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0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 目的及意义 (2)

2.2 指导思想 (2)

2.3 社会经济效益 (3)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5)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

3.2 基本对策 (6)

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8)

第5章设计依据 (10)

第6章设计方案 (12)

6.1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12)

6.1.1 概述 (12)

6.1.2 系统总体介绍 (15)

6.1.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23)

6.1.4 售后服务及承诺 (26)

6.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8)

6.2.1 前言 (28)

6.2.2 系统原理简述 (29)

6.2.3 系统基本构成 (30)

6.2.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36)

6.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40)

6.3 网络监控系统 (49)

6.3.1 系统构成 (50)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0)

6.3.3 设备选型说明 (51)

第1章打印 (164)

6.4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67)

6.4.1 前言 (167)

6.4.2 系统原理简述 (167)

6.4.3 系统主要特点 (168)

6.4.4 合理化建议 (169)

6.4.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170)

6.4.6 Windows NT (186)

6.5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189)

6.5.1 主要特性 (190)

6.5.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190)

6.6 磁盘阵列 (194)

6.7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199)

6.8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00)

6.9 管线敷设 (201)

6.10 系统集成 (202)

6.10.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202)

6.10.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17)

6.10.3 项目成果交付 (232)

6.10.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235)

6.10.5 项目服务承诺 (244)

第7章施工组织计划 (249)

7.1 建设工期、进度计划、开通及验收 (249)

7.2 本工程指导方针及施工目标指导方针 (251)

7.3 施工目标 (252)

7.4 施工组织 (252)

7.4.1 施工准备工作 (254)

7.4.2 施工安排 (255)

7.4.3 工程的实施过程阶段划分 (255)

7.4.4 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准备 (256)

7.4.5 进场、现场临建准备 (256)

7.4.6 机具的准备 (257)

7.5 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 (293)

7.6 设备供应 (293)

7.6.1 物资供应管理 (293)

7.6.2 供应质量保障体系 (295)

7.6.3 设备包装与储运 (296)

7.6.4 劳动力计划安排 (296)

7.7 工程施工内容 (299)

7.7.1 本工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 (299)

7.7.2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方案 (299)

7.7.3 施工准备 (300)

7.7.4 工程施工 (301)

7.7.5 系统调试 (310)

7.8 本项目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分项施工方案 (314)

7.8.1 中心控制施工方案 (314)

7.8.2 防盗报警施工方案 (315)

7.8.3 视频监控工程施工方案 (316)

7.8.4 防雷系统施工方案 (321)

7.8.5 管线敷设方案及防护 (322)

7.8.6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土建施工方案 (324)

7.8.7 系统联调 (324)

7.9 全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25)

7.9.1 质量保证体系 (325)

7.9.2 质量保障体系机构及职能 (325)

7.9.3 质量保证体系使用范围及内容 (328)

7.10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28)

7.10.1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28)

7.10.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30)

7.10.3 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331)

7.11 工程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2)

7.11.1 代购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2)

7.11.2 非标制作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3)

7.12 工程项目及产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33)

7.12.1 工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34)

7.12.2 售后报务质量保证体系 (334)

7.12.3 备品备件质量保证体系 (334)

7.13 安全控制措施 (336)

7.13.1 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336)

7.14 安全组织机构及网络 (336)

7.1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 (336)

7.14.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职能 (337)

7.14.3 安全保证措施 (337)

7.15 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340)

7.15.1 施工进度计划 (340)

7.15.2 施工进度一览表 (341)

7.16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342)

7.16.1 组织措施 (342)

7.16.2 技术措施 (342)

7.16.3 管理措施 (343)

7.17 成品保护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344)

7.17.1 成品保护的管理措施 (344)

7.17.2 成品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345)

7.17.3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45)

7.18 系统试运行与验收 (347)

7.18.1 工程试运行 (347)

7.18.2 工程验收标准 (347)

7.18.3 验收提交文件 (348)

7.18.4 验收步骤及参与人员 (349)

7.18.5 验收主要内容 (349)

第8章售后服务承诺 (351)

