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体生物学活性

补体生物学活性

补体生物学活性
补体生物学活性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MAC的生物效应;

活化补体片段的生物效应。

(一) MAC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细胞裂解作用

补体系统活化?膜攻击复合物?

溶解靶细胞(如:奈氏细菌等G阴性菌,异型红细胞等)。

实际意义:A. 抗感染;

B. 自身免疫病。

(二)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1. 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C3b、

C4b、iC3b ?结合于吞噬细胞CR?吞噬免疫复合物。

实际意义:抗感染。

2. 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Ag-Ab复合物(可溶性)? C3b或C4b

?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

?吞噬清除。

实际意义:

a. 清除免疫复合物,如抗病毒感染;

b. 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复合物沉

积,引起肾小球肾炎。

3. 炎症介质作用

A. 过敏毒素作用:

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C5a、C3a和C4a

C5a、C3a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5aR、C3aR) ?释放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

?过敏反应性病理变化。

B. 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chemotaxin):C5a、C3a、C4a 和C5b67 C5a、C3a ?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炎症反应。

C. 激肽样作用:

C2a、C4a ?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炎性渗出、水肿。

实际意义:

a. 抗感染及清除异物;

b. 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炎性损伤。

4. 免疫调节作用

A. C3b ?促吞噬细胞;

B. C3b ?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

?促B细胞增殖分化。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三章补体系统 学习指导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新鲜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它包括多种因子,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补体组分的11种蛋白质、旁路途径组分、攻膜复合体及调节因子等近30多种不同的血清蛋白所组成。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组分用“C”表示,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l由C1q、C1r、C1s三个亚单位组成。参与替代途径的组分和调节因子中某些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或英文缩写符号表示,如B、D、P因子及CR等。补体激活后在其代号或数字上方加一横线,如C 1、C 3、B等。裂解后产生的碎片,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如C3a、C3b等。血清中补体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的10%,含量相对稳定,化学成份为糖蛋白,多数是β球蛋白,少数是γ和α球蛋白。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因此在使用补体时应采用新鲜血清。 二、补体系统的活化 补体系统在体液中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当其被激活物激活后,发生连锁的酶促反应,表现出其生物活性。补体有两条激活途径:①经典途径②替代途径。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抗原抗体(IgG1、IgG2、IgG3、IgM)复合物。参加成分是C1到C9各组分。激活过程分识别、活化和膜攻击三个阶段。替代途径激活时没有Cl、C2、及C4参加,C3首先被活化,然后完成C5~C9激活的连锁反应,故又称旁路途径或C3途径。本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脂多糖、酵母多糖及凝集的IgA、IgG4等。参与成分主要是C3、B因子、D因子和P因子,以及攻膜复合体组分。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见表3一1)。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另外,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是良好的旁路途径激活物,这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导致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坏。②促进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等。③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以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粘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a、C5b67,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四、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见表3—2) 补体系统激活时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可产生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控制补体的激活,以防止补体过度消耗和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表3—2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调节因子作用 Cl酯酶抑制物(C1INH) 抑制C1酯酶活性 C4结合蛋白(C4bP) 抑制C4b与C2b的结合 H因子(C3b灭活促进因子) 促进I因子对C3b的灭活或从C3bBb置换Bb,限制C3bBb的形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补体系统是人类和某些动物种属,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之一,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大多是由补体系统激活时产生的各种物质所发挥的。 溶菌、杀菌和细胞毒作用:补体能协助抗体杀灭或溶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如霍乱弧菌。补体还能溶解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当补体的C5-C9各成分均结合到细胞膜上时,细胞表面会出现许多直径为8-12毫米的圆形损害灶,最终导致细胞溶解。溶解细胞亦称细胞毒作用。 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状物质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这种作用称为调理作用。这是因为C3b肽链的一端能与细菌结合,另一端能与细胞表面有C3受体的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结合。这样,C3b作为桥梁把细菌或其他颗粒与表面有C3b受体的吞噬细胞连接起来,起到促进吞噬的调理作用。 中和及溶解病毒: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则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 近年来发现,不依赖特异性抗体的只有补体的即可溶解病毒的现象。如RNA 肿瘤病毒及C型RNA病毒均可被灵长类动物新鲜血清所溶解;若出去血清中的补体,该血清就不再能溶解病毒。据认为这种病毒溶解现象与病毒膜上有C1特异性受体有关。 炎症介质作用:1)激肽样作用C2b具有激肽样作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故又称C2b为补体激肽。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即因先天性缺乏C1抑制物,血清中C2b水平增高而发生水肿。补体激肽的作用不能被抗组织胺药物抑制。 (2)过敏毒素作用C3a和C5a都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过敏毒素作用可以被抗组织胺药物阻断。C3a和C5a的化学性质不同,抗药性也不同。C5a的作用比C3a强。 (3)趋化作用C3a、C5a和C567都能吸引吞噬细胞,故C3a、C5a和C567亦称为趋化因子。在补体激活部位,组织损伤部位或炎症部位,趋化因子的浓度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19世纪人们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的细菌,无论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均可以发现细菌的溶解,称之为免疫溶菌现象,如将免疫血清加热60℃,30min则可丧失溶菌能力。证明免疫血清中含有二种物质与溶菌现象有关。一种对热稳定的抗体,另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称为补体,单独的抗体或补体均不能引起细菌的溶解现象。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补体分子的组分和理化性质 补体分子是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均为多糖蛋白,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α、γ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由将近2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它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活化途径,其生物学意义不仅是抗体分子的辅助和增强因子,也具有独立的生物学作用,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以及免疫病理过程都发挥重要意义。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了统一命名, 分别以C1-C9命名。1981年对新发现的成分和因子也进行了统一命名。 如C1, C2, C3┅┅C9,其中C1又分为3个亚单位,分别为C1q, C1r, C1s。 1.每一分子的酶解片段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3b。 2.具有酶活性的可在其上面划一横线,如C1。 3.对灭活的补体成分加i表示,如C2ai。 4.对具有酶活性的复合物则应用其片段表 5.补体系统的其他因子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 P因 子等。示,如C3转化酶,可以用C4b,2a表示。

