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血红蛋白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 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3)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脓肿仍继续增大者;

4)脓肿已穿破腹腔或胸腔者。

(2)手术方式:

1)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2)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肝部分切除术。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B超检查脓腔已消除。

2.好转:症状减轻,脓肿引流后脓腔缩小,并有窦道形成。3.未愈:症状加重,脓腔扩大。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

肝脓肿

肝脓肿 主讲人:谭进科 时间:2012年9月13日 一、疾病简介 1、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及链球菌,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以胆道为主、门脉系统及全身血液循环系统次之。 图一细菌性肝脓肿感染途径 胆道60.6% 门脉系统23.8% 隐源性18.5% 全身血液播散14.7% 临近器官直接侵袭 4.0% 创伤2.9% 其他肝囊肿/肿瘤继发 2.9% 外科感染1.0% 图二细菌性肝脓肿微生物病因学分析 革兰氏阴性(Gram-negativeenterics)% 大肠杆菌(E.coli)20.5 克雷白氏肺炎菌(K.pneumonia)16.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6.1 变形杆菌(Proteus sp) 1.3 其他(others) 7.4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Gram-positiveaerobes) 米式链球菌(https://www.doczj.com/doc/0d16021332.html,leri)12.2 肠球菌(Enterococcus sp)9.3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7.7 链球菌(Streptococci sp.) 1.1 厌氧菌(anaerobic organisms) 类杆菌(bacteroides sp.) 11.2 微需氧链球菌(microaerophilicstreptococci) 6.1 梭状菌(Fusobacterium) 4.2 其他厌氧菌(other anaerobes) 1.9 其他菌种(miscellaneous) 放线菌属(Actinomyces)0.3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0.3 2、流行病学 一项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尸检发现在1898-1933年、1934-1958年及1959-1968年期间肝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0.7% 、0.45% 及0.57%。在住院病人中肝脓肿的发生率约为8-16/100,000。肝脓肿多发于60-7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的预后相对较差。不做任何处理的肝脓肿的死亡率极高,但若能及时给以抗感染、引流等治疗,死亡率约为5-3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衰竭。[3] 二、临床表现 肝脓肿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寒战、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等表现。一项纳入了71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回顾性研究将其临床表现归纳如下。(图三)[4-5] 图三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体征% 高热81.4 右季肋区疼痛53.0 体重下降27.7 肝大47.0 恶心、呕吐25.7 黄疸25.3 食欲减低25.6 胸腔积液14.3 右肩疼痛24.2 膈肌抬高11.3 虚弱、不适21.1 粗啰音 6.3 寒战9.8 肝摩擦感0.8 腹痛8.0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血红蛋白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 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3)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脓肿仍继续增大者; 4)脓肿已穿破腹腔或胸腔者。 (2)手术方式:

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所谓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这种病大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1.症状 (1)寒战、高热:大多见于发病早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多在先驱病变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在38~40℃,呈骤张热型或间歇热型。 (2)肝区疼痛:因肝内化脓,被膜张力高,90%的患者有疼痛的症状。 (3)消化道症状:由于脓毒性反应及全身消耗,多数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短期内便可呈现重病容,少数患者有腹泻、腹胀、呃逆等症。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2.体征 (1)肝脏肿大:肝脏明显向肋缘下增大者,多发性肝脓肿可能较大。 (2)肝区压痛、叩痛:肿大之肝脏常伴有明显压痛,叩击肝区时疼痛。 (3)肝区局限性隆起:部分患者肝区可有局限性隆起,右胸常呈饱满状态,肋间隙增宽,并有触痛。 (4)脾肿大:脾常有增大现象。而阿米巴肝脓肿者,脾肿大不常见。 (5)腹水:见于晚期重症患者,以门静脉炎性肝脓肿较多见。腹水产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门静脉炎引起门静脉阻塞;多发性门静脉周围脓肿压迫门静脉影响循环;肝脏功能损害致低蛋白血症;若有脓肿破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亦可出现腹水。 (6)黄疸:多出现在晚期,常见于多发性肝脓肿。 (7)肺部改变:多为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啰音及摩擦音。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推荐治疗——【清肝排脓方】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0d16021332.html,/v51896753.htm?pid=baike.box 致病。清肝排脓方针对其病机,以清热解毒,通瘀排脓为主,恢复期则以扶正 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症状,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 【主要成分】苦参、蒲公英、田基黄、一见喜等多味天然苗药材。 【功能主治】细菌性肝脓肿;症见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肝区疼痛等。 【用法用量】将药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没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1、忌酒;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方前请咨询医师。

