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_中国音乐(声乐)
- 格式:ppt
- 大小:510.50 KB
- 文档页数:19
声乐基础知识点总结声乐是一门古老而又美妙的艺术形式,是以人的声音为基础,通过训练和技巧,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
声乐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技巧要求,而学习声乐需要对音乐和声音的基本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
下面将从声乐的基础知识点出发,分别从声音的产生、音域、发声技巧、唱法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声带在呼吸力的作用下震动产生的,人通过对呼吸和声带的控制来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在声乐训练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控制气息和声带的震动来发出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的声音。
2. 音域音域指声乐演唱者可以达到的音高范围,分为低音、中音、高音和超高音。
不同声乐演唱者的音域范围不同,一般来说女高音的音域范围为C4-C6,男中音的音域范围为G2-G4,男高音的音域范围为B2-B4,男低音的音域范围为E2-E4。
3. 发声技巧发声技巧是声乐学习的基本功,它包括了呼吸、共鸣、发声和发音等方面的训练。
在发声技巧的训练中,要注重学习者对气息的控制和发声器官的放松,以及对共鸣腔的运用。
此外,还需要注重音准的训练,保持声音的准确和稳定。
4. 唱法声乐的唱法包括了抒情、装饰和发声等多个方面的技巧。
抒情是指演唱者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装饰是指演唱者对音乐进行改编,增加一些装饰音来提高曲调的美感,发声是指演唱者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和修饰,来表达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5. 演唱技巧演唱技巧是声乐学习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了音准、节奏、表情和演绎等方面的训练。
在演唱技巧的训练中,要注重学习者对音乐的感悟和对歌词的理解,注重节奏的掌握和音乐的表现力,以及注重对舞台表演的综合训练。
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不断的提高,来掌握声音的产生和运用的技巧,以及掌握唱法和演唱的技巧。
只有在这些基础知识点得到全面的掌握和领会,才能在声乐表演中有所突破,达到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声乐是一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训练的艺术形式,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声乐领域有所建树。
声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声乐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声乐声乐是指用人的嗓音来演唱音乐作品的艺术。
它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常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演唱。
2. 声乐的分类声乐可以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六大类。
根据不同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可以在这六大类中进一步细分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类型。
3. 声乐的特点声乐要求歌手具备良好的音准、音色和音量控制能力。
歌手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并且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表演技巧。
二、声乐的基本技术1. 发声的基本原理发声是声乐学习的基本功,它是指声带和呼吸系统协同工作,产生清晰、准确的声音。
通过正确的呼吸和声带的调节,歌手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声。
2. 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它能够为歌手提供充足的气息,使声音更加富有韵律和力量。
歌手需要通过不同的呼吸练习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
3. 发声训练发声训练是声乐学习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声带和共鸣腔的调节、音域的扩展和音色的改善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练习发声,歌手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4. 咬字发音歌曲的咬字发音对歌唱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标准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歌手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传神,表达出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5. 音乐表演技巧音乐表演技巧是指在音乐演唱时的一些表现技巧,如舞台表现、情感表达、音乐感悟等。
通过不断的表演训练,歌手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悟和演唱技巧,使演出更加生动和感人。
三、声乐的基本理论1. 音乐基础知识声乐的学习离不开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音符、音程、节奏、调式等音乐基本元素。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歌手学习声乐有重要的帮助。
2. 声乐曲谱解读声乐曲谱是歌手学习和演唱的基本载体,唱歌必须严格按照曲谱中的标记来进行。
歌手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解读曲谱,包括节奏、音高、音色、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理解。
3. 声乐历史知识了解声乐的历史和发展对于歌手了解声乐的特点和演唱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情景,包括乐器、音乐形式、音律和音乐家等。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基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国音乐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巫术和宗教仪式。
这些音乐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大鼓、铜钟和编钟等乐器传达神秘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古老文明已经具备了咏史和咏唱的能力。
古代的中国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主要方面。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阶层的专属乐曲,它注重规范和庄重。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代表,它秉承了古代乐律的规则,重视乐器和合奏的平衡。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直接和自由,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在宋、明、清等朝代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革。