第1章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上,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公共安全,是一个城市民生的根本。随着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智能化技术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安全领域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各种犯罪案例越来越多,犯罪形式各式各样,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很多地区则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越发达,社会公共安全隐患越大的状况。XX省XX公安厅为了保证整个“公安云”平台的可用性和功能完整性,在保障平台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实现定制化开发和后期扩展,满足公安云的后期业务变化需求,同时考虑平台的易操作性、方便部署,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整合基础架构底层资源实现互联互通,XX公安厅计划采用国产可控的开源云计算基础架构云平台解决方案,通过云平台提供基础架构所需的虚拟化计算资源池、虚拟化网络资源池、虚拟化存储资源池,统一运营管理,为用户资源自助申请提供云服务,从而搭建以省公安XX省XX公安厅科技信息处前期对云平台市场的产品和应用方案的多方面考察和多层次筛选,重点考察能够为省XX公安厅“基础架构云平台”提供定制化功能开发的软件厂商,并强调了该项目的定制开发能力,实现厅信息化应用为中心的服务型公安系统云平台。因此,公安部门正在努力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更先进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实现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有效地调度与指挥现有警力,提高对

犯罪的打击力度。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口号,并且提出在近几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金盾工程”。即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先导,以各项公安工作信息化为主要内容,以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机制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开展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即“金盾工程”建设,并将城市公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列入“金盾工程”23个一类项目中,成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多媒体技术、空间技术、虚拟实景、数学测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图形芯片及宽带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进展,使得地理信息技术能从多领域、多功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

在警务工作中,大部分警务信息都与空间地理有关:如人口分布、单位场所、警卫预案、巡逻路线、警力部署、公安基础设施、接处警、道路交通等。地理信息可将警务信息和基础地图进行地理叠加和分层管理,最终成为警务信息的底层基础支撑软件平台。与普通而枯燥的表数据相比,地理信息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实际上,地理信息作为警务工作的基础软件平台,是将所有信息进行综合的容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可视化表现能力可以把各种分析结果以适当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图上,使分析人员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统筹安排,提高了决策效率,减少了片面性,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1目的及意义

现代化城市公安管理的目标,不仅是维护交通秩序,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日常业务工作效率,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发展,达到“向科技要警力”的目的,使城市公安管理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1、改变城市面貌,增加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对预防突发事件(如:法轮功活动、聚众闹事等)和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安定,抓好社会治安的有效手段。

3、真正实现“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解决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指挥人员可以纵观全局运筹帷幄进行动态管理。

4、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信息使得工作效率严重下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大大提高交通管理日常工作的效率,并能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2指导思想

根据XX市公安交警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区的具体情况和长远规化目标,在本区建立具有一流水平的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认为建设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指导思想应本着“先进、可靠、经济、实用、长久”的方针,即:首先,无论在软件设计上

还是在硬件结构及性能指标上,都要具有新颖和比较突出的特点,技术先进性要高,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程度;其次,质量要得到可靠的保证,各系统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运行要安全稳定,可靠性程度要高,保证使用效率;第三,本区是中型城市,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既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形象,又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要杜绝重复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量节省资金,要保证所有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最佳的性能价格比;第四,本着“实用”的方针,在建设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提高公安管理的水平,注重实际业务需求和日常办公效率的提高,要避免盲目攀高、攀大的思想;第五,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要保证长期不落后,就要依赖承建商自有的的知识产权产品和完善的后期服务,这样才能保证进行不断的软件升级,使各个系统的综合水平长期保持在先进的水平上。

北京市振隆科技发展公司为XX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工程拟定的这套总体设计方案,将使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采用的器材均为国内外名牌产品,不仅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而且还具有系统扩容的余量及远程通讯联网的能力。为本区长远的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系统扩容及实现城市间交通监控联网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2.3社会经济效益

纵观国内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无一例外都对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管理的水平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落后的公安管理不仅会使城市的发展停滞不前,同时还会带来诸如社会不安定、生活不安全、出行困难、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方面的问题,给人留下“脏”、“乱”、“差”的不良印象。因此,现代化的公安管理模式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将在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或减少交

通事故、提高日常工作和办公效率、维护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其直接的和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3.1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XX市是重庆市的重要交通枢纽,道路建设速度很快,但是

