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 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 复制相结合的相关题目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细胞分裂(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要进行DNA 复制,最后DNA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这一过程中要涉及到DNA 的半保留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等染色体行为变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等知识。学生常常由于对细胞分裂过程缺乏深刻认识或考虑不全面,感觉无所适从。其实在分析过程中,通过画简图的办法就可以疏清脉络,化难为易。 一、 绘制有丝分裂过程图。见图一

通过绘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和亲代细胞一样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并且每个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都保留了亲代细胞DNA 分子的一条链,体现了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通过绘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性原细胞经过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产生了四个子细胞。

亲代细胞 图一 注: 胞中一对同源染色

上的两个双链

分子,并用15N 15

双链15N 图二

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较性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并且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都保留了性原细胞DNA分子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

三、例题分析:

1.(2010·山东理综,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答案:B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

【解析】答案:D

四、练习题

1.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条B.40条C.20条D.10条

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解析:根据题意,用32P标记DNA分子的双链,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中,相当于DNA进行了一次复制,此时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有放射性32P。进行第二次细胞分裂,等于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复制一次,到达中期时的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有放射性32P,一条没有,但就整个染色体来说,仍然有放射性。到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具有放射性32P的染色体仍只有20条。因此答案为:A

3.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

B.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 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4.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 0

B.50% 50%

C.50% 100%

D.100% 100%

解析:根据图二所示,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复制,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 标记,只供给14N 的原料,则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的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 、一条含14N 。经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的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5N和14N标记的链条。因此答案为:D

“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 复制相结合”的总结 细胞分裂和DNA 复制相结合的相关题目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细胞分裂(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要进行DNA 复制,最后DNA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这一过程中要涉及到DNA 的半保留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等染色体行为变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等知识。学生常常由于对细胞分裂过程缺乏深刻认识或考虑不全面,感觉无所适从。其实在分析过程中,通过画简图的办法就可以疏清脉络,化难为易。 一、 绘制有丝分裂过程图。见图一 通过绘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和亲代细胞一样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并且每个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都保留了亲代细胞DNA 分子的一条链,体现了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通过绘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性原细胞经过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产生了四个子细胞。 亲代细胞 图一 注: 胞中一对同源染色 上的两个双链 分子,并用15N 15 双链15N 图二 子 细 胞

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较性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并且每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都保留了性原细胞DNA分子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 三、例题分析: 1.(2010·山东理综,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答案:B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 【解析】答案:D 四、练习题 1.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条B.40条C.20条D.10条 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 N A复制过程及异 同点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的特点: 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 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 3聚合方向:5'→3'; 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的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习题

第九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习题 一、选择题 A-九-1. 有丝分裂前期的最主要特征是()。 A. 核仁. 核膜. 核仁组织者都要消失 B. 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C. 核糖体解体 D. 中心体消失 A-九-2. 细胞周期包括()两个主要时期。 A. G1期和G2期 B. 间期和M期 C. 间期和S期 D. M期和G1期 B-九-3. 虽然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细胞周期,但一般来说,都是()。 A. G1期长,S期短 B. S期长,G2期短 C. S期长,M期短 D. M期长,G1期短 A-九-4. 在细胞周期中,核仁、核膜要消失,这一消失出现在()。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A-九-5.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的分开发生于()。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C-九-6. 同步生长于M期的HeLa细胞与另一同步生长的细胞融合,除看到中期染色体外还见到凝缩成粉末状的染色体,推测这种同步生长的细胞是处于()。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C-九-7. P53基因抑制受损伤细胞进入G2期的机制是()。 A. 通过P21基因作用于周期蛋白 B. 通过抑制P21基因的启动

