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轴瓦进行刮研

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它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但起动时摩擦阻力较大(因轴瓦要承载转子自身重量,起动时转速低)。轴被轴承支撑的部位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合起支撑轴颈作用的零件称为轴瓦,轴瓦由瓦体和轴承衬(表面合金)组成,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轴与轴瓦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轴瓦表面合金磨损,油膜还具有较强的吸振能力。如果存在润滑不良,则轴瓦与轴之间会直接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特殊的有一定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会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高温过高、润滑油存在杂物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轴瓦瓦衬变形直至烧瓦。

轴瓦刮研就是将精车后的弧面与所装配的轴进行刮合,通常是内孔面,轴瓦的瓦衬一般都要进行刮研,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成品瓦侧隙可以达到要求,下瓦接触角、面就要根据现场轴颈经旋转后的情况来进行刮研,因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轴瓦刮研的目的是为了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颈间存在楔形缝隙,以保证轴颈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楔形油膜,使轴颈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底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从而可以通过向轴瓦供油,带走轴瓦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冷却轴承,并且在轴瓦与轴颈间隙形成稳定的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油膜,以保证液态润滑。

轴瓦的光洁度及平整越好越有利于油膜形成(也包括侧隙油带的形成),下瓦接触角内一般是建立油膜产生油压的区域(也就是说下瓦接触角内是油膜压力区),现有的轴瓦刮研方法所加工出的轴瓦表面的光滑、平整度较低,在滑动轴承工作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油膜,从而轴与轴瓦之间的磨擦阻力大,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大,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短,维护频繁、成本高。

轴瓦的刮研是按轴瓦与轴承的配合来对轴瓦表面进行刮研加工,使其在接触角范围内贴合严密和有适当的间隙,从而达到设备中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1.开油槽:先用薄平錾进行初开,然后用细砂布和刮刀作用加工。

2.刮接触角:用红丹粉调透平油做显示剂,涂在轴颈上,用轴瓦来回研磨10~15

次。检查轴瓦,乌金面上的红点用刮刀刮去,如此反复。红点出现得越多又细,证明乌金接触角与轴颈就接触得好,乌金接触点应在全面积(接触角范围700~900)80%,分布均匀,每平方厘米应有1~2点以上算合格;轴瓦刮削接触角的后阶段最好置于瓦座内,盘动转子来检查轴瓦的接触点,再进行刮研,这样更符合实际。

3.刮削轴瓦的两侧间隙:用塞尺检查;

4.刮削轴瓦的推力间隙:可与刮接触角同时进行。接触点要均匀,推力面与径

向面应垂直,两侧测量间隙应基本相等;

5.使用三角刮刀的方法:右手握刀柄,左手握刀体的距刀刃50~80毫米处,同

时左脚前跨,上身前倾,以增加左手压力,利用两臂前后摆动向前推挤,每完成一个动作,将刮刀提起。

注:

1、接触面刮研中采用交叉刮研方法对下瓦的接触面进行刮研,交叉刮研方法为沿一个方向刮研一遍后改变刮研方向形成网格状刮痕,网格状刮痕的夹角60°到90°,提高接触面的光滑平整性,消除单一刮研方向留下的刮痕,能使润滑油在运行中顺畅的流动,不会受到刮痕的阻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油膜。

2、每刮完一遍后用金相砂纸沾上油摩擦下瓦的接触面,提高接触面的光

滑度和平整度。

3、接触面刮研中在下瓦与轴颈的接触角达到预设值之后,用刮刀尖部在下瓦的接触面上形成小凹点,每25*25mm2内小凹点数量为25点以上,小凹点形成微型储油凹点,提高润滑性,有利于在轴颈与轴瓦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减小磨损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油膜,减小磨损,延长轴瓦使用寿命。

