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旋转

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a=42时,求b的值;

(2)当a=4时,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b的值;

(3)如图3,请直接写出∠EAF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a、b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1)422)b=8;(3)ab=3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可得AC=2,∠ACB=45°.

再CE=a=2∠CAE=∠AEC,从而可得∠CAF的度数,既而可得 b=AC;

(2)通过证明△ACF∽△ECA,即可得;

(3)通过证明△ACF∽△ECA,即可得.

试题解析:(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C=2,∠ACB=45°.

∵CE=a=2∴∠CAE=∠AEC=45

2?

=22.5°,∴∠CAF=∠EAF-∠CAE=22.5°,

∴∠AFC=∠ACD-∠CAF=22.5°,∴∠CAF=∠AFC,∴b=AC=CF=42

(2)∵∠FAE=45°,∠ACB=45°,∴∠FAC+∠CAE=45°,∠CAE+∠AEC=45°,∴∠FAC =∠AEC.

又∵∠ACF=∠ECA=135°,∴△ACF∽△ECA,∴AC CF

EC CA

=,∴

42

442

=∴CF=

8,即b=8.(3)ab=32.

提示:由(2)知可证△ACF∽△ECA,∴∴AC CF

EC CA

=,∴

42

42

=,∴ab=32.

2.在Rt△ABC中,AB=BC=5,∠B=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C的中点O处,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或其延长线于E,F两点,如图①与②是旋转三角板所得图形的两种情况.

(1)三角板绕点O旋转,△OFC是否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

给出△O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B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三角板绕点O旋转,线段OE和O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用图①或②加以证明;(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上的点P处(如图③),当AP:AC=1:4时,PE和P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答案】(1)△OFC是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OE=OF.(3)PE:PF=1:3.

【解析】

【小题1】由题意可知,①当F为BC的中点时,由AB=BC=5,可以推出CF和OF的长度,即可推出BF的长度,②当B与F重合时,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即可推出OF 的长度,即可推出BF的长度;

【小题2】连接OB,由已知条件推出△OEB≌△OFC,即可推出OE=OF;

【小题3】过点P做PM⊥AB,PN⊥BC,结合图形推出△PNF∽△PME,△APM∽△PNC,继而推出PM:PN=PE:PF,PM:PN=AP:PC,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推出PA:AC=PE:PF=1:4.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3,0),点B(0,4),把△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AB′O′,点B,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O.

(1)如图1,当旋转角为90°时,求BB′的长;

(2)如图2,当旋转角为120°时,求点O′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边OB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AP′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1)22)O'(9

2

33

3)P'(

27

5

63

).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利用旋转判断出△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HAO '=60°,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H ,OH ,即可得出结论;

(3)先确定出直线O 'C 的解析式,进而确定出点P 的坐标,再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A (3,0),B (0,4),∴OA =3,OB =4,∴AB =5,由旋转知,BA =B 'A ,∠BAB '=90°,∴△AB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B '=2AB =52;

(2)如图2,过点O '作O 'H ⊥x 轴于H ,由旋转知,O 'A =OA =3,∠OAO '=120°,∴∠HAO '=60°,∴∠HO 'A =30°,∴AH =12AO '=32,OH =3AH =33,∴OH =OA +AH =92,∴O '(933

2,

);

(3)由旋转知,AP =AP ',∴O 'P +AP '=O 'P +AP .如图3,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连接O 'C 交y 轴于P ,∴O 'P +AP =O 'P +CP =O 'C ,此时,O 'P +AP 的值最小. ∵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C (﹣3,0). ∵O '(933

22

),∴直线O 'C 的解析式为y =35x +335,令x =0,∴y =335,∴P (0,33),∴O 'P '=OP =33

,作P 'D ⊥O 'H 于D . ∵∠B 'O 'A =∠BOA =90°,∠AO 'H =30°,∴∠DP 'O '=30°,∴O 'D =12O 'P '=33

,P 'D =3O 'D =

910,∴DH =O 'H ﹣O 'D =635,O 'H +P 'D =275,∴P '(2763

55

,).

【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8,0),点B (0,6),把△A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 、O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 (1)如图1,若α=90°,则AB= ,并求AA′的长;

(2)如图2,若α=120°,求点O′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边OA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答案】(1)10,102;(2)(33,9);(3)12354

5

(,)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①,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5,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A=BA′,∠ABA′=90°,则可判定△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A′的长;(2)、作O′H⊥y轴于H,如图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得BO=BO′=3,∠OBO′=120°,则

∠HBO′=60°,再在Rt△BHO′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BH和O′H的长,然后利用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O′点的坐标;(3)、由旋转的性质得BP=BP′,则

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易得O′P+BP=O′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O′P+BP的值最小,接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

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从而得到P(,0),则O′P′=OP=,作

P′D⊥O′H于D,然后确定∠DP′O′=30°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P′D 和DO′的长,从而可得到P′点的坐标.

