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法制史讲义

外国法制史讲义

外国法制史讲义
外国法制史讲义

外国法制史讲义

第一讲、绪论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的内容、形式、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立法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本质和表现形式。

2、执法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实施及司法机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3、法的作用的历史,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在历史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4、法律的发展演变规律,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兴衰、发展演变的。

二、世界各国法律产生和演变历史线索:

1、古代奴隶制法:

古埃及美尼斯立法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法《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古印度婆罗门教《法经》、《吠陀》;佛教《律藏》;印度教《摩奴法典》

中亚希伯来《摩西律法》核心是《摩西十诫》

古希腊雅典法和斯巴达法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到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编篆形成《国法大全》

东西方法律的差异:(可参见梁治平的《法辨》论述)

2、中世纪封建法

(一般两种途径:生产方式的转变;原始习惯发展为封建法)

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天皇中央集权制-《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

阿拉伯帝国形成-《古兰经》及《圣训》和教法学家的著作

东罗马帝国过渡到封建社会-《国法大全》

西欧大陆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日耳曼各国家,8世纪形成法兰克王国《撒利克法典》,西欧盛行日耳曼法。罗马法的复兴、教会法。

共同特征:公开等级不平等;土地制度私有;家族本位;男尊女卑;习惯法较为重要。

3、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产生——两大法系形成

英国1640-1688“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继受英国法形成美国法。

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

普鲁士1871年统一德意志。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两大法系的区别:

法律渊源不同;

继承罗马法程度不同;

法律体系分类和法官的作用不同;

对程序法的重视程度不同。

4、现代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进一步发展:新的法律部门出现;行政法地位重要;法律社会化“福利国家”;法律民主化;两大法系相互渗透和融合趋势。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法律体系崛起。

第二讲、楔形文字法

重点问题:

1、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楔形文字法的特征

一、楔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楔形文字法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总称。公元前3000年法律进入成文化。

公元前22世纪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迄今人类最早的一部法典,包括序言和29条文。

拉尔萨《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伊新《李必特·伊丝达法典》、埃什嫩那的《拉拉马法典》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汉穆拉比王统一两河流域,颁布《汉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法的最完整的集大成的一部法典。

赫梯和亚述承袭古巴比伦文化,但立法水平大为逊色。

二、《汉穆拉比法典》:

1、制定历史背景:实现法律的统一需要;调整新经济关系需要;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2、法典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体系-序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序言以神的名义阐述立法思想和立法目的“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

结语强调必须遵守法律。

正文1-5保障法院公正审判规定,6-126财产关系,127-193婚姻家庭关系,194-227损害赔偿,228-282劳动和劳动工具,包括奴隶买卖。

法典的内容:

1)土地国有和有限的私有(土地国有、王室所有土地一部分作为份地交给穆什钦奴耕种,承担实物赋税,一部分赐给军人“里都”或“巴衣鲁”耕种)

2)社会结构:自由民分为阿维鲁姆和穆什钦奴

3)婚姻家庭继承法:买卖婚姻,契约法定形式,由男方与女方父亲订立契约;男子继承同份财产,女儿可取一份为嫁妆,早期遗嘱继承的因素“以盖章文书”将财产赠给所喜爱的继承人。

4)债权法:

契约(书面形式,无证人和契约以盗窃罪论处以死刑)种类包括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

侵权之债

5)刑法:罪名有国事罪、侵犯人身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诬告罪、伪证罪、职务犯罪。

刑罚残酷,同态复仇。犯罪者的公社和亲属负连带责任。

6)诉讼制度:

没有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区别;发誓和神明裁判“水审”(浮于水面无罪)

3、法典的特点:

(1)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体现团体本位思想

(3)保留原始习惯的残余

(4)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点:

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2、法典内容涉及面广泛。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多是司法判例汇编。

四、历史地位:

最早的成文法系;摆脱宗教的影响;关注现实,对希伯来法系、西方希腊法律文明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三讲、古代印度法

重点问题:

1、古代印度法的渊源

2、种姓制度和古代印度法的关系

一、古代印度法的概念和发展线索:

1、古代印度法是古代奴隶制法,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和国王政府的敕令。

2、发展线索:婆罗门教到佛教再到印度教的发展

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兴起、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种姓制度制度确立;

公元前6世纪刹帝利强大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权,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

6世纪后改造后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兴起。

二、古代印度法的渊源:

1、吠陀,最早的法律渊源受神的启示口耳相传,由广博仙人整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2、法经,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印度人永世不变的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圣典”。

3、法典亦称“法论”是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古代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摩奴法典》。

4、佛教经典-三藏(经藏(教义)、论藏(教义论说)、律藏(寺院规条))佛教法的核心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5、国王诏令:设置正法官监督法律实施

三、古代印度法的内容:

1、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实行内婚制,职业世袭。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雅利安人种)、首陀罗(达罗毗荼人种)

2、所有权:土地实行村社制;私有财产保护(遗失后的追及权、十年丧失所有权)

3、债法:

契约关系简单,种类少,但注重形式主义。

契约的成立条件:订立契约真实意思,立约人有行为能力意识可控制自己的后果,契约内容符合法律和习俗;

对高等种姓的债权特别保护:月息2%——5%;高等种姓债权人可将低等种姓债

务人变为债务奴隶,高等种姓债务人可逐年偿还,不能沦为低等种姓债权人的债务奴隶。

4、婚姻家庭法:

合于神意的行为,不得离婚;

维护内婚制,顺婚和逆婚区别。

一夫一妻(低等种姓)和一夫多妻(高等种姓)。

5、继承法:长子优先制;与种姓制度挂钩。

6、刑法:同罪异罚

7、诉讼制度:缺乏统一固定法院组织,婆罗门代表国王控制司法权,村社长老会议解决纠纷;证人宣誓和神明裁判(水审、火审、称审、毒审、圣水审、抽签审)

四、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征:

1、与宗教密不可分。

2、严格维护种姓制度,为“种姓法”。

3、法律、宗教和伦理各种规范混合。

五、古代印度法的历史地位:印度法系15世纪成为“死的法系”

第四讲、古希腊法

重点问题:

1、古希腊法的特点

2、雅典的“宪法”——雅典民主制

一、古希腊法的概念和发展

1、概念:古希腊法是泛指古代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和希腊化时代所有法律的总称。

2、发展线索:

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城邦的国王的米诺斯立法

公元前15世纪,南希腊迈锡尼文明“线形文字法”

公元前12-8世纪荷马时代,以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科斯林等城邦国家兴起,进入成文法阶段:主要是雅典的法律为代表。

公元前3世纪后马其顿帝国至罗马帝国吞并为止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二、古希腊法的特征:

1、古希腊法律不是统一的法律体系。

2、古希腊法多是具体规范的堆积,缺乏系统成熟的法典。

3、深受哲学的影响,强调法律的“正义”,在法律技术处理上具有一定灵活性。公法比私法发达,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三、古希腊法和古东方法的差异:参见梁治平《法辨》一文论述

四、雅典法:

1、雅典法的发展:

1)公元前8世纪提秀斯改革:雅典自由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城邦法还处于习惯法阶段。

2)德拉古立法(第一部成文法):

规定公民权取得的条件(能够自备武装的人);将贵族选拔官吏改为公民抽签选举;成立401议事会。“重刑主义”

3)梭伦立法: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废除贵族在政治上世袭特权,以财产法定资格(富

农、骑士、中农和贫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400人议事会);首创陪审法院的制度(司法民主化);鼓励推动工商经济发展;关于杀人罪规定,保持德拉古法的规定。

4)克里斯提尼立法:

经历僭主庇西特拉图统治后,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按照三个地域重新划分居民;创设500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贝壳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

5)伯里克利立法:

官职向所以公民开放,取消任职资格的限制;公民大会成为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实行官职津贴制。

2、雅典民主制:(取决于领土狭小、商业发达平民阶层力量强大)

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重大事项。

官制实行义务职和政体的合一制

监督制度完善发达:任职资格审查制、信任投票制、卸任检察制、不法申诉制、贝壳放逐法。

3、民事立法:

所有权: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债法:契约之债(人身担保和抵押权)和损害赔偿之债。

婚姻家庭继承法:允许近亲结婚,但禁止公民与非公民结婚;规定一夫一妻制,但实际一夫多妻,允许离婚自由;男子具有继承权。

4、刑法:

国事罪最严厉的刑罚

刑罚有死刑、流放、发卖为奴和罚金

血亲复仇的习惯

5、司法制度:

阿留帕格斯审理故意杀人、毒害和纵火案件

埃菲特法院,有51人组成,亦称51人委员会审理过失杀人、教唆杀人、致人残废及杀死异邦人案件

陪审法院

有公诉和私诉之分公诉为惩罚被告,私诉为保护自己民事权利。

第五讲、罗马法

重点问题:

1、罗马法的历史发展

2、罗马私法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3、罗马法的复兴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罗马法形成过程(武力、宗教、罗马法律三次征服世界)

1、形成阶段:

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既包括公元前8世纪罗马国家产生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也包括查士丁尼在位时期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罗马3个部落(特里布斯)下10个胞族(库里亚)。又下10氏族共300氏族组成。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罗马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王政时代”。当时社会管理组织有“库里亚会议”民族长老组成的元老院和“王”—“习惯”