在交通科技和设施的投入方面,显然还很不够,离发达城市的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

2、交通设施比较陈旧,无论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号灯、倒

计时数显屏还是其它设施,均已不能适应XX市交通管理的快速发展。

3、交通流不是很大,目前还看不出交通拥堵的矛盾,但是交

通秩序并不很好。

4、非机动车数量很少,行人交通意识不强,交通秩序略显混

乱。

5、XX市现有灯控岗很少,全部为单点定周期的控制方式。现

有交通信号控制机控制模式效率不高,不能与车流的变化相结合,周期浪费较大,存在放行效率较低的现象。

6、交通护栏数量很少,造成许多交叉,行人任意横过马路,

机动车的任意调头,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行车秩序,并带来潜在的交通事故隐患。

7、交通标志和标牌较少,特别是提示性的标志标牌较少。

8、缺少正常的停车泊位,乱停车现象较多,影响行车效率。

9、路口渠化较好,但还有可以开发的潜力。

3.2基本对策

1、增大对交通的投入,强化设施,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确保道路畅通。根据公安部、建设部的有关具体要求和XX市的实际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XX市先进的交通指挥中心,更换陈旧的设备和设施,用科技的手段从根本上提高交通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效益,为XX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加快道路改造和设施完善(良好的道路条件是发挥信号控制系统功效的关键),对主要路段进行良好的渠化,实行必要的隔离,减少机动车的交叉、使机动车驾驶员、行人能够更加遵守交通秩序,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美化城市。

3、增加灯控岗的数量,在稍大些的路口采用“多相位、多时段”或“自适应”的信号控制,小路口采用太阳能黄闪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行车秩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方式,提高放行效率。特别要解决好“桃花立交路口”的放行模式和放行方案,这是本区信号控制的关键所在。

4、增加隔离护栏的数量,在非商业区可以更多地考虑道路中间的小护栏,在商业区可以采用道路两侧的高护栏,这样既节省开支,又能有效的改善交通秩序。

5、增加交通标志,特别是提示性标志,使不熟悉本地区、本市道路的司机一目了然,少走回头路,提高行车效率,使交通要道更加畅通。

6、在相对较宽松的路段上,增设机动车停车泊位, 整顿停车秩序,减少车辆行驶途中干扰。

7、根据各个路口不同的特点和交通流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渠化,同时也要注重对路网功效的整体规划均衡、合理的规划出车流的进出路线,避免“断头路”、“回头路”的产生。

8、重化典律,治顽遏疾。严管重罚是道路交通管理中的一条世界性经验,也是现今人类素质条件下唯一有效的办法。不严管重处就不足以修养新的社会交通习惯。同时进行交通法规、条例的宣传,使全区人民都养成文明交通的习惯,向一切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作斗争。

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XX市公安交警指挥中心工程内容:

1、110/122/119接处警系统:建立覆盖全区的110/122/119

接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办公效率。

2、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中心控制软件和前端设备的技术

升级,新增7处信号灯岗的全部设备,改造另外5处信号控制机,

并在信号控制模式上实现新的功能,如“绿波控制”等。

3、电视监控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应对政府、金融、道路等

重要场所增设监控点,初步统计结果在全区范围内新上20处监控点。

4、光纤通讯系统:实现所有20处视频监控点的光纤通讯,

其他系统亦应优先考虑采用光纤通讯方式,但其他系统也可以采用

其他方式解决。

5、动态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根据指挥中心中心控制室布局,

动态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设计采用67英寸DLP大屏幕1块,两侧

各安装9台25英寸彩色监视器、上端安装一块LED显示屏。

6、LED室内信息显示屏:在指挥中心内,实时显示一些信息情况,如,天气、值班以及即时需要的其他信息。

7、公安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好“公安交通管理

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充分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

处理技术,开创公安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8、视频电子警察系统:在本区的12个主要交通路口(共62

条车道),安装视频电子警察系统,对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

9、网络视频电子系统:充分利用电视监控系统的优势,采用数字视频技术,建设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对包括“违法停车”、“违法调头”、“违法越线”、“占公交车道”、“闯单行线”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改善交通秩序;

10、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在长垫路的红土地村,渝巫路的红坡岭、沙河村、金山村、梓潼村,G319国道的过滩村桥梁以及黄金村至梓潼村公路的黄金村附近,共安装7处“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并在渡舟镇、梓潼村、石堰镇和澄溪镇四个收费站,设立较机动车号牌识别系统,对超速车辆、盗抢车辆、肇事逃跑车辆和其它问题车辆等进行实时拦截并进行即时处罚。

11、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采用数字视频硬盘录像及磁盘阵列,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稳定性高、操作便捷、使用简单;

