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在精神病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常见的一组症状群。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主要作用。多巴胺转运体生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验的证据支持多巴胺转运体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精神分裂症;神经递质;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 r7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023-03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阐明,但相关研究甚多,其发病具有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可以成为诱发因素。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个由多个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大量生理学和病理学证据支持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功能失调假说[1]。从多巴胺系统有关的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基因上寻找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功能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候选基因法)是目前较好的策略之一[2]。多巴胺转运体(dat)再摄取释放到突触间隙的da,这个吸收过程对多巴胺系统功能的正常维持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多巴胺受体激活的程度、时间和范围,中止了多巴胺递质在神经突触细胞之间的传递,调节了多巴胺在突触间隙间的浓度。因此,dat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简介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简介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是指由于编码代谢酶的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可遗传变异,导致的不同种群之间代谢酶的底物特异性无变化,但是代谢酶的活性存在显著的差别的现象。由此可能造成个体间PK和药物反应的差异,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治疗失败和毒副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存在于Ⅰ相代谢酶、Ⅱ代谢酶和转运体等多个方面,其中临床影响较大的为CYP450酶的基因多态性,因此了解不同人群代谢酶活性的差异有助于理解种群间PK差异和实现个性化治疗。SNPs存在于许多亚型的代谢酶中,Sarah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如下图,其中高加索人种中CYP2D6多态性的频率最高,其次为CYP2A6和2B6。但是并非所有的CYPs均参与药物代谢,既存在较高频率的多态性,又与药物代谢相关的为CYP1A2, 2D6, 2C9和2C19,其中CYP2D6与多数药物的代谢相关,下文将以CYP2D6为代表阐述其进化特征、功能多样性和临床影响等相关内容。 CYP2D6是由49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对生物碱类物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该酶不可被环境因素调控且不能被诱导。最早CYP2D6的多态性是由

于个体间PK差异引起人们注意的,而后随着生物技术手段的提升才逐渐揭开其遗传基础。CYP2D6位于染色体22q13.1上,其邻近包含两个假基因CYP2D7和CYP2D8。至今发现了几十种CYP2D6的等位基因,大多数编码有缺陷的基因产物,最常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分布于不同种群中,如CYP2D6*2, CYP2D6*4, CYP2D6*5, CYP2D6*10和CYP2D6*17等,详细见下图,其可分为彻底失活、活性降低、正常、活性增加和活性本质上的改变五大类,在不同种群中分布特点有明显的差异。亚洲人群最常见的CYP2D6*10,其发生了P34S的有害突变导致了P450折叠功能的丧失而造成不稳定性,且降低了底物的亲和力。非洲人群中常见突变体为CYP2D6*17发生的错义突变导致其活性位点结构发生改变,由此造成底物特异性发生改变,且其活性低于野生型。 如下图演示了CYP2D的演变规律,啮齿动物与人的活性CYP2D基因的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小鼠有9个不同的活性基因,而人只有1个,且7%的高加索人群缺失该活性基因。由于CYP2D6对于生物碱类的生物毒素具有高亲和力,进化角度可以认为小鼠需要保留较多的活性基因来维持解毒能力,而人类的饮食结构更为严谨进而逐渐不需要更多的活性基因。 不同人群中的CYP2D6的代谢活性可分为超快代谢(ultrarapid metabolizers, UMs)、快代谢(extensive metabolizers, EMs)、中等代谢(intermediate metabolizers, IMs)和慢代谢(poormetabolizers, PMs)四种类型。一般而言,白人种PMs的频率较高约为10%左右,而亚洲人群中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或基因多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对于一个体而言,基因多态性碱基顺序终生不变,并按孟德尔规律世代相传。 基因多态性分类生物群体基因多态性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人类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研究比较深入。人类基因多态性既来源于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拷贝数的不同,也来源于单拷贝序列的变异,以及双等位基因的转换或替换。按引起关注和研究的先后,通常分为3大类: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FLP),即由于单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所引起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而导致DNA片段长度的变化。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多态性。 DNA重复序列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RSP),特别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如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主要表现于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小卫星(minisatellite)DNA由15~65bp的基本单位串联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kb,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这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决定了小卫星DNA长度的多态性。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 的基本序列只有1~8bp,而且通常只重复10~60次。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包括单个碱基的缺失和插入,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在CG序列上频繁出现。