试题解析:(1)、如图①,∵点A(4,0),点B(0,3),∴OA=4,OB=3,

∴AB==5,

∵△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A′BO′,∴BA=BA′,∠ABA′=90°,

∴△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A′=BA=5;

(2)、作O′H⊥y轴于H,如图②,∵△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

∴BO=BO′=3,∠OBO′=120°,∴∠HBO′=60°,在Rt△BHO′中,∵∠BO′H=90°﹣

∠HBO′=30°,

∴BH=BO′=,O′H=BH=,∴OH=OB+BH=3+,∴O′点的坐标为

();

(3)∵△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点P的对应点为P′,∴BP=BP′,

∴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

则O′P+BP=O′P+PC=O′C,此时O′P+BP的值最小,∵点C与点B关于x轴对称,∴C(0,﹣3),

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b,

把O′(),C(0,﹣3)代入得,解得,

∴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当y=0时,x﹣3=0,解得x=,则P

(,0),

∴OP=,∴O′P′=OP=,作P′D⊥O′H于D,

∵∠BO′A=∠BOA=90°,∠BO′H=30°,∴∠DP′O′=30°,

∴O′D=O′P′=,P′D=,∴DH=O′H﹣O′,

∴P′点的坐标为(,).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0,4),点B(﹣2,0),把△ABO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AB′O′,点B、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O′.

(1)如图①,若旋转角为60°时,求BB′的长;

(2)如图②,若AB′∥x轴,求点O′的坐标;

(3)如图③,若旋转角为240°时,边OB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AP′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1)252)点O′8545

);(3)点P′的坐标为(﹣835

,36

5. 【解析】

分析:(1)由点A 、B 的坐标可得出AB 的长度,连接BB ′,由旋转可知:AB =AB ′,∠BAB ′=60°,进而可得出△ABB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B ′的长; (2)过点O ′作O ′D ⊥x 轴,垂足为D ,交AB ′于点E ,则△AO ′E ∽△ABO ,根据旋转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E 、O ′E 的长,进而可得出点O ′的坐标;

(3)作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A ′,连接A ′O ′交x 轴于点P ,此时O ′P +AP ′取最小值,过点O ′作O ′F ⊥y 轴,垂足为点F ,过点P ′作PM ⊥O ′F ,垂足为点M ,根据旋转的性质结合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点O ′的坐标,由A 、A ′关于x 轴对称可得出点A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 ′O ′的解析式,由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P 的坐标,进而可得出OP 的长度,再在Rt △O ′P ′M 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O ′M 、P ′M 的长,进而可得出此时点P ′的坐标.

详解:(1)∵点A (0,4),点B (﹣2,0),∴OA =4,OB =2,∴AB 22OA OB 5. 在图①中,连接BB ′.

由旋转可知:AB =AB ′,∠BAB ′=60°,∴△ABB ′为等边三角形,∴BB ′=AB 5 (2)在图②中,过点O ′作O ′D ⊥x 轴,垂足为D ,交AB ′于点E . ∵AB ′∥x 轴,O ′E ⊥x 轴,∴∠O ′EA =90°=∠AOB .

由旋转可知:∠B ′AO ′=∠BAO ,AO ′=AO =4,∴△AO ′E ∽△ABO ,

AE AO ='O E BO ='

AO AB

,即4AE ='2O E 25∴AE 85,O ′E 45∴O ′D 45

+4,∴点O ′的坐标为(

855

55

+4). (3)作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A ′,连接A ′O ′交x 轴于点P ,此时O ′P +AP ′取最小值,过点O ′作O ′F ⊥y 轴,垂足为点F ,过点P ′作PM ⊥O ′F ,垂足为点M ,如图3所示.

由旋转可知:AO′=AO=4,∠O′AF=240°﹣180°=60°,∴AF=1

2

AO′=2,O′F=

3

2

AO

′=23,∴点O′(﹣23,6).

∵点A(0,4),∴点A′(0,﹣4).

设直线A′O′的解析式为y=kx+b,将A′(0,﹣4)、O′(﹣23,6)代入y=kx+b,得:4

236

b

k b

=-

??

