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控耳机原理

线控耳机原理

线控耳机原理

线控耳机原理

线控耳机不管接口类型如何(音频接口、USB接口等),基本上都是采用四线连接,其中“共用回线GND”是耳机左右声道、话筒、输出控制的共用回线,这个原理是一定的,只不过厂商为了垄断利益,在线极功用上做些手脚。例如插头由上到下有四个电极,如果把第一和第三电极接线对调,其现象是一个耳机无声且线控失效、话筒失效;如果把第三和第四电极接线对调,其现象是两个耳机都无声。改动时,只需在微动开关处,按照原理图捋顺接线即可。[1]

线控耳机原理

根据原理图不难得出判断线控耳机插头各电极功用的方法:用欧姆表测量,其中一个电极分别与另外三个电极间不导通,则该电极是控制极;剩下的三个电极中,若两个电极间呈现了最大阻值,那么这两个电极分别是耳机的左右声道线,剩下的电极就是共用回线。这里所说的最大值是相对于剩下的三个电极中,任意两电极间的阻值而言,左右声道耳机的线圈阻值会相差0.1~0.2Ω .

原理图标准化

原理图设计标准化 目的:增强原理图可看性,可继承性。使原理设计清晰化,模块化。减少因原理升级,电路更改以及设计工作交接而导致的错误。 说明:一份完整的原理图不仅仅包括所设计的电路,同时还应该包括整个原理图的索引页,架构框图,电源分配表,时钟分配图,reset信号分配图,GPIO信号使用说明,历史修改记录等内容。前期EE工程师因没有标准而在设计工程中间过多的是依靠个人习惯来画原理图,给继承和维护带来了不便。希望此文件能对大家后续的原理设计有所帮助。 内容: 1、原理设计内容标准化; 首页:索引页,包含整个原理图的页面名称和页码,项目名称,版本; 第二页:架构框图,对整个原理设计的框架做一个说明,包括主要芯片名称,支持的处理器类型,扩展槽名称和数量,主要接口名称和数量,VRM方 案; 第三页:时钟分配图,包括时钟芯片规格,名称,各个时钟的频率,对应在时钟芯片的PIN脚,时钟走向(分配给哪个芯片或哪个扩展槽使用)。包括 芯片外接晶振的型号。 第四页:电源分配方案表(图),包括主板上各电源的大小,负载,转换方式,转换芯片名称(可在设计过程中补充),原理图中的电源网络名称。 第五页:reset&power on信号分配图,包括reset & power on信号的产生,走向 第六页:GPIO,SMBUS说明,包括主板上南桥芯片,SUPER I/O芯片或者其他芯片的GPIO的特殊功能说明,输入输出类型,电源类型等信息。扩展 槽的选择信号,中断信号,请求信号的分配等。 第七页:原理设计页面 …… ……电压测试点,heatsink及挂钩,光学定位点,螺丝孔等…… 倒数第二页: 尾页:rework history,包括每个版本的修改信息 2、原理图页面命名标准化 原则:页面命名应尽可能的包括本页的设计内容,简洁明了,清晰易懂。具体由EE工程师根据设计内容自行确定 3、信号网络命名标准化,电路设计模块化,尽可能参考intel网络命名规范。 网络名称前面加信号功能分类: 如:FSB_XXX HI_XXX DMI_XXX

电工基础电路图讲解

电路图基础知识讲解 对一个没有电工基础,或者刚入门的从业者,都比较迷茫,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看到电路图,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边学起,下面简单介绍下一些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了解各个元件的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特点。说白了就是要了解各个元件有什么作用。 其次,要了解各个元件间的组合有什么功能。 再者,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电路,比如:基本的电压源与电流源之间的相互转换电路,基本的运算放大电路等等。 然后,就是可以适当的看一点复杂的电路图,慢慢了解各个电路间电流的走向。 以上所说的模拟电路,还有数字电路就是要多了解一些‘门’的运用,比如说:与非门,与或门等等。还有在一些复杂的电路图上会有集成芯片,所以,你还要了解给个芯片引脚的作用是什么,该怎么接,这些可以在网上或书上查到,再有,提到一点就是一些电路中的控制系统,有复杂的控制系统,也有简单的控制系统,我说一个简单的,比如说单片机的,你就要了解这个单片机有多少引脚,各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这个单片机要一什么铺助电路想连接,这样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想学会电路图就是要你多看,多去了解,多去接触,这样更容易学会。 一、电子电路图的意义 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在纸