根据公安部的具体要求,根据本区的具体情况,经过本公司的精心设计,最终确定了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工程总体规划和工程的具体规模和具体内容,共分为十三个系统,即:110/122/119接处警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光纤通讯系统、动态信息大屏幕显示系统、LED交通诱导系统、公安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视频电子警察系统、网络视频电子系统、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等。系统框图见CS-01。

下面对这些系统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第5章设计依据

GA 47-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2000年公安部“畅通工程”实施方案;

2000年公安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98-94);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504-1990);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01-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 11141—97;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公安部GA/T496-2004);

《机动车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A297-2001);

《机动车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库规范》(GA329.2-2004);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标准》(GA24-2004);《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GA408-2004);《XX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工程构想》。

第6章设计方案

6.1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6.1.1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建立现代化的公安指挥系统,提高公安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公安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公司是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110、119、122接处警系统设计的专业厂家,开发110、122、119相关系统已有多年历史,并有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公司开发的110、122、119报警系统已在全国近300个县/市级公安单位获得广泛应用。

本套系统采用先进的指挥调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录音技术,我公司独立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是一套先进、可靠、经济的现代化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本系统软件已取得软件著作权,获得“软件产品”证书。

系统采用数字2M PCM中继接口作为报警接入,采用中国一号或七号信令,报警线路可达30路。

1.1 设计原则

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必须考虑到当前的实际

需求和今后的升级、换代。本系统的设计原则是:

1.1.1 高起点、高水平、保证系统先进性

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1.1.2 从实际情况出发,保证系统实用性和可靠性

系统设计从“三台合一”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资源,关键部分采用高标准(例如军标、工业控制标准)设备,并进行备份。软件设计上具有容错、容余功能、模糊识别功能,保证系统软件运行可靠。

1.1.3 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升级,保证系统灵活性

系统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便于扩充和升级换代。

1.1.4 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结构合理,与各社会联动部门等相关机构保持通信畅通,使信息快速交换、高度共享,便于协调指挥。为满足今后系统升级要求,系统预留无线集群通信接口、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接口、报警手机定位系统接口等,以保证整个工程完整性和连续性。

1.1.5 保持指挥中心的安全性

采取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采用多级权限管理功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以防止外界破坏干扰的能力。

1.1.6 系统具有实时性和使用性的特点

接警、处警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易学易懂,对各种信息处理及时准确,具有较强的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

1.2 系统特点

* 电信接口:2MB PCM数字中继接口,一个数字2M接口 30路报警线路,采用中国一号或七号信令(中国一号或七号信令为电信关于数字2M接口的两种通信格式,一号信令响应时间较慢,从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0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 目的及意义 (2) 2.2 指导思想 (2) 2.3 社会经济效益 (3)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5)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 3.2 基本对策 (6) 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8) 第5章设计依据 (10) 第6章设计方案 (12) 6.1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12) 6.1.1 概述 (12) 6.1.2 系统总体介绍 (15) 6.1.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23) 6.1.4 售后服务及承诺 (26) 6.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8) 6.2.1 前言 (28) 6.2.2 系统原理简述 (29) 6.2.3 系统基本构成 (30) 6.2.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36) 6.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40) 6.3 网络监控系统 (49) 6.3.1 系统构成 (50)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0) 6.3.3 设备选型说明 (51) 第1章打印 (164) 6.4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67) 6.4.1 前言 (167) 6.4.2 系统原理简述 (167) 6.4.3 系统主要特点 (168) 6.4.4 合理化建议 (169) 6.4.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170) 6.4.6 Windows NT (186) 6.5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189) 6.5.1 主要特性 (190) 6.5.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190) 6.6 磁盘阵列 (194) 6.7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199) 6.8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00)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省交通运输信息化 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程序,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指由财政资金、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投资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筹融资的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及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由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等构成。 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由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的各类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系统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由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等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括日常的硬件设备更换及添置。 第三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范围包括省交通运输厅(含直属