4、压铅丝测量轴瓦顶间隙的方法为,将转子放入固定的下瓦中,在下瓦的两个中分面上放上软铅丝一,在转子的轴颈上放上若干根软铅丝二,软铅丝二的长度方向沿着轴颈的周向,若干根软铅丝二沿着轴颈的轴向间隔放置,扣上上瓦并将上瓦与下瓦预紧,然后取出上瓦,测量软铅丝一、软铅丝二压扁后的厚度来得到上瓦与转子轴颈的顶间隙。测量精度高,有利于使得上瓦与转子轴颈的顶间隙达到精确的预设值,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油膜,减小磨损,延长轴瓦使用寿命。

5、下瓦刮研还包括在下瓦油槽带刮研与接触面刮研之间进行的下瓦侧间隙粗刮,下瓦侧间隙粗刮为对下瓦内壁周向上的两侧进行刮研以使下瓦周向上的两

侧内壁与转子的轴颈不接触,具体刮研范围为接触角预设值以外的下瓦内壁。下瓦侧间隙粗刮加工出的侧间隙要比设计值小,只要下瓦内壁周向上的两侧与轴颈不接触即可,保障后续接触面刮研的精度,在接触面刮研达到接触角预设值后才可将侧间隙精刮至设计值。

6、下瓦刮研还包括在接触面刮研之后进行的下瓦侧间隙精刮,下瓦侧间隙精刮为对接触角预设值以外的下瓦内壁进行刮研以使下瓦内壁与轴颈之间的单边侧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1000~1/1200,可采用顺刮,然后进行交叉刮削,将不平行的刮掉,直到将其刮研至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均匀光滑,使润滑油在运行中顺畅的流入下瓦底部的接触面,不受凹凸及不规则刮痕的阻碍,达到楔形缝隙便于稳定油膜形成。

7、上瓦刮研还包括在顶间隙刮研之前进行的上瓦油槽带刮研,上瓦油槽带刮研为在与上瓦中分面衔接的上瓦内壁上刮研出上瓦油槽带,上瓦油槽带沿上瓦轴向的长度为上瓦轴长的80~90%,上瓦油槽带的深度为1~3mm。

8、上瓦刮研还包括在上瓦油槽带刮研与顶间隙刮研之间进行的上瓦侧间隙粗刮,上瓦侧间隙粗刮为对上瓦内壁周向上的两侧进行刮研以使上瓦周向上的两侧内壁与转子的轴颈不接触;的上瓦刮研还包括在顶间隙刮研之后进行的上瓦侧间隙精刮,的上瓦侧间隙精刮为对对上瓦周向的两侧内壁进行精刮研以使上瓦周向的两侧内壁与轴颈之间的单边侧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1000~1/1200。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轴瓦进行刮研 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它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但起动时摩擦阻力较大(因轴瓦要承载转子自身重量,起动时转速低)。轴被轴承支撑的部位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合起支撑轴颈作用的零件称为轴瓦,轴瓦由瓦体和轴承衬(表面合金)组成,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轴与轴瓦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轴瓦表面合金磨损,油膜还具有较强的吸振能力。如果存在润滑不良,则轴瓦与轴之间会直接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特殊的有一定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会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高温过高、润滑油存在杂物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轴瓦瓦衬变形直至烧瓦。 轴瓦刮研就是将精车后的弧面与所装配的轴进行刮合,通常是内孔面,轴瓦的瓦衬一般都要进行刮研,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成品瓦侧隙可以达到要求,下瓦接触角、面就要根据现场轴颈经旋转后的情况来进行刮研,因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轴瓦刮研的目的是为了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颈间存在楔形缝隙,以保证轴颈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楔形油膜,使轴颈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底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从而可以通过向轴瓦供油,带走轴瓦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冷却轴承,并且在轴瓦与轴颈间隙形成稳定的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油膜,以保证液态润滑。 轴瓦的光洁度及平整越好越有利于油膜形成(也包括侧隙油带的形成),下瓦接触角内一般是建立油膜产生油压的区域(也就是说下瓦接触角内是油膜压力区),现有的轴瓦刮研方法所加工出的轴瓦表面的光滑、平整度较低,在滑动轴承工作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油膜,从而轴与轴瓦之间的磨擦阻力大,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大,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短,维护频繁、成本高。 轴瓦的刮研是按轴瓦与轴承的配合来对轴瓦表面进行刮研加工,使其在接触角范围内贴合严密和有适当的间隙,从而达到设备中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1.开油槽:先用薄平錾进行初开,然后用细砂布和刮刀作用加工。

