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初二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课题:《第9课改革开放》

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Array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另外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个巨变,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全员参与,人人掌握)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进而培养学生处理三农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看《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只有改革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科学导入】由《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呈现目标】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释疑巩固】

1.复习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问题探究一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是从哪里最先开始实行的?有何影响?

2.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过程是怎样的?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内容?

3.问题反馈一

1.改革先从__________开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民,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作用: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_____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__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设立上海________。并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向_________发展。

现在,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_____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4.问题探究二

如何评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盘点提升】

说明:落实三维目标。

【达标测试】

1.必做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成为最

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

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民,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

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

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2.选做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当时新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精彩点评】

【拓展延伸】

1.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2.预习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七、自我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未解决问题: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孙平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我学习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不要照抄课本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二、小组讨论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三、自我总结 四、自我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测试+导学案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规模 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3航行地区 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及影响 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抗倭经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3性质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1、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6、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7、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9、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年,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导学案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四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2、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四大发明。 3、通过学习了解四大发明,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影响。难点: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勾划重点 一、造纸术 1、发明:时期出现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改进:东汉改进造纸术,被称为“”。 3、意义: 二、印刷术 1、唐初发明印刷术:代表为《》,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省料、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 印刷效率。 3、意义: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时期,发明指南针。 2、应用:指南针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后传入欧洲。 3、意义: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业的发达,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发明:唐代发明; 2、应用:开始用于军事上; 3、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4、意义: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合作互动】 (1)动手制表:制作四大发明概况综合表,列举其的时代,应用、传播和影响。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2019-2020学年[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导学案+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老王 【学习目标】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 1、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老王》写于1984年。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同时,作者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 伛.()偻骷髅 ..()()眼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 huánɡ()恐 tā()败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 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 (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究】 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 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7.老王送我们香油和鸡蛋,我为什么“强笑”? 8.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9.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学案: 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时训练: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广州 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 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 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吸收外国资金 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C 扩大出口 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 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 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9课导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9课导学案 Lesson 9 How many horses can you see?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元音音标/?u/ /au/ 和辅音音标//,能拼读含这些音标的单词。 2、能听懂、会说、会认读以下单词: house, horse, beside, six,cow,eleven,twelve,thirteen, fifteen,并能根据中文拼写出英文。 3、能听、说、认以下单词: over, goat,不要求书写。 4、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 How many cows can you see? I can see eleven cows. Not thirteen, but fifteen. 并能用来进行会话。 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检查 A.自由对话: 叫若干名学生站起来,用以前学过的交际用语自由对话。 B.复习前几课所学音标: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含这些音的单词的音标,让学生拼读。 C.复习含/?u/ /au/ 和//音的单词: 教师出示下列单词,让学生读一读: go, no, so, home, nose, close, old, cold, now, brown,three和 thank 等。 1 / 5

二、导入新课 A.学习音标/?u/ /au/ 和//。 o, oa ow, ou th / ?u / / au / // B. 注音标、读单词: Listen, point and read. -o-, -oa- / ?u / -ow-, -ou-/ ?: / -th-// nose/n?uz/ cow /kau/ three/ri:/ coat/k?ut/ house/haus/ teeth/ti: / 三、操练 A. 操练音标: 教师出示一些音标让学生读。 B. 辨音练习。 C. 对照朗读: 将单词与音标对照,朗读下列单词: hope sold thank now hole told thing how hose snow down smoke know think 四、 根据音标拼读生词。 五、家庭作业做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A.听写单词: 教师读下列音标,让学生听音写出单词及其词义。 B.朗读音标: 朗读含/?u/ /au/ 和//音的单词的音标。 二、导入新课 A.学习生词: 在黑板上写上生词并在后面注上词义,逐个领读几遍,然后将 中文词义擦掉,再让学生朗读并说出词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九课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合作探究】(C级)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拓展延伸】 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玉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 【重、难点解析】 1.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与联系? 时间上: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内容上:①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同时留给地主一块应得的份地,自食其力。这是第一次分田地。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剥削,但仍然属于私有制,因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农民所有。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

