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

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概要(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编辑本段C/S工作模式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编辑本段C/S结构的优点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

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n2000或Windows XP

。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编辑本段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作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前台应用所不能违反的规则,在服务器程序中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编辑本段C/S结构与B/S的区别首先必须

强调的是C/S和B/S并没有本质的区别:B/S是基于特定通信协议(HTTP的C/S架构,也就是说B/S包含在C/S中,是特殊的C/S架构。之所以在C/S架构上提出B/S架构,是为了满足瘦客户端、一体

化客户端的需要,最终目的节约客户端更新、维护等的成本,及广域资源的共享。(1)B/S属于C/S,浏览器只是特殊的客户端;(2)C/S可以使用任何通信协议,而B/S这个特殊的C/S架构规定必须实现HTTP协议;(3)浏览器是一个通用客户端,本质上开发浏览器,还是实现一个C/S系统

服务器的架构和组成

一.服务器概述 服务器是指在局域网中,一种运行管理软件以控制对网络或网络资源(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进行访问的计算机,并能够为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提供资源使其犹如工作站那样地进行操作。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PC对外提供ftp服务,也可以叫服务器)。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PC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 有所不同。 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 服务器的功能: 提供服务 - IP 地址 将一种资源共享给多个请求者 - 数据库 将一种设备共享给多个请求者 - 打印机 为其他系统开放网关 - Web 提供处理能力 - 数字 存储内容 - 数据

二.服务器的主要分类 服务器往往被用于运行企业或个人的关键业务,所以对其性能与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会远远高于桌面电脑。一般来说服务器的CPU、内存、网络、存储都会使用企业级部件。譬如相比桌面电脑常用的Intel 酷睿系列CPU,服务器的CPU往往会采用性能更稳定强大的Intel至强(Xeon)系列或者IBM的Power系列。而内存也会采用带有诸如ECC效验等自恢复功能的高速企业级内存。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不同种类的服务器又会在网络、存储、内存、显卡等方面进行强化。如电信行业采用的服务器往往会配备高速网卡以配合高速交换机;数据仓库应用中的服务器往往会配备高速光纤卡以便通过光纤接口(Fabric Channel)与存储网络配合。 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非x86服务器: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它们是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或EPIC处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NIX和其它专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与富士通公司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EPIC处理器主要是HP与Intel合作研发的安腾处理器等。这种服务器价格昂贵,体系封闭,但是稳定性好,性能强,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中。 x86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机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如IBM的System x 系列服务器、HP的Proliant 系列服务器等。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性差、不安全,主要用在中小企业和非关键业务中。 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复杂指令集”,它是指英特尔生产的x86(intel CPU的一种命名规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厂商如AMD,VIA等生产的CPU),它基于PC机(个人电脑)体系结构。这种CPU一般都是 32位的结构,可称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构)。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CPU两类。 RISC型CPU RISC 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架构在同等频率下,采用RISC架构的CPU比CISC架构的CPU性能高很多,这是由CPU的技术特征决定的。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 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概要(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编辑本段C/S工作模式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编辑本段C/S结构的优点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

服务器结构

一、三种服务器结构简介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可以见到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三种服务器类型的说法,其实这是服务器目前主要的三种结构类型,也就是说这就是服务器在结构上的一种分类方式。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服务器结构类型,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 1. 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是我们见得最多,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它的外形与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立式PC机差不多,不同的只是机箱可能大些,机架多些(如图1所示),因为在其中安装的组件比普通PC机多些。 图1(点击看大图) 这种塔式服务器由于其机箱比较大,所以在服务器的扩展性和散热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优势,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当然也可以非常低)。正因如此,它可以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齐全的应用,如最常见的通用服务器(集多种常见服务器应用于一身,也可以配置成多种不同的服务器角色)通常就是采用塔式结构的,因为功能多,组件和功耗都可能较多,所以在系统散热方面的要求更高,而机箱大些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这种结构服务器适用面较广,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当然也有部门级,甚至企业级服务器采用这一结构。由于机箱大,对组件稳定性要求相对后面要介绍的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两种服务器结构来说要低许多,就像台式PC 在散热性方面要远低于笔记本电脑一样。所以这类服务器的价格通常比较低,加上其强大的服务器功能和良好的服务器性能,塔式服务器所具有性价比应是最高的。 2. 机架式服务器 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类型,它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设计。机架式服务器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结构类型服务器,如图2所示。 图2(点击看大图) 我们知道,许多网络设备都有机架式这种结构,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甚至Modem 等。之所以这些设备都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那是因为这些设备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结构设计后,就可把所有这些网络设备统一地安装在一个大型的标准机柜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还可使机房更美观、整洁,因为所有设备都用一个机柜安装,就不会显示那么零乱。 机架设备安装的机柜有一个国际通用标准,如19英寸机柜要求机柜的宽度是标准的英寸,高度方面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具体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10U、24U、30U、35U、40U、42U等。其中的“U”为机柜的高度单位,1U就是1个基本单元高度,相当于1.75英寸高。机柜的深度没作限制。如图3左、右图所示分别为一个标准19英寸机柜正、侧视图。在机柜中有许多机架,所有标准机架设备(包括机架服务器)都可以直接插入机柜的机架中,通过机架或者镙钉与机柜固定在一起。