战争奴隶出现,平民出现,社会出现及分化,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BC6世纪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改革,按财产多少将居民分为5个等级,按等级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服兵役义务,按居住地区把罗马城划分4个部落,罗马国家产生的标志。

2、罗马法发展演变线索:

1)王政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

古老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各种惯例,王政后期演化为习惯法。

2)共和国前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共105条:第一、二表是关于审判的规定;第三表是债务法;第四表是父权法;第五表为监护法;第六表为获得物和占有权法;第七表是土地权利法;第八表是伤害法;第九表为公共法(未经审判不得处以死刑);第十表神圣法(关于死人丧事事宜);增补两表补充条例(禁止贵族平民通婚,奴隶犯罪家主交出奴隶或承担赔偿)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和波提利阿法案(平民担任执政官的权利、废除债务奴隶制);

霍腾西阿法案(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机构)

3)共和国后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

罗马市民法和万民法形成时期,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之间保守性和形式主义特点;外事裁判官通过审判活动和告示,衡平理念创立万民法体系。

212年皇帝卡拉卡拉颁布《安敦尼法令》将罗马公民权授予全体自由民包括外邦人,两大体系开始融合;

6世纪时查士丁尼法典制定时两大体系统一起来。

4)帝国前期(1世纪-3世纪)

皇帝的敕令成为法律的主要渊源:敕谕是对全国发布有关公法和私法的命令;敕裁是为裁决案件而发布的指示;敕示是对官吏训示的命令;敕答是就官吏和民间询问的法律事项做出的批示。其中敕谕成为帝国最重要法律渊源。

5)帝国后期(3世纪-6世纪)

法典编纂时期查士丁尼立法

3、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1)法学家的活动(解答、指导诉讼和著述),促进罗马法的发展。“罗马五杰”和《学说引证法》

盖尤斯(约公元130~180年),罗马帝国前期著名法学家,代表作为《法学阶梯》,该书是唯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古代罗马法学家的文献,成为查士丁尼编纂同名法典的范本。

帕比尼安(约公元140~212年),帝国前期罗马的著名法学家,担任过被认为是副皇帝高位的近卫都督之职,行使军事和司法大权。其代表作有37卷《法律问答集》、19卷《解答集》、19卷《解说书》。其学说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直至4世纪,君士坦丁皇帝仍命令属下整理他的学说。在《学说引证法》中并明确规定,在五大法学家的意见相左时,以帕比尼安的学说为准。

乌尔比安(约公元170~228年),做过皇帝的法律顾问。乌尔比安是公认的古代罗马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是罗马法学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

摘录的9142段法学家的著述中,其中乌尔比安的著作就有2464段。

保罗(约公元222年去世),担任过帕比尼安法院的陪审法官,最著名的著作是关于告示的80卷注释书,在《学说汇纂》中摘录了他的2081段作品。

莫迪斯蒂努斯(约公元244年去世),是乌尔比安的学生,也是五大法学家中名气最小的一位。《学说汇纂》中有关他的著作,只有344段。

2)裁判官的“告示”(一般告示、临时告示、传袭告示、新告示),裁判官的立法权。帝国时期裁判官立法权告终。

3)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国法大全》:

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这不仅是罗马法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古代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查士丁尼编纂法典,首先是从整理历代皇帝敕令着手。公元528年,他任命以特里波尼为首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对当时有效的历代皇帝敕令,进行整理、汇总和删改,按照教会法、法律渊源、高级官吏的职务、私法、刑法和行政等内容,编成章、节,并按各自颁布时间顺序加以排列,注明颁布敕令的皇帝姓名等。法典共12卷,于次年颁布,这就是《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34年,又颁布了它的修订版。

公元530~534年,还先后编成了《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前者收集了40名罗马历代法学家(公元1~4世纪)的著述50多种,删除其中相互矛盾和不合时宜者,全书共50卷,于公元533年底颁布施行。《法学阶梯》以是盖尤斯同名著作为蓝本,进行删改、增补,按照“人法”、“物法”和“诉讼法”的顺序,分章、节编排而成,共4卷,于公元533年底颁布,作为罗马法的钦定教科书,并具有法律效力。

查士丁尼死后,后人将他未列入《查士丁尼法典》的敕令,即自534年以后颁布的敕令汇集在一起,称为《查士丁尼新律》,保存下来的共有124令,内容大部分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涉及私法者只有变更继承制度的规定。

以上四部法典,到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又称《民法大全》或《罗马法大全》,成为研究罗马法的主要资料。

二、罗马法的分类:

1、公法和私法(乌尔比安)

2、成文法(民众大会通过法律、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裁判官告示和法学家学说)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3、市民法和万民法、自然法

4、市民法和长官法

三、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1、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

2、裁判官的立法;

3.系统的法典编纂;

四、罗马法的体系和基本内容:(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三分法体例人法、物法、诉讼法)

1、人法:即身份法,关于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及其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法律,包括人和婚姻家庭两部分。

1)人: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的人格权(自由权、市民权和家长权),人格减等

法人制度萌芽,分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社团法人三人以上或财团法人拥有一定数额财产;经过皇帝或元老院的批准。

2)婚姻形式: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

2、物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组成。

1)物法:

物的分类:要式转移物和不要式转移物;可有物和不可有物;有体物和无体物;动产和不动产。

物权法定五种:所有权、役权、地上权、永佃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和永续性

役权是为特定的土地或特定人的便利和收益而利用他人之物的权利;包括地役权(为自己特定土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特定土地的权利),人役权(为特定人的利益而利用他人之物的权利)

地上权,在支付地租的前提下,利用他人的土地建筑房屋而使用的权利。

永佃权,支付租金,长期或永久地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权利。

担保物权(信托担保、质押、抵押权)

2)继承法:

早期的概括继承和4世纪有限继承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市民法的宗亲继承,裁判官法的血亲继承。

6世纪查士丁尼规定以血亲为基础法定继承:(1)直系卑亲属,可代位继承(2)直系尊亲属和兄弟姐妹(3)其他最近旁系亲属(4)妻子如有嫁妆,一般没有继承权;如无,可参与各顺序继承,但不得少于1/4。

遗嘱继承,未成年人、被敌人俘虏的人和禁治产人不能立遗嘱。

3)债权法:

债是依国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锁”。(三点因素:债权人债务人的连锁关系、给付、以法律规定为依据)

债权与物权区别:物权永久性,债权有期限;物权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物权有追及性和优先权,债权则无。

债的发生:

(1)契约(要物、口头、文书和合意契约)

(2)准契约,虽未订立契约但与契约具有同样效力,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监护、共有、遗赠等。

(3)私犯,违法加害他人身和财产的行为,强盗、窃盗、对人私犯、对物私犯(后世一般侵权)

(4)准私犯,类似私犯而在法定私犯以外的其他侵权行为,如法官渎职、向公共道路投弃物品致人损害、旅店服务人员对旅客的损害。(后世特殊侵权)

债的消灭:(1)清偿(2)提存(3)抵消(4)免除(5)消灭时效、当事人死亡、标的物的灭失。

3、诉讼法:

公诉(对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审查)和私诉(根据个人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其中私诉经历三种形式:

法定诉讼:共和国初期盛行,仅适用罗马市民。当事人亲自到场,按照严格法定诉权和程序,陈述固定术语和配合固定动作,历经法律审(是否受理案件)和事实审(案件事实判决)两步。

程式诉讼:当事人陈述经过大法官审查认可后做成程式书状,交由承审员审判,外事裁判官创立的,弥补法定诉讼形式主义的缺陷,简化诉讼手续,不需履行严格仪式。

特别诉讼:最高裁判官发布强制性命令采取特殊保护的方法,以保护不能用一般司法方式来保护的特殊利益的诉讼程序。其诉讼活动由一名官吏担任,可刑讯逼供,允许告密,秘密审判。

四、罗马法的复兴及对后世的影响:

1、复兴历程:

11-14世纪在意大利,以伊纳留斯、阿佐、阿库修斯前期注释法学派,巴尔多鲁后期评论法学派。

16世纪法国居亚斯和德纽为代表。

18世纪德国“潘德克顿”法学派出现,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出现。

西班牙早在11世纪承认罗马法的法律效力。

英国12世纪逐步接收罗马法影响,但英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和政治因素,并没有全面复兴罗马法。

2、对后世立法影响:

(1)形成罗马私法体系,法国民法典三分法和德国民法典五分法。

(2)罗马法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巨大影响,法人、物权、契约制度。

(3)罗马法中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术语,法律行为、代理、占用、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为资产阶级立法继承。

(4)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及罗马法学的发展,也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罗马法何以对后世立法影响的原因:

(1)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2)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发达

(3)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和衡平观念适合资本主义的发展

(4)罗马统治者推行罗马法,被征服者折服罗马法的发达。

第六讲、日耳曼法

重点问题:

1、日耳曼法的概念

2、日耳曼法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一、日耳曼的概念和发展:

1、概念:欧洲早期封建时期(5-9世纪)在日耳曼国家中适用的日耳曼法律的总称。

2、发展:

(1)日耳曼起源于日耳曼部族“口耳相传”的习惯

(2)蛮族法典——日耳曼法的成文化(新的社会关系需要调整、强化统治需要、罗马法的影响),民众大会通过的蛮族法典。其中法兰克王国的《撒利克法典》最著名。

(3)日耳曼法和罗马法并存。

(4)王室法令。

(王权体制采取选举与世袭混合)

