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一、论述(35分)

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

答: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主义心理学盛行,它关注的就是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自我实现,我觉得有点类似于现今的新闻伦理或就是新闻道德。“伪人本主义”指的就是传媒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主观愿望就是为了满足受众需求,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却出现偏差最终失去人文关怀并形成与受众疏离状态的一种媒介现象,在采访中不顾受害人心理、歧视弱势群体或就是对受众谄媚的行为。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预防“伪人本主义”,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A 媒体与记者首先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就是事件的记录者,就是向公共传达信息的,有报道事件的“权利”,而非“权力”。央视《瞧见》栏目的记者柴静在自己的书中多次提到,她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质疑”到“疑问”风格的转变过程,记者拥有公众赋予的报道事件的权利,但没有宪法赋予的“权力”。现在出现了不少传媒“越位”、“错位”的现象。有的省级媒体在到地方采访时,会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提出各种各样的的要求,这些都有违记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记者只就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报道事件,不就是实践的主角,在不少娱乐节目里,主持人占了大量的镜头,例如《鲁豫有约》中的鲁豫在采访一位阿姨的时候,时常打断嘉宾的谈话,不停地“抢镜”,这不仅就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也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B 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记者与任何被采访者都就是平等的关系,应该用平视的心态与被采访者交流。要注意自己的采访艺术,尽量采

用开放式提问、对话式提问的方式。央视记者王志就就是因为自己在非典中的“质疑风格”而出名,但她在采访周星驰这个笑星的时候,依然采用的就是闭合式采访、审问式采访的方法,结果很不理想。所以记者在采访时要有平与的心态,正如柴静在博客中提到的“您就是一个记者,您有关切,有采访的权力与可能,但归根结底,您只就是一个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关系,关切超过了恰当,就就是冒犯。不因为您就是一个记者,就有权逼问所有的问题。”在早期的《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那期节目中,主持人鲁豫不断地就之前的“光碟事件”问璩美凤,给人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被采访者璩美凤一直在谈未来的生活,而主持人不停地询问过去的事情,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个不小的伤害,所以记者或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用合理的、合适的方法采访,不用有意的碰触对方的伤痛。

C 记者应该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在2011年的“杨武事件”中,记者不断地对杨武及其受伤害的妻子采访,镜头不断对准这个受伤的家庭,以至于杨武最后说出“我就是最窝囊的丈夫”,“镜头暴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二次伤害,记者在事件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杨武家庭的伤害,为了报社、电视台的利益,不停地对这家人造成困扰、伤害。之前的“杨丽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媒体大肆报道与渲染,杨丽娟走上了盲目追星的道路,最后杨的父亲跳楼,家庭风雨飘摇,媒体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媒体的一边倒也对该事件中的刘德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媒体及记者都应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与抢新闻,就弃社会利益于不顾。

D 媒体与记者应该关注新闻中的人,关注形形色色的人,更应该关注普通人,尤其就是弱势群体,关注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如央视近几年提出来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将节目与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有各个省卫视推出的民生新闻,都就是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时刻不忘对人的深度关怀。央视的《瞧见》栏目就就是一档比较关注弱势群体的节目,其关注的大都就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群,例如同性恋、新生代农民工、被家暴的妇女等等,呈现出更真实的社会。同时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山西卫视的《小郭跑腿》等节目都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解决老百姓的难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E 媒体与记者不能盲目迎合受众,要有客观真实的新闻态度。不少媒体为了获取受众支持,一味的迎合受众,制作的节目内容地低下,丝毫不考虑社会影响,盲目的夸大新闻事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纸包子事件”造成了全国食品行业的恐慌,这都就是媒体不负责任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谨防这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在不少优秀人物的报道中,媒体都有意的将主人公美化,片面的强调主人公的优点,有的甚至将主人公的缺点掩饰,这些都就是不可取的,有违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我们需要的就是“平民化的英雄”,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而不就是经过美化了的人。

二、论述(30分)

传媒工作者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为什么?

答:传媒工作者学习与研究心理学,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

义。

理论意义:

1)增强对新闻传受者本质的认识,新闻传播工作的特殊性——新闻传播者就是社会活动家。因为新闻传播者身份的特性,所以要求新闻传播者懂得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规律。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记者更方便的了解被采访者的心理,寻求更好的采访方法,达到采访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走入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得与被采访者更多的交流话题,尤其就是在人物报道中,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会使采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对新闻实践理性的认识。有不少传媒工作者对大众传播心理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其不学就会,或者不学心理学也可以胜任新闻工作,但就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记者的形体语言都会影响观众的就是非判断,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传媒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知识,采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达到传播的效果,所以学习心理学知识迫在眉睫。

实践意义:

1)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传媒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可以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充分了解受众需求,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去认识受众的认知规律,从而制作出符合受众口味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达到我们传播的目的与效率。

2)运用传播心理学理论与知识指导、帮助新闻传播者调控自我。在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