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理化性质 补体成分分子量 (KD) 电泳区 带 血清含量 (μg/ml) 裂解 片段 产生部位 第一组 C1q C1r C1s 390 95 85 γ2 β α 70 35 35 小肠上皮细胞, 脾, 巨噬细胞 C2117 β130 C1aC 2b 巨噬细胞C3190 β11300 C3aC 3b C3cC 3d 巨噬细胞,肝 C4(A因 子) 180 β2430 C4aC 4b C4cC 4d 巨噬细胞,肝 C5190 β175 C5a, C5b 巨噬细胞C6128 β260 肝 C7120 β255 ? C8163 γ155 肝 C979 α200 肝 第二组B因子 D因子 P因子 95 25 220 β α γ2 240 2 25 Ba, Bb 巨噬细胞,肝 巨噬细胞,血小板 巨噬细胞 第三组C1INH C4bp I因子 H因子 S蛋白 105 1100 93 150 80 α β β α 180 250 50 400 500 噬细胞 噬细胞 噬细胞,细小板 血清中:C3含量最高1300μg/ml,其次为C4,S蛋白,H因子各约C3,含量的1/3,其他成分仅为C3的1/10以下。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我国对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大量筛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取得了与动物实验相一致的效果。随着对中药在机体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中医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开始探讨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人按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和药物作用机理,将抗癌中草药分为四型八类,四型为细胞毒型、调节代谢型、促免疫型和活血化瘀型;八类为作用于细胞周期类、破坏细胞膜类、抑制细胞呼吸类、调节癌细胞代谢类、调整整体代谢类、植物血凝素类、促特异性免疫类、促非特异免疫类。中药的分类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从肿瘤免疫角度研究中药,研究最多的是补益扶正类中药,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药及动物类药也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分述如下: 1、补益扶正类: 这类中药免疫作用有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变态反应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及激素的影响,抗炎及调节作用,环核苷酸的影响。结合肿瘤免疫进行研究的这类中草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天冬、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薏苡仁、枸

