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解读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深入解读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深入解读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深入解读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深入解读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措施

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加之近年来经济危机形势严峻,世界各国纷纷上演新贸易保护主义,我国遭遇了来自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更强大压力。通过关注国内外贸易形式;翻阅、查询大量相关资料,本文不仅详细解释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产生原因;列举多个实例以印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及表现形式;阐述了现阶段新贸易保护的本质及其主要特点,还分析了我国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危害和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只有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理作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维护世界贸易秩序,最终才能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构建公平、和谐的贸易环境,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世界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理财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最新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编辑。 内容提要 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立足点是发展本国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的大前提下,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使用传统的关税作为保护的手段之外,还加强了对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和使用,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这对矛盾体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对以上课题的关注,本文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并试图透过现象揭示保护的实质。然后,本文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新贸易保护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对措施,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熟练掌握as Mun,1571-1641),他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但它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20-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特别是当时的德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形成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ist,1789-1846)。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他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而想要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进而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需要特别重视。而对于农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也具有重要参考价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析

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 析 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选择,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一对并存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原则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发展水平、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关系等,另一方面,政策的选择往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完善。 相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而言,贸易保护主义更关注外界因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作为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上世纪末期,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兴未艾,保护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进而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既有竞争加剧、经济理论发展的推动,也有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原因,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自由和保护的相互交织必然贯穿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一方面保留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部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因此,此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 一方面,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所变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通常一国对他国采取保护贸易措施,会引起他国“报复”,这样一来会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区城性经济集团,集团成员国内要素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构筑贸易壁垒,以此保护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报复行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城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中国迄今共加入了9个自贸协定,同时,官方和民间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更多FTA的构建。 2.保护措施更加复杂和隐蔽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日趋复杂,其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例如,有的国家宣布禁止进口他国玩具有的国家宣布对一些进口产品恢复进口许可证制度;有的国家对进口商品频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贸易保护的手段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明显违反了wto协议规定的成员方义务。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有些贸易措施虽然没有违反wto的规定和成员方义务,但它的实施仍会剥夺或损害其他wto成员方从多边贸易谈判中本应获得和享有的利益,打破甚至推翻wto成员方之间的相对利益平衡,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例如优待购买本国货品的措施。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这种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灰色贸易保护措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之一。而wto争议解决机制中的“非违反协议之诉”正是我们可以运用的武器。正确认识和把握“非违反协议之诉”这一争议解决规则,对于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应对那些表面上没有违反wto规定的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非违反协议之诉”是wto争议解决机制中极富特色的一项规则,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匡正那些虽未违反wto协议规定,但却在客观上破坏和推翻了wto成员各方之间业已达成的利益平衡的行为,从而有效维护成员各方从关税减让中获得的好