七下历史导学案

七下历史导学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四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2、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四大发明。 3、通过学习了解四大发明,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四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影响。难点: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勾划重点 一、造纸术 1、发明:时期出现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改进:东汉改进造纸术,被称为“”。 3、意义: 二、印刷术 1、唐初发明印刷术:代表为《》,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省料、可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 率。 3、意义: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早约400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三、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时期,发明指南针。

2、应用:指南针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后传入欧洲。 3、意义: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业的发达,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1、发明:唐代发明; 2、应用:开始用于军事上; 3、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4、意义: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合作互动】 (1)动手制表:制作四大发明概况综合表,列举其的时代,应用、传播和影响。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2)分组讨论:手工抄写、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哪种好为什么 【随堂练习】: 1、四大发明中在汉朝出现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2、发明了“蔡候纸”,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A、祖冲之 B、蔡伦 C、贾思勰D顾恺之 3、指南针最早叫“司南”,它出现历史():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战国( 4、四大发明中,为发现南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6.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 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年1月 B.2001年1月 C.1991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课后反思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学案 新人教版

第9课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 【学习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 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被划为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随堂演练 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 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年1月 B.2001年1月 C.1991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珠海厦门深圳 2.外资先进技术现代化事业 3.(1)1984 沿海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3)海南岛(4)1990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 二、合作探究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9课导学案

冀教版四下Lesson9When is it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New Year’s Day , the Spring Festival,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Children’s Day , Teachers’ Day , National Day 2.我能够认读、理解并能运用以下句型: January the first is New Year’s Day .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It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 学习流程: 活动一:I can read the words(学法指导:独立完成----师友互助认读单词,核对答案---听录音,跟读---背单词---教师检测) 新单词: New Year’s Day , the Spring Festival,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Children’s Day , Teachers’ Day , National Day 活动二、I can read. 自学课文(标出下列句子,并借助课文图片理解句意) January the first is New Year’s Day .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It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 1.自读Lesson9,用记号笔划出不会读的单词或不懂的地方。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单词的读音与句意,并排除难点问题。 3.呈现问题,全班一同解决。 4.听录音跟读课文1遍,注意难点词或句子。 1.小组内依次领读课文----齐读课文----分任务读课文。老师检查。活动三、能力提升(学法指导:独立完成---小组核对答案,解决疑难---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教师出示答案。) 谈收获:( What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对照学习目标。)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朝统一全国。(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 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 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 (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 教学后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2)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0)、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2、探究学习: 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四、学习反思: 1、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2、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唐高宗B、唐太宗C唐高祖D、武则天 3、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狄仁杰 5、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6、分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是谁说的?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2)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了治世局面? (3)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学习目标: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 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1)(2) B.(1)(4) C.(3)(4) 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创办《新青年》 B.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 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 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 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_第9课_宋代经济的发展_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专业WORD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专业WORD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9课改革开放 【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 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 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9课 生活需要法律( 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 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自主预习 1.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 判断、处理和纠纷的标尺。 3. 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国家长治 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合作探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讨论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体系”,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了什么? (2)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说说这项总目标指的是什么。 (3)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班会课、黑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请你参加这次的活动,说说法治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四、随堂演练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 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 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 有序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法治可以保护网民的合法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 加剂”等。这样规定是因为( )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法律 4.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 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 ) A.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C.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D.赋予我们权利 5.“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行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伤害,维权要靠法。我们 青少年,人人要守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家。”《普法歌》告诉了我们法律和法治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的是( ) A.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B.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超级大国 6.下列各项中哪种做法没有遵循法律( ) A.小国年满18周岁,积极报名参军 B.王师傅开了一间小作坊,赚了钱不忘纳税 C.初中生王小梅成绩不太好,辍学到南方打工 D.李阿姨从企业下岗后,自谋职业,生活路子越走越宽 五、课后反思 RJ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