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 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

4.1 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

4.1 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
4.1 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

4.1 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规律、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奥秘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流程】

1.光的折射

活动:①从上方观察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_____(上或下)弯折

②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水,发现光斑往_____移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器材: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和一块玻璃砖 过程: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光屏射入水中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

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 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 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

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⑵若反射,发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法线有什么关系呢?

⑶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吗?

2.透镜的奥秘

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器材:激光笔、两块三棱镜

过程: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三棱镜的顶部,

观察光通过三棱镜时,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路,

并在有边的图中画出光路

现象: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

出射光线偏向三棱镜的__________

做一做:把两块三棱镜组合起来,

入射光线

N O

N' 入射角 折

射角

折射光线 空气 看图回答:

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入射角:______光线与_______的夹角

折射角(γ):______光线与_______的夹角

观察并画出平行光经过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路径

结论:我们可以联想到透镜可看是有许多棱镜组成的,没个棱镜都使光线向地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

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选

填“AB 面的左方”、“AB 面的右方”、“CD 面的上方”或“CD 面的下方”),并

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例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例3】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例4】完成光路图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光线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_,分解面的_______方是玻璃

2.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有时不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该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鱼的上部

C.看到鱼的下部

D.看到鱼的右边

4.完成光路图

30°° 练习

1 练习4

八年级物理:二、光的反射教案 沪科版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新)沪科版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手电筒(玻璃上有1~ 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1光的反射 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 〖自主学习、知识提练〗即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反射规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①应用镜面反射改变光路的作图。 ?②对虚像的认识。 〖教学器材〗 ?幻灯片、投影仪、平面镜两块、直尺、演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 〖教学方法〗采取“新课程实践中的目标教学教法研究”模式 〖教学设想〗 ?本节采用“新课程实践中的目标教学教法研究”,围绕教学目标即定向自学进行设疑、析疑和解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推导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在探索、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聚〗 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 速度小. 4.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用反射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6.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7.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8.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即[教学目标] (投影幻灯片) 三、[第一次收集信息](投影幻灯片) (一)、填空题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千米/秒,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要_______. 2.日食、月食及影的现象都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3.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发生__________.我们能看见许多本身不能发光的东西,是因为_______射入到我们眼睛内的结果. 4.入射角是________与_________间的夹角;反射角是_______与_______间的夹角.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__,并且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5.平行的入射光射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后反射光线方向仍保持平行,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_;如果平行入射光线反射后不平行,向四周散开,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_____. 6.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成_______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________,像和物大小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即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选择题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A.只有前者遵循反射定律; B.只有后者遵循反射定律; C.两者都不遵循反射定律; D.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8.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A.比人小的实像; B.和人等大的虚像; C.像到镜面的距离比人到镜面的距离大; D.和人等大的实像. 9.一个人站在穿衣镜前,他的像离他2米远,若他再离开镜面0.5米,则镜中的像离他() A、0.5米 B、1米 C、2米 D、3米 四、[问题探究]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的各种东西的? 简单分析:物体发出的光射入眼内,眼逆着入射光方向看去发现物体的存在.人的眼睛是不能发光的,所以在漆黑的液晚才有“伸手不见五指”这种说法. 2.一束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0角入射在一个小平面镜上,如果要使镜面反射出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平面镜应如何放置.试作出反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沪科版42光的反射课时教案

沪科版《4.2光的反射》课时教案 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含 义; ③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④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的应用、入射角、反射角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活动资料:光源(激光手电筒)、平面镜、纸板、烟雾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步骤 师生互动策划备注 (活动目 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发 光的物体? 进一步引入:我们为什么 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总结出: 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 眼睛,不发光的物体是反射光 源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凡是不发光的物体表面都 能反射光。 ⒈学生讨论,作出回答 ⒉观察发光的日光灯、白炽 灯,印证这个科学事实。 激发学生的 好奇,激发 探究的热情 光的反射规律⒈板书:光的反射 ⒉组织学生探究“光的发射定 律”(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 光源、平面镜、白纸板光屏。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探究时教师介绍:入 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 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补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 ⒈学生按课本图4-15实验, 如实记录。(以300、450、 600 入射角射向平面镜,记录反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 量出每次的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记录在 表格中。 ⒉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⒊阅读反射定律的内容。 让学生理解 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全册 4.1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光的反射 学点1 光的反射 阅读教材P55,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光的反射:__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__。 问题2:根据图4-1-22,写出光的反射中的有关物理名称。入射光线是__AO__;反射光线是__OB__;入射光线在镜子上的投射点O称为__入射点__;过入射点O与镜面垂直的直线ON叫做__法线__;__∠AON__叫做入射角;__∠NOB__叫做反射角。 4-1-22 学点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问题:如图4-1-23所示,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遵循什么规律呢? 实验器材:__激光灯、平面镜、可折转的光屏、蚊香、火柴等__。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怎样把看不见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显示出来? [答案] 让光在折转的光屏上显示出来或在光屏边上点燃蚊香显示光路。 (2)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可折转的光屏? [答案] 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如何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研究二者的大小关系时,测量一组数据还是测量多次数据好? [答案] 用量角器测量出两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多次测量可以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由第2列可知__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__。 (2)比较第3、4两列可知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__。 (3)比较第5、6两列可知__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_。 (4)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可以发现:__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__。 (5)用激光电筒沿原反射光线入射,__反射光线将沿原入射光线射出__。 实验结论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同一平面内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