轴瓦的刮研的要求

轴瓦的刮研的要求 轴瓦是直接支撑轴的。当轴在轴瓦内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必然要产生热量。如果轴和轴瓦的接触面不良好接触是保证在某几个小点或某一块面积上,这样破坏了油膜,该处所受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必然比接触均匀的地方大得多,因而在运转时,发出的热量就大,轴承温度就必然高。相反,如果轴和轴瓦接触的很好,各处受力均匀摩擦面油膜完整,运转时,虽然也发出热量,但热量较小,而且分布在整个轴承上,这部分热量很容易散失,因此轴承不会产生高热。为了保证轴和轴瓦能很好的接触,对轴瓦要进行细致的刮研。 刮瓦一般先刮下瓦(因下瓦是受压的)后刮上瓦。刮瓦要在设备精评以后进行。首先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薄的红铅油,然后盘动轴使轴在轴瓦内正反各转一周,使瓦与轴颈摩擦后,将轴吊起,结果在瓦面较高的地方。在刮削时,每刮一遍应改变一次方向,使刮痕之间成60°—90°交角。继续数次接触点逐渐增加,最后色斑均匀分布,达到规定的标准为止。一般下瓦与轴成60°—90°的接触角,在此范围内,接触点应该中间密,两边逐渐变疏,不应该使接触面与非接触面间间有明显的界限。接触角还不能过大或过小,当角度过大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因而得不到良好的润滑,轴瓦会很快磨损,若角度过小,则增加轴瓦的压强,这样也会增加轴瓦磨损。在刮下瓦的同时,还要找正轴的水平度。轴和瓦的接触点要求规定: 重负荷和高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3—4点

中等负荷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2—3点 低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1—2点 上瓦德刮研法与下瓦相同在瓦上着色时,一定要装上轴,将轴承盖用螺丝紧固好,并撤掉瓦口上的垫片,保证上瓦能够很好的与轴颈接触。 轴瓦间隙的检查方法 滑动轴承的间隙有两种:一种是径向间隙,另一种是轴向间隙。径向间隙主要作用是积聚和冷却润滑油,以利于形成油膜,保持液体摩擦。径向间隙在一般情况下顶间隙为—,侧间隙为顶间隙一半,在水平面上越往下越小。 压铅法:这种方法比塞尺检查法准确,但比较费时间。测量时,先打开轴承盖,用直径为—2倍顶间隙而长度为10—40毫米的软铅丝,分别放在轴颈和轴瓦的接触面上,因轴颈表面光滑,铅丝易滑落,,用黄油粘上它,然后放上轴承盖,对称而均匀地拧紧螺丝,再用塞尺检查轴瓦接合面间的间隙是否均匀相等。最后打开轴承盖用千分尺量出已被压扁的软铅丝的厚度。 检查轴向间隙时,将轴推移到轴承异端的极限位置,然后用千分表测量。 刮研轴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在下瓦口接触角之外,应刮出相当间隙,以便形成楔形油膜。