C. P53蛋白直接作用于周期蛋白 D. P53与P21共同作用于周期蛋白A-九-8. 成熟促进因子是在()合成的。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B-九-9. 在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最分散()。 A. 前期 B. 前中期 C. 中期 D. 后期 B-九-10. 下列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发生染色体减数,此过程发生在()。 A. 前期Ⅰ B. 中期Ⅰ C. 后期I D. 后期Ⅱ B-九-11. 染色体出现成倍状态发生于细胞周期中的()。 A. G2期和早M期 B. G1期和S期 C. 晚M期和G1期 D. G0期和G1期 B-九-12. 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 A. 常发生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换从而导致重组配子的产生 B. 常发生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从而导致重组配子的产生 C. RNA聚合酶明显增多 D. 组蛋白成倍增加 B-九-13. 在有丝分裂中,()。 A. 细胞周期长短主要由S期长短决定 B. 这个时期对不利条件敏感导致G1期阻滞 C. S期的长短与染色体的倍数有关

高中生物第34章DNA的复制和修复

第二十九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一、是非判断题 1.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2.原核细胞DNA复制是在特定部位起始的,真核细胞则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复制。 () 3.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4.因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 5.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6.重组修复可把DNA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答案 1.对2.对3.错 4.错5.错6.错 二、填空题 1.DNA复制是定点双向进行的,股的合成是,并且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同;股的合成是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每个冈崎片段是借助于连在它的末端上的一小段而合成的;所有冈崎片段链的增长都是按方向进行。2.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大肠杆菌由供能,动物细胞由供能。3.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由酶催化。 4.DNA或UpGpCpA分别经0.3NKOHR、NaseT1和牛胰RNaseI处理所得结果: DNA: 0.3NKOH:;RNaseT1:;RNase I:; UpGpCpA:0.3NKOH:;RNaseT1:;RNase I :。 5.基因突变形式分为:,,和四类。 6.亚硝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诱变剂,因为它可直接作用于DNA,使碱基中基氧化成基,造成碱基对的。 7.所有冈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方向进行的。 8.前导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随后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9.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不敏感,并可以作为底物。10.DNA聚合酶I的催化功能有、、、和。 11.DNA回旋酶又叫,它的功能是。 12.细菌的环状DNA通常在一个开始复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的线形DNA可以在起始复制。 13.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活性使之具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 14.大肠杆菌中已发现种DNA聚合酶,其中负责DNA复制,负责DNA损伤修复。 15.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和。 16.在DNA复制中,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细胞分裂与DNA半保留复制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DNA的半保留复制 1、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待其完成多次分裂后,移入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技术检测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 (1) 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全部显示放射性,其中每条染色单体; (2) 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 。 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口表示32P标记的染色体曰表示32P标记的DNA 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4、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 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接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有丝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5、用32P标记的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这至少是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6、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A.2B.3 C.4 D.前三项都对 7、如果把某一个DNA分子用重氢标记,含有这个DNA分子的细胞连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后,含有标记的DNA分子数和细胞数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5节 复制标记类含答案

1.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动物精原细胞,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B和b,两细胞分别进行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精细胞中都有3种颜色的3个荧光点 B.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的4个荧光点 D.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3种颜色的6个荧光点 2.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 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3. 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 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 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 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32P 4.为了验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部分交换,将植物分生区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让其不断增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原理是DNA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经特殊染色后,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着色深,而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一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 B.若不发生部分交换,第二次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较浅 C.若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一定有着色较深的部分 D.若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部分交换,则中期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不会有着色较浅的部分 5.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至少占50%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 C.若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水稻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现有一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此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15N 标记。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一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100% B.细胞有丝分裂两次,被15N标记的子细胞占所有子细胞的比例为50%或100% C.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多有48个 D.细胞有丝分裂N次(N>6),被15N标记的子细胞最少有2个 7. 将某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再将细胞置于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细胞周期分析原理和分析结果解释 1、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 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①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③ 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④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与物种的细胞类型有关,如: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周期为10小时,人类胃上皮细胞24小时,骨髓细胞18小时,培养的人了成纤维细胞18小时,CHO 细胞14小时,HeLa细胞21小时。不同类型细胞的G1长短不同,是造成细胞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 3、流式细胞结果图各参数的意义: 前面讲过,常用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方法是依据细胞DNA含量(横坐标)来分析的:

G1期:细胞DNA复制还没有开始,也是DNA含量最少的,即流式检测结果图的第一个峰; S 期:细胞开始复制,到完成复制,是一个一倍DNA到二倍DNA的过程,在流式结果图中显示期跨度特别大(第二个不高但很宽的峰); G2期:DNA复制完成至分裂的一段时间,此时细胞内含二倍DNA,在流式结果图中的第二个峰; M期:细胞分裂过程,此时细胞内也是二倍DNA,用DNA含量的方法是无法与G2期分开,所以有第三峰明显升高时报告:G2/M期阻滞。 上图是DOS系统下分析细胞周期的一个示意图。不同的机器分析结果参数表示略有不同,但主要看G1、G2、S三个期的数值即可。 1、纵坐标Cell Number:即计数到的有效细胞数; 2、横坐标DNA Content:即DNA量,为什么用DNA量来区别各周期我们等下再讲; 3、G1、G2、S三期在上图已经用箭头标示; 4、右侧数字含义:Mean G1=195.4即G1期DNA含量平均值为195.4;%G1=73.6即G1期细胞数占总数的73.6%;以此类推……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 制的区别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D N A 的复制的必要条件 1、摸板:母链DNA 解链成单链后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摸板。 2、原料: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3、需要一小段RNA 作为引物,提供3'-OH 末段。 4、需要ATP 和无机离子。 5、需要多种酶和蛋白因子:如引物酶、DNA 聚合酶、拓扑酶、SSB 蛋白等。 以上必要条件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DNA 的复制所需要引物、酶和蛋白因子等存在差别。其中DNA 聚合酶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别。DNA 聚合酶是指以DNA 为摸板,在RNA 引物3'-OH 末段沿5'→3'方向按照碱基互补的原理催化合成DNA 链的酶,也称为依赖DNA 的DNA 聚合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主要见下表1 表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三种 DNA 聚合酶都有 5'→3'聚合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不同的是DNA-polⅠ还有5'→3'外切酶活性,即外切酶活性有双方向。真核生物五种DNA 聚合酶都有5'→3'外切酶活性,DNA-polα,DNA-polβ无3'→5'外切酶活性,DNA-polβ无5'→3'聚合活性。 原核生物D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 DNA-polⅠ复制过程中的校读,填补缺口,修复。 DNA-polⅡDNA 损伤的应急修复。 DNA-polⅢ延长新链核苷酸的聚合。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活性。 DNA-polβ低保真复制。 DNA-polγ催化线粒体DNA 的复制。 DNA-polδ延长子链的主要酶,解螺旋 酶活性。 DNA-polε填补引物空隙,切除修复,重组。 (三)DNA 复制的过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 1、起始阶段表2 (1)解链/旋,解链/旋酶催化。 (2)起始点识别。 (3)原核生物形成复制叉。(真核生物形成多个复制单位) (4)引物酶催化引物合成。引发体与引物酶结合到DNA 链上,在引物酶的作用下合成一小段引物。 表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复制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复制起始点 起始点识别 引物 起始点长度 复制单位 参与的酶和蛋白因子 一个OriC DnaA 长、多 长 一个双向复制 DnaA 识别复制起始点 DnaB 解螺旋酶活性 DnaC 运载和协助DnaB DnaG 引物酶活性 多个 可能有“蛋白质-DNA 复合物 参与” 短、少 短 多个双向复制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 活性 DNA-polδ解螺旋酶活性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得特点: 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 3聚合方向:5'→3'; 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得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得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得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与13-mer得重复序列构成得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得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得形式补齐。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得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得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 蛋白得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得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得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得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得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得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得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得差异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及其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大体上均分为复制的起始、DNA链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三个过程。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 复制起始:OriC起始位点由四个9个核苷酸(9-mer)的重复序列和三个13个核苷酸(13-mer)的重复序列组成。DnaA蛋白结合到9-mer结构上,使DNA形成一个环。结果,双链DNA在富含A-T碱基的13-mer区域分开成为单链。随后,DnaB-DnaC复合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形成预引发复合物。然后,DnaB利用其解旋酶的活性使解链部分延长,并激发DnaG引发酶,进而形成一段RNA引物,起始DNA的复制(DNA 聚合酶只能从3’羟基端起始复制)。 DNA链的延伸:DNA链一般形成两个复制叉进行双向复制。DNA链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以3’-5’方向DNA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为前导链,另一条为后随链,后随链的合成以合成冈崎片段的方式进行。延伸过程主要依靠DNA聚合酶III(核心酶由α、θ、ε构成),DNA聚合酶III靠其β夹钳牢固地结合在DNA链上并延DNA链移动。冈崎片段一端的引物由DNA聚合酶I以切口平移的方式去除,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为一体。复制叉前进时由解旋酶依靠水解ATP的能量(一个ATP一个碱基)打开双链,单链与SSB结合并保持稳定。DNA拓扑异构酶去除正超螺旋。 复制的终止:复制叉前行,当遇到22个碱基组成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停止解链,复制叉前移停止,等相反方向复制叉到达后,由修复方式填补两个复制叉间的空缺。随后,在DNA拓扑异构酶IV的作用下复制叉解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重要题型5同位素示踪法与细胞分裂DNA的半保留复制教案

