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S

E CTOR MANAGEME NT

业管

We st er n Chi na Comm u nication s

Science &Techno logy

西部交通科技

文章编号:167324874(2010)04200962007

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王 博,张文斌,徐良杰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作者简介

王 博(198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摘 要:文章运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学、系统工程学、区域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十二五0期间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优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殊背景,以荆门市交通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城市交通、过境交通、旅游交通及其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对荆门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行总体布局规划。

关键词: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总体布局规划中图分类号:U41211 文献标识码:A

General Layout Planning of Integr ated Tr anspor tation System in Jingmen City

WANG Bo,ZHANG Wen 2bin,XU Liang 2jie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 ubei,430063,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studies on regional integrated t ransport planning,syst ems engineer 2ing,regional economics and tourism economics of Jinmen,aiming at the special back 2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 ure const ruct ion during /twelfth five year 0period,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exiting problems of transportation sys 2tem were analyzed.T he article also does general design for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fter con 2sidering urban transport,cross 2border transport,t ourism transport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 2tion of various traffic modes.

Key Words:Jingmen City;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General planning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始由沿海逐步转向内地,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经济建设呈现出了一幅新景象。荆门是湖北省中部的地区性中心城市,东望武汉,西应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0之称。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荆门置身与焦柳铁路大动脉及长江黄金水道、国家干线公路的

包围之中,具有全方位的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从在省内所处的位置来看,荆门位于湖北/金三角0的中心,处于北起襄樊、南到宜都的城镇发展轴带的中部,是湖北省发展战略建设布局中的重要地区,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区域。从地理区位来看,荆门隶属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位于武汉/1 +80城市圈和鄂西圈交界处,处于腹地枢纽核心部位,是继长三角及珠三角之后,可能出现的又一增长极。

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推进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中小城市为辐射点的点轴系统开发,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努力将荆门建设成鄂西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荆门的交通运输需求已由过去分散的、局部的需求,逐步演变为系统的、综合的和网络化的需求,这要求荆门的交通实现从/点、线0向/面、圈0格局飞跃,要求交通行业从原来各交通运输方式单独规划建设,转变为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规划建设与发展,建立多种交通方式各展所长、多枢纽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1]。

1荆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析

荆门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255km,公路通车里程9437km(不含高速公路313km),水运总通航里程46519km,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完成客运量48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50263万人/km,货运量35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108%、6145%和2131%。客运量从2002-2007年,年均增长4169%;货运量年均增长4170%;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2170%,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8103%[2]。

荆门市公路、水运、客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0期间发展较快,但总体讲,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水平仍旧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总的来看,交通运输能力的增长仍然落后于运输需求的增长,交通网络规模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荆门市以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密度为0109km/km2,仅为鄂西圈公路网密度的918%,其中高速公路密度为2152km/k m2,仅为长三角和珠三角2004年高速公路面积密度的8312%和6815%。焦作2柳州铁路处于超负荷状态,沪蓉高速(荆门段)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尚未完全建成通车。航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航道等级偏低,干支机场航线偏少,航班密度偏低,油气管道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2)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

总体而言,交通运输方式协调性不强,还未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方式难以进行有效整合,其协调性、经济性、方便性、运作性均不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荆门客货运站场基本独立设置,功能与城市规划不尽协调,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实行功能区分,相互之间缺乏衔接配套;干线公路网节点连通度较低且干线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内部县市间道路交通压力分布不均匀且联系通道较少;多式联运起步较晚,现代物流体系需要重点突破[3-4]。

(3)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畅通有待进一步增强

作为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荆门市对外客货运集散交通量较大,目前交通组织方面没有做到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良好衔接,缺乏集疏专用通道,特别是缺乏货运交通集疏专用通道,造成目前过境客货车辆与城市客货运车辆相互干扰,对城区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对外交通方面,荆门市与武汉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但现状出入口数量明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沪蓉高速(荆门段)尚未建成,两地区部分出入口道路缺乏衔接,形成断头路,无法起到分流作用。荆门市与潜江、天门两

地交通仅由一线连接,交通流量压力较大。荆门市应进一步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有效引导过境及出入境交通流量,形成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良好衔接。