杞子、龟板、鳖甲、核桃树枝、冬虫夏草等。 人参、刺五加、女贞子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人参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称为Prostisol,这一成份含有多种人参甙,动物试验证明这种成份可促进宿主蛋白质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人参皂甙有抗癌作用,可使癌细胞逆转。肿瘤晚期病人或手术、放化疗后身体较虚弱的患者适当服用人参确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体质,但一定要辨证用药。 黄芪、女贞子可增强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病毒性感染作用,黄芪在小白鼠体内可诱生干扰素。从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体注射小白鼠可使脾脏增大,浆细胞增生,有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材料证实,将病人淋巴细胞经黄芪、女贞子处理,则抑制淋巴细胞(Ts)的活性增强。党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抗缺氧、抗放射损伤、抗低温等,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及机体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也有促进。 茯苓、猪苓多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应用于临床已证明具有提高

补体系统

§5 补体系统 §5-1概述 补体的发现和研究: 补体是免疫学研究中最古老的领域之一。 1869年Creite发现有些动物的血清能溶解另一些动物的红细胞。 1888年Nuttall观察到一些细菌能被某些动物的血清杀死。 1889年Buchner证明血清不仅能杀死细菌,而且当血清55℃加热1h则失去溶菌活性,它将血清中这种热不稳定的杀菌物质称为防御素(alexin)。 1895年Bordet证实血清溶菌需要两种因子,一种对热稳定,只存在于免疫血清中,后鉴定是特异性抗体;另一种对热敏感,存在于动物的正常血清中,无特异性。随后他深入研究证实溶血反应也需要这两种因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898年建立了补体结合试验。 1899年Ehlich将这种不耐热的因子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即辅助抗体作用的意思。 20世纪40~50年代发现补体替代途径,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现凝集素途径。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几乎所有补体成分的基因被克隆、染色体定位,并获得多种基因工程产物。 概念:是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多种免疫效应功能的、最复杂的酶反应系统,在哺乳动物中由近40种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成分组成,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见表 ①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 ②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 ③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存在于细胞表面。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①经典途径补体成分命名:C1~C9;C1三个亚单位:C1q、C1r和C1s。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 IGM 是新近感染或病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MAC 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 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C4b 、iC3b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 的炎症介质 C3a C4a 、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 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 Fc 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 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 解离。②循环 IC 可激活补体,产生的__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 借助C3b 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 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 APC 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 的功能。 (二)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 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 ;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用于预 防疾病。 2. 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 ,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 _______ 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 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 ,称为Forssman 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 086与人B 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 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 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 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 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 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HBeAg- e 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都是良好的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补体是执行非特异免疫作用的效应分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功能性裂解片段和攻膜复合物可介导产生如下多种生物学作用。 1.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攻膜复合物(C5b6789)在细菌或细胞表面形成穿膜亲水孔道,可使菌细胞、病毒感染或寄生虫等靶细胞溶解破坏,产生对机体有益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若使正常组织细胞溶解破坏则可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病理性免疫损伤。 2.调理作用补体裂解片段C3b/C4b是一种非特异性调理素(nonspecific opsonin)。他们通过其断裂端与病原体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被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3bR/C4bR)的吞噬细胞识别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病原体等颗粒性抗原的吞噬杀伤或清除作用。 3. 免疫黏附及其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即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可激活补体,并与补体裂解片段C3b共价结合形成抗原-抗体-C3b复合物;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具有C3b受体(CR1),能与上述免疫复合物中C3b结合、即通过免疫黏附作用(immune adherence)使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在一起;进而通过血液循环,由红细胞/血小板将抗原-抗体-C3b复合物转运到肝脏,被表面具有C3b受体的巨噬细胞识别结合、有效吞噬清除。上述C3b介导的免疫粘附作用是体内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4、炎症介质作用①补体裂解片段C3a和C5a又称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他们能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3aR/C5aR)结合,而使上述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②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使之外渗进入感染炎症部位;可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显著增强。 5.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活化产物可通过以下几种作用方式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①C3b/C4b 介导的调理作用可促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提呈,有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②抗原-C3d复合物与B细胞表面BCR和BCR辅助受体(CD21/CD19/CD81复合物)中CD21(C3dR)交联结合,可促进B细胞活化;③滤泡树突状细胞可通过C3bR(CR1)将抗原-抗体-C3b复合物滞留于细胞表面,供抗原特异性B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word精品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 的炎症介质C3a 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086与人B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4.同种异性抗原;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抗原。 5.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 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1)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HBeAg- 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 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 (5)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毒复IGM是新近感染或病