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而现在,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 ( 一) 原理图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图1 所示的就是一个收音机电路的原理图。 图一 ( 二) 方框图( 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就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

FA507A细纱机控制线路的改造

FA507A细纱机控制线路的改造实践 本公司使用的40台FA507A细纱机(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设计生产),是1995年10月投产使用的,在生产过程中,曾多次发生下列故障: 一、JBK-350控制变压器烧毁。 经观察和分析,造成JBK-350控制变压器烧毁的原因主要在H1指示灯电源控制线上无设计保险,而H1指示灯在灯泡发生烧毁,一旦取下灯泡无及时补上的情况下,指示灯底座内的舌簧容易弹起造成24伏电源长时间短路,烧毁了控制变压器。另外,灯泡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因舌簧较长易造成火、零线的短路,烧毁了控制变压器。 改进方法:在线路X1:52处加装2安培的瓷保险,杜绝了此故障的发生,经多年试用,效果良好。 二、牵引电磁铁断电后衔铁不能自动复位。 经观察和测试分析,造成此故障的原因主要为: 1、电磁铁衔铁(型号:MQ1-5101,额定吸力:15牛顿,额定行程:20毫米,吸引线圈电压:交流220伏)表面渗入机油,造成上下衔铁吸合时的自然粘合现象。 2、在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称A1)输出继电器处于常开状况下,电磁铁线圈(以下称Y1)内仍存有剩磁,衔铁不易凭借自身重力自然复位。 3、机械调节不灵,造成衔铁卡死。

改进方法: 1、针对电磁铁衔铁表面渗入机油现象,采用控制油泵加油次数和加油量,尽可能避免机油渗入电磁铁衔铁表面。 2、在YI断电的情况下(AI的29输出继电器常开状况下),因控制线路设计原因,控制变压器的交流220伏电压的一端仍流经电磁铁线圈内,造成其线圈内的电源分离不彻底,线圈内仍有一定量的剩磁存在,衔铁不易复位。为了消除此现象,我公司采用改进线路的方法,在AI的29处和线路X1:39之间,加装一中间继电器(以下称ZJ1),由原来AI的输出继电器直接控制电磁铁线圈Y1,改为控制ZJ1线圈的电源通断,而由ZJ1常开触电控制Y1的电源通断(如下图),彻底将Y1在断电情况下与电源分离。通过以上改进,解决了电磁铁在断电情况下仍有剩磁的状况,从而,做到了FA507A 细纱机电磁铁使用正常。 3、机械调节不灵,造成衔铁卡死现象,本公司通过加大机械调节力度和检查考核力度,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经过近八年的实践运行证明效果明显,既减少了设备故障,又保证了40台细纱机三自动的正常运行。 沙涯富宏纺织有限公司 2008年8月15日

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

xxxx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理图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器件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适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开发延续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焊接可靠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布线方便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通用性:.........................错误!未定义书签。(6)、采购便捷性:.........................错误!未定义书签。(7)、性价比的考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原理图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脚指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管脚命名:...........................错误!未定义书签。(3)、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PCB封装:............................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属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3、原理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模块的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麦克风耳机插座头定义详解

麦克风耳机插座头定义详解

————————————————————————————————作者:————————————————————————————————日期:

麦克风和耳机插座插头定义详解 1、3.5毫米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 首先要了解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根据英特尔关于AC97前置音频接口的规范,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采用两种3.5毫米微型插座:1开关型的,2无开关型的,见下图: 开关型的2/3,4/5端是两个开关,当没有插头插入时,2/3,4/5端是连通的,当插头插入时2/3,4/5端断开。无开关的就没有3,4两个开关端。 2、3.5毫米插头结构 3.5毫米插头一般可分为三芯和二芯两种,如下图: 二芯插头一般用于麦克,三芯插头一般用于立体声音耳机(有源音箱)。现在二芯插头很少,所以麦克也用三芯插头。耳机和麦克插头的接线定义如下图:

麦克、耳机插头的接线如下图: 采用三芯的麦克插头还有两种接法,如下图: 这种接法没有麦克偏置,如果与麦克插座接线配合不准确。会不好用。 3、前置麦克连接的问题 前置音频口的连接,耳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麦克会经常出现问题,原因是有些机箱的前置麦克插座的接线方式不标准。下图列出了标准接线与非标准接线的区别:

标准的接线有三条线:地线、麦克输入、麦克偏置。非标准的有二条线:地线和麦克输入,把麦克偏置省了。非标准1是把插座1、3短接,非标准2是3脚空着。这两种的把MIC_IN接到JAUD1的1脚是可以使用的。非标准3是把2、3短接,这种插入标准插头的麦克肯定是没有声音的,除非也用那种与之相对应接法的非标准插头的麦克。 4、前置音频线 英特尔规范中对前置音频线也作了规定:左右声道、麦克以及AUD_VCC/HP_ON都要成对屏蔽,同时这些线还要组合在一起外层屏蔽。参考下图:

原理图网络标号命名

原理图网络标号及器件 参考字符命名规则 V0.2 一、电源部分网络标号命名原则 1、电源种类:网络标号标识模拟地(AGND),常规地(GND),信 号地(SGND); 2、电压大小:如3.3V,表示3V3;5V,表示5V; 3、独立电源应该包含独立电源的标志字符,用下划线连接起来。 1)485串口独立12V数字电源表示为: 12V_485; 2)USB模块独立模拟5V电源表示为: 5V_USB; 3)触摸3.3V数字电源表示为: 3V3_TC; 4)刷卡3.3V数字电源表示为: 3V3_SC; 5)蓝牙3.3V数字电源表示为: 3V3_RF; 6)指纹3.3V数字电源表示为: 3V3_FG; 4、模拟地:AGND; 5、数字地:GND; 6、外部电池插座接入的电源表示: VBAT; 7、电池电源经过整流二极管和保险丝:VIN 8、备用电源:SPARE 二、其他信号线网络标号命名原则 1、网络标号命名一个大的原则:标号命名,要对其功能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命名统一使用英文大写,使用两个单词以上时使用下划线隔开,如SPI_nCS,命名要从字面上了解该网络的意义或功能,尽量与芯片管脚命名相近,低电平有效时在前面加小写n,如SPI_nCS。 2、通信总线网络标号带从机模块前缀,主机CPU一般有几个相同 总线接口,而从机模块一般只有一个总线接口。 1)CPU与WIFI串口通信,网络标号表示为:WIFI_TX,WIFI_RX; 2)CPU与485串口通信,网络标号表示为:485_TX,485_RX; 3)CPU与指纹串口通信,网络标号表示为:FINGER_TX,FINGER_RX。 3、复位:低电平复位表示为:nRST,高电平复位表示为:RST。 4、时钟:主时钟表示为:OSC_IN,OSC_OUT;实时时钟: OSC_IN,OSC_OUT。 5、串口DEBUG :DEBUG_TX 6、电池电量采集:V_BATTERY 7、蜂鸣器驱动线:BUZZER 8、触摸灯驱动线:LED_TC 9、电机驱动线:MOTOR_IA,MOTOR_IB 10、SPI总线:SPI_MOSI,SPI_MISO,SPI_nCS,SPI_CLK 11、I2C总线:I2C_SDA,I2C_SCL 12、语音复位信号:VOICE_RST 13、语音忙信号:VOICE_BUSY 14、语音数据信号:VOICE_DATA

麦克风和耳机插座插头定义详解

麦克风和耳机插座插头定义详解 1、3.5毫米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 首先要了解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根据英特尔关于AC97前置音频接口的规范,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采用两种3.5毫米微型插座:1开关型的,2无开关型的,见下图: 开关型的2/3,4/5端是两个开关,当没有插头插入时,2/3,4/5端是连通的,当插头插入时2/3,4/5端断开。无开关的就没有3,4两个开关端。 2、3.5毫米插头结构 3.5毫米插头一般可分为三芯和二芯两种,如下图: 二芯插头一般用于麦克,三芯插头一般用于立体声音耳机(有源音箱)。现在二芯插头很少,所以麦克也用三芯插头。耳机和麦克插头的接线定义如下图:

麦克、耳机插头的接线如下图: 采用三芯的麦克插头还有两种接法,如下图: 这种接法没有麦克偏置,如果与麦克插座接线配合不准确。会不好用。 3、前置麦克连接的问题 前置音频口的连接,耳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麦克会经常出现问题,原因是有些机箱的前置麦克插座的接线方式不标准。下图列出了标准接线与非标准接线的区别:

标准的接线有三条线:地线、麦克输入、麦克偏置。非标准的有二条线:地线和麦克输入,把麦克偏置省了。非标准1是把插座1、3短接,非标准2是3脚空着。这两种的把MIC_IN接到JAUD1的1脚是可以使用的。非标准3是把2、3短接,这种插入标准插头的麦克肯定是没有声音的,除非也用那种与之相对应接法的非标准插头的麦克。 4、前置音频线 英特尔规范中对前置音频线也作了规定:左右声道、麦克以及AUD_VCC/HP_ON都要成对屏蔽,同时这些线还要组合在一起外层屏蔽。参考下图:

国内的机箱看不到有符合这种标准的前置音频线。这种标准的音频线会减少干扰,降低噪声。 市场主流低端的6(5.1)声道主板一般配置3个插孔的音频接口,这三个插孔分别是①蓝色的音频输入②绿色的音频输出③粉色的麦克输入。这三个插孔通过软件设置可以提供4-或6-声道模拟音频输出功能。AC97音量控制面板与HD音量控制面板最大的差异在录音/input音量控制面板。AC97录音音量控制面板内每个录音设备下面的音量滑动条都是可以调节的。HD音量控制面板内每个录音设备下面的音量滑动条都是灰色不可调节的。音量调节是通过左侧的录音控制滑动条调节。AC97的“属性”通过面板上面的“播放”/“录音”来选择播放/录音设备。HD的“属性”通过面板上面的“属性”下拉菜单选择输出/输入设备。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FA506型细纱机

FA506型细纱机上配套使用了AJQ-1型精纺机吹吸清洁器。该吹吸风清洁器是循环往复式工作,用车头、车尾上面的行程开关6CK、7CK控制清洁器的停开,用时间继电器3SJ控制其间歇时间,用10J、12J、13J三只继电器控制清洁器在落纱前停在车头的位置,吹吸风清洁器对减轻运转工人劳动强度、保持机台清洁、稳定产品质量起到了良好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故障隐患:(1)时间继电器3SJ时间调整过短时,容易使清洁器间歇时间过短而自动恢复运行,造成清洁器滤棉网上的废棉不易被吸尽,从而造成管道堵塞,使清洁器的风量减小,增大了吹吸电机的负荷;(2)行走和吹吸电机在设计时功率过小,因长时间往复运行,容易过负荷烧坏;(3)原控制电路使用的是中间继电器,这种继电器价格比较便宜,但密封性不好,用在主回路时易使触点内附飞花而使电机缺相运行、烧坏电机,用在控制电路时易使清洁器在工作时经常因接触不良而出现故障,同时,在分断电流时因孤光易引燃飞花而产生电气火警;(4)其配套使用的行走和吹吸电机均是铝合金外壳,虽然重量轻,但不易保养,损坏后不易修复,使维修保养不能得到保证。 以上种种原因使我公司104台吹吸风清洁器在使用几年后全部停用,造成设备大量闲置和浪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使用效果和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原吹吸风装置的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有:(1)改原循环往复式工作为单程工作,在控制线路中保留3SJ时间继电器,使吹

吸风清洁器运行到车头时能自动延时回到起始位置车尾处,省略10J、12J、13J三只中间继电器,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故障率,并节约改造成本(见图1);(2)改造后的清洁器由挡车工在巡回过程中根据需要手动控制开关,可以避开落纱时间;(3)增加了清洁器在车尾处的停止时间,有利于废棉被彻底吸净,避免外吸管堵塞,彻底消除因管道堵塞负荷过重烧坏电机的缺陷和吹吸风量小的不足;(4)把控制行走和吹吸的中间继电器改为密封性好,故障损坏率少的CJX2型交流接触器,可以避免因缺相而烧坏的情况,同时减少电气火灾隐患。 改造后的吹吸风清洁器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原设备的配置,减少了浪费,又节约了改造费用,每台改造仅需材料费200元左右。 改造后清洁器风量、风压稳定,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和停台率,降低了配件的损耗,并且降低了整机能耗。先期改造的26台吹吸风清洁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

耳机插头及插座的接法

3.5毫米耳机插座插头的结构和接线方式 一、3.5毫米前置音频插座的结构 根据英特尔关于AC97前置音频接口的规范,机箱的前置音频面板采用两种3.5毫米微型插座:1开关型的,2无开关型的,见下图: 开关型的2和3,4和5端是两个开关,当没有插头插入时,2和3,4和5端是连通的,当插头插入时2和3,4和5端断开。无开关的就是没有3,4两个开关端。 3.5毫米插头一般可分为三芯和二芯两种,如下图: 二芯插头一般用于麦克,三芯插头一般用于立体声音耳机(有源音箱)。现在二芯插头很少,所以麦克也用三芯插头。耳机和麦克插头的接线定义如下图:

麦克、耳机插头的接线如下图: 采用三芯的麦克插头还有两种接法,如下图: 这种接法没有麦克偏置,如果与麦克插座接线配合不准确。会不好用。 3、前置麦克连接的问题 前置音频口的连接,耳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麦克会经常出现问题,原因是有些机箱的前置麦克插座的接线方式不标准。下图列出了标准接线与非标准接线的区别:

标准的接线有三条线:地线、麦克输入、麦克偏置。 非标准的有二条线:地线和麦克输入,把麦克偏置省了。 非标准1是把插座1、3短接, 非标准2是3脚空着。这两种的把MIC_IN接到JAUD1的1脚是可以使用的。 非标准3是把2、3短接,这种插入标准插头的麦克肯定是没有声音的,除非也用那种与之相对应接法的非标准插头的麦克。 4、前置音频线 英特尔规范中对前置音频线也作了规定:左右声道、麦克以及AUD_VCC/HP_ON都要成对屏蔽,同时这些线还要组合在一起外层屏蔽。参考下图:

国内的机箱看不到有符合这种标准的前置音频线。这种标准的音频线会减少干扰,降低噪声。市场主流低端的6(5.1)声道主板一般配置3个插孔的音频接口,这三个插孔分别是①蓝色的音频输入②绿色的音频输出③粉色的麦克输入。这三个插孔通过软件设置可以提供4-或6-声道模拟音频输出功能。AC97音量控制面板与HD音量控制面板最大的差异在录音/input音量控制面板。AC97录音音量控制面板内每个录音设备下面的音量滑动条都是可以调节的。HD音量控制面板内每个录音设备下面的音量滑动条都是灰色不可调节的。音量调节是通过左侧的录音控制滑动条调节。AC97的“属性”通过面板上面的“播放”/“录音”来选择播放/录音设备。HD的“属性”通过面板上面的“属性”下拉菜单选择输出/输入设备。

细纱机A513型电气控制系统改造 盘龙

细纱机A513型电气控制系统改造盘龙 发表时间:2017-11-29T09:35:15.4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盘龙 [导读] 摘要:为了改善和提高A513型细纱机纺纱工艺要求、实现钢领板三自动落纱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减少落纱过程中行程开关、电磁铁等元件的损坏,寻求新的变频器调节频率控制电机速度来取代传统的风机直接启动方式(南宁锦虹棉纺织有责任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为了改善和提高A513型细纱机纺纱工艺要求、实现钢领板三自动落纱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减少落纱过程中行程开关、电磁铁等元件的损坏,寻求新的变频器调节频率控制电机速度来取代传统的风机直接启动方式,满足细纱车间纺纱品种多样化的工艺要求,为这一课题而采用施耐德变频器自动调节控制负压风机在线实时控制和传动,同时为解决细纱A513型三自动落纱过程安全可靠性,加装传感器和微型继电器等元件,改造原电气控制线路,完成了整个落纱的自动化,避免人工手动落纱繁琐步骤,以确保了A513型细纱机运行的稳定、落纱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变频器;传感器;三自动;负压调节;落纱 1 导言 A513型细纱机在全国纺织企业中仍占一定比例,设备虽有一定年份,但其机械刚性完好,材质过硬,价格低廉;随着国内纺织技术市场发展和纺织品种多样化,单一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为此,必需对该机型进行改造,开发生产适应市场对路的新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我公司为了赢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主导权,积极寻求各式各样的小品种试纺,其中紧密纺品种最受当下市场青睐。因此必需再原有基础上加装负压紧密纺装置,加改电气控制线路,同时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彻底地解决三自动落纱过程存在一系列诸多问题,必须改造原有的三自动电气控制系统,以满足细纱生产的要求。 2改造前A513型细纱机存在的问题 (1)纺纱品种单一,难以适应市场上的需求,电气设备急需改造,以满足纺纱品种多样化。长期以来,国内A513型设备传动结构简单,所纺纱线单一,难以适应当下市场需求,针对于纺织行业新常态下,要寻求到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思路,必需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加于改造。在A513型细纱机上加装负压紧密纺,满足赛络纺工艺的要求,也可加装竹节装置,做多样化竹节工艺纱线,甚至可改造加装缎彩纱驱动伺服装置,满足不同色纱的需求。 (2)三自动落纱失灵,无法落纱,落纱后纱尾过长,甚至烧坏电器元件。原A315型细纱机是常规继电器控制线路,延续至今未做大的改动,机台故障率较高,电气维修花费时间长,机械调节也难于把握准确性,电气控制线路较复杂,落纱过程中都是有触点接触,开关稍有接触不良或被氧化,都导致落纱过程无法进行下去,各撞块对各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必须校装正确,生产过程经常出现满纱时“三自动”行程开关和电磁阀动作失灵,造成不能正常落纱,甚至电磁铁长时间通电发热烧坏,给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3电气控制改造设计 3.1满足纺纱工艺多样化,负压紧密纺变频器装置的设计 为了节省成本,保留部分原常规继电器控制,充分利用原有的中间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相关触点,改进控制线路,同时加装1台4KW 施耐德变频器拖动紧密纺风机,1个传感器采集风压大小反馈信号给变频器实时PID调节,2个接触器用来接通清花电机和刮花电机主回电路,而1个时间继电器和1个计数器则控制清刮花动作时间和次数,1个直流微型继电器与变频器的控制端子回路形成原控制线路的回路保护和变频器报警保护。其电气控制原理图,如下图(1) A513型电气控制原理图图(1) 该部分电气控制原理如下:变频器、电机等电器元件正常时接通电源后,直流微型继电器触点接通原A513型控制回路,启动准备就绪。当按下原启动按钮,原来风机接触器得电,原风机启动运行,同时启动信号给到施耐德变频器,把变频器相关参数设置好后,随即拖动紧密纺风机启动运行。根据负压风道传感器采集模拟信号,对比变频器参数设定数值后,在线实时PID控制变频器频率大小,进而控制负压数值,以满足纺纱的工艺要求;根据现场需要,调节设置好清刮花电机的工作时间,以求节能效果。 3.2三自动落纱部分电气改造设计 在A513型细纱机原有机构,保留蜗轮轴上左凸轮行程开关1CK1、1CK2、1CK3,去掉在成型右凸轮轴上装有行程开关2CK1、2CK2、2CK3,3DT限位电磁铁,见图(2);而撑爪电磁铁1DT早已经不用,2DT制动电磁铁保留但可以不用。加改用3个交流传感器代替原先3个凸轮行程开关,由3个交流微型继电器和改进原控制线路,得以控制实现三自动落纱整个自动过程