单位)信息化建设、省辖市交通运输局(委)(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扩权县(市)交通运输局(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 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制订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 (三)审定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包括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养等)以及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 (四)解决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大、中型计算机网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厅信息办)是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 填写单位(加盖公章)_______ 填报日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2015年11月 现需要摸底调查各委办局信息化现状,包括机房建设、信息系统、数据共享、视频监控、视频会议、问题及建议共7部分内容,以便于后期统一规划建设。 请配合填写以下内容。 1.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单位电脑 配备情况 所在区域 电力情况 县市区全部通电县市区部分通电 农牧区全部通电农牧区部分通电农牧区全未通电 所在区域 互联网情况 县市区全部接通 县市区部分接通 农牧区全部接通农牧区部分接通农牧区全未接通 联 系 人 电话 邮箱 电话 邮箱 电话 邮箱 2. 机房及服务器 贵单位是否有机房及服务器? 是否 ,如果是,请填写下表。 有机房 机房数量 机柜数量 服务器数量 建设模式

运维模式 运维人员数量 年运维费 安全防护措施防静电地板、摄像头、防盗窗网络安全软硬件无安全等级通过二级等保通过三级等保未进行测评 贵单位是否有在建机房及服务器?是否 ,如果是,请填写下表。 在建机房 机房数量 机柜数量 服务器数量 建设模式 运维模式 安全防护措施防静电地板、摄像头、防盗窗网络安全软硬件无 贵单位是否计划建机房及服务器?是否 ,如果是,请填写下表。 在建机房 机房数量 机柜数量 服务器数量 建设模式 运维模式 安全防护措施防静电地板、摄像头、防盗窗网络安全软硬件无

3.信息系统 如有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规划,请填写下表,超过7个请自行加行补充。 编号系统 名称 系统级别使用状态网络环境数据 建设 资金来源部委级省厅级州级县市级 正在 使用 计划 上线 停止 使用 业务 专网 政务 内网 互联网存储量 备份 周期 1 2 3 4 5 6 7 后期信息系统规划: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 慧交通系统集成)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

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及时、准确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有效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 公众信息服务资源的采集率和共享率均达到80%以上;公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4)公交运营调度智能、高效 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和场站实时监控,实现公交线路、车辆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为公交场站、站台的出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公交到站时刻等乘客信息服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对西安市西北域新城建设及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是信息惠民的重要体现,是西安市交通委实行西安市智能交通建设一盘棋的重大举措,其将为西安市新城交通枢纽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建设发展西北西北域交通枢纽提供了保证。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知识

Xx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

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化的区别

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化的区别 1、相似点 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数据、信息,从数据的采集、汇聚到处理,应用,每个环节不可少。对智能交通系统来说,这也是其子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主要流程。 2、区别处 从应用领域看,智能交通涉及城市道路网络层面的比较多,但是智能交通在导航、监控、图像分析这些技术在航空、水域上都有应用。 交通信息化,更广泛,更大众化,它涵盖了铁路、公路、水路各行各业,更偏重于数字化运营和应用服务软件。而智能交通,从人、车、路的链路看,包含进行数据采集的现场设备,本地及中央的控制设备,当然,更重要的是贯穿这些硬件中的控制软件及传输数据流。 智能交通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 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 (1)跨行业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型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 (2)技术领域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 (3)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恰当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担是系统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 (4)智能交通系统将主要由移动通信、宽带网、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更符合人的应用需求,可信任程度提高并变得“无处不在”。

