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及习题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⑵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⑷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⑹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后,接触到的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通存在,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对研究光的折射怀有较强的求知愿望。光的折射规律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活动1”中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妙(而又不能明确解释)的现象,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光

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光的折射规律。传统教材比较重视科学知识,而本教材增设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1”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活动2”让学生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是解释生活中折射现象的主要依据,另外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其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做好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实验条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光的折射

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演示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在大屏幕上(或远处的墙壁上),大家看到一个光点,教师问学生: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怎样的路线到达银幕(或墙壁)的——光沿直线传播。把盛水的玻璃杯或玻璃砖在光路上挡一下,光点发出了位移,让学生猜想“为什么”然后用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

对于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可以用玻璃水槽、

激光笔、光屏来做,将光屏竖直插入水槽中,一半浸入水中,一半在空气中,使激光笔发出的光掠射在光屏上。为使掠射效果明显,可用改制的激光笔作光源,

改制方法参见本章“课程资源”之“1.激光笔的改制”。还可

以改用大烧瓶做此实验,如图所示,为了显示光路,可以在水中滴入少许牛奶,在上部(空气中)放一支点燃的香,形成一些烟雾。

活动1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1”的主要目的是设疑激趣,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光的折射,在实际中会看到一些奇妙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仅凭现有的知识不能完全解释,必须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这两个实验,做起来并不复杂,可完全放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观察、体验。

实验后让学生说说“可能的原因”,主要是引起学生思考,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其实要准确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既要用到光的折射规律,又涉及到人的视觉习惯,此时学生给出圆满的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学生的猜想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说法,教师(或其他学生)要及时给予纠正,如:

生:铅笔发生了折射。

师:“铅笔”能折射吗

生:人的“光眼(或视线)”发生折射。

师:人眼会发光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猜想,教师也要步步追问,引起他们深思,如:

生:来自物体的光在水面处折射,然后进入眼中。

师:那么光向哪个方向偏折这样、还是这样(可以用两根木棍帮助说明)为什么水中的物体看起来似乎变浅了、而不是变深

……

面对学生的种种推测和疑惑,教师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和过渡:看来要正确解释大家看到的这些奇妙的现象,必须弄清光折射的规律。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即探究“三线”、“两角”的关系,重点研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条件。

除教材图3-39(a)所示的器材外,教师和学生可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自制器材,如上文图所示的器材和下面的器材,实验效果也比较好,可供参考。

如图(a)所示,取一块直径约20cm的胶木板圆盘做面板,面板上沿圆周标上角度,再用透明有机玻璃与面板粘合成半圆形水槽。光源固定在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面板背面的中心位置,要求连杆可以绕螺栓转动。整个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将玻璃水槽换成半圆玻璃砖粘在面板上,还可用来探究光在“空气—玻璃”界面上发生折射的规律,如图 (b)所示。

(a) (b)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探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何偏折,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4点:⑴是否也像光的反射那样,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

表面时,是像图所示OB那样偏折还是像OC那样偏折(为便于描述,引入“入射角”和“折射角”)⑶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如何变化⑷折射光路可逆吗可将上述实验目的归纳成简要的文字,用多媒体投出,并让学生观看1分钟。

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则把“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发现、交流,进行开放式地探索。

活动后,全班集中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大都能发现光折射的初步规律;个别学生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论,可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对光的折射规律获得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的发现可能超出了初中物理范畴,如发现了全反射现象,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最后总结,得到光折射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光的折射规律,可让学生作一些光路图。如图所示,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要引起注意。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对人的视觉习惯并不清楚;加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对于“铅笔为什么向上弯折”,建议采用教师边画图边点拔、师生双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独立分析其他类似的现象。

如在解释“铅笔为什么向上弯折”时,首先明确:人看到铅笔,是从铅笔射出的光进到了眼睛。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在黑板上画出从笔端P点射出的两条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P射来的,即铅笔的P点眼睛看起来好像在P点(此处要放慢,略作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理解的时间),并且P 点比P点浅。铅笔在水中的其他各点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起来铅笔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上折起了。

关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现象,只作为常识性了解,让学生知道这也叫折射即可,对于具体的折射情况、光路图等,均不作要求。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玻璃