原理图设计规范(1)

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目录-------------------------------------------------------------------------------------------------------------2第1章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3 1.1目的-----------------------------------------------------------------------------------------------------------3 1.2基本原则-----------------------------------------------------------------------------------------------------3 1.2.1原理图设计前的方案确定和基本原则-------------------------------------------------------3 1.2.2确定核心CPU-------------------------------------------------------------------------------------3 1.2.3参考成功案例--------------------------------------------------------------------------------------3 1.2.4对外围器件选型-----------------------------------------------------------------------------------4 1.2.5设计外围电路--------------------------------------------------------------------------------------4 1.3版面设计-----------------------------------------------------------------------------------------------------5 1.3.1图幅--------------------------------------------------------------------------------------------------5 1.4元件符号及参数设置标准-------------------------------------------------------------------------------6 1.4.1常用元件位号命名规则--------------------------------------------------------------------------6 1.5元件符号-----------------------------------------------------------------------------------------------------6 1.5.1电阻参数描述--------------------------------------------------------------------------------------6 1.5.2电容参数描述--------------------------------------------------------------------------------------8 1.5.3电感、磁珠参数描述-----------------------------------------------------------------------------9 1.5.4二极管---------------------------------------------------------------------------------------------10 1.5.5三极管及场效应管------------------------------------------------------------------------------10 1.5.6其它器件------------------------------------------------------------------------------------------10 1.6元件选择---------------------------------------------------------------------------------------------------10 1.6.1元件库选取---------------------------------------------------------------------------------------10 1.6.2元件放置要点------------------------------------------------------------------------------------12 1.7多张原理图------------------------------------------------------------------------------------------------13 1.8版面布局---------------------------------------------------------------------------------------------------13 1.8.1网络标号命名------------------------------------------------------------------------------------16 1.8.2总线式原理图画法------------------------------------------------------------------------------17 1.8.3CPU画法标准------------------------------------------------------------------------------------17 1.8.4其他------------------------------------------------------------------------------------------------18 1.9注意---------------------------------------------------------------------------------------------------------19 1.10复杂电路设计技巧-------------------------------------------------------------------------------------20 1.11原理图检查-----------------------------------------------------------------------------------------------21 1、原理检查:-------------------------------------------------------------------------------------------21 2、BOM检查:-----------------------------------------------------------------------------------------21 1.12原理图评审:---------------------------------------------------------------------------------------------21

电工要看懂的基本电路图要点

日志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转给不按时吃饭的... |返回日志列表 [转] 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20种电路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转载自大海电子 2011年06月30日 12:54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工程师应该掌握的20个模拟电路 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电子爱好者,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

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是您的首选职业。 一、桥式整流电路 一、桥式整流电路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输入输出波形: 3、计算: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二、电源滤波器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波形形成过程: 2、计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三、信号滤波器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原理图设计规范.

