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课本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4、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有点困难,因此必须把本单元作为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教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 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2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第3课时总序第教案课型:练习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①记录数据有哪几种方法? ②对数据进行整理有哪几种方式? 二、练习 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青岛版2017-2018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青岛版2017-2018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 1、9的4倍是()。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2、每套衣服需要布料3米,21米布料最多可以做()套衣服。 3、将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十四四九() ()三十五三六() 4、有24个球,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人;如果分给8个组,平均每组分()个。 5、24÷6这个算式商是(),24叫做(),6叫做()。 6、一个周有7天,其中5天上课。*在生病之前上了35天课,一共是()个周。 7.小明和6个同学一起折纸鹤,每人折6个,一共折了()个。 8、你佩戴的红领巾上有()个角,分别是()角和()角。求6条红领巾一共有多少个角,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9、杨洪站在校园的操场上,面向西方,他的后面是()方,右面是()方。 10、按规律填空。 2358()() 二、请你选一选。 1、3.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①用了3个筐装。②平均每个筐装5个。③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2、一套尺子2元钱,一个笔记本4元钱,小明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笔记本和8套尺子,小明带了多少钱?……………………………………………………………() ①6元②16元③20元④34元 3、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①6+7②7×6③6+6+6+6+6+6+6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36÷9表示36里面有多少个9。②因为2+2=2×2所以3+3=3×3。 ③3×6和18÷3用同一句口诀。④7+7+7写成乘法算式是3×7。

5、下面四个图形中哪个是钝角?…………………………………………………() ①②③④ 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以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①1米②4米③8米④16米 三、我会判断,我很细心。 1.求6的4倍是多少?列式是6×4。() 2.12里面有4个3,列式:12÷4=3() 3.计算7×3和21÷3用同一句口诀。() 4.9×3和3×9的得数相同。() 5.45÷9=5,读作:45除以9等于5。() 6.()×5<45括号里能填8。() 7.9个7连加,列式是7×9。() 四.请你算一算。 1、直接写结果。 7×6=0×9=5+6=15÷3=9×3= 8×3=41-18=5×1=2×6=56÷7= 2、列竖式计算。 8×9=48÷6=63÷7= 3、计算下面各题。 9×9-7056-32÷816÷4×2 4、看图列算式。(6☆) □+□+□+□=□□÷□=□ □×□=□□÷□=□ 五、请你来解答。 1、老师买了30个笔记本,奖励给6名同学,每名同学3个本子,还剩多少个本子? 2、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问题。 二年级(3班)二年级(4)班 科技小组718 舞蹈小组2824 ☆二年级(3)班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是参加科技小组人数的几倍?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西师版二下数学教案---(新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数(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3~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 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1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 一、填空。(23分)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商是( )。 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72÷8=9 可以表示72里面有( )个( );也可以表示72是( )的( )倍; 4、32除以8的商是( ),再乘7得( )。 5、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其中有一个( )角,两个( ) 角。 6、将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 >( ) 8、9的3倍是( ),32是4的( )倍。 9、妈妈今年35岁,小红今年5岁。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 ( )倍。 10、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简便算式是( ) 二、判断下面的话对吗?(4分) 1、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2、风车转动和拉抽屉都是旋转现象。( ) 3、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4、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三、选择。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5分) 1、下面图形( )通过平移可以和重合。 ① ② ③ 2、96-32+28= ,正确答案是( )。 ① 29 ② 60 ③ 92 3、36+28 ○ 6×9比较,○ 内应填( )。

① ③ = 4、12÷4读作:() ①12除4②12除以4③4除以12 5、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①3②4③5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54÷9=5×8=54+6=7÷7=64-8= 16÷2= 7×3=32÷8= 36÷6=48÷6= 45÷5= 56÷8= 3×8÷4= 4×9÷6= 9×8+15= 8×7-32= 2、列式计算(9分) (1) 7个3相加,和是多少? (2) 45是5的多少倍? (3) 甲数是6,乙数是甲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 五、动手操作。(12分) 1、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在方格里画出下图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七、解决问题。(31分) 1、填一填。(6分)二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表 班级男生女生合计 二(1) 18人比男多7人 二(2) 比女生少4人24人 二(3) 25人27人 2、(5分) 把上面的萝卜平均分给5只,每只小兔能分得几个萝卜? 3、(5分) 4、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15分) 1、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5分) 2、一共需要多少个窝?(5分) 3、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试着解答出来。(5分)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二

2017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甜甜的梦教案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1.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2.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的内容: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单元总课时:约2课 课题认识整时课时 1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钟面,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实物钟表、学具钟表、课前要求熟悉自己的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认识钟面 1、出示主题图 问题:1)小红是什么时间起床的? 2)你怎么知道的? 揭示主题:你们看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工作和学习,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钟表这位新朋友。 2. 出示一个○:要让它成为钟面,还需要添上什么? 介绍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电脑分别呈现,成为一个完整的钟面) 3.你还知道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初步认识时间 1. 课件出示钟面,问:这些时间你认识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学情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解决措施: 在数学情境中学习,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参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解决问题 -----------------------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注意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较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