轴瓦检修工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检修工序卡页:6/13 主要安全措施 1 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办理票,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程。 2 工作票开工时应仔细审阅,与运行人员共同检查安全措施的执行情,确认后方可开工。 3 各项工作应严格按规程进行,严格防止漏项。 4 工作负责人应随身携带工作票,施工现场在收工后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习惯,作好现场清理整顿工作,使作业场所保持整齐、清洁、安全、卫生。 5 重大部件的处理要有技术措施。 6 起吊重物,要有专人指挥。 7 施工现场使用的照明线和临时线,严禁乱拉、乱接,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大于36V。 工序汇总 工序号设备名称工作内容工时项目确认 1 轴瓦解体□() 2 测量轴瓦间隙□() 3 测量桥规间隙□() 4 整修轴瓦乌金接触及检查顶轴油囊油隙□() 5 检查测量轴承间隙与紧力□() 6 检查轴瓦接触状况□() 7 推力轴承检修□() 工序号工艺步骤及内容质检点质量标准□1轴瓦解体□2轴承合金表面光滑、无脱胎、碎落、裂纹、腐蚀、过热和异常磨损。 □3椭圆形轴瓦油隙: #1瓦:瓦衬紧力:0-0.02mm

顶部间隙: 0.34-0.44mm □1.1拉出轴瓦座上立销两侧垫片,拆除瓦盖上测温和保护元件,拔出水平结合面销子,拆去水平结合面螺栓,吊出轴承盖。 □1.2拆除球枕水平面连接螺栓,拔出销子,吊出上半瓦枕。拆除球面壳体水平面销子和连接螺栓,吊出上半球面壳体。 检修工序卡页:7/13 □1.3拆除顶轴油管的接头。瓦口间隙: 0.37-0.42mm #2瓦:瓦衬紧力:0-0.02mm 顶部间隙: 0.46-0.58mm 瓦口间隙: 0.49-0.55mm #3瓦:瓦衬紧力:0-0.02mm 顶部间隙: 0.46-0.58mm 瓦口间隙: 0.49-0.55mm #4瓦:瓦衬紧力:0-0.02mm 顶部间隙: 0.42-0.52mm 瓦口间隙: 0.45-0.50mm #5瓦:球面紧力:0.03-0.05mm 顶部间隙: 0.418-0.47mm 瓦口间隙: 0.459-0.485mm □ 5轴颈与下瓦接触均匀,接触60度左右;轴瓦两端5-10mm范围内保持与轴颈0.02mm的楔形间隙。 □6油挡间隙: 1) 固定内油挡间隙: 上部:0.15~0.20mm 两侧:0.10~0.15mm 下部:0.05~0.10mm 2) 外油挡间隙: 上部:0.20~0.25mm 两侧:0.10~0.20mm 下部:0.05~0.10mm 3) 浮动油挡间隙:0.10~0.15mm 4) #5瓦外油挡间隙: 上部:0.16~0.25mm 两侧:0.08~0.15mm

轴瓦安装与刮研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轴瓦装配) 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运输车辆等。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削的质量对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削刮质量不好,机器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下面详细介绍泵房式滑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1、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 (1)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b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量b,应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图一轴瓦与瓦座、瓦盖的接触要求 (3)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接触情况,用细锉锉削瓦背进行修研,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接触斑点达到每25mm23~4点即可。 (4)轴瓦与瓦座、瓦盖装配时,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端垫片厚度应一致。瓦座、瓦盖的连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所有件应清洗干净。 2、轴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 (1)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接触斑点要求。轴瓦的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要求见表1。 表1轴瓦的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要求