客户机和服务器

现代组织需要知识工作者实现软件、信息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实现处理能力的共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组织正在建立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模型的网络。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由一台或多台主机和多台客户机组成的网络。主机(称为“服务器”)可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称为“客户机”)提供某种服务。客户机主要是采用个人电脑和工作站;而服务器主机可从微机工作站到大型计算机。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包括: (1)维护网络用户可访问和使用的信息与软件。 (2)实际完成客户工作站所需进行的处理。 对等网与客户机/服务器网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网络操作系统(NOS)-- 决定网络功能的系统软件。NOS负责管理:(1)网络内部的通信;(2)外设的共享;(3)信息的共享;(4)软件的共享;(5)任何发生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协调处理。对等网络的NOS只支持前两项-- 网络内部的通信和外部设备共享,而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则支持所有的五项功能。例如,图6-2b说明了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负责管理对信息和软件的共享的。在这个例子中,服务器常被称为“文件服务器”。图6-2a 还说明对等网中不存在负责管理共享信息和软件的服务器。 6.2.1 客户机/服务器作为一种企业模型 虽然很多人都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来描述一个特定网络或网络结构,但实际上客户机/服务器是一种企业模型。在这个企业模型中,客户机/服务器需要将特定的处理过程分布到网络上需要执行该处理活动的适当位置。所以,客户机/服务器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的基础,这一点我们曾在第2章有所讨论。客户机/服务器的企业模型着眼于构建一个符合企业运作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客户机/服务器由以下所列的信息、软件和处理能力组成: (1)信息 ·局部信息特指某个企业职能部门的信息; ·全局信息是覆盖整个组织的信息。 (2)软件 ·利用局部信息工作的局部处理软件; ·利用全局信息工作的全局处理软件。 (3)处理能力 ·运行本地软件处理局部信息的局部处理能力; ·运行全局化软件处理全局信息的全局处理能力。 在这个例子中,这里采用“局部”和“全局”这两个术语分别作为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同义词,所以客户工作站包括所有与局部相关的信息、软件、执行处理能力;而服务器则包括了所有与全局(整个组织信息)有关的信息、软件、执行处理能力。 Buehler食品公司是一家有30个连锁店的企业。公司运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将局部处理与全局处理功能分离,实现了其处理功能的优化。在每家分店中,出纳员都与存有货品价格的库存目录信息的服务器相连。这样做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如果货品价格发生变化,很快就能在服务器上反映出来;二是当出纳员扫描商品时,服务器马上就能用此信息更新商品库存目录。

ICE客户和服务器结构

参考《Ice分布式程序设计》马维达译 一、客户与服务器的结构 Ice 客户与服务器内部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客户与服务器都由这样一些代码混合而成:应用代码、库代码、根据Slice 定义生成的代码: ●Ice 核心为远地通信提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运行时支持。其中的大量代码 所涉及的是网络通信、线程、字节序,以及其他许多与网络有关的问题,我们的应用代码应该与这些问题隔离开来。 ●代理代码是根据你的Slice 定义生成的。如果你调用代理的某个函数,就会 有一个RPC 消息被发给服务器,调用服务端目标对象上的某个对应的函数。 在上文中提到,如下客户代码中,PrinterPrx代理类是由slice2java命令编译printer.ice文件生成的, Ice.ObjectPrx base = ic .stringToProxy("SimplePrinter:default -p 10000"); PrinterPrx printer = PrinterPrxHelper.checkedCast(base); printer.printString("Hello World!"); 当调用printer代理中的printString方法,客户会发送RPC消息,调用服务器上PrinterI类对象中的printString方法。

