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周雨莲,史继术(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o2o7;2.四川瑞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l0021)

摘要概述了我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总结了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途径.通过分析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绿化景观

具体改造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提供积极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更新

UpdateofHistoricDistrict'SLandscape

ZHOUYu-lianetaI(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l0027 )

AbstractThecurrentlandscapesituationofChina~historicdistrictwasoutlined,andtheway oftheirlandscapetransformationwassummed

up.rr}1erepairofoldbuildings,thetransformationmethodsandstepsforinfrastructureandgr eenlandscapewereanalyzed,whichaimedto provideapositiverecommendationfor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heirlandscape. KeywordsHistoricdistrict:Landscape:Update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记忆,而这些记忆都留刻在城

市历史街区的景观风貌中.《华盛顿宪章》对历史街区的内

涵作了迄今最为完善的概括:历史街区是城镇中具有历史意

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

貌的地区.历史街区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在精神上还连接了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现代城市

设计不仅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还应注重城市的地

域文化和传统特色,使之不被湮没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面

貌中,此时对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

1我国历史街区现状

20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历史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还

有城市大拆大建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旧城区往往是经济繁华,建筑密度高的城市重要地段,也是商业开发的重点.由

于政策原因,许多地方政府将旧城区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将开发权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中往往不顾旧城区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加区分地拆建.在城市文化特色方面,由于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传统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其大规模的破坏和改造必然造成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使传统文化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城市特

色随之消失,地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享受到了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新科技的便捷,而精神文化的没落使人失去昔日的舒适与安逸.现今,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民居建筑,历史街区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现代建设中难以延续.

2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对象及途径

历史街区的景观是其价值载体的重要部分,其历史文化

价值,民居文化,院落文化,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上.历史街区要给人以场所感,其街巷格局,院落分布,建筑

风格,细部设计都要体现历史街区的历史感.其景观主要由老建筑(包括古建筑和民居),公共基础设施,园林景观,服务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Q01089).

周雨莲(1980一),女,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从事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与施工.

20l0-01-29

建筑等构成.我国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石质建筑或砖

砌建筑,主要以易腐朽的木构架建筑为主,需要频繁的修缮与维护.由于历史街区通常位于旧城区的核心地带,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而有些政府的

政策漏洞导致房地产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历史街区进行肆意破坏.再者,由于历史街区以往在经济政策上没能得到有力支持,导致资金不足,没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建筑年久失修.因此在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工作中,街区的硬质景观改造是重点工作内容.

2.1对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历史街区的主体建筑通常为

古建筑和老建筑.我国历史街区除少部分以外,大多数古建筑和老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为木材,砖石,泥土,其中木构架建筑最为普遍,历史街区中此类

建筑为数最多.对历史街区老建筑的改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2.1.1调查建筑基础资料,确定老建筑的性质.许多历史

街区遗存有重要的文物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在对老建筑的改造中首先要对历史街区所有建筑进行详细调查,确定是否有文物古迹,文物建筑.如果该地区存有重要

文物建筑,则应划定特殊地界,对文物建筑的改造需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建筑修缮规范进行.在区分出是否有文物建筑后,对其他老建筑也应进行严格细致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建筑年代,建筑风格,建筑细部设计,建筑损毁状况等.对调查结果详细记录,根据建筑的损毁状况区分出危,旧房.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掀起"危,旧房改造"浪潮,因

此损毁了许多原本经过修缮后还可继续使用的旧房.吴良镛教授的"有机更新"理论提出,首先要严格区分"危","旧" 房,对危房实施抢救或者改造,对旧房实施修缮和维护.危

险房屋(简称"危房")是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

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危房的判定需由鉴定单位提出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的依据.而旧房是指建筑构件长期没有更新的建筑,其结构尚有承载能力.区分出"危…旧"房是对历史街区建筑修缮和

改造的首要步骤.

2.1.2根据性质的差异,对不同的老建筑进行修缮或改造. (1)文物建筑.文物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应当严格遵循文

5498安徽农业科学2010生

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在修缮和改造过程中遵循文物建筑修缮规范.实施"保护为主,抢旧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

方针,对建筑的修缮要做到尽量不改变建筑构件,新增建筑构件应标明其年代,对文物建筑的改造要做到"修lfj如旧".