?

-+=

??

,解得:

53

4

k

b

?

=-

?

?

?=-

?

,∴直线A′O′的解析式为y=﹣

53

x﹣4.

当y=0时,有﹣

53

x﹣4=0,解得:x=﹣

43

,∴点P(﹣

43

,0),

∴OP=O′P′=43.

在Rt△O′P′M中,∠MO′P′=60°,∠O′MP′=90°,∴O′M=

1

2

O′P′=

23

P′M=

3

2

O′P′=

6

5

,∴点P′的坐标为(﹣23+

23

5

,6+

6

5

),即(﹣

8336

55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及旋转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出BB′的长;(2)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O′E的长;(3)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出当O′P+AP′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位置.

6.如图1,在△ABC中,CA=CB,∠ACB=90°,D是△ABC内部一点,∠ADC=135°,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请判断∠ADC和∠C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答案.

(2)在(1)的条件下,连接BE,过点C作CM⊥DE,请判断线段CM,AE和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AB=,如果PD=1,∠BPD=90°,请直接写出点A到BP

的距离.

【答案】(1)①作图见解析;②∠ADC+∠CDE=180°;(2)AE=BE+2CM,理由解析;

(3).

【解析】

试题分析:(1)①作CE⊥CD,并且线段CE是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再连接DE即可;②根据∠ADC和∠CDE是邻补角,所以∠ADC+∠CDE=180°.

(2)由(1)的条件可得A、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再通过证明△ACD≌△BCE,易得AE=BE+2CM.

(3)运用勾股定理,可得出点A到BP的距离.

试题解析:解:(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

②∠ADC+∠CDE=180°.

(2)线段CM,AE和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E=BE+2CM,理由如下:

∵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CD=CE,∠DCE=90°.

∴∠CDE=∠CED=45°.

又∵∠ADC=135°,

∴∠ADC+∠CDE=180°,

∴A、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E=AD+DE.

又∵∠ACB=90°,

∴∠ACB-∠DCB=∠DCE-∠DCB,

即∠ACD=∠BCE.

又∵AC=BC,CD=CE,

∴△ACD≌△BCE.

∴AD=BE.

∵CD=CE,∠DCE=90°,CM⊥DE.

∴DE=2CM.

∴AE=BE+2CM.

(3)点A到BP的距离为.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

7.如图1,是边长分别为6和4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1E1叠放在一起.

(1)操作:固定△ABC,将△CD1E1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CDE,连接AD、BE,如图2.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请说明理由;

(2)操作:固定△ABC,若将△CD1E1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接AD、BE,CE 的延长线交AB于点F,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平移,(点F与点P重合即停止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如图3.

探究:在图3中,除三角形ABC和CDE外,还有哪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

(3)探究:如图3,在(2)的条件下,设CQ=x,用x代数式表示出GH的长.

【答案】(1)BE=CD.理由见解析;(2)△CHQ是等腰三角形;(3)2-x.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CD=CE,∠ACB=∠ECD=60°,然后求出∠ACD=∠B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

(2)求出∠ACF=3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

∠CHQ=30°,从而得到∠ACF=∠CHQ,判断出△CHQ是等腰三角形;

(3)求出∠CGP=90°,然后利用∠ACF的余弦表示出CG,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CH,然后根据GH=CG-CH整理即可得解.

试题解析:(1)BE=CD.

理由如下:∵△ABC与△CDE是等边三角形,

∴AC=BC,CE=CD,∠ACB=∠ECD=60°.

∴∠ACB-∠ACE=∠ECD-∠ACE,

即∠BCE=∠ACD.

在△ACD和△BCE中,

∴△ACD≌△BCE(SAS),

∴BE=AD;

(2)∵旋转角为30°,

∴∠BCF=30°,

∴∠ACF=60°-30°=30°,

∴∠CHQ=∠RQP-∠ACF=60°-30°=30°,

∴∠ACF=∠CHQ,

∴△CHQ是等腰三角形;

(3)∠CGP=180°-∠ACF-∠RPQ=180°-30°-60°=90°,

∴CG=CP?cos30°=(x+4),

∵△CHQ是等腰三角形,

∴CH=2?CQcos30°=2x?=x,

∴GH=CG-CH=(x+4)-x=2-x.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8.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两顶点A、C分别在正方形EFGH的两边DE、DG上(如图1),现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旋转,当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 AB边交DF于点M,BC边交DG于点N.

(1)求边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如图2),求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

(3)如图3,设△MBN的周长为p,在旋转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p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2);(3)不变化,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旋转,当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

转,旋转过程中,DA旋转了,从而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可求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求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为.

