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骆徽, 王志红, 刘雪飞

(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 关于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 已有许多学者撰文探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 故文章就二者的主导性倾向进行总体比较, 以揭示其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征, 以使这一段有关启蒙思想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

关键词: 启蒙; 中西启蒙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启蒙的涵义

“启蒙”一词在法文中为光明、智慧之意。从语词上看, 启蒙是启发人于蒙昧之中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大师康德指出, 启蒙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是获得了勇气的个人运用理性反思并且走出传统束缚的过程。法国当代思想家福柯则认为启蒙是一种哲学的气质或态度, 它可以被描述为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批判。历史上的霍布斯、孟德斯鸠、狄德罗、杰斐逊、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 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充满理性之光的启蒙思想家。从这种意义上讲, 启蒙是一种理性生活方式, 是先进知识分子为促进人类现代文明进步与社会现代化而做出的一种努力。

二、启蒙运动概述

西方启蒙运动从兴起( 14 世纪) 到发展( 18 世纪) 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文学、美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启蒙思想家最初用自然神论, 后来用无神论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 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 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 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 用自由平等和理性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 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理论上铺平道路。启蒙作为一种西方近现代思想范式和文化命题, 自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末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引入、兴盛到出现危机的过程。较早体现出思想启蒙特点的是士大夫们自我启蒙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 以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拉开序幕, 严复、梁启超等一批先进人物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思想, 特别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帝制, 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但这次革命没有经历西欧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人民群众没有真正觉醒, 反革命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 它的思想启蒙任务在之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才得以完成。五四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最大的缺陷——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反对封建特权, 要求政治民主;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 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大体经历了以自由主义颠覆儒家文化、复以马克思主义取代自由主义而建构新意识形态的思想过程, 是一个启蒙思潮与革命思潮消长兴替的过程。危机是革命的先导, 启蒙则是革命的催化剂, 启蒙与革命分别是危机的思想回应和政治回应。新文化运动成为共和革命与共产革命之间的一个短暂插曲, 转型时代的危机, 宪政和现代化运动的挫折,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孕育了激进的启蒙思潮。五

四运动以后, 新思潮由“价值重估”而“社会改造”的政治化转向, 预示了现代中国启蒙与革命嬗替的历史趋向, 转型时代激荡的启蒙思潮至此落潮。

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也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 因为它与欧洲18 世纪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 二者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崇尚理性精神和革命导向作用是一致的。现在我们站在新世纪去反思近一个世纪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会发现这场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

启蒙运动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我们仅就二者的以下主导性差异进行比较。1. 历史基础不同: 西方启蒙运动是一种市民社会的思想变革, 市民社会的启蒙运动表达了个性解放和主体自由的价值诉求, 因而自由主义的主题“面对国家的个人”和“面对教会的个人”, 以及其信仰自由、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的社会改革目标, 皆体现了个人主义的题旨。而被西方文明激活的中国启蒙运动, 则并不具有西方市民社会的历史基础。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 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 除了“面对国家的个人”, 还有“面对列强的主权”和“面对工业的小农”。因此, 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由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 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 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启蒙运动, 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 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儒学作为宗法是农业中国的文化典范, 其家族主义伦理秩序、权威主义政治文化和反商主义经济伦理, 与现代性具有根本的价值冲突。因而,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 在中国表现为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当中国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都是西方启蒙运动所未曾遭遇过的。2. 旗帜不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是“民主”

与“科学”, 而不是西方启蒙运动的鲜明旗帜——“人权”, 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最根本区别。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 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 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启蒙运动改变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对自身的理解, 改变了西方的价值观。人的心智的解放, 也使科学从神学下解放了出来, 人类第一次和上帝并排坐着思考宇宙和自身的问题, 人终于找到了自己。启蒙运动使人类认识到是人的思想在

改造着这个世界, 而不是上帝。启蒙运动思想家正是从文化的相对性和对人自身认识的思想出发, 不仅要求重塑哲学体系, 还要重塑社会体系和生活方式以获得人应享有的自由。因为他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人的存在有多种可能性, 完全可以发明更好的人类生存方式。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 人们经过对自然、自我和人类灵魂的探索, 经过人类的自我觉