处和利益。所谓“非违反协议之诉”,是指如果一成员方认为其在wto协议下直接或间接获得并享有的利益由于另一成员方实施了某种措施而正在被剥夺或被损害,无论该措施是否违反了wto 的规定,受损害的成员方都可向其认为有关的另一成员方提出书面交涉或建议。.11665.如在一合理时间内有关成员方未能达成令双方满意的调整,则该争议可提交wto争议解决机构。争议解决机构应迅速调查向其提交的任何事项,并向有关成员方提出适当建议,或酌情就该事项做出裁定。可以看到,这一规则事实上既允许成员方针对另一成员方违反wto协议义务或规则的行为提出申诉,也允许成员方针对另一成员方并未违反wto协议义务或规则的行为提出申诉,并有权要求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就是说,现实中,尽管一成员方实施的措施并未违反wto的规定,但只要该措施的实施客观上损害或剥夺了其他成员方所应享有和获得的利益,受损害成员方仍有权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诉并要求对方予以经济上的.补偿。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规则,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wto成员方可能会采取非关税措施来规避它们在关税减让中承担的减让义务,从而破坏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和相互关税减让所形成的成员方相互间利益的平衡。事情很显然,各成员方关税降得再低,如若没有一套相应的规则和机制来保证其实施,低关税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极易付诸东流。其真正意义就在于成员方通过关税减让形成相对正常的价格竞争,从而保证更加公平和更好的市场准入。参加关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以下内容及教材16-2 P271,思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否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美国如何才能改善其贸易赤字? 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曼九,第六章开放的经济】P114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平衡贸易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等于储蓄S,净出口NX等于零,让我们用我们的模型预测本国和外国政府政策的效应。 国内的财政政策首先考虑,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扩大国内支出,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因为S=Y-C-G,G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在世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不变。因此,储蓄降至投资以下,现在一些投资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由于NX=S-I,所以,S的下降意味着NX的下降。经济现在出现了贸易赤字。 【这里的S是国民储蓄,即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税收的减少。减税降低了T,增加了可支配收入Y-T,刺激了消费,减少了国民储蓄。(即使部分减少的税收进入私人储蓄,但公共储蓄的减少量是全部的减税量;总体来看,储蓄减少。)由于NX=S-I,国民储蓄的减少又降低了NX。 图6-3说明了这些效应。一项增加了私人消费C或公共消费G的财政政策变动减少了国民储蓄(Y-C-G),因此,使代表储蓄的垂线从S1移动到S2。由于NX是在世界利率水平上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距离,所以,这一移动就减少了NX。因此,从平衡贸易出发,一项减少国民储蓄的财政政策变动引起了贸易赤字。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减税减少了国民储蓄,从而使储蓄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结果是出现了贸易赤字。 国外的财政政策现在考虑当外国政府增加其政府购买时,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那么,它们的财政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这些外国占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们的政府购买增加就减少了世界储蓄。世界储蓄的减少引起世界利率上升,正像我们在封闭经济模型中看到的(记住,地球是一个封闭经济)。 世界利率上升提高了借贷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投资。由于国内储蓄没有变化,储蓄S现在大于投资I,我们的一部分储蓄开始流向国外。由于NX=S-I,所以,I减少也必然使NX增加。因此,国外储蓄的减少导致本国贸易盈余。 图6-4说明了一个从贸易平衡出发的小型开放经济如何对国外财政扩张作出反应。由于政策变动发生在国外,所以,国内储蓄与投资曲线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动是世界利率从r1*上升到r2*。贸易余额是储蓄和投资曲线之间的距离;因为r2*时的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存在贸易盈余。因此,从贸易平衡开始,由于国外财政扩张引起的世界利率上升导致了贸易盈余。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自从1973-1975年经济危机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低速,失业较高,对外贸易发展十分不平衡,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十分严重,汇率长期失调,为了维护本国贸易利益。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开始实行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掀起了战后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延续至今。区别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人们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的保护手段更灵活,针对性更强;保护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一切货物贸易领域,还涉及到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新贸易保护主义还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通过“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将非成员国的贸易排除在区域之外。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实质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对方丧失国际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等削弱对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丧失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设置动植物检疫标准、劳工标准等。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借公平贸易为由,行贸易保护之实。如发达国家肆意挥舞反倾销的大棒,歧视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措施是WTO所认可