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 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SNP大多数为转换,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而且其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遗传背景知识遗传和变异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 PART 01 药物基因组学 一、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基因变异和药物反应的关系,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解答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存在差异的原因。 基因组(genome):是指生物体单倍细胞中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包括所有的基因和基因间区域(即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序列(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的转移。开启了人类的“后基因组时代”。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要方向: 功能基因组学 比较基因组学 结构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 …… PART 02 基因多态性 二、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呈不连续多峰曲线分布的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遗传变异。 CYP450酶超大家族 共涉及1000种药物的代谢(拓展) 12种亚型:CYP1、CYP2、CYP3…… 15个亚家族:A~Q 如:CYP2C9、CYP2C19、CYP2D6、CYP3A5等 药物转运蛋白-MDR1(多药耐药基因)(拓展) 调控许多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与胆红素、抗癌化疗药物、强心苷、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HIVⅠ型蛋白抑制剂有关 药物靶蛋白-ADRB2 编码人β2肾上腺受体 人类白血球抗原-HLA-B HLA-B变异,将引起某些药物的严重皮肤反应 内容: 1.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 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多个等位基因引起,其多态性决定表型多态性和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造成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反应的差异。是产生药物毒副作用、降低或丧失药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胞色素P450酶(CYP)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在细胞色素P450的亚群中,CYP2D6、CYP2C9和CYP2C19对许多药物的效应非常重要。(拓展) 例: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由P450酶代谢,主要由CYP2C19,部分由CYP3A4代谢。 因此,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质子泵抑制剂的药动学,从而影响后者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艾司奥美拉唑仅经CYP3A4代谢。 2.药物转运蛋白 在药物的吸收、排泄、分布、转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其变异对药物吸收和消除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药物基因组学

目录 第五章药物基因组学 第一节药物基因组学基础 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 二、药物基因组学的遗传学基础 三、基因多态性的类型 四、多态性研究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药物代谢酶的遗传药理学 一、I相代谢酶 二、II相代谢酶 第三节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 一、ABC转运体 二、SLC超家族 第四节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 一、 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二、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 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四、μ阿片受体 五、磺脲类受体 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 第五节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基因芯片的原理 二、基因芯片的分类 三、基因芯片的产品 四、基因芯片的应用前景 第六节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药物基因组学 影响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遗传、疾病状态和器官功能,还有其它生理变化,包括怀孕、哺乳,以及外源性因素如吸烟和饮食。基因变异可导致疾病表现和药物反应的多样性这一观念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并经许多的研究证实。对于一些遗传因素影响研究比较明确的药物,在治疗上可以根据基因信息的指导进行给药,避免其毒性并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此外,对于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降低新药研发中不可预期毒性的风险,明确哪些病人将会有最好的治疗效果,收益程度最大;或者淘汰那些对患者疗效不佳、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新药。越来越多的经美国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都提供了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信息。生物学信息在药物的研发、管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融合和使用在以后将会继续增长。 药物基因组学为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提供了很大程度上改善几百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的利用却受到阻碍和挑战,并且新的知识还在不断的更新。本章节将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基础知识和具体疾病结合应用的学习帮助临床药师迎接这一挑战,提高将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运用到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能力。 第一节药物基因组学基础 一、遗传药理学的提出 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AAPS)将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定义为一门研究药物反应个体差异遗传机制的科学。遗传药理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0年,当时Pythagoras 发现有一些人摄入蚕豆后会发生致死性的发应,而其它大部分人则不会有这种反应。从那时起,许多里程碑性的发现(见表1)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研究领域。