针对ITS 的特点,讯记科技提供灵活可靠的通讯解决方案,工业级的以太网交换机满足IP40 的要求,电磁兼容特性通过了高等级的工业标准测试,更加适合道路交通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设备采用世界级的交换机芯片,能够为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百兆和千兆数据传输,满足视频监控和各类交通管理信息不断增加的需求;为了满足交通控制信号的实时性传输,讯记科技提供了创新性的环网功能Ck Ring ,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进行冗余切换,在小于20ms 的时间内保障通讯恢复正常,并通过告警的多种手段通知控制中心进行故障的检修。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控制设备往往分布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范围内,CK系列交换机支持灵活配置电口或者光纤接口,满足通讯设备短距离和本地控制设备的连接,或者长距离市郊的通讯设备之间的连接。 讯记科技ITS解决方案典型应用 ◆典型应用: 针对城市交通比较复杂的道路,讯记科技提供了系统的网络通讯解决方案,上面的应用是由交换机Ck7062 、Ck6211 以及Ck7228 组成的一个完整ITS 方案。Ck7062 作为边缘的交换机,有多达6 个百兆电接口和2 个光接口,可以连接每个路口的监控摄像头和各种交通控制设备,每个Ck7062 通过两个千兆光口进行环网连接,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Ck6211 作为全千兆高性能交换机,可以连接8 个高清IP 摄像头,同时具备3 个SFP 千兆光口,2 个光口作为环网,1 个光口将环网数据汇聚到核心交换机Ck7228;Ck7228 也是高性能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多个Ck7228 也可以构成环网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并将交通信息数据最终汇聚到主干网。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 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 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同选择。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 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 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 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 障能力。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 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和服务。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 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 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 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 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 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 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 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XX市交通信息综合智慧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或智慧中心)(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负责人: (三)可研报告编写单位 (四)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厅科技字[2013]25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的通知》(浙政办〔2013〕31号) 《浙江省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指南》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和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签订的《“2013”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建成“温州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 中共温州市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和2013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的通知》(温委发【2013】3号)《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80号) 《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B/T20001.3-200)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1〕192号)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交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2015-1-21 23:22:31科学规划谋发展强化应用促管理奋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交通信息化建设从2000年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系统建设到系统整合与综合系统建设,再到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39亿元,已深入到公路建设管养、运输服务、安全生产监管、服务质量评价、交通政务、交通决策支持、城市智能交通信息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科学规划,绘制交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蓝图**交通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就紧扣交通运输需求,将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作为首要工作,以此指导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和稳步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周期性发展规划,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和发展打牢了基础。2000年以来,我委分别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建设目标、项目计划、建设时序和建设模式。提出了面向三个层次,实现三种功能的交集道路基本信息,构建了全市路网GIS数据库。实现了对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的日常养护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公路养护管理效率。按照省厅统一安排,在我市国省干道建设了15个自动化交通流量测量站,通过自动采集、实时报送、分析道路流量数据,增强了交通流量调查的实时性和统计的科学性。二是运输服务领域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日臻成熟。公交行业以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智能调度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建设为引领,带动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建立了1100多块电子站牌,实时发布公交动态运行信息,方便了公众乘车出行。智能调度系统根据客流量调度发车,在提升车辆投放效率、载客量、运营车速的同时,减少了车辆无效重复投放,节约了大量的里程和费用。行业监管系统从供应保障、安全监督、服务质量、线网运行等方面全面评价城市公交运行状况,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提供了支撑。出租汽车行业2012年建成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出租汽车车载终端,新建行业数据中心、行业监管中心、电召服务中心以及引入天府