(4)交通服务旅游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荆门市旅游道路交通的主要瓶颈就在景区之间的相互连通,大多数景区之间的道路等级低、路面破损,混合交通中货车比重较大,荆门旅游景区的可达性有待增强,核心景区之间的连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还未显现,与邻近城市,如荆州、襄樊、随州旅游景区资源也未能有效联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大众交通基础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旅游标识系统或信息指向,客运交通系统的旅游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1通往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里程少,公路的技术等级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总体服务水平低;o无特色旅游交通工具,不能完全适应旅客对安全、舒适、快捷的需求,且无旅游专线,影响旅游风景区知名度的提高;?景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旅游业的服务质量;?部分旅游交通线路目前还存在道路景观质量不高、沿途缺乏绿化环保等问题。因此,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在规划中,应重点考虑旅游景区公路网的建设改造,有效形成高速、便捷的旅游连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5]。

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目标与原则

211总体目标

至/十二五0规划期末,基本建成荆门市交通基础设施骨架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适应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荆门市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118万km(不含空中航线、城市道路),其中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km、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万km(高速公路313km)、五级以上航道达到500km、油气输送管道达到400km;95%以上的重要旅游景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所有县市区通达一级以上公路,公路绿化率达到95%;长江、汉江、江汉运河联为一体的水运体系基本完善。建设/一带两圈、路景相融、便捷舒适0的鄂中交通城市枢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0的生态文明交通网; /内畅外联、辐射华中、换乘便捷0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0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6]。

212规划原则

(1)引导发展原则。通过对荆门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背景的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确定未来荆门市正确的交通发展方向和适宜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跳出荆门规划荆门,跳出交通规划交通0,通过区域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等手段,引导荆门市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0。

(2)综合协调原则。坚持/共生、共建、共享、共赢0,整合荆门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资源,通过资源共用、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利益共享,立足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铁、公、水、空、管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3)系统开放原则。基于系统工程的理念与方法,突出综合交通对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环境保护的主动适应和动态反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内对外开放,实现综合交通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协同、有序演化和滚动发展。

(4)远近结合原则。立足于突出重点和循序渐近的要求,远近结合,梯次推进,明确综合交通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规模与水平。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状况,充分发挥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发展。

(5)绿色先行原则。立足于荆门/世界文化遗产胜地、鄂中生态旅游走廊0的城市功能定位,交通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为先导,旅游通道加强景观设计,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建设生态文明交通,将荆门发展为/中国之心,鄂中绿宝石0。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布局规划

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发展布局和生态文化

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荆门市着力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三大综合运输通道、六大综合运输走廊、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0,以实现/尽享两圈之利,构筑中国之心0的交通发展战略,完成/接轨大武汉、融入鄂西圈,打造绿色增长极,实现区域新定位0的战略目标,打造/世界文化遗产胜地、鄂中生态旅游走廊0的城市整体形象[7]。

通过/构筑三通道0,形成快速连通周边卫星城市、鄂西圈和武汉城市圈的棋盘式网络布局,打造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的主骨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交通运输支撑;通过/打通六走廊0,疏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将区域辐射型通道在都市中心城区联结成网络系统,实现交通的多向转换,通过绕城通道组织出入境交通,实现荆门城市各功能组团快速联系,加快荆门/接轨大武汉,融入鄂西圈0进程;通过/打造四枢纽0,促进各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套发展,构筑多枢纽互联、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系统,以利于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的发挥;通过/建设一系统0完善荆门交通发展的保障体系,促进各交通方式的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8-10]。

311综合运输通道

荆门市的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呈现/二纵一横0的棋盘式布局,形成/承东启西,两圈对接0的新局面,如图1所示。

图1荆门市/二纵一横0综合运输通道示意图31111二纵

(1)襄樊经荆门至荆州方向综合运输通道

北起河南,经宜城、荆门、荆州、公安连通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主要由铁路、公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省际间和省域内客货运输并重的综合运输走廊。该线路贯穿鄂西圈的荆襄现代农副产业带,是推动荆门地区与江汉平原地区协同发展、促进鄂湘交流与合作的主通道之一,对于加快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进程,促进湖北省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该通道是规划的/浪漫荆楚0文化体验旅游线和/精彩三国0文化体验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达襄阳古城、熊家冢、漳河水库、明显陵、荆州古城等重要景点。铁路是该通道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焦柳铁路、荆沙铁路、二广高速、207国道、荆州2襄樊天然线支线管道等。