【精品推荐】2019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光的反射 教案1

如果家长们想让孩子拥有生活技能、做事方法、人际关系技巧,学会自己成长、享受生活,能够清晰表达需要……那么,就请你们不要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要管,只要把自己的学习做好就行了。孩子成长中,他们所面对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学校内的知识那么狭窄的内容。孩子学会更多生活技能,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对于他们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很好的帮助。在做事的过程中,有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孩子愿意尝试更多方法,努力达到目标。能够在做事过程中努力拼搏,又能接受努力的结果。敢于尝试更多事物,他们的人生更加丰盈。 1 / 2 【精品推荐】2019精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2 光的反射 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 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讲述: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 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我们以后再学,或大家 可以回去查资料。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同学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 什么方向射出? 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画出光路图: N O 结出有关的物理名称: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入射点:入射光结在镜子上的投射点O ; 法线:过入射点O ,与镜面垂直的直线ON ;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总结出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全册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4.1光的反射教案 第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P53图4—1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光的反射教学片段教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光的传播”片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201 2.6版)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 2. 教学内容及地位:本节内容包含“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两部分。是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光的神奇,提出光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从而点出的探究课题之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然后,再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实例和图片引出探究课题之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教育功能: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下节《光的折射》的学习作了必要准备。 【设计思想】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是8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学生经过近半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的物理思想在慢慢形成中,初步具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片段教学的设计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首先由学生熟悉的“太阳升起”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引出课题“光的传播”。教师进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猜想“光沿直线传播”和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观察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路径,分析总结得出准确结论。从而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 其次,利用实验探究得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日月食、影子形成等),使学生对新学习的规律更加熟悉。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本节课的主题的深刻理解。再次,学以致用,接下来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进),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再者,课堂延伸,布置动手实践作业——制作小孔成像仪,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对成像原理的理解,既可延伸课堂精彩,也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及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光的反射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光的反射教案(新版)沪科版 项目内容 课题§4.1光的反射(共 1 课时,第 1 课时)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辩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 难点重点1、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解释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准备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光的神奇 2、光的传播 (1)光源 师:你知道什么物体会发光? 生甲:太阳、月亮。 师:太阳会发光,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生乙:电灯、蜡烛、萤火虫、水母等。 师: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上哪些物体是自然光源?哪些物体是人造光源? 生:太阳、萤火虫、水母是自然光源,电灯、蜡烛是人造光源。(2)光的传播路径 师: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猜想: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导学生探究P54“迷你实验室”。

教学过程(3)光线 (4)光的传播速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光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师: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我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5图4-7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5图4-7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最新物理初二上沪科版4.2光的反射教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初二上沪科版4.2光的反射教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设情景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物体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你知道光是如何被反射的吗? 遵循怎样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猜想:反射回来 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 2min 自主学习光的反射现象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 入射角 反射角 投放自主学习题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题目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题 7min 合作共建

2、以下哪种材料适合做放电影的银幕() A.光滑的白布 B.粗糙的白布 C.平面镜 D.玻璃板 3、如图4-2-11所示,一束光照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8min 诊断评价同步学习与探究1.2.3.5题 10min 教学反思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 1.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2.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未用龙胆紫染色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C.口腔上皮细胞不分裂 D.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 4.同一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之比和DNA分子数之比分别是()

沪科版八上物理第四章《光的反射》说课稿

沪科版八上物理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光的反射》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②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难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小组汇报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

“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靶心,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激光笔迅速的击中靶心,(同学们会非常兴奋的拿出激光笔照射黑板上的“靶心”, 你根据什么知识这么迅速击中的啊(光沿直线传播)很好,老师加深难度了,不许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用笔直接照射黑板,请运用你身边的器材仍然用笔击中靶心吧,(同学们会积极的用身边的小镜子把光反射到黑板上)进而教师提问,这又是什么原因那?原来是光遇到镜面后发生了反射把光反射到了黑板上,那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不发光的物体如:你我书本等他们本身并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他们,就是因为光射到他们的身上后反射到人的眼睛人们才看到的,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就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光的反射知识。(板书)这样的设计是通过一个射击的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很常见,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反射想象都有哪些啊。(学生说出很多,如:光射到书上发生反射后射入人眼,人能看见书。人能看见镜子是因为光射到镜子上后发生了反射射入人眼使人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等等)通过大家的举例发现都是有光射入物体又有光射出物体的。(教师板书光的入射光线和镜面及反射光线等)从而介绍入射点反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 线入射角反射角及法线等在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名词。(这样的设计是我个人认为初二的学生接触物理学实验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较弱。为了为后面的探究实验更加顺利进行,降低难度所以老师先明确了各个物理名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光的反射