(2)旧房修缮和改造.对年代久远而建筑重要构件未

损毁的旧房,应着重进行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以及内部的改造.修缮工作不应改变其建筑风貌和形制,做到"修旧如旧".因旧房仍然承担着居住功能,而我国许多传统民居的

建筑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在旧房的保护工作中要考虑居民的要求,对建筑内部的格局进行适当凋整和改造.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容积率,给排水,私密性上均不能

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因此建筑内部的改造重点是增加其基本功能设施.对旧房的改造要使其既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又不影响建筑的整体风貌.

(3)危房改造.对建筑承重构件已损坏的房屋,应及时

停止其居住和其他使用功能.如危房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 则可通过更换承重构件等技术手段给予保留;如危房损毁程度大,景观价值不高,则可按照其建筑风貌,重新修建与该地建筑风貌协调的建筑.

(4)新建建筑.新建设的建筑需符合周边地区的建筑风

貌.新建建筑可分为危房重建的建筑和重新开发建设的建

筑.对危房重建的建筑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风貌和格局;重新开发修建的建筑存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善,如提高容积率,对内部空间格局进行改善等.

(5)影响景观风貌的建筑的改造.在我同城市建设巾,

有许多历史街区遭受到现代建筑的侵袭,现代建筑多为多层,高层建筑,建筑立面与历史街区风貌极不协调,建筑高度影响历史街区的天际线和背景环境.对历史街区周边影响风貌的建筑可以进行立面改造处理,如成都武候祠周边建筑立面仿照川西民居模式.对历史街区内部的多,高层建筑应予以拆除,部分建筑由于经济,政策原因可以暂时保留.

历史街区的建筑修缮和改造都应与历史街区的Jx【貌相协调,街区的历史环境由建筑群落构成,建筑的风貌及历史感是人们对其产生场所感和历史感的重要因素.而历史街区的老建筑需要新增许多功能设施以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因此老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保留其风貌.

2.2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历史街区形成于较早年代,街区

的规划和布局有两种生成方式:①整体规划,逐步完善.有

的历史街区修建之前有专门的规划,规划的实行者可能是当地政府.古代政府经济较繁荣时,可能在新修建街区时会首先进行整体规划,如北方许多历史街区;有的历史街区是以私人园宅为核形成的,这类历史街区的规划者多为经济实力强的个人.在古代,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进行规划都以

中国风水为依据.尽管政府在规划时会考虑基础设施,但古代规划的街区布局和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②自然发展形成.有的街区是以某种核心发展而成的,

核心建筑可能是寺庙,祠堂,有的仅仅是自然形成的聚居群落.这类街区通常依地形自然发展,建筑密度大,布局较散乱,布局时较少考虑到公共基础设施.

历史街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满

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二是长年失修,许多原本遗存的公共基础设施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及时修缮,最终遭到损毁,无法使用.我国古代建筑街坊分布格局在给排水,管线

布置上存在很多问题,街区内的居民普遍用水困难,有的街区居民至今没有私人的给排水设施,房屋基础设施不齐全, 排污能力差.许多街区管线设施不足,也存在大量私拉乱接的情『兄,街区内住户安全隐患很大.由于街区内院落密集, 建筑密度原本很高,许多院落扩建了附属建筑,造成建筑密度更大,院落与院落之问缺少有效的防火设施,而火灾对木构架建筑是最大的威胁.此外,街区内通常缺乏大型开敞地带,防灾设施严重不足.

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不能照搬现代城市规

划的基础设施建设,财其进行改造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切忌"大翻大造",减少改动.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大

多需要良好的保护,在对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时, 应避免"大翻大造",大的改动不仅会影响建筑的外部风貌, 更重要的是易对老建筑内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老建筑的基础设施改造中,要充分结合建筑的格局和结构,考虑给排水,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做到尽量少改,小改. (2)保持原貌.街区内路面往往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拆

除重建会给景观带来重大损失.给排水设施系统的建设通常需要对路面进行翻造,对路面影响最大.管线的地下设埋,也会影响路面.在进行此类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尽量

保留其原先的路面材料,新建的给排水设施所用的新材料也要尽量符合该街区的整体风貌.有许多历史街区将雨水井盖设计为观赏小品,其上雕刻精美的浮雕图案,内容大致为中国传统图案,以创造街区的历史感.