要想与某个Ice 对象联系,客户必须持有这个对象的代理。对客户而言,代理就是Ice 对象的代表(该对象可能在远地)。一个代理充当的是一个Ice 对象的本地大使,客户端中PrinterPrx代理对象就是PrinterI类在客户端的本地的大使。 当客户调用代理上的操作时,Ice run time 会: 1.定位Ice 对象 2.如果Ice 对象的服务器没有运行,就激活它 3.在服务器中激活Ice 对象 4.把所有in 参数传送给Ice 对象 5.等待操作完成 6.把所有out 参数及返回值返回给客户(或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抛出异常) 代理封装了完成这一系列步骤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特别地,代理包含有: ●寻址信息:用于让客户端run time 联系正确的服务器 ●对象标识:用于确定服务器中的哪一个对象是请求的目标 ●可选的facet 标识符:用于确定代理所引用的是对象的哪一个facet ●骨架代码也是根据你的Slice 定义生成的,因此,与你用Slice 定义的对象 和数据的类型是对应的。骨架代码是客户端代理代码的服务器端等价物:它提供了向上调用接口,允许Ice runtime 把控制线程转交给你编写的应用代码。 ●对象适配器是专用于服务器端的Ice API 的一部分:只有服务器才使用对象 适配器。对象适配器有若干功能: 1、对象适配器把来自客户的请求映射到servant对象上的特定方法。换句话说,对象适配器会跟踪在内存中,都有哪些servant,其对象标识又是什么。对象适配器与一个或多个传输端点关联在一起。 servant就是服务器开发者编写的类,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最终调用的是servant实例上的方法。 如上文中的服务端代码片段, Ice.ObjectAdapter adapter = ic.createObjectAdapterWithEndpoints( "SimplePrinterAdapter", "default -p 10000");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这里面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二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及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营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什么是账户呢?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该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账户的设置也与账户的级次有关,也就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开设明细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因而一般的只用货币计量。而明细账户提供的是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因而除了用货币量度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进行辅助的计量。 从这一阐述当中可以看出,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他们的联系是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的目的都是为了分类提供会计信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是分类核算的

项目,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第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既然账户是用来分类记录经营业务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来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 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教材40页,例示了账户的一般格式。这种格式是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格式。其左右两方的金额栏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比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服务器设计说明书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Alien FTP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端设计说明书 完成人:方超(061221021) 单梦凡(061221016) 组员:笪庆(061221015) 方超(061221021) 单梦凡(061221016) 指导教师:夏耐 2009年1月

一、概述 (3) 二、开发目标 (3) 二、参考文档 (4) 三、开发工具和平台 (4) 四、测试工具 (4) 五、程序结构 (4) 1)类定义 (4) 2)主要类接口 (5) 2.1CAlienFTPServerDlg类 (5) 2.2AlienFTPServerCmd类 (5) 3)线程定义 (6) 五、功能模块设计 (7) 1)总体流程 (7) 2)新建用户 (8) 3)侦听、启动连接 (8) 4)命令控制和响应模块 (10) 六、小结 (13)

Alien FTP服务器端设计说明书 方超061221021 单梦凡061221016 一、概述 FTP作为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其任务务是从一台计算机将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它与这两台计算机所处的位置、联系的方式、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无关。F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客户端要在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安装FTP客户程序,而服务器端则提供远程的访问和文件传输。针对FTP的服务器端来说,主要为用户和管理员提供访问权限,并通过侦听端口以随时响应合法的客户请求。通过控制通道和数据通道分别控制和响应对应的相关请求以及进行所需的数据文件传输。响应的基本指令同标准的FTP协议规范以做到兼容现行的FTP客户端软件(如Flashxp等),同时主要要保证同本组对应的FTP客户端程序相兼容,确保其正确性和可扩展性。 基于服务器端的功能和特点,需要保证能够对端口进行实时侦听,及时响应客户端发送的命令,并由此打开控制通道,等待客户端用户的命令再做对应处理,开放数据通道进行信息和文件等数据的传输。服务器需要能够对用户进行认证并对命令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满足传输等需求。由此在设计实现服务器端时,要能够建立一定的客户访问机制,设置权限,针对不同的用户确定相应的处理机制以实现“合法”的访问传输,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确地解析来自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命令,给予实时同时需准确无误地响应。要在客户端完成登陆,退出,列目录,下载/上传文件,下载/上传目录,删除文件/目录,新建目录,断点续传等操作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操作的对应命令做出回复完成合法用户所需的功能。 二、开发目标 设计并实现一个符合标准FTP协议规范的,并支持拥有登陆,退出,列目录,下载/上传文件,下载/上传目录,删除文件/目录,新建目录,断点续传以及传输过程中状态计算等功能的对应FTP客户端系统和兼容有同样功能的现行FTP 客户端软件。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概述