迈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 本文件属迈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之管制文件,除非得到书面授权,任何 人不得随意复制或发行。 撰写: 审核: 核准: 文件编号: 版别: A/0 总页数: 10页 生效日期: 2012-07-31 编制单位:研发部

文件修订履历表 文件名称: 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 编号: 编制单位: 研发部 项 次 修订 日期 原 版 本 新 版 本 生效 日期 修 订 页 总 页 数 修订内容 撰写人 FM017/REV:0 保存期:三年

目录 1.0 目的 (2) 2.0 范围 (2) 3.0 参考文件 (2) 4.0 定义 (2) 5.0 职责 (2) 6.0 程序与设计要求 (2) 6.1 任务受理及制定设计计划 (2) 6.2 常用元器件命名规则 (3) 6.3原理图目录命名及要求 (4) 6.4 元器件属性及摆放 (5) 6.5 电阻电容值标示规则 (10) 6.6 生成网表 (11)

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 1.0 目的 1.1 本规范规定了我司原理图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原理图设计者提供必须 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1.2 提高原理图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原理图的可生产性、可维护性。 1.3 加强多人协作的可行性,及后期修改维护。 2.0 范围 适用于我司原理图设计工作 3.0 参考文件 无 4.0 定义 无 5.0 职责 5.1 研发 5.1.1研发设计人员负责新产品设计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审核各项资料及文件,并负责确 定该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指定要求。 5.1.2研发设计人员负责新产品有关设计,制定有关设计中所涉及的资料及文件(如图纸及 规格等) ,并参与测试及审阅该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指定要求。 5.1.3 研发设计人员对环保产品的设计时,必须选择符合ROHS环保要求、符合安规要求 及WEEE产品回收要求的零部件。 6.0 程序与设计要求 6.1 任务受理及制定设计计划 6.1.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 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6.1.2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 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6.1.3 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及型号命名方法

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及型号命名方法 重要提示 每一种电子元器件在电路图中都有一个图形符号,国标是有统一规定的,对于一些元器件还会有厂标的图形符号,此外国外的电子元器件符号也会与国内有所不同。 各种元器件的电路图形符号中含有许多对电路分析有益的识图信息,这些识图信息,分析电路就会轻松些。 1.2.1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 1.认识普通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 图1-6是普通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图解示意图。普通电阻器的其他电路图形符号解释见表1-4。 图1-6普通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 表1-4普通电阻器其他电路图形符号

2.熟悉电路图中的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 图1-7(a)所示电路图中有众多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电路中的R1、R2和R3是3只电阻器,其中,R1上还标有星号“*”,“*”表示这只电阻的阻值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大小。电路图中的电阻器符号通常不标出电阻器的功率,但是在一些电子管放大器电路图中的电阻器,会采用标出功率的电阻器符号,如图1-7(b)所示。 重要提示 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识图信息小结如下。 (1)认识电路图形符号。符号中表现出电阻器有两根引脚,而且没有极性之分。 (2)了解R含义。R是英文Resistor的缩写,在电路图中表示电阻器。 (3)掌握编号意义。电路中电阻器很多,用数字表示编号,以方便寻找。 (4)识别标称阻值。电路图表示出该电阻器的阻值大小,有益于识图和检修。有时阻值标注采用省略的表示方式,如10k表示该电阻器阻值为10kΩ,10表示该电阻器阻值为10Ω。 (5)理出系统电路编组。整机电路复杂时,R前加系统电路编号,以方便寻找相应电阻,例如2R1、2R2是一个系统电路中的,1R1、1R2是另一个系统电路中的。 (6)编号有规律。电路图中编号从上到下、从左向右编排,记住这一规律可以方便地在电路图中找到所需要的电阻器。 图1-7电路图 图1-8所示是电路图中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标注含义说明。 图1-8电路图中电阻器电路图形符号标注含义说明