遗传药理学较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Motulsky和Vogel正式将遗传药理学作为一门药理学分支提出来。Motulsky在1957年认为对药物的异常反应有时是由遗传决定的酶缺损而引起的,V ogel则首先使用“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这一名词。20世纪90年代,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这一术语开始出现在一些科学著作中。它的出现源于全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和兴起。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对药物基因组学的定义是“全基因组水平分析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遗传标记”。 遗传药理学主要着重于染色体上单个或少量基因的研究,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两方面研究DNA序列的变异在药物反应个体变异中的作用。机体内药物作用靶点(受体)、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代谢酶是在一定基因指导下合成的,所以遗传基因的变异是构成药物反应差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项目简介:CYP2C19是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 酶,在肝脏中有很多表达。CYP2C19基因座位于染色体区10q24.2上,由9个外显子构成。CYP2C19具有很多SNP位点,最常见的是CYP2C19*2和CYP2C19*3。CYP2C19*2会导致转录蛋白的剪切突变失活,而CYP2C19*3能构成一个终止子,破坏转录蛋白的活性。据统计,CYP2C19*2和CYP2C19*3两个突变位点能解释几乎100%的东亚人和85%的高加索人种的相关弱代谢遗传缺陷,而其他两种等位基因CYP2C19*4和CYP2C19*5主要在高加索人种中分布。大量证据证实,不同人种在CYP2C19的底物的代谢能力有很大差异;2–5%高加索人是弱代谢者,而13–23%的亚洲人是弱代谢者。这是由于在亚洲人口中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的高频率造成的。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判断患者对相关药物的代谢能力,可以指导临床用方案的制定,实现个体化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经由CYP2C19酶代谢的药物: 1、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雷贝拉唑(rabeprazole)、埃索美拉唑 (Esomeprazole)。 2、治疗心血管疾病:Clopidogrel、氯吡格雷、抗凝血药物。 3、抗真菌药物:Voriconazole、伏立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 4、神经类药物:①S-美芬妥英mephenytoin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在体内的羟化代谢主要由单基因CYP2C19编码表达的CYP2C19酶蛋白介导,由羟化酶CYP2C19氧化生成4’-羟基美芬妥英;②地西泮diazepam,一种长效的镇静、安眠药;③丙米嗪imipramine ,抗抑郁药,N-去甲基化和2-羟化;④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传统的抗癫痫药;⑤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和止痛剂。 5、抗肿瘤药:环磷酰胺。 6、抗结核药:利福平。 7、孕激素:黄体酮。 8、抗疟疾药:氯胍。 9、HIV蛋白酶抑制剂。 10、抗移植排斥药物:他克莫司、兰索拉唑。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标本采集及出报告时间:病人抽静脉血2ml(用 EDTA-K2抗凝)送检验科分子生物诊断室,4个工作日出报告。 电话:8801063 手机:余宗涛65327 高波 64444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临床意义: 1、基因剂量效应。 2、CYP2C19基因多态性,导致了个体间酶活性的多样性。等位基因的突变使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的能力随着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正常基因纯合子>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杂合子> 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的变化趋势。 3、对于不同代谢能力的个体,运用不同的药物剂量等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根据CYP2C19基因型给予个性化的药物和剂量可以降低副作用发生率-安全性;提高治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

1定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500~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到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可由单个碱基的转换(transition)或颠换(transversion)所引起,也可由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所致。但通常所说的SNP并不包括后两种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包括置换、颠换、缺失和插入。所谓转换是指同型碱基之间的转换,如嘌呤与嘌呤( G2A) 、嘧啶与嘧啶( T2C) 间的替换;所谓颠换是指发生在嘌呤与嘧啶(A2T、A2C、C2G、G2T) 之间的替换。从理论上来看每一个SNP 位点都可以有4 种不同的变异形式,但实际上发生的只有两种,即转换和颠换,二者之比为2:1。SNP 在CG序列上出现最为频繁,而且多是C转换为T ,原因是CG中的C 常为甲基化的,自发地脱氨后即成为胸腺嘧啶。一般而言,SNP 是指变异频率大于1 %的单核苷酸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大概每1000 个碱基就有一个SNP ,人类基因组上的SNP 总量大概是3 ×106个。依据排列组合原理,SNP 一共可以有6种替换情况,即A/ G、A/ T、A/ C、C/ G、C/ T 和G/ T ,但事实上,转换的发生频率占多数,而且是C2T 转换为主,其原因是Cp G的C 是甲基化的,容易自发脱氨基形成胸腺嘧啶T , Cp G 也因此变为突变热点。理论

基因多态性分析

. 人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于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的耐受性、药物代谢差异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大意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遗传病的诊断标记,并为分离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依据;病因未知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可用于辅助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目的基因存在等位变异(多态性),且变异正好发生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使酶切位点增加或者消失,则酶切结果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即片段长度多态性,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呈现出多态性电泳图谱。若将患者与正常的多态性图谱比较,可确定是否变异。应用PCR-RFLP,可检测某一致病基因已知的点突变,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也可以此为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三、器材与试剂 1. 器材 ⑴离心机。 ⑵DNA扩增仪。 ⑶电泳仪。 ⑷水平电泳槽。 ⑸紫外检测仪。 ⑹移液器。 2. 试剂 . . ⑴口腔拭子DNA抽提试剂盒。 ⑵琼脂糖。 ⑶1×TAE电泳缓冲液:980ml蒸馏水中加入50×TAE母液20ml。 ⑷50×TAE母液:Tris 121g,0.5M EDTA(pH8.0)50ml,冰醋酸28.55ml,定容至500ml。