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6.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观察、 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仅抽象,学生还很容易根据思维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错。因此,这也是一个难点。 3.实像和虚像的理解与区别。 【教具准备】光的发射定律探究仪,激光电筒,小平面镜,平面玻璃,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照射在一个隐藏的平面镜上,让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猜测并回答光的传播方向为什么会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光的反射: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照在另一种介质(平面镜)表面上后,改变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来的介质(空气)中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见一个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从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反射”。 (二)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1 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的概念,启发学生用数理结合的观点进一步观察入、反射光线的几何位置关系,学生找到它们的对称轴,用量角器量出对称轴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引入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实验2 教师演示:研究“三线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观察纸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时,能否观察到反射光线,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的前两条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根据本实验,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三线共面”,突破了这一难点。 实验3 学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并填写实验报告单(见附页),总结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在表述结论时,有可能将入射角、入射光线叙述在前)

课题沪科版42光的反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沪科版《4.2光的反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五、教学用具: 1.演示用:激光手电,平面镜、水雾、光的反射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用:光的反射仪等 六、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正当学生欣赏米老鼠时,忽然放上平面镜,一下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设计意图: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同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小游戏:借用镜子,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屏幕上的目标字(不能直接射向目标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沪科版

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第 1 课时)日期2011年11月 2日 课题第二节光的反射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法制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说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 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确认在光的反射线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4.能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会用光的反射定律画简单的光路图。 6.了解《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上海地方标准)。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难点 1.应用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和相 关的现象。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 用多媒体展示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课 堂教 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导入: 教师:请看大屏幕,我们能看见太阳、火焰、蜡烛,是由于 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雕像、长城、本身不发光 ,我们也能看到他(它)们,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够 ?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光的反射。 二、讲授新课 (一)反射现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光的反射现象,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一部分光被反射 2、反射光仍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光速相同。 (二)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1、多媒体展示,光的反射,介绍以下名词:入射光线; 入射点(O);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i);反射角(∠r)。 并用多媒体给出思考问题: 1、观察大屏幕 彩图,找出发光 的物体和不发 光的物体,引出 课题。 2、认真观察, 并讨论。 3、观看多媒体, 并思考给出的 问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 4.1光的传播(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4.1光的反射教案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P53图4—1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科学探究法。

学生分组实验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八年级物理 4.2 光的反射精品教案 沪科版

课题第二节光的反射执教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探究目标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并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4. 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概括能力。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2.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 1.应用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和相关的现象。 2.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探究器材演示小型激光器,小平面镜,手电筒,白纸板,多媒体 学生光的反射自制教具一套,小平面镜,小型激光器,蜡烛,玻璃板,纸板,火柴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教师:请看大屏幕,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 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雕塑、喷泉、人、教室、书本本身不发 光,我们也能看到他(它)们,这是因为他(它)们能 够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光的反射。 观察大屏幕彩 图,找出发光的 物体和不发光 的物体,引出课 题 二、师生探究一、光的反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让学生猜想:光向 哪个方向反射? 1、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光线;入射点(O);反 射光线;法线;入射角(∠i);反射角(∠r)。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到的光的反射情况,那么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和法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 线的两侧。 学生提出问题: 有几种可能的 方向? 进行实验:对自 己的猜想进行 验证。 同组合作完成 后,与其他小组 讨论交流

二、师生探究3、分析这个光路图,我们还想探究和它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根据自制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对学生实验进行辅导 把纸板的半面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得到在同一平面 内)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⑴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⑵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知能闯关: (1)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 小。 (2)选择题播放多媒体 5、反方向入射(实验现象一样) 如:同位之间彼此能看到对方的眼睛 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分析出: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学生归纳总结 多找几个分析 学生提出问题 实验一: 根据自制的器 材,设计实验 重复上面实验 两次;以减小误 差 知能闯关: 1、说出画法: 2、结合生活体 验 学生实验二: 自主探究 讨论得出: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一:用镜子和白纸反射手电筒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强调: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 物体。 插入多媒体图片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三、平面镜 学生回答: 镜面反射:平行 光线入射到 的物体表面 漫反射:平行 光线入射到 的物体表面 学生观察后回 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