2.3对绿化景观的改造许多历史街区内有良好的绿化景

观,其原因主要为:①历史街区通常在某个历史时期经济非常繁荣,是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在当时往往会有私人在街区内修建私人府邸,园林是古代私人府邸的重要成分,这些园林设计精妙,勤于管理,因此观赏性很强.并且在历史

长河中,私人府邸虽然几经易主,但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维护,甚至扩建,如苏州,杭州许多着名的园林.②街区内的公

共绿化景观不易受到损毁.由于受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街区内的许多古树名木都能得到良好的保护.绿化景观不同于老建筑,需要定期的维护与修缮.它即使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存周围环境没有被大肆破坏的情况下,也能生长良好.因此,现代许多历史街区内都遗存有古树名木.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不顾街区内的绿

化景观的价值,对街区内古典园林进行肆意的商业开发,不加区分地损毁街区内绿化,致使大量古树名木消失.而街区内的同林景观是营造历史感的重要因素,对绿化景观的改造要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

(1)遗存绿化景观以保护为主,维持原貌.这类绿化景

观以古典园林和古树名木为主,年代较久,其中不乏着名历史古迹.对于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典园林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修缮,对于一般的遗存绿化景观应保护其原有风貌,并可适当增加游憩设施.所使用的材质和建造手法也应38卷10期周雨莲等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5499

遵循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对于街区内经典的古典园林应将保护置于首位,尽量减小改动,保持原貌,并对古树名木面定界限,加以保护.

(2)已建设绿化景观的改造.历史街区在建设中通常有

许多新建设的园林景观,有些景观的设计修建与街区内风貌不相协调.许多城市建设为标新立异,在街区内大量修建广场,使用现代材料,抹杀街区的历史环境,这类景观需要重新

设计改造.对于具有较强使用功能的现代景观,如居住区内的小广场,街头绿地等,可保留其性质和使用价值.在风格

和材质上进行调整,景观的细部设计继承历史街区内历史风貌,材质上既可使用街区内历史材质,也可使用能表现历史风貌的现代材质.由于历史街区内有的现代建筑在建筑改造中需要拆除或进行大规模改造,其附属绿地也应进行相应拆除或改造.

(3)新建园林景观.历史街区内的遗存园林景观无法满

足现代商业,居住要求,而新建设的园林景观通常需要改造. 街区内需要重新建设园林景观以满足商业,游憩,居住等功能要求.此外,历史街区往往处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其风

貌与现代建筑相冲突,需要在其间留有缓冲地带.缓冲地带一

般为绿化带,它不仅在景观上协调了新,老街区的风貌,还

可以作为历史街区的景观背景,有艺术价值.其次,缓冲地

带还可以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隔离现代城市的诸多不良影响,有功能上难以替代的价值.再者,缓冲绿带作为园林景观,可以净化空气和水体,有其生态价值.这类绿化带也是

历史街区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对于新建设的街区内,街区周边缓冲绿带,都应首要考虑街区内历史环境的要求,符合其历史风貌.

(上接第5474页)

集中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5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上文的权重计算,可以将影响集中居住的各因素按

其影响的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户房屋所得的补偿, 新小区的环境卫生,社会保障,建筑质量,就医状况,配套设施,在新小区内的居住时间,政府工作,土地所得补偿,广场

绿化,家庭收入,日常消费,房屋的户型,农户搬迁时的态度,

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对土地的态度,家庭的生活方式,新小区内传统习俗的保留状况,交通状况,文化娱乐,农户的受教育水平,邻里关系,房屋的美观度和农户的年龄.由此可见,农户集中居住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新社区的基本物质条件,农户在新社区的生活状况,农户拆迁所得的补偿和政府的工作.另外,农户的主观因素和家庭特征也有一

定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农户集中居住的过程中,需要政

府加大对集中居住小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建筑质量,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应注意保护农户的利益,保证农户有所可居,不能因集中居住而侵犯农(4)园林硬质景观的维护改造.历史街区内的硬质景观

主要包括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同林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建筑改造为参考.园林小品包括观赏性小品和服务设施,观赏性小品可以增强街区历史环境,展示街区历史,增强吸引力.这类小品的设计要求突出地域特色,传承街区历史文化,如许多历史街区内小品雕塑,景墙均以街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服务设施包括街区灯具,厕所,垃圾箱,座椅等,这类小品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在外型上需要进行精t2,设计,与街区内具体环境相协调,使其既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又具有景观装饰作用.对于难以设计的与街区历史环境协调的硬质景观,应使用其他造景手法进行遮挡.

