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张红利单位(学校):安阳县铜冶镇铜冶小学授课班级:三(3)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_古诗两首_教案

9. 古诗两首 第1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的内容,接受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经学过或是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题目,理解课文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内容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6、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品读体验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指出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朗读的特点,注意朗读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4、.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5、练习背诵 6、指导写字“促、深”。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2、火车接力。老师说出某句诗的前一句,学生接出下半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曹小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2、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导入法朗读理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二、读题导入、认识听诊器。 1.读题: 示图:这是什么对,这是现在我们常见的听诊器。看病的时候,医生用它在病人的胸部或背部来听音诊断。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打开书,先把全文读一遍,然后找出描写听诊器样子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3.交流:好,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一下子找到了课文最后一节。(示屏幕) 4.自读:那么,就请你再次读读最后一节,再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自己来说说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好,大声读吧。 5.交流:我们来说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 6.(教师板画):说得多清楚!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这听诊器的模样了,我们还可以画出来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两端做成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指图)

7.(齐说):来,一起看着画说: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三、读好情景,复述过程。 渡: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不一会儿就记住了听诊器的模样。那么,法国医生雷奈克是怎么会想到发明出这样的听诊器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其实,课文的第二节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1、自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节,注意把这个故事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用上“果然”说说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 2、先讲给同桌听听。 3、刚才大家讲得可带劲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哪些同学愿意来讲给大家听 4、说故事 ▲交流(师板书)男孩吸引划木听音卷簿听音 四、朗读“高兴”,再现情景 1.小游戏:是的,一种普通的生活现象带给了雷奈克深深的启示。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来当一当小医生,小雷奈克,好不好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把准备的卷筒拿出来,一个小朋友在一头轻声说上一句话,另一个听声音。 ▲这位小雷奈克,请你说说当你听到从另一端传来的清晰声音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过渡:你们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当时雷奈克医生意外成功地听见了病人的心跳声,呼吸声,他确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真的是高兴极了。 2.指名读词, 3、读句:“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齐读。 (1)理解“果然”,从这个“果然”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此刻,他会怎么想 (2)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原先的判断,猜测得到了验证,你的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句话。 (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也来用“果然”说一句话。 (3)自读:同学们,雷奈克医生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你能把高兴的心情送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吗自己尽情地读吧。 过渡:同学们读得好极了。看到大家一脸的喜悦,我感到高兴的雷奈克就在我们面前。来,谁来读给我们听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 (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 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 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五、拓展延伸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着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坪( 坪坝) 坝( 坪坝) 戴( 穿戴) 招( 招呼) 蝴( 蝴蝶) 孔( 孔雀) 雀( 孔雀) 舞(孔雀舞) 铜( 铜钟) 粗( 粗壮) 尾( 尾巴) 耍( 玩耍) 装(服装)劲(使劲)绒(绒毛)假(假装)朝(朝向)些(有些)钓(钓鱼)察(观察)瓣(花瓣)拢(合拢)掌(手掌)趣(有趣)似(似乎)苍(白发苍苍)仰(仰望)咱(咱们)奋(奋力)辫(辫子)勇(勇气)居(居然)郊(郊外)散(散步)步(散步)胸(胸脯)脯(胸脯)渣(面包渣)或(或者)者(或者)敢(勇敢)惜(可惜)低(低头)诚(诚实)基(基础)突(突然)按(按照)摆(摆弄)弄(摆弄)准(准备)备(准备)侧(侧面)胶(胶卷)卷(胶卷)辆(车辆)秘(秘书)杂(杂志社)社(杂志社)著(著名)藏(捉迷藏)悄(悄悄)闪(躲闪)坑(坑道)卧(卧室)推(推动)旅(旅行)考(考察)秦(秦岭)纪(世纪)遗(遗迹)究(研究)震(震动)促(促进)深(深夜)忆(回忆)异(奇异)逢(每逢)佳(佳节)倍(加倍)遥(遥远)

遍(一遍)插(插入)精(精心)希(希望)却(冷却)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庄)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坊(磨坊)扇(扇子)枚(一霉)邮(邮票)爽(清爽)柿(柿子)仙(仙子)梨(梨子)菠(菠萝)萝(菠萝)粮(粮食)紧(加紧)杨(杨树)艳(鲜艳)内(内容)梦(做梦)醒(苏醒)苏(苏醒)湿(湿度)娇(娇嫩)强(强大)适(适宜)昆(昆虫)播(传播)修(修建)致(大致)论(无论)试(试验)验(试验)袋(袋子)证(证实).概(大概)减(减少)阻(阻力)测(推测)括(包括)确(准确无误)误(错误)途(沿途)超(超常)堂(大堂)镜(镜片)闲(清闲)待(等待)阅(阅读)腿(大腿)随(随意)调(调节)简(简单)拜(拜访)访(访问)具(玩具)闻(远近文明)尘(风尘仆仆)纳(纳闷)闷(纳闷)丘(山丘)迎(迎接)等(等待)止(停止)境(环境)授(传授)品(品行)暗(黑暗)降(下降)丈(一丈)肢(四肢)肌(肌肤)肤(皮肤)辽(辽阔)阔(辽阔)血(血液)液(液体)滋(滋润)润(滋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日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义变成了一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流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样”