想自己做一个小米的线控耳机

想自己做一个小米的线控耳机 分类:Android 2012-04-02 18:12 989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最近发现自己的nokia耳机不能用在小米上,查资料发现小米的耳机插孔配置和标准不一样。这是个很无赖的设计,需要买它的耳机,但和htc的某些型号手机是可以通用的。 耳机标准见图一 图一小米的耳机和3.5mm4节的国际标准 本来打算买一个,后来发现其实可以自己买一个,然后稍稍DIY下来用的。 查资料过程中得到一些信息,记录在这里,图二某网友绘制的小米原装耳机的线控部分的电路图。

、 图二某网友绘制的小米原装耳机的线控部分的电路图 后来在网上看到Nokia的WH-701型号的耳机,喜欢,因为按键较多。但查资料发现,[plain] view plaincopyprint? 1. AD54的原理是有线载波线控,要不然,一个四芯插头一边要兼容标准3.5mm插头, 一边要支持六个播放键,还要支持一个电话接听键,还有一个麦克风,简单的开关 组合是不可能实现滴,而且在手机端也要有解码器接受信号才行,如果能解决线控 液晶屏的供电,显示歌词也不是啥难事。 2. 当然要是拆开硬改的话也行,不过有点浪费了,一个原装AD54一般能卖50以上, 出了换个耳机拉到,貌似HTC有一款耳机也带线控,就是按钮少点,就三个,属于简单的开关电阻组合,就是不知道880支持不?

3. 都说NOKIA换汤不换药,其实老诺的科技以人为本还是能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这 个AD54线控,在很多NOKIA机子上都能用,包括很多300多的低端S40机,而且至今没有看到其他厂商模仿,还有的地方就是待机时间显示条,也是没见到有厂商模仿,安卓也不学学,看个时间都要开屏幕。。

紧密纺集落细纱机方案

紧密纺长车细纱机控制系统方案 施耐德电气 纺织和服装行业市场部 石彦丽 2012.5 文档包括以下内容 1.细纱机简介 2.细纱机控制系统要求 3.施耐德电气控制系统方案 4.可视化能源管理单元简介 5.主要元件清单

1.细纱机简介 细纱机是环锭纺纱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粗纱的纱条进行牵伸和加捻形成细纱,并卷绕到纱管上。长车细纱机大多为1008锭的配置,最多的也可达到1200锭。集体落纱的长车细纱机需要有自动落纱的人字臂结构,当纱管满纱后,自动落下满纱管,换上空管。 卷绕成型质量是细纱机管纱的重要质量指标,成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道络筒工序的退绕过程,对络筒机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细纱机仍采用机械凸轮成型,在管纱的各个卷绕阶段通过固定的凸轮外形,调整刚领板的速度和升降位置,使之卷绕成标准的管纱。 随着纺纱技术的发展,良好的成型和灵活地工艺调整方法越来越成为细纱机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性能的细纱机均采用电子凸轮取代机械凸轮箱,使成型的过程更灵活可控,也使管纱的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2. 细纱机控制要求 2.1 长车细纱机的设计要求 该细纱机设计锭数为1008或1200锭,锭子采用一个主轴电机集中传动,电机功率为45kw,紧密纺风机采用变频驱动,电机功率为11kw。 刚领板部分要求实现电子凸轮成型,成型曲线中各部分参数可以通过人机界面设定,刚领板采用伺服驱动,要求系统掉电时实现位置的记忆,保证下次上电时仍从当前位置卷绕。 长车细纱机采用集体落纱,落纱部分采用人字臂机构,其驱动来自于伺服电机,要求伺服位置定位精确,参数调整灵活。

主电机和刚领板电机要求共直流母线连接,最好能实现掉电受控停车。 HMI采用触摸屏,10”彩色。触摸屏编程口和通讯口独立,通过串口与PLC通讯,部分高端机型需要有以太网。 3.施耐德电气长车控制系统方案 3.1 高性能控制系统方案:运动控制器集中控制方案 3.1.1 方案框图如下 3.1.2 方案一说明 整体方案采用运动控制器,通过CANopen总线控制集落伺服电机、主轴和紧密纺变频器。 主轴编码器脉冲输入到运动控制器LXM058的主轴脉冲接口,运动控制器内置电子凸轮曲线,通过Motionbus总线控制刚领板伺服,实现电子成型。 锭子变频器和刚领板伺服驱动器实现共直流母线连接,当系统失电时,通过CANopen 总线检测到电压降低后启动主变频母线电压保持功能,通过主电机能量回馈实现两电机同步停车,保证系统失电时不断纱,减少重新启动时的工作量。 注: 上述掉电停车需要根据主轴传动部分的机械承受力确定停车时间,测试回馈能量能够保持母线电压的最长时间,效果待测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