3结语

我国目前对于历史街区内景观历史格局和风貌,真正能

够实施全面保护的只是少数.历史街区的风貌传承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街区一般都有较多的历史遗存,许多历史街区还因其特有的文物古迹已受到良好的保护.街区通常具有较完整的景观风貌.通过对景观风貌的传承,能够全面展示城市发展的历程,表达城市的历史信息,延续历史和文化

特色.在新的建设中,它的文化价值逐步被认识并受到重

视.城市历史街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识别标志,取代了以

往以高,新,异为追求点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O9.

[2]赵健.对我国城市旧住区环境更新设计的崽考[J].山西建筑工程学院院报,1996,11(3):47—52.

[3]吕蕊.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再生[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O(】l;

户权益;培养农户对新小区的归属感,科学规划,融合乡村人

文特色,减小凶为留恋故土而带来的阻力;加强政务公开,建

立公众参与机制,体现政府廉政爱民的理念,积极与群众沟

通,了解群众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善社会保障

工作,推动医疗制度改革;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充分认识集

中居住的优势,争取农户积极,主动搬迂.同时,还要促使农

户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落后的观念.从长远来看,应加

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素质,这对于推进集中居

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巨祥,叶艳,余涛,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J].江苏

农村经济,2o07(3):27—28

『2]宋言奇.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个案研究[J].城市问题,2008(9):73—76.

[3]孙宇杰,瞿忠琼.发达地区农民对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O9,37(22):10741—10744.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讨_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OO8. 『5]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2OO7年受城乡建设统计年报(村镇建设篇) [1t].2O07.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更新 周雨莲,史继术(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o2o7;2.四川瑞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l0021) 摘要概述了我国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现状,总结了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途径.通过分析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绿化景观 具体改造方法和步骤,旨在为历史街区的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提供积极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更新 UpdateofHistoricDistrict'SLandscape ZHOUYu-lianetaI(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l0027 ) AbstractThecurrentlandscapesituationofChina~historicdistrictwasoutlined,andtheway oftheirlandscapetransformationwassummed up.rr}1erepairofoldbuildings,thetransformationmethodsandstepsforinfrastructureandgr eenlandscapewereanalyzed,whichaimedto provideapositiverecommendationfor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heirlandscape. KeywordsHistoricdistrict:Landscape:Update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记忆,而这些记忆都留刻在城 市历史街区的景观风貌中.《华盛顿宪章》对历史街区的内 涵作了迄今最为完善的概括:历史街区是城镇中具有历史意 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 貌的地区.历史街区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在精神上还连接了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现代城市 设计不仅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科学规划,还应注重城市的地 域文化和传统特色,使之不被湮没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面 貌中,此时对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0T14:45:26.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王兆辉盖星羽赵美霖[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原则;生活氛围;核心价值观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二、南京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南京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南京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 三、南京老门东改造后的问题 南京老门东的改造在很多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改造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方面,一下我将就老门东改造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己见。首先的问题便是民俗文化内涵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是其中重大众文艺要的组成部分,而基于街区的历史文化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下,我们先来说街区,街区是什么?街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而围绕一个或多个街道组成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也可以联想到母亲常去买菜的菜场周围的场景。这种文化可能是传统的叫卖声,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小吃,也可能是街区的一个集会等等。它一定是基于人们最生活最平常的东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老门东地区改造后另一个问题是市井气息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人民居住聚集所形成的区域,而老门东改造迁出了所有的居民,其生活气息几乎被删除,当游客离开,老门东可以说是一条条空街,这和一般的商场晚上关门熄灯似乎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几个邻居一起吃着豆浆油条闲聊家常,孩子在街上嬉戏玩耍,早上的叫卖声都是街区最灵魂的文化,这种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也最能让一个人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当今人们面对很多开发过度的文化旅游地,游客更多的希望见到一个地方最传统最原始的一面,所以过度的商业而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最本质的市井气息无疑是买椟还珠,为了商业放弃了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在长期发展看来是很不利的。 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可避免会涉及修复和规划重建,所以前期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准确定位,否则,结果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障碍的保护,而且是对其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准确定位其核心价值所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街区又是商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涵盖了经济、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布局是必须保护的,因为只有在当时的尺度范围下我们才能感受到当时街区的氛围,当然为适应现今要求也可以做相应变化,但必须划出保护红线。老门东改造后街道宽度严重脱离了历史,所以丧失了很多对老南京的体验感。建筑也是保护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将街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美食街,文庄街,工艺街……一方面划分可以让街区的主题性更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更有针对性的游玩,同时把性质类似的商店规划在一起也方便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对其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改造必须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其深入的分析,否则将会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改造,为了什么而改造等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保护的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 [1]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2]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学,2002,17(5):36-40. [3]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城区旧街道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