滑动轴承

第八章滑动轴承 8.1 重点、难点分析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滑动轴承轴瓦的材料及选用原则;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及设计计算;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难点是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及参数选择。 8.1.1 轴瓦材料及其应用 对轴瓦材料性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和咬粘性;具有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的能力和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常用轴瓦材料:金属材料、多孔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其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为轴承合金、铜合金、铸铁等。 8.1.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对于工作要求不高、转速较低、载荷不大、难于维护等条件下的工作的滑动轴承,往往设计成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这些轴承常采用润滑脂、油绳或滴油润滑,由于轴承得不到足够的润滑剂,故无法形成完全的承载油膜,工作状态为边界润滑或混合摩擦润滑。 非液体摩擦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取决于轴承材料的减摩耐磨性、机械强度以及边界膜的强度。这种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料磨损和胶合;在变载荷作用下,轴承还可能发生疲劳破坏。 因此,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可靠工作的最低要求是确保边界润滑油膜不遭到破坏。为了保证这个条件,设计计算准则必须要求: p≤[p],pv≤[pv],v≤[v] 限制轴承的压强p,是为了保证润滑油不被过大的压力挤出,使轴瓦产生过度磨损;限制轴承的pv值,是为了限制轴承的温升,从而保证油膜不破裂,因为pv值是与摩擦功率损耗成正比的;在p及pv值经验算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由于轴发生弯曲或不同心等引起轴承边缘局部压强相当高,当滑动速度高时,局部区域的pv值可能超出许用值,所以在p较小的情况下还应该限制轴颈的圆周速度v。 8.1.3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液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方程和形成液体动力润滑(即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已在第一章给出,这里不再累述。 1.径向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油膜的过程 径向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油膜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起动前阶段,见图8-1a;

轴瓦安装与刮研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轴瓦装配)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运输车辆等。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削的质量对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削刮质量不好,机器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下面详细介绍泵房式滑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1、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 (1)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b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量b,应不大于0.05mm。如图1所示。

图一轴瓦与瓦座、瓦盖的接触要求 (3)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接触情况,用细锉锉削瓦背进行修研,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接触斑点达到每25mm23~4点即可。 (4)轴瓦与瓦座、瓦盖装配时,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端垫片厚度应一致。瓦座、瓦盖的连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所有件应清洗干净。 2、轴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 (1)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接触斑点要求。轴瓦的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要求见表1。

轴瓦修刮

滑动轴承的轴瓦怎样刮研 轴瓦的瓦衬一般都需要进行研刮。轴瓦研刮的目的是为了是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低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轴瓦的检查与研刮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 用着色法的检查与刮研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 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以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 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注意不要涂的太浓,否则会影响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因为太浓时将使一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轴颈涂红丹后。再放到轴瓦的表面上并转动两、三圈。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然后提起转轴,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上染色点的分布情况。要求在轴瓦中心60-70度夹角内,每平方厘米有2-3点为合适,不宜过多或过少。 若不符合要求时,须再进行刮瓦,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碎,密点刮稀。然后沿着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边,必要时可刮两

边。每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形成网络状、鱼鳞状。刮完后用白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等,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要求。 1。压铅丝检测过盈量;2。调节好过盈量后再压铅丝检测瓦量,或用塞尺检测;3,根据检测量刮研上下瓦,刮研量各半,刮研过程严格控制刮削量,瓦口处适当放大,刮研要均匀;4。刮好后统一刮油花;注:如果刮削水平欠佳,每刮研一次必须上轴研磨,剔除高点,保证75度的接触量。 先对轴瓦进行粗刮,将红丹油均匀的涂在轴瓦上,将轴瓦在轴上沿圆周转动数次,转动角度大于300,由于轴瓦制造误差接触点很少,此时可以对轴瓦的全长进行粗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刮研效率,每刮一次用金相砂纸沾上机油或煤油轻轻摩擦瓦面(注意:不可用其他粒度大的砂纸或砂布,也不能用力摩擦瓦面,因为瓦面很软,砂粒容易嵌入瓦面。),利用刀口尺和手电筒检查轴瓦较大面积的不平处,如此反复待接触面积达到30%左右,粗刮完成。然后开始精刮。 精刮是刮研的最主要的工序,主要工具是刮刀,程序与粗刮相同,刮刀头部要在砂轮上磨出一定的弧度,避免刀尖划伤瓦面,在刮铅基合金或别的较软的合金时,刀锋不要过于锋利,用力要均匀,切勿将刀锋栽入瓦面。每次将轴瓦放在轴上时,用木锤用力敲打,增加轴瓦与轴的贴合,每刮3次以后用研磨膏涂一层在轴瓦上在轴上研磨数十下,当接触面达到75%左右时,停止使用研磨膏,刮瓦后只用轴瓦在轴上研磨,研磨的次数逐渐增加,