二、日耳曼法的基本内容:

1、财产制度:

土地制度——马尔克公社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立国)、采邑制、农奴份地

其他财产——动产的追及权:基于自己意思表示丧失动产,如出借、寄存,追及权只及于相对人;违反自己意思丧失动产,如失窃、遗失,追及权可及于任何动产持有人。(奠定了现代的物权法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2、债权制度:要式契约,种类少,债的担保“自身担保”,人身扣押。

3、婚姻家庭和继承:

买卖婚姻,(男方也可掠夺成婚,必须向女方家庭支付身价金和解,反之则引起复仇)

妻子个人财产:(1)丈夫支付的身价(2)嫁妆(3)新婚之晨的赠与(4)继承娘家的财产

不同财产不同继承原则。

4、刑法:

犯罪与侵权不分,统称不法行为。杀人、人身伤害、盗窃等。

复仇和支付赎罪金。处于法律保护之外。

5、司法制度:

1)法院:普通法院-百户法院和郡法院;王室法院-巡回法院

2)诉讼制度:民诉证据宣誓;刑诉证据神明裁判(热水审、火审、抽签审、面包审等)和决斗。

三、日耳曼法的特点:

1、团体本位(立足农业自然经济基础)

2、属人主义原则

3、注重形式(客观主义)

4、缺乏抽象性,只有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水平低下的反映。

四、历史地位:

善意取得制度和占用制度,信托制度对后世影响,尤其是英国法日耳曼法的因素最多,与罗马法和教会法一起构成欧洲中世纪主要的法律渊源。

第七讲、教会法

重点问题:

1、教会法渊源

2、教会法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3、教会法的历史作用

一、教会法的概念:

广义指基督教会在不同时期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狭义指中世纪西方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二、教会法的渊源:

1、《圣经》摩西十诫是教会法的核心“基本法”。

“除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信奉他神;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奴婢、其他财物。”

2、教皇教令集

3、宗教会议的决议、法令和法律集

4、世俗法的原则和制度

三、教会法的内容:

1、财产制度:

捐赠、“占有权救济”

2、契约制度:

宣誓的契约必须履行“协议必须恪守”原则、禁止高利借贷、“正当价格”原则-普遍估价即市场价格,检验契约是否有效的首要原则。

3、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婚姻是一种契约;

婚姻成立要件:结婚权利;没有婚姻障碍;婚姻的合意(欺骗和胁迫无效);具备结婚形式(宗教仪式)。

禁止离婚(通奸、背教或残酷行为可司法分居)2种例外;

婚姻中女方地位平等原则。

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遗嘱视为宗教文件,设立遗嘱执行人制度。

4、刑法:

1)刑事罪孽的三要件:1)必须是严重的罪孽;2)罪孽必须是表现为一种外在行为;3)行为对教会产生滋扰后果。

2)适用刑罚“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5、司法制度:

1)宗教法院体系:主教法庭-大主教法庭-罗马教皇法庭

13世纪成立特别刑事法庭-异端裁判所

2)管辖权分对人的管辖权和对事管辖权

对人管辖权:神职人员及随从和家属、学生、十字军参加者、不幸的人-穷人、寡妇和孤儿、与基督教徒发生纠纷的犹大人、旅行者-商人和水手。

对事管辖权-涉及精神案件:圣事的管理、遗嘱、有俸圣职、宣誓。

3)诉讼特点:

诉讼程序是书面的;证据必须经过宣誓后提出,对伪证要严惩;允许代理人出现法庭;正式程序和简易程序并存的二元体系;法官依“理性和良心原则”,将自己置于接受法庭审判者的地位,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客观真实性。

五、教会法历史地位和影响

1、历史地位-中世纪三大法律体系

神权法、世俗封建性、完善的体系

2、影响:

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对立对宪法的分权制度。

私法-婚姻法、财产法中“占用救济”。

刑法-重视犯罪主观因素、教育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犯的异化不得处罚思想。

诉讼法-自由心证原则、纠问式诉讼形式

第八讲、中世纪城市法和商法(略)

一、城市法

城市法是指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形成、发展和适用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城市商业、手工业规章、城市居民、机关法律地位。

1、主要渊源:

特许状、城市立法、行会章程、城市习惯和判例

2、基本内容:

城市机关包括市议会、城市法院、市长、市民大会

民事法律:市民身份;土地的自由处分;贸易权和税收权

行会制度:商业事务和内部事务

城市刑法和诉讼:刑罚残酷、废除神明裁判和决斗

3、历史地位:

二、商法

调整商人之间商事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一系列习惯和法律。

1、商法的四个特点:习惯性、简易性、平等性、国际性

2、商法的主要渊源:商事和海事习惯、海商法典、其他商业纠纷的条约

3、商法主要内容:商人法律地位、集市的营业习惯、流通汇票、商业联合体(合伙)、商业纠纷审判制度。

4、海商法的规则:船舶规格、船上管理、船货装载、港口章程、共同海损制度、船难保护制度

第九讲、伊斯兰法

重点问题:

1、伊斯兰法的渊源

2、伊斯兰法的基本内容

一、伊斯兰法的概念和发展:

1、概念-伊斯兰教法,适用于全体穆斯林的“有关伊斯兰宗教、政治、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准则的总称”。

2、发展: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统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时期、全盛时期、盲从时期

二、伊斯兰法的渊源:

1、《古兰经》:以安拉“启示”的经文。

2、圣训:穆罕默德的非启示性言论、行为和生活习惯。

3、教法学,是研究《古兰经》和圣训的学问,通过对《古兰经》和圣训的研究,发现体现其中的教法原则和精神,解释其基本涵义,从而推导出新的法律规则。包括公议和类比

4、其他辅助性的渊源:

三、伊斯兰法的内容:

1、穆斯林的基本义务:必须履行的行为(五功-念功、拜功、斋功、朝功、课功即法定施舍);

2、财产制度:土地制度包括圣地、被征服地区、“伊克特”、“瓦克夫”奉献真主的土地。

3、债法:致人损害之债和契约之债,禁止高利贷(重复买卖规避)

4、婚姻家庭继承法:一夫多妻制,离婚时三个月待婚期,女子有继承权,但为男子一半。

5、犯罪和刑罚:

经定刑-《古兰经》规定了固定刑罚的犯罪,处罚残酷。

侵犯人身的强暴行为,适用同态复仇或赔偿金。

酌定刑的犯罪,较轻微的犯罪,适用训诫、鞭笞、罚款和放逐。

6、司法制度:哈里发;沙阿里法院和听讼法院两种。证据重宣誓。

四、伊斯兰法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1、特征:

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

法学家对伊斯兰法的发展作了突出贡献;

受外来法律影响严重;

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

2、惟一存活的东方三法系

五、伊斯兰法的改革:

公法方面引入西方法律制度,实现世俗化;私法由传统教法调整。

第十讲、英国法

重点问题:

1、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形成和发展

2、普通法的特点和原则

3、衡平法的特点和影响

4、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5、英国的陪审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

一、英国法的形成和发展:

1、诺曼征服前(5世纪-1066年)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到成文化阶段“蛮族法典”。

2、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诺曼征服后,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建立并完善皇家司法机构,逐渐形成三大渊源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使得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

1)普通法的形成

普通法是指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的、由普通法院创制的通行于全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它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中央集权制建立,诺曼征服后采邑分封和“土地调查清册”;

引入诺曼底管理机制,建立“御前会议”行使最高审判权,后分离出一系列专门机构,分别行使皇家司法权,皇家法院开始巡回审判,尤其是亨利二世的重大司法改革:1179年温莎诏令将巡回审判变成定制;1166年克拉灵顿诏令和1176年诺桑普顿诏令建立陪审团参与审理和由皇家法官进行调查的刑事司法制度;1179年的大巡回审判诏令引入12名当地骑士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涉及土地所有权归属。

2)衡平法的兴起:

14世纪由大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因号称“公平和正义”为基础。是适时调整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克服普通法的缺陷而兴起:

保护范围有限;

内容僵化(夫妻一体主义,不得互相起诉;抵押债务债权人可以取得抵押品的所有权);

救济方法有限,普通法以损害赔偿为主,只对现实的损害赔偿;不要求赔偿,只要求制止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无法提供保护,不能对加害人颁发禁令。

普通法无法救济的当事人直接诉求国王裁决,国王不堪重负转交大法官审理不受

普通法诉讼形式限制,不实行陪审,不引用普通法判例,依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案件裁判,15世纪形成衡平法院,创设一套衡平规则。

3)制定法的发展:

国王和国会拥有立法权。1215年《大宪章》一定程度限制王权,确认封建贵族和僧侣特权,规定国王征税整的贵族会议同意,还规定任何自由民非经合法程序不得被逮捕、监禁、放逐和没收财产。

1265年大会议首次正式允许骑士和市民代表出席大会议。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与上述一致,被誉为“模范国会”。

14世纪后形成贵族院和平民院两院。1414年起,法案须由下议院向国王提出,争得上议院同意后方可制定为法律,国王对法案拥有否决权。

3、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律发展(17-19世纪30年代)

国会立法权强化,制定法地位提高;“议会主权”原则确立

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内容上得到充实。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四卷出版,论述人权、物权、个人不法行为和公共不法行为。