在宋朝,宫廷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新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视音乐的审美和技巧,许多经典音乐作品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到了明代,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更大的变化。
明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音乐界也不例外。
民间音乐和戏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民间乐器如琵琶、胡琴和笛子等开始广泛流行。
明代的音乐注重音律和曲调的变化,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表演要素。
清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音乐受到了更多的官方干预和规范。
宫廷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改变,与此同时,传统的宫廷乐团逐渐形成。
清朝后期,西方音乐和调式的影响也开始渗透到中国音乐领域。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革命。
早期的音乐改革者像胡思敬和聂耳一样,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改革传统的音乐形式,使中国音乐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传统宫廷音乐和戏曲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总结而言,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通过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声乐的几种唱法:民族、美声、流行(通俗)、原生态。
一、美声唱法:即美好的歌唱。
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初是由阉人歌手在教堂里演唱的。
其中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抒情男高音,其代表作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名歌《我的太阳》二、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族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的唱法,正式提出此唱法是在第十二届青年歌赛的赛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是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以199.74分获得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
撒叶儿组合获得2010年第十四届“蓝色经典.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
三、民族唱法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传统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特点:(1)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
(2)声情并茂,以字行腔。
(3)题材,体裁丰富多彩,(民歌、歌剧、艺术歌曲等)一,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在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
演唱特点:(1)口语化、生活化。
(2)方言特色咬字、后鼻韵母发成前鼻韵母,卷舌音发成平舌音。
四、跨界唱法:代表人物:谭晶,龚琳娜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美声、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称为“跨界唱法”,极富艺术表现能力与感染力,被专家、观众评为“天籁之音”。
其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而运用了藏族拖腔长音的特点和颤音。
五、流行唱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歌唱艺术,风格流派从来没有一个不变的定势,唱法通俗性、自娱性、注重抒发情感。
兴起:1930年黎锦晖在上海“明月歌舞团”。
代表歌星:周旋、白虹、严华、王人美等。
代表作曲家:黎锦光、姚敏等。
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发展想象:“抒情歌曲”取代“队列性群众歌曲”、独唱代替合唱、共性转向个性。
初中音乐声乐知识点归纳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人的嗓音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声乐常常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以下是初中音乐声乐知识点的归纳。
1. 声音的基本要素声音有三个基本要素:高低音调、时值和音色。
高低音调是声音的音高,可以通过发声器官的不同发出不同的音高;时值是声音持续的时间,可以通过发声器官的气流调节;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和特点,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独特的音色。
2. 声乐的基本技巧声乐需要通过一些基本技巧来发挥和塑造声音,包括正确的吐字、连音、音准和呼吸控制等。
正确的吐字意味着清晰地发音,使歌词能够被听众理解;连音是将两个或多个音符连在一起,使音乐流畅;音准是指准确地演唱音准的高低音;呼吸控制是调整呼吸方式使声音充分且持久。
3. 声乐表达的技巧声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技巧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例如,音量的大小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高亢的喜悦或沉重的悲伤;音色的变化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角色,例如温柔的爱意或坚定的决心;速度的变化可以用来表达节奏感和紧迫感。
4. 歌曲的演唱技巧不同的歌曲类型和风格需要不同的演唱技巧。
例如,流行歌曲通常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和流畅的连音;古典歌曲则需要更好的发声技巧和音准掌握;民歌则强调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
5. 声乐的训练和保护声乐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刻苦努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合唱团、声乐课程和个人练习来提高声乐技巧。
同时,声乐的保护也非常重要,包括正确的发声姿势、适度的声量和经常的声带休息。
6. 声乐演唱的音乐元素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声音的发出,同时也与其他音乐元素密切相关。
例如,节奏、和声和演唱风格等都可以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音乐元素的理解和运用,使自己的演唱更加出色。
7. 著名声乐家和歌曲了解一些著名的声乐家和他们的经典歌曲,对学生的声乐发展也有益处。
例如,有名的意大利歌剧女高音Maria Callas以其出色的技巧和表演风格而闻名;而美国流行音乐界的艾薇儿则以她的音域宽广和独特的嗓音而受到赞赏。
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讲解关于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讲解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有哪些?下面是介绍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文章,欢迎阅读参考!一、古代“声”和“音”两个字有时互通,有时有别,又可合称为“声音”,情况较复杂。
《史记・乐书》中讲“音”和“乐”的成因时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段话和《乐记》的文字相同。
此处之“声”和“音”为何意?郑玄加注说:“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
