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大啤酒品牌营销战略

三大啤酒品牌营销战略

三大啤酒品牌营销战略
三大啤酒品牌营销战略

三足鼎立的啤酒江湖

古有刘备、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大治天下,今有雪花、青啤、燕京三大成三足鼎立之势分争啤酒终端市场。在现今的,称得上全国性强势啤酒企业、品牌的不外乎青啤、雪花和燕京三大品牌,其它均为区域性品牌,虽说各大也在向全国性品牌积极迈进,但与全国前三甲(青啤、雪花、燕京)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青啤、雪花和行业寡头地位的格局日渐清晰,2006年末行业前三大啤酒商已经占了全国37%的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无论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积淀的青啤,还是占据首都优势的燕京,以及后来居上、且发展迅速的雪花,均不遗余力的拼争着全国啤酒市场这块丰硕的大蛋糕。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凡是三大啤酒巨头之一进入某一终端市场时,那其它两大品牌自是急攻而上,以使自身拥有更稳固的市场份额,扩大其品牌销量的市场版图。可以说,燕京、青啤、雪花三大国内啤酒巨头的拼争从未停息,且愈演愈烈。随着08奥运的临近,相信三大品牌在全国啤酒终端市场的品牌大战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三巨头术取京城

京城市场历来是各大酒类企业、品牌的必争之地,谁能抢先占据京城啤酒市场、瓜分更多地市场份额,且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进行良好地品牌维护,谁便占得了做大、做强企业和品牌的先机。鉴于此,青啤、燕京、雪花三家最明显的举措是,采取终端市场渗透的方式来争夺更多地市场份额。

燕京:且守且攻

凭借其在京城十几年来积累的强大实力,在北京啤酒市场确立了垄断地位,无人能敌,优势明显。90年代中后期公司就大张旗鼓提出“一切以北京为优先,一

切以华北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口号,加紧实施“巩固北京市场,扩大华北市场,开发全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总体战略。事实,燕京以北京为核心,巩固大本营,然后籍其辐射、快速拉动到其他地区市场\高筑堡垒\稳步推进的战略是远见卓识的。燕京具体策略如下:燕京对市场实行“四个定位”:一是对消费主体定位。即把眼光盯在北京1000万市民的需求上,从大众市场做起。即与350个签订合同,实行合同销售制。采取让销售商送酒上门,大大方便的销售方式,这可算是最早期的;二是对产品定位。首先努力使迎合北京人的口味;三是对价格定位。“燕京”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的特点,采取薄利多销的,尽可能满足所有阶层的需求;四是对长远战略定位。即对产品先做再做。这种“四个定位”的市场策略使燕京很快占领了北京消费市场,步入了的快车道。在青啤进入京城啤酒终端市场后,燕京的销量也并没有因其而减少,反而有所提升,正所谓“有竞争才有提高”,相信这也是激励燕京更上一层楼的源动力。

青啤:渠道致胜

青啤意欲进入北京市场虽蓄意良久,但真正发起对北京市场的进攻号角是在2005年1月9日,也就是青啤大优上市之期。同年6月入主央视强势栏目《梦想中国》,8月成功奥运,继而9月转战中网。其强大的市场攻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也博得富有激情的北京啤酒的青睐和认同。同时,针对北京大众市场,青啤主推大优产品时,采取的是反季节营销的策略,并且自建渠道网络,在年初的淡季大规模铺货。对于任何一个啤酒企业,进入北京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是渠道问题。青啤采取自建渠道的发展策略,自己设立销售站,建立网络渠道,送酒工直接向30000多个零售点送货,依靠的方式,青啤在上市之初就突破了市场封锁。此外,在北京许多社区的小卖部里,都会看到写有“”的冰柜,据悉,这是青啤无偿提供给小店的,店主只需交纳1000元的押金。此举也是青啤直驱京城终端的一大举措。但想要完全掌控京城市场不太可能,因为燕京的市场铺得太好,它绝不是其他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撼动的。

雪花:逐步渗透

在青啤以1.5元/瓶的“大优”高调入京与燕京争夺主流啤酒市场的一番拼争后,雪花也于2006年4月宣布:“一定规模地进入北京主流啤酒市场。”一时间,京城成为唯一齐聚国内三大主流产品的。进入北京以来,雪花一直均采取的是“渗透策略”,先是将大本营搬到了北京,并成立了北京公司,接着在北京几个郊区县进行布局,抢占终端渠道,进而围攻市区。虽然雪花称挺进北京市场的策略“由策略性、小规模进入中高档酒市场调整为一定规模、实验性地进入主流酒市场。”但似乎对的低价战略也有借鉴之意,主要体现在雪花专门针对北京口味设计了雪花原浆系列产品的定价在1.5元~3元/瓶上。

无论是采取攻入京城社区而提升品牌购买力的青啤,还是采取“渗透策略”围攻京城啤酒终端的雪花,对于燕京而言,最重要的是稳守现有的市场份额,借助京城百姓对其较高的,既而很好地掌控本土终端市场,逐步向外扩张,以防止被同类品牌蚕食。

时值2007,各大啤酒厂家为奥运大战摩拳擦掌之时,依然在酝酿一个清晰的战略布局,相比早已做好三年规划的,铆足了劲蓄势待发的,如何迎接这场来自家门口的战役,正考验着燕京的智慧。

08奥运风云际会

随着2008奥运脚步的悄然临近,各啤酒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参与到行业的中,尤其是作为国内啤酒巨头的青啤、燕京和雪花便更是如此,都在努力围绕奥运做文章。燕京主要在自家门前打起了算盘,推出了一系列奥运进我家、女排等活动,还有青啤的“我是冠军”活动及高调跳水金牌队活动等,以及雪花2006年在期间打出的广告和勇闯天涯等活动,此消彼长,谁都不想在这场极具时代意义的营销大战中落伍。

燕京、青啤的“”

2005年8月10日,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北京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国内啤酒商。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公众形象,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国内啤酒商,迈出了打造世界国际的重要一步。据悉,燕京启动的战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燕京冰纯啤酒。公司投资1000多万的冰纯扎啤已经上市。同时,燕京襄樊有限公司及时开发生产劲纯、超纯、纯鲜、冰纯4种430至500毫升的小瓶精品啤酒,供应北京和湖北市场。其次,从现在2006年5月到9月,每周的周五到周日,北京八大区50个大型社区将开展“奥运在我家,社区行”公益系列活动。第三,·梦想奥运千人团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出资组织超过千人的助威团,2008年到比赛现场为中国运动员助威。