4、19世纪的法律改革:功利主义学派边沁倡导全面法典化运动对英国法律彻底改革。

选举制的改革,增加资产阶级名额,财产限制放松,公开投票制。

制定法数量大增;

对法院组织和程序法进行改革,1873年、1875年《司法法》结束了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分立对峙局面。

5、当代英国法的发展:

立法程序简化,委托立法大增;

完善选举制;

社会立法加强;

欧盟法成为英国法的重要渊源。

二、英国法的渊源:

1、普通法:指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

普通法基本原则——遵循先例原则:“以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规则与实践”。判决由“判决理由”和“附带意见”组成。

遵循先例的优点:公正性;确定性、灵活性、可预见性。

普通法基本特征——程序优先于权利,一项权利能否得到保护,首先看当事人所选择的程序是否正确,如程序出现错误,其权利得不到保护。“无令状即无救济方法”。

2、衡平法:

1)衡平法的准则:

衡平即平等,即对同一类人应该给予相同待遇。

衡平法将应履行的行为视为已履行的行为,对于当事人按照合法有效的契约应该做而尚未做的行为,衡平法推定该行为已完成,目的强调契约的神圣性。

衡平法更注重意图而不是形式。

衡平法可对人为一定行为,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当事人为一定行为。

衡平法不允许有违法行为而无救济方法,只要当事人民事权利受到侵害而且不能从普通法得到救济或救济不公,衡平法应给予救济。

衡平法不做徒劳无益的事,衡平法不会发出一项无用或无法履行的命令。

2)衡平权利和救济方法:

信托

衡平法上的赎回权,抵押人获得一次回赎抵押财产的机会。

部分履行

衡平租赁-普通法只承认期限超过3年的租赁为契约,衡平法可以执行不符合此条件的租赁契约

衡平法上的禁止推翻

禁令-业务性禁令、禁止性禁令、预防性禁令和中间性禁令

特别履行-强制履行一项契约的命令

纠正,书面文件未能反映当事人真实意图,衡平法院可以纠正。

返还,责令当事人返还因欺诈获得的金钱。

3)衡平法的诉讼程序:简单方便

4)衡平法和普通法的关系和对英国法的发展:对普通法的补充

3、制定法:欧盟法、国会立法、委托立法

4、其他渊源:

习惯必须符合远古性、必须合理、必须确定、必须具有强制力、从未间断过五个特性;

学说。

三、宪法:近代宪政母国。不成文宪法

1、宪法渊源:

宪法性法律——1215年《自由大宪章》、1628年《权利情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911年和1949年《议会法》

宪法惯例

宪法判例

2、宪法基本原则:

(1)议会主权:

(2)分权原则:国会拥有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对政府进行监督;行政权由内阁行使,但必须对国会负责;英王统而不治,对国会和内阁一定制约;司法权由法院掌握,但理论上上议院是最高司法机关(直至2009年成立了最高法院)。

(3)责任内阁制,即内阁集体对国会下议院负责,国王私密活动“内阁”,一位大臣主持朝政“首相”一职出现,1742年沃波尔集体辞职,庇特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等一系列惯例。

(4)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政府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滥用权力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戴雪认为:

非依法院的合法审判,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任何公民和政府官吏一律受普通法和普通法院的管辖,如果有行政法和行政法院来管辖行政违法行为,那就是赋予政府以特权,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英国公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并不体现在成文宪法中,是自然权利,不是法律赋予的也不能随意剥夺,政府必须有合理的理由才可以限制这种权利。

3、英国宪法的特点:

(1)历史延续性

(2)内容不确定性

(3)柔性宪法

四、行政法:

1、行政法概念—支配行政活动的法律。没有公法和私法之分。

2、行政法特点—由普通法院管辖,没有行政法院系统;适用一般法律原则。

3、基本原则:

越权无效;

行政行为合理原则:以公共利益和正当理由为依据,防止政府专断和滥用权利。行政程序公正主义:源于“自然公正”任何人在行使权力可能对他人带来不利影响时,都必须听取他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任何人不能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五、财产法:

1、财产分类: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动产来自对人的诉讼,指要求特定人归还原物或赔偿损失;

不动产来自于对物的诉讼,要求收回实体的、特定的物。

2、地产制: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后,仅保留两种地产

完全保有地产权有不限嗣继承地产(所有权)、限嗣继承地产,仅限于地产拥有者本人及其继承人享有;终身地产权,以地产人的寿命为限,不能继承。

租借地产权。

3、信托制:衡平法院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源于中世纪的受益制(标的物只是土地,包括积极受益制和消极受益制)

信托制是财产所有人为了第三人的利益,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的一项制度。(积极受益制)信托投资公司大量出现

六、合同法:即契约法

1、历史概况:

早期普通法只涉及土地契约且具有书面形式加盖印章,证人作证;

15世纪后,普通法院承认口头契约;

16世纪形成对价制度;

17-18世纪进一步确定契约形式的地位;

19世纪英国契约法最终形成,“契约自由和契约神圣”;

20世纪,国家加强对经济活动干预,契约自由原则受到限制,法院可根据案情解除契约,即“契约落空原则”。

2、契约的概念和要素:

契约是按照充分的对价去做或不去做某一特殊事情的协议,包括协议和对价。

契约要素: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约能力;必须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必须具有有效的对价;标的和格式必须合法。

3、对价制度:

对价无需相等,1842年托马斯遗嘱案。

过去的对价无效。

履行原有的不能做为新诺言的对价,1809年“斯蒂尔诉迈里克案”船长加薪不兑现。

平内尔原则,1602年“平内尔诉科尔案”债权人同意债务人归还部分欠款的办法抵消全部债务的许诺不受法律约束。

不得自食其言原则。

七、侵权行为法:

1、概述:

有名侵害诉讼、无名侵害诉讼

主要由判例法构成

2、各种侵权行为:

对人身的侵害——殴打和恐吓、非法拘禁、诋毁和诽谤

对财产的侵害——非法侵入、骚扰行为、非法侵害动产、非法处理动产

其他侵害行为——对婚姻的侵害、干涉商业关系的侵权行为、违反产品责任的侵权行为、精神折磨

3、侵权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比较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原则

八、婚姻家庭继承法:

1、概述

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由判例、单行法规和其他部门法相关条款构成。

2、家庭法:

中世纪遵循教会法,禁止离婚,宗教仪式婚姻;1836年颁布婚姻法婚姻由当事人选择仪式婚或政府登记婚;1857年婚姻诉讼法将婚姻案件由教会法院移交离婚法院,婚姻实现世俗化,遵循过错离婚原则(夫主张通奸离婚,妻主张重婚罪、强奸罪、虐待、遗弃妻子两年以上);1969年以后离婚采取无过错离婚原则;女性地位提高,非婚生子女地位提高。

3、继承法:

日耳曼法的习惯

中世纪教会法规定遗产中动产分三份,妻子、子女各得一份,其余归教会“死者的份额”

遗嘱继承书面形式,由遗嘱人签字或在其监督下他人代签,两个证人证实,1938年前绝对自由,后规定未亡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无生活能力的子女有权得到必要的保障;非婚生子女也从遗产中可获得抚养费。

无遗嘱继承人生存配偶、生存子女、生存父母、其他近亲,无主归国家所有。

九、刑法:

1、概述

至今仍然没有成文刑法典。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存在血亲复仇或赎罪金的方式惩罚犯罪者;

1066年诺曼征服后开始限制血亲复仇;

1166年《克拉灵顿诏令》赋予巡回法官审判重大罪行的权力,初步统一刑法规范;

13世纪有重罪与轻罪区分;

19世纪后大量刑事制定法出台,

2、犯罪的概念和分类:

普通法将犯罪分为叛逆罪、重罪、轻罪;

1967年《刑事法令》颁布后代之以可起诉罪(皇家法院审理、陪审团参与诉讼)、可速决罪(简易程序在治安法院进行)、既可起诉罪又可速决罪。

3、刑罚:

监禁(几天至终身)、缓刑、罚金、无偿劳动、监督管制、无条件和有条件释放、没收财产;

废除死刑始于1998年《犯罪与骚乱法》生效。

十、诉讼法:

1、法院组织:

1)高级法院:

上议院实际上最高法院,有大法官、前任大法官和法律贵族组成,英国本土刑民上诉案件最高审级;

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是英联邦成员国、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诉审级;

最高法院并非最高审级,包括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皇家刑事法院

低级法院:郡法院和治安法院

2)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民事法院: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分院-上议院(现为最高法院)刑事法院:治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分院-上议院(现为最高法院)

2、陪审制度:源于法兰克,诺曼征服后带入英国。

1166年亨利二世颁布克拉灵顿诏令,正式确认陪审制,12陪审员向法庭控告,证明犯罪事实,即大陪审团。

1352年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起诉陪审团参与审判,另设立12人陪审团进行实体审理,即小陪审团。

大陪审团负责控诉,小陪审团负责审理,决定有罪或无罪。

陪审团运作:刑事审判中,只在皇家刑事法院审理可起诉罪才召集陪审团,决定有无罪。民事案件中,陪审团必须决定责任程度和赔偿数额。历史上要求全体通过,现代要求多数通过(个别案件仍需全体通过);如不能作出决定,法官解散该陪审团,重新组织陪审团。

陪审制度的争议

3、辩护制度:

对抗制——大陆法系“纠问式”