1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概述 1.1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的介绍 WinCC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结构,以下简称C/S结构)是一种在网络基础上,以数据库管理为后援,以微机为工作站的系统结构。这种结构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充分的利用了两端硬件环境优势。WinCC可组态含有多个客户机和服务器的C/S系统,从而更有效地操作和监控大型系统,通过在多个服务器中分配操作和监控任务,平衡了服务器的使用率,从而使性能得到更大的改善。 图1 图2 1.2 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对于安装,必须满足操作系统和软件组态的某些要求,不同版本的WinCC服务器客户机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参考以下链接: 8795716 1.3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的限制条件 服务器端: 每台WinCC服务器上都必须安装“WinCC Server”授权 客户机端: 根据需求可以分为客户机,Web客户机和瘦客户机。 表1 1) 中央归档服务器会被视为一个服务器。但它无法被同时当作操作单元使用。 2) 如果服务器也作为操作单元使用,则此服务器的客户机数目会减少到四个。 3) 混合组态:32 个客户机+ 3 个Web 客户机 4) 混合组态:50 个Web 客户机+ 1 个WinCC 客户机(也适合工程用途)

2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组态介绍 2.1 服务器客户通讯前提 > 网络连接正常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所有计算机都必须通过网络(局域网)相互连接。 可以通过Ping命令查看通讯是否正常 最好使用ping <计算机名称>来查看通讯是否正常 因为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的映射需要通过NETBIOS解析完成,在某些情况下ping IP地址并不能确保整体网络连接正常,更多信息请参考Microsoft MSDN相关文档 连接正常如下图: 图3 > 分配Windows用户权限 服务器客户机使用相同的用户名(推荐) 服务器端 用户?本地用户和组?管理工具?1)点击Windows开始菜单

借贷记账法账户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账户基本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 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 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 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明细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 为负债类账户。如“应收账款”账户为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 账户为负债类账户,如果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可将其合并在 “应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时“应收账款”账户则是一双重性质 的账户。双重性账户的总账余额没有经济意义,即它既不表示资产数,又不表示负债数,反映资产和负债实有数额的资料,只能从双 重性账户的各明细分类账户中分析获得。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 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 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 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 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 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 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

服务器硬件架构

从性能角度来看,处理器、内存和I/O这三个子系统在服务器中是最重要的,它们也是最容易出现性能瓶颈的地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服务器大多使用英特尔Nehalem、Westmere微内核架构的三个家族处理器:Nehalem-EP,Nehalem-EX 和Westmere-EP。下表总结了这些处理器的主要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从处理器、内存、I/O三大子系统出发,带你一起来梳理和了解最新英特尔架构服务器的变化和关键技术。 一、处理器的演变 现代处理器都采用了最新的硅技术,但一个单die(构成处理器的半导体材料块)上有数百万个晶体管和数兆存储器。多个die组织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硅晶片,每个die都是独立切块,测试和用陶瓷封装的,下图显示了封装好的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外观。 图 1 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 插座 处理器是通过插座安装到主板上的,下图显示了一个英特尔处理器插座,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时钟频率和功耗的处理器安装到主板上。

图 2 英特尔处理器插座 主板上插座的数量决定了最多可支持的处理器数量,最初,服务器都只有一个处理器插座,但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包含2,4和8个插座的主板。 在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性能的改善都与提高时钟频率紧密相关,时钟频率越高,完成一次计算需要的时间越短,因此性能就越好。随着时钟频率接近4GHz,处理器材料物理性质方面的原因限制了时钟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找出提高性能的替代方法。 核心 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Nehalem使用45nm技术,Westmere使用32nm技术),允许在单块die上集成更多晶体管,利用这个优势,可在一块die上多次复制最基本的CPU(核心),因此就诞生了多核处理器。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与服务器结构的区别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 98/Windows 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C/S 与 B/S 区别: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的. 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的. 1.硬件环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 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与电话上网, 租用设备.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 结构适宜. 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 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 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 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 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 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 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 SUN 和IBM 推的JavaBean 构件技术等,使 B/S更加成熟。