08奥运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提高其企业自身形象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青啤也深知于此,自2005年8月成为奥运商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围绕奥运进行的营销活动,且于2006年便全面启动了北京市场的,利用其旗下拥有的下至青啤大优,中有精品醇厚,上至纯生的全产品线,为青啤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石。的则处处彰显营销功底,计划两三年内以为主线,以“青岛的、世界的”奥运口号,全面提升形象,连续推出“奥运公民、梦想中国、奥运中国行、央视观球论英雄”等重拳,结合青啤在全国市场的,一举拿下了先锋的地位。正如总裁金志国所说,奥运是释放民族精神的一次机遇,而不仅仅是那几天的热闹。为此,青啤为其定位选择了一条推新和舍旧的道路。青啤制定了三年计划:2006年是“点燃激情”年,2007年为“传递激情”年,到2008年则成“释放激情”年。在这一计划中,青啤将投入1亿元,在全国掀起一个一三亿人的全民奥运行动。既而借用“”的手段,实现丰富品牌内涵、树立、传播品牌主张的企业诉求。

雪花的“非”

在、都决定走“”路线的同时,再次走上了坚持差异化、区别于对手的道路。与当前流行的“”不一样的是,的“非”选择了支持啤酒的角度来支持奥运。有别于其他品牌对奥运的和支持。可以说,在面临越来越同质化的“”方式,率先

提出了“非”的概念,走出了一条更丰富多彩的“非”特色之路,相信在2008奥运之前,必掀起一股斑斓多姿的“非”风潮。正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没人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将与广大的奥运支持者一样怀着乐观、积极的精神,为奥运喝彩欢呼。

可见,雪花以“啤酒爱好者正式合作伙伴”的口号,来奥运爱好人群,采取这个策略既是雪花无奈之举也是聪明之举,这是一个真正体现雪花营销水平的策略,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是雪花能否有效的争取奥运人群的眼球和内心,奥运还有1年多的时间,估计从今年5月份开始,三大啤酒就会开始正式启动的外围阵地攻势了,一切都需要拭目以待。

众诸侯会猎华南

要说京城是各大的分争天下,那么,经济发达、啤酒消费量巨大的华南市场更是诸侯争霸,狼烟四起。作为国内啤酒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啤酒销量占到全国总量的近8%。据2007年全国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啤酒业平均吨酒为70元,销量占全国总量8%的广东市场占据全行业近1/3的,平均吨酒达226元。故此,长期以来,各大相继入驻华南市场,以谋取在华南啤酒市场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国内三大啤酒巨头——青啤、燕京、雪花,在与华南市场本土品牌、等知名的对抗中,充分体现了啤酒巨头的竞争本色,展现了三大各自的策略之成功典范的魅力所在。

青啤:多种资本运作的攻城略地

青啤对华南市场的野心,早在已故彭作义掌舵时就已开始。1998年,在燕京、雪花等巨头仍在家门口地盘打得不可开交时,青啤就率先“走出青岛”,在华南构建深圳市华南营销有限公司,成为总部外首个区域性事业总部,并且空降时任副的“啤酒铁娘子”严旭,担任青啤华南,同时还兼任青岛总部副总裁。长期以来,青啤不仅包抄华南市场,且在广东中心城市落下三子,既而全面突破华南市场。

雪花:醉翁之意不在酒

早在2004年初的浙江钱啤合资仪式上,就放言下一步计划进入华南市场。

2006年,雪花产销量突破500万吨,居国内全行业之首。事实上,早在2005年底,“雪花”就实现了全国啤酒单品销量第一和全国规模第一。面对这样一种形式,雪花的全国布局总战略开始发生了重大调整——从以往沿江、沿海的战略布局向全国范围内扩散,将全国连成一片。一直以来,雪花的收购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而在整个华东和华南市场则显得相对薄弱,但这两个市场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而福建正好位于这两个市场的交界处,在“连片”的思想下,福建市场对于雪花的重要战略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燕京:以合围之势歼灭对手

当雪花斥资3000万为入粤铺路、青啤早已扎根于深圳、广州之时,燕京并没有急于跟进,而是稳扎稳打在外围储备粮草,以等待东风的到来。先通过广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的收购及建新厂,对华南形成围攻之势。

以下是燕京在意图进入华南市场的收购之举:

收购时间收购对象及新成立的分公司名称

1999年6月一八日在湖南湘乡成立湖南有限公司

2000年1月20日在成立(衡阳)

2002年9月16日收购福建南安惠源啤酒厂,成立福建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4日北京决定成立华南事业部

2003年11月25日成立(长沙)有限公司

2004年7月16日燕京惠泉挂牌成立

近年来,燕京已经在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在全国建立了数十个生产基地,并完成了在华南市场对广东的合围——福建“惠泉”、广西“漓泉”、都已被其纳入麾下,并在江西、湖南建立了强大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基础。并组建了“华南事业部”,将华南作为战略重点,意图挡住了青啤从华南向华中和西南发展的去路,同时对青啤在华南的重点区域广东形成包抄。

数据链接:

2004年春,对粤西市场的攻坚战终于打响了……

2004年5月9日,“燕京鲜啤”开始在粤西铺货;

2004年6月9日,“燕京鲜啤”上市一个月销售33684件;

2004年6月11日,“燕京鲜啤””广告在开始在湛江、茂名、阳江投放;

2004年6月17日,“燕京鲜啤”仅湛江单周销量8933件;

2004年6月25日,“燕京鲜啤”仅湛江单周销量一五791件,比上一周增长76.8%……

虽然三大啤酒巨头的进攻目标是一致的,但采取的策略却是各异的。青啤的全方位布局,燕京的以合围之势力均歼灭对手的,以及雪花的一路并购、而最终仍虎视华南市场的进攻方略,均表明,三大巨头对进入华南市场早已有了深谋远虑,并且在长期的全国啤酒终端市场的争夺战中,为更多地赢得华南啤酒市场的份额而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