律师制度:出庭律师(大律师)和诉状律师(小律师)。出庭律师可以在任何法院出庭辩护,事务律师从事一般法律事务,不能在高级法院出庭。案件涉及皇家利益,还聘请皇家大律师(辩护律师执业15年以上,经大法官提名,由英王授予皇家大律师头衔,才有资格被任命为高级法官)

出庭辩护律师出身于伦敦内殿、中殿、林肯、格雷四大律师学院

十一、英国法历史地位

1、普通法系的形成:

三种模式:殖民地尚未开化全面接受;殖民地有较粗浅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强行推行英国法,一方面允许原有习惯和宗教法的适用;殖民地有较发达法律制度,在尊重原有传统法律,通过改良方法,逐渐引入英国法。

2、普通法系的特点:

以判例法为主,遵循先例原则

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

法官对法律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官造法”。

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法学教育方式运用判例教学法,阅读判例和资料,讨论分析案情,掌握蕴含的法律原则,培养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问题”。

法律体系不分公法和私法

第十一讲、美国法

重要问题:

1、美国宪法和宪法原则

2、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3、美国法与英国法的区别

一、美国法的形成与发展:

1、美国法起源(殖民地时期):

短暂的法的多元化时期,英法战争后,普通法取得支配地位三因素:殖民地经济发展需要;英国政府加强对殖民地的立法干预;普通法知识传播,尤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

2、美国法形成(1776-19世纪中叶):

独立化倾向未能成功;以普通法为基础的新法律的创制(法学家肯特、斯托里)3、美国法的发展(19世纪中叶后):

法的统一化和系统化:1878年律师协会(ABA)和1923年美国法学会(ALI)由律师、法官和法学家创设,以非官方的法律重述对判例进行法典化编纂。

法的近代化:遵循先例不受严格限制

4、法的现代化:

行政命令增加,委托立法出现;

新的法律部门建立(第一部反垄断立法、第一部劳资关系法、第一部社会立法),成文法地位上升,判例法地位下降;

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公法领域人权法案和宪法修正案强调对人权确认和公民平等保护;行政权以控制权力为中心转向以提供福利和服务为中心,完善监督机制;刑法修订体现轻刑化和非刑事化;私法领域注重私人利益同时突出对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等)。

二、宪法:

1、美国宪法的历史渊源: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马克思誉为第一人权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1781年《邦联条例》

2、美国宪法――1787年

1)制定背景:1781年《邦联体例》不利于美国发展:对内缺乏统一的经济财政基础和高于各州权力,无法实现关税、货币和法律统一,极大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缺乏共同防御、抵御外敌的合力,美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巩固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

1787年5月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草案,1789年3月4日生效。

2)宪法内容:序言(即独立宣言)和7条正文组成,序言不具有宪法效力,1

-3条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相关问题;4条规定联邦和州之间,州与州之间的权力关系;5-7条规定宪法本身的三个问题,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的批准等。

3)宪法原则:

分权原则(横向、纵向分权)

制衡原则、

限权政府原则

4)宪法的发展:通过宪法修正案和宪法解释来实现,

宪法修正案由国会两院各三分之二议员认为必要时提出,或应三分之二州议会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经过四分之三州批准生效;共29条修正案,生效26条。宪法解释权通过联邦最高法院于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司法审查权实现。

5)宪法的影响:

美国经济和政治生活最高准则,“宪法至上”;

美国宪法设计的制度(分权制衡制度、正当法律程序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是各国可批判性借鉴的实例。

3、《人权法案》内容:

个人自由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的自由(1条);公民有备带武器权(2条);民房不得驻军队(3条);个人有保护其人身、住所、文件和财物不受侵犯之权(4条);非经正当法律审判手续,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凡私有财产非有恰当补偿,不得收为公有(5条)。

诉讼程序的权利:陪审权、一事不再审之权、不得强迫被告自证其罪(5条);公开审判、被告享有律师辩护权(6条);民事案件也要实行陪审制,经陪审审理的案件,非依普通法之上规定,联邦法院不再受理(7条);在一切案件不得课以过多的保释金、过重的罚金,禁止使用残酷的刑罚(8条)。

个人权利的保留:联邦宪法未作列举而被认为应由人民保留的权利,不得予以取消或轻视(9条);联邦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和公民继续保留(10条)。

4、宪法11条-29条修正案(生效26条)表现宪法演进的趋势:

1)扩大政府权力的修正案:第11条对州的诉讼;第12条总统的选举(1800年大选曾35次选举票数相同);第13条国会的征税权;17条参议员的直接选举;20条当选官员,对总统、副总统接任日期,国会开会日期规定;22条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2)扩大公民权利的修正案:第13条废除奴隶制;14条公民权、合众国公民的特权和特免、正当法律程序及平等保护;15条投票权;19条妇女选举权;24条反人头税;26条年满18岁具有选举权;27条男女平等权利。

3)社会生活方面:第18条禁酒(唯一被废除的修正案);21条解除酒禁;23条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人(只拥有3个选举人票);28条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权(未生效);29条禁止亵渎美国国旗(未生效)。“合众国诉艾西曼案”联邦最高法院5:4宣布国会《国旗保护法》违宪,重申焚烧国旗合宪的立场。

三、行政法:

1、特点:联邦法和州法双重体系并存;行政司法以独立机构为主体;注重行政程序的完善。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注:根据20XX年-2019年试题真题总结,结合自考教材,亦可用作学士学位的复习资料。 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多项选择题5*2’+名词解释题5*现3分,即名词解释3’++简答题4*6’+论述题1*12’ 1. 楔形文字法: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20XX10 3”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种古老文字。 2. 《乌尔纳姆法典》:20XX103” /20XX01 3”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乌尔国家统一了两河南部地,第三朝国王乌尔纳姆为为巩固统治、缓和社会内部矛盾所创制,开创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法典化时代。 3. 《汉穆拉比法典》:20XX04 3”/20XX01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吸取两河流域原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的法典,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三个部分。法典的基本内容:君主专制制度 等级制度:将全体居民分为自民和奴隶两大类

财产法:巴比伦实行土地公有制。存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契约制度:重要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 1 / 41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无契约,无婚姻;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男子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犯罪与刑罚制度: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家庭罪。 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诉讼完全私人提起;确认的可采信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 4. 古印度法:20XX01 3”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敕令。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婆罗门法的渊源有: 吠陀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是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法经: 法典:最为著名的是《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国王的敕令:阿育王在诏令中要求人们遵循佛法,并设立了“正法官”监督。刻在岩碑上的诏令被成为“岩石法”、

最新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图解分析形态走势大全(经典资料) (转自司空金融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15853120.html,/thread-10064-1-1.html)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 菱形,楔形,矩形等 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 楔型矩型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 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型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 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

司考外国法制史:美国法

司考外国法制史:美国法 司考外国法制史:美国法。美国法是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的重要考点,考生应当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整理了美国法这一节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外国法制史复习:罗马法 司考外国法制史:英国法 司考中国法制史:民国时期的宪法 司考中国法制史:明代的法制 (一)美国法的形成和发展 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英国法的烙印,是在继承和改造英国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法。殖民地时期,英国战胜其他列强后,殖民地各地相继使用英国普通法。但是18世纪中期以前,各殖民地实行的法律还是比较原始和简陋,有的殖民地甚至以《圣经》作为判案的依据。至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法在北美殖民地取得了支配地位。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法。这段时期,是美国法的形成时期。以英国法为基础,参照欧洲大陆的法律文献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国法。1830年之后,《美国法释义》的问世以及各种美国法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法对英国法的批判吸收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3.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法。 美国法进行民主化改革,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主要表现在: (1)废除奴隶制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 (2)在财产法方面确立了土地的自由转让制度; (3)对繁琐的诉讼程序实行了改革; (4)建立了富有美国特色的判例法理论; (5)法学教育中心从律师事务所转到法律院校;

(6)各洲法律出现统一化趋势。 4.现代美国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制定法大量增加,法律的系统化明显加强。 (2)由于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权力的扩大,行政命令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 (3)国家干预经济的立法大量颁布。 (二)美国法的渊源 1.制定法:美国的联邦和州都有制定法。联邦的制定法包括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各州的制定法包括各州的宪法和法律,各州享有联邦宪法所规定的联邦立法范围之外的立法权。 2.普通法:美国以英国普通法作为建立新法律的基础,但并非完全照搬。在美国并没有一套联邦统一的普通法规则,各州的普通法自成体系。 3.衡平法:在美国独立以前,首先在英王的直辖区和特许殖民地采用了英国的衡平法,一些在英国应该由教会法院管辖的案件也由衡平法院管辖。美国独立之后,联邦和各州都相继采用衡平法。在绝大部分州,衡平法上的案件统一由联邦法院兼管,不另设衡平法院。 (三)美国宪法 1.美国宪法的制定 美国独立战争后发表《独立宣言》。此后,各州相继制定州宪法,联合成同盟并通过《邦联条例》,成立了邦联政府。但这个政府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政府,不能适应美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为此,1787年邦联国会遨请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秘密会议,修改《邦联条例》并起草了宪法。该会议后来被称为制宪会议。1789年3月4日,美国第一届联邦国会开幕,正式宣布联邦宪法生效。1789年4月30日,根据宪法成立了以华盛顿为总统的第一届联邦政府。 2. 1787年联邦宪法的主要内容。法律敎育网 1787年联邦宪法由序言和7条本文组成。根据联邦法院解释,序言虽在宪法全文中,但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在审判活动中不能被引用。《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授予各州的权力、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强调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以及缔结的条约是“全国最高法律”、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制衡原则和限权政府原则等。