重要题型5 同位素示踪法与细胞分裂、DNA的半保留复制 1.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技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已知某一DNA分子用15N标记(0代),将含有该标记DNA分子的细胞(或某种细菌)转移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DNA复制),若干代后,其DNA分子数、脱氧核苷酸链数及相关比例如表: 2.利用图示法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相互关系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二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三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 3.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1)主要应用 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一般常用的标记元素有3H、14C、15N、18O、32P、35S等。

(2)归类分析 ①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途径。如用18O标记水,光合作用只产生18O2;再用18O标记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只产生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 ②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大肠杆菌内发现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蛋白质,大肠杆菌内未发现放射性物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③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研究生物学原理。如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用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用15N标记DNA,证明了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题组一考查DNA的复制 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下列有关“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B.将大肠杆菌放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中含有15N C.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D.将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只出现1个条带 答案 B 解析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含氮碱基进而形成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A错误;核糖体中含有RNA,RNA中含有碱基,将大肠杆菌放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中含有15N,B正确;通过对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对比分析才可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C错误;将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出现轻、重2个条带,D错误。2.(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的特点: 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 3聚合方向:5'→3'; 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 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的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 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 3聚合方向:5'→3'; 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 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

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的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

DNA的复制与修复

组卷测试 一:填空题 1.端聚酶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分组成,它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原核细胞DNA复制时形成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细胞DNA复制形成的冈崎片段________________。 3.维持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的机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4.光复活酶的辅基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它能直接修复 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缺乏可导致大肠杆菌体内冈崎片段的堆积。 6.E.coli参与错配修复的DNA聚合酶是________________。 7.DNA损伤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造成DNA损伤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病毒是研究真核细胞DNA复制最好的材料。 9.同源重组可分成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10.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是________________,该酶在复制体上组装成 ________________二聚体,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链和________________链的合成,已有证据表明后随链的模板在复制中不断形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11.大肠杆菌在DNA复制过程中切除RNA引物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而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切除RNA引物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12.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和蛋白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使用________________能源物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使用 ________________作为能源物质。 14.使用________________酶或________________酶可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水解成大小两个片段,其中大片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酶,它保留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小片段则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 15.真核细胞DNA的损伤可诱导抗癌基因________________表达量提高,该抗癌基因的称产物可 ________________细胞周期的进行;当损伤过于严重的时候,可诱导细胞________________。 16.新生霉素和四环双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抑制剂。 17.完成碱基切除修复至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酶。 18.DNA复制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展开。 19.DNA重组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它们的主要差别是 ________________。 20.DNA拓扑异构酶Ⅰ能够切开DNA的________________条链,而DNA拓扑异构酶Ⅱ能同时切开DNA的________________链,在切开DNA链以后,磷酸二酯键中的磷酸根被固定在它的________________残基上。 21.体内DNA复制主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而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使用 ________________作为引物。 22.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酵母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富含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这将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二:是非题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综合题(必修2)