的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措施,反倾销正是顺从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需合法适度保护这一固有要求应运而生的,但发达国家并未严格按照反倾销守则去实施。而是借反倾销合法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而今,反倾销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贸易保护手段,其主要的指控对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适得其反。新贸易保护理论重视环境保护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劳工标准也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是无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较大差距,将其与贸易挂钩,纳入WTO框架,不仅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势,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萎缩,也必将影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衡量公平开展国际贸易的尺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等观点,都一致认为无障碍的自由贸易已经不再是一种公平的贸易。当今国际贸易要公平开展必须有一套衡量的尺度,如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公平性,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和发达国家高劳动力成本之间的竞争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大量的逆差,因此要采取贸易保护干预,制止这种不公平的开展。 那么,新贸易保护主义所推崇的公平贸易尺度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2005年第l 期 总第242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NO.l ,2005Serial NO.242 ——————————————— 收稿日期:2004-07-29 作者简介:张宁军,南京大学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企业管理。 新贸易保护主义一般是指二战以来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延续至今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主要以非关税手段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考察这种变化的表现及其理论依据,对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 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开始加剧,贸易逆差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经济滞涨也随之出现。美国政府开始中断二战以后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战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并延续至今。为了区别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称为旧贸易保护主义),人们将这一思潮及其政策表现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今天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各种保护措施就是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与旧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一般特征可以归结为: l.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都 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学说与l5~l7世纪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资本积累相适应,通过奖出限进以保持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的要求;l9世纪后期到二战之前发达国家产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是与垄断资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能、转嫁经济危机相适应的;而二战后发源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以GATT /WTO 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西方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均势的产物,是在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特定的政策目标。旧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落后国家 通过对某些幼弱产业或部门实行保护措施来促进这些产业或部门迅速成长、最终撤销保护、走向自由竞争的理论或思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不保护,因此,旧贸易保护主义不改变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保住昔日的经济优势地位,通过广泛实行保护措施来维持其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理论或思潮,同二战前的超贸易保护主义一样,目的不是培养新的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其政策行为影响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 3.广泛的保护对象。旧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 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传统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4.体系化的保护措施。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 壁垒,但GATT /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平均关税由l948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4%左右,关税保护作用日益减少,因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政策手段转向以非关税为主,并使之体系化,主要表现:一是强化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根据原GATT 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非关税壁垒即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多项增至 8大类75种3000多项;二是通过立法使非关税措施法制 化。如美国l974年的《贸易改革法》首次确认例外条款、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的法律地位;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奖出限进,但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 张宁军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l0093)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特指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 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特征产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这些演变背后存在众多的理论支持,研究这些演变及其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演变;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0892(2005)0l-0l0l-04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文章的目的与意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使美国从危机之中走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在此时重新抬头。从1996 年—2011 年的16 年间,美国是向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第二多的国家,共发起反倾销案件91 起,占到了中国遭受反倾销总量的14。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表明美国政府明显是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且,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对中国制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2009 年10 月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2009 年11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2012 年 3 月22 日,单单一天时间美国就像中国的四种制造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时间之频繁更是前所未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从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入手,结合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其他隐蔽性壁垒方面的新变化,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新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国外学者研究状况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在中国为何会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如此之多的国家的,“特殊照顾”已经连续16 年位列WTO 组织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Wayne M. Morrison 的《China —U.S. Trade Issues》是写的比较不错一本论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著作。其中,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一方面在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给美国公民带去福利的同时,很多制造类、销售类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濒临破产。作者认为,如果出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其制造业、销售业成本低廉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美国无权也不应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如果中国企业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仍然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待遇,从而打压美国企业,此种做法将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允许的。Henry 的《China’s Ascent in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From Rule Taker to Rule Shakerand Maybe Rule Maker 》的观点是,随着中国自从2001 年加入WTO 开始。中国已经逐渐从过去的WTO 的“规则听从者”变成了现在的“规则协商者”,而且凭借着起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在未来成为WTO 的规则制定者。而这又是美国长期所独有的特权,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不管发升级、不断多元化也是必然趋势。Mihir A. Desai 的《Securing Jobs or the New Protectionism: Taxing the Overseas Activities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 》是比较客观的论述当前中美贸易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议员鼓动加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进口大国进行贸易制裁,从而达到支持美国国内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作者从实际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举措,大大超越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程度,完全运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手段制造贸易摩擦。2、国内学者研究状况与国外学者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更加趋向于从中美贸易战入手从而引申到中美全面对抗中,中国应该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是由李清,孙东升以及邓丽娜三人所写。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手段;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由丘杉所著,讲述了贸易摩擦正不间断地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分析

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我国) 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德国以1.47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蝉联第一,我国以1.43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美国以1.30万亿美元列第三。而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却稍微下降,为22072.7亿美元。这就使得我们在谈论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时,也不得不关注另外一个事实,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为核心的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导致传统的贸易壁垒大大削减,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关税水平降到3%左右,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也被大大削减。对此,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国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取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国内经济低迷和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抬头。从中国出口产品所受到的遭遇,以及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的贸易纠纷中都不难看出,出口高速增长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针对的主要对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新贸易壁垒正逐步取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和企业营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原因一是国际规则给此类壁垒留下了法律空间,如各种环保公约、TBT、SPS等等,二是我国的技术标准低,标准意识差。 因此,分析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屡遭国外设置贸易壁垒的原因,我国应采取相应策略,突破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限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我国面对新贸易壁垒所采取的对策新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想通过多贸易制度的约束,以各种严格的贸易标准,即技术标准、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劳工标准、动物福

