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说明地壳运动是如何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2、识别各种外力作用,解释其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辨认几种基本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

4、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解读图片,绘制示意图,尝试通过图来理解地理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对身边各种自然现象观察的习惯,欣赏各种营造力造就的奇特自然现象。

树立对自然的崇敬心理,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形式;

2、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进入新的章节,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理名词“地表形态”

那么,什么是地表形态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

活当中,我们是不是能看到许多美丽而且壮观的景象,比如说高山,大海,

草原,河流、、、、等等。那么,我们把这些能被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

的起伏状态就叫做地表形态了,也可以叫做地形或者是地貌。同学们可以看

一下68页,上面有介绍。那么地表形态是怎样被塑造的,塑造地表形态的

力量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节的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课学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过渡] 同学们看标题,这一节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是力量!那么这个力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很多种,比如人类活动对地表形

态就有影响,人类推平山丘,填堆河谷、修造建筑等等,就使得原来的地表

形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自然作用,也叫

做地质作用。所谓地质作用就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组成物

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力量来源不同又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接下来,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内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板书)

[提问]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从语文的角度来讲解一下’内力作用’四个字的含义。

[讲解] (学生回答:从语文角度来说,内力作用应该就是内部力的力量起到的作用吧)恩,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地理上的内力作用是怎么一回

事。

1、含义:由地球内部的力量引起的作用———内力作用

2、力量来源(板书)

从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中,我们已经得知,内力,就是内部力量!放咱们地

理中来讲呢~这个内部力量当然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而其力量来源呢,

就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力量叫做内

营力。这个能量是巨大的,如果大家比较关注时事就知道今年8月30日印

尼火山爆发吧,它就是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当然,那只是一个很明显的表

现,还有一些内力作用进行的很慢,需要很长时间人们才会感觉的到就像案

例一中提到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一样。需要几千万年的时间。

[讲解]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大家看书上,有哪些呢?(有学生回答: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三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运动(板书)

很好!变质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岩石在不同于他产生时的环境下,他的成分,结构等往往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的关系,我们就叫做变质作用。

但是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于是不能直接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而

岩浆作用呢,是指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或者是地壳上升到地表或是在接

近地表的途中发生的各种复杂变化的过程。所以岩浆作用只有在岩浆喷出地

表后地表后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只有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塑造最为重要。现在

我们就一起来看地壳远动。

4、地壳运动(板书)

由内营力所造成的地壳节后的改变,我们就叫做地壳运动。

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请同学

们看70页顶上最顶上那一段,然后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个表

从这表格上,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看到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如何对地表产生影响的了。水平运动就是岩层平行于地表运动时事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这就使得地表形成很长的断裂带和褶皱山脉。现在请刚才一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演示一下。(教师用两本书做演示,当两本书一起往中间移动时,便产生隆起,解释这就是水平运动造成的褶皱山脉。然后两本书同时往两边移动,于是中间出现裂缝,解释这就是断裂带。)

而垂直运动呢就是地壳的岩层上升和下降,使得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能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路变迁(用两粉笔盒做演示,岩层上升,就使得原本平坦的地表变的起伏)。这两个运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经常是一起发生的,但是不同区域他们又有主次之分,如果就全球来看,还是水平运动是主要的,垂直运动只是起辅助作用。而正是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而内力作用总的趋势呢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活动]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70页活动题。这道题不难,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出正确答案,大家先讨论2分钟,然后同学们可以主动发言。

好了,2分钟到了,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回答:第一题中那不勒斯湾海岸是处于下降运动中,因为三根石柱底部不见了很多,第二题表明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中,因为石柱上有了海生生物钻刻的痕迹,第三题,说明了地壳有垂直运动的特征。)恩,很好,答的很对,第一题呢,因为从公元79年到15世纪的时候,也就是那三根石柱由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很明显第二幅比第一幅中的石柱短了,但是大家想,短了也可能是石柱从上面断了一截呀,可为什么说是下降的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三根石柱底部横纹的雕刻?在第二幅里面,它的底部横纹的雕刻是不是不见了。如果是从上面断了的,那横纹还应该保持的对吧?同理,第二题,因为第三幅图那三根大石柱底部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物钻刻后留下的痕迹出露出了还平面,说明他是上升的。有了一二题的答案,第三题就迎刃而解了吧,先下降然后上升,不就是我们刚学习了的地壳运动里的垂直运动嘛!

