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

白银市第十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

出题人:杨雪审核人:蔡晨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下表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一次洪水发生

时,到达玉米地、村庄、果园和山林四种土地类型

的时间长短,据此完成第3题。

3.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依次为()

A.山林、玉米地、村庄、果园

B.村庄、玉米地、果园、林地

C.山林、果园、玉米地、村庄

D.果园、村庄、玉米地、林地

4.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在西部开发过程,利

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三峡工程的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下列关于“3S”

技术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利用GPS动态监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R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

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

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9.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

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

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

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11.读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影响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C.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平均气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格完成12-14题。

12.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13.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生产规模扩大,势必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D.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下图为黄河干流图,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18.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0.图示区域中,商品粮生产条件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明显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且集中连片分布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少 21.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①热量充足 ②地形平坦,黑土肥沃 ③大型机械化生产 ④水源充足 ⑤耕种历史悠久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22.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中国,对于这次危机,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

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C.放缓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

D.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3.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区内各城市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城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24-25题。

2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 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 正确的是( )

A .从1990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 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

B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

C .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 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

D .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2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

A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B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 .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26.右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 .①→②

B .④→①

C .③→④

D .②→③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27-28题。

27.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 是因为( )

A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 环保条件

28. 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 .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 .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 .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30.下列关于世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②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不长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③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选择与填空每空2分)

31. 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

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3分)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

应该是什么?(3分)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6分)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从图a分析,珠三角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6分)

(2)从图b分析,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33.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1)在全球进行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2分)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6分)(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给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31.(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

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32.(1)同:都由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异:珠三角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外资企业,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苏南地区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2)由轻纺工业为主转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3)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重要的侨乡;科学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

33.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影响: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

(4)对我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读世界不同区域图,回答1-2题。

1.近年来,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2.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生产性绿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读下图“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1-3题。

1.在四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图中哪个区域的景观()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的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节日前后,中南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煤炭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是()

A.春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

B.建设坑口电厂

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

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

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

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

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

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1.下列做法,符合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继续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亩产量

C.退耕还湿地,保护湿地环境

D.增大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的产值

22.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 .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 D .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19-20题。

19.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面积大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23-24题。 23.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水资源短缺 B.人口密度大 C.矿产资源不足 D.洪水灾害频发

24.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5.下列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24.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结果 ②与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有关 ③由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够引起的 ④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 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

A .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 .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 .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30.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甲国—乙国—丙国 B .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 .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我国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

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工程的基本概况和意义。第(1)题,从工程线路的起止地区和走向,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四大工程的功能。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最长,东西跨度大,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青藏铁路的起点西宁、终点拉萨,均位于青藏高原上。第(3)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两大工程为上海市输送大量能源,不仅能缓解其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区域环境保护。

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8分,每小题2分)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 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 3、田纳西河流域的平原区,是美国农业带中的() 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畜牧和灌溉混合农业区 4、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发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问题5、6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 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5、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7、“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这样的护坡措施是()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生物、工程措施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8、9题 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9、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10、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地形和气候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11、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 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2、GDP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工业生产总值 13、工业社会阶段,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工业区() A、鞍山 B、曼彻斯特 C、阿伯丁D匹兹堡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1)

马外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 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C)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

5.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 A.3% B.6% C.6.2% D.3.2% 6.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C)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成为继浙江省后全国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浙江、安徽两省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的是(A) A. 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 B. 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C. 家庭规模持续缩减 D.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8.“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安徽未来十年的影响为(B) A.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B. 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家庭抗御风险的能力 D. 加大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0~11题。 10.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 B.acd C.abd D.bcd 11.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靖边七中12月月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市场竞争力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降低运输成本 2.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环境问题可能是 A. 水土流失 B. 石漠化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土地荒漠化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 资金不足 C. 劳动力缺乏 D. 土地多盐碱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国家总的森林面积会逐渐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变为扩张,这个国家森林面积从减少转变为扩张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被称成为“国家森林转型”。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国家森林转型”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在“国家森林转型”阶段,面积逐渐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5.我国“国家森林转型”现象较明显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

6.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人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D.田纳西河的水质改善 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减轻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下图中右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左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10.经过调整,该县把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保护农田作物 C.防止水土流失 D.综合利用资源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第3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

高一地理必修3综合题

高一地理必修3练习题 二、综合题 1.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 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 业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 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2)图9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或从事第二产业人数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或第三产业人数下降)。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3)鲁尔区在经济衰退的挑战面前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环境美化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

