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曹远哲 2015405040116

【摘要】亚里士多德说,诗歌具有净化作用。简单来说,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有意境,最能抒情的文体。诗歌的功能,在其语言和思想感情中的以体现。它对于语言的淬炼、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能够融入国民的血液中,成为精神传统。诗歌的功能,和其起源是密不可分的,诗歌的起源映射着诗歌的功能,从诗歌的起源中论述诗歌的功能。

【关键字】诗歌的起源诗歌的功能诗经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它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用灵活;常采用赋、比、兴等手法。诗歌的创作,一般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激发起丰富、强烈的感情,鲜明地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色彩,使诗的形式的外在节奏与情感的内在节奏相一致,同时,语言须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它从性质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诗歌的由来

诗的历史悠久,产生于千年之前。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

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三诗歌的起源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由此可见诗歌的起源。

四由《诗经》和其起源来说明诗歌的三种功能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305首诗歌。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 160 首诗,《雅》包括 105 首诗,《颂》包括 40 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分别说明了诗经的三种功能,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1)反映恋爱和婚姻生活

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叫大数量。其中有的表现了爱情生活的和谐和喜悦。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中还有的诗写了失恋的感情,如《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由于当时妇女的特定社会地位,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她们的痛苦更身,所以这类诗歌多从女子方面来书写。《卫风·氓》就是有代表的弃妇诗,诗中写了一个姑娘轻信了一个男人的求爱,婚后被抛弃,诗中第三段写了女子被遗弃后的内心痛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中把这个女人矛盾、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妇女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反对爱情的社会现实。

(2) 反映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劳苦百姓生活和感情

《豳风·七月》是这类诗的代表,它叙述了农奴们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全诗充满着艰辛和酸楚的情调。诗的第一段说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全诗共八段,描绘出古代劳动人民一年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另一些诗,如《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直接斥骂剥削者是“白吃饱”,是“大老鼠”,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蔑视和仇恨,发出反抗的呼声。

(3) 讥刺统治者腐朽生活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是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的,如《鄘风·墙有茨》 :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据说这首诗是讽刺春秋时卫宣公家族乱伦丑事的。卫宣公为他的儿子从齐国娶来一个女人,看到她长得美,便据为己有,这就是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卫宣公的庶子私通,生了五个孩子,这首诗就是讽刺这件事的 ( 事见《左传》闵公二年 )。这首诗是否就是为卫宣公家族作的,现在无从断定,但它斥骂统治者的糜烂生活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五总结

从以上三点可见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诗歌的作用是和其起源分不开的,诗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更是文学中的文学,其中蕴含着文学中最为辉煌的成就。诗歌的功能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一场卑微生命里所彰显出的莫大张力与能量,甚至是纠结于一场悲苦的反抗与斗争,却能就此探索出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认同。

诗歌是我国文学的光辉,它的起源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后历代诗人都自觉地学习诗歌,继承这个传统,用他们的创作去反映社会现实。诗歌的许多语汇至今仍被运用着,可见诗歌影响之深远。

诗歌的作用众多,在其起源中被发现,被挖掘。诗歌的起源决定诗歌的功能,影响着后代世人。

参考文献

《诗经》,中华书局,1983年6月,2181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60册,413页。

《诗歌解读》薛天纬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诗的起源和《诗经》

诗的起源和《诗经》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那些民夫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何时以及是什么样子,由于根据不足,已经说不很清楚了。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说: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它来源很古,是可信的。此外古籍中还有一些古歌谣的零篇碎句,真伪难辨,研究价值不大。幸运的是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编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这些诗主要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160首诗,《雅》包括105首诗,《颂》包括40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1.风诗 风诗也叫国风。“风”的意思是民间曲调,“风诗”就是各地的民歌。风诗下面又分:周南、召南、邶〔bèi贝〕、鄘〔yōng拥〕、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宾〕等15国风,即分属这些地域的民歌。国风是下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歌的功能 曹远哲 2015405040116 【摘要】亚里士多德说,诗歌具有净化作用。简单来说,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有意境,最能抒情的文体。诗歌的功能,在其语言和思想感情中的以体现。它对于语言的淬炼、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能够融入国民的血液中,成为精神传统。诗歌的功能,和其起源是密不可分的,诗歌的起源映射着诗歌的功能,从诗歌的起源中论述诗歌的功能。 【关键字】诗歌的起源诗歌的功能诗经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它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用灵活;常采用赋、比、兴等手法。诗歌的创作,一般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激发起丰富、强烈的感情,鲜明地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色彩,使诗的形式的外在节奏与情感的内在节奏相一致,同时,语言须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它从性质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诗歌的由来 诗的历史悠久,产生于千年之前。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