[提问] 现在我想再提一个问题那不勒斯湾海岸这样下降后又抬升,几个世纪后,它又会下降然后又抬升,这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请想一下,每

次升或降都需要几个世纪,这说明什么?(学生:说明要的时间很久)恩,

对了,在想想这样一升一降一升一降的重复,我们用一个数学上的专业语

应该怎么说?(学生:周期?)对,很好,所以我们又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地壳运动据有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观察到,

公元79年的时候,大理石石柱上有被火山灰覆盖的部分。为什么呢?那就

表明在这之前,那不勒斯湾海岸肯定出现过火山爆发,于是从这幅图上,

我们其实还能得出,该地发生了岩浆运动的内力作用。在这可以给大家讲

一下位于那不勒斯湾东海岸有一座叫维苏威的火山是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

活火山,维苏威火山呢在公元79年的有过一次猛烈喷发,摧毁了当时拥有

2万多人的庞贝城,如果大家感兴趣在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

好了这道题到这里我们就算完整的做好了,而且还得出了那么多的其他信

息。所以从这道题就提醒大家了,大家看图做题的时候,只要把图上给的

信息都提取出来了,那么读图题也就很好做了。

[过渡]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呢,是十分奇妙的,万事万物总是有相对物的存在,比如说,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好就有坏、、、、那么,我们刚刚

学习了内力作用是让地表变的起伏,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存在一个力,让

地表变的平坦呢?没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地质作用的另一个形式,

外力作用。

三、外力作用(板书)

1、力量来源 (板书)

[讲解] 有了我们刚刚对内力作用的学习,外力作用就比较简单了。大家看上就知道了,外力作用就是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的地

标形态的变化。之前说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内部发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量,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

塑造主要有四种方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现在就让我们一个一个的看,首先:

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板书)

(1)、风化作用(板书)

风化作用就是指,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常常就使得地表上岩石

发生崩解和破碎,然后那些大的岩石就变成了大小不等的碎块和沙粒。

大家一定在想,水和生物能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还好理解,但是温度又

是怎样对岩石产生作用的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温度传递需要时

间嘛,白天,当岩石外面受热膨胀时,而岩石里面却没有变化,于是就好

比一个瘦人穿了件大衣服,没有什么影响;而夜晚,温度已经由外面传到

了岩石里面,当岩石外面冷却收缩而内部膨胀时,就好比一个胖子穿了件

小衣服,衣服必然要破裂,所以坚硬的岩石也就崩踏破碎成了小岩块了。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粒和碎块呢就堆积在原地,可以为其他外来作用创造条

件。风化作用还可以细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有生物风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

(2)、侵蚀作用(板书)

大家知道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流水侵蚀使地表变的崎岖。下雨的时候,

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雨水会把地表的泥沙带走,下切冲出一条条小的沟

壑;如果雨水越积越多,就会沿着小的沟壑流走,带走的泥沙也就更多,

慢慢的沟谷不断发育,不断加宽加深,小沟变大沟,就形成了崎岖的地表

形态。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还有我国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大家可以看书上72页活

动中的第一幅图,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加上地表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

所以形成了这样的结果。像流水对于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这种破坏作

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也

都有侵蚀作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侵蚀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常见的侵蚀地貌有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

川侵蚀、海浪侵蚀。大家看71页图4.3,它就属于海浪侵蚀,海浪冲

刷到岩壁上,岩壁便被一点一点的削少,这就使得岩壁就不断往后退,

不过这个过程也是长期的。当然,也有些岩性比较硬的,海浪对它的

侵蚀作用比对其它岩石的侵蚀就更弱,于是就形成了海蚀柱和海蚀崖。

再看图4.4,因为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冰川也是在缓慢移动的,在移动

的过程,那摩擦力就会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同时,冰的移动也会使

它在运动中遇到的阻碍,比如说一些大石被冰川压碎一起带走,这也

使得地表产生了变化。而其作用后的地貌就是冰蚀地貌了,他有一个

很大的特点,就是经冰蚀后的山体坡面都十分平滑而山尖都十分尖锐。

这种地貌广泛的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原山地。而风化侵蚀呢,往往形成

侵蚀蘑菇或者是侵蚀城堡,大家看书上72页第二幅图,那就是风化侵

蚀形成的侵蚀蘑菇。风蚀地貌在我国多表现在西北干旱沙漠地区

[讲解] 我们刚才提到了,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有碎屑物,那么他们的碎屑物又到那里去了呢?又是怎么被带走的呢?接下来,同学们就和我一起