(2)随州经荆门、天门至岳阳方向综合运输通道

北接河南,经京山、天门、潜江、监利,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主要由铁路和公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省域内长途客货运输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该线路是鄂西圈与武汉圈的公共走廊,是促进鄂湘交流与合作的主通道之一,对于加快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进程,促进湖北省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该通道是规划的/炎帝足迹之旅0踏访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达炎帝神农故里、曾侯乙墓#编钟、大洪山、洪湖等著名景点。目前,通道尚处于构建阶段,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随岳高速、107国道。

31112一横:武汉经荆门、宜昌至成都方向综合运输通道

东起武汉,经荆门连通宜昌都市区、成渝城市群,主要由铁路、公路和民航航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省域内客货运输并重的综合运输走廊。该通道

是城市圈规划的武汉2川渝方向综合运输通道的延伸,贯穿鄂西圈宜荆(门)电力化工产业带,是促进荆门地区与江汉平原区域交流、加强鄂西圈与武汉圈的对接与经济辐射的主通道之一,对于实现省内两圈联动,加强湖北和川渝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该通道是规划的/浪漫荆楚0文化体验旅游线和精彩三国0文化体验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达彰河水库、明显陵、长江三峡等著名景点。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沪蓉高速公路、孝宜高速公路、武汉2荆门铁路等。

312综合运输走廊

荆门市的综合运输走廊基本呈现/一环一连四射0的布局,形成/一线串珠,结纽放射0的新格局,如图2所示。

图2荆门市综合运输走廊示意图

31211一环:/荆-钟-京-沙-荆0综合交通走廊起于荆门城区,经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止于荆门城区,形成环道,主要由铁路、公路和水路组成,形成市域内客运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该走廊通过疏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将区域辐射型通道在都市中心城区联结成网络系统,实现交通的多向转换,通过绕城通道组织出入境交通,实现荆门城市各功能组团快速联系。依托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以/休闲化0为规划理念,串联和辐射周边旅游资源,形成具有观光、休闲、运动、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田园文化休闲旅游风光带0。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一主两次,一环六区0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0指以荆门中心城区为全市旅游组织与集散中心;/两次0指以钟祥和京山为次中心; /一环0指以武荆高速和长荆铁路为主轴,利用南荆线、分当线、寺沙线、大天线、荆新线和汉宜线形成环道,并积极建设引江济汉沿渠公路,建设荆沙铁路与207国道的快速连接通道,沿途穿过荆门市的主要旅游景区,形成鄂中休闲旅游走廊;/六区0指荆门城市综合旅游区、明显陵世界遗产旅游区、荆东南文化生态旅游区、荆东北大洪山生态旅游区、京山温泉度假旅游区、纪山荆楚文化旅游区。31212一连:随岳高速三阳互通2屈家岭综合交通走廊

起点为随岳高速公路京山县三阳互通,经京山县绿林镇、钟祥市客店镇,穿过大口和虎爪山森林公园后,经武荆高速公路太子山互通、太子山森林公园、京山县石龙镇,止于屈家岭管理区,与省道汉宜线相接,形成市域内客运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该走廊建成后,将形成连接随岳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和省道汉宜线的便捷旅游环线,有利于加快京山绿林景区、钟祥客店大洪山景区、黄仙洞、明显陵、大口和虎爪山森林公园、太子山森林公园等沿线众多旅游景区的整体联动开发,吸引更多客流,促进荆门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公路加强景观设计,强调动态景观美,使司乘人员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畅通、安全、舒适,从而达到功能、经济、美观的统一,并融入宽容性道路安全设计理念,强调道路交通事故/不应以人的生命为代价0,将事故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

31213四射

依托荆门城区、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四大综合运输枢纽,针对对外出入口5个方向(襄樊、宜昌、随州、荆州、武汉)分别建设城际铁路,形成4条结纽放射式综合交通走廊,外围连接,换乘运营。城际铁路速度达120~150km/h,作为大容量快捷运输方式,与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接驳和换乘,服务于区域对外交通和城市间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型综合交通客运通道,实现城市快速路与城市快速出口路的有效对接,缓解过境交通对城区内

部交通的干扰,加快荆门/接轨大武汉,融入鄂西圈0进程,打造/半小时交通核心圈0、/1小时交通紧密圈0和/2小时交通辐射圈0,发挥荆门与武汉的/同城效应0,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图3所示。