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当时的心情如何

2.学了光的折射后,请以“光的传播”为题,对前几节学习的有关知识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3.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 方向由空气射向水

面,经折射后可能照亮水中的 点。(选填图

中的字母)

4.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5.在图中,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经水面或三棱镜折射后,进入空气的光路图。

6.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7.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的折射规律。

【参考答案】

1.略。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光照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一般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3.H 4.A 5.如图所示。6.D

7.以下实验方案可供参考:

将玻璃砖浸没在水中,用激光笔作光

源,用光屏来显示光路。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实验时最好用激光笔作光源,小商品市场的玩具店一般有售。

2.如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弯折了等。

奇妙的透镜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⑶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用光路图表示观察到的现象。

⑷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到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物理的兴趣。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学习有关透镜的一些名词,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改变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产和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节主要介绍有关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镜对光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作准备。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透镜:首先让学生认识透镜的外部特征,然后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焦点、焦距等重要概念。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设了一些学生活动,如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学生通过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观察,对透镜的作用、焦点、焦距等会有真切的体验,把有关知识真正学会弄懂,而不是纸上谈兵、仅记住抽象的名词。

本节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透镜的基本性质,也是引入焦点、焦距的基础;对透镜而言,焦点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点,无论作光路图,还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涉及到焦点。所以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凹透镜的虚焦点是人为引入的,比较抽象,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没有太难的教学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多接触实物,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跟透镜有关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教材开头是让学生熟悉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把透镜发给学生,保证每个小组各有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透镜的外部特征,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⑴透镜的玻璃片是透光的,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器件;⑵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最好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截面图。然后结合截面图介绍:透镜的中心叫光心,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对于光心和主光轴,像教材上那样简单介绍即可,不要扩展。

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1”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该实验最好用光具盘和配套的条状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做,若没有平行光源,可以用胶带将几只激光笔并排绑在一起,使它们射出的几条平行光线掠射在光具盘上,也可以利用太阳光作光源,具体方法参见本章“课程资源”之“2.利用太阳光作平行光源”。

若没有光具盘,也可以用第3节研究“球面镜”时的方法,用纸盒自制暗箱,光源可以用亮度强、聚光性较好的手电筒,或者太阳光、并排绑在一起的几只激光笔。

在实验器材实在缺乏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直射到透镜上,光屏放在透镜后并靠近透镜,观察光经过透镜后在光屏上照亮

的范围和亮度,使光屏逐渐远离透镜,观察光屏上光照范围和亮度的变化。会发现:用凸透镜做实验时,随着光屏逐渐远离透镜,光照的范围逐渐变小、亮度变强,最后在光屏上看到一个亮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凹透镜实验时,随着光屏逐渐远离透镜,光照的范围逐渐变大、亮度变暗,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为了介绍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让学生把活动1中观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图表示出来,画在练习本上。可以指定两名学生,分别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光路图,介绍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介绍凹透镜的虚焦点时要慢一些,用彩笔画出延长线(虚线),并让学生补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活动2”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学生加深对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活动2中,若没有现成的平行光源,应尽可能找带有聚光功能的手电筒,使手电筒发出的光尽可能是平行光。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因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用太阳光找凸透镜的焦点,或者把“活动2”作为一项课外作业,把凸透镜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要注意向学生强

调:千万不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太阳,以免损伤眼睛。

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由于用刻度尺不便于直接测量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可借助圆规来测量焦距。具体方法是:先把圆规的金属笔尖放在焦点

上,再把圆规的另一只脚接触到凸透镜的中心,如图所示,然后用尺子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这个长度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关于“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是开放的,要让学生结合实验感受讨论回答。如入射光线不一定正好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焦点不一定找准,光心不一定找准,透镜有一定的厚度等。

结合《信息游览》之“冰透镜向日取火”,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启发学生思考,用其他物品是否也能取火例如,用装满水的玻璃瓶也能会聚太阳光来点火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在光的世界里第2课时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第2课时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光路的可逆性. 2.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作图. 【教具准备】烧杯、水、一元硬币小激光灯、多媒体课件、水槽、细铁丝、石头、“小鱼”模型.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群星闪烁,为什么这些星光会不停地闪烁呢?大气层的不均匀不稳定造成的折射是主要原因,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些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模拟小猫叉鱼: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通过细线绑在石块上,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一次,看哪个同学能够成功. 生1:不对准刺中了. 生2:我是对准了“鱼”才去刺的,却没有刺中鱼,这是为什么呢? 像.