智慧城市与信息化规划建设

智慧城市与信息化规划建设 发表时间:2019-07-15T16:52:33.497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2期作者:张晓1 郭赛男2 [导读] 智慧城市的基础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吞吐量和交互。只有如此,才能为城市智能能力的提供基础。 河南郑州 450100 摘要:智慧城市是以信息通信技术感知作为基础,对于城市运营核心系统的各种关键信息分析和整合,从而为城市的各种发展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基础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吞吐量和交互。只有如此,才能为城市智能能力的提供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规划建设 引言 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要放在全球的超级版图中理解,全球的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未来竞争,以互联网+交通网为代表基础设施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是争夺资源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利器。 1概述 智慧城市最早来自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战略下的SmartCities概念,当时只是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的改造,提升效率。但翻译成中文的智慧城市后,这个概念就被广义化了,智慧城市是要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帮助提升城市整体的效率、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那么,城镇化与高科技相叠加,则将迎来智慧城市的大趋势。利用建立一个城市的虚拟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需求,结合现实世界的时空情况将成为智慧城市技术的基本特征。智慧城市将涉及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它们将成为最新技术的缩影和实践。广电网络技术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但也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城市建设的具体规划来进行优化和调整。同时,由于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总体设计,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 2利用具体的广电网络资源来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2.1明确以家庭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根据当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特点,研究的普及程度,为以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社会不同领域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需求中,要始终依靠对传统城市资源建设控制特征的分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使智慧城市的建设活动能够在技术策略上得到优化。这不仅适用于家庭建设的需要,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数据资源处理和时效性的特点,实现数据的有机反馈。开发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的时效性,调查更多的数据反馈。积累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展基础服务试点研究。智能城市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优化基础技术资源的运行价值。根据广电网络的发展趋势,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研究知识城市的建设策略,从而推动广电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2.2提升移动客户端的智能化水平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资源的利用可以从加强收集功能入手。自动对信息获取渠道进行分类,逐步优化客户使用模式,为提高智慧城市服务绩效提供可能。广电网络资源研究者应不断完善文化服务电器产品领域的数字技术研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智能终端。采用这种方式,凭借客户端操作模式来改革整体服务模式。确保手机客户端的使用类似于广播电视资源的使用,始终以手机客户端的服务模式为基础内容。根据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智能用户采集客户端的使用信息,并对其进行模拟,判断采集客户端的技术因素,以更好地利用和满足智慧城市的主要业务需求。它为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采用智能处理方法处理通信技术。根据客户的智力水平,分析了客户在各个领域的依赖程度。确保移动客户端的性能能够满足智能服务的需求,并增加智慧城市工作系统的建设,促进社会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2.3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 2.3.1物联网支持的档案感知系统 智慧城市的核心便是主张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有效连接各种物品,从而赋予它们一定的感知能力,当拥有了特殊智慧之后,便能给大众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更高的质量。以相连事物属性差异作为划分依据,可将智慧城市的互通形式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物与物互联互通的形式,第二类是物与人互联互通的形式,第三类是人与人互联互通的形式,以上无论是哪一种互通形式,都要以互联网、无线网、电信网等多网融合作为必要的前提基础,从而才可做到各个事物间全面、系统性的互联互通、互为感知,随之促使信息数据的整合更为高效。对档案感知系统做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以便于能够及时感知到构成档案馆重要因素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细致分析档案资源、设备资产等感知数据,结合所获结果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而用户也可以享受到智能化的良好服务。 2.3.2互联网支持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在当前时代下,我们的周边无不充斥着平板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而且人们对手机这一类科技产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手机,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而且更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人们都越来越喜欢用手机进行阅读。以移动互联网作为支持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在平台当中有对内容智能过滤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目标内容的智能化分析,从而获取文章的标题、正文以及有关图片,再通过云计算技术,做页面格式转换,达到图片缩放、低成本海量储存的目的,在该服务平台上,便可实现对海量信息资源的高效计算与有效备份。 3加强广电网络信息在基础性民生领域的完整性 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建设战略的实现。因此,有必要从交通服务等基础工作领域来设计广电网络,促进广电网络在不同领域的运营优化。作为广电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依托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开展民生工程广电应用的研究和统计。民生工程建设可以启动管理服务的分类控制,逐步实现广电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进一步优化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了采用常

智慧城市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全系统)V2.0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系统 技术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2 / 425

目录 1.智慧城市系统概述 (10) 1.1前言 (10) 1.2什么是智慧城市? (10) 1.3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 (11) 1.4智慧城市如何建设 (12) 1.5智慧城市组成和架构 (13) 1.6智慧城市总体功能 (18) 1.6.1 城市运营中心门户 (18) 1.6.2 城市事件管理服务 (20) 1.6.3 城市运维管理服务 (21) 1.6.4 数据挖掘 (22) 1.6.4.1数据挖掘的目标 (23) 1.6.4.2数据挖掘的流程 (23) 1.6.4.3数据挖掘的功能 (26) 1.6.4.4数据挖掘的方法 (28) 1.7智慧城市设计原则 (28) 1.7.1 “平战结合”原则 (28) 1.7.2 横向到边纵向到顶原则 (29) 1.7.3 其它设计原则 (29) 2.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29) 2.1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29) 2.2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 (31) 2.2.1 系统概述 (31) 2.2.2 系统组成 (32)