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肿瘤的关系

2003 年 Kripp l等[ 1 ]报道VEGF 936 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乳 腺癌的危险性降低, 1 Kripp l P, LangsenlehnerU, RennerW, et al. A common 936 C /T gene polymorphism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reast cancer risk. Int J Cancer, 2003, 106: 4682 471.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结 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已经发现VEGF 61 G/G基因型 和G等位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9 ] 。VEGF 936 T/C 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表明 VEGF 936 C /C基因型或936 C等位基因与结直肠 癌的生成无关,但有助于减少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 发生。含有VEGF 936 T基因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 并发吻合口瘘的机会增加,或许VEGF 936 T基因 可作为检测结直肠癌或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吻合 口瘘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 时观察这一基因多态性在其他伤口愈合并发症中的 作用也将很有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 T/C基因多态性 与结直肠癌及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吴国洋王效民Michael Keese Till Hasenberg JêrgW. Stur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 Lee SJ , Lee SY, Jeon HS, et al/ / Cancer Ep 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14: 571 - 575 背景和目的:血管生成是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发 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 因(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变异可以导致 其编码蛋白的产量和活性的改变,通过作用于肿瘤的血管 生成过程,从而引发个体对肺癌易感性的差异。为了检验 这一假设,作者研究了韩国人VEGF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 态性( - 460T >C、+ 405C > G和936C > T)及其单倍型和肺 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32名肺癌患者 和432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运用贝叶斯定理构建单 体型。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协变量计算OR值。结果: 在+ 405位点,与CC和CG基因型比较, GG基因型个体小 细胞肺癌危险度显著降低,调整OR 值为0136, 95%可信限 为0117~0178; 936位点变异基因型(CT和CT + TT)个体较 野生基因型(CC)个体小细胞肺癌的危险度降低,调整OR 值分别为0147和0144, 95%可信限分别为0126~0185和 0124~0180。CGT单体型与小细胞肺癌的危险度降低相关, 调整OR值为0139, 95%可信限为0118~0187;而TCC与小 细胞肺癌的危险度增加相关,调整OR 值为1163, 95%可信 限为1114~2133。上述多态性对小细胞肺癌以外的肺癌类 型的危险度没有影响。单体型TCT和TGT与整体肺癌危险 度相关,调整OR值分别为0138和3194, 95%可信限分别为 0125~0160和2100~7176, TCT和TGT单体型的这种作用 在3种主要的肺癌组织类型中均有发现。结论: VEGF基因 多态性与个体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冷曙光) Objectiv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a potent stimulus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hereditary disease)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已知的遗传病约有5000种,可分为3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由某一基因突变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显性。如并指、多指、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先天性肌强直、多发性肠胃息肉、遗传性卟啉病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隐性。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鳞皮病等。(3)伴性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呈隐性),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呈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狭窄、早发性糖尿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 染色体异常病由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病,由1~22号常染色体发生畸变而引起。包括单体综合征,某一号染色体为单体,如21单体和22单体,这类病人极少见,大都于胎儿期死亡;三体综合征,某一号同源染色体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如21三体(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核型为47XX或XY;+21)、18三体(Edward氏综合征)和13三体(Patan氏综合征)等;部分三体综合征(由某一片段有三份而引起)如9p部分三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的短臂有三份);部分单体综合征(由某一常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而引起),如猫叫综合征(婴儿期哭声类似猫叫)就是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引起的。(2)性染色体病,由X和Y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而引起。如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45,XO),男性的克氏综合征(47,XXY)等。遗传病目前尚难根治,故应积极预防。