国际舞台显身手

当笔者获悉成为2008年的啤酒商时,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下一个、也就是2012年的上,是否也会出现中国啤酒商的身影,国内三大啤酒巨头(青啤、

燕京、雪花)的其中之一,哪一个会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中华的代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完答案。

燕京:与休斯敦“火箭队”比翼齐飞

在燕京成功实施了“巩固北京市场,扩大华北市场,开发全国市场”的战略后,紧接着关键一步就是要如何实施“进入国际市场”的长远战略。燕京选择就是利用明星广告策略拉动燕京“走出去战略。2003 年年初,作为在美国的独家哈布鲁公司与休斯敦“火箭队”,签署了600 万美元的合同,合同有效期6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7位数的体育来叩开美国市场。凭着这张协议,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休斯敦火箭队和的比赛在进行电视转播时,就会出现在赛场的广告牌上面, 出现在世界各地观众眼球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燕京把自己在美国市场的命运与休斯敦火箭队以及绑在了一起。在当今美国,啤酒和体育运动是水乳交融,啤酒傍上体育是成功的先驱。半年之后,燕京已迅速摆上美国22个州不少餐馆尤其是华人餐馆的餐桌上了。目前燕京出口啤酒近10000吨,主要销往美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地区。

青啤:全方位的战略

凭借自身多元的成功元素,已经在与其他的争夺中强势领跑,伴随着在等方面的改进,辅之以已经十分强大的品牌公关优势,一个的绝对王者必将缔造完成,引领我国啤酒企业的进程。目前,啤酒消费品牌之多,已远远超过几年前,但其中真正有实力、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不过只有几种,如青啤、燕京和雪花等等。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外国合资企业产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28%,有关专家预计这一比例还会继续上升。而且,对于外资而言,在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均不是等闲之辈。可见,国内各大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

记得青啤总裁金志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青啤的发展而言,首先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你面对的是的竞争环境。”

的确如此,作为青啤这样一个享誉国内外的,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课题。为了实现战略,将打造成为真正具有国际、能和各大同台竞争的,青啤从改变产品形象到更理念、再到进行跨国合作、苦练内功,以及与体育联姻,全方位的实践着青啤的战略。

雪花:继续差异化生存

在之路的2006年乱世之秋,雪花跑马圈地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市场销量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在销量上让包括燕京、在内的啤酒巨头刮目相看。业内专家分析,雪花的成长与其所实施的渠道整合措施和飞速扩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方面是由于雪花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刻,是其飞速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在上也有其过人之处,值得学习。

此外,在中国啤酒市场格局中的外资力量也不可忽视。近两年,外资集团凭借资本渗透进众多国内,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的英博凭借珠啤、KK、双鹿等品牌稳居在华南沿海一线;怀揣哈啤、参股青啤的AB势力范围遍布东三省、湖北等地;拥有金威;嘉士伯通过参股西藏啤酒、黄河啤酒、新疆啤酒固守西北市场。“在中国啤酒几大垄断势力中,外资必然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外国的主要是我国年轻的一代,靠狂野摇滚之夜之类的活动,已在中国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其未来潜力不可低估。可见,青啤、燕京和雪花三大国内啤酒巨头,在国内啤酒攻城略地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既而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小结:

青啤、燕京和雪花国内三大啤酒巨头,无论是身处首都,进军华南,还是对国际市场的蓄势待发,均表现出了一个全国性品牌的良好素质及最具优势的抢占终端的有效策略。

最后,笔者个人希望,三大巨头在分争国内市场庞大的啤酒蛋糕时,能够积极出口,将我们的带到国际啤酒的舞台,就如一样,在做好自家门前的终端市场

后,适时、适地的对中国啤酒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求对症下药,既而谋取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更多的份额。同时,笔者也深信,在国内三足鼎立的啤酒江湖中,青啤、燕京和雪花均会不断壮大,为我国的啤酒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6月3日星期三06:31:14

6.3.202006:3106:31:1420.6.36时31分6时31分14秒Jun. 3, 203 June 20206:31:14 AM06:31:14

青岛啤酒品牌分析

青岛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产品历史 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及文化 产品介绍 经营理念及企业目标 啤酒的特点 广告宣传语 旗下品牌分类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行业地位 国际化 国际市场 公司目前经营情况 营销环境分析 SW0T分析

消费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及定位 产品定位 第三部分消费者分析 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者市场细分 价格分析 营销策略 促销策略 第四部分竞争者分析 燕京啤酒 雪花啤酒 百威 哈尔滨啤酒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 是国营青岛啤酒厂, 1903

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产品定位 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 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 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 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青岛啤酒的酿制工艺已 日臻完善,而独特的后熟工艺和优良的酵母菌 种更使其锦上添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异和 稳定。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进厂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厂,须经过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1995年公司已通过了由挪威船级社组织评审的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标志着青岛啤酒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已与国际接轨。 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为了配合百年品牌青岛啤酒的重新定

三大啤酒品牌营销战略

三足鼎立的啤酒江湖 古有刘备、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大治天下,今有雪花、青啤、燕京三大成三足鼎立之势分争啤酒终端市场。在现今的,称得上全国性强势啤酒企业、品牌的不外乎青啤、雪花和燕京三大品牌,其它均为区域性品牌,虽说各大也在向全国性品牌积极迈进,但与全国前三甲(青啤、雪花、燕京)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青啤、雪花和行业寡头地位的格局日渐清晰,2006年末行业前三大啤酒商已经占了全国37%的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无论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积淀的青啤,还是占据首都优势的燕京,以及后来居上、且发展迅速的雪花,均不遗余力的拼争着全国啤酒市场这块丰硕的大蛋糕。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凡是三大啤酒巨头之一进入某一终端市场时,那其它两大品牌自是急攻而上,以使自身拥有更稳固的市场份额,扩大其品牌销量的市场版图。可以说,燕京、青啤、雪花三大国内啤酒巨头的拼争从未停息,且愈演愈烈。随着08奥运的临近,相信三大品牌在全国啤酒终端市场的品牌大战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三巨头术取京城 京城市场历来是各大酒类企业、品牌的必争之地,谁能抢先占据京城啤酒市场、瓜分更多地市场份额,且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进行良好地品牌维护,谁便占得了做大、做强企业和品牌的先机。鉴于此,青啤、燕京、雪花三家最明显的举措是,采取终端市场渗透的方式来争夺更多地市场份额。 燕京:且守且攻 凭借其在京城十几年来积累的强大实力,在北京啤酒市场确立了垄断地位,无人能敌,优势明显。90年代中后期公司就大张旗鼓提出“一切以北京为优先,一