(3)延长BA交DE轴于H点,通过证明和可得结论.

(1)∵A点第一次落在DF上时停止旋转,∴DA旋转了.

∴D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为.

(2)∵MN∥AC,∴,.

∴.∴.

又∵,∴.

又∵,∴.

∴.∴.

∴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正方形ABCD旋转的度数为. (3)不变化,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BA交DE轴于H点,则

,,

∴.

又∵.∴.

∴.

又∵, ,∴.

∴.∴.

∴.

∴在旋转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值无变化.

考点:1.面动旋转问题;2.正方形的性质;3.扇形面积的计算;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点P为直线BC上的动

(新)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含答案)

题型一选择题压轴题 类型一选择几何压轴题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ZBCD=I20o , AB = 2, BC = 4,点E是直线BC上的点,点F是直线CD上的点,连接AF, AE, EF,点M, N分别是AF, EF 的中点,连接MW则MN的最小值为()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0, AB = 4, AC = 2√TT,若直线1满足:①点A到直线1的距离为2;②直线1与一条对角线平行;③直线1与菱形ABCD的边有交点,则符合题意的直线1的条数为()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7BC, AB=CD, AD = 2, BC = 6, BD = 5.若点P 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使得APBD的面积为3的点P的个数为() -√3 (第2(第3

4?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BC, CD上的动点,过点B作BN丄AM于点P,交

矩形ABCD 的边于点N,连接DP.若AB=4, AD = 3,则DP 的长的最小值为( ) A. √T3-2 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一个锐角顶点A 是。()上的一个动点,ZACB= 90° ,腰AC 、斜边AB 分别交Oo 于点E, D,分别过点D, E 作OO 的切线,两线 交于点F,且点F 恰好是腰BC 上的点,连接O C, ()D, OE.若Θ0的半径为2,则 OC 的长的最大值为( )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在AD 边上,点M, N 分别是 CD, BC 边上的动点?若AB=AF 二2, AD 二3,则四边形EF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 7.如图,OP 的半径为1,且点P 的坐标为(3, 2),点C 是OP 上的一个动点, 点A, B 是X 轴上的两点,且OA=OB, AC 丄BC,则AB 的最小值为( ) √TT √T3 C. √5+l +√13 √2+2√5 ÷√5 √2+1 O B (第5 (第6 (第7(第8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含答案】 【001 】如图,已知抛物线 2 (1)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 ()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 C O 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002】如图16,在Rt △ABC 中,∠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在□ABCD中,AB=6,∠B= (60°<≤90°). 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 (2)如图2,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N,连接FN,求FN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详见解析;(2)FE·sin(-90°) 【解析】 【分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AF∥BE,所以∠FAE=∠BEA,由折叠的性质得 ∠BAE=∠FAE,∠BEA=∠FEA,所以∠BAE=∠FEA,故有AB∥FE,因此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因此可得结论; (2)根据点M在线段BE上和EC上两种情况证明∠ENG=90°-,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FEN=-90°,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E=∠BEA,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FAE,∠BEA=∠FEA, BE=EF, ∴∠BAE=∠FEA, ∴AB∥F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E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①如图1,当点M在线段BE上时,在射线MC上取点G,使MG=AB,连接GN、EN.

∵∠AMN=∠B=,∠AMN+∠2=∠1+∠B ∴∠1=∠2 又AM=NM,AB=MG ∴△ABM≌△MGN ∴∠B=∠3,NG=BM ∵MG=AB=BE ∴EG=AB=NG ∴∠4=∠ENG= (180°-)=90°- 又在菱形ABEF中,AB∥EF ∴∠FEC=∠B= ∴∠FEN=∠FEC-∠4=- (90°-)=-90° ②如图2,当点M在线段EC上时,在BC延长线上截取MG=AB,连接GN、EN. 同理可得:∠FEN=∠FEC-∠4=- (90°-)=-90° 综上所述,∠FEN=-90° ∴当点M在BC上运动时,点N在射线EH上运动(如图3) 当FN⊥EH时,FN最小,其最小值为FE·sin(-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求最短距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得出∠FEN =-90°,再运用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点M,N是射线OC上两动点(OM<