预防的措施有检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与禁止近亲结婚,推行计划生育,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产前检查与中止有病胎儿的妊娠等。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在一个群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连续变异类型,而其中最罕见类型的频率不小于0.01(或0.05)的现象。常见的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有:(1)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经调查人类大多数群体的ABO血型系统的三种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的频率,最高的不超过0.55,最低的不小于0.2,所以,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座为多态基因座。据研究,大多数生物的多态基因座约占总数基因座的15%~50%,即约有1/4~1/2的基因座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2)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在一群体中的同一染色体上可以发生不同的倒位或易位。例如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第三染色体上存在多种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类型竟多达20余种。植物群体中的倒位多态性比动物的更普遍。在一些动植物群体中(如蟑螂、直果曼陀罗)还观察到易位多态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分子水平上还发现核酸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例如,在群体中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可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一般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遗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杂合优势说和依赖 选择说。杂合优势说认为,杂合体(如Aa)在适应能力上要优于纯合体(如AA和aa),因此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就会维持在一个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依赖选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02(医)七任怡2002207221 摘要:通过对1989年至2006年关于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资料的查阅,从环磷酰胺对生精细胞,干细胞因子,精原干细胞,精子的发生、形态,数量,以及睾丸染色体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分类进行综述,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环磷酰胺的生殖毒副作用。 关键词:环磷酰胺生殖系统毒副作用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1958年首次人工合成,主要用于肿瘤免疫,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均有杀伤作用。进入人体后肝脏或肿瘤组织内存在的过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释放出氮芥基而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主要的毒性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我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查阅发现他对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故查阅1989年至今文献现做综述如下: 1对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生精细胞毒性损伤 岳丽琴等将环磷酰胺分别作用于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周龄、3周龄、5周龄、9周龄雄性大鼠,应用HE染色法、TUNEI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期生精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远期组织学损害结果用药后24h,除1周龄组外,各实验组生精细胞显著凋亡(P<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增加(P<0.05)。 (2)同一时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各实验组间比较,随环磷酰胺剂量增加,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降低(P<0.05)。(3)同一剂量三个时期比较,各实验组分泌型干细胞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比较,大剂量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中24h较4w、8w均有显著降低(P<0.05),4w与8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增殖指数检测,4w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O1),并与剂量

基因多态性分析

人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于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的耐受性、药物代谢差异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大意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遗传病的诊断标记,并为分离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依据;病因未知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可用于辅助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目的基因存在等位变异(多态性),且变异正好发生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使酶切位点增加或者消失,则酶切结果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即片段长度多态性,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呈现出多态性电泳图谱。若将患者与正常的多态性图谱比较,可确定是否变异。应用PCR-RFLP,可检测某一致病基因已知的点突变,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也可以此为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三、器材与试剂 1. 器材 ⑴离心机。 ⑵DNA扩增仪。 ⑶电泳仪。 ⑷水平电泳槽。 ⑸紫外检测仪。 ⑹移液器。 2. 试剂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doc资料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 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 DNA(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 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个人整理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本身无抗血小板作用,需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将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才能实现其血小板抑制效应。