轴瓦刮研培训讲义

一、滑动轴承简介 (一)滑动轴承的材质 轴承合金(通称巴氏合金或白合金) 常用的滑动轴承材料有轴承合金(又叫巴氏合金或白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塑料、橡胶、硬木和碳-石墨,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聚甲醛(POM)、等。 轴承合金是锡、铅、锑、铜的合金,它以锡或铅作基本,其内含有锑锡(Sb-Sn)或铜锡(Cu-Sn)的硬晶粒。硬晶粒起抗磨作用,软基体则增加材料的塑性。轴承合金的弹性磨量和弹性极限都很低,在所有轴承材料中,它的嵌入性及摩擦顺应性最好,很容易和轴颈磨合,也不易与轴颈发生咬粘。但轴承合金的强度很低,不能单独制作轴瓦,只能贴附在青铜、钢或铸铁轴瓦上作轴承衬。轴承合金适用于重载、中高速场合,价格较贵。 (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区别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区别首先表象在结构上,滚动轴承是靠滚动体的转动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点,滚动体越多,接触点就越多;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其次是运动方式不同,滚动轴承的运动方式是滚动;滑动轴承的运动方式是滑动,因而摩擦形势上也就完全不相同。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 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

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 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由于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于特殊的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足于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润滑油存在杂质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烧瓦。烧瓦后滑动轴承就损坏了。 所谓刮轴瓦,就是将精车后的瓦片与所装配的轴研合(轴要涂上色粉),用三角刮刀刮去瓦片上所附上的粉色,随研随刮,直到瓦片上附色面积超过全瓦面的85% ,完成刮瓦。瓦片上存在的刀痕是瓦片储存润滑油的微型储槽。 三、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轴瓦装配) 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大型风机等。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如回转窑等)。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削的质量对设备的运转至关重要。削刮质量不好,设备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 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huá dòng zhóu chéng] 滑动轴承(sliding bearing),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 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常用的滑动轴承材料有轴承合金(又叫巴氏合金或白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塑料、橡胶、硬木和碳-石墨,聚四氟乙烯(特氟龙、PTFE)、改性聚甲醛(POM)、等。滑动轴承(sliding bearing),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

轴承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聚甲醛(POM)、等。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1]滑动轴承种类很多。滑动轴承①按能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径向(向心)滑动轴承和推力(轴向)滑动轴承两类。②按润滑剂种类可分为油润滑轴承、脂润滑轴承、水润滑轴承、气体轴承、固体润滑轴承、磁流体轴承和电磁轴承7类。③按润滑膜厚度可分为薄膜润滑轴承和厚膜润滑轴承两类。④按轴瓦材料可分为青铜轴承、铸铁轴承、塑料轴承、宝石轴承、粉末冶金轴承、自润滑轴承和含油轴承等。⑤按轴瓦结构可分为圆轴承、椭圆轴承、三油叶轴承、阶梯面轴承、可倾瓦轴承和箔轴承等。滑动轴承轴瓦分为剖分式和整体式结构。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常在其内径面上浇铸一层或两层减摩材料,通常称为轴承衬,所以轴瓦又有双金属轴瓦和三金属轴瓦。轴瓦或轴承衬是滑动轴承的重要零件,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轴承材料。由于轴瓦或轴承衬与轴颈直接接触,一般轴颈部分比较耐磨,因此轴瓦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轴瓦的磨损与轴颈的材料、轴瓦自身材料、润滑剂和润滑状态直接相关,选择轴瓦材料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轴承的材料有1)金属材料,如轴承合金、青铜、铝基合金、锌基合金等轴承合金:轴承合金又称白合金,主要是锡、铅、锑或其它金属的合金,由于其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滑动轴承的检修内容 1.检修油道是否畅通,润滑是否良好 2.检查滑动轴承的磨损情况,磨损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二滑动轴承的检修工艺 滑动轴承分整体式(轴套)和剖分式(轴瓦)两种 1.整体式滑动轴承拆卸与组装 滑动轴承的磨损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更换,先将要换下的轴套从机体上拆下,然后按下列程序进行装配。 ①清理机体内孔,疏通油道,检查尺寸。 ②压入轴套,根据轴套的尺寸和结合的过盈大小,可以用压入法、温差法或手锤加垫板将轴套敲入,压入时必须加油,以防轴套外圈拉毛或咬死等现象。 ③轴套定位,在压入之后,对负荷较重的滑动轴承,轴套还应固定,以防轴套在机体内转动。 ④轴套孔的修整,对于整体式的薄壁轴套在压入后,内孔易发生变形如内径缩小或成为椭圆形、圆锥形等,必须修轴套内孔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轴配合时符合要求,修整轴套孔可采用铰削、刮研、研磨等方法。 2.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拆卸与组装。