城区旧街巷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 冯振平 (西华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方盒子建筑为主的城市旧街巷,在我国城市中占有相当庞大的数量,其陈旧的面貌日益成为城市景观质量提升的障碍。如何通过有效的景观改造方式提升其城市文脉的承续关系,凸显旧街巷的文化共性与街巷个性特征。并营造功能合理,符合市民生活特点的街道环境,重塑旧街巷景观新的当代形象,成为本文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旧街巷;城市文脉;景观改造;空间意象 城市街巷是形成城市形态的主要架构,是城市交通的动脉,也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也体现着城市生活质量的。 从我国城市街巷的组成来划分,大体可分为三类:①建成历史较早的“老街巷”,属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现在相继得到修缮保护。②60-90年代初期建成的街巷,基本以“方盒子”建筑为主,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是当今城市街巷的主体,现今面貌已较为陈旧,本文称之为“旧街巷”。③90年代后期建成的街巷,由于城建理念的变化,这一时期所建的街巷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1、城市“旧街巷”景观的问题与现状 综合来看,旧街巷面临如下问题。其一,旧街巷沿街建筑基本是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自建房和初期的商品住房为主,旧街巷形成阶段正是我国城建观念相对滞后的时期,不重文脉采取“国际式”的大一统样式,使得城市之间建筑样式雷同。其二,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的制约,街巷功能较为单一,对当今街巷功能的多元化和人性化要求均不能满足。其三,当时的交通状况基本以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为主,导致其空间局促,难以满足当今汽车交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四,因其都处于中心城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外观也较为陈旧,成为当今城市整体生活和环境质量提升必须加以克服的难点。 随着当今城建观念的发展,“特色化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建理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旧街巷也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旧街巷出于新规划需要被拆除,另一方面,则需对部分旧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城市化建设要求,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特色。从当前的很多城市对部分旧街巷的改造实践来看,改造中还存在着缺少城市文脉承续、生活氛围差、单存注重绿化、美化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景观改造重塑旧街巷的文脉关系,空间的特色感,并从现代城市生活的特点出发形成较为

基于城市风貌的历史街区再生设计策略

基于城市风貌的历史街区再生设计策略 摘要:本文从城市风貌塑造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入手,通过解读历史街区与城市 的相对关系,梳理在城市风貌塑造中的作用。引入再生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历史街区再生的两大策略:物质再生与精神再生。着重分析再生设计过程中 街区肌理的织补、街区空间的演绎以及场所精神的再现等诸多控制因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街区、再生、肌理织补、场景再现 1.历史街区物质层面再生策略 历史街区物质层面再生设计策略主要包括街区肌理形态的织补策略与街区边界渗透策略,从历史街区的平面和空间方面对街区的肌理形态进行织补和梳理。控制策略原则主要以“城市织补”理论为基础,结合“小规模动态整合方式”。历史街区再生方式依据街区原有建筑肌理和 传统景观环境,进行小规模的“微循环”式的肌理整合。历史街区中许多传统元素,由于城市 建设开发、保护意识缺失早已难寻踪迹,许多元素都流传于历史文献之中,在历史街区再生 过程中采用街道空间演绎的策略,以期在历史街区中重塑城市过去的印记,重现、演绎历史 街区的历史文化。空间演绎策略主要遵循历史中曾经出现的、继承原有历史空间结构或与历 史环境相融合的现代建筑的历史建筑空间环境模式。运用现代的建造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建 筑形式,重现历史街区新的面貌。 1.1肌理织补策略 城市作为一个连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有机更新的整体,城市空间肌理也必然处于更新变 化之中,历史街区再生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街区建成环境的肌理关系,指引历史街区 肌理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更适宜现代城市生活的肌理,使历史街区新旧空间有机的融合。 一座城市的空间肌理在历史发展中是完整而连续的,由建筑形态、街道尺度、开放空间 等多种空间环境元素构成。不同时代背景、规划建设思想、气候条件及文化差异下逐渐形成 的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也有所不同,这种肌理的独特性也就是历史街区再生将要重点保护与 传承的要素。历史街区空间肌理形态织补整合策略主要来源于对城市物质实体与非物质因素 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将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城市织补”理论运用到具 体的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借助历史街区的传统物质空间形态,如街巷空间、建筑形态 元素,来延续历史街区历史肌理特色。这种延续起到一种“衔接”织补城市空间肌理形态的作用,将原本因城市发展割裂的城市肌理重新织补起来,使历史街区与城市破碎的空间肌理形 态得到弥补和修复。另一方面,在历史街区再生过程中,通过新建筑的创作将历史街区各类 空间要素与现代城市特征融为有机的整体,历史街区中现代元素的出现和演变也会促进历史 街区的再生与发展。 1.2空间演绎策略 在涉及到历史街区内建筑再生改造设计时,其再生的内涵已经不局限于建筑单体的再生,需要从建筑群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对历史街区原有的街道空间和建筑格 局进行改造再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群体环境其对空间格局的再生方式也不尽相同。历史 街区的空间格局往往是这一地段乃至城市特色的直观反映,应该在保护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进 行更适宜现代城市生活的更新再生。针对历史街区内复杂的建筑空间格局,必须在对街区现 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再生发展的主要轴线与核心景观,分层次的保护再生历 史街区中的不同类型的建筑与环境,历史街区的再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根据街区 的现状条件面对不同功能诉求,提出保留、拆除、新旧建筑融合、高新技术运用等不同的设 计方式。在尊重历史街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引导历史街区的再生,延续历史人文气息,成 为现代城市空间格局的一部分。 2.历史街区精神层面再生策略 场所精神是城市环境特征与历史文脉集中化的体现。历史街区的再生,不仅是对其物质 元素进行保护再生,更重要的是建筑文化、历史文脉等精神的再生,也就是场所精神的再生。反过来说,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再生最终仍将落实到建筑具体的环境特征当中。运用一定的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城区旧街巷景观改造