揭开这个谜底。

(3)、搬运作用(板书)

(4)、堆积作用(板书)

大家都知道,长江三角洲的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而它的形成就是因为长江每年输送了大量泥沙过来,慢慢的堆积所形成。

搬运作用就是指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下,使它们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堆积作用就是指在搬运的过程

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或者外部作用力的减弱,那些物质就会堆积

起来由此就形成了堆积地貌。

在平原河流的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三角洲和冲击平原。而在山区河流

的出山口,河流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于是形成冲

积扇大家看书上72页第三幅图,那就是冲积扇,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

以后的学习中学到,这里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而风力的沉积作用

形成了堆积地貌——新月型沙丘也就是书上图4、6。在沙漠中有大量

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当风在搬运途中风

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这是沙漠地

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另外,细小的粉沙尘土,被风携带到更远的地方

才沉落,因而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常形成黄土堆积,就像我国的黄土高

原。大家看图4、5,在沙质海洋里,由于海浪作用而形成的堆积地貌,也就是我们说的沙滩。

综上所诉大家就可以看出,搬运作用只是一个过程,一般不会行

成具体的地貌形态,但它确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搬运作用不

断的转移和运输物质,才使得侵蚀作用不断继续,堆积作用不断

完成。

[提问] 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形式了,那么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我会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略)

[总结] 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积提供了条件其中侵蚀和堆积作用是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所以外力作

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

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的对

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

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要注意的是,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结合在一起,一般来

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图来总结一下对地质作用的学习:

[结束语] 好了,以上呢就是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一点时间,同学们自己看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举手,我们再一起讨论一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1、力量来源

2、内力作用的三个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远动

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三、外力作用

1、力量来源

2、表现形式

(10、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内外力关系示意图:

高三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一、章节结构回顾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考点再分析 1、考点一: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岩:侵入岩: 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碎屑物,然后又变成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特征:两点(理解) 举例: 变质岩:在地壳内部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举例: 2、考点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本质:和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解题关键:紧扣岩浆的位置,注意变式图。

成因特点地表形态实践意义 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 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 生的弯曲变形。 背斜-岩层向 上拱(中心老, 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 下弯(中心新, 两翼老)。 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顶部受 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背斜储油、 向斜储水; 背斜处建 地下隧道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上升岩块(地垒)—成山岭 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 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 隧道、水 库选址尽 量要避开 断层;泉 水、湖泊 分布地; 河谷发育 分布区外力作用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其它主要在湿 润、半湿润 地区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V 形谷),黄土高原千 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洪)积扇、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 (有分选性) 喀斯特地貌 溶蚀作用: 峰林、石林、溶洞。 化学堆积作用: 钟乳石、石柱、石 笋。 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形成(有分选性)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 U形谷、冰斗、刃脊、 角峰、峡湾 冰碛地貌(不具有分 选性) 5、考点五: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原因 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 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 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说明地壳运动是如何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2、识别各种外力作用,解释其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辨认几种基本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 4、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解读图片,绘制示意图,尝试通过图来理解地理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对身边各种自然现象观察的习惯,欣赏各种营造力造就的奇特自然现象。 树立对自然的崇敬心理,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形式; 2、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进入新的章节,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理名词“地表形态” 那么,什么是地表形态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 活当中,我们是不是能看到许多美丽而且壮观的景象,比如说高山,大海, 草原,河流、、、、等等。那么,我们把这些能被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 的起伏状态就叫做地表形态了,也可以叫做地形或者是地貌。同学们可以看 一下68页,上面有介绍。那么地表形态是怎样被塑造的,塑造地表形态的 力量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节的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新课学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过渡] 同学们看标题,这一节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是力量!那么这个力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很多种,比如人类活动对地表形 态就有影响,人类推平山丘,填堆河谷、修造建筑等等,就使得原来的地表 形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自然作用,也叫 做地质作用。所谓地质作用就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组成物 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力量来源不同又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接下来,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内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板书) [提问]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从语文的角度来讲解一下’内力作用’四个字的含义。 [讲解] (学生回答:从语文角度来说,内力作用应该就是内部力的力量起到的作用吧)恩,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地理上的内力作用是怎么一回 事。 1、含义:由地球内部的力量引起的作用———内力作用 2、力量来源(板书) 从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中,我们已经得知,内力,就是内部力量!放咱们地 理中来讲呢~这个内部力量当然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而其力量来源呢, 就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力量叫做内 营力。这个能量是巨大的,如果大家比较关注时事就知道今年8月30日印 尼火山爆发吧,它就是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当然,那只是一个很明显的表 现,还有一些内力作用进行的很慢,需要很长时间人们才会感觉的到就像案 例一中提到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一样。需要几千万年的时间。 [讲解]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大家看书上,有哪些呢?(有学生回答: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三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运动(板书) 很好!变质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岩石在不同于他产生时的环境下,他的成分,结构等往往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的关系,我们就叫做变质作用。 但是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于是不能直接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而 岩浆作用呢,是指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或者是地壳上升到地表或是在接 近地表的途中发生的各种复杂变化的过程。所以岩浆作用只有在岩浆喷出地 表后地表后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只有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塑造最为重要。现在 我们就一起来看地壳远动。 4、地壳运动(板书) 由内营力所造成的地壳节后的改变,我们就叫做地壳运动。 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请同学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9.D 10.C 11.C