①拆卸 a拆除轴承盖螺栓,卸下轴承盖。 b将轴吊出。 c卸下上瓦盖与下瓦座内的轴瓦。 ②组装前 组装前应仔细检查各部尺寸是否合适,油路是否畅通,油槽是否合适。 ③轴瓦与轴颈的组装 a圆形孔,上、下轴瓦分别和轴瓦刮配,以达到规定间隙,要求轴瓦全长接触良好,剖分面上可装垫片以调整上面与轴颈的间隙。 b近似于圆形孔(其水平直径>垂直直径)轴承经加工后抽去剖分面上的垫片,以保证上瓦及两侧间隙,如不符合要求,可继续配刮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c成形油楔面用加工保证,一般在组装时不宜修刮,组装时应注意油楔方向与主轴方向一致。 d薄壁轴瓦不宜修刮。 e主轴外伸长度较大时,考虑到主轴由于自身重量产生的变形,应把前轴承下瓦在主轴外伸端刮得低些,否则主轴可能会“咬死”。

滑动轴承作业

滑动轴承 学号 一 选择题 1. 宽径比d B /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要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 d B / 。 A. 1~10 B.0.1~1 C. 0.3~1.5 D. 3~5 2. 下列材料中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轴瓦或轴承衬的材料。 A. ZSnSb11Cu6 B. HT200 C. GCr15 D. ZCuPb30 3. 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 值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 B. 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C. 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D. 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 4. 不是静压滑动轴承的特点。 A. 起动力矩小 B. 对轴承材料要求高 C. 供油系统复杂 D. 高、低速运转性能均好 5. 设计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通过热平衡计算发现轴承温升过高,下列改进措施中,有效的是 。 A. 增大轴承宽径比 B. 减小供油量 C. 增大相对间隙 D. 换用粘度较高的油 6. 含油轴承是采用 制成的。 A. 塑料 B. 石墨 C 铜合金 D. 多孔质金属 7. 液体摩擦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加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加 8.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p 变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1/4 D. 4 9.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在正常工作时,轴心位置1O 、轴承孔中心位置O 及轴承中的油压分布应如图12-1的 所示。