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 17.《古诗三首》…………………………………………………………………3~4课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 19.《海滨小城》…………………………………………………………………2~3课时 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三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7.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听记考察 *听写8个词语:坪坝考察摆弄绒毛胸脯或者勇敢胶卷 *听写一句话: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二、先说后写 *宋庆龄为了不失约,放弃到父母朋友家玩的机会,当庆龄的父母来到朋友家时,这位朋友不见庆龄,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请先和你的同桌模拟对话,再写下来。(8分)朋友:咦?庆龄怎么没来?她不是早就想来我们家玩。 庆龄爸爸:因为庆龄今天和朋友有约 朋友:那庆龄不能今天行来这边,改天再约朋友不行吗? 庆龄爸爸:我们劝过她了,但是她说她不能失信,所以没有来。(曾芷滢) *圣诞节的夜晚,金吉娅一家围在一起,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四份礼物,相互赠送。只有金吉娅拿出一些棒棒糖送给大家。爸爸看见了会说些什么?妈妈又怎么说?请和你的同桌模拟对话,再把说的话写下来。(6分) 爸爸:金吉娅,你怎么送给大家一些棒棒糖?你的钱做了什么? 妈妈:金吉娅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什么都没的小女孩。 爸爸:金吉娅真是个好孩子。 妈妈:她送给我们仁爱、同情和体贴。(成烁荣) 或爸爸:金吉娅,你怎么送给大家一些棒棒糖?你的钱做了什么? 妈妈:别问了,金吉娅帮助了一个小女孩,她的钱只够买棒棒糖了。 爸爸:是吗?金吉娅,你睦是个好孩子! 妈妈:是啊,虽然我们家并不富裕,那个小女孩却比我们还可怜。(曾芷滢)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了名堂,英国女王千里迢迢来拜访他,请想象他们网页时会说些什么?请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完成下面的对话。(8分) 英国女王:你好!列文虎克先生,听说你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列文虎克:谢谢,你过奖了。 英国女王:列文虎克先生,您能让我看一下,您发现的微生物吗? 列文虎克:好啊!(邓怡祖) *小明读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后,非常感动,他想推荐给小军看。请他会对小军说什么?请完成下面的对话。(6分) 小明:小军,我最近读了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好看极了。 小军:真的吗?快给我看看吧! 小明:好的,给你。这篇文章主要讲盘古创造了天和地,自己却牺牲了,太感动了! 小军:是啊!为了创造天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曾芷滢) 三、语言基地 *多音字组词我最行。(6分) 当dāng天相xiāng信发fā现 停当dàng 照相xiàng 白发fà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4分) 和睦相处.(chù chǔ)落.下残疾(lào lu?)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心中的“110”》教案

9、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知道“心中的110”,认识到心中没有110的危险。 2、意识到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却暗藏着危险,提醒自己心中有个110,不上当受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救自护。 3、培养自信心,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点:识破生活中潜藏的危险,拨打心中的110。 教学难点:培养自信心,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课前了解身旁的人曾经上当受骗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 播放视频“我绝对不跟陌生人走”,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有点警惕性 教师:如果你独自一个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由讨论。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被骗的小学生”,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你也有过独自在家的经历吧?与大家分享经验哦! 学生交流: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学生交流:有人敲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学生交流:让陌生人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确认; 学生交流:……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63页,阅读“智捉小偷”绘本故事。 你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小心陌生人”,信陌生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被拐骗? 学生交流:学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活动二:不要上当受骗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64页,阅读“不要轻信陌生人”绘本故事。 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假如吴华上车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师: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下面的同学做得合适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

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互相正音,推荐一位组员。 2、交流反馈: ⑴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⑵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⑶做游戏巩固字词: ①“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②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⑷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

“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使用的叙事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大树 手推车 椅子木地板

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公开课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公开课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 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点评:本教学片断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意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教案】三年级上册 第9课 红灯停绿灯行教学设计

第9课红灯停绿灯行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学难点: 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具准备: 标志图片 学具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学难点: 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教具准备: 标志图片 学具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放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大街上的汽笛声……) 2.出示图片。大街上车来人往,在指示灯下井然有序行进,那是因为街道路口有“不出声的交通警”——红绿信号灯——交通标志。 3.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 打开书看书中的图片认识: 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禁止使车禁止机动车通行 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慢行注意信号灯 指示标志: 步行人行横道允许调头机动车车道 2.游戏:我是小交警。 教师出示游戏道具,提出游戏要求:几位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卡车”等头饰,三位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红灯、黄灯、绿灯,两位学生手拿红、绿牌代表行人过街灯,一位学生扮演警察:“请大家听我指挥”。 3.欣赏评述。 1.欣赏教材学生作品,自主发现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 《过马路一》欣赏: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