旧街巷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摘要:摘要:方盒子建筑为主的城市旧街巷,在我国城市中占有相当庞大的数量,其陈旧的面貌日益成为城市景观质量提升的障碍。如何通过有效的景观改造方式提升其城市文脉的承续关系,凸显旧街巷的文化共性与街巷个性特征。并营造功能合理,符合市民生活特点的街道环境,重塑旧街巷景观新的当代形象,成为本文探讨的课题。关键词:关键词:旧街巷;城市文脉;景观改造;空间意象城市街巷是形成城市形态的主要架构,是城市交通的动脉,也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也体现着城市生活质量的。从我国城市街巷的组成来划分,大体可分为三类:①建成历史较早的“老街巷”,属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现在相继得到修缮保护。 ②60-90年代初期建成的街巷,基本以“方盒子”建筑为主,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是当今城市街巷的主体,现今面貌已较为陈旧,本文称之为“旧街巷”。③90年代后期建成的街巷,由于城建理念的变化,这一时期所建的街巷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功能和精神需求。1、城市“旧街巷”景观的问题与现状、城市“旧街巷”景观的综合来看,旧街巷面临如下问题。其一,旧街巷沿街建筑基本是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自建房和初期的商品住房为主,旧街巷形成阶段正是我国城建观念相对滞后

的时期,不重文脉采取“国际式”的大一统样式,使得城市之间建筑样式雷同。其二,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的制约,街巷功能较为单一,对当今街巷功能的多元化和人性化要求均不能满足。其三,当时的交通状况基本以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为主,导致其空间局促,难以满足当今汽车交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四,因其都处于中心城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外观也较为陈旧,成为当今城市整体生活和环境质量提升必须加以克服的难点。随着当今城建观念的发展,“特色化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建理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旧街巷也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旧街巷出于新规划需要被拆除,另一方面,则需对部分旧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城市化建设要求,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特色。从当前的很多城市对部分旧街巷的改造实践来看,改造中还存在着缺少城市文脉承续、生活氛围差、单存注重绿化、美化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景观改造重塑旧街巷的文脉关系,空间的特色感,并从现代城市生活的特点出发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性,就成为需深入研究的问题。2、城市“旧街巷”改造的方略2.1 强化旧街巷的城市文脉关系强化旧街巷的城市文脉关系城市文脉旧街巷作为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城市历史街区风貌的保护与利用