肝脓肿诊疗常规复习课程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 (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 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 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过去细菌性肝 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 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 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 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 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习题

《医院感染诊断》培训考试试卷 2016年4月12日 科室: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分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医院感染是指(D )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以上都是 2、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D )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 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D.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3、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D ) A.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B.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C.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 染 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医院感染报告按(D) A.入院时疾病诊断报告 B.临床诊断报告

C病原学诊断报告 D.以上都是 5?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C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12 B.24 C.48 D.72 6、患者入院48小时后,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D ) A.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B.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C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D.以上都是 7?符合下述条件( A )即可临床诊断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A.患者入院48小时后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发 热 B.患者入院24小时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发热 C患者入院24小时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D.患者入院24小时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X线 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患者病损组织术后第8天出现(B ),属于院内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A.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B.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C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 D.以上都是9、临床诊断基础上,泌尿系感染病原学诊断标准是(D )

肝脓肿的症状与治疗

肝脓肿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前者主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而后者常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渣。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一)症状 1、腹部症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阿米巴性者肝区症状轻重不一,常为胀满感、沉重感或钝痛,重者可阵痛或剧痛并向左肩、胃区或下腹放射。深吸气及咳嗽时肝区疼痛加剧。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少数可有黄疸。阿米巴性者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若持续高热、肝区阵痛、恶心、呕吐、黄疽,可能伴发细菌感染。3.并发症状有胸膜炎或肝顶部脓肿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左叶肝脓肿可并发心包炎;并发肝肠疹时出现脓血便;胆道出血时有上消化道出血。 (二)体格检查 体温高,有感染中毒面容,营养状况差。肝脏大,压痛,脓肿表浅者可触及有波动感的肿块,肝区叩痛。上腹可有肌紧张。阿米巴性单发性肝脓肿可见肝区隆起并有波动的肿块。并发胸膜炎或心包炎者兼有相应体征。 1.化验:外周血象、免疫血清学等检查。 2.X线检查:肝影增大,右侧膈肌升高。 3.超声波检查:肝影增大,可见液性暗区的脓肿大小、部位、数量及深度。 4.核素肝扫描可反应2cm以上的脓肿部位、范围、形状及修复情况。 5.肝穿刺:常在B超直指导下进行,在抽到脓液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或涂片找阿米巴。6.CT检查:可确定肝脓肿大小、部位及数目。 7.部分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十二指肠引起流液的胆汁管内可检出阿米巴滋养体。 一、阿米巴性肝脓肿诊断[饭菜网] 发病前曾有痢疾或腹泻史,然后有发热、肝痛、肝大,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超声显像示肝内有边界不很清晰的液性占位,再加上穿刺得典型的巧克力样脓液,则可诊断。 二、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肝左叶的脓肿可见胃被推移的征象。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对直径大于2公分的脓肿可以检出。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在脓肿部位显示一无血管区。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阳性的穿刺结果,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1.支持疗法 包括休息,高蛋白和高热量饮食,供给足够的维生素C和B族,输血或血浆、白蛋白及复方氨基酸。 2.药物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抗菌药物可首先针对大肠杆菌、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待细菌培养有结果后再选用合适药物。通常可供选用的抗菌物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灭滴灵等。全身性支持必要时可小量多次输血。中药治疗宜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宜清热解毒与扶正兼顾。 阿米巴肝脓肿:抗阿米巴药物首选灭滴灵,因其高效、安全,并有抗厌氧菌作用,使多数病人可免除穿刺抽脓,治愈率达70~90%。氯喹(氯化喹啉)、吐根素亦有较高疗效,但毒性较大,可作为灭滴灵的替换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相应抗菌药物。 3.脓腔穿刺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全科诊疗现状与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全科诊疗现状与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liverah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沿不同途径进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亦称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liverabscess)。细菌性肝脓肿为一常见疾病,收集国内报道的776例,多数发生在21?59岁;男女比例为1.7 : 1,与国外报道的男女比例2: 1相近。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症状治疗分析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40例。老年患者16例(40%),男9例,女7例,男:女为1.3 :,年龄61?78岁,平均67.4岁。中青年患者24例(60%),男19例,女5例,男:女为3.8 :1,年龄21?59岁,平均48.8岁。经过治疗基本痊愈出院,现将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本组40例患者多数起病较急。肝脏血运丰富,大量毒素进入血循