醒和努力, 完全可以战胜无知、迷信、狂热和专制, 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启蒙运动另一项成果就是对事物持普遍怀疑态度的科学精神, 他们认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就应该去挑战传统思维, 去测试所有的假设以更接近真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在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第一次获得了解放, 成为真正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启蒙运动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确立了人权思想, 并使人权思想成为人类社会走向进步、健康与文明的主流思想的里程碑。虽然在后来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受到各种邪恶势力的挑战, 但启蒙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人权理念一直是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受压迫人民冲出迷雾的灯塔, 并鼓舞了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建立民主政治的理念, 使人权在《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人权法案》中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人权理念成为了普世的共识与真理, 并以此来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是否进步与文明的标志。而人权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则只是极少数知识分子的声音, 而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声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内心就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巨大压力, 国家复兴与民族觉醒的责任感才是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机。在强势文化面前, 弱势文化中的知识分子很容易产生文化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宣泄的最好方式就是向自己的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挑战。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 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开始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大清算、大批判、大讨伐, 最后引起的实际上是中国人思想上的一次大混乱。3. 主要内容不同: 启蒙的根本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 但条件的差别使中西启蒙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差异。西方的启蒙是要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启蒙思想家攻击的对象首先是宗教教条、教会和教士, 而中国的启蒙首先是要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 所以思想先驱们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儒家礼教, 是家族宗法制度及其陋习。正如舒衡哲所说: “18 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渴求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

解放出来, 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着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 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威而不是神权专制。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得启蒙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康德那个时代, 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 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 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 在20 世纪的中国, 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 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可以说,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正是中西启蒙差异的象征。4. 历史走向不同: 欧洲启蒙运动是循着自身的历史要求而发展的。在法国,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资产阶推翻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 自由、人权、平等、独立、博爱等启蒙主义的思想观点转化为民主革命的政治口号, 资产阶级以这些口号相号召, 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德国, 由思维悟性的启迪, 出现了旨在使古老的分裂的德意志民族重返青春的狂飙运动, 德意志民族精神得以更新并实现政治的统一, 一批崇尚理性的思想家的出现, 产生了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理性哲学给予系统总结的德国古典哲学, 理性被视为哲学的永恒原则。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与政治成就, 叩开了现代文明的大门, 人类以科学理性为先导, 创造着使世界面貌为之一新的现代物质文明。与欧洲启蒙运动同时出现的还有空想社会主义, 但不居于主流地位, 对启蒙运动的历史走向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五四启蒙运动的历史走向则不同。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社会主义思潮, 也不居于主流地位, 但社会主义在欧洲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 到20 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已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新的社会思潮, 因此到五四时期, 社会主义思潮迅速扩大开来的思想影响规定了其后思想启蒙运动的方向。这种影响, 我们可以从“五四”提供的民主与科学在实践中的走向来看。“五四”把民主确立于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思想基点上。人的解放首先是个体的解放, 这种人的意识首先觉醒于知识分子阶层。“五四”的民主呼声最响亮的是知识分子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呼声, 这与社会主义所谋求的工农劳动者的解放在历史要求上彼此一致, 但并不相同。同时“五四”启蒙运动又以“立人”为本, 致力于唤醒下层劳动者人民的自觉, 但由于一些思想启蒙的先驱视“立人”为纯精神革命的命题, 难以付诸社会实践, 而社会主义号召工农劳动者反对剥削与压迫,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是可以立即付诸社会实践的现实要求, 因而“立人”的精神革命课题就势必融入到社会主义思潮中, 从而转化为为工农谋解放的现实革命课题。而呼唤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五四”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也发现了个体的精神解放只是美梦, 自由不是纯精神的追求, 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而求得, 于是也就投身于彻底反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中, 投身到“群”的解放的大潮流中, 寻求精神自由的归宿。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迷信, 恢复人认识自然、认识人自身的理性, 是五四启蒙运动的基本精神。但直至上世纪末叶, 我国尚未出现科学的大发展, 原因在于科学的真理主要用于研究历史。科学启蒙精神的这种历史走向受制于更紧迫的社会革命课题,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现实地显现着改造社会的思想威力。当然科学的这种历史走向也与中国文化重精神的传统对现代思想的影响有关。5. 结果不同: 欧洲虽然经过中世纪封建蒙昧的黑暗时代, 但17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 世纪广泛深入的启蒙运动, 终于使欧洲彻底摆脱了荒谬的宗教教义, 彻底结束了封建暴政, 西方的政治走向了民主, 社会步入了进步和文明。20 世纪初的中国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时代相距近二百年。当中国启蒙随现代化运动而兴起之时, 西方早已步入现代社会, 且其启蒙理想在建制化为自由秩序之后已出现新的现代性问题和现代性危机。19 世纪中后叶, 西方文明东侵正值自由主义盛极而衰的时代, 在左翼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下, 源自洛克、斯密的自由主义传统正在经历社会主义化的思想蜕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西方自由秩序濒于崩解, 而且催生了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此时, 中国迟到的启蒙理想, 在其西方故乡早已过时。中国和西方启蒙及自由主义的这一不幸时差, 使中国的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与其西方导师的当代思潮大异其趣。中西现代思想的这一历史落差和时代隔阂, 已经注定了中国启蒙的不祥命运。中西启蒙的不幸时差, 还导致了中国启蒙思潮内部之理想的冲突。中国启蒙时代浓缩了二百多年的近代西方思想史, 洛克、卢梭、尼采、马克思、易卜生、托尔斯泰、杜威、罗素等欧洲不同时代思想家的理论汇聚中国, 这些欧美

