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四教案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四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课时

三维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具备有关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总结中国政治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中

雷新建

难点由于本专题教学内容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而教材容量有限,许多相当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不可能展开介绍,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充实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教具教材,习题,笔记课型课前预习对比分析

课时

安排课时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学法分析法、讨论法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一.确立与形成时期

(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背景——历史条件:、军事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3)、政治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政府(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a、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

b、通过:《共同纲领》(施政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④地位:暂行人大职权

2、新中国成立: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②开国大典

3、意义

⑴国内: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⑵国际: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内容: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高一必修一专题四单元测试卷 命题:高一备课组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5分,共60分) 1、为新中国成立作组织准备的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渡江战役的胜利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开国大典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①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②民主革命的胜利③社会主要力量的壮大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提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工作中心”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八大” 4、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 A、民主集中制 B、三权分立制 C、党委负责制 D、党政分开制 7、在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和最晚建立的分别是() A、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1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

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学业水平 考试复习专题 1.1弧度的角是怎样定义的?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如何? 答: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是180π=弧度。 2.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 。即()sin 360k α?+= , ()cos 360k α?+= , ()tan 360k α?+= 。()k Z ∈。 答: 相等 sin α cos α tan α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有两个: 22sin cos αα+= ;sin cos α α = 。 答: 1 tan α 4.写出诱导公式一、诱导公式二、诱导公式三。 答:诱导公式二:()sin πα+=sin α-, ()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诱导公式三:()sin α-=sin α-, ()cos α-=cos α,()tan α-=tan α-。 诱导公式四:()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5.写出诱导公式五、诱导公式六 答:诱导公式五:sin 2πα?? -= ??? cos α, cos 2πα?? -= ??? sin α。 诱导公式六:sin 2πα?? += ??? cos α, cos 2πα?? += ??? sin α-。 6.写出在正弦函数[]sin ,0,2y x x π=∈的图象中的五个关键点。 答:()0,0,,12π?? ??? ,(),0π, ()3,1,2,02ππ?? - ??? 。 7.写出在余弦函数[]cos ,0,2y x x π=∈的图象中的五个关键点。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 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2020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必修4 专题15 考点4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考点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否定观(c)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b)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辩证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点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扬弃”就是抛弃。 点拨:“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的辩证否定。认为“扬弃”就是抛弃的观点,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点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 点拨:创新要正确对待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的学说,但不是全盘否定权威。创新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

【高三一轮复习笔记精要】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套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本结构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本单元一般考选择题) (一)哲学的含义 从产生、本义、与世界观、与方法论、与具体科学、与时代精神六方面把握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本义: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关键看有没有系统化理论化。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正确的,常考选择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B、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强调具体科学的重要)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强调哲学的重要) (6)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常见典型误区】 哲学源于哲学家的头脑,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哲学产生于、源于社会实践)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一定是科学的)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也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 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谁是本原 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 否正确反映、认识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四

第1课三民主义 (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 (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2008·海南单科·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答案】C (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 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答案】C (2012·海南单科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高中数学必修四】复习讲义 专题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任意角 (1)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____________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我们规定:按__________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____________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 (2)象限角:角的顶点与____________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____________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认为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具体表示如下: 象限角角的表示 第一象限的角{α|k·360°<α

终边在y 轴上的角 { α|α=k π+,k ∈Z }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α|α= ,k ∈Z } (4)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 }={β|β=α+2k π,k ∈Z }. 2.弧度制 (1)定义:把长度等于________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作1弧度的角,记作___________,这种用弧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作弧度制. (2)角α的弧度数公式:|α|= l r (弧长用l 表示). (3)角度与弧度的换算:①1°=___________ rad;②1 rad=___________°. (4)弧长公式:弧长l =___________. (5)扇形面积公式:S =___________. K 知识参考答案: 1.(1)射线 逆时针 顺时针 零角(2)原点 非负半轴 2.(1)半径 1 rad (3)① 180π ②180π (4)|α|r (5)12l ·r =1 2 |α|·r 2 K —重点 1.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 2.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 3.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4.由圆周角找出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联系,记住常见特殊角对应的弧度数. K —难点 1.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表示出来; 2.可以从六十进制与十进制区别角度制与弧度制;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课程类型:必修4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活与哲学》 授课时间:43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政治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三年级 课程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 2、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内容标准: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时2]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时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4]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5]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7]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8]第三课: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9]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课时1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标准: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解析客 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列举现实生 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 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 进。 [课时13]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时15]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6]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课时17] 意识的作用。 [课时18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9]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时2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2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内容标准: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 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 教材复习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知识整理 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 一、字音整理(请为括号内的多音写词) 颛臾 ..zhuānyú社稷.jì虎兕.sì出于柙.xiá焉用彼相.xiàng(xiāng) 毁于椟.中dú固而近于费.bì安无倾.qīng萧.墙xiāo 移其粟.sù弃甲曳.兵yè鱼鳖.biē数.罟cù (shù/shǔ/shuò) gǔ 不入洿.池wū孝悌.tì鸡豚.tún狗彘.zhì养生丧.死sàng(sāng) 庠.序之教xiáng颁.白者bān饿莩.(殍)piǎo 衣.yì帛食.shí(sì)肉 不可估量.liáng(l iàng)纷繁芜.杂wú豁.然开朗huò浅尝辄.止zhé 嫉.恨jí诽.谤fěi诬蔑.miè诅.咒zǔ 镣.铐liào歧.视qí枷.锁jiā缔.造dì 给.予jǐ(gěi)履.行lǚ戳.子chuō兑.现duì 侈.谈chǐ磐.石pán义愤填膺.yīng心急如焚.fén 蜕.变tuì赎.罪shú后嗣.sì猖獗.jué 凿.成záo艰难险巇.xī踬踣 ..zhìbó菁.华jīng 久蛰.zhé肇.造zhào一抔.póu变乱纷乘.chéng 坚毅不挠.náo湮.没yān墓碣.jié编纂.zuǎn 杌陧 ..wùniè贼氛方炽.chì勖.国人xù善传.游侠zhuàn(chuán) 二、字音测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柙.子xiá饿莩.piǎo 杌陧.niè俾.众周知bǐ B.数.罟cù勖.勉xù狗彘.zhì蚍.蜉撼树pí C.洿.池wū庠.序xiáng诬蔑.miè望风披靡.mí D.赎.罪shú险巇.xī肇.造zhào玲珑剔.透tī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虎兕.xī孝悌.tì诽.谤fěi纷繁芜.杂wū B.鱼鳖.bié歧.视qí镣.铐liáo 浅尝辄.止zhé C.戳.子chú猖獗.jué蜕.变tuì义愤填膺.yīng D.菁.华jīng墓碣.jié编纂.zuǎn 变乱纷乘.chéng 三、成语整理(注意使用对象与褒贬)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季孙之忧: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付之一炬: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四、成语测试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方达生用他一颗火热天真的心极力劝说过去的恋人陈白露脱离黑暗,奔向光明,可惜她已无力挣脱身 上的枷锁,他虽满怀义愤填膺 ....,但终于深深地失望而去。 B.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 ....,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C.台风“麦莎”来袭,我市大部分街道积水,大水淹到了一楼,我家的家具都付之一炬。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