”[2]即“声”是个体概念,系单个音级,数个“声”组织起来,构成的集体则称为“音”。
这个注很重要,今天我们还在沿用他的界定。
虽然不少乐理书上把“宫、商、角、徵、羽”分别称为“宫音”、“商音”,而不叫“宫声”、“商声”,然而由这些“音”构成的“阶”还是被称为“五声音阶”而不叫“五音音阶”。
原因便是“宫、商、角、徵、羽”是“声”不是“音”,五个“声”构成的“音”按高低为序排为阶梯状,叫“五声音阶”,七个“声”构成的“音”排成“阶”则称“七声音阶”。
“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声成文,谓之音”[3],讲的都是把一个个的“声”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便构成了“音”。
这里,“音”的意思不是“乐音”而是“旋律”,现代汉语中还在这样用。
西北人把欢乐的曲调称“欢音”,悲哀的曲调叫“苦音”,将秦腔和眉户的旋律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类。
河北人把曲调叫“音儿”,如可以说“你哼的那个‘音儿’很好听”。
既然“音”是曲调,“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就应译为“一个个单独的‘声’在互相应和中,发生了变化,这些按照一定规律而变化的‘声’组织起来,才能构成曲调。
”“声”的哪一方面可以变?从民间音乐家的实践来看,音高可以变。
他们唱工尺谱时许多谱字都在音高上有变化,有的向上滑,有的向下滑,有的来回滑动。
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声’互相应和,其中一些‘声’的音高发生了变化才能形成曲调”。
声乐基础一、声乐的定义声乐,是指通过人体的喉部、呼吸系统和发声器官来进行音乐演唱的一门艺术形式。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最能够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表达和音乐力量的形式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二、声乐基础知识1. 嗓音的分类嗓音是声乐演唱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根据嗓音的音域、音色和音量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男高音:音域较高,通常具有明亮、清澈的音色。
•男中音:音域中等,声音富有深度和温暖感。
•男低音:音域较低,通常具有浑厚、醇美的音色。
•女高音:音域较高,有着明亮、纯净的音色。
•女中音:音域中等,声音柔和而富有表现力。
•女低音:音域较低,音色厚实而具有磁性。
2. 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声乐演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以保证发声的正确、稳定和舒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声乐演唱技巧:•呼吸技巧:正确的呼吸方式对于声乐演唱至关重要。
要通过腹式呼吸使得气息稳定而充沛,有助于提升音准和音质。
•声带控制:要学会正确调整声带的张力和振动频率,以保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
•声音共鸣:在发声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口腔、鼻腔和咽喉等共鸣腔来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量。
•发音技巧:良好的发音能够提高歌曲的表达力和清晰度,要注意音节、辅音和元音的发音准确性。
•音乐表达能力:声乐演唱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需要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感染听众。
3. 声乐练习方法声乐练习是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功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声乐练习方法:•声音放松:通过各种声音放松练习来舒缓喉部的紧张感,以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嗓音的表现。
•音阶练习:通过各种音阶的练习来加强音准和声音的稳定性。
•咬字练习:通过快速、准确地发音来增强发音的清晰度和表达力。
•感情表达练习:通过演绎不同类型的歌曲,加强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合唱练习:通过与他人一起合唱来锻炼听觉和合作能力。
三、声乐教育的重要性声乐教育对于培养个人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声乐的起源和发展及教法—、中国与西方国家声乐的起源关于音乐与唱歌的起源众说纷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包含着声乐的源流。
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远时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鲁迅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文学、艺术、人类语言、音乐和唱歌起源于劳动。
在古代社会中,音乐、舞蹈、诗歌是出现较早的意识形式,起先是三位一体的,后来才逐渐分开成为独立的艺术。
音乐起源于劳动,而音乐的最早形态又是声乐。
严格地讲,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就是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的形成,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等,至到歌唱活动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
要研究中国古代声乐艺术,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念的界定问题。
“民族声乐”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狭义的讲:它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广义的讲:民族声乐是指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体裁的声乐形式及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各种民族声乐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
从远古时期的《侯人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民歌以及形成的中国戏剧、说唱艺术各种民族音乐体系都离不开声乐。
因此,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应该把声乐的起源、萌芽、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戏曲、杂剧、诗词、小曲、说唱等纳入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范畴。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起源、萌芽、演变、发展的过程。
(一)远古原始时期声乐艺术的起源和萌芽远古时期,最原始的音乐是声乐,是人类劳动与自然斗争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由于劳动产生了语言,人脑的发达,为音乐的产生准备条件。
远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居住在祖国大地上,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几千年以前,音乐(原始声乐)已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
声乐基础知识声乐是一门通过声音发挥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声乐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欣赏声乐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声乐的基础知识。
首先,声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表达。