.盛水的杯子,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我们来对它作一下光路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 离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小猫叉不到鱼也是如此.它看到的是鱼变浅了的虚像,鱼实际在更深一点的地方. 教师评价、补充:有经验的渔夫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的. 师生共同归纳: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光是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去感觉物体在水中的位置变浅了. .由上面的结论分析它的原因.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又会看得见.(硬币升高) 教师引导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硬币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硬币.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硬币,其实,人看到的只是硬币的虚像.

《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1

光的折射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看到沉在水杯底的硬币,其实看到的是[ ] A.硬币的实像,其位置比硬币实际所在位置浅 B.硬币的实体,其位置即硬币的实际位置 C.硬币的虚像,但位置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 D.硬币的虚像,其位置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深 2.如图1所示,在两束光的交点P前,放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则交点位 置[ ] A.不变B.向左C.向右 D.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由光的颜色决定的 3.在图2中的虚线表示两种介质的界面及其法线,实线表示一条光线斜射 向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的光线,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bO不可能是入射光线B.aO可能是入射光线 C.cO可能是入射光线D.Ob可能是反射光线 4.关于折射率,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n=sini/sin r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根据n=sini/sin r可知,介质的折射率可能为任何正数 C.根据n=c/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已知光线穿过介质Ⅰ、Ⅱ、Ⅲ时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介质Ⅱ是光密介质 B.介质Ⅰ的折射率最大 C.介质Ⅲ的折射率比Ⅰ大 D.光在介质Ⅲ中光速最小 6.光线从真空中入射到一块平行透明板上,入射角为40°,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可能是[ ] A.小于40°B.在40°到100°之间 C.大于40°D.在100°到140°之间 7.甲在岸上,乙潜入清澈的水中,二人互相对看,甲、乙看到对方的头部位置是[ ] A.都比实际位置高 B.都比实际位置低 C.甲看乙低,乙看甲高(与实际位置比较) D.甲看乙高,乙看甲低(与实际位置比较) 8.某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波速为c,它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速度为[ ] A.c/n B.c/(nλ)C.nc D.c 9、当光线以30入射角从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为[ ] A.比值i/r不变 B.比值sini/sinr不变 C.比值sini/sinr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 D.比值sini/sinr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及习题教案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及习题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⑵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⑷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⑹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学生学了光的反射后,接触到的又一重要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通存在,学生可能注意过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对研究光的折射怀有较强的求知愿望。光的折射规律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通过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活动1”中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奇妙(而又不能明确解释)的现象,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光

的折射规律的欲望;“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光的折射规律。传统教材比较重视科学知识,而本教材增设了两个学生活动,“活动1”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活动2”让学生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是解释生活中折射现象的主要依据,另外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然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其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做好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实验条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光的折射 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演示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也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在大屏幕上(或远处的墙壁上),大家看到一个光点,教师问学生: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怎样的路线到达银幕(或墙壁)的——光沿直线传播。把盛水的玻璃杯或玻璃砖在光路上挡一下,光点发出了位移,让学生猜想“为什么”然后用教材图3-37所示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K12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主动探究。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 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纸、碗、筷子、三种颜色的导线、橡皮 泥。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师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以加深对折射现象的印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有:开始引入课题的实验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释的麻烦;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学生从侧面观察效果会更好;做每个演示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观察什么。鉴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应在实验时强调折射规律,然后马上练习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各个角的定义,这样就不至于弄错角度。 教学策略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教学环节教学内 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 ? 实 验 复 习 引 入 新 课 复习光 的直线 传播、 光的反 射演示:打开激光手电筒,射向 自制的光学盒内(光学盒的制 作方法是在一层鞋架的四周 用透明塑料膜围成的,只留一 面开口。然后把纹香点燃后放 在盒内,里面放一面小的平面 镜;一烧杯水) 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继续演示: 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 问:关于光的反射现象,你了 解哪些内容? 请你用手中的红导线、黑导 线、白导线、橡皮泥分别代表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 反射面把光的反射现象模拟 出来。 回答:光的直线传播 观察 回答:光的反射 回答: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 侧;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动手操作 用实验的方法 复习旧知识;实 验现象非常明 显。 面对实验现象, 再现物理知识; 用实物建立物 理模型,把复杂 的光反射现象 用模型显现了 出来