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性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严重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是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要酶,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最重要的因素[1]。 2010 年3 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宣布氯吡格雷抵抗的“黑框警告”,提醒应用氯吡格雷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与CYP2C19 功能缺失的等位基因有关。 CYP2C19 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对氯吡格雷的代谢的作用强度不同, 在各等位基因中,*1 为正常功能等位基因;*2 和*3 为功能缺陷型等位基因(其在亚洲人群中突变频率分别为30%~50%和5%~10%);*17 是功能增强等位基因(其在我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为1.2%~3%),携带CYP2C19*2 和*3 等位基因者为CYP2C19 慢代谢型,此类人群氯吡格雷体内活化速率降低、活性代谢产物减少、抗血小板活性降低。Meta 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携带1~2 个CYP2C19 功能缺陷型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危险性可能会增加55~76%[2]。

建议(1)基因多态性所致血小板反应性差异对个体临床结果的影响尚不能肯定,不推荐常规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2)这些个体化用药建议主要用于行PCI 的ACS 患者。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持CYP2C19基因型检测用于其他场合的用药指导[3]。 常用经由CYP2C19代谢的药物: ①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②抗抑郁药:氟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③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地西泮 ④其他:伏立康唑、利福平 [1]张丽娜,王浩然,丁虎,等.氯吡格雷吸收和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变异与临床个体化用药实践.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5(5):289-294 [2]刘俊,朱艳虹,栾佳杰,等.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药房,2014,25(12):1097-1098. [3]钟诗龙,韩雅玲,陈纪言,等.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用药基因型检测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38-41

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相互作用_张平平

[10]Illouz S,Nakamura T,Webb M,et al1Comparison of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nd ET-Kyoto preservation solutions for t he cryopreservation of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1Transplant Proc,2008,40(5):1706~17091 [11]Colaco C,Sen S,Thangavelu M,et al1Extraordinary stability of enzymes dried in trehalose:simplified molecular biolo2 gy1Biotechnology(N Y),1992,10(9):1007~10111 [12]Mat suo T1Trehalose protect s corneal epit helial cells from deat h by drying1Br J Opht halmol,2001,85(5):610~6121 [13]Mat suo T,Tsuchida Y,Morimoto N1Trehalose eye drops in t he treat ment of dry eye syndrome1Opht halmology,2002,109(11): 2024~20291 [14]Mat suo T1Trehalose versus hyaluronan or cellulose in eyedrops for t he treat ment of dry eye1Jpn J Opht halmol,2004,48(4):321~3271 [15]胡宗利,夏玉先,陈国平,等1海藻糖的生产制备及其应用前景 1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4):44~481 [16]Takanobu H1Nove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rehalose1Pure Appl Chem,2002,74(7):1263~12691 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相互作用 张平平,王明波,张鉴1,李军1 (山东万杰医学院,山东淄博255213;1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药理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C YP2C19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本文综述了C YP2C19酶的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经C YP2C19代谢的药物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临床后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C YP2C19 代谢 抑制 诱导 药物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9)06-0352-04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YP2C19and drug interaction ZHAN G Ping2ping,WAN G Ming2bo,ZHAN G Jian1,L I J un1 (Wanjie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dong,Zibo255213;11The center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 ABSTRACT:C YP2C19enzyme is an important drug-metabolizing enzym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a variety of drugs in vivo1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gress of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YP2C19enzy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1The interaction and possibl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drugs metabolized by C YP2C19in combination were also illustrated whi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administration1 KE Y WOR DS:C YP2C19;metabolism;inhibition;induction;drug interactions 细胞色素P450是由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血红蛋白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是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酶系。