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动手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注意问题: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测评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一) 一.填空 1.70里面有()个十,260里面有()个十. 2.600里面有()个百,1200里面有()个百. 3.14个十是(),14个百是(). 4.5个百加3个百是()个百;5个千加3个千是()个千. 5.16个百加2个百是()个百,写作(). 6.13个百减5个百是()个百,写作(). 二.口算下面各题 400+500=200+400=3000+4000= 800-500=700-400=7000-3000= 1200+3000=400+2000=4600+300= 1700-400=7800-800=3400-3000= 1200+6000=2600+300=4000+600= 9000-7000=780-80=2400-400= 三.在()里填上“>”、“<”或“=”. 1000()999 99()101 1111()9999 999()1001 1010()999+1 99()100-1 1001-1()999+1 四.在()里填上“+”、“-”、“×”或“÷”. 45()5=3()3 6()7=40()2 7()9=87()24 48()6=27()19

五.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五千零八写作500008.() (2)6785是一个四位数.() (3)3个一,5个十,7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3574.() (4)一个数的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六.应用题 1.养鸭场养鸭8000只,昨天上午卖出3000只,下午卖出4000只.还剩下多少只? 2.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第一个星期加工了1600件,第二个星期加工了2000件,还要加工3000件玩具才能完成任务.共要加工玩具多少件? 3、养鸡场 4、5月份的水费和电费如下表: 4月份5月份水费(元)5000 3000 电费(元)2000 900 (1)两个月的水费和电费各花多少元? (2)5月份比4月份节约水电费各多少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20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一辆公交车里原来有28人,到站点后下去8人,又上来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22筐苹果和18筐梨,运来的橘子和苹果同样多,三种水果一共运来多少筐? 3.静静写了6天大字,前5天每天写3张纸,最后一天练了4张纸,静静一共写了多少张纸? 4.小明有18元钱,小红有24元钱,小红应该给小明多少元钱,两人的钱数才一样多? 5.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 6.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7. 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写综合式) 8. 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9、小白兔有72只,小狗有9只,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狗的几倍? 10、56个桃子平均分给7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1、商店有自行车60辆,卖了4天,每天卖8辆,还剩多少辆? 12、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后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

13、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4、二小一班有32人,二班有40人,做游戏每8人一个组,可以分几组玩? 15、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16. 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17. 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18. 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19. (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0.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1. 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22、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3.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4. 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

2017-2018学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C卷)

2017-2018学年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C 卷)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其他计算 1. 算一算. 6×9=8×8=72÷9=14÷2-7= 18-9=18÷3=7×4=28÷7+4= 0÷7= 58-28=8×1=9×3-15= 二、填空题 2. 先把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道算式. 二(________)十八(________)八四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角都是(________)角.比它小的角叫(_______)角,比它大的角叫(________)角. 4. 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______)个;如果分给6 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______)个。 5. 小明和6个同学一起折纸鹤,每人折6个,一共折了(______)个。 6. 33块糖,至少加上(____)块,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人。 三、其他计算 7. 在○里填上“>”、“<”或“=”. 49+7○8×716÷2○3+4 36-9○5×5

8. 在○里填上“+”、“-”、或“×”. 5○8=407○8=1556○8=7 四、填空题 9. 左图中有(____)个直角,(____)个钝角,(____)个锐角。 10. 找规律 (1)1 4 9 16 25 (____)(____) (2)49 42 35 28 21 (____)(_____) (3)2 3 5 8 13 (_____)(_____)(4)照这样排下去第30个图形是(___)。 11. (1)蛇馆在孔雀馆(____)面,百鸟园在猴山(____)面。 (2)(_______)在百鸟园的西面。 (3)从百鸟园到狗熊馆,可先向(____),再向(____)走。 五、解答题 12.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课前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再下一朵呢?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完整版)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七、加与减(三) 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2、100以内的连减运算。 3、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100以内连加的算式,并能熟练的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检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式题,并能熟练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2、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式题,并能熟练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年: 1、口算练习: 24+9 49+7 30+22 54+45 53+40 9+28 16+8 3+4+5 2+7+9 8+4+7 7+8+9 5+7+6 2、笔算练习: 2 4 3 5 5 3 3 6 + 2 9 + 4 4 + 4 4 + 2 8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理解口述题意。 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下面是他们两人三次比赛的分数,你们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全班交流。 4、计算淘气的总分 24+29+44=97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1) 2 4 + 2 9 (1)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5 3 在53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4,53与44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 + 4 4 果是97。 ———— 9 7 (2) 2 4 (2)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先算各 2 9 位上的4+9+4=17,再算十位上的2+2+4,再加上个位上进上 来的 + 4 4 1得10。和起来是97。 ———— 9 7 5、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30、4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30+41=94 结论:淘气97分,小小94分,淘气的分比小小高,所以淘气赢了。 三、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