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模拟试题 2013.6.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8页,第二卷第9页至第11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右图为?广东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段内,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征是( )

A .持续增长

B .持续下降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2.近年,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C .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D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根据下表,回答以下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 .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 .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 .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

出生率 死亡率

10 20 30 40 ‰ 1952

1972

1992 年

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工资福利待遇相对农村地区较低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5.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

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6~7题。

6.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7.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右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在图中,③区()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

D.环境质量最差

9.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

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

10.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央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读北方某城市书店和书亭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不同点是()

A.书店的服务范围小,分布的数目少

B.书店的服务范围大,服务的人口多

C.书亭的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市

D.书亭的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12.该城市由书店与书亭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

体系,具有的特点是()

A.书店的等级高,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远

B.书亭的等级低,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C.书亭位于书店的中心,呈多边形布局

D.书店规模小,数目少,书亭规模大,数目多

13.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5.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6.读某地区结构图右图,关于该农业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农业区布局的决定因素是技术

B .该农业区的决定因素是政策

C .该农业区在济南周围有分布

D .该农业区在广州周围有分布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

将甘蔗、果树、

读图回答17~18

17.基塘生产是 ( )

① 商品谷物农业 ② 种植园农业 ③ 混合农业

④ 生态农业 ⑤ 持续农业 ⑥ 无土栽培农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18.随着时间的推移,珠三角地区某些地方的塘基栽种物产生了由桑树到甘蔗再到花卉、

蔬菜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区位因素的影响( ) A .地形 B .交通 C .市场 D .政策 读下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甲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 .泰国湄南河平原

B .美国五大湖地区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 .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20.甲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终年高温少雨

B .人多地少

C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D .地形平坦 21.图中表示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农业的字母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某跨国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建一生产基地,通过对四地区的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生产成本统计图。据图分析完成22~23

题。

电费

原材料运费 成品运费

生产成本(元

\

公斤)

植业

畜牧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22.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23.该企业布局类型属于()

A.市场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劳动力指向型

2011年,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2012年3月,奇瑞汽车宣布将在巴西打造完整供应链,预计在2013年9月份在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建成奇瑞汽车工业园并投产。与其他在海外建立的组装厂不同,奇瑞汽车工业园内还拥有为奇瑞供应零部件生产厂家的分厂。据此完成24~25题。

24.奇瑞汽车在巴西建立工业园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原料运输成本B..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C.便于降低劳动力成本D.扩大产品销售数量

25.奇瑞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厂、组装厂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聚集在奇瑞汽车工业园内,主要目的是( )

A.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科研力量等B.加强工业生产上联系

C.彼此展开竞争,促进共同发展D.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

下图图1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2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26~27题。

图1 图2

26.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捷

C.气候宜人D.水源充足

27.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优化环境;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8.读关于江苏南部和意大利工业小区普拉托工业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以纺织业为主,其他工业都是围绕纺织而配套生产的

B.普拉托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苏南以大型企业为主

C.两者都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

D.普拉托工业小区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生产

29.读“各种运输方式(空运、铁路运

输、公路运输、河运和海运)优劣

评价等级图” ,代表下列运输方

式的选择中合理的是( )

A.小麦:从美国运到印度—a

B.鲜花:从荷兰运到日本—c

C.急救药品:从美国运到新加坡—e

D.服装:从中国运到俄罗斯—d

30.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

的横向铁路,据右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

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该地区计划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建

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

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

A.I线B.II线C.III线

32.关于判断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III线经过沼泽,施工难度大、成本

B.II线路程最短,成本最低

C.II线经过山地,造价高,技术要求高

D.I线经过的城市较多,经济效益较好;地形较平坦,建设难度不高读下图(图中线段为交通线,黑点为城镇),据此回答33~34题。

33.图中哪个点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A.A城B.B城

C.C城D.D城

34.判断的主要理由是()

A.该地接近货源B.该地接近市场

C.该地为交通枢纽,便于商品集散D.该地位于几何中心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35~36题:

35.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

特点是()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36.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37.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

A.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超强威力B.人类更理解尊重自然的必要性

C.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D.对边远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垦

38.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39

~40题。

39.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0.有关a 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供新自然资源

B .产生新的废弃物

C .减少污染

D .节约资源

第Ⅱ卷(共40分)

4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每空1分)

A B

(1)A 表示__________国家,B 表示__________国家。

(2)A 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B 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A 类国家主要是迁____地 ,B 类国家主要是迁____地 。

竭泽而渔,

岂不

得渔,

而明

甲图

④ ⑤

A

B

40° 乙图

城市 (4)A 类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容易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___。 B 类国家面对其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农业按产品用途分

属于 农业。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乙图中A 区域主要农作物是 ,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类型在我国 地区最典型。

(3)乙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

水平较甲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4)甲图中城市①与城市②郊区分布了城郊乳畜业,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4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每空1分)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 379.10万辆和1 364.48万辆,而2009年美国汽车销量仅为1 043万辆,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材料二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大

汽车制造厂纷纷涌入中国,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下左图是我国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下右图是广州花都汽车城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商务部《中国汽车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

示: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

为0.43,相当于美国的34.7%,

韩国的4 3.4%。报告显示:(1)

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资方的技术依存

度达到80%以上,自主品牌竞争力

指数为0.24。(2)我国的汽车生产厂家遍及除西藏和宁夏之外的省区,汽车制造企业厂家数已超过了日本、美国、欧洲等汽车大国的所有汽车厂家之和,可谓汽车企业数量上的“超级大国”。

