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2016 年修订)

一、前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2007 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有效地发挥了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杭州市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情况,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长三角转型发展对杭州的新要求,实现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进行修改。 2016 年1 月11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国函[2016]16 号)。

1.1 修改原则

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要求,坚持市域整体和城乡统筹规划,形成城市紧凑、乡村疏朗、城乡一体、功能配套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城镇体系。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提高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增强杭州辐射和带动能力。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设置开发强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杭州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青水秀”。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统筹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对空间利用和保护的各项要求,构筑多规衔接的空间平台,推动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把握杭州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关键问题,着眼本规划期内的重点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1.2 指导思想

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对城市空间的控制和引导;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推进市域统筹和协调发展;坚持智慧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两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景观风貌保护,彰显山水城市特色和魅力。

1.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等相关法律法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等上位规划,国家和浙江省的发展战略,相关标准规范。

1.4 规划期限至

2020 年。

1.5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

和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和临安市,总面积 16596 平方千米。(2)规

划区范围杭州市区总面积 4876 平方千米。包括上城、下城、江干、拱墅、

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等九区。规划区范围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八区,不含富阳区。总面积 3334 平方千米。2012 年 9 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7— 2020)》仍作为富阳区城市发展建设的依据。

1.6 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反本规划的要求。

二、城市发展战略

2.1 城市性质

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2.2 城市职能

长江三角洲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信息经济中心和创新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2.3 城市发展目标

以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科教事业,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2.4 城市发展策略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上海及周边城市在经济发展、生态

环境保护、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对接,深化区域合作。

2.5 人口规模

2020 年规划区常住人口规模 745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400 万人。

2.6 用地规模

2020 年规划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119 平方千米,城镇建设用地 729 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430 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07.5 平方米。

2.7 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格限制开发边界外的城镇开发建设活动,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富阳区城市开发边界另行划定。各县(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在本县(市)的总体规划中划定。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1 区域协调

长三角层面——建立杭州国际化开放门户与交通枢纽,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全球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积极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强化“一基地四中心”的建设,切实加强交通、产业、人

才、科技、信息、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对接,融入全球城市体系,提升杭州国际竞争力。浙江省层面——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杭州在浙江省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宁波、温州、义乌等城市的联动与互补,以大江东和城西科创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杭州都市区层面——深化杭州都市区合作发展,增强杭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杭州与湖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县市一体化进程,通过环境共保、城乡共富、产业共兴、交通共网、设施共建、社会共享、边界共融、体制共创,实现都市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杭州市域层面——加强杭州市域统筹发展,深化完善区县(市)协作,建设网络化都市。以“旅游西进”战略为主线,持续推进交通、文创、科技、设施等西进战略,共同打造“三江两岸”生态风景走廊,围绕保护钱塘江水源和区域大气联防联治,推进区际协作与政策扶持。

3.2 市域生态系统

市域分为十个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保育、生态协调和生态控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为禁建区界线,严格禁止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划定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区内禁建区用地面积约 1834 平方千米,占规划区面积的 55%。限建区用地面积约 333 平方千米,占 10%。适建区用地面积约 1167 平方千米,占 35%。富阳区的空间管制分区在《富阳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中划定。各县(市)的空间管制分区在本县(市)

的总体规划中划定。

3.3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市域人口规模 2020 年,市域常住人口 1000 万人,城镇化水平 84% 左右。(2)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城市集约紧凑、乡村开敞疏朗、城乡交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确定市域中心城市(1 个)——县(市)域中心城镇(4 个)——地方中心城镇(23 个)——一般建制镇(40 个)四个城镇职能等级。按城镇职能等级规范配置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行政管理、商贸金融等设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域形成 5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1 个,20~50 万人口的城市 3 个,10~20 万人口的城市 6 个,5~10 万人口的小城镇 8 个,2~5 万人口的小城镇 5 个,小于2 万人口的小城镇 45 个。

四、规划区空间布局

4.1 总体布局

坚持“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空间策略。延续

“一主三副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空间结构,按照尊重现有行政区划、实现

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全覆盖的原则,加强生态用地和乡镇用地管理,对主城、

副城、组团的范围和内涵进行了优化调整,撤消塘栖组团、新设瓶窑组团,

将组团的范围由原来的集中城市化地区扩展到城乡统筹的行政区域。提升主

城创新、高端服务等功能,健全副城、组团生活生产功能,结合创新发展、

产业转型提升优化产业、居住等用地布局。“一主三副”:即主城和江南城、临平成、下沙城三个副城;“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的旅游商业文化服

务中心和临江地区钱江北岸城市新中心和钱江南岸城市商务中心;“双轴”:为东西向以钱塘江为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城市发展轴;“六大组团”:即余杭组团(未来科技城)、良渚组团、瓶窑组团、义蓬组

团(大江东新城)、瓜沥组团和临浦组团;“六条生态带”:西南部生态带、西北部生态带、北部生态带、南部生态带、东南部生态带以及东部生态带。4.2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布局满足市政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及职住平衡等要求。主

城以疏解人口、降低居住密度为重点,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副城,以新建居

住区和旧城区改造相结合,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组团,建设与产业发展

相匹配的居住区。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