哲人的启蒙、反启蒙、批判启蒙的思想学说, 共同构成了中国新文化的外域现代性资源。当这些相互冲突的历时态的西方现代思想转化为共时态的中国启蒙资源时, 难免导致现代性“诸神的冲突”。因而, 中国启蒙思潮自始即隐伏了反启蒙和现代性分裂的思想因子。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启蒙学者的思想世界中, 无不潜伏着这种现代性的思想冲突。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非一场纯粹的启蒙运动, 其中包含着启蒙与反启蒙、后启蒙的思想冲突。这种现代性的分裂, 也是中国的启蒙和自由主义姗姗来迟又匆匆而去的重要原因。总之, 在欧洲, 从14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 到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反封建的思想启蒙经历了将近四个世纪的反复较量和激烈搏斗, 才挣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在中国, 五四启蒙运动前后不过10 年左右, 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走过欧洲几个世纪经历的思想解放过程, 完成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彻底清算, 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 本文不再赘述。

四、启蒙是中国未竟之事业

如果将启蒙理解为思想解放运动的话, 那么中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启蒙, 启蒙精神已与中国的现代性融为一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 世纪80 年代初的真理标准讨论, 以及90 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 启蒙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光明的道路。每次启蒙总会造成一些社会震荡, 影响、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 激发社会和民族的创造性与活力。21 世纪是一个具有多元现代性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共相”的世纪, 新世纪中国启蒙文化的建构也必须以全球化、民族化为基点。21 世纪的启蒙将不是一场运动, 而是在保持民族性并在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文化。21 世纪中国的新启蒙文化思路将不同于20 世纪初, 也有别于欧洲文艺复兴与法国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和美国独立时代启蒙政治家的路径。中国的新启蒙将发生在一个完全异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环境中, 将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冲撞、融合中寻求自身的开端。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交流史, 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必须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 而学人们也必然要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的条件下, 运用自身的理性反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意志, 确立构建新的认识方法, 重新发掘和估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开创新的文化传统。中国要建立一个伟大而公正的社会, 需要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性、思想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文明就是各种思想与文化互动的产物。中国不可能产生像西方那种意义的启蒙运动, 因为中国没有西方那种思想和人文基础, 也没有产生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中国的新启蒙运动将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精髓——忍让、中庸、温良、理性这些最可贵的品质和西方文化中的宽容、忏悔和民主、法制、人权思想的互动和交融。启蒙在新世纪将是以发展和人类关怀为中心的建设性的范式。除了适应信息网络化、全球化时代需要之外, 我们还要以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文化成果为基础, 并以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根本利益为核心, 将中西文明融合起来, 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继续完成民主与科学、自由与宽容等早期启蒙的任务, 在人类中心主义与和平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更大尺度的启蒙与思想解放, 弘扬理性批判精神。21 世纪的中国需要一种会通中西古今优秀思想资源的全新的启蒙文化, 为此必须建立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政治民主的现代化强势政府与国家, 鼓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基点上建构多元化文化体系。全球化、现代化、民族化与市场伦理秩序化, 将成为21 世纪中国启蒙思想的旗帜。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为顺应时代要求, 摆脱历史困境而建立的新的反应模式的必然要求。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对传统学术思想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造, 而且它对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在一定意义上使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走上了与世界接轨的道路。与此同时, 这种新的反应模式使中国学术思想依然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性, 还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理论精华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当中, 并最终使其成为中国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文化。可以说,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文化使中国传统学术思想获得了新生, 而中国传统学术