环,有寒战及弛张型高热,寒热往来,甚至一天数次。中毒性休克多见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毒血症严重者尚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和肝、肾损害。累及肝包膜或并发胆系疾病时,有右上腹持续性胀痛、钝痛或绞痛,并可放射至右肩。乏力、纳减、恶心、呕吐等常见。右叶顶部病变可累及右肺下叶及胸膜,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呼吸道症状,有时可为突出表现。多发性肝脓肿较易引起黄疸,表现隐匿,常有消耗性低热,无明显毒血症状,往往在不适、倦怠出现一段时间后方就医,可仅有肝肿大,甚或无任何阳性体征。 肝肿大和右上腹触痛是最常见的体征。肝肿大程度不一,有叩击痛或压痛。 如脓肿在右肝下缘,比较浅在,则右上腹有触痛及肌紧张。左叶肝脓肿的局部体征主要见于剑突下区。 2鉴别诊断 化脓性疾病,尤其是胆道感染、败血症及腹部化脓性感染的患者,出现寒热、肝区痛及叩痛、肝肿大并有触痛,应疑有细菌性肝脓肿。但本病近年来表现趋于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2.1阿米巴肝脓肿 与细菌性肝脓肿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为混合感染,贝爲混淆。 2.2右膈下脓肿 常发生于腹腔化脓性感染如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 (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 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过去细菌性 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 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 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 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 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多发性脓 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 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5)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 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2、辅助检查 1)常规化验:包括血、尿、便常规,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入院 后尚需HBS-Ag、HIV-Ab、HCV-Ab、康瓦氏反应常规检查,为可能的手术治疗做准备; 细菌性肝脓肿一般白细胞显着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2)超声: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如示边界 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尚未液化的脓肿与小于2cm者超声难以一次确诊,而有待多次复测。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 其它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必要时行上腹部CT检查、放

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五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肝性脑病最常见病因? 答:肝硬化 2.前驱期主要表现? 答: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新课导入】【案例】 患者男,65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等症状,同时伴进食后呕吐,伴畏寒、发热,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小便色偏黄,上腹部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偏右侧压痛,肝区叩痛(+),余查体无异常。入院后检查:肝胆B超示:肝内混合性占位,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范围约68mm×50mm。 初步诊断:细菌性肝脓肿 思考: 1.入院后针对发热应该给与怎样的护理措施? 2.确诊应该做哪项检查?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完成术后引流管拔管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小先生讲一讲:肝脏的解剖生理 一、概念 肝脏受感染后形成的脓肿,称为肝脓肿。属于继发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等。 二、病因 细菌学致病菌通常与原发灶细菌一致 纯需氧菌感染肝脓肿预后较差;纯厌氧菌脓肿常为单发预后好:混合感染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1