图3荆门市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313综合交通枢纽

荆门市是由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东部和江汉平原的客货集散地,在公铁、公水客货中转联运上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荆门与/两圈0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建设,荆门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是集散城市客流,衔接对外交通,形成功能明确、衔接合理、等级匹配、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根据区域性、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将荆门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部的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在荆门市域内规划4个综合交通枢纽,促进/铁公水空联动,内畅外联0新体系的形成。如图4所示。

图4荆门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示意图

(1)将荆门城区建成湖北省综合交通枢纽。荆门城区位于焦柳铁路、荆沙铁路、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孝宜高速的交汇处,是荆门市客货交流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是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组成,以铁路、公路功能为主的区域客货及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荆门市对外出入口5个方向(襄樊、宜昌、随州、荆州、武汉)的中转联运,在公铁货运和铁空、公铁客运中转上发挥重要作用。

(2)将钟祥市建成荆门市综合交通枢纽。钟祥位于武荆高速、长荆铁路与汉江的交汇处,是荆门市客货组织与集散的次中心,客货交流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是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组成,以铁路、公路、水路功能为主的区域客货及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襄樊、宜昌、潜江方向的中转联运,在公铁、公水货运和铁空客运的中转联运上发挥重要作用。

(3)将京山县建成荆门市综合交通枢纽。京山县位于随岳高速、孝宜高速、长荆铁路的交汇处,西连鄂西圈,东承武汉圈,是荆门市客货组织与集散的次中心,是/两圈0客货交流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是以铁路、公路功能为主的区域客货及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随州、潜江、武汉方向的中转联运,在公铁货运和客运中转上发挥重要作用。

(4)将沙洋县建成荆门对外综合交通枢纽。沙洋县位于鄂中腹地,汉江沿岸,境内交通便利,路网纵横交错,207国道、汉宜、荆潜等省道、襄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紧贴武荆高速,是/引江济汉0工程的切入点,是区域客货交流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是以水路、公路功能为主的区域客货及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荆州、宜昌方向的中转联运,在公水货运中转上发挥重要作用。

314综合交通信息系统

以/两圈0信息网络为依托、武汉通信枢纽为核心、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荆门市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形成/点线面融合,信息共享0的交通服务网络。

发展重点:结合湖北省信息网络建设,联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圈打造统一的综合

交通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荆门交通信息网,包括交通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交通电子政务系统、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客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安全信息服务和协调运作的交通监控及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等。

4结论

随着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荆门市对外交通即将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结构,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在发展各种对外交通方式规划建设的同时,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关系,加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做好公路、港口、铁路、机场枢纽的集疏运工作,建立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良好衔接,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提高荆门市在区域发展合作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荆门市人民政府.荆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Z].2009.

[2]荆门市统计局.荆门统计年鉴[Z].2008.[3]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45-52.

[4]江波,陈森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子系统间协调分

析[J].综合运输,2007(6):8-11.

[5]荆门市旅游局.荆门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规划[Z].

2007.

[6]交通规划编制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送审

稿)[R].2009.

[7]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送审稿)[R].2008.

[8]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西

安:长安大学,2005.

[9]于胜英.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武

汉理工大学,2002.

[10]吴庆宇.当代美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D].长春:吉林大学,2006.

收稿日期:2010203216

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14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0计划(2006CB705505),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2006BA J18B07-01)。

(上接第76页)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1卷)[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5:181-182.

[2]何铮映,黎明.常春油麻藤的物候节率研究[J].西部

林业科学,2005,34(3);50-53.[3]芦夕芹,彭志金.常春油麻藤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

特产,2007(2):85-86.

[4]刘光立,陈其兵.四种垂直绿化植物的吸污效应研究

[J].西南园艺,2004,32(4):1- 2.

收稿日期:2010204201

道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指南

前言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6〕74号)提出的部省共建、联网运行的重点信息化建设工程。本工程将按照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执法队伍管理、执法办案、执法监督和执法服务为主线,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 为指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确保系统建设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集约性,按照《“十三五”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

设实施方案》(交办法〔2016〕118号)确定的总体框架,制定本指南。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需的数据元、数据交换、服务接口、设备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制定。

目录 第一章总体要求 0 一、建设目标 0 二、建设原则 0 三、建设任务 (1) 第二章系统架构 (4) 一、业务架构 (4) 二、数据架构 (4) 三、应用架构 (6) 四、技术架构 (7) 五、系统布局 (9) 第三章建设内容和系统功能 (12) 一、部级系统工程 (12) 二、省级系统工程 (15) 第四章信息资源 (22) 一、数据中心 (22) 二、信息内容 (22) 三、信息采集 (23) 四、信息共享 (24) 第五章基础条件 (34) 一、通信网络 (34)