中考数学压轴题(选择填空)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x的值等,或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中考压轴题大多是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列(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其解析式、研究其性质。 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进行考察和探究。 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的思想。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中考压轴题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因此,可把压轴题分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单一的知识或方法组块去思考和探究。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技巧: 一是对自身数学学习状况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重心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1) 2a的解为正数,且使关于的分式方程y的不等(2017重庆)若数a使关于x1.4?? x?11?xy?2y???1?23的解集为y,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为()式组 2???????0y?2a? A.10 B.12 C.14 D.16 【答案】A 【解析】①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由它的解为正数,求得a的取值范围. 2a 4??x?11?x去分母,得2-a=4(x-1) 去括号,移项,得4x=6-a 6?a 1,得x=系数化为46?a6?a≠1,解得a且a≠2;6?,且,∴x≠1∵x且00?? 44②通过求解于y的不等式组,判断出a的取值范围. y?2y???1?32 ?????0y?2a?解不等式①,得y;2???a;解不等式②,得y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y,∴a;2??2??③由a且a≠2和a,可推断出a的取值范围,且a≠2,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6?a6??2?2??a为-2、-1、0、1、3、4、5,这些整数的和为10,故选A.2.(2017内蒙古赤峰)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则x+y等于()A.18或10 B.18 C.10 D.2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质因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多项式的乘法,能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由两数积为正,则这两数同号.∵25=5×5=(-5)×(-5)=1×25=(-1)×(-25)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又∵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 ∴2x-5=5,2y-5=5或2x-5=1,2y-5=25 解各x=5,y=5或x=3,y=15. ∴x+y=10或x+y=18. 故选A. x?a?0?3.(2017广西百色)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至少有5个整数解,则正数a?2x?3a?0?的最小值是() 2 D..1 B.2 CA. 3 3B. 【答案】3a3a<x≤a,因为该解集中至少5个整数解,所以a比至少【解析】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23a+5,解得a≥2 a≥.大5,即?2111122=n-m-2,则-的值等于(4.(2017四川眉山)已知m+n )44mn1D.- 1 C.B0 .-A.1 4C 【答案】11112222,m+1)n+(-1)m=0,从而=-2即1)1)由题意,【解析】得(m+m++(n-n +=0,(24421111 =-1.=n2,所以-=-2nm2-端午节前夕,在东昌湖举行的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中,甲、乙.(2017聊城)5之前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下列两队与时间500米的赛道上,所划行的路程(min)my()x 说法错误的是()到达终点.乙队比甲队提前A0.25min 时,此时落后甲队.当乙队划行B110m15m

备战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旋转-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阅读材料:小胖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旋转全等的三角形.小胖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胖发现若∠BAC= ∠DAE,AB=AC,AD=AE,则BD=CE. (1)在图1中证明小胖的发现; 借助小胖同学总结规律,构造“手拉手”图形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2)如图2,AB=BC,∠ABC=∠BDC=60°,求证:AD+CD=BD; (3)如图3,在△ABC中,AB=AC,∠BAC=m°,点E为△ABC外一点,点D为BC中点,∠EBC=∠ACF,ED⊥FD,求∠EAF的度数(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AF =1 2 m°.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欲证明BD=EC,只要证明△DAB≌△EAC即可; (2)如图2中,延长DC到E,使得DB=DE.首先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 △ABD≌△CBE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3中,将AE绕点E逆时针旋转m°得到AG,连接CG、EG、EF、FG,延长ED到 M,使得DM=DE,连接FM、CM.想办法证明△AFE≌△AFG,可得∠EAF=∠FAG=1 2 m°. 详(1)证明:如图1中, ∵∠BAC=∠DAE, ∴∠DAB=∠EAC, 在△DAB和△EAC中,

AD AE DAB EAC AB AC ?? ∠∠??? ===, ∴△DAB ≌△EAC , ∴BD=EC . (2)证明:如图2中,延长DC 到E ,使得DB=DE . ∵DB=DE ,∠BDC=60°, ∴△BDE 是等边三角形, ∴∠BD=BE ,∠DBE=∠ABC=60°, ∴∠ABD=∠CBE , ∵AB=BC , ∴△ABD ≌△CBE , ∴AD=EC , ∴BD=DE=DC+CE=DC+AD . ∴AD+CD=BD . (3)如图3中,将A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m°得到AG ,连接CG 、EG 、EF 、FG ,延长ED 到M ,使得DM=DE ,连接FM 、CM . 由(1)可知△EAB ≌△GAC , ∴∠1=∠2,BE=CG , ∵BD=DC ,∠BDE=∠CDM ,DE=DM , ∴△EDB ≌△MDC , ∴EM=CM=CG ,∠EBC=∠MCD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旋转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ABC 中,AB=AC ,∠BAC=α(?<