感染途径: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系统、其他 化脓性细菌引起。 胆道与肠道相通,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胆管源性及门静脉播散者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开放性损伤后细菌侵入。 隐源性肝脓肿的概念。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寒颤和高热④:最常见症状。驰张热,38-41℃。 2.肝区疼痛④:持续性钝痛。可有右肩牵涉痛,胸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 4.全身中毒性反应及消耗的结果。 5.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肿大最常见④:右下胸部和肝区叩击痛。 皮肤红肿甚至凹陷性水肿:甚至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腹膜刺激征。 黄疸 反应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比例升高,核左移或中毒颗粒出现 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 2.影像学检查: X-ray:间接征象,产气细菌感染可见气液平面。 B超:首选,明确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确定穿刺入路。必要时可穿刺抽脓④,明确诊断并治疗。 平扫及增强CT。 MRI。 动脉造影。 五、护理问题

细菌性肝脓肿(借鉴资料)

细菌性肝脓肿 一、知识要点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可来自胆道疾病(占16%~40%),门静脉血行感染(占8%~24%),直接感染较少见,经肝动脉血行感染报告不一,最多者为45%,隐匿性感染约占10%~1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其中2/3为大肠埃希杆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以金葡菌最常见,感染常为混合性。细菌性肝脓肿约70%~83%发生于肝右叶,这与门静脉分支走向有关。左叶者约10%~16%;左右叶均有脓肿者约6%~14%。存在胆道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或有糖尿病、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患肝脓肿。 二、临床诊断 1.寒战和高热多为最早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随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右肩背部 牵涉痛或放射痛。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感染中毒性症状和全身消耗,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 2.体征肝区压痛和肝大最常见;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 或胸腔积液;如脓肿位于肝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呈红肿、饱满、触压痛及凹陷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现腹水。 3.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肝脓肿绝大多数都有白细胞增高现象,总数可达(15~20)×109/L 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病情较重时,ALT、ALP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胆红素也出现增高。病程较长者,可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肝脓肿穿刺液培养,常可培养出致病菌。 4.辅助检查:B型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必要时 可在B型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肝脓肿穿刺,以确定诊断,并可进行脓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为以后药物治疗之依据。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 三、鉴别诊断 1.胆囊炎、胆石症; 2.原发性肝癌; 3.右膈下脓肿 4.阿米巴肝脓肿 四、入院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完整版)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指南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血红蛋白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 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 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 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 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 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非手术疗法:1.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 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 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3)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脓肿仍继续增大者; 4)脓肿已穿破腹腔或胸腔者。 (2)手术方式: 1)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2)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肝部分切除术。 【疗效标准】 超检查脓腔已消除。B.治愈:症状消失,1. 2.好转:症状减轻,脓肿引流后脓腔缩小,并有窦道形成。3.未愈:症状加重,脓腔扩大。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 (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 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 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过去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 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 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 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 、临床表现 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 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

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 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 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 左右无发热。多发 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 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5)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 痛,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2、辅助检查 1)常规化验:包括血、尿、便常规,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入院后尚需、、、康瓦氏反应常规检查,为可能的手术治疗做准备;细菌性肝脓肿一般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2)超声: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如示边 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尚未液化的脓肿与小于 2 者超声难以一次确诊,而有待多次复测。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 治疗。 其它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必要时行上腹部检查、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X 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肝左叶的脓肿可见

肝胆外科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胆外科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病史釆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 .血红蛋口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 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 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根 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 一、胆囊结石的概况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 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 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 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 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 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 水肿。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 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 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 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若炎症波及到胆囊 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 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 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 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对策 胆囊结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食、 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药物等对症处理。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试用溶石治疗或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一)种类 有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局限 于粘膜的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及急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他各层结构完好。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 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女性病人多见,患者既往多有发作史,诱因是饱餐或者是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多为夜 间发作。腹痛的特点是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的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到 右肩、背部和肩胛,继而疼痛由由阵发性疼痛转变成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此时要高度怀疑病人有穿孔的可能性。