诗歌的起源及分类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物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计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户创作之源。 诗歌的特点 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文学) 2、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情感) 3、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意象) 4、语言具有音乐美。(意味) 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以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后人

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歌”“行”“引”“曲”“呤”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的一种变体。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对定(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

唐诗的起源和发展

唐诗的起源和发展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

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无疑即见于《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里的诗——全唐的诗的数目亡佚的无疑要大大超过存世的,在辨识上似乎也应撇去《全唐诗》始作俑收录在这些书里的五代诗。从唐人孙翌第一部编选唐诗的《正声集》开始,《南薰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才调集》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以来,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好问《唐诗鼓吹》、高秉《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钟惺、谭元春《唐诗归》、王士礻真《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到孙洙《唐诗三百首》,到余冠英主编的《唐诗选》,再到葛兆光选注的“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的《唐诗卷》,千余年唐诗精华不断被人甄选推扬,唐诗的精魂血魄已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古老诗国的光辉灿烂诗歌遗产的顶峰与典范。以至于鲁迅先生要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中国的文化巨匠的成长几乎无不受到过唐诗的雨露沾溉,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我的童年》里就说到他的母亲,“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很多的诗。”——这又可见出中国民间唐诗之深入人心,这也正是《唐诗三百首》

诗歌的起源 发展

诗歌的起源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歌从最初的4言发展到汉末出现五言诗歌,曹操是四言到五言过度期的著名诗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歌长足发展,出现了建安七子、陶渊明等诗人群体。隋唐时期,国家安定,实行科举考试,人民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诗歌创作迎来了一个巅峰级高潮,出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发展,七言诗歌成为主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思想更加深刻,感情更加细腻。五代时期,国家混乱,诗歌进入低潮,宋朝安逸富庶,文人地位提升,诗歌发展又步入一个高峰,宋诗之外,宋词的创作成为诗歌领域里面的新秀。元明清诗歌创作虽也丰富,但是没有突破唐诗宋词的境界水平。后来文化改革,提倡白话,产生了新诗,如今诗歌处于一个低潮。 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我国的古典诗歌的分期大致与我国的历史分期一致,即: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 我国先秦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简洁朴素;(2)大多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3)赋、比、兴等各种修辞手法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风均已出现;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大多辞藻华丽、铺排讲究;(2)形式更加多样,且部分朝形式主义方向发展,近体诗出现;(3)清新的玄言、山水、田园诗得到发展; 唐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之高妙,达到我国诗歌的最高峰;(2)诗歌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3)诗人众多,群星灿烂; 宋朝诗歌的主要特点: (1)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逐渐取代了原来古体诗、近体诗的正统地位;(2)词的发展比诗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元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1)诗词等传统诗歌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又一种新的与戏剧相关联的诗歌形式---元曲出现并得到空前发展;(2)元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比之唐宋都相去甚远; 我国明清诗歌的主要特点: (1)应制、应酬之作空前繁盛;(2)整体来说,古典诗歌发展走向衰落; 汉乐府诗代表作是什么? 《木兰辞》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 歌 的 起 源