二、软硬件平台 (34) 三、安全系统 (38) 四、配套场所 (39) 第六章标准规范 (40) 一、标准体系 (40) 二、标准管理 (42) 三、参考依据 (43) 第七章建设运行管理 (44) 一、建设管理 (44) 二、需求管理 (44) 三、运维管理 (44)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系统——路政、运政、海事

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海事航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解决方案(一) 系统开发商:成都世帆科技有限公司 1、项目概述 1.1、执法现状 目前全市全县的交通行政执法,执法管理水平虽然进行一些提升,但仍然处于较相对较低的位置,主要表现为以下现状: (1)办案效率仍然低下,一份完整卷宗至少需要3小时左右完成。如出现错误,修订装订时间更长。人工签字盖章,手工案卷送达时间长,基本上都需要1天左右,群众办事有时候要等几个小时,很多时候甚至要等一两天,部门流转不方便,领导审阅不方便,盖章时间长,相关人员为了上报文书、文书盖章,每天要来回奔波,整体算下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交通成本。 (2)案卷文书不规范,手工填写容易描述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甚至错误,图案制作粗糙,甚至引用法律法规条款不准确,有些时候还事后手工篡改。有的案卷是盖章后空白文书放到一线办案人员,如流失到社会,风险很大。无法查询违法记录历史信息,自由裁量不准确。人工处理没有流程点记录,如果没有在卷宗留下记录,很多重要信息将无法保存。虽然有些单位已经可以使用word来制作文书,但是采用传统的word文字替换办法,这就完全可能出现道路信息、人员信息、时间信息、车辆信息、违法事实替换不完整,一套案卷瑕疵很多,完全经不起推敲、检查。 (3)办案流程不规范,因为大部分时间,执法单位领导都不在办公室,所以目前全市的案件都是一线办案人员把整个案子办完后,再让领导签字。所以即便是前面办的案件不规范、处罚不适当、自由裁量不适当,单位领导也只有默认认可。由于卷宗是人工送达,由于时间,人员,签章各方面原因,很多卷宗走了非正常流程,风险很高。 (4)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如果要达到完整的、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则需要引入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模式,至少要做到排查、整改、复核、销号四个环节。但实际上目前的排查大部分只能做到前面两个环节,那么这就会造成安全排查有被遗漏的,或者未跟踪后续整改后,造成整改不到位不彻底,如果一旦因安全隐患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执法单位是无法推卸责任的。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报告 班级 10161 组号 03 组长 组员02陈恒 07刘莹 19许文君 目录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1影响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因素

1.1.2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1.2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1.3 物流系统运输线路选择 1.3.1 运输线路选择的因素 1.3.2 运输线路选择方法 第二章案例分析 2.1案例一 2.2 案例二 第三章方案设计 3.1 设计背景 3.2 运输系统流程分析 3.3 运输系统问题分析 3.4 解决方案 3.4.1 运输路线与方式的最优选择 3.4.2.车辆的调度优化与解决空载行驶问题的方案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 1)确定物流运输战略 物流运输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运输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订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物流运 输战略的确定直接决定运输系统规划的其他要素。在进行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运输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 家的宏观运输政策、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物流系统综合战略、其他物 流节点的情况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运输系统战略,明确运输系统规划的方向。 2)选择运输路线 在组织运输系统完成货物的运送工作时,通常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按不同的运输路线完成同样的运送任务时,由于运 输工具的利用情况不同,相应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也会不同。因此, 选择时间短、费用省、效益好的运输路线是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这也是运输战略的充分体现。 3)选择运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战略是物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讲,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 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以及安全性等具体项日作认真研究考虑, 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4)运输过程控制与信息系统 物流运输系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过程控制。由于运输过程的瞬间变动性,对运输过程控制的难度远远高于对固定节点的控制,因此