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脓肿诊疗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 (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 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 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过去细菌性肝脓 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 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 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 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多发性脓肿症 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 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5)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 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2、辅助检查 1)常规化验:包括血、尿、便常规,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入院后尚需 HBS-Ag、HIV-Ab、HCV-Ab、康瓦氏反应常规检查,为可能的手术治疗做准备; 细菌性肝脓肿一般白细胞显着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2)超声: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如示边界不清的 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尚未液化的脓肿与小于2cm者超声难以一次确诊,而有待多次复测。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 其它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必要时行上腹部CT检查、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2020肝脓肿的诊治要点

2020肝脓肿的诊治要点 肝脓肿是由微生物侵入肝,并在其中繁殖,从而导致肝脏占位性、化脓性病变。 引起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肝脓肿,常又称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最常见(80%)。西方国家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而亚洲国家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如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应怀疑大肠埃希菌的可能,而影像学考虑产气脓腔时,应怀疑克雷伯杆菌的可能。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引起的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ALA)。 ?真菌引起的真菌性肝脓肿,最少见(不到10%),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是念珠菌。 未经治疗的化脓性肝脓肿仍然是致命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和肝衰竭。 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肝脓肿典型三联征是:发热、寒战及腹痛,但临床上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不典型的原因可能是:(1)高龄及多基础疾病造成患者腹痛等不适感觉

减弱;(2)肝脓肿早期较小或位置较深未触及肝包膜;(3)疾病早期抗生素延缓病情难与其他感染鉴别。肝脓肿患者出现胸痛等肺部症状,应不除外胸腔积液可能,并应怀疑肝脓肿为混合性感染。由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高,常规胸部影像检查及呼吸功能监测仍不可忽视。 表1 PLA的常见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以化脓性肝脓肿为例,当细菌到达肝,其所产生的的内毒素刺激肝巨噬细胞增殖,后者发挥吞噬作用,并产生可调节微血管应答的毒性介质。细菌黏附以后,可通过细胞连接处渗出,由此产生的炎性物质可引起窦腔阻塞,并可进一步阻塞血管。这些现象可抑制钠钾泵,导致胆汁淤积。 感染途径可决定脓肿的部位和数量:(1)感染由门静脉系统侵入,可出现数个脓肿,多局限于肝右叶;门静脉脓毒性血栓形成后,可造成左叶脓肿。(2)由动脉循环侵入,则可形成数个小脓肿,均匀分布在肝两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200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监测的准确率,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充分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二00一年一月二日附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目录 呼吸系统 (1) 一、上呼吸道感染 (1) 二、下呼吸道感染 (1) 三、胸膜腔感染 (2) 心血管系统 (2) 一、侵犯心脏瓣膜的心内膜炎 (2)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3) 血液系统 (3) 一、血管相关性感染 (3) 二、败血症 (4) 三、输血相关感染 (4) 腹部和消化系统 (5) 一、感染性腹泻 (5) 二、胃肠道感染 (5)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5) 四、病毒性肝炎 (6)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6) 六、腹水感染 (7) 中枢神经系统 (7) 一、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7) 二、颅内脓肿 (8) 三、椎管内感染 (8) 泌尿系统 (8) 手术部位 (9) 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9)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9)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10) 皮肤和软组织 (10) 一、皮肤感染 (10) 二、软组织感染 (10) 三、褥疮感染 (11) 四、烧伤感染 (11) 五、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11) 六、脐炎 (11) 七、婴儿脓疱病 (12) 骨、关节 (12) 一、关节和关节囊感染 (12) 二、骨髓炎 (12) 三、椎间盘感染 (12) 生殖道 (13) 一、外阴切口感染 (13) 二、阴道穹隆部感染 (13) 三、急性盆腔炎 (13) 四、子宫内膜炎 (14) 五、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14) 口腔 (14) 其它部位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