声音的产生是指人体发声器官的运动,通过呼吸、喉咙、喉头和共鸣腔等器官的协调运动,使空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而声音的表达则是指通过演唱技巧和音乐表演的艺术手段,将作品中的情感、意境或故事情节等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其次,声乐的基础音域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六个类型。
不同的音域对声乐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同时,声乐中还有一些声部类型,常见的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和合唱等。
不同的声部类型要求歌手在声音的协调和配合上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合唱中需要注意团队的整体表达。
进一步,声乐中的技巧包括呼吸技巧、共鸣技巧和发声技巧等。
呼吸技巧是指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得足够的空气供给,以支撑声音的发出和持续。
共鸣技巧是指正确的共鸣腔运用,让声音能够更好地通过喉头和口腔共鸣来增加音质的丰富度和音量的强度。
发声技巧是指通过声带的振动来产生声音,需要控制声带的松紧程度和频率的高低来达到理想的音色和音高。
最后,声乐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有良好的耳朵训练和音乐知识储备。
耳朵训练是指培养音准和音感,通过听音乐、辨别音高、识别和演唱各种音符和音程等,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掌握。
音乐知识的储备涉及音乐理论、音乐历史、作曲技法和曲目的分析等方面,可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绎和表达。
总之,声乐是一门需要全面发展和培养的艺术,除了技巧的训练,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了解声乐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声乐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声乐的学习和演唱中。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大一的学习生活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点对于拓宽文化视野和提高音乐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传统音乐的分类中国传统音乐可以按照地域、演奏方式、发声装置和音乐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地域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华北、华南、华东、西南等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按照演奏方式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独奏、重奏和合奏等不同形式。
发声装置包括弦乐、管乐、击乐和膜乐等,而音乐形式则包括唱曲、曲乐和曲牌等。
2. 代表性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代表性的乐器,它们不仅仅是音乐演奏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包括古琴、琵琶、二胡、笛子和琴瑟等。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具有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特点。
琵琶则是中国传统的弹拨弦乐器,被誉为“乐器之后”;二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之一,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技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而笛子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具有清丽、明亮的音色,能表达出悠远的意境。
琴瑟则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常用的乐器,以其古雅、温婉的声音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3. 音乐形式与曲牌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音乐形式和曲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雅乐、民乐和戏曲音乐等。
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它倡导的是高雅、庄重的音乐氛围,常常用于朝廷的礼仪和庆典活动中。
而民乐则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它具有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曲调,常常用于民间的婚庆和节日等庆祝活动中。
戏曲音乐则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伴奏音乐,它以其丰富多样的曲调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曲牌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规定的曲牌和各种程式化的乐理活动来创造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
《声乐Ⅲ》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声乐Ⅲ课程编号PA3114英文名称V ocalArt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8 理论学时9 实验学时9 实践学时学分 1 预修课程声乐Ⅱ适用对象表演专业本科生课程简介《声乐Ⅲ》是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声乐的较高级阶段,通过四个学期的声音训练,具备完整的声乐训练理论体系。
能够自如的运用气息、共鸣并结合声音发声。
对声区的过渡,中低高声区的把握有较好的驾驭能力。
能够在舞台自如、自信的表现具有一定水准的中外艺术歌曲、音乐剧和歌剧咏叹调的演唱。
能够根据歌曲语境,结合表演元素很好的表现歌曲内容。
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表现意境能够适应舞台表演的声音要求和表演要求。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声乐课程教学采用声乐小组课形式。
声乐Ⅱ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演唱一定难度的各类风格歌曲,主要任务完整表现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感情内容。
培养同学在声乐演唱中的表演能力,为最终走向舞台走向剧目角色创造条件。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声区统一训练及歌曲演唱123第二章高低音扩展训练及歌曲演唱224第三章音色统一训练及歌曲演唱224第四章声音流动性训练及歌曲演唱224第五章快速流动声音训练及歌曲演唱213合计9918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声区统一训练及歌曲演唱第一节声乐声区基本理论、作品讲解习题要点:各声区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声区统一音阶训练习题要点:中低高声区的统一。
第三节中外声乐作品演唱习题要点:歌曲演唱中声区的统一。
本章重点与难点:把握歌剧、民族歌剧、音乐表演剧不同风格的演唱特点;通过作品表现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
本章教学要求:熟悉了解声区统一的意义和目的,掌握表演中的眼神、面部表情与作品,演唱者情绪与作品的结合。
第二章高低音扩展训练及歌曲演唱第一节声乐高低音理论、作品讲解习题要点:高音与低音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第二节高低音的两头音阶训练习题要点:高音与低音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