诗歌的起源 作为文学样式的诗歌,它的起源应该是最为古老的。诗歌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时进步的。诗歌的起源与上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并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时进步的。远古时期,人类的最主要的社会活动是狩猎,因而有了关于狩猎的诗歌:《诗经》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应该就是当时狩猎活动的记载。“断竹:砍伐野竹;续竹:接驳弓竹;飞土:打出泥弹;逐肉:追捕猎物”。除了狩猎,还应该有各种祭祀活动,《礼记》中《蜡辞》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意思是“土,回到你的地方去;水回到你的沟里去;虫不要吃我的庄家;草木,回到你的河边去”每年的12月,我们的古人要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这首短歌就是“蜡辞”。 什么是诗歌呢?《尚书·虞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志指情志。歌是吟唱表达思想情感,“咏”是曲调,记录下来就是曲谱。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为了使歌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就需要声(配乐)的支持,用自身协调的声来配合歌,于是就产生了和谐的歌曲。这就是歌曲的自然的诞生过程。《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里告诉我们,原来的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原本就是歌词,远古时期,人们的表演时候,诗是配着音乐、舞蹈而歌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乐、舞也脱离原貌,自成一体了。 可见:诗与歌统称就是诗歌。 诗和歌原本不是同样的概念。诗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文学特征。而作为表示情感的歌,产生于诗之前。歌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号子及民歌。远在文字、文学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的号子是歌的最初形式。最初,远古的人们们在劳动中用“啊、兮、哦、唉”等感叹词来解除枯燥,去除疲惫,增加劳动情趣。慢慢地加加进了双音词,比如“哼唷、哼唷”来表示情绪。在这些用单音词和双音词表达情感的时候,可能语言还没有出现,或者是语言很不成熟。这就是原始的歌。随着语言的产生,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感情也更加丰富,仅用几个感叹字来表达思想就远远不够了。于是,人们在歌里加进了实词,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比如一群男子在打夯筑基,有个姑娘路过,带头喊号的就会即兴发挥,喊道:“大家看呀——哼唷——河边来了——哼唷——一位姑娘——哼唷——腰似柳枝……”增加的实词,就成了诗与歌结合的雏形。 当文字产生以后,先人们为了方便把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传授,会自觉和不自觉地编成了类似于顺口溜的韵文,这一方面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也利于传播。用文字书写的歌词终于出现了。这时,一支歌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用来抒情的,歌词就是诗,是用来记事的。这样看来,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到感情 张景繁 摘要:从诗歌精要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和它的难以严明的感情,我们抽丝剥茧,逐步从诗歌的本质中发现诗歌的起源。而之前历史上诸位先贤的思想也启发着我,由此汇总而得到了一个新的见解。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 从语言角度。 诗歌是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人类表达自身的需要催生的诗歌,又不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对诗歌来说,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诗歌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在诗歌中,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不可精准描述,因为诗歌诗人表达的产物,却又需要引起读者的感情体验而存在的东西。诗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非实体的存在。诗歌是因诗人对他物他事的感觉而形成,又因引起广泛的他人感觉有意义。 语言被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世界,来尽可能的作为表征世界的符号。人们期望给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命名来方便彼此间的交流但。瑞典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关于语言的作用。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为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范畴提供名称的“系统命名法”。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猫,凳子等这些字是为了给猫和凳子取名的,而猫,凳子之类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之外的。但索绪尔论述证明道,如果字代表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那么一种语言中的字就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发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等字。事实却也非如此。每一种语言都不仅是一种形式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概念系统:是一个习惯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构成的。这一点在诗歌中非常显著。 A Coal华衣(节选) I made my song a coat为吾歌织华衣, Covered with embroideries刺图复绣花, Out of old mythologies绣占之神话, from heel to throat:自领至裙 But the fools caught it,但为愚者攫去, 余光中自评道:“原诗短小精悍,句法短者四音节,二重 音,长者亦仅七音节、三重音,若译成自话文,不但虚字太多, 而且句法必长,沦于软弱,决难力追原文。终于只好用文言对 付,结果虽然韵序更动,气逝则勉可保留,至此,比自话译来有 力。” 我们通过此例可知,诗歌的翻译绝不是字词对照翻译的,甚至翻作白话文还是文言都甚有讲究。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思维决定了不同的语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端是普通的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为独立存在的思维提供了名称,为先于它而存在的思维提供了表达方法;另一端是以两位语言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这两位语言学家认为我们所说的语言决定我们能够思维什么。比如,沃尔夫提出印第安霍皮族(Hopi)有一种关于时间的概念,在英语里就找不到这种概念。(所以英语就无法表达它!)似乎没有办法说明一种语言的思维是另外一种语言所不能思维和无法表达的,但我们确实有大量的事实证明有一种语言里很“自然”或者很“正常”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 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 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 《诗》三百,一言蔽之,曰: 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 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 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1、"郊庙歌辞; 2、"相和歌辞; 3、"鼓吹曲辞; 4、"杂曲歌辞。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知识小竞赛: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录诗歌()篇。 A、《楚辞》25 B、《诗经》305 (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A、诗词曲 B、词诗曲 C、曲诗词 (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人是()。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文 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 古代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 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诗歌的基本知识1