【心得体会】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的思考

【心得体会】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的思考现行分散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员膨胀、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机构性质定位不合理、执法经费缺乏保障、社会形象不好等问题。近年来,各地为了纠正执法乱象,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作为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路径,积极探索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强化执法机构和职责整合,从机构改革层面彻底解决机构性质、人员编制、执法经费和人员素质等问题,为改革创造了宝贵经验。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全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系统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一、现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 (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现状。现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是法律法规授权或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有其所属的专业局(处、所)各执其法的分散执法模式。现行执法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发展必然性,对行业管理和发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林立,人员膨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在建立健全的同时,也随之伴生了机构膨胀、人员超编的情况。 二是执法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管理合力。目前,系统内共有7个执法门类。多支执法队伍同时上路、下水,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造成力量分散、执法成本高,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执法机构性质定位不合理。目前地方大部分执法机构都是事业

单位,甚至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且各地执法机构在机构级别、机构名称、权力取得来源等各不相同。 四是执法经费缺乏保障。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的机制没有落实到位。基层执法机构经费主要靠执法获取,致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趋利执法。 五是社会形象不好。公路“三乱”问题作为一种顽疾,与执法体制不顺、缺乏执法保障有深层次关联。多家执法机构上路,处罚标准不一、重复执法、以罚代管、粗暴执法等问题经常被媒体曝光,严重影响了行业整体形象。 (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总体情况。国务院自2000年开始提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并多次发文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出要求和部署,在不同省、市开展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部署,部在系统内部探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即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将制定政策、规划协调、行政指导、行政审批、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与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分开,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对独立、集中若干交通运输执法门类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执法机构,实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 2003年,部根据这一思路开始了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了重庆和广东作为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省份。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6月,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挂牌成立。2007年7月,广东省交通厅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2010年12月,福建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挂牌成立。2014年8月,基于从体制上解决公路“三乱”问题,河南省政府组织启动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着力打造“一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模板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

目录 一、运输系统概况 (3) 1.1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3) 1.2运输总公司概况 (4) 二、运输系统当前经营状况分析 (4) 2.1运输系统当前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2.2国内公路货运市场现况分析 (5) 三、运输系统运输主业发展分析 (7) 3.1东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7) 3.2油田及东营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9) 3.3运输主业向物流转型的SWOT分析 (10) 四、主营业务发展定位分析 (16) 4.1工程物流市场分析 (17) 4.2物流业务发展分析 (18) 五、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4) 5.1运输系统大力发展多元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24) 5.2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6) 六、发展目标预测 (31)

6.1总量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6.2结构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系统发展规划报告 经过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调研, 我们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经营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当前油田的运输系统主要是工程运输公司和运输总公司, 这两个公司囊括了油田大部分的运输资源, 因此运输系统的发展规划我们主要围绕这两个企业的下一步的发展展开。由于这两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困难, 人员负担又很重, 考虑到管理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 我们认为下一步的规划必须协调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在稳定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保稳定, 这也顺应了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我们根据运输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精干运输主业, 向物流行业转型, 大力发展三产的设想, 我们的规划也围绕这一思路对运输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分析。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当前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运输系统概况 1.1 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1、人员状况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参考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交通参阅2018-03-16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彩 N 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暴露的问题要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现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法律法规授权或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由其所 属的专业局(处、所)各执其法的分散执法模式。 一是机构林立,人员编制矛盾突出。 二是执法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三是机构性质定位不合理。 四是执法经费缺乏保障。 五是公路“三乱”时有发生。 公路“三乱”问题与存在多支执法队伍、执法体制不顺缺乏执法保障有深层次的关联性。 对分散型执法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 法体制成为大势所趋。 (二)国家层面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政策部署和要求。 1.《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1996)。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2002)。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2002)。 4. 2010年后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2013) 《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2014)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交通运输列为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的重点领域(20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进综合执法”。 6.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6) 积极推进包括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做到“行政职能由行政机关承担,执法职能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由事业单位承担,市场经营业务由企业承担”。 (三)改革经验表明,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总体情况。 重庆、广东;福建、河南、桂林改革试点省份 江苏、西藏、四川、浙江、北京等地也对综合执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试点。 (二)主要模式。 三种模式: 一是部门内部小综合型; 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将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等部分领域中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职能予以整合,交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的模式。 北京市、江苏省、河南省。 1.北京市 成立了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负责全市公共交通、公路及水路交通行业的综合执法工作,相对集中了交通运输行政处罚权。 但路政没有纳入综合行政执法。 2.江苏省 一是推进高速公路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二是推进乡镇交管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3.河南省将分散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公路管理、农村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以及省高速公路管理等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检查等职能予以整合,交由各级新组建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承担。 二是部门内部大综合型; 在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将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等领域的大部分乃至全部领域中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职能予以整合,交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的模式。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完全版)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 学号:21780120 姓名:胡石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管理基本上是以条条为主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良好效果。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 一、综合运输体系 1.1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及构成 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其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首先,综合运输体系是在5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把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这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有一种协调、优势互补的要求,即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各个运输环节上的连接贯通,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网和其运输手段的合理布局。从运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种运输方式一方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这2种要求交织在一起,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3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互相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要四通八达。2)综合运输生产体系,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体系。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在3个方面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1.2综合运输体系的展望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逐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综合运输体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处理好国民经济与运输系统的关系、综合运输体系与各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整体要求,协调发展。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运输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2)铁路运输,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要加快铁路的技术改造和新线建设。近期内,要加快既有线路的改造和扩建。要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适当建设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大力发展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对短途货运以及成品油运输应逐步由其他运输方式分担。3)公路运输,短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作用。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汽车建设的进步和大型车的增加,公路运输将逐步成为高档工农业产品运输以及中距离客运的重要力量,要加速公路,尤其是干线公路的技术改造。4)沿海和内河运输,国内外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沿海和内河运输要加强内河航道建设,以及沿海和内河港口的改造和建设,发展沿海和长江等内河运输,实现干支道直达运输和江海联运。5)航空运输,大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交通综合执法信息化平台整体方案