贸易保护主义

简谈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存,摩擦等不可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 rotectionism):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1

15-16世纪期间,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大发现的来临,各国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国际交换日益繁荣,分工也开始逐渐跨越国界。但是国际交换关系尚未形成确定的体系,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它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等。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有: 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 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 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各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壁垒,即进口货物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虽然国际贸易有各种好处,然而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毫无疑问,自由贸易会让各国的福利总额变得更高。 三、贸易进出口国的得失 1、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 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进口使生产者剩余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 拉下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来。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四、国际贸易的好处

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它既是特殊利益集团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一般公众对于变化感到忧虑的反应。伴随保护主义的是巨大的经济代价。而经济的变化直接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比较优势,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它是由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地高等因素造成的。具体特点表现为:(1)绿色壁垒: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日益面临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世人的严重关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凭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包括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环境成本等。(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的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则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令其难有作为,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和认证认可制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相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几年而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进入一个高发期。一方面,金融危机后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的一个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并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加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无疑将成为其他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集中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企图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其中对华采取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分析

关于历史上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贸易历史长河中,维护本国利益一直是核心。为了让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压力的排挤而受损害,各个国家都施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即贸易保护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本文主要从理论和现实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际效益,来对这两种贸易模式进行一次比较分析。论文最后我将提出对当今世界的贸易政策的发展的思考与感想。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发展历程效益 引言:在自由贸易的大门打开之前,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是各个国家在关键时刻保护本国产业的盾牌。纵观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重商主义阶段、保护幼稚工业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而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成论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十九世纪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又为自由贸易垫定了发展基石。这里尤其要提到英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机和大机器工业的时代,生产迅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推销其工业品。而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障碍。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用其经济霸主的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在世界市场上成功推行无限制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对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时至今日仍然持续着。 1 自由贸易的历史发展 古代的人们,由于科技、交通都不便,国家间贸易停留在小范围的边境贸易上。伴随着西方航海技术的成熟,海道大通,大海成为通向世界的大海。人们原本狭隘的视野骤然开阔起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商业活动日趋频繁,商业革命狂飙突起,以商立国似成潮流,向外扩张被奉为致富强邦的必由之路。西欧各国粉墨登场,展开了以争夺殖民地、海上及商业霸权为核心的商业战争,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很大程度上说自由贸易

20世纪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动因的研究

20世纪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动因的研究 政教师范101 1003012032 陈茜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利益被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些经济利益背后又隐藏了很多的矛盾与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尤其明显。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和为何对中国实施的原因的研究,来探讨贸易保护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某种形式的保护,常有的手段包括关税、配额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1996年3月11日,美国新鲜西红柿和铃状椒种植者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出他们受到了墨西哥冬季蔬菜进口的冲击,希望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价格补贴。申请中还指出因为墨西哥的倾销行为,由于墨西哥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占据了相当比重,因此这一起反倾销案的最终结果将会对墨西哥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案例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贸易保护总是作为自由贸易的对立面而存在,但是在理论渊源上他们却都来源于重商主义理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上建立起来的。[1]20世纪初期到30年早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总体上还是以“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贸易保护重新抬头。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的外贸政策随着罗斯福总统的上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1934年,,《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出台,使得美的外贸政策中关税变得可以调整。70年代开始,美国的外贸政策再一次全面回归到贸易保护主义轨 道。虽然美国一直对外宣称其贸易指导思想仍然是贸易自由化,但是它却打着“公平贸易”的大旗逐渐使其贸易保护政策变得合法化。80年代,美国一次出台了许多关于贸易竞争的条款。90年代,美国外贸政策突出的特点就是采取了单边主义贸易政策。 21世纪以来,911事件和08年金融海啸让美国的经济陷入了阴霾,小布什和奥巴马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经济,因此,贸易保护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明显。 二、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 (一)对总的动因的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