2.2.3.1业务功能 (33) 2.2.3.2系统功能 (37) 2.3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40) 2.3.1 系统概述 (40) 2.3.2 系统组成 (41) 2.3.2.1全国PGIS平台总体架构 (41) 2.3.2.2各级PGIS平台内部构成 (42) 1、“一个”PGIS平台软件 (43) 2、“两个”基础支撑环境 (43) 2.3.3 系统功能 (44) 2.4联网报警与监控系统 (47) 2.4.1 系统概述 (47) 2.4.2 系统组成 (48) 2.4.2.1总体框架 (48) 2.4.2.2系统结构拓扑 (49) 2.4.3 系统功能 (49) 2.4.3.1多维地理信息平台功能 (49) 2.4.3.2固定点视频监控 (50) 2.4.3.3移动视频监控 (51) 2.4.3.4治安卡口监控 (52) 2.4.3.5警员、警车位置监控 (53) 2.4.3.6视频监控报警管理 (54) 2.4.3.7治安事件预警(视频智能分析) (55) 2.4.3.8指挥调度功能(警视联动) (59) 2.4.3.9资料查询,快速定位 (60) 2.4.3.10三台合一定位联动 (61) 4 / 425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算机、网络 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体先进性。 2. 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足恶劣工作 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 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和长期稳定性。 3. 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协议、数据 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 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 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扩展,不断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学易用。2. 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4.doc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4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建设运行系统的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为目标,充分运用感知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获取的有一定标准规范的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从而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和全新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基于我市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四大核心库,建成我市公共信息交换母平台系统,将各部门沉淀的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通过现代化感知及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传递,达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智能化的感知和处理。 “智慧城市”建设方法:首先建成我市“智慧城市”整体框架架构,从社会管理的每个最小单元(人口、单位、社区、组织等)基础信息及可视化信息着手,建成“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单元,集成全市各类行政、经济、便民、管理等数据和视频信息,建成整个“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新博经过学习和研究,研发了一套“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基础数据层、网络层、平台层、公共交换层、应用决策分析层、感知层等六个层面组成。 1、“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数据层建设:主要依托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GIS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四大核心数据库,进行集中部署,统一集成到市云计算中心,以便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奠定基础。 2、“智慧城市”建设基础网络层建设:主要依托市政府建设的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及各网络运行商承建的互联网,进行网络资源有效的整合,实现网络互通三网集成,形成有线网无线网并行的网络架构,为进一步实现智慧感知提供有力保障。 3、“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层建设:主要依据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为集成单元,整和各部门基础数据信息、业务数据信息、可视化视频信息、基础网络架构,协同各部门业务工作的一体化部门信息化体系。 4、“智慧城市”建设公共交换母平台层建设:主要将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类基础数据资源、业务信息资源、视频信息资源、监管流程资源进行标准统一的资源整合,建成全市公共信息交换共享母平台,避免基础数据重复采集,减轻基层负担,提高信息利用率、正确率。 5、“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决策分析层建设:基于人口、法人、GIS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核心数据库,整合各部门相关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政府行政服务方面,相关部门为民服务的同时,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统一标准建成为民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使得政府被动为民服务转变为多途径、多方式、全方位的为民服务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政府决策方面,提供真实、及时的基础数据单元,通过各类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为政府各类决策提供客观正确的分析模型。在百姓诉求方面,居民可以通过各部门提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架构 紧紧围绕“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结合行业部门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交通局“智慧交通”。将整个智慧交通划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感知体层,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卫星定位设备、交通流量监测设备、船舶动态管理系统、隧道监控设备; 第二层为传输层,其主要负责各体系之间数据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交通专网、视频光纤通道和CDMA/GPRS/3G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层为基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转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机房、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基础软件、指挥中心场所。 第四层为支撑层,主要负责为应用层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身份及权限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层为应用层,是本期“智慧交通”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共四个平台。

1.1短信系统 实现短信的收发;通过统一的短信服务代码对公众提供短信类信息服务,实现与公众的交流;实现对各个短信应用系统的配置维护;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提供直观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对平台,对各个短信应用有效性的监控。 系统支持通知类和交互类两大类短信内容。允许部署的各应用系统通过本短信应用支撑平台的相关接口进行短信收发的操作,也允许通过短信应用支撑平台使各应用系统与短信发起人之间进行问答式的交互过程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短信发起人的过程。具体功能如下: 1)应用系统的短信发送和接收提供支撑服务。 (1)提供标准简捷的接口与已有IT系统连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的二次开发,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2)支持发送和接收。支持群发、定时发送功能。支持短信接收功能,能将用户主动发来的短信和用户的回复短信准确传送到不同的业务系统中。 (3)能通过设置短信业务规则和内容要求,判断短信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并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对不正确的短信进行过滤,并能够根据要求自动要求用户纠错。 (4)统计/日志/过滤等管理功能 2)提供短信实时收发功能。 (1)提供支持文本、电子文档等常用格式文件提交的短信发送任务。 (2)提供短信实时收发功能。 (3)提供公共和个人的通讯录管理,支持信息输入字数提醒,实现信息群组发送,定时发送,所有已发送或接收的信息都可以保存。将通讯录和短信发送集成。 (4)收发内容管理功能。具有短信发件箱和收件箱管理。具有群发和群回短信管理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