外国法制史简答题-(1)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①结构体系完整,分为序言、法典本文和结语三部分;②各国统治者有意将法律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③法律的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是习惯的记录。《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原因①迅速消除境内法律的不统一和地方上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②适应私有关系的发展,调整新产生的各种关系;③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点①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借神权保护王权;②充分保护奴隶主对财产和奴隶的私有权;③反映阶级对立关系和自由民内部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阿维鲁、穆什凯努)④包含着大量调整手工业和商业的规范;⑤保存了若干原始公社制的残余。古代印度法律的特征①印度宗教众多,影响到印度法律的结构、体系异常复杂;②宗教与法律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③公开宣扬社会的不平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种姓制度;④汇合法律、伦理道德和哲学为一体,法典实质是三者的混合物;⑤法典是由宗教人士和婆罗门教的僧侣贵族编纂的。《摩奴法典》的主要内容①公开确认种姓制及等级差别;②以婆罗门教教义为指导思想;③将专制君主神圣化,用神权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古希腊法律的特点①由于自然环境,没有出现适用于全境的法律,长期分立;②成文法出现较早,从氏族转变为国家过程中许多城邦进行了立法;③从埃及和西亚邻国的法律中吸取了经验,又对罗马法有较大影响;④缺少对法律条文的理论研究,没有在理论上达到精深的程度;⑤被推广适用到各城邦在各地建立的殖民地中。以下为需要文章数达到20才能浏览的内容雅典民主制确立、发展的过程⒈梭伦立法改革为民主制奠定初步基础。(前594)①以财产多寡作为参与国家管理活动的标准而不像过去依靠地位和身份;②逐步从国家政权机关中排除贵族势力使雅典政治开始民主化;③新设四百人议会和陪审法院,吸引较多的雅典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⒉克里斯特尼立法改革使民主制趋于巩固。(前509)"贝壳放逐法"⒊阿菲埃尔特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获得高度发展。(前462)"不法申诉制度"⒋伯里克利立法改革使民主制达到顶峰。雅典民主制产生的条件①工商业发达农业落后,因此氏族贵族的势力相对软弱;②较早地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集团;③广大农民、手工业者要求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④雅典的奴隶比自由民多数倍,缓和自由民内部矛盾可加强对奴隶的统治。雅典"宪法"的民主性①形式上允许一切雅典公民参与国家的日常活动;②大多数国家公职人员都是选举产生,且集体职务多于个人职务;③公民能通过各种制度直接捍卫民主制度,免遭反民主势力破坏。雅典"宪法"的局限性①民主制"宪法"的实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②参加民众大会的公民虽可得到津贴,但仍有不少困难;③通过投票选举的公职人员需符合一定条件且要经过特别审查;④统治阶级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民众大会的作用。罗马法的渊源1习惯法(十二表法)、2民众大会(①贵族议会②百人团会议③平民会议)制定的法律、3元老院通过的决议、4长官的告示、5法学家的解答、6皇帝的敕令(敕谕、敕裁、敕答、敕示)、7法典编纂。罗马法的分类⒈公法和私法;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⒊市民法、万民法、自然法;⒋市民法和长官法(裁判官法)。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①团体本位的法律;②属人主义的法律;③具体的法律;④注重形式,注重法律行为的外部表现;⑤世俗的法律。债权法的特点⒈债权制度不发达;(①契约种类很少;②契约的订立很重形式〈宣誓、扣押财产和人身、设定动产和不动产质权〉);⒉严格保护债权人 的利益。曼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①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和国王是一夫多妻;②实行买卖婚和抢夺婚;③实行家长制。日耳曼法律的继承制度:一律实行法定继承。耳曼法犯罪和侵权行为的区别①侵犯私人利益构成侵权行为,侵犯公共利益构成犯罪;②侵权行为引起私人复仇,犯罪由公共权力机关进行惩罚。日耳曼刑法的主要特点①犯罪种类由少到多;②刑罚从简单到复杂;③只要有加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就构成犯罪,不考虑主观意图,没有故意和过失的区别。日耳曼诉讼制度的特点①实行自诉原则但后期出现了纠问主义诉讼;②诉讼证据的原始性和特权性。通常使用的证据是宣誓、神明裁判和决斗。法兰西王国9-13世纪法律特点⒈属地主义代替了属人主义;⒉主要实行不成文的习惯法;⒊法律是分散和极不统一的,但明显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法兰西王国13-16世纪法律的变化⒈习惯法的成文化及其分散性逐步减轻;13世纪私人著作《诺曼底大习惯法典》、《圣路易习惯汇编》、《波瓦西习惯集》16世纪官方著作《奥尔良习惯汇编》、《巴黎习惯汇编》、《不列塔尼习惯汇编》⒉王室立法的加强;①巴黎高等法院判例法的形成②国王政府直接颁布的法令也增多起来⒊罗马法复兴和商法的发展。法兰西王国16-18世纪君主专制时期法律的变化⒈法律通过王室立法进一步统一起来而习惯法的分散性、混乱性仍严重存在;⒉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地位达到顶峰;⒊教会法仍占重要地位。英国制定法的特点①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只居于次要地位,起补充、解释判例法的作用;②从效力上看在中世纪就确立了制定法优于判例法的原则;③制定法只有在审判实践中适用,"重新肯定"后才能进入英国法体系。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及其特点中世纪土地占有形式:①自由租赁;②不自由租赁(交租)。中世纪英国根据持有土地期限的长短和享有权利的大小形成了三种地产权:①终身保有的地权;②限定继承的地权;③无条件继承的地权。西欧中世纪"复兴"罗马法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原因为发现《学说汇纂》的原稿。罗马法"复兴"的过程①罗马法"复兴"的开端,注释法学派的形成及其作用;(伊纳留--"法律之光")②罗马法"复兴"的高潮,评论法学派(后期注释法学派)的兴起及其贡献;③罗马法"复兴"在意大利以外的传播。罗马法"复兴"的意义①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②促进了法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③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中世纪西欧城市法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法律渊源)①特许状;②城市立法;③行会章程;④习惯和判例中世纪西欧城市法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城市法广泛涉及到公法和私法的各个领域?)①市民身份;②城市机关的组织;③行会组织;④所有权和债权方面。教会法的渊源①《新、旧约全书》(俗称《圣经》)公元4世纪编纂;②教皇的教令集;12世纪格拉蒂安编《格拉蒂安教令集》官编《尼卜法八世教令集》、《克雷门五世教令集》16世纪《教会法大全》③宗教会议的决议;④从世俗法借来的法规。(主要是罗马法,也有一些地方法包括习惯法)教会法中的家庭婚姻与继承制度①一夫一妻制;②婚姻以双方合意为成立条件;③禁止离婚;④族外通婚制;⑤夫妻之间的不平等原则。继承方面采用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两种制度,但更盛行遗嘱继承。伊斯兰法的渊源①古兰经;②圣训;③教法学(类比、公议);④其它(哈里发的行政法令、习惯法、外来法律)。伊斯兰法的基本特点①同伊斯兰教密切联系;②具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教法学家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③原则上的严格性和实践中的灵活性;④分散性、杂乱性与兼收并 蓄。伊斯兰债法的特点①买卖契约是普遍流行的标准契约形式②应严格履行契约③禁止利息。伊斯兰婚姻家庭法的特点①有条件地允许一夫多妻②夫妻关系上男尊女卑③准许离婚。伊斯兰继承法的特点①较早地赋予妇女继承权;②较早出现遗嘱继承;③在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比例按合法继承人人数的多少来确定。伊斯兰刑法的特点①没有形成犯罪的一般概念,没有把民事侵权责任和犯罪明确划分开;②把犯罪分为《古兰经》规定了固定刑罚的犯罪和《古兰经》未规定固定刑罚的犯罪;③刑罚很残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法律的继承和发展①法官和法学家用17-18世纪的精神来解释普通法的古老原则,使其适合资本主义的要求;②通过审判以判例形式吸收适合资本主义需要的法律制度、原则推动普通法的资本主义化;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令和条例,作为对旧法的补充和修改,以弥补旧法的不足。产业革命后英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改革和发展①整顿和改革了旧的刻板繁琐的诉讼程序;②精简和改革了旧的分散重叠的法院组织;③制定了大量成文法,革除了封建法的残余并创立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英国法律的基本特点①判例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②遵循先例原则和判例汇编具有重要意义;③法官和法学家对法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受罗马法的影响不同于大陆法。英国宪法的基本特点①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②英国宪法渊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③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英国宪法的基本内容⒈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①英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②议会是唯一立法机关;③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④司法独立,法官审判只服从法律。⒉规定了臣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英国的财产法①革命时期的土地立法;②革命后对旧法的改革和土地无限私有制的确立。英国的契约法及契约成立的条件①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结契约的能力;②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③必须具备有价值的对价;④契约内容必须合法;⑤某些契约尚必须遵守法定形式。英国的侵权行为法及侵权行为的成立条件①侵犯了他人的权利;②非法的作为或不作为;③行为人应存在故意或过失。英国的家庭法和继承法19世纪后英国刑法有哪些主要发展变化①犯罪;②刑罚。19世纪后英国法院组织和诉讼制度经过了哪些改革①确立了辩论式诉讼;②继续实行陪审制;③实行辩护制度。现代英国法律发展的趋势①制定法的比重和作用上升,并逐渐趋于系统化;(法令汇编、法律编纂)②英国法律在英格兰以外地区的使用范围缩小;③欧洲共同体法对英国法的影响。现代英国宪法的变化①《退位法》和《摄政法》的制定;②议会和内阁之间实际权力的某些调整,委托立法的增多;③选举制度的改革;④两党政治的加强;⑤文官地位的提高。现代英国财产法的改革①废除了对财产的封建性分类,即废除"物的财产"和"人的财产"的分类,正式采用了罗马法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的分类方法;②统一了土地和动产的移转规则;③扩大了动产所有权的范围。英国财产法对所有权的限制,(所有权"合理使用"的理论)。现代英国契约法的变化①"标准式契约"出现,"契约自由"受到限制;②契约效力"阻碍"说得到发展,"契约神圣"的原则受到限制;③诚实信任原则和不可抗力条款成了契约效力的一般原则,起着指导和补充契约履行的功能。现代英国侵权行为法的发展⒈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类似于无过失责任)⒉侵权行为构成条件方面的变化;(强调主观恶意)⒊侵权行为责任原则方面的变化。①扩大了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②出现了"比例责任制";③废除了共同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原则,代之以分摊责任原则。现代英国婚姻家庭法的变化①以感情"破裂"的离婚 原则取代了过去的"过错"离婚原则,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②废除了"夫妻一体制"的封建残余,妇女在法律上享有取得、占有和处分任何财产的能力。现代英国继承法方面的变化⒈遗嘱继承方面的变化;(①规定妇女享有完全的遗嘱能力②对遗嘱绝对自由进行了限制)⒉无遗嘱继承方面的变化;⒊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取得平等继承权。英国商法不同于罗马日耳曼法系商法的特点①英国没有统一的商法典,因而它同其他部门法的界限不十分明确;②英国商法的渊源中惯例占重要地位。英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⒈工业产权;(①发明专利②工业品外观设计③商标)⒉版权。现代英国经济法的发展①国家通过国有化法令直接控制重要的工业和公用事业;②国家通过财政等措施来控制和影响全国工业发展的进程;③国家通过立法对限制性贸易的维持,以及垄断和合并实行控制;④国家通过保护消费者利益法对零售商业进行管理。现代英国刑法的变化⒈犯罪方面:①废除了关于重罪和轻罪的分类代之以应予起诉罪、简易审决罪和既可起诉亦可简易审决罪三类;②颁布了大量单行刑事法规对过去关于某些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某些修改和补充。⒉刑罚方面:①废除了肉刑、刑事劳役和苦役;②宣布永远废除死刑。美国法律与英国法律的关系①美国采用了英国普通、衡平和制定法的传统形式继承了许多概念和原则;②美国法律与英国法律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1787年宪法以前所发布的宪法性文件①独立宣言;②邦联条例。《独立宣言》的内容①宣告了"天赋人权"原则;②宣告了"人民主权"原则;③最后列举了英国的28条罪状后宣告脱离英国,成立共和国。《邦联条例》的内容①宣告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②规定缔结邦联的目的是"为了共同防御和彼此间负有互相援助的义务等";③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除授予国会的权力以外一切权力;④规定邦联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一院制的国会,没有常设行政和司法机关,只在国会闭会期间设立"各州委员会"代行国会的职权。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特点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的共和国;②国家权力的分配采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③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以后追加的;④对宪法的增修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宪法修正案前十条即权利法案。13条废除了奴隶制;15条规定不得因种族肤色限制或剥夺公民投票权;17条规定参议院议员由每州人民直接选举。路易斯安那州为罗马日耳曼法系。