在C YP450超家族中,C YP2是最大的家族,有15个亚家族,而C YP2C是其中最大的亚家族,该亚家族中C YP2C9、2C19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 1 C YP2C19与药物代谢 现已证实C YP2C19酶主要参与药物在体内的羟化反应。C YP2C19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态性,导致酶变异,酶活性下降,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多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生个体差异,导致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血药浓度升高,故常引起与血药浓度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服用经C YP2C19代谢的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2 C YP2C19的基因突变与表型研究进展 C YP2C19酶又称为S-美芬妥英羟化酶,定位于10号染色体上(10q2411-10q2413),有9个外显子。现已发现其至少存在18种等位基因,较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C YP2C19m1和C YP2C19m2。其外显子5发生的单个碱基突变(G→A)称为M1突变,突变的基因称为m1等位基因。其外显子4发生的单个碱基突变(G→A)称为M2突变,突变的基因称为m2等位基因。这些突变导致酶活性下降,代谢能力减低,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在研究白种人的C YP2C19基因时,发现了一例较罕见的新突变,即外显子9发生了单碱基突变(C→T),不过该突变频率极低(0125%),其是否会改变个体的酶蛋白含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 YP2C19酶具遗传多态性,代谢速度快者为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sm EM),代谢速度慢者为弱代谢者(poor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形状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3.真实遗传(breeding true)/ 纯育(true-breeding):子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的品系称为纯育,这种生物的性状能够代代稳定遗传的现象称为真实遗传。 4.并显性/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或共显性遗传。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叠加基因/重叠基因:对同一性状的表型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 7.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性连锁遗传,亦称伴性遗传。 8.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称为限性性状,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C):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并发系数。并发系数越大表示干涉作用越小。 11.C值(C value)和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称为N值悖理或N值佯谬。 12.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在子囊菌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交换使得异源双链DNA的核苷酸对发生错配,错配的核苷酸对经过修复校正后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从而使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发生异常分离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基因转变。(自己总结,仅供参考)13.同线分析(synteny analysis):将连锁分析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得方法称为同线分析。14.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同一前体mRNA分子,可以在不同的剪接位点发生剪接反应,生成不同的mRNA分子,最终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的一种RNA剪切方式称为可变剪接。15.中断杂交实验(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在不同品系的大肠杆菌Hfr细胞和F-细胞的杂交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在搅拌器内搅拌以打断配对的接合管,使接合细胞分开而中断杂交,再检测形成了何种重组子,从而确定各种基因进入F-细胞的时间和次序并进行作图的实验即为中断杂交实验。 16.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在噬菌体对细菌的基因进行转导时,两个基因共同转导的现象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两个基因之间共转导频率越高说明它们连锁越紧密,且共转导的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大于噬菌体的染色体长度。 17.高频重组菌株(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 Hfr):细菌的F因子能够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中,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菌品系在与F-细菌接合时可以将染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F-细胞,当二者的等位基因带有不同的标记时就可以发生重组,且重组频率可达到10-2以上,因此称为高频重组菌株。 18.互补测验(complementation test)/顺反测验(cis-trans test):将两种不同rⅡ突变型的T4噬菌体对大肠杆菌K(λ)进行双重感染,若能够产生亲代基因型的子代噬菌体,则说明两种突变可以互补,位于不同的顺反子上,这个实验就称为互补测验或顺反测验。利用该测验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功能关系。 19.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称为核外遗传或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因子通过细胞质又一代传到下一代,且子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定律、正反交的结果不同,核外因子亦不能进行遗传作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