范围之内。理解的第三个层次是译者运用推理机制,对语言现象本身和语言外所隐含的信息加以综合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最具相关性的解释,也就是摆脱语言表层结构的束缚,透过表面,深入其深层意义。 在理解之后,需要用汉语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考生应努力用最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原作者所说的内容。在表达时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将在以下几节中做一概括性的论述。表达方式在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直译和意译。一般来说,在语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用直译,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内容,又能保持原文的形式及风格。 翻译的最后一步是核对。核对是为了保证译文完全符合原文所陈述的内容。在检查译文时,译者必须借助原文才能确认自己最初解释的准确性。另外,核对也包括润饰文字。 翻译的基本技巧 我们接下来将谈到翻译中的一些基本方法,主要是:省略法、增词法、转译法、重复法和分译法。 省略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精炼,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有时需要省略部分词语。所省略部分应是一些在译文中不言而喻的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但在省略时,千万不要将原文中的某些主要内容或难于翻译的内容删去。 一般说来,省略,有的是出于句法上的需要,有的是出于修辞上的需要。现分类举例说明。(一)句法性省略 1. 省略代词 (1)省略人称代词 指代关系明确,一般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或有时要有宾语,这是英语句法所要求的,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则往往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几个谓语借用上下文提到的一个共同的主语,不必一个一个地重复。因此,作主语的人称代词汉译时往往省略。同样道理,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也是如此。例如: As he lay awake, he realized that he was in trouble. 他醒来,躺在地上,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妙。(后面两个he 不译) Through an advertisement, you can learn what product is available. 通过广告可以获悉市面上能买到什么产品。(因为此处为泛指,人称代词you略去不译)(2)省略物主代词 与汉语相比,英语多用物主代词。汉译时往往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省略物主代词。如:In my childhood I learned a great deal about Russia.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致冷系数 15 15 15 10 一、 选择题 题号:20613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 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 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 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 ] 答案:A 题号:20612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已知a 、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 绝热线),则气体在 (A) (1)过程中吸热,(2) 过程中放热. (B) (1)过程中放热,(2) 过程中吸热. (C) 两种过程中都吸热. (D) 两种过程中都放热. [ ] 答案:B 题号:20612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 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 ] 答案:A 题号:20613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V V

4.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完成一循环过程。此过程在V -T 图中用图线1→2→3→1描写。该气体在循环过程中吸热、放热的情况是 (A) 在1→2,3→1过程吸热;在2→3过程放热. (B) 在2→3过程吸热;在1→2,3→1过程放热. (C) 在1→2过程吸热;在2→3,3→1过程放热. (D) 在 2→3,3→1过程吸热;在1→2过程放热. [ ] 答案:C 题号:20613005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5.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的循环过程用V -T 曲线表示如图. 在此循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的过程是 (A) A →B . (B) B →C .(C) C →A . (D) B →C 和C →A . [ ] 答案:A 题号:20613006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6. 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 T 1 与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2 与T 3的 两个热源之间,已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由 此可知: (A ) 两个热机的效率一定相等. (B ) 两个热机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 两个热机向低温热源所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D ) 两个热机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绝对值)的差 值一定相等. 答案:D [ ] 题号:20613007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Unit 02_翻译的基本步骤

视频2 翻译的基本步骤 汉译英基本步骤 一、合并原则 如果多个小句子的汉语句子,考虑句子之间的连接。 我们要抓住新的机遇(1),迎接新的挑战(2),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3),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4),力争在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上有新的增长(5)。 A.并列关系 1 and 2 Seasons come and go. 只有并列关系才能用and。 B.目的关系 3 and 4 to 5 ( in order to/ so as to) C.因果关系(as, since, because, for) 转折关系(though, although, even though) 总分关系(分述可用ing体现) Americans have long snickered(看不起) Latin America countries, calling them banana republics. 二、主干原则(main structure) 中美之间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劳动分工是最为合理和实用的国际关系 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后面 三、转序原则(modifier) 劳动分工(中美之间)(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 劳动分工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修饰语往后放。 汉译英过程中,从后往前推,找出中心词 四、转译原则 劳动分工 divide labor → the division of labor 表示中文中的动宾结构 追逐利润 Chase profit → the chase of profit 废除奴隶制度 abolish slavery → 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五、时态原则 英文16种时态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早就认识到读书对于国家的意义。完成时态 有些教育工作者2003年就建议设立全民读书日,尤其是经典著作。过去时 通过阅读,人们能更好的学会感恩、有责任心和与人合作,而教育的目的正式要培养这些基本素质。一般现在时对于普遍事实的说明 六、省略原则 中国人们以其勤劳的双手,增进了美国的福祉,促进其产业升级换代。 翻译的不是字面的词语,而是字所要表达的意义。翻译后的文字在另一种语言中能被读者接受,符合其习惯 diligent通常修饰人 Chinese people, with their diligence… 或The diligent Chinese people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1)信赖(trust);2)侵入(aggression);3)吸收(incorporation); 4)补偿(restitution)首先是信赖,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不知不觉地经历了这一步骤。 他之所以拿一篇原文来进行翻译,是因为他相信原文有价值,有意思,因而确有东西可供人们了解交流,值得翻译。 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 信赖可换言为选择,译者总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原文,否则就会放弃。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和韵味的取舍各有千秋,因翻译的目的差异而不同。 如果译者是在两种相距很远的语言或文化之间进行翻译,那么信赖可能很真挚,有时却又靠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以什么为前提来断定原文里有相当充实的内容值得翻译出来呢?实际上不同语言的接触都已经产生或者有充分的资料证明一定会产生可供交流的意义,尽管这意义可能是不完全的,也不一定是非常明确的。 理论研究同样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毕竟比不同之处大得多。 所有的人都有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的基本能力,着基本能力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翻译的。 在西方翻译史上,宗教和科技翻译者大都倾向于照字面去理解原文的意思,古代和文艺复兴以及十九世纪的文学翻译者基本上习惯于紧扣原文,而中世纪和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某些现代文学翻译者则往往不太忠实于原文。 这实际上表明了译者的信赖度和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取舍标准。 斯坦纳的第二个步骤是侵入原文,就想抓俘虏一样,译者打破语言的外壳深入到原文的内部,将核心的思想抽取出来。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认识理解和阐释等于是必须进行的进攻,原文的精神是他夺取的目标。 如果说第一个步骤是价值判断与衡量,第二个步骤则是用比喻的方法强调交流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翻译。 译文还没有出来,译者就得努力攻入原作内部,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克服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障碍,把原作的意义和韵味剥离出来。 第三个步骤是吸收,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须移植归化到译语之中,用译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 可以看出这是理解之后的表达阶段,是翻译过程的重心所在。 从原语引进的东西对译语可能有干扰作用,是译语丧失本色,反而把译语俘虏过去。 译者在吸收阶段应当看到双语互动的政府作用这一辩证关系,他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让原作规划到译语里使读者仿佛不是在读译文而是在读母语,两者神似如臻化境。 吸收的好坏取决于译者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预先材料的掌握。 较差的译作一看即知是译文,翻译腔调较为浓重。 吸收的对象不仅是原作的内容,还有其形式,译者要让读者感觉到外国人是在用译者的语言表达意思。 第四个步骤是补偿,补偿是因为存在不平衡。 斯坦纳认为翻译在过程的前段往往失去了平衡,译者不是添油加醋掺和自己的意思,就是偷工减料回避难点,所以真正的翻译应当寻求平衡,翻译应当提供补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