诗歌的基本知识 1、诗歌的起源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 《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 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 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 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分: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

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 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②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 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 通俗。 ③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 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 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 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 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 “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 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 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 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 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 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 有“ 玄鸟生商” 的说法,商民族奉“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玄鸟”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草木” 、“ 五谷” 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 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 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 诗歌” ,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 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 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 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复习过程

诗歌的认识—诗歌的 起源

精品文档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到感情 张景繁 摘要:从诗歌精要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和它的难以严明的感情,我们抽丝剥茧,逐步从诗歌的本质中发现诗歌的起源。而之前历史上诸位先贤的思想也启发着我,由此汇总而得到了一个新的见解。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 从语言角度。 诗歌是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人类表达自身的需要催生的诗歌,又不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对诗歌来说,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诗歌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在诗歌中,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不可精准描述,因为诗歌诗人表达的产物,却又需要引起读者的感情体验而存在的东西。诗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非实体的存在。诗歌是因诗人对他物他事的感觉而形成,又因引起广泛的他人感觉有意义。 语言被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世界,来尽可能的作为表征世界的符号。人们期望给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命名来方便彼此间的交流但。瑞典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关于语言的作用。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为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范畴提供名称的“系统命名法”。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猫,凳子等这些字是为了给猫和凳子取名的,而猫,凳子之类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之外的。但索绪尔论述证明道,如果字代表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那么一种语言中的字就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发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等字。事实却也非如此。每一种语言都不仅是一种形式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概念系统:是一个习惯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构成的。这一点在诗歌中非常显著。 A Coal华衣(节选) I made my song a coat为吾歌织华衣, Covered with embroideries刺图复绣花, Out of old mythologies绣占之神话, from heel to throat:自领至裙 But the fools caught it,但为愚者攫去, 余光中自评道:“原诗短小精悍,句法短者四音节,二重 音,长者亦仅七音节、三重音,若译成自话文,不但虚字太多, 而且句法必长,沦于软弱,决难力追原文。终于只好用文言对 付,结果虽然韵序更动,气逝则勉可保留,至此,比自话译来有 力。” 我们通过此例可知,诗歌的翻译绝不是字词对照翻译的,甚至翻作白话文还是文言都甚有讲究。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思维决定了不同的语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端是普通的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为独立存在的思维提供了名称,为先于它而存在的思维提供了表达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诗歌的的起源