思想的优秀因素又给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以坚实的支撑,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了中国近代学术思想新模式的生成。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的生命特征, 使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时时处处显示着自己生生不

息的生命状态。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得就是两大绘画体系,一就是以中国为代表得东方绘 画,一就是以欧洲为代表得西洋绘画。它们都就是人类得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得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得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得视线有洞而表达得,就是故事得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得,则就是事件得事实过程。例如五代得顾闳中得(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得(最后得晚餐)就在同样得主题内容中更清晰得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得结构语言就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瞧得时间流程相与谐;“晚餐”则就是故事得典型瞬间与环境得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就是让空间服从时间得逻辑,主要人物得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多次出现,一个就是让时间服从空间得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得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得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得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得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得空白就是中国画独特得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得造型语言就是笔墨,西洋画得造型语言就是光影色彩,就是笔触。中国画基本上就是由线条与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与墨点只不过就是线得扩大与缩小。所以中国画就是线得艺术。它得形式美感,就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得音乐节奏得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就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得形式美感,就是由光色产生得韵律。 西洋画得空间构造、形象塑造就是借光影色彩与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得、浑圆立体、可以触摸得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得明暗与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瞧见得只有一些暗得体与亮得体,由远而近得面与由近而远得面,我得眼睛从来瞧不到线,也瞧不到细部。” 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就是古代神话,二就是基督教,三就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就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与宗教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就是表现得而西方绘画则就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得,西方绘画偏于 物质得。 5·审美评价 中国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气韵生动”,西洋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就是生命得律动,在人生就是最高得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得风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设计艺术比较

中西设计艺术比较倪建林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4 前言 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仅仅研究传统文化是不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较研究(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清晰地从具体的物态文化中体悟到中国设计艺术传统的精神。设计的传统: 传统的设计:指历史上已经存在的种种设计形态,他们以具体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每一个时代都留下大量的、可以让我们直接感知的设计物。因此是,具体的、物化的、可感知的,而且各个时代是不同的。 设计的传统:指在传统的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内驱力贯穿于各个时代的设计之中,也正是这种无形的内驱力构成了民族设计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是抽象的、内在的和精神性的,它是贯穿于各个时代设计实践中“精神链。” 绪论第一章抽象、意象与具象——中西史前设计艺术比较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中西旧石器时代的原始设计 第三节中西新石器时代的造物与装饰 一、陶器的造型 二、陶器的纹饰 第四节对中西原始陶器装饰之异同的思考 第二章凝聚与抒情——商周时代与爱琴文明的设计艺术比较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中西器物的造型特征 第三节中西器物的纹饰特征 第四节对商周时代与爱琴文明期装饰风格的思考 一、图画文字与商周器物装饰 二、商业与航海对克里特设计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纹的自觉与古典风格的奠定——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时期设计艺术