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交界处发生偏折。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 ,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同。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玉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角的性质:折射角(密度大的一方)小于入射角(密度小的一方);(在真空中的角总是大的,其次是空气,注:不能在考试填空题中使用) 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上两条总结为:谁快谁大。即为光线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快,那么不管那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都是较大的角,在空气中的角度总是最大的) 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6、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P.S.: 1、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方向不变,但光的传播速度改变。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性的。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新版

4.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反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问题. 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方法. 4.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的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的问题. 6.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用反射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 2.会用折射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能理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概念.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通过实验先定性观察再定量测量,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再来领略前人所做的思考从而领会数据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比值法、乘积法、加减法、图象法等,为学生今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打开思路.最后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那么,当介质不均匀或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反射,折射 [教师]对,这一节课,我们先简要地复习光的反射,再深入地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1.介绍光学演示仪,指明观察对象——光在从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玻璃)时发生的现象(半圆柱玻璃砖直面柱心正对入射光) 2.演示:光在到达空气和玻璃的交界面处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中,另一部分光进入玻璃继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3.学生边观察边回忆反射定律:转动光具盘以改变入射角,让前排学生读出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两者相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光具盘面是竖直的,在这个面上同时能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说明两线共面,又因为法线也在这个面内.故三线共面. 4.归纳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相等. 5.反射光路可逆 (二)平面镜成像及作图 1.让学生回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异侧、虚像、对称. 2.教师简述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方法并予以示范. a.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光点S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S的像,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感觉反射光都是从S′发出的. b.平面镜成像作图. 讲:两条光线即可确定像点的位置.所以无需多画.步骤是:(1)由对称性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光学·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教案

光学·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 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 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 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 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 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具 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 2.直尺,计算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 (二)教学过程设计 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 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 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 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 0°100% 4.7%95.3% 30°100% 4.9%95.1% 60°100%9.8%90.2% 80°100%39%61% 90°100%100%0%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 2.经历了近1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 (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 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 (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 入射角i(°) 折射角r(°) i/r sini/sinr 10 6.7 1.50 1.49 2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这次我们参加全县特岗物理教师优质课的比赛,本次参赛的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的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参考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渗透了我们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段很有趣的视频海市蜃楼和硬币重新(同时适当地加入文字和声音),在学生刚进入兴趣的时候接着就展示了一组真是而又罕见的的图片三日同辉,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教学光的折射,紧接着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筷子变弯让学生得出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偏折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 一.课堂亮点 1:本节课以的海市蜃楼短片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教学中先进的仪器激光演示仪中加水偏折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三线两角的关系,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最后进入探究生活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和语言故事青蛙坐井观天收篇。整个流程处处衔接很自然有乐趣,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激光摄入玻璃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什么是光的折射,由于条件的时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改为老师自己用激光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可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 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3讲练结合,各个击破,例题的选择恰到好处,本节两个重要知识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都 有配有例题,很好的巩固了知识点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5:重点难点都很好的进行了突破,时间把握比较准,有主次之分。 二:不足之处:我本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进行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和光路可逆时不够精炼,由于是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角度大就行了,我在这地方进行了角度的准确读数并且三次,显得有点啰嗦又耽搁了一两分钟的时 间。

1 第1节 光的折射定律

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 1.理解光的折射定律,能应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重点+难点) 2.知道折射率的意义,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重点) 3.能应用折射定律分析视深问题. 4.会测定介质的折射率.(重点) 一、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定量关系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定性关系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一般用i表示.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一般用r表示. 实验表明: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随着改变. 3.斯涅耳定律(折射定律)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即sin i sin r=n. 1.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 提示:与光的反射一样,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的意义 1.定义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用n表示. 2.定义式 n=sin i sin r. 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