切以华北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口号,加紧实施“巩固北京市场,扩大华北市场,开发全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总体战略。事实,燕京以北京为核心,巩固大本营,然后籍其辐射、快速拉动到其他地区市场\高筑堡垒\稳步推进的战略是远见卓识的。燕京具体策略如下:燕京对市场实行“四个定位”:一是对消费主体定位。即把眼光盯在北京1000万市民的需求上,从大众市场做起。即与350个签订合同,实行合同销售制。采取让销售商送酒上门,大大方便的销售方式,这可算是最早期的;二是对产品定位。首先努力使迎合北京人的口味;三是对价格定位。“燕京”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的特点,采取薄利多销的,尽可能满足所有阶层的需求;四是对长远战略定位。即对产品先做再做。这种“四个定位”的市场策略使燕京很快占领了北京消费市场,步入了的快车道。在青啤进入京城啤酒终端市场后,燕京的销量也并没有因其而减少,反而有所提升,正所谓“有竞争才有提高”,相信这也是激励燕京更上一层楼的源动力。 青啤:渠道致胜 青啤意欲进入北京市场虽蓄意良久,但真正发起对北京市场的进攻号角是在2005年1月9日,也就是青啤大优上市之期。同年6月入主央视强势栏目《梦想中国》,8月成功奥运,继而9月转战中网。其强大的市场攻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也博得富有激情的北京啤酒的青睐和认同。同时,针对北京大众市场,青啤主推大优产品时,采取的是反季节营销的策略,并且自建渠道网络,在年初的淡季大规模铺货。对于任何一个啤酒企业,进入北京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是渠道问题。青啤采取自建渠道的发展策略,自己设立销售站,建立网络渠道,送酒工直接向30000多个零售点送货,依靠的方式,青啤在上市之初就突破了市场封锁。此外,在北京许多社区的小卖部里,都会看到写有“”的冰柜,据悉,这是青啤无偿提供给小店的,店主只需交纳1000元的押金。此举也是青啤直驱京城终端的一大举措。但想要完全掌控京城市场不太可能,因为燕京的市场铺得太好,它绝不是其他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撼动的。 雪花:逐步渗透

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营销策略

青岛啤酒咼端品牌营销策略 在我国整个酒类行业当中,啤酒行业尽管体量最大,但盈利 率却最低。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啤酒行业原料成本及用人成本呈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这给啤酒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压力。在啤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啤酒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做好营销工作,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营销为例,对啤酒产品营销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青岛啤酒营销现状概述 一直以来,青岛啤酒在我国啤酒行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摆正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关系,处理好赢利与服务关系是青岛啤酒发展的指导性思想。青岛啤酒主张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来开展营销业务,产品销售、营销管理、物流配送以及销售网络构建均以消费者为中心。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青岛啤酒营销业务也遇到了不小阻力。在产品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普通产品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啤酒必然要对营销策略做出调整,除了要不断探索获得消费者忠诚的方法与渠道外,还要对产业链及价值链进行充分分析,借助高端品牌占据市场上层空间,以高端品牌为突破口,重新打开利润通道。 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以纯生、

奥古特为主的青岛啤酒高端品牌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认可,也取得了一定营销成绩,但也暴露了一定问题:(1)高端产品营销体系尚不成熟。目前,青岛啤酒盈利产品主要集中在高、中端产品上,但高端产品营销模式及体系尚不成熟。纯生与奥古特等产品虽然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依然受到了其他品牌的挑战与冲击。同时,皮尔森、全麦白啤、枣味黑啤等高端品牌尚未全面打开高端产品营销通道,对其他竞品的拦截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出来。(2)品牌盈利水平有待提升。为打开市场高端产品通道,青岛啤酒势必会将营销业务重心放在高端品牌上,普品及低端品牌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短期内整体盈利水平会受到制约,这就要求青岛啤酒内部要协调好高、中、低档产品的盈利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品牌能够协调发展。 (3)营销渠道建设有待完善。青岛啤酒在家饮及夜店渠道方面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与百威等竞争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品牌尚未渗透其中。 完善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营销的相关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客观上来看,高端品牌产品营销与普通产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高端品牌营销关键在于能够精

青岛啤酒 个股分析

证券投资——青岛啤酒600600分析(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16日注册成立。于1993年6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月15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同年8月在上海发行A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亿元。2001年2月增发1亿股A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到2001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年的36亿元增长到72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截止到2004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经营范围:啤酒制造、酒技术研究、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国内商业自营进出口业务。(二)基本分析 1. 公司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我国啤酒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均啤酒消费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啤酒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为主要在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啤酒吨价持续攀升,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且从行业特性来说,啤酒行业与白酒、葡萄酒和黄酒相比,具备诸多显著的优势。 面对国内市场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公司将采取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既要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又要建立成本竞争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股东创造价值最大化。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品质和渠道是啤酒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要素,围绕以上要素,公司将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10 年,公司将坚持以体育营销为主线的品牌推广,演绎“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在品牌推广、消费者体验和产品销售的“三位一体”结合上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品质上,继续追求质量一致性,给广大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消费感受;在渠道控制上,继续推进“大客户+微观运营”模式,全力打造省级基地市场、重点区域市场,提升公司的行业领导者地位。 2.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客户类别分析 青啤的核心产品是“青岛啤酒”品牌啤酒,定位于中高档市场,面向全国销售和出口,主要由母公司下属青岛啤酒一厂、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啤酒四厂、青岛啤酒五公司、青岛啤酒深圳公司和青岛啤酒上海公司生产。其他收购企业的地方啤酒品牌在标签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定位于中低档市场,地产地销,以占领当地市场为目标,在产品品质达到“青岛啤酒”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当地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强时,就可改成“青岛啤酒”品牌。表1: 2009-2013年青岛啤酒销售收入单位:百万元