2.读图10“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9 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 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天然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气对 图10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 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

白银市第十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 出题人:杨雪审核人:蔡晨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下表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一次洪水发生 时,到达玉米地、村庄、果园和山林四种土地类型 的时间长短,据此完成第3题。 3.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依次为() A.山林、玉米地、村庄、果园 B.村庄、玉米地、果园、林地 C.山林、果园、玉米地、村庄 D.果园、村庄、玉米地、林地 4.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在西部开发过程,利 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①对三峡工程的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下列关于“3S” 技术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利用GPS动态监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R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 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 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9.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 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 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 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2. 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3?5题: 3.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B. 交通发达 单位面积产量高 水热条件好 人均耕地面积广 C. D. 4.以下不属于 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A. B. C. D. 5.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30 ° E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 素的相互关系。回答 6题。 6. 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数字地球”是 () A. 7.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 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 回答8?10 题。 B. C. D.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9.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 C.水蚀作用 ( C.开山取石 D. ) D. 沉积作用 环境污染

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1

高2014级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40x1.5分=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 交通方便 B 资源丰富 C 人才集中 D 资金充足 2、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 3、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 A 冶金工业 B 特色旅游业发达 C 国际贸易发达 D 高新技术产业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电子通信技术 5、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 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年代50年 代60年代70年 代 80年 代 90 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 年)1560 2100 246 00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8~9题。 8.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9.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10~12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的界限一定是明显的 B.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C.区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重庆市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 D.过渡性经济地带 4.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5.“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 B.降低噪音 C.防风固沙 D.美化环境 6.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干旱地区广,北方湿润地区广 B.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C.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小麦为主 D.南方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北方 7.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B.广泛分布大量的黑土和黑钙土 C.各省都为甘蔗的重要产区 D.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8.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 ①“三北”防护林②引黄济青③晋煤外运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9.西电东送主要开发下列哪些资源 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10.“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意味着把西部建成 A.能源资源消费市场 B.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C.能源供应基地 D.原材料供应基地 11.关于美国匹兹堡的发展,错误的是 A.初期是毛皮贸易场所,当地人大多从事畜牧业 B.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 C.有五大湖廉价的水运可以利用 D.由于资源衰减、环境污染严重而出现了衰退 1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C.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D.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13.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主因是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部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 14.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离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5.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地势较高,降水较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耕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6.消失的楼兰古国给我们的启示是 A.干旱地区不能进行经济建设 B.控制人口是关键 C.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 D.人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红色荒漠”(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回答17—18题: 1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8.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9.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B.水库、稻田属于湿地 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20.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A.海洋 B.湿地 C.森林 D.沙漠

人教版地理必修3期中考试_附答案.doc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数字地球”是 ( )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10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130°E 图2 班级: 座位号: 姓名: ……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请回答1-4题:区域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区域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请回答5-6题: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D.估计工业产值 6.对1980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变化 C.了解城市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请回答7-8题: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8.在乙地区,反映该地区大面积土地沙化的原因是() A.沙尘暴频度增加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人口和牲畜增加,更多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D.生物生产能力降低 请回答9-10题: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 降雨量降雨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数字地球”是 ( )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10题。 130°E 图2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III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2.有关三大经济地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了港澳台外,其他沿海省区全部属东部经济地带 B.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C.近年来东西部中心城市差距有缩小的趋势D.自然差异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 5.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流域的开发要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6-8题。 6. 田纳西河治理的核心是:() A .流域的综合开发 B.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C. 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治理 D. 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 7. 下列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 建设抽水储能电站 B. 防止水污染 C. 保护水源涵养林 D.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8. 下列省区不在沿海,但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 北京 B.天津 C. 上海 D. 河南 9.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③资源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 .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考试卷及答案[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内,否则按零分计算。)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2.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4.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5.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 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 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7、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10.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11.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根据图6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23—25题。 12.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A .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干旱——半干旱——湿润 D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年一熟 13.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 主导因素是 A .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 .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C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14.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环境污染 D .湿地破坏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 120° 40 30° 110 ° 乙 甲 图1 图6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青藏地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东 部 区 风 季 高中地理(必修3) 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总分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1—4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 A .气候、地形 B .气候、水文 C .土壤、植被 D .植被、自然带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C A .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 .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 .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 的是D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A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 .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C 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C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7.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