专题专练——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综合题 1.(2014·湖北十校联合检测)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0条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是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条和0条,如果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中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大于0小于20条。 [答案] D 2.(2014·山东潍坊3月模拟)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8条,若染色体中的DNA全部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普通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2条B.4条 C.8条D.16条 [解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同位素标记,另一条上没有。 [答案] C 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2P标记的染色体( ) A.2 B.3 C.9 D.19 [解析]由题意可知,20条被标记的DNA第一次复制,结果所有的染色体均有标记,即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形成的子细胞中2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经复制后,形成40条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具有32P标记。而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每个细胞分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而第三次分裂是以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为前提,在后期被标记的染色体为0~20,故B正确。 [答案] B

7_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Cell Division and Cell Cycle 染色体正确复制与分离 细胞增殖的调控

内容 ?有丝分裂过程 ?染色体的运动 ?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特点 ?细胞周期调控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分子组成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新的细胞周期如何起始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正常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失衡

一、细胞分裂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 1.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无丝分裂同样是高等生物组织细胞的正常分裂 方式 分裂迅速、能量消耗少、分裂的细胞仍可以执行功 能。存在于人体创伤愈合、癌变及衰老组织中,也 存在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中。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 1.有丝分裂(mitosis)保障了染色体完整、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1)前期prophase 特征: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主要事件: ?完成DNA复制的染色质开始凝集,染色单体 通过着丝粒结合。DNA的着丝粒序列形成着 丝粒。 ?中心体完成复制,开始向两极运动 ?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及其周围的无定形 物质构成,中心粒可能进行微管的组装, 无定形物质中包含大量的与中心体结构和 功能相关的蛋白,如微管蛋白、微管结合 蛋白、马达蛋白等。

?中心体是微管组织中心(MTOC),与细胞 形态维持、细胞运动、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星体(aster)由中心体及其发出的放射状 排列的微管构成。 ?马达蛋白推动星体沿微管分离,形成有丝 分裂的两极。 ?rRNA合成停止,蛋白翻译水平下降

2019届二轮复习 同位素标记法与DNA的半保留复制 作业(全国通用)

同位素标记法与DNA的半保留复制 例1将不含放射性标记的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 A 解析不含放射性标记的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子细胞中的核DNA分子都是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然后子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每个核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个DNA 分子(其中一个被标记,另一个未被标记)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故A 正确。 例2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的是() 答案 A 解析运用模型绘图法,将染色体和核DNA分子从细胞中脱离出来,即只绘制染色体和核DNA分子被标记情况,并只以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为例,绘图(图中线条代表核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如下。

该性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前期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且DNA分子双链均一条含31P,另一条含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双链均为一条含31P,另一条含32P,子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分别为16和16。 以一对同源染色体被标记为例 (1)有丝分裂过程图 通过绘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了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和亲代细胞一样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并且每个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保留了亲代细胞DNA分子的一条链,体现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产生了4个子细胞,带放射性的若都按第一种情况分配,则共有2个子细胞带放射性;若都按第二种情况分配,则有4个子细胞带放射性;若按两种情况分配,则子细胞有3个子细胞带放射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课后检测:- DNA的复制

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DNA的复制 B.生物体内DNA的复制都是发生在细胞内 C.DNA复制所合成的新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不可能出现变化 D.DNA复制只能在生物体内进行,而在实验室内不能进行 解析:在无丝分裂过程中同样有DNA的复制,否则遗传物质就不能保持稳定性;DNA复制所合成的新DNA分子一般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基因突变,这是生物变异的一个主要来源;DNA 复制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PCR技术。 2.某一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G+C占碱基总数的44%,若该DNA片段连续复制3次,第3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A) A.1 120 B.840 C.560 D.2 240 解析:由题意可知A=T为500×2×28%=280。复制2次需要A为280×3=840。复制3次需要A为280×7=1 960。所以1 960-840=1 120。也可以用280×(23-22)=280×4=1 120。 3.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必需的酶,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a表示脱氧核苷酸含量,曲线b表示DNA聚合酶的活性,由图可以推知(D)

A.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B.间期细胞内发生了蛋白质的不断合成 C.间期细胞内发生RNA复制 D.间期细胞内发生DNA复制 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此时DNA聚合酶的活性增强,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因不断消耗,含量下降。 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B)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榶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解析: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是碱基对间的氢键。 5.1个DNA复制,2个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 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D)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解析: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分开。 6.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解析: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内含20个DNA分子,有40条链被标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不被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