材料四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排名

排名制造商年产量总部位置

1 丰田汽车年产量230,201辆日本爱知

2 通用汽车年产量182,347辆美国密西根州

7 日产汽车年产量 94,782辆日本东京

10 宝马年产量76,675辆德国慕尼黑

11 现代汽车年产量74,900辆韩国汉城

21 中国一汽集团年产量26,391 中国长春

29 上海汽车年产量22,607 中国上海

(1)20世纪80年代后,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2)2009年我国出台了《汽车工业振兴规划》,并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使许多汽

车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这反映了_____ ___因素对工业的影响。(3)广州的本田汽车制造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投资建立的,试分析日本当时投资首选广州的原因。

、、。

(4)花都汽车城的形成,体现了工业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加强彼此之问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效益。

(5)请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0.43的核心原因。

、、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由图(一)可知我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______ __。(1分)

(2)图(一)各地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这些无机氮主

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2分)

(3)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

______________现象。(2分)

(4)图(二)反映了2000年我国各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三)中能正确反映该现象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高一地理期末模拟试题2013.6.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0 DABDD BCCAA 11~20 BACCB CCCAB

21~30 BCBDB BADDA 31~40 ABBCD ACBC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10分)

(1)发达、发展中(2分)(2)现代、传统(2分)

(3)入、出(2分)(4)人口老龄化,(1分)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费用高,老年人生活孤单,国防兵源不足(2分,任选两点)(5)实行计划生育(1分)

42. (10分)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自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4分)(2)小麦,商品谷物农业,东北(3分)

(3)高,乙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2分)

(4)市场需求量(1分)

43.(10分)

(1)市场(1分)

(2政策(1分)

(3)市场广阔;(1分)投资环境好;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产业之间的协作好。(2

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4)集聚规模(2分)

(5)对外技术依存度高,缺乏自主技术;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缺乏自主知名品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3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高于本小题分)

44.(10分)

(1)无机氮(1分)

(2)杭州湾(1分)农业化肥、工业污水(2分)

(3)赤潮(2分)

(4)海平面上升(1分)全球变暖(1分)EF(2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2020年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 们获取食物的水平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 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持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 水平,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点、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 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因为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 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 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 适合。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对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 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 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点 7、为什么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讲解整理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 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原因:生产力水平高,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生育观念转变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二战后,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 类型原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及型低自然增长率 特点传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 型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 型低自然增长率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⑴生产力水平是根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本原因 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⑵国家政策⑶社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会福利 型的过渡阶段⑷文化观念⑸宗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教信仰 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⑹自然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模拟试题 2013.6.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8页,第二卷第9页至第11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右图为?广东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段内,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征是( ) A .持续增长 B .持续下降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2.近年,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C .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D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根据下表,回答以下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 .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 .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 .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 出生率 死亡率 10 20 30 40 ‰ 1952 1972 1992 年

过 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工资福利待遇相对农村地区较低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5.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 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6~7题。 6.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7.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右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在图中,③区()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 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 100%。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 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2、不同时期、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4、人口迁移效应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政治因素包括政策和战争。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999.10.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1.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 ②空间差异: 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4.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②⑵、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A、古代: B、现代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和答案

高 一 地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后面答题框内。(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50分) 1.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C .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D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 .风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 .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 5.图1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A .①——春分日 B .②——秋分日 C .③——冬至日 D . ④——夏至日 7.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一恒星日 B .一太阳日 C .一恒星年 D .一回归年 9.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无法判断 D .地方时晚 10.图3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实线表示其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回答11~12题。 11.图4中①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12.岩石圈位于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③外部 13.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 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外部圈层联系密切,但和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 D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5,回答14~16题。 14. 图5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图 1 图 2 图 4 图3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新编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 题新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2>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 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 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 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高一地理必修2 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高一地理必修2 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2)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近一百年尤其近五十年增长速度最快。 (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还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日本(零增长)。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趋缓。 (4)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变化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现在,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进入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参考课本P6图1.6)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对策(课本P4笔记) 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我国人口迁移: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方向是由东部迁向西北、东北、内地。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发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较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 (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正比、正比、反比、正比。)西亚地区,新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美国老年人口为什么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知道两者的不同)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1)我国的成都、合肥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兰州、洛阳呈条带状,重庆呈组团状。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其它(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 高、大、外、全、美(高中级和低级的区别,课本P19)(4)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 (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参考课本P23图2.8) 2、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工厂外迁的原因:降低成本(主要),保护环境(次要)。注意课本P24活动题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服务不同: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1-3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D.煤炭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2011、2012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4~5题: 4.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影响有线电话 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5.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电视节目、

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9~10题。 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1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 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人口基数; 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注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变为零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多。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的。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多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较多。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 (2)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6. 人口老龄化问题 (1)衡量指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以上 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以上。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 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 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青壮年负担过重。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2.人口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1)19世纪以前: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2)二战以后: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②流向: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流向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 洋洲)和西亚、北非等石油输出国 ③影响因素: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等石油资源的开发(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战前二战后

高一地理必修1试卷及答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高 一 地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C .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总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D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重力势能 B .生物能 C .太阳辐射能 D .风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 .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 5.图1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2,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A .①——春分日 B .②——秋分日 C .③——冬至日 D . ④——夏至日 7.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一恒星日 B .一太阳日 C .一恒星年 D .一回归年 9.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无法判断 D .地方时晚 10.图3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实线表示其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回答11~12题。 图 1 图 2 图3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A. 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B. 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C. 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D.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B. 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 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4. 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 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 27. 7% B. 57. 6% C. 67. 5% D. 72. 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 5.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 混合农业 B. 乳畜业 C. 水果园艺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6.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 农业技术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改变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 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块状模式 8. 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 B. 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 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 D. 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 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 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