2020啤酒网络营销推广策划书

一、络宣传平台分析 一个地区性企业的络宣传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公司站、地方性门户站、地区性络社区(、贴吧)等。 (一)公司站 这个平台完全由公司控制,宣传方式具有直观性、全面性、主动性。但公司站对民的访问吸引力不强,很少有人会专门去访问一个公司的主页。公司站一定要注重推广。 打个比方,做站,相当于做宣传彩页;做站推广,相当于把宣传彩页散发出去。所以做了站一定要推广,就像你做了彩页一定要发出去一样,否则,还不如不做。经过推广的站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快速获得统计数据和反馈信息,甚至对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都大有益处。 所以,要想最大化公司主页宣传作用,做站推广,提高站的访问量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地方性门户站 在地方性门户站投放广告是另一络宣传平台,其宣传方式包括 1、投放络广告,如购买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的广告位置, 2、撰写宣传、推广等等。通常我们称之为“软文”.我们可以撰写发布一些有关圣合得的。这样看的人就会对产品产生兴趣。 但对于长治的企业来说,门户站的选择范围小,而且这些站自身的访问量并不大,导致宣传效果一般。 (三)地区性络社区(、贴吧) 络社区投放广告成本小,宣传范围比较广,而且宣传受众群体契合啤酒的潜在消费群体,是个不错的宣传平台。 宣传方式包括 (1)投放广告 (2)赞助冠名活动 但是长治地区的络社区文化并不发达,访问量很大的络社区并不多。要想在络社区的宣传上做,首先得解决络社区自身的访问量问题。经过调查,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高校目前均没有自己的络交流,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

二、民分析及目标消费者分析 (一)民与目标消费者契合点 民与络宣传推广的直接对象是民。而民的主体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啤酒消费者的主体是50岁以下的消费者(男性为主)。 从这两个主体的重叠部分,我们可以找到民与目标消费者契合点,将络推广的主体对象定位为:35岁以下的长治民。 (二)长治地区民构成及特点分析 (1)高校学生:如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华北机电学校、太行技校的学生等。 特点 1.年龄在16—24岁之间,空闲时间较多,络活动频繁。 2.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是在朋友聚会、班级聚餐、毕业聚餐饭、生日节日聚餐等时间。 3.年龄较小,如果能抓住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对企业长远发展有极大好处。 (2)社会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社会闲杂人员等 特点 1.一般具有稳定的收入, 2.同事聚餐,朋友聚会,婚嫁请客较多,对啤酒的消费需求较大,是啤酒消费市场的主体。 三、圣合得产品分析 任何品牌要想在更大范围发展壮大,首先要在一定的区域发展壮大。圣合得品牌应该将长治地区作为推广的重中之重。 圣合得啤酒作为长治本土的啤酒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情感优势。所以,应该把圣合得啤酒定位为“凝聚上党情怀的啤酒品牌”,再进一步说白了就是“长治人自己人的啤酒”、“圣合得,长治的,自己的”。所谓大道至简,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品牌最适合的位置就是成功。我们在产品宣传中要将产品的本土化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强化圣合得啤酒的本土化概念,使“圣合得,长治的,自己的”或“长治人自己的啤酒”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从心理上、情感上为圣合得啤酒和本土消费者找到一个强有力的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 研究论文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体化趋势之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利润持续增长是全世界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啤酒行业也身处于这样的境况,在面临目前中国酒类行业体量大、增速慢、盈利率低的情况下,谁能更好地生存下来,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收益,而在其中盈利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几大啤酒企业的生存方式各有差异,青岛啤酒是现在中国啤酒行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最具价值的啤酒企业,它的成功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品牌发展战略。 本文以品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以青岛啤酒品牌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青岛啤酒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提出的建议。突出强调了青岛啤酒坚持实施的不断创新品牌发展战略给其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机遇,从而为其他企业经营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青岛啤酒;品牌;品牌发展战略

Tsingtao beer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 The world economy is globalization, market vary from minute to minute. How to maintain the company's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mote sustainable profit growth is the world's enterprises must face the issue. Beer industry also is in such circumstance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China liquor industry, large size, slow growth, profitability is low, who can better survive, profit ability plays a key role. Profitability includes companies owned by the channel profitability and brand premium ability etc.. Several major domestic beer enterprises survival way is different, Tsingtao Brewery is now Chinese beer indu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ost valuable beer enterprises, and its success lies in its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ased on brand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its background of domestic bee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singtao beer brand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es the tsingtao beer brand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Qingdao beer insis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brand for its vigorous vitality and opportunities, thus providing some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other enterprises. Keywords:Tsingtao Beer;brand;brand developing strategy

百威啤酒广告策略

4-4 百威啤酒广告策划和创意 公司简介 百威啤酒诞生于1876年,现已行销遍布全球,是世界销量最好的啤酒品牌之一。百威啤酒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其卓越的品质在超高端啤酒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百威啤酒以其独特的口感,稳定的品质,再加上百威品牌130多年的悠久历史,构筑了百威的王者形象。百威啤酒不断追求完美品质,始终不计成本地选用最优质的全天然原料,包括美国进口的上等啤酒花,新鲜大米,天然大麦麦芽以及优质深井活水,更配合独一无二的山毛榉木陈酿工艺,确保每一瓶、每一罐、每一桶的百威啤酒都拥有始终如一的清澈、清醇、清爽的口感。 百威通过赞助奥运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FIFA世界杯足球赛以及NBA篮球赛等这些全球瞩目的焦点盛事,以及对年轻人关注的时尚领域的赞助如“百威音乐王国“,百威体现了其“皇者风范”,成为当之无愧的“啤酒之王”。[1] 广告文案(广告见附件1) 百威在中国投放的广告中运用蚂蚁的元素是源于当年百威拍了一条蚂蚁搬啤酒的广告在世界各地播出,结果中国观众反映最好,所以以蚂蚁为主角的广告创意策略在世界其他地方