【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选C。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 的塑造(1)及答案 链接----(2019·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 【解析】 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运动 方向 ←|→→|←→|← 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 弧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 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 图 2. 内容 理论要点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板块 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 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推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1山地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2.1山地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形成地表形态的形式有两种,分 别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师补充答案)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山地的形成

(板书)一、褶皱山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情况: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的山系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高大的褶皱山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板块怎么样划分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4.10图,各板块的名称、位置、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等。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背离运动:张裂(裂谷或海洋),相对运动:碰撞(高大的褶皱山系) 【课堂练习】 1、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 C.岩层的坚硬程度 D.岩层的新老关系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3、4、5、6、7、9、13、26、27 山地的形成8、10、11、12、14、15、23、26、27、28 河流地貌的发育16、17、18、19、20、21、22、24、25、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天津文综,6~7题)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

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1年北京文综,8~9题)如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4.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例及图示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①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 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②地岩层分布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附5 主要植被 Word版含答案

附5 主要植被 学习目标: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重点)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 (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 (1)热带 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自主诊断] 1.植被就是指植物。( )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 6.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提示】 1.×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5.×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 6.×荒漠中也会存在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合作探究·攻重难] 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思考交流】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设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整体上把握内、外力作用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变化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山岳的形成和发展来理解、掌握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塑造方面的作用过程,以及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交通运输)的影响。该部分教材以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为例,具体解释了内部地貌的演化过程。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褶皱山和断块山部分,教材先剖析了褶皱和断层的发育过程,然后具体介绍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还以交通运输为倒,分析了山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侧.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并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的野外观察。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山岳的形成,是上节所学内容的具体应用,教学时要注意与案例相结合,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山岳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山岳案例的分析及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山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对山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探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来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难点: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其判别;地形倒置的成因;断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貌;火山的形态特征;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教学以山岳地貌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系统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归纳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中注意了“四个结合”,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传授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褶皱(背斜、向斜)、断层、火山的模型、常见地貌的景观图片或影片资料。制作褶皱、断层的形成动画,火山喷发的影视资料。指导学生野外观察当地的典型山岳地貌。准备实验材料。 2、学生: 课前学习:预习本课知识,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山岳的类型、成因及褶皱、断层的类型、成因和火山喷发等方面的知识。搜集资料,包括野外考察所拍照片、手绘简图及采集的标本等。还要搜集本地区地形特点及分布等方面的资料。观察褶皱、断层、火山的模型。 野外观寨:学生分组对当地的典型山岳地貌进行野外考察,观察褶皱(背斜、向斜)、断层的特点,对典型断面、景观要拍照或绘出简图,并要注意采集标本。野外考察时要注意安全。物体受力实验:把一根木辊(树木的枝条也可)放在桌面上,在其两端慢慢用力向木棍中间挤压,仔细观察发现,木辊向上拱起的顶部首先破裂。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3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张兴良、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湖北省宜昌长阳地区的地下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该重大发现对解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其中甲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富含大量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的应为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地质作用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印尼火山喷发B.②—岩浆岩的形成 C.③—煤炭的形成D.④—华山的形成 小明一家暑假去青海旅游,在柴达木盆地吉乃尔湖附近发现了著名的“水上雅丹”地貌群,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盐湖中,其形态与北侧陆地上的雅丹群一致,水中部分雅丹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下图).小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因为吉乃尔湖水面抬升,逐渐淹没北侧的雅丹群,才形成了目前这片“水上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发现雅丹垄脊两端高度差异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上覆岩石物质组成差异大B.向阳端植被护坡作用明显 C.迎风端风力侵蚀强度较大D.当地风向风力年际变化大 4.推测水上雅丹出现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湖水侵蚀C.雨水冲刷D.游客攀爬 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 6.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量。 2、 表现形式:___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水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垂直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是___________。 二、外力作用 1、 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的_________________。 2、 主要表现形式为______、_______侵蚀和_______。 3、 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趋于__________________。 4、 外力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为_____、______、______。 2、 地壳物质循环图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地区中,容易被侵蚀的是( ) A .植被茂密的山区 B .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 C .湿润多河流的山区 D .第四纪冰川覆盖的高山区 5、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是( ) A.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B.