补体系统的概述及系统的组成

医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补体系统的概述及系统的组成2015-05-25 12:17:45| 医疗卫生人才网 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 医学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一.补体系统的概述 补体系统是由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系统。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系统按功能分为以下三组: (1)固有成分:C1(C1q,C1r,C1s)-C9、B、D、P因子、MBL、丝氨酸蛋白酶。 (2)调节分子:分为可溶性调节因子及膜结合性调节分子。 (3)受体成分:有C1qR,CR1,CR2,CR3,C3aR,C5aR等。2.补体成分命名: (1)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1、C4、C2等。 (2)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 因子、H因子等。 (3)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表示,如:C3b。 (4)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5)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i表示,如:iC3b。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

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 摘要: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异物并维持内环境稳定。一直以来,补体系统的参与被认为是抑制肿瘤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对恶性肿瘤 的免疫监视中发挥作用。然而, 最新的研究指出补体也能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就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展开综述。 关键词:补体系统;肿瘤免疫;抑制;促进 引言 19世纪末, 在发现体液免疫不久, Bordet[1] 即证明,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 热的成分, 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的必要补充条件, 故被成为补体。补体并非单一成分, 而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 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称为补体系统。该系统由30 余种可溶 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补体广泛参与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 也 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 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 大系统[2]。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缺乏有效治疗,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健康,围绕它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众多层面。 1. 补体系统抗肿瘤作用 1.1 补体系统抑制肿瘤的生成、发展 补体系统在抗体介导的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在APC参与的CD4+T细胞辅助下, B细胞对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膜表达抗原产生应答, 并产生抗瘤抗体, 此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这一作用与补体在体液 免疫中发挥的辅助作用一致[3] 。IgM抗体引起的补体经典活化途径对有效启动 CD8+T细胞免疫应答有着关键作用。目前公认的补体清除肿瘤细胞的机制主要有 以下2 方面:①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参与的CD4+ T 细胞辅助下,B 细胞对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膜表达抗原产生应答,并产生 抗瘤抗体,此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并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抑制 肿瘤的生长,这一效应与补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的作用一致。②补体也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形成MAC 对肿瘤细胞发挥裂解效应,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作用。 1.2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由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mAb)活化的补体可以直接引起肿瘤细胞溶解或加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毒性作用。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在介导ADCC的同 时也激活了补体系统。对于被单抗包被的肿瘤细胞, 补体可以启动3种机制对其 产生作用。第1种是利用膜攻复合物对肿瘤细胞进行直接杀伤, 这一过程通常称 为“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mAbs结合的靶抗原可以被表达在免疫细胞(如 粒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FcRs)识别, 导致抗体依赖的 细胞毒作用。mAbs也可以通过其Fc段与C1q结合来活化补体系统。第2种机制 是补体受体以来的增强ADCC。例如, CR3 与iC3b结合促进了通过FcγR介导的效 应细胞与靶细胞的粘附。第3种机制称为CR3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R3-DCC), 用于杀伤微生物, 通常不被激活。 2. 补体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随着近年来各项研究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支持着与上述相反的观点: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 复习要点: 1.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 2.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3.熟悉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 4.掌握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5.了解补体的性质、补体合成的部位。 6.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了解体液中重要灭活物质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E C. IgA D. SIgA E. IgM 2.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a、C2a B. C3b、C4b C. C423、C567 D. C3a、C5a E. C2a、C5a 3.下列哪种成分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 A. C4b2b B. C567 C.C3bBb D. C3bBb3b E. IC 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C5转化酶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5.补体激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 A. C1 B. C2 C. C3 D. C5 E. C9 6.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7.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 A. B 因子 B. D 因子 C. I 因子 D. MCP因子 E. DAF 8.参与细胞毒作用和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b、C5b B. C42 C. C5b ~9 D. C567 E. C423 9.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蛋白 B. 具有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对热稳定 E. 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10.抑制C1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 H 因子 B. I 因子 C. C1INH D. S 蛋白 E. C4bp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16582528.html,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宁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4期 摘要免疫系统是身体抵抗病毒或者细菌的主要屏障,一旦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而补体系统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的清除掉身体内的异物,并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补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的发生。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补体系统会分泌与肿瘤生成相关的因子,并且还能激活肿瘤的信号通路,以此也就会促进肿瘤的发展。 关键词补体系统肿瘤免疫关系 0引言 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较快且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近些年来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而补体系统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相关肿瘤细胞的产生,还会产生导致肿瘤产生的因子。本文针对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补体的成分、活化及作用 补体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分子,而是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有效组成,统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构成成分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以及补体受体。补体固有成分常常存在于体液中,能够有效的参与补体的活化级反应。补体调节蛋白常常以可溶性或者膜结合的形式存在,能够实现对补体活化的调节。補体受体常表达于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能够与补体活性片段有效结合。补体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活化后所形成的补体,可有效的溶解肿瘤细胞、细菌和病毒等。第二,通过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凋亡细胞的方式实现对内环境的有效稳定,能有效的降低免疫疾病的发生率。第三,参与适应性免疫。补体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可以直接参与到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还能参与到免疫记忆,这样也就能增强人们的免疫力。 2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关系 2.1补体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补体与肿瘤的关系错综复杂。据相关实验可知,补体清除肿瘤细胞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CD4+T细胞的辅助下,通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B细胞就能对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者膜表达抗原做出一定的应答,促进肿瘤抗体的产生。该种抗体能有效的