都被百威放弃了,唯独在中国一直坚持下来。这一则广告就是蚂蚁庆祝中国春节,带着浓厚的中国过年的特色。 广告一开始是一群蚂蚁正在忙碌得把百威罐装啤酒拼成一个“福”字,另有一群蚂蚁把一部手机搬向高处,打开了手机的拍摄功能,把下面的“福”字拍下来,配合着一群蚂蚁把罐装啤酒当做鼓来敲,十分喜庆。一个按键,便把这个“福”字传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举国同庆,举杯同饮百威。最后再呼应开头,一群蚂蚁把拼成的“福”字变形成了,百威Budweiser的首字母“B”,以及百威的标志皇冠。将中国的福与百威联系了起来。另外百威红色为主的包装,也符合中国春节的特色。广告具有一种团结,勤劳,充满智慧的美好喻意。 蚂蚁在中国地位的确定 罗伯特. 戈德曼所说:“在广告空间内所完成的基本任务就是物体(指定的产品)与形象(另一个参照系)之间意义的联系与交流。”一提到百威的广告,中国人在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就是“蚂蚁”。可见,蚂蚁和百威之间产生了一种关系,一种联想。当时,百威公司为了选蚂蚁做了许多市场调研,得到了两条结论:一、蚂蚁体型小小的,整天给人感觉忙忙碌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常在一个高压快节奏的环境中生活,这样蚂蚁给人以亲切感;二、在大家印象中,蚂蚁的工作很认真,很团结。这样的结论,让百威觉得蚂蚁可行。其实,百威的蚂蚁广告在全球有许多版本。百威在最初投放中国市场时,选择了一个最没有地域性的-----沙漠里的蚂蚁。初期试了一下,很成功。在美国的百威系列广告中,动物的品牌代言人还有马,青蛙,蜥蜴,土拨鼠等等。曾经拿青蛙的那个广告在中国测试了一下,结果并不是很好。于是决定继续采用蚂蚁。 从1995蚂蚁广告进入中国以来,蚂蚁广告设计了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蚂蚁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啤酒;第二阶段是开瓶子。1998年,百威做过四篇广告,讲蚂蚁如何想办法把瓶盖打开,最后终于打开了。再下来,他们就想要展现喝啤酒时那种快乐享受的感觉,但是蚂蚁喝就有点难度了,于是这系列的广告里开始有人出现了,来了一对情侣,用人喝啤酒代替蚂蚁。此外,从2001年开始,蚂蚁系列的广告融入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如“蚂蚁过年”、“爬长城”等广告,市场反应都非常好。 百威公司每年都会对他们的广告做一个测试。那是一个计量性调研,样本很广。结果92%的消费者一想到蚂蚁就想到百威。就这样,蚂蚁成了百威在中国的象征。 广告不仅仅是广告,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有说到:“我们认为,每个

啤酒的品牌营销分析

喜力啤酒的品牌营销分析 第2章喜力公司与喜力啤酒 2.1喜力公司简介 2.1.1喜力公司的历史 Heineken喜力,是一个国际闻名的啤酒品牌,一个国际闻名制酒业集团的 名称,也是一个家族的名字,她的历史开始于1863年12月16日,历经Heineken 家族四代近150年的进展,在全世界65个国家拥有超过130家酿酒厂,是世界 第3大啤酒酿造商,以其闻名的纯正欧洲风味,行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a.创立—GerardA.Heineken 1863年—喜力第一代创始人GerardA.Heineken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 了当时最大的啤酒厂,他坚信让一个产品获得永久成功的秘诀是保持产品一致 的高品质,始终不渝追求高品质,在生产上不断改进技术,并坚

持选用顶级的 原材料酿酒; 1886年—GerardA.Heineken任命LouisPasteur的学生Elion博士从事 喜力A级酵母的分离工作,成功发明了喜力A酵母,成为喜力独特口味标准的 制定者。直至今日,这种宝贵的A级酵母仍在遍布全球的喜力酿造车间中被采 用。 1883年—喜力获得了一项专门荣誉“外交荣誉奖”,至今还保留在喜力 正面的标签上。 b.出口—Hen叮EHeineken 1917年—第二代喜力先生HenryP.Heineken,秉承上一代人对品质的推 崇,把对酿造技术的研究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 1920年—开始国外投资,于193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Surabaya 建立喜力 第一家境外酿酒厂。

1931年—荷兰喜力啤酒集团与新加坡的华莎尼集团共同成立马来亚酿酒 厂,即现在的亚洲太平洋酿酒集团,致力于亚太地区的进展。1933年—在美国禁酒令被废止仅仅3天后,第一个海外啤酒品牌—喜 力啤酒在美国的Hoboken港口被卸下,这被证明是喜力在美国获得突飞猛进的 进展的起点。该品牌在美国的强劲势头,对喜力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塑造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美国的时代周刊上写有如此一句具有历史意义的话:“13 年来,第一批合法进口的啤酒已于昨日运抵,这是从鹿特丹运来的100加仑喜 力啤酒。”从这一天起直至今日,喜力一直差不多上最受欢迎的欧洲进口啤酒。 e.拓展—AlfredH.Heineken 1953年—AlfredH.Heineken成为喜力的第三代领导人,他为品牌的识不 做了专门大贡献,创意地把喜力啤酒瓶的颜色都统一为绿色,把

中国啤酒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

中国啤酒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迅猛进展,从1987年到1994 年国内啤酒年产量均增幅在20%以上,最高时达到30%以上,1995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慢,但年均增幅仍达到7%以上。2003年啤酒产量为2540.48万吨,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啤酒生产主消费大国,但至今中国人均年啤酒消费量只有18升,与世界平均水平25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 速进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啤酒消费量将会连续稳固提升,中国啤酒市场拥有专门宽敞的前景,被国外行业观看家誉为“世界 啤酒产业最后的乐土!” 正因为中国啤酒以后市场宽敞的前景和辉煌的远景,使国内啤 酒巨头持续加快了进展步伐,啤酒行业显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 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同 时国际啤酒集团也纷纷进入中国啤酒市场,专门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A-B、SAB、英特布鲁、嘉士伯、海涅根、纽斯卡尔等国际 啤酒集团更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中国啤酒市场的 快速进展引发了新一轮程度更加猛烈的市场竞争,而且竞争的层次 更加高深,品牌正在逐步取代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成为最有生命 力、最具差异性的竞争手段,中国啤酒营销差不多进入品牌营销的 时代。