一个典型的采集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

一个典型的采集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 一个基于大量可复用模块的系统架构 作者:成晓旭 https://www.doczj.com/doc/0c15925331.html,/cxxsoft (声明:版权保留,欢迎转载、请保证文章完整性) 1、整个系统简介 假设系统是一个常见的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实例缩影:系统的最底层是硬件采集设备,硬件设备完成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或者设备的交互;上层的软件系统完成与自己硬件设备的交互,并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展现。 2、问题 在我工作的软件项目中,类似的应用存在于多个软件系统中,虽然这些系统在子系统设计及职责划分方面也如上图一般进行了明确的分层及模块化,但在核心的“通信采集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上存在诸多通病,导致整个子系统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对需求变动的适应性极差。集中表现在: A、整个系统被设计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业务调度控制类”:此类中包括几乎所有的通信业务管 理、通信中转、界面显示驱动、显示数据生成等。 B、在通信方式实现类(比如:串口通信类、语音卡控制类、TCP/IP通信类)中完成所有业务处理功 能:通信任务管理、下行命令队列管理、通信数据的收发、通信协议的解析、业务数据的分析甚至存储,甚至有些系统中还包括显示数据的生成及界面显示驱动。 C、对于多任务并发,多个设备上、下行同时通信的管理非常复杂:在通信处理类中引入非常、非常多 的数组来处理多任务并发,增加非常多的控制标志来标识记录具体某个设备当前所处的通信状态。由于没有进

行单独的业务抽象,当系统测试或上线运行之后,系统中实际的运行状态管理和运行标志判断,对调试人员或者系统维护人员来说,简单是一场噩梦!“整个系统就跟森林似的!”,已经是很多同事不约而同的感慨。 D、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非常差:如果通信方式变了,对不起,你必须重新实现通信处理类;当然, 所有的通信控制逻辑、协议解析、数据分析及存储、并行控制及管理、队列管理等功能你也必须重新开发了。 如果通信协议变了、数据分析逻辑变了,你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通信处理类”的那成千上万行代码里找寻找你关心的蛛丝马迹。 E、几乎没有可复用性了:那个家伙熬更守夜花两周研究的语音卡控制代码,你想尊重一下那位大侠的 劳动成果,直接拿过来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稀少的语音卡代码,早已淹没在茫茫的业务处理代码中了。 如果新签订的合同需要更换新的通信采集方式,那成千上万行业务控制代码你想将就用用也是难上加难的。3、采集服务器设计 采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实现与硬件终端的通信、下行命令的执行、上行数据的接收、协议解析,并且完成业务数据的分析、存储以及显示驱动。它既是系统的通信枢纽,也是业务核心。 下图是本人2004年设计的一个采集子系统体系结构的缩影。 A、通信采集子系统设计简介 本系统设计主要参考了大量的实时系统设计模式,并分析、总结了以前多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经验与教训。 采集子系统的“外部系统接口类”,设计成Fa?ade模式:在整个系统中,其它子系统需要执行什么控制命令、或者需要得到什么数据,只需通过“外部系统接口类”向采集子系统发出简单的命令请求,具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郑州华信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项目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名称:功能结构图 指导老师:王国君老师 专业班级: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组编号:第6组

系统功能结构 1.结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分为4个模块: 1>学生管理 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选课信息的添加。 2>课程管理 管理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成绩管理 管理学生选课的成绩信息,包括成绩的登记与修改。 4>信息查询 查询已经登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成绩信息。 2.功能结构图 2.1系统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2.2功能流程及工作流描述 1>增加学生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打开学生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姓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入学年份、专业和学院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2>修改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3>删除学生信息 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4>学生选课 根据学生学号与需要选择的课程,确认无误后保存,数据库中将自动添加新的选课记录。 5>增加课程信息 系统操作人员根据打开的课程信息增加界面,输入相关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和课程类型等),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关数据。 6>修改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课程的相关信息,修改相关条目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7>删除课程信息 根据课程号查询出该课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删除后,在数据库中删除该信息。 8>登记成绩 根据学号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成绩登记,未选课的学生无法进行登记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现金、银行存款和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实存额的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主要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所有者投资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资伯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主要有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实收资本”账户。 (四)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户是用来汇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并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 (五)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各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包括“待摊费用”账户。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取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材料采购”账户。 (七)收入账户 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本期损益的各项收入的账户。主要有“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账户。 (八)费用账户 费用账户主要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直接影响本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并计算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主要有“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所得税”等账户。 (九)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某一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的全部净收入的计算和分配情况的账户。包括“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 (十)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经营过