试述参考资料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1. 试述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答:1、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2)参与成分:C1、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4b2b;C5转化酶:C4b2b3b。 (6)生物学作用:可在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C5转化酶裂解C5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溶解靶细胞;补体裂解形成的小片段C4a、C2a、C3a 在血清等体液中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2、旁路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是病原体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等。 (2)参与成分:除C3、C5、C6、C7、C8、C9外,还有B因子、D因子、P 因子等。 (3)激活过程:首先激活C3,然后完成C5--C9的活化过程。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3bBb;C5转化酶:C3bBb3b或C3bnBb (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与经典途径相似。 3、MBL激活途径: (1)激活物:表面具有甘露糖、葡萄糖的病原微生物。 (2)参与成分:MBL、C反应蛋白、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A、MBL:MBL激活起始于炎症急性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MBL 与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配体结合后,激活与之相连的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2与C1s活性相似,其激活补体的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MASP1具有C3转化酶活性,其激活补体过程与旁路途径相似。B、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C1q结合使之活化,激活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 (5)转化酶:C3转化酶、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 (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与经典途径、旁路途径相似。 2. 何为MAC? 答:MAC即膜攻击复合物,C5转化酶裂解C5形成C5b,C5b与C6、C7结合形成C5b67,该复合物插入靶细胞膜中,与C8结合形成C5b678附着与细胞表面,又与12个到19个C9结合,形成大分子C5b6789即膜攻击复合物。MAC裂解靶细胞,使靶细胞死亡。 第五章细胞因子 1.何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答:细胞因子(CK)是由基质细胞产生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多为7—10KDa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具有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的作用。

补体 系统

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补体的概念补体是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蛋白质,体液中的补体固有成分以及存在于体液或细胞表面的补体调节(抑制)蛋白共同构成补体系统,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重点但不求甚解) 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L途径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IgG1、 IgG2、 IgG3、IgM) 细菌脂多糖(LPS)、肽聚 糖、酵母多糖IgG4、 IgA 病原微生物表面甘露 糖残基(MBL)补体成分C1~C9 B、D、P因子C3、C5~C9 MBL、C2~C9、MASP- 1,2 C3转化酶C4b2a C3bBb C4b2a,C3bBb C5转化酶C4b2a3b C3bBb3b C4b2a3b,C3bBb3b 最终形成攻膜复合物:C5b6789n 经典途径,C3转化无C3,C5转化无C5,替代三B全到齐,经典替代美宝莲经典途径替代途径MBL途径 功 能 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 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 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 染早期发挥作用

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作用备注 调节吞噬作用C3b/C4b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形成大分子聚合物,易被吞噬 过敏毒素C3a和C5a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3aR和C5aR结合,触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超敏反应 趋化促炎作用C5a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病灶部位聚集,并刺激细胞分泌炎性介质促进局部炎症应答 四、补体与临床疾病(未考但可能考) 疾病免疫学机制治疗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 肿 C1抑制物基因缺陷所致C1抑制剂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磷脂酰肌醇(GPI)无法 合成 抗C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依库 丽单抗)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 功能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 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 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5.自身抗原; 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物、辐射而变性 6.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HBeAg-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