一、诗歌的起源 上古——口头歌谣 1、巫术说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选自《礼记》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伊耆氏蜡辞》是一首先秦时期的歌谣,出自《礼记·郊特牲》,这首歌谣原是蜡祭的祝辞,(相传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作为古代年终大祭。蜡祭是年终祭祀之名。)实际上却表现了中国远古时代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也表现了他们要求改变劳动条件的理想。全歌都是祈使语气,表现了古人要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气魄。 2、劳动说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 ” 《吴越春秋·歌》 翻译: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 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 二、诗歌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思想情感、修养志趣的表现。 在头脑中是思想情感、修养志趣,用语言表现出来就是诗歌。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三、诗歌的发展历史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孔子编订。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电子稿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小组成员:李佳倩 指导老师:白广社 一、课题背景 漫长的诗途中,虽然一路崎岖,一路泥泞,却依旧有着一路鲜花的相伴,“莫言其味,其韵于心”,带我们细细品味于这诗花雨路之上。 二、课题目的 诗歌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见证和间接的以诗人的视角记录了当世之事。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三、课题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诗歌的起源与发展进程及其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1、查阅有关诗歌的资料 2、研究诗歌的发展与变化 3、总结诗歌发展变化的特点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总体概述。(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2、分层、递进,详写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人物、代表作等(《诗经》及其发展史)(唐诗)(宋词与元曲)(诗的现代化发展)(现代诗歌发展进程)层层推进,以诗史的形式贯穿整个研究学习,合理分配布局,言简意赅的阐明主旨及课题研究结果。 五、课题研究结果 论文: 题目:诗花雨路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继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乐府(多用五言诗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而到宋代,诗已不似唐朝那般灿烂,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抒情成分减少,叙述、议论的成分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使诗不再拘于格律之域。 到现代诗,现代文学在“五四”革命爆发中诞生。现代新诗形成了,设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出现了一系列如:新月派、象征派、新格律派、左翼派、现代派、七月派等的新诗派,风格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花本无情,诗有意;道本无途;路趋趋。结束的是诗篇,缠绵的是诗韵,无尽的是诗途。漫长的诗途中,虽然一路崎岖,一路泥泞,却依旧有着一路鲜花的相伴,“莫言其味,其韵于心”,带我们细细品味于这诗花雨路之上。 六、研究体会 漫步于诗花雨路之上 高2013届六班李佳倩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 诗歌的抒情性。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古诗的起源

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诗的起源与形成

琢句抽思,务极新隽 ——诗的起源与形成 大纲 一、中国诗歌流变概说:诗的起源与发展 1、诗的起源 2、诗的发展 二、诗歌形制的发轫与成型:从《诗经》、《楚辞》到《古诗十九首》 1、《诗经》选析 2、《楚辞》选析 3、《古诗十九首》选析 三、雕琢与自然: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两种风格 1、雕琢:建安诗人与元嘉三大家诗歌选析 2、自然:陶渊明诗歌选析

知识点汇总 TO1: 诗的起源 TO2: 诗的发展 TO3:《诗经》选析 T04:《楚辞》选析 T05:《古诗十九首》选析 T06:雕琢:建安诗人与元嘉三大家诗歌选析 T07:自然:陶渊明诗歌选析 索引 一、中国诗歌流变概说:诗的起源与发展 二、诗歌形制的发轫与成型:从《诗经》、《楚辞》到《古诗十九首》 三、雕琢与自然: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两种风格

正文 一、中国诗歌流变概说:诗的起源与发展 1、诗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之中,诗歌以其绚丽多彩的姿态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瑰丽与辉煌。诗歌的产生大抵源于民间劳动与祭祀活动,这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即可看出。《诗经》中的作品以四言为主,多为民间歌谣(还有贵族文人作品),同时也保留了许多祭祀礼辞的痕迹。这些歌谣约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黄河流域,经过官方音乐机关的收集整理而成《诗经》(相传今日所见《诗经》为孔子整理过的,但此说并不可靠)。按作品性质和乐调的不同,《诗经》被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有的学者又将《周南》、《召南》单分出一体“南”,与风、雅、颂并称为“四始”。《诗经》收诗305篇,因而也常称作“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史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同样为我国诗歌史源头的,还有“楚辞”。“楚辞”的产生较《诗经》要晚一些,它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因这些诗歌“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见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校订楚词序》),故有此名。后世又称这种文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在西汉成帝时,刘向结集屈原、宋玉、东方朔等人的诗赋作品十六篇,裒为一集,名作《楚辞》。因而,“楚辞”一语,一方面代表一种独特的诗歌体式,一方面也是一部书名。《诗经》与《楚辞》两川汇流,共同激荡出我国诗歌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2、诗的发展 在《诗经》、《楚辞》的基础上,汉代诗歌吸取民歌营养继续发展。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四言或骚体到五七言,从叙事诗到抒情诗,我国诗歌发展有力地向前推进。汉初之时,楚歌颇为流行。至汉武帝时,又扩充发展乐府官署,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歌谣,吸收文士创作,而存独具面貌的乐府诗。乐府诗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多采用叙事形式,描述现实苦难,抨击社会黑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