中国啤酒品牌进展现状分析 1.1品牌定位分析 我国啤酒企业除青岛、燕京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定位 差不多比较清晰外,其它大多数品牌还处于进展时期,定位还不是 专门清晰,要紧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许多企业实施单品牌战略,产品线过长,既有中低档产品,又有高产品,品牌的中低档形 象定位还没有完全改变,高档品牌定位没有充分突现出来;二是大 部分品牌差不多上区域性的品牌,而随着许多啤酒企业集团化,市 场格局全国化进展急需使品牌从区域性的形象定位而全国性品牌 形象定位,但要真正实现品牌全国性定位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1.2产品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中高档专门是中档啤 酒市场迅速进展起来,但我国大部分啤酒企业90%以上的产品依旧低档产品,中高档啤酒所占总产量比例还较低,而高档啤酒差不多 上被百威、嘉士伯、喜力及青岛燕京等品牌所垄断。目前我国啤酒 企业产品结构普遍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品种增多。部分啤酒企业 在产品开发上认为是越多越好,甚至有的啤酒企业品种多达上百

青岛啤酒_大名牌战略_

中国经营报/2003年/09月/22日/第C12版 青岛啤酒: 大名牌战略 !!!专业人士分析,在企业规模、并购布局、利用外资的速度等企业整合实力方面,青岛啤酒的竞争力在国内最强。从确立全国布局的 做大做强 ,到注重内部效益的 做强做大 ,以及与美国AB公 司的战略合作,都透露出青岛啤酒 大名牌战略 的气息 陈海生 上海报道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市场和各大片区市场啤酒销售品牌的监测统计显示,青岛啤酒(600600.SH)不但保持了全国的品牌冠军,同时在全国几大区还占据了区域品牌冠军的位置。东南、华东、东北、中南区域性品牌冠军都是青啤;只在华北居于燕京之后,在西南居于重庆之后;西北的品牌冠军则是青啤的子品牌汉斯。 近日,由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显示,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已突破百亿元,达到104.8亿元人民币。青岛啤酒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超百亿意味着公司在基本完成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和建立了完善的全国营销网络后,也实现了从产品销售向品牌营销战略的转型。 较好的品牌知名度为青岛啤酒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无形利器。 快速扩张布局全国 青岛啤酒从1903年8月成立到90年代中前期的曲折进程中,一直处于发展的低潮,虽然青岛啤酒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啤酒品牌,但是生产局限于当地,产量一直未能有很大的增长,处于 大品牌小市场 的尴尬境地。 从1993年起,青岛啤酒开始探索扩张之路,但是那时的扩张并没有指导性战略指引。1994年和1995年分别收购的扬州啤酒厂、西安啤酒厂,由于管理上的困扰,加上没有收购经验,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直到1996年这两个工厂才逐渐发展起来。 90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 大名牌战略 ,以求达到青岛啤酒的 做大做强 的目标。 自1996年始,在青岛啤酒前任总裁、业界称为 彭大将军 !!!彭作义的策动下,青岛啤酒开始全国发力,大举并购一些地方性中小啤酒企业。1999年,产销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万吨;至2001年,青岛啤酒并购了47家啤酒企业,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啤酒生产企业,青啤产销量在全国市场的份额由2%增长到12.8%,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并购使青岛啤酒基本完成其全国性战略布局,为日后的 做强做大 夯下一定基础。 由 做大做强 到 做强做大 在 做大做强 战略指导下,青岛啤酒大规模重组并购的运行方式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青岛啤酒的收购目标除上海嘉士伯等少数企业外,一般是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已基本丧失生存能力的小企业。青啤以承担债务、安置职工、投入一部分资金等为代价来收购目标企业,这种方式虽然收购成本低,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收购后改造费用高,造成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急剧上升,严重导致青岛啤酒利润率下滑,品牌形象受损,对子公司的改造重组成了青啤盈利的负担。 在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后,因彭作义去世而临危受命的金志国在2001年下半年提出了改

青岛啤酒调研报告

青岛啤酒(600600.SH)研究报告 目录 一、企业的行业环境 (2) 1、现有竞争者的强力竞争: (2) 2、潜在竞争者正逐步进入行业 (3) 3、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 (3) 二、企业的管理结构 (3) 1、公司治理模式: (4) 2、人力资源管理: (4) 3、产品质量管理: (5) 4、市场管理: (5) 三、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概览 (5) 1、企业兼并: (5) 2、企业战略: (5) 3、技术专利优势 (6) 四、企业的财务绩效 (6) 1、盈利能力 (6) 2、债务增长 (7) 五、swot分析青岛啤酒 (8) 六、企业的成长前景 (8) 1、青啤“WCB1”认股权证行权募集资金。 (9)

2、立足中国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9) 3、我国啤酒行业是开放度较高的行业之一。10 青岛啤酒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一、企业的行业环境 众所周知,啤酒行业属快速消费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啤酒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其竞争之激烈也是空前的。近几年,行业整合的步伐加快,行业的集中程度也逐渐提高,小啤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鱼吃小鱼,赢家通吃的时代已经到来。名牌对名牌的阵地争夺也愈演愈烈,各品牌都在加紧规模扩张.争夺市场制高点,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中国啤酒业的第一品牌,青岛啤酒面对机遇与挑战。 1、现有竞争者的强力竞争: 燕京啤酒和华润旗下的雪花啤酒和AB旗下的百威啤酒以及蓝带啤酒是青岛啤酒最大的竞争对手。从公司规模上来讲,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的规模远不及AB公司的雄厚,在竞争上边处于相对的劣势。从品牌看,百威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啤酒品牌,在高端市场,百威啤酒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远远超过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2009年蓝带推出的橡木桶啤酒“蓝带1844”主打高端市场,这一方面已经说明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开始