(3)∵∠BCD=60°,∠BCE=150°,∴DCE 1506090∠=?-?=?。 又∵∠DEC=45°,∴△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CE=BC 。 ∵∠BCE=150°,∴(180150) EBC 152 ?-?∠= =?。 而1 EBC 30152 α∠=?-=?。∴30α=?。 (1)∵AB=AC ,∠BAC=α,∴180ABC 2 α ?-∠= 。 ∵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DBC 60∠=?。 ∴180ABD ABC DBC 603022 αα ?-∠=∠-∠= -?=?-。 (2)由SSS 证明△ABD ≌△ACD ,由AAS 证明△ABD ≌△EBC ,即可根据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论。 (3)通过证明△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180150) EBC 152 ?-?∠==?,由(1) 1 EBC 302α∠=?-,从 而1 30152 α?-=?,解之即可。 2.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请问EG 与C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 =EG . (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 ,过G 点作MN ⊥AD 于M ,与EF 的延长线交于N 点;再证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001 】如图,已知抛物线2(1)y a x =-+(a ≠0)经过点 (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 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002】如图16,在Rt△ABC中,∠C=90°,AC = 3,AB = 5.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 出发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 秒(t>0). (1)当t = 2时,AP = ,点Q到AC的距离是; (2)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APQ的面积S 与 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点E从B向C 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4)当DE经过点C 时,请直接 图16 【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旋转-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旋转 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a=42时,求b的值; (2)当a=4时,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b的值; (3)如图3,请直接写出∠EAF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a、b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1)422)b=8;(3)ab=3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可得AC=2,∠ACB=45°. 再CE=a=2∠CAE=∠AEC,从而可得∠CAF的度数,既而可得 b=AC; (2)通过证明△ACF∽△ECA,即可得; (3)通过证明△ACF∽△ECA,即可得. 试题解析:(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C=2,∠ACB=45°. ∵CE=a=2∴∠CAE=∠AEC=45 2? =22.5°,∴∠CAF=∠EAF-∠CAE=22.5°, ∴∠AFC=∠ACD-∠CAF=22.5°,∴∠CAF=∠AFC,∴b=AC=CF=42 (2)∵∠FAE=45°,∠ACB=45°,∴∠FAC+∠CAE=45°,∠CAE+∠AEC=45°,∴∠FAC =∠AEC. 又∵∠ACF=∠ECA=135°,∴△ACF∽△ECA,∴AC CF EC CA =,∴ 42 442 =∴CF= 8,即b=8.(3)ab=32. 提示:由(2)知可证△ACF∽△ECA,∴∴AC CF EC CA =,∴ 42 42 =,∴ab=32. 2.在Rt△ABC中,AB=BC=5,∠B=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C的中点O处,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或其延长线于E,F两点,如图①与②是旋转三角板所得图形的两种情况. (1)三角板绕点O旋转,△OFC是否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经典)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 题(经典)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旋转 一、选择题 1. (广东)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0到△A 1B 1C ,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 A .π B .3 C . 33+42π D .113 + 124 π 2. (湖北)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AOBO S =6+33四形边;⑤AOC AOB 93 S S 6+ 4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3. (四川)如图,P 是等腰直角△ABC 外一点,把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 :P′C=1:3,则P′A :PB=【 】。 A .1:2 B .1:2 C .3:2 D .1:3 4. (贵州)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P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 A .75° B .60° C .45° D .30° 5. (广西)如图,等边△ABC 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 从与AB 相切 于 点D 的位置出发,在△ABC 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 到与AB 相 切于点D 的位置,则⊙O 自转了:【 】 A .2周 B .3周 C .4周 D .5周 二、填空题 6. (四川)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0,AB=AD,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则AC 长是 ▲ cm.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作者:————————————————————————————————日期: 2

3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1) 1.(2017重庆)若数a 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2411a x x +=--的解为正数,且使关于y 的不等式组()213220y y y a +?->???-≤? 的解集为y 2<-,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为( ) A .10 B .12 C . 14 D .16 【答案】A 【解析】①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由它的解为正数,求得a 的取值范围. 2411a x x +=-- 去分母,得2-a =4(x -1) 去括号,移项,得 4x =6-a 系数化为1,得x = 64a - ∵x 0>且x≠1,∴64a -0>,且64 a -≠1,解得a 6<且a≠2; ②通过求解于y 的不等式组,判断出a 的取值范围. ()213220y y y a +?->???-≤? 解不等式①,得y 2<-; 解不等式②,得y ≤a ;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y 2<-,∴a 2≥-; ③由a 6<且a≠2和a 2≥-,可推断出a 的取值范围26a -≤<,且a≠2,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为-2、-1、0、1、3、4、5,这些整数的和为10,故选A . 2.(2017内蒙古赤峰)正整数x 、y 满足(2x -5)(2y -5)=25,则x +y 等于( ) A .18或10 B .18 C .10 D .26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质因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多项式的乘法,能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由两数积为正,则这两数同号.∵25=5×5=(-5)×(-5)=1×25=(-1)×(-25)