交通综合执法信息化平台整体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方案背景 (3) 第二章作用意义 (3) 第三章总体设计 (4) 第四章数据中心 (4) 第五章业务功能 (6) 第六章数据整合与服务 (13) 第七章系统部署 (14) 第八章建设成效 (16) 第九章公司介绍 (17)

第一章方案背景 《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对交通行业的整体监管水平。依托各类交通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行业管理信息资源,构建和完善交通行业的当前系统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对交通建设、养护与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推进公路水路交通‘诚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某光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合作成功,为建设“新北京交通体系”,构成首都“大交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以“北京市交通执法处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结合公司多年来在移动领域的建设实践,十二五期间特别推出《交通综合执法信息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交通业科学化、智能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章指导思想 交通执法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以《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满足公共交通、公路及水路交通行业的综合执法工作的总体需要为基点,按照“统一规划、业务整合、信息共享”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效,阶段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信息共享”的原则,以“强化自身、调研分析、试点建设、分步实施”为工作方针,完善交通行政执法数据中心,实现交通执法处罚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 第三章作用意义 为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违章处罚的工作提供快速、科学、准确服务,达到执法程序规范化、透明化和执法业务的综合化、一体化监督,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督考核和量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副本

大学交通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班交通运输年级级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老师 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 1.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采用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中较成熟的“四阶段法”(运输需求预测、运输需求分布、运输方式选择,交通网络分配),以某地区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为载体,进行简单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设计,以达到熟练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规划的目的。 四.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与具体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对某地区以2013年为基年,2020年为规划年,对2020年道路网规划进行规划。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将该地区划分为7个交通小区如图1.1所示,基年的道路网分布如图1.2所示。前期调查的结果已汇总为各种表格列入各步骤当中。

(一)社会经济预测 已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历史数据如表1;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2020年该地区的GDP和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阐明理由。 图1.1 某地区的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 图1.2 基年某地区的道路网分布图(比例尺1:500,000) 表1 .1 该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历史数据 以每班的学号开始的同学为基准,以表1中的数据为基础,依次将GDP和人口两行的数据分别+1,即每人的课程设计基础数据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学号后两

最新论述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

论述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 答案: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其大致由 3 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综合部系统,如铁道、公路、港口等。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 (2)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如集装箱多式联运。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区别在哪里 答: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它从企业的角度上研究与之有 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物流企业是指具有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二个以上功能,能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多功能及一体化运作的组织和管理,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企业物流一般指的是企业自营物流,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物流通畅是第三方物流。 项目物流与物流项目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答:项目物流是指以某特定项目为服务对象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总和,它是一种物流模式,它的特点是:项目物流以服务项目为目的,项目结束,项目物流也随之结束;项目物流就是物流项目中的物流部分;项目物流具有特殊性,经常需要特种车辆及工具方能完物流活动。而物流项目本质上为一个项目,它的主要业务为提供物流服务。 如何选择物流企业的客户开发策略 答:进行物流市场分析:进行物流市场规模分析、进行物流市场构成分析进行消费者分析,进行物流消费群体分析和物流消费者获取信息途径分析进行物流产品分析,进行物流产品市场定位分析和竞争者物流服务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当地消费者行为习惯、竞争对手服务情况等内容,进而帮助物流企业选择合适的客户开发策略。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41.开放系统 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 答: (1)系统现状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 (2)弄清关联因素 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建立概念模型 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 (4)改善概念模型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 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 (6)实施 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答:是指办理客运的车站、港口、航空港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始发的旅客人数. 48.货物周转量 答: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或一个运输企业在货运工作方面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里. 49.客流密度 答: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每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称为客流密度,其单位为人km/km.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15406431.html,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作者:方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作用正步入良性循环,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并指导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统一研究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作指导来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对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明确具体 的运输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内容和任务。本文就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 运输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 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 远景发展的蓝图。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系统