啤酒营销策划书范文

一、前言 啤酒做为软饮料,在饮料市场占有着很大的份额,近日我国啤酒业行家表示,为繁荣我国啤 酒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我国啤酒工业应以产品的多样化,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口感对各种啤酒的需求。除消费者喜欢喝的普通啤酒、黄啤、黑啤、干啤和鲜啤外,还应增加一些特色啤酒。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形态的转型大提高,享受品的消费需要也大大 的有所改善,本公司对A 牌啤酒的营销策划书。并且销售在市场上也有很强烈的反映,适合 大众口味,让人回味无穷,独特之处,青岛口味太浓了,有些人不适应,纯生口味淡了一些.当然不同的顾客所需求的是不同的。A 牌啤酒但在饱和期来临之前,啤酒依然是最容易接受。爱喝“青岛”和“纯生”啤酒之间,A 牌啤酒要怎样才倾入啤酒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随着 消费者对啤酒的青睐,相信A牌功能啤酒肯定可以打入武汉的市场,并走向全国.特此为 “黑麦啤酒”做的营销策划。 二、概要提示 近几年,中国啤酒业取得很大的发展,1999年总产量达208万t,稳居世界啤酒产量第二 位,但市场出现的啤酒绝大多数为普通淡色啤酒,啤酒品种单一、功能啤酒(保健啤)的品 种少,且占市场的额很小。结合中国国情及中国啤酒业的现状,讨论有健作用的功性啤酒 定义市场开发前景和开发思路。目前纯生功能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青岛啤 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啤酒 “A 牌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每为朋友的最爱。 三、环境分析 市场背景:(1)据统计现大约有80%—90%的青年朋友喜欢喝啤酒。(2)调查发现啤酒 确实是何必内有营养。(3)从酒类看,自古就有"南黄北白"之说.而啤酒为大众化。北方人性格,粗放,豪爽,宽厚,重感情,谈有请,讲豪情。 宏观环境分析:随着我国入世成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前途一片大好. 我省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在武汉市内,城市正在"北扩南移",投资在不断的加大.努力减少啤酒 企业的新建. 相关政策,法律背景国家明文规定所有酒瓶必须为b2 瓶,以便减少爆瓶伤人.但 对于使用b2 瓶会使产品成本增高,不利于开扩农村和远销啤酒. 商业机会:(1)2002 年开入始进消费者市场,消费规模受挫甚(2)2001 年表面看上有 些复苏的假相,但相信8月价值营业会使这现象得到恢复,受到复苏的假象只是暂时,并 不是长久的。 市场成长:(1)纯生啤酒上市只是得到少数朋友的接受(2)青岛啤酒问市得到许多朋友 的喜爱、说明它是纯生啤酒的不足之处及市场规模才上市的(3)黑麦啤酒的上市相信会是 每为朋友的最爱。 消费者分析:(1)消费者目前的是不容易喝醉的啤酒、(2)味道太浓太淡消费都不喜欢(3)导入期以青少年朋友目标群必定事倍功半倍因而,啤酒应以酒制品姿态的定位才能得 到消费者的接受。(4)现有消费者消费本产品的目的是宴会上制造气氛和交际等的需要. (5)消费者一般在朋友聚会和生意宴会上购买比较多。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为:青啤,雪花,百威,金士百,燕京 1)燕京上讲,燕京品牌07 年价值为55.29 亿元,燕京啤酒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对北京一 带市场占有率很高,它的总体战略为做强,做大. 2)青啤是全国啤酒第一品牌,从总体看,青啤优势为它有强大的品牌,但是它所到之处, 收购的全是倒闭的小厂,质量肯定会下降。从它总体战略上讲是做强。 3)华润则依托香港总部的大力支持,不断的收购,兼并啤酒企业,对万一构成威胁的,是 在湖北省内和兼并了得新三星啤酒集团。华润战略也是做大做强,华润核心竞争力为是它 有强大的资本优势。

青岛啤酒战略管理分析

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结课论文青岛啤酒战略管理分析 学生姓名杨新位 学号7051209230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13-2 指导教师朱霞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青岛啤酒概述 (3) 1.1青岛啤酒的企业简介 (3) 1.2青岛啤酒的产品种类 (3) 2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 (3) 2.1总体发展思路 (3) 2.2主要生产技术及产品特征 (3) 2.3品牌 (4) 2.4市场拓展 (4) 3营销策略管理 (4) 3.1文化营销 (4) 3.2改变媒体投放方式 (4) 3.3提高青岛啤酒自身的质量 (4) 44P营销分析 (5) 4.1产品策略 (5) 4.2价格策略 (5) 4.3渠道策略 (5) 4.4促销策略 (5) 5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5) 5.1产品与品牌 (5) 5.2资源整合 (5) 参考文献: (5)

青岛啤酒战略管理分析 杨新位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 纵观啤酒行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在众多大品牌之中,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销售品牌以及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主导品牌,其在市场份额仍处于不佳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啤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效果不如人意,通过对青岛啤酒的产品分析、4P分析核心竞争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品牌营销措施和媒体投放方式及青啤质量提高的建议。作为啤酒行业巨头之一,拥有悠久的企业文化、雄厚的领导队伍、健全的体系、高产量的生产车间、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这样一个大企业虽然在众多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使同行业望而生畏,但是青啤在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战略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本文就青岛啤酒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岛啤酒营销管理战略管理 Analysi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singtao Yang xinwei (Tarim University Xinjiang Alar843300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bstract:Throughout beer industry now of development situation,in many large brand in,Qingdao Beer as China beer industry only of national sales brand and domestic beer consumption market of led brand,its in market share still is poor of position,for this situation Qingdao Beer take has series measures,can effect than satisfactory,by on Qingdao Beer of products analysis,and4P analysis core competition analysis found its exists of problem,made has related of brand marketing measures and media put way and the green beer quality improve of recommendations.As beer industry giant one,has long of enterprise culture,and strong of led team,and sound of system,and high yield of production workshop,and powerful of technology talent team,so a large enterprise although in many area made has excellent of achievements,makes industry daunting,but green beer in products positioning,and marketing policy strategy management,area input has large of energy and funds,is no reached expected of effect,this on Qingdao Beer in strategy management area exists of problem for analysis and made related of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Qingdao Beer marketing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啤酒的品牌定位方案

啤酒的品牌定位

品牌释名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壹,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于俩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壹半均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大约同壹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于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于巴黎仍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壹块俩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于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古巴比伦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于柏林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于尼罗河畔发掘到壹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壹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所有这些均说明啤酒及其技术的传播是很快的。但啤酒的原型到现代啤酒,也且非壹蹴而就。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将发芽的大麦,加水贮于敞口容器中天然发酵而成:有的是先将大麦、小米等物制成面包,粉碎后至于水中发酵而成;仍有的人将发酵后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热后再饮用。公元786年,德国的壹个修道士尝试把啤酒花用于啤酒生产,使啤酒的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直到15世纪,才正式将酒花确定为啤酒的香料。1850-1880年间,法国的巴斯德确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且创造了著名的巴氏灭菌法:1878年,罗伦茨?恩茨格尔研制出壹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浊物质;1881年,丹麦人艾米尔?克里斯蒂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