初中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 1. 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 2 +bx+c(a ≠0)的顶点坐标为??? ? ??--a b ac a b 44,22) 2. 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 AC 于 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A B C D E R P H Q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 ,并把Δ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 ,使ΔOPD 的面积 等于 4 3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 P 图 3 B D 图 2 B 图 1

旋转相似经典例题知识讲解

旋转与全等、相似中的线段数量关系 基本例题:1、如图,△ABC中,∠C=90°.(1)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2)若BC=3,AC=4,点A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求A′A的长 变式1,如图Rt△AB'C'是由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连接C C'交AB于E, (1)证明:△CA C'∽△BA B' (2)延长C C'交B B'于F,证明:△CA E∽△FBE 变式2,△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DBE,若恰好得到C、E、D三点共线,则AC、BC、CD的数量关系是 变式3,△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a°得到△DBE,若恰好得到C、E、D三点共线,则AC、

BC、CD的数量关系是 变式4、Rt△ABC中,AC=BC,∠ACB=∠ADB=90°,连接CD,求:AD、CD、BD的数量关系 变式5、Rt△ABC中,AC=kBC,∠ACB=∠ADB=90°,连接CD,探究:AD、CD、BD的数量关系 变式6、如图,在△OAB和△OCD中,∠A<90°,OB=KOD(K>1),∠AOB=∠COD,∠OAB与∠OCD互补,试探索线段AB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7.如图AB∥CD,BC∥ED, ∠BCD+∠ACE=180°。 (1)当BC=CD 且∠ACE=90°时如图3探究线段AC和CE之间的数量关系 (2)当BC=CD 时如图2探究线段AC和CE之间的数量关系 (3)当BC=kCD时如图1探究线段AC和CE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k的式子表示) E B C A D C A D B

80中田凌志老师提供 1如图R t △ABC ,∠ACB=90°,AC=3,BC=4,过点B 作直线MN ∥AC,点P 在直线BC 上,∠EPF=∠CAB ,且两边分别交直线AB 于E ,交直线MN 于F 。如图(1)(2)(3)探究PE 与P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P N M F E C B A _ P _ N _ M _F _E _ C _ B _ A 图1 图2

最新中考数学压轴题旋转问题带答案

旋转问题 考查三角形全等、相似、勾股定理、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 旋转性质----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大小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注意旋转过程中三角形与整个图形的特殊位置。 一、直线的旋转 1、(2009年浙江省嘉兴市)如图,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4 = MN,1 = MA,1 > MB.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使M、N x AB=.(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3)探究:△ABC的最大面积? 2、(2009年河南)如图,在Rt△ABC中,∠ACB=90°, ∠B=60°,BC=2.点0是AC的中点,过点0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0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AB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_________; ②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_________; (2)当α=90°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C (第1题)

解:(1)①当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时,∠EDB=∠B=60°,而∠A=30°,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α=∠EDB-∠A=30,此时,AD=1; ②当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时,∠ODA=90°,而∠A=30°,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α=90°-∠A=60,此时,AD=1.5. (2)当∠α=9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 ∴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B=60°,BC=2, ∴∠A=30度, ∴AB=4,AC=2 , ∴AO= = . 在Rt△AOD中,∠A=30°, ∴AD=2,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3、(2009年北京市) 在ABCD中,过点C作CE⊥CD交AD于点E,将线段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如图1) (1)在图1中画图探究: ①当P为射线CD上任意一点(P1不与C重合)时,连结EP1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1.判断直

(新)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含答案)