日本蜡烛图-技术分析 经典形态分析

『技术分析』- 形态分析的经典资料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第一部分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果再度回到颈线上,便是个严重的警告,表示最初的突破可能是个恶兆。这样的头肩型就是失几的头肩型。

外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汉穆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故又被称为“石柱法”。是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奴隶制成文法典。 十二表法——是古罗马最古老的第一部成文法,主要是习惯法的记载,涉及土地占有,债权,家庭,刑法和诉讼等各方面,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地位,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民法——是罗马固有的、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律,是在罗马奴隶制经济不发达的初期形成的,具有内容原始,范围狭窄和注重形式主义等特点。 万民法——指罗马国家适用于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罗马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具有简便灵活、不拘形式特点。 国法大全:《国法大全》又称《民法大全》指的是优士丁尼为了振兴和重整罗马帝国,成立了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完成了散步法律汇编,主要包括《优士丁尼法典》、《优士丁尼法学总论》和《优士丁尼学说汇纂》以及优士丁尼先后颁布的一些赦令;以上四部法律汇编被后世统称为《国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你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 普通法:是有英国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体系,区别于立法机关制定的制定法,也区别于衡平法院创立的衡平法;普通法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例。 衡平法:是英国特有的法律形式。形成于中世纪中期,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不足,由大法官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审理案件的产物,其效力优于普通法。 二、填空(略) 1.(英国)是普通法的发祥地 2.(制定法)是英国的第三大法源 3.(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步近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 4.美国颁布了世界上一部反托拉斯法,即(反垄断法) 5.日本法重视(外来发达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吸收,体现了(东西方法律文化的融合) 6.日本封建时期法制以中国(隋唐)法律为基础。隶属(中华)法系;近代法制则先后吸取(法国)和(德国)经验,属(大陆)法系;二战后又汲取(英美法)的许多成分,因而使日本法同时具有(两大法系)的特征! 7.楔形文字法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奴隶法制总称。 8.(罗马法)是古代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 9.(英国)是现代陪审制的发源地,其中大陪审团负责(起诉),小陪审团负责(审理) 10(马布里诉麦迪逊)案件,确立了美国的司法审查原则 11 《汉摩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12 古希腊法上承(埃及和两河流域法)下启(罗马法)、、、、 13 剩下的大家自己总结 三、简答 1.古罗马法学家的重要作用?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中,罗马法学家具有特殊的作用,他们的主要任务有:①解答,解答法律疑难问题;②编撰,为订立契约编写合法证书;③诉讼,指导当事人起诉;④著述,通过著述解释法律。

福师14秋《外国法制史》在线作业 (2)

福师《外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得分:30V 1. 在日本法律制度法西斯化的过程中,颁布的( )授予内阁首相(即军部首脑)以“禁止、限制或废除现行法律”大权,从而以法律形式公开肯定了军部的法西斯独裁统治。A. 《治安维持法》 B. 《战时刑事特别法》 C. 《国家总动员法》 D. 《战时行政职权特例》 满分:3 分得分:3 2. 俄罗斯帝国最有代表性的立法汇编是(),它颁布后经过多次修订与补充,一直实施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A. 《俄罗斯帝国法令全集》 B. 《司法条例》 C. 《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 D. 《俄罗斯帝国法律大全》 满分:3 分得分:3 3. 外国人与罗马人所发生的关系,应由()调整。A. 市民法 B. 自然法 C. 万民法 D. 罗马公法 满分:3 分得分:3 4. 雅典国家实行的民主制“宪法”,其本质是()。A. 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实行的专政 B. 奴隶主阶级对自由民实行的专政 C. 共和制的管理形式 D. 雅典公民阶级的自我管理形式 满分:3 分得分:3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 《十二表法》是关于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 B. 《十二表法》是罗马最古的立法文献,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 《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法律,它主要是对罗马习惯法的总结 D. 《十二表法》的主要特点是诸法和体、私法为主,比较注重对程序法的规定 满分:3 分得分:3 6. 法国宪政史上第一次规定男性公民普选权的宪法是()A. 1791年宪法 B. 1793年宪法 C. 1848年宪法 D. 1875年宪法 满分:3 分得分:3 7. 11世纪,古罗斯国家成文法的代表是(),它为以后俄罗斯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A. 《罗斯真理》 B. 《雅罗斯拉夫真理》

司考外国法制史:法国法

司考外国法制史:法国法 司考外国法制史:法国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迎接2014年司法考试,法律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必须重视基础阶段的复习,务必夯实好基础知识点。 精彩链接: 司考外国法制史复习:英美法系 司法考试法制史讲义:中国近代法制史 司考外国法制史复习:罗马法 司考中国法制史:清代的法制(近代以前) (一)法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法国封建制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历经三个阶段,即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以习惯法为主时期、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习惯法成文化时期和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时期,它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建立。近代法国法律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 3.现代法国法的发展。两次大战之间,法国连续遭到三次经济危机的袭击,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复杂。为了应付紧急形势,缩小了议会权力,加强了行政权力,政府的委托立法议案在议会中占据优势。同是为缓和人民群众强烈的民主运动,于1919年4月和1927年7月,进行了两次选举制度的改革,对原来的法典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判例作用有所提高。法国的法律制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继续进行变革。 (二)法国宪法 1.《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法国革命开始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著名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