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 C.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 D.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6、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 过程,形成A 岩,A 受到 作用,形成B 岩 (2)、A 和B 岩石,在 条件下,发生③ 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 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 作用,又成为新的 。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注意:地形与地质构造的区别。(分类归纳)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重点) 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典型地貌。(重点难点 ) 一、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图中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 (3)据图填写下表: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 ①褶皱:图中A 、B 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 处叫背斜。B 处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 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1)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 ) (2)华山是典型的褶皱山。( ) (3)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中的岩浆活动的具体体现。( ) 【提示】(1)×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岩层弯曲,因此褶皱山体现的主要是水平运动。 (2)×华山是因断层活动而形成的断块山。 (3)√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欧亚板块吗? (2)在板块边界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提示】(1)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断层等。 (3)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归纳总结]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体分析如下表: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重力能 C .潮汐能 D .太阳辐射能 2.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叫( ) A .固结成岩作用 B .搬运作用 C .侵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读 “31.5°N 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 (横坐标表示经度)。 3.图中N 湖泊水面与M 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大值多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图中X 海域与Y 高原,分别位于( ) A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D .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岩浆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B.c河段附近地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D.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 C.海浪D.风力 8.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0.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教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质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 【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 【板书】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向斜②内力作用③侵蚀作用④断层⑤三角洲平原⑥交通运输 [触摸高考] 主题一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 1.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为6.4 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 cm/s。(2)从图上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河流流速的快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较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较轻的后沉积。 答案:(1)B (2)D 主题升华外力作用空间分布规律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 (2)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形成地貌差异。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主题二地质剖面图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第2题, 第3题,图中 信息 ―→ 图中有两处岩层倾斜 情况,且倾斜角度不同 ―→ 出现过两次 褶皱过程 答案:2.B 3.B 主题升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3)等。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4、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A B. B C. C D. D 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B. b图 C. c图D. d图 18、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 19、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2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 的力量》word教案 一、重点和考点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明白得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状的要紧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刻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进展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状的变迁。 4、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状的阻碍。 5、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状的观点。 6、明白得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陆地环境的阻碍。 7、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在把握地质作用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考试说明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状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要紧是。它要紧表现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水平运动使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要紧是。它对地表形状的塑造要紧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阻碍下,或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叫作用,常在原地势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岩石能够分为、、三大类。 2、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和作用,形成岩;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和作用下发生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岩石深处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那个过程称为。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 2007重庆卷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现在,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多1个 B.多2个 C.少1个 D.少2个 例二 2007四川卷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 物质循环过程 Ⅱ2018北京文综,4,4分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及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与地貌说明地貌及其景观的主要 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 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 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Ⅲ 2017北京文综,36(2),6分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北京文综,4,4分 考查火山的形成和板 块运动 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5北京文综,4,4分考查喀斯特、冲积扇 等地貌特征及成因 ★★★2015北京文综,5,4分 地质灾害Ⅱ2019北京文综,36(1),8分考查地震多发的原因 和主要危害 ★★☆ 分析解读本专题几乎每年都考,考查频率极高,分值约为4~8分。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貌现象为情境,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综合题往往直接呈现实际地貌。预计未来北京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还将加强,重点考查内容依旧集中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会给出新的自然地质、地貌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计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考查会加强,可能与内力作用、地貌的知识点混合考查。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约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北京东城期末,15)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2019北京东城期末,16)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⑥ 答案C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房山一模,7)图中() A.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B.图中沟谷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 C.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 D.黄土层形成的年代晚于花岗岩 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