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即 n =c v . (1)折射率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有关,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无关.( ) (2)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大,则该介质的折射率越大.( )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 (4)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的速度与入射光的速度相等.( ) 提示:(1)× (2)× (3)√ (4)× 三、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1.在测量介质的折射率的实验中,作出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图中AO 为入射光线,OE 为折射光线,NN ′为法线,i 是入射角,r 是折射角,玻璃折射率的 表达式n =sin i sin r . 2.为减小实验误差,需多测几组数据,分别求出每一次的折射率,最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2.光线斜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满足什么关系? 提示:若把入射光线延长交至玻璃砖底面,由几何关系不难发现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 四、对折射现象的解释 1.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这是因为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一束白光射入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其中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经三棱镜后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传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经三棱镜后偏折程度最明显.平常我们所说的某介质的折射率是指七种色光的平均折射率. 3.早上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时,它的实际位置是在地平线上吗? 提示:不是.由于光从真空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线向下偏折,而人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4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二、难点和重点: (1)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难点: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具: 激光笔,玻璃砖,杯子适量的水铅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提问: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当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会发生什么现象?(光的反射) ㈡新课引入: 问: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怎样呢? 演示: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弯折 问:当光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也弯折吗? 介绍仪器,出示板图,让学生合作,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学生回答:弯折 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定义 ㈢新课教学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同时在黑板示范作图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物理规律 复习光反射时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有无规律? 提出问题1: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是否在同一平面?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结合图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提出问题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也这样吗? 利用课件演示:光路可逆 同时引导此时:折射角,入射角, 发现: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提出问题3: 若光线垂直射水中呢?

光的折射定律教案设计

光的折射定律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执教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 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 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 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 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 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 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 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 光路图. 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 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折射教案(公开课)

4.3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设计 省市第六十九中学 齐光学

《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光的折射规律授课人齐光学 研究方向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和感悟“科学发展的艰辛和曲折”。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背景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是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来设计本节的教学容和教学策略的。本节容的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考虑到初三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这一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较少,因此,设计的教学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发现物理知识,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容分析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建构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缸8个;激光笔7只;硬纸盖8个;香;火柴;鲜奶2盒;圆头金属棒7根;烧杯7个;圆柱形棒6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演示器6套;纸杯6个;硬币6枚;橡皮“鱼”7条;塑料桶8个;白纸带8条。 教学流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分 引入新课1.介绍实 验, 引导、组织 学生进行 叉“鱼”比 赛 闻师言、观器材 做实验、思问题 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切 入;要尊重学生的学 习基础;再次感受光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要关注本节 课的学习容; 2 2.请一名同学到前 面叉“鱼” 观察:是否能叉到 “鱼” 想:思考没有叉到 “鱼”的原因 学生认为必然叉到, 到事实没有叉到,激 发学生已有经验和事 实之间的矛盾,使学 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概念。 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学会独立自主探究光的折射实验。 3、学会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展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难点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水槽、筷子、激光笔、玻璃砖、尺子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观察实验,感悟新知。把铅笔 放在厚玻璃后面,会发生有趣的现象,铅笔好像 “错位”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引出 光的折射现象。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观察小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出光折射的定义,并对定义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学会抓关键字,理解光的折射概念。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集体齐读光的折射概念,加强记忆与理解。

通过光的折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要发生光的折射至少要有两种 .. 介质 ..而不是发生..而且介质是透明 ..的。光的折射发生位置是在介质内部 在两种介质的表面。 学生们理解光的折射概念后,紧接着进行练习来检测一下他们对光的折射理解程度。 学一学、练一练: 1、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D) 2、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D ) 通过简单练习,让学生学会区分光的折射现象,并培养学生做题分析的良好习惯,抓住题意,找出关键字,猜想考点等等。 活动探究: A、把筷子放到碗里,然后 往碗里加水,观看实验现象。发 现加满水后筷子“折断”了,这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贵阳市第五届优质课比赛 初中物理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学校:贵阳二十八中 姓名:于茜 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体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基本需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努力做到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在之前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之后有“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等学习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确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深入学习和了解多姿多彩的光的世界的必然知识准备。同时“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三级主题内容之一,对于八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对光的世界已有一定的视觉体验和感性认识,如:“反光”、“水池变浅”等,通过“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知识的学习,已逐步建构一定的理性知识基础以及科学探究自然规律的初步能力。 2.学习任务:通过对常见折射现象的介绍及认识,引导学生应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已有能力和方法探究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常见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认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体会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全过程的体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