比较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的纹饰 一、纹饰的题材 二、纹饰的风格 .第三节对先秦时代与古希腊装饰艺术的思考 第四章想象与现实——汉代与古罗马时代设计艺术比较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别致的器物造型 一、冲——观念化的形象 二、冲的人化与人的神化 三、云气纹与涡卷纹 第三节汉代装饰中的西方因素 第五章佛陀世界与上帝的礼赞——中国佛教装饰与西方基督教装饰比较第一节总论 一、宗教与装饰艺术 二、中国佛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兴起 三、中国佛教装饰与西方基督教装饰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石窟与教堂的装饰工艺 第三节主题与风格 一、叙事性主题 二、象征性装饰 三、纯粹的装饰 四、装饰的风格 第四节“忍冬”之旅的启示 第五节余论 第六章交流与发展——波斯、伊斯兰风格与中西方设计艺术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波斯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建筑艺术的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 建筑艺术的比较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中西民族在一整套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并且,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重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并不例外,无数无名的工匠世代相传,惨淡经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也曾取得了独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伟大成就,也散发着东亚地区特有的泥土芳香,表出中国文化特有的伟岸俊秀,而显示了和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建筑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建筑艺术差异相辉映 建筑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是人们遮风挡雨,抵御烈日冰雪的必要生活设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世界各地保留的各种建筑遗址个古建筑,如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国建筑恶和西方建筑,无论在形象内涵,还是风土神调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中西传统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一)、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如果要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来点明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那么,从传统建筑来讲,许多史学家似乎都会选择“变革”和“稳定”这一组意义相对的词汇。 1、中西传统建筑的“稳定”和“变革” ﹙1﹚、首先,“变革”描绘出古代西方建筑发展的轨迹,从纪元前古老的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建筑,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一直到公元后罗马帝国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变革”一直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主调。尽管这些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和借鉴关系,但似乎的“遗传因子”的同一性变成“隐性”的

2019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100,共 50.0 分) 1 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0.5分) 0.0分 ?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我的答案:C 2 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0.5分) 0.5分 ?A、 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 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 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 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我的答案:B 3 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0.5分) 0.5分 ?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我的答案:C 4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0.5分)0.5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我的答案:A 5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0.5分)0.5分 ?A、 哲理性 ?B、 清晰美 ?C、 定义性 ?D、 综合性 我的答案:D 6

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0.5分) 0.5分 ?A、 音响形象 ?B、 对应 ?C、 概念 ?D、 符合 我的答案:C 7 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0.5分)0.5分 ?A、 翻译的误区 ?B、 文化的差异 ?C、 体质的差异 ?D、

环境的影响 我的答案:A 8 中国近一千三百年来主要的社会形式是()。(0.5分)0.5分 ?A、 知识分子精英官僚社会 ?B、 家天下谱系官僚社会 ?C、 官僚阶级氏族统治社会 ?D、 家族主义民主共和社会 我的答案:A 9 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0.5分)0.5分 ?A、 暴力制约机制 ?B、 法律制约机制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 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因 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 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 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两种观念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价值的差异,衍生出迥异的审美风格。西方从古希腊神庙建筑到古罗马拜占庭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罗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而到包豪斯开创的现代建筑以及目前正方兴未艾的后现代建筑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通过对比,则显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 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 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 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 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

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 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 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浅谈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与差异