题型一 选择题压轴题 类型一 选择几何压轴题 1.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D =120°,AB =2,BC =4,点E 是直线BC 上的点,点F 是直线CD 上的点,连接AF ,AE ,EF ,点M ,N 分别是AF ,EF 的中点,连接MN ,则MN 的最小值为( ) B.√?1 C.√32 -√ (第1题) (第2题)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4,AC =2√11,若直线l 满足:①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②直线l 与一条对角线平行;③直线l 与菱形ABCD 的边有交点,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 的条数为( )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CD ,AD =2,BC =6,BD =5.若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使得△PBD 的面积为3的点P 的个数为( ) (第3题) (第4题) 4.如图,点M 是矩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动点,过点B 作BN ⊥AM 于点P ,交矩形ABCD 的边于点N ,连接DP.若AB =4,AD =3,则DP 的长的最小值为( ) A. √13?2 B.√13?42 C.32 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一个锐角顶点A 是⊙O 上的一个动点,∠ACB =90°,腰AC 、斜边AB 分别交⊙O 于点E ,D ,分别过点D ,E 作⊙O 的切线,两线交于点F ,且点F 恰好是腰BC 上的点,连接OC ,OD ,OE.若⊙O 的半径为2,则

OC的长的最大值为() √2+1 C.√5+1 (第5题)(第6题) 6.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在AD边上,点M,N分别是CD,BC边上的动点.若AB=AF=2,AD=3,则四边形EFMN周长的最小值是() +√13√2+2√5 +√5 7.如图,⊙P的半径为1,且点P的坐标为(3,2),点C是⊙P上的一个动点,点A,B是x轴上的两点,且OA=OB,AC⊥BC,则AB的最小值为() √11√13 (第7题)(第8题)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 9.如图,菱形ABCD的边AB=8,∠B=60°,点P是AB边上一点,BP=3,点Q是CD边上的一动点.将四边形APQD沿直线PQ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A′.当C A′的长度最小时,CQ的长为() D.13 2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及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 【001 】如图,已知抛物线 2 (1)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 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 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 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 2时,AP = ,点Q 到A 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4,0)、C (8,0)、D (8, 8).抛物线y=ax2+bx 过A 、C 两点.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A P 图16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基础典型练习题(整理含答案)

《图形的旋转》基础典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物体的运动不是旋转的是() A.坐在摩天轮里的小朋友B.正在走动的时针 C.骑自行车的人D.正在转动的风车叶片 2.在10分钟的时间内,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A.15°B.30°C.15°D.30° 3.在10分钟的时间内,时钟的时针旋转过的角度是() A.5°B.10°C.15°D.30° 4.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一周,可与原图形重合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5.在图形的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B.图形上的每一点转动的角度都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旋转前和旋转后的图形全等 6.有一种平面图形,它绕着中心旋转,不论旋转多少度,?所得到的图形都与原图形完全重合,你觉得它可能是() A.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正方形D.圆 二、填空题(7题4分,11题5分,其余每题3分,共18分) 7.经过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________,它们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8.一架风车有分布均匀的四个叶片,旋转一周可与原来的位置重合______次. 9.如图所示,图①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_________. 10.如上图所示,图①按顺时针方向至少旋转_______度可得图③.

11.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5cm,BC=3cm,?把这个三角形在平面内绕点C逆时针旋转60°至△A′B′C′,那么AA′的长度是______cm.(?不取近似值)三、作图题(每题6分,共18分) 12.如图所示,△ABC绕点A旋转后,点B与点D?重合,?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DE. 13.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45°后,变为正方形A′B?′C′D′,作出上述图形. 14.如图所示是计算机操作人员用Flash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试把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 四、解答题(6分) 15.如图所示,①图怎样变化可成②图呢?请你分析变化过程.

人教版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专项汇总

专题06 四边形的综合问题 例1.如图,△APB中,错误!未定义书签。,∠APB=90°,在AB的同侧作正△ABD、正△APE和△BPC,则四边形PCDE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同类题型1.1 如图,△APB中,AP=4,BP=3,在AB的同侧作正△ABD、正△APE 和正△BPC,则四边形PCDE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同类题型1.2 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 同类题型1.3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是边CD上的一点,且BC=EC,CF⊥BE交AB于点F,P是EB延长线上一点,下列结论:①BE平分∠CBF;②CF平分∠DCB;③BC=FB;④PF=P C.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同类题型1.4 如图,在□ABCD中,∠DAB的平分线交CD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G,∠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交AD的延长线于点H,AG与BH 交于点O,连接B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O=OH B.DF=CE C.DH=CG D.AB=AE 例2.图甲是小明设计的带菱形图案的花边作品.该作品由形如图乙的矩形图案 拼接而成(不重叠、无缝隙).图乙中AB BC= 6 7,EF=4cm,上下两个阴影三角 形的面积之和为54cm2,其内部菱形由两组距离相等的平行线交叉得到,则该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同类题型2.1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 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