外国法制史

外国法制史 综合测试(一) 一、判断题 1、"三藏"是古印度法中与婆罗门教有关的法律渊源。× 2、古希腊法是适用于希腊各城邦国家的统一的法律.。× 3、近代英国是严格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 4、1804年法国民法典在体系结构上参照了罗马法的《学说汇纂》。× 5、作为一个联邦国家,与美国相同,德国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属于两个系统。× 6、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信托制、反垄断法制和违宪审查制等法律制度的国家。× 7.意大利被誉为中世纪"商法母国"。√ 8.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中曾有两部法律被称为"经济宪法",它们是德国的《魏玛宪法》和日本的《禁止垄断法》√ 9."分权与制衡"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但最早用于实践的国家是美国。√ 10.欧洲共同体法的创始国都是普通法法系国家。× 二、选择题 1、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是(C )。 A.《苏美尔法典》 B.《摩奴法典》 C.《乌尔纳姆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2、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ABCD ) A、古印度法中的"石柱法"是指摩奴法典 B、在古代印度社会只有四大种姓 C、古代印度法在发展中,都围绕种姓制度规定基本内容的 D、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唯一的法典 3、在古罗马,在解决外国人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时适用(C )。 A、.市民法 B.当事人本国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4、欧洲中世纪初期,大土地占有者通过(A )掠夺农民土地,迅速扩大自己的领地。 A、委身制 B.种姓制 C.采邑制 D.信托制 5、教会婚姻家庭制度的主要原则包括( ABCD)。 A、一夫一妻制 B.禁止离婚 C.禁止近亲结婚 D.夫妻不平等 6、在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中,(C )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 A.市议会法令 B.行会章程 C."特许状" D.罗马法 7、下列关于伊斯兰法的判断哪些是错误的(ABD ) A、伊斯兰法系是一个死法系。 B、伊斯兰法是伊斯兰国家的法律。 C、伊斯兰法是神权法。 D、伊斯兰法的形成和发展中,教法学家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创制法律的方式是解释。 8、西欧复兴罗马法运动中形成的学派主要有(BC )。 A.实证主义法学派 B.注释法学派 C.评论法学派. D.自然法学派 9、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D)。 A.1791年法国宪法 B.1814年法国《钦定宪章》 C.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宪章》 D.1850年普鲁士宪法 10、俄罗斯现行宪法规定,俄罗斯实行联邦制,联邦由自治州、自治区、州和下列哪些平等的主体共同构成(ABD ) A、共和国 B、边疆区 C、特区 D、直辖市 三、简答题 1、陶片放逐法 2、人格减等 3、日耳曼法有哪些基本特点 4、普通法和衡平法都是英国法的渊源,两者有何异同? 5、1957年,联邦德国议会通过了对总理塞多哥领导的基督教人民党政府的不信任案,但是由于在接下来的选举中未能选出新的联邦总理,所以塞多哥还赖在总理的位置上不肯下台,引起社会公众的谴责。问:塞多哥政府应否

外国法制史练习题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无夫权婚姻:是罗马法上的一种婚姻制度,和有夫权婚相对,又称略式婚,到帝国时期广为流行。婚姻的目的不再以家庭利益为基础,完全改为以夫妻本人利益为前提,婚姻的条件是双方同意,不拘泥于任何方式和礼仪。在夫妻关系上,夫对妻无“夫权”,妻子没有服从丈夫的义务,夫妻之间形式上处于“同等地位”。 2、教会法又称寺院法、宗规法,它是随着基督教的形式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律体系,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守则的法规,同时对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与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方面也都有规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会法泛指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各种法规,狭义上的教会法专指在中世纪占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律。 3、司法审查权又称违宪审查权,它是指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审判,审查立法机构制定的法令是否违反宪法,如果认为违宪即可以拒绝适用的方式,使其丧失法律效力。这一制度是1803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由马歇尔大法官以判例的形式确定的。它不仅加强了司法部门鼎足而立,并成为牵制它们的有效手段,而且也保证了宪法至上这一法制原则的实现。后来为各国所纷纷效仿。

4、辩论式诉讼是诉讼的开始由当事人一方提起,在审判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作为诉讼的主体,权利平等,相互对抗,充分展开辩论,通过这在辩论弄清事实。法官只是主持审判,并不主动去调查取证,扮演的是“消极裁判者”的角色,最后在双方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做出裁决。它与纠问式诉讼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事人和法官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5、摩西十诫是摩西以上帝的名义所立的诫律。前四条是关于神与人的法律,后六条是关于人的法律。摩西十诫具有法律上的、宗教上的和道义上的特点,在摩西律法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6、教阶制度:是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是教会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教会教阶一般分为教皇、大主教、主教、神甫等,统称为大教职,下面是修士、修女等从教职,在教务方面按照级别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 7、遵循先例原则是判例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判例法得以形成的基础。遵循先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包括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具体地说就是:(1)高级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处理同类案件有约束力;(2)同一法院的判决对其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 8.衡平法:指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衡平 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外国法制史论文

外国法制史论文 题目:试论古罗马法精神及其借鉴意义 学院(系):文法学院 年级专业: 12级国际政治 学号: 100109040022 学生姓名:陈继勇

试论古罗马法精神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它不仅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且还有崇高的法律理念。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作为罗马法的价值基础,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法制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深化对罗马法精神的认识,从中寻求可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罗马法精神中国法制 罗马法作为人类古代最发达的法律体系。其原因不仅在于罗马法尤其是其私法被奉为现代民法的模范文本的事实,更在于其超乎文本之上的法的精神与法的理念,即罗马法精神。一般而言,法的精神是指法律制度包含的法的观念,是时代精神在社会法律领域的贯彻,是对法律制度运行和发展起支配作用的法律价值基础, 是一个民族法律价值的灵魂。依上述界定,罗马法精神是指适应罗马社会商品经济交易要求、反映罗马时代文化特质与政治结构的抽象的观念性原则,这些观念性原则统帅、指导着罗马人的生活包括法律生活,它们包括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 一、自然法精神及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自然法思想是罗马法学思想的核心,是罗马法学家构筑罗马法的基石。自然法的概念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后来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在自然法概念中加入了道德秩序的概念。最后由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承袭并发扬光大。他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 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 西塞罗及其学说成为当时罗马社会的流行话语,它影响了罗马法学家。在公元六世纪的《法学阶梯》第一、二卷里,罗马法被明确的划分为三部分:自然法、万民法、市民法。自然法被界定为: 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这种法律不是人类所特有的, 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应当承认,人们对自然法的争论从来未取得过共识。但仍可得到一些共同的东西:自然法的基本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正义。它如同自然规律不能变更,也不能违背。 自然法观念历经数千年,对我国法制建设至今仍有重要意义。首先,自然法为我们寻求共同规律谋求发展提供了坐标。市场经济的法律是超越一个国家界限的,其包含着各国法律的共同规律性。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的主导方面也应是共同性的东西,亦即客观规律性。我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研究市场经济规律规范中哪些是各国法律共同性的东西,哪些是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既然自然法为整个人类所共有、为全人类所遵守,那么在共通的精神指导之下吸收先进国家的法律制度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实有益处。当然制定的法律应当是公平正义的,并且具有长期稳定的规律性。其次,自然法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在我国,由于缺少“法治”的血脉以及受各种现代思潮、行政权力扩张事实的影响,我国的法律信仰正在遭受危机。因此,现阶段要实现法律信仰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立法公平,包括立法程序民主公开和法律内容平等公正。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需要法律并实

自考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20170428

自考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2017年总结) 注:根据2012年-2017年试题真题总结,结合自考教材,亦可用作学士学位的复习资料。201310 3”代表该处于2013年10月的真题出现3分,即名词解释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多项选择题5*2’+名词解释题5*3’++简答题4*6’+论述题1*12’ 1.楔形文字法: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 总称。201310 3”由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种古老文字。 2.《乌尔纳姆法典》:2016103” /201201 3”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乌 尔国家统一了两河南部地,第三朝国王乌尔纳姆为为巩固统治、缓和社会内部矛盾所创制,开创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法典化时代。 3.《汉穆拉比法典》:201604 3” /201301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吸取两河流域原 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的法典,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分为序言(以神的名义阐明了法典的立法思想和立法目的)、正文(保证法院公正审判的规定)、结语三(告诫后人)三个部分。法典的基本内容: ◆君主专制制度 ◆等级制度: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阿维鲁:直译为“丈夫”,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适用同态复仇的人身伤害;穆什凯努:直译为“小人”或“顺从者”: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人身伤害以赔偿银子来解决)和奴隶两大类 ◆财产法:巴比伦实行土地公有制。存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 ◆契约制度:重要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无契约,无婚姻;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男子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犯罪与刑罚制度: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第1条诬告处罚);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规定最多,处罚最严厉);侵犯家庭罪。 ◆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诉讼完全由私人提起;确认的可采信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 4.古印度法:201301 3”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 敕令。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婆罗门法的渊源有: ◆吠陀:(原意“知识”),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是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 ◆法经: ◆法典:最为著名的是《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国王的敕令:阿育王在诏令中要求人们遵循佛法,并设立了“正法官”监督。刻在岩碑上的诏令被成为“岩石法”、“石柱法”。 佛教法的中心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5.古印度法的基本制度 种姓制度:201510 3”/ 201201 3”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印度法的核心内容。与种族、姓氏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团,各集团严格实现族内婚,职业世袭。再生人:201210 3”根据古印度法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梵天口中生出,最洁净)、刹帝利(梵天双臂生出,最有力量,掌握军权)、吠舍(梵天腿中生出,最勤奋,职责为不断增值财富)三个种姓可因入教而获得宗教上的再生。首陀罗(生于梵天脚下):非再生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