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教育是一大热点。无论是中国美术教育理念,还是西方美术教育理念,都是一种艺术教育,都有着其悠久的历史。中西美术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上,中西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观念、审美角度等不同,都会带来理解上的差异。由于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中西美术的教育理念也不同,正确认识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差异,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从而理性看待中西美术教育理念的差异,纠正对传统美术的轻视或者对西方美术教育的排斥等观念,引领美术朝着兼容并包的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美术教育;教育理念;差异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美术理念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西方美术理念的对比 (6) (一)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7) (二)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8) 三、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差异之处 (9) (一)主导思想不同 (10) (二)教育观念不同 (11) 中国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西方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四、我获得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五、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21世纪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艺术及审美教育成为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代如此纷繁灿烂的绘画艺术领域里,绘画艺术教育又是一大热点。中西绘画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教育主要体现在文化和教育上。 一、美术理念的概念 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美术”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义,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而理念主要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一切现象、事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因此美术的理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事物进行艺术创造时,所遵循的思想观念或者法则。而依据对艺术塑造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美术被划分为东西两大艺术体系,西方以古希腊和罗马为代表的美术流派,东方以古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术流派,中西两大截然不同的美术流派的理念对碰与交融是最引人注目的。 二、中西方美术理念的对比 (一)中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我国现在的艺术教育体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参照法国和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这其中当然主要是教育以外的原因,但艺术教育本身也要负相当的责任的。本世纪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中,视觉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2016年上半年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尔雅2016上中西文化比较 98.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1.0 分 A、 无 B、 课 C、 乌 D、 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不争、节欲、处柔、知足常乐是()的观点。1.0 分 A、 庄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中文的语音特点是()。1.0 分 A、 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 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 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 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西方文字意义上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1.0 分 A、 道德成就 B、 物质成就 C、 思想成就

技术成就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1.0 分 A、 北纬30°-40° B、 南纬30°-40° C、 北纬40°-50° D、 南纬40°-50°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1.0 分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关于康德的纯粹理性,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 人先天就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 B、 初步看到的只能是表象 C、 人先天具有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D、 人类通过理性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1.0 分

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是58新潮以后,这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当时,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是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必然原因。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的行为受到严重的限制,当时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所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意味着人们解放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方式。所谓当代艺术,就是今天的艺术,艺术跟设计的区别就是,艺术是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是表现自我、抒发个人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设计是服务于大众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以大众为主体,以受众人群为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传达不出自己的主要内容,让主要的受众人群理解不了设计师的主要意图,那就不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反之,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因受众人群在不了解当时艺术家的背景而不理解作品的意图是很正常的。所以说,要想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就要了解当代艺术家的成长环境、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和解读当代艺术作品。 关键词:当地艺术;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以中国当代艺术家靳埭强与国外当代艺术家比较。首先,要以理解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作为前提,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中国当代艺术。外来文化影响中国思潮,中国文化百废待兴,各个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人们接触外来新事物、新思想,社会面貌正在以翻天覆地的形式改变着。特别是外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冲击着人们内心的束缚,人们渴望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个性,突出创新,迎合当时的时代新潮流,许多当代艺术家悄然而生。以他们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一步步突破当时禁锢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新生代的艺术形式托起胜利的曙光。当时的艺术形势与格格不入的政治观念有所冲突,也是随着中国当时改革开放的新思潮,当代艺术才日益强大。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中国的政治格局息息相关,政治形势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形势比较稳定,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在这样成熟的环境下悄然诞生。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中国当代艺术的本质和内涵,也要学习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如何反映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的,要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看到中国发展的本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是58新潮以后,这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当时,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是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必然原因。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的行为受到的严重的限制,当时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所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意味着人们解放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方式。 所谓当代艺术,就是今天的艺术,艺术跟设计的区别就是,艺术是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是表现自我,抒发个人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设计是服务于大众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以大众为主体,以受众人群为主题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传达不出自己的主要内容,让主要的受众人群理解不了设计师的主要意图,那就不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反之,对于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来说,因受众人群在不了解当时艺术家的背景而不理解作品的意图是很正常的。所以说,要想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就要了解当代艺术家的成长环境,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才能完全理解和解读当代艺术作品。 国外当代艺术的诞生相对中国来说是比较早的,首先思想上比中国要更多元化发展,文化要更包容性,思想更开阔,政治更稳定。世界的当代艺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现状,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的当代艺术迅速发展,以后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的当代艺术发展更为稳定,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也不足以阻碍当代艺术的发展,外国的思想境界要比中国更激进一些。例如,杜尚的《泉》中,创作者以小便池为元素,把小便池放在展厅中,让人们去艺术批判,杜尚认为的当代艺术是生活中出现的元素,实在不必加以创造和修改。小便池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展厅内,让人们去观

2019年度尔雅中西文化比较规范标准答案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A、600年 ?B、800年 ?C、1200年 ?D、300年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天地 ?B、阴阳 ?C、男女 ?D、日月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