城市历史街区风貌的保护与利用 摘要:为深入研究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与方法,本文以“南京1912”为例,对该历史地段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从空间格局、建筑面貌、绿化设施、功能作用四个方面评析了“1912”文化街区的规划手法,对目前城市历史街区的再利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历史街区;“南京1912”;民国文化;建筑;街区改造;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古都,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富。2002年南京市政府提出“文化南京”战略,城市开始着手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和重新规划,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规划较好的有“南京1912”休闲街区、“水木秦淮”休闲街区、长江路文化街、夫子庙商业文化街等等,这些街区除保留了各自的文化特点外,现在已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的时尚休闲商业区,是南京古典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之地,成为南京城市的标识。 1街区概况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经过三年的改造和完善,现已初具规模,该区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和“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风格古朴精巧,成为以民国文化为特征的南京长江路文化街的新亮点。 “南京1912”地段的规划,定位类似于上海“新天地”。在规划上,与其它街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历史地段,含有一定比例的真实的历史遗存,组合了一些真实性的单体历史建筑。其次它具有整体性: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它作为一个整体,有更强烈的组合的整体价值,即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在这里,每一个历史建筑可能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都不是很高,但是组合在一起,便具有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在视觉环境方面,它可以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特定的历史气氛,因此,对于这个地块的扩建,在风格上必须与原有建筑统一,不能破坏整体地段的历史文化气氛。该区域的建筑是南京在民国时期的历史遗存,对它的保护同样也是对该时期文化的保护与展示。 2总体规划理念 在对该地段调研之后,笔者对“1912”的规划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以下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得编制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规划管理得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就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得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得深化。编制完成得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与管理得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得编制。其她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得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得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有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街区,那是属于城市的记忆,是文化的承载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根,对其保护与更新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须知历史街区是不可恢复的。一旦破坏了,就不能挽回。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我们的城市,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1 追溯历史街区保护的历史 回顾历史,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个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1933年)中有一节专门讲述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这一概念,但仅仅针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能代表某时期的建筑物,可以教育人民者;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其保护古建筑和其历史街区是以对人的关注、对它所定义的城市四大功能之 一的居住为前提的。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文物古迹概念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体现出对文物和建筑环境的重视。现代街区的保护法规最早出现在法国,1962年的《马尔罗法令》(《历史街区保护法令》)率先制定了保护历史地段的规定。1976年《内罗毕建议》是真正使历史街区保护达到国际公约,“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还包括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立法和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2 历史街区保护在中国 当代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民众混淆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和保护方法。大部分人在认识上对“保护”所包涵的内容不够明确,存在误区,甚至是错误的,

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和一些专家。而保护需要有明确的基本认识:首先要把保护文物古迹与保护历史街区区别开来:文物古迹己念物(Monuments)是包括遗址、艺术、墓葬、石刻等建筑物,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发生直接的必然联系。对于不同的历史街区中,包含四个要素: 1)街区肌理,主要包括街巷格局、空问形态、历史名称、重要标志物和景观画面等; 2)历史遗存,主要是指历史建筑,也包文献标识码:A括桥梁、河道、堤坝、遗址、古树等; 3)风貌基调,主要包括建筑尺度、色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等; 4)文化内涵,即非物质遗存,主要包括名人、名事、服饰、饮食、生活习性。保护文物古迹的目标,是尽量保存其历史的真实性,即不动或者博物馆式的保护。而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是在改善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所变化更新,尽量使其历史要素得到保存延续。但一些地方政府因经济目的、改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把些名人故居作为古迹,通过博物馆式的保护(翻新或者整修), 对其周边的建筑却大面积拆除,建适合旅游的配套设施如仿古商业街,不伦不类,真古董被打造成了假古董,原住民被逐步分化肢解,商业的充斥,破坏了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如讨论关注最多的是北京老城区历史街区的保存和更新,城区的大量传统历史街区——四合院、胡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好:多数老房屋危险残破,或经过多次翻修已失去了原貌;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不理想,居民生活质量很差;许多历史街区内已插入不少质量很差的非传统风貌的永久或半永久建筑,传统风貌已经残缺不全。虽然北京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行动,圈定并规划了许多历史街区作为保护对象,但形势不容乐观,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顺城巷曾经是调动兵马、输送物资的马道巷,现在已逐渐成为西安人品茶、会聚亲朋的幽静去处。所以其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结合国内一些优秀的街区改造案例,借鉴其优点和经验对西安顺城巷街区的改造作一些参考。把其打造成一个有吸引力、有特色、有魅力的公共休闲空间。 关键词历史老街区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1.绪论 西安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历史老街区众多。而我们下面要改造的是西安顺城巷中的一段。本文将要为西安古城设计一个依托城墙、适于步行并共享城市生活的公共休闲空间系统,探索低碳生态原则指导下的旧城更新改造方式。重点考虑未来城市休闲生活与空间需求的关系、建筑空间域城墙景观环境协调的关系、慢行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旧建筑利用与生态节能技术的运用等。 2.西安顺城巷老街区改造前项目分析 2.1基地概况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城市。我们选取位于明