复印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复印机能快速、便捷的将文件、图片、书稿等图文资料进行复制,是办公室不可缺少的现代办公设备,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复印机的种类特点 由于复印机大都采用静电的方式进行复印,又被称之为静电复印机。新一代复印机从曝光、图文稿件的识别和图像信号的处理等过程中采用了数字技术,这种复印机被称为数码机(复印机)。 静电复印技术通常指的是利用静电和某些具有光电导特性的材料(感光鼓)在光的作用下从绝缘体变为导电体这一原理对被摄物(原稿)进行照相并以复印品的形式快速输出的复制技术。 在数码复印机中,曝光灯照射到放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得到的光照图像经过反光镜、镜头等光学系统照射到CCD图像传感器上,CCD将光图像变成电信号,再进行数字信号处理,CCD输出的电信号数字化后,再用数字信号控制激光器对感光鼓进行曝光,使感光鼓形成静电潜像。 2、复印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静电复印的基本过程 静电复印过程可分为七个过程,即:预曝光、充电、图像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和清洁七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静电复印的基本过程 如图2所示为一部典型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有关成像和复印的结构图示于图3。

图2 复印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3 复印机的成像和复印相关部件示意图 感光鼓是复印机的核心部件,它位于复印机的中心部位,如图4所示。欲取下鼓组件要操作代码程序:打开前盖,接通电源开关,用细螺丝刀(或牙签)触发维修模式开关→面板上会显示“S”字符,然后操作*→3→*→006,复印机便自动使显影器与鼓组件分离。卸 下固定螺钉便可将鼓组件分离。鼓组件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复印机的内部结构(佳能NP-3825) 图5 鼓组件的结构 感光鼓是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复印的,在旋转的过程中,连续复印直至完成一页的复印过程。因而许多零部件都安装在感光鼓的周围,如图6所示。 图6 感光鼓及相关部件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1.1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1.2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 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1.3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1.4 数据库区

光纤结构和基本原理

光纤基本结构及原理 2011-08-16 12:04 2.6.1 光纤通信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多种多样的通信业务迫切需要建立高速率的信息传输网。在传输网,特别是骨干网中,高速数字通信的速率已迈向每秒G(109)比特级,正在向T(1012)比特级迈进。要实现这样高速的数字通信,依靠无线媒质或是以传统电缆为代表的有线媒质均是不可想象的。这一难题直到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被人们发现之后才得以破解。光纤的潜在容量可达数百T,要比传统电缆的容量至少高出5个数量级。 纵观通信发展史,不难发现,人们一直在不断开拓电磁波的各个频段,把如何利用电磁波作为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已经学到,光可以看作是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开发光波作为通信的载体与介质是很自然的。在光通信的发展历史中,两大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光源和传输介质。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了第一台激光器,相对于其他普通光源,激光器具有亮度高、谱线窄、方向性好的特点,可以产生理想的光载波。另一方面,激光如果在大气中传播,会受到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人们设想利用可以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纤进行长距离的光波传输。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1km的石英玻璃光纤,达到了实用水平。目前实用的光纤直径很小,既柔软又具有相当的强度,是一种理想的传输媒质。目前,在朗迅(Lucent)、北电(Nortel)、阿尔卡特(Alcatel )、西门子(Siemens)等公司的实验室中,光纤传输技术已经达到数千公里无中继的先进水平。 光纤通信的定义: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一般在发送方对信息的数字编码进行强度调制,在接收端以直接检波的方式来完成光/电变换。 2.6.2 光纤的工作窗口 1.工作窗口的定义 光波可以看作是电磁波,不同的光波就会有不同的波长与频率。我们知道,透明的彩色玻璃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它只允许一种颜色的光波通过,而其他颜色的光波通过较少。石英光纤也具有类似的选择特性,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的传输损耗要明显小于其它波长的光波,这些特定的波长就是光纤的工作窗口。工作窗口是随着原材料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对光纤传输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一个接一个被打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