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海事航道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系统开发商:成都世帆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 2016年6月6日 1、项目概述 1.1需求分析 在全市建设统一、规范的交通综合执法文书制作系统、网络办案系统,为交通执法部门的案件处理提供标准的处理程序以及为执法单位的公文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集中存放和管理全县交通行政执法案件;为外勤执法人员远程提供案件相关信息;向公众全面公开各类交通执法信息和数据,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将市县级执法单位、基层执法单位的日常工作纳入到交通综合执法系统体系中,外勤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开展远程执法检查工作,内勤人员通过系统完成行政处罚流程。 基层执法部门使用交通综合执法系统情况可分为以下两大类,案件处理和远程执法,案件处理相关业务:包括案件登记、案件调查、处罚决定等案件处罚流程,听证通知、听证会议、听证结果等案件听证流程等。远程执法相关业务:在线查询、离线查询、车牌识别自动查询等。 交通综合执法系统的建设应该是开放的、长期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交通管理机构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方式多样化、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交通综合执法系统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完善的系统。本期项目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只完成公路路政综合执法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网络办公。 交通综合执法系统通过在执法车辆顶端安装高清晰半球摄像机、手持执法记录仪全角度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在车载硬盘录像机保存纪录的同时可通过电信、移动4G无线传输至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还配备了车辆动态监管卫星定位、远程指挥操控、语音对讲、

远程配置设备、车辆轨迹回放等多项功能,完全满足行车状况下全天候执法取证工作的需求,为有效处置各类公路突发事件、规范公路日常巡查行为打下基础。 1.2系统特点 本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就与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局路政处、运管局、法规处、执法支队、执法大队一线的执法人员等单位进行了深入沟通,特别是路政业务部分既参考了交通部的一些文件与法律规定,又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交通综合执法文书格式、同时执法文书模板可以随时更换。案卷处理部分力求精简、操作方便、一目了然,而且还支持Office文档在线编辑,更支持执法文书、案卷审阅在线电子签章,这为执法人员现场制作案卷与领导电子签批执法文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方专门针对网络不畅通地区专门开发了交通综合执法管理客户端,支持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离线制作案卷文书,等有网络的时候上传至市路政大队网络平台。另外本系统结合实际情况,支持手机短信提醒催办、微信提醒催办、APP移动端信息查询,为通知公告发送、案卷审阅提醒、新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公路赔补偿标准、车辆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车辆违法信息查询提供一个快捷、可靠的办法。 1.3 法律法规依据 交通综合执法的执法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7.《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路政管理规定》 9.《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强制实施程序规定》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复习提纲 1.城市客运系统发展概述 (1) 客运交通模式类型 答:客运交通模式,是指客运交通方式构成的状态。每个城市依据主导交通方式及其与辅助交通方式的关系,形成独特的客运交通模式。客运交通模式类型分为: ①以私人小汽车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 ②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以地面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库里蒂巴;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香港;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 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 ③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客运交通模式。 (2)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规律 答: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关系: ①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对交通的影响:单位面积上的交通发生量增大;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出现“高峰更高,低谷不低”的状况;客运交通运能的增长和新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

的建设远远跟不上运量的增长,交通紧张状况日趋严重,整个城市失去平衡与和谐;) ②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具体分为城市的人口布局、就岗位布局、经济产业布局、土地功能布局、交通形式结构等;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张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发展。) ③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的用地结构包括城市各类用地比例和用地分布结构,与城市公共交通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用地结构有利于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而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促进用地结构的调整。) 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既是产生交通需求的始点,又是促进交通供应的动力。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客运交通的发展,而发达的客运交通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 大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人口密度、布局形态、用地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