城东北角作为规划设计对象,基地范围是从尚勤门到朝阳门这一段城墙向内延伸的一个街区范围。 2.2交通分析 在我们所选取的基地周边,分布有许多重要的节点资源,有陇海线上的重要站点,人流密集的西安火车站,有不可或缺人们守望了千年的城墙,有现代的各种大型商业,有大块的公园体育设施等。在我们的基地内部,用地现状的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是大片的闲置待开发用地和成片的居住用地,少量的商业,医疗和教育设施用地。基地外部的主要交通道路是火车站出来的解放路和基地南界的东五路,次要交通道路主要是南北向的尚勤路、尚爱路、顺城东路和东西向的顺城北路和东八、七、六路,连接基地和外部。基地周边的主要地铁和公交站点,地铁一、二号线已经建成,四号线正在建。但是对于基地的站点还是有点距离,所以不难看出,基地的公共交通可达性不高。 基地内部主要有几条均为东西向的道路,都是生活性道路,尤其是位于两个社区之间的东六路,街道生活丰富,沿街都是小型简易的商贩,还有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服务于旁边的居民;更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基地内部的静态交通组织混乱,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 2.3社会分析 根据调查的抽样人群进行分析,主要有商贩、游客、老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 一、引言 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 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

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5期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反映着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信息。随着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历史街区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处于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将如何进行改造,如何通过改造使得公园整体综合效益的发挥既符合历史街区的尺度和风貌,又适应历史街区发展的需要,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对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 1公园概况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市老城商贸中心城正街街区内,该街区从北宋时期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湘潭市城市中心,街区内场地复杂,拥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和废弃工业用地,这些场所都是不同时期湘潭市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建于1954年,是一座模仿前苏联文化公园设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0hm2,其中水体面积12hm2,园内建筑及游乐服务设施占地面积1 hm2,以风格迥异的七星桥、八仙桥分隔成上、中、下三湖。通过场地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雨湖公园改造可依托的优势所在,而如何处理复杂的场地,解决公园与街区“融合”的问题,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空间实用性,在满足休闲娱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城市自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塑造特性多元、舒适宜人的环境风貌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1]。因此,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应重点强调融合、传承、关怀的理念。 融合—— —围墙建园曾经是中国公园景观的一大特点。像雨湖公园这些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公园多以围墙、栏杆等形式加以封闭,既割裂了其与周边街区的联系,又不利于使用者的进入,使得公园这一为公众享有的城市开放型空间变得孤立而封闭。既影响了公园自身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街区的协调发展,因此融合是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核心理念之一。 传承—— —文化建园是历史街区中的公园设计的重点之一。公园处在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具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可以去挖掘,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公园设计的优势,在设计中应注重对街区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业景观的改造、地域特色的体现,并把这些历史信息经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公园的设计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公园景观。 关怀——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及公园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游憩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市民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3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3.1对公园边界的改造设计 为了达到与街区融合的要求,公园通过3条绿色生态走廊和4条人文景观走廊与周边街区相连,同时通过拆除公园围墙,修建特色入口广场、沿江休闲景观带、北入口广场等形式与周围街区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边界。公园主入口广场以大面积树阵形式为主,既能起到绿化城市干道的效果,又能分割人流,同时大面积的树荫也给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沿湖的下沉喷泉广场与负1层的餐厅通过地形的改造,形成高差错落的复合空间结构,丰富了景观空间。沿江休闲区则以沿江风光带为背景,结合小景墙和成片的竹林、廊架,形成休闲、娱乐、赏景的休闲空间,与城市的沿江风光带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绿色长廊。 3.2对公园内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大文学家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 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设计 李大鹏1吴毅1陈燕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2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属于比较特殊的公园类型,是街区的一部分,它的改造对传承和发展街区的历史文化、改善街区的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需要、促进街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雨湖公园改造设计对历史街区公园改造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公园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园改造;设计;理念;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5-0264-02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Public Park in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 LI Da-peng1WU Yi1CHEN Yan2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 Hunan410004;2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 Parks in the urban historical street are special park type,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eets.Its transformation is significant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culture,improving their environment,satisfying urban dwellers’functional need and promot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Yuhu Park,the key points,the difficult points and main contents were analyzed,so as to offer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park. Key words urban historical streets;park transformation;design;ideas;main contents 作者简介李大鹏(198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从事园林规划 与设计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0-07-05 26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