图12-1 A. (a) B. (b) C. (c) D. (d) 10. 动压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设计中,为了减小温升,应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适当 。 A. 增大相对间隙ψ,增大宽径比d B B. 减小ψ,减小d B C. 增大ψ,减小d B D. 减小ψ,增大d B 11. 动压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径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C ο 12.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黏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工作温度高 C. 高速 13.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下述各点中,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的优点。 A. 径向尺寸小 B. 启动容易 C. 运转平稳,噪声低 D. 可用于高速情况下 14. 滑动轴承轴瓦上的油沟不应开在 。 A. 油膜承载区 B. 油膜非承载区 C. 轴瓦剖面上 15. 计算滑动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m in h ,其目的是 。 A. 验算轴承是否获得液体摩擦 B. 汁算轴承的部摩擦力 C. 计算轴承的耗油量 D. 计算轴承的发热量 16. 设计动压径向滑动轴承时,若轴承宽径比取得较大,则 。 A. 端泄流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B. 端泄流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C. 端泄流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低 D. 端泄流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高 17. 双向运转的液体润滑推力轴承中,止推盘工作面应做成题图12-2 所示的形状。

轴瓦的刮研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 摘要:对矿山大型设备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安装间隙的调整厦润滑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矿山设备的安装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设备滑动轴承安装使用 剖分式滑动轴承又称对开式滑动轴承,由轴承器、轴承座、对开轴瓦、垫片、螺栓等组成,新桥硫铁矿选矿厂有5台2700×3600型球磨机、2台 2100×3600型棒磨机、5台400kW同步电机均使用剖分式滑动轴承。了解该形式轴承结构、润滑原理及安装工艺,对矿山这些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润滑原理 这种轴承润滑形成大致有3个过程,轴静止时由于自身重量而处于最低位置,润滑油被轴颈挤出,轴承与轴颈侧面之间形成楔型油隙,当轴颈旋转时,由于油的粘性在金属表面附着力,油层随轴一起旋转,油层经过楔形油隙时,由于分子受到挤压和本身动能,对轴产生压力将轴向上抬起,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油对轴压力增大,轴与轴承表面完全被油膜隔开,从而形成了液体动压润滑。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是: ① 轴颈与轴承配合后应有一定间隙,一般等于颈直径的1/1000~3/1000; ② 轴颈必须有一定的线速度,以建立足够的油楔压力; ③ 两工作面间必须连续充满一定粘度润滑油。 2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 (1)轴承座安装。对开轴瓦、轴承座、轴承盖安装时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台要求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刮厚壁轴瓦,轴瓦剖分面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h,一般△ h= 0.O5~ 0.Im m 。 (2)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就导致很快磨损。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2点/cm ,过少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 (3)轴承与轴颈安装。安装轴承时,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破坏润滑效果,使轴瓦很快磨损;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一般接触角0—60~90。。轴瓦和轴颈之间接触点与机器特点有关,中等负荷及连续运转,2~3点/cm ,重负荷及高速运转的机器3~4点/cm ,要使接触角及接触斑点符合要求,就要进行刮研。先刮研下瓦,后上瓦,在轴颈上涂一层薄的红铅油,将轴放在轴瓦上,反正方向旋转备一次后取下,如发现印迹不均匀应刮研,轴瓦上有印迹之处即为不平之处,应刮削,反复多次,一直到轴瓦上的印迹分布均匀,符合要求为止。 (4)轴承间隙的调整。向心滑动轴承间隙有顶间隙、侧间隙,如图1。顶间隙

大型高压电机轴瓦研刮技术

摘要:介绍大型电机滑动轴承刮研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实施,矿山、水泥、钢铁和电力等行业的设备都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大型电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大型电机轴承选用的大多是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研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研的质量对电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着电机的使用寿命。刮研质量不好,电机在试车时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轴瓦由局部粘损发展到大部分粘损,直至抱轴烧瓦不能使用。所以在刮研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下面介绍剖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的刮研方法。 1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的配合要求 (1)下轴瓦的瓦背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不大于0.05mm。 (2)上轴瓦的瓦背与轴承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应不大于0.05mm。 2轴瓦刮研的技术要求 2.1接触角与接触斑点要求轴瓦的接触角在60°~120°范围内,轻载选小值,重载选大值;一般要求在60°(或120°)圆弧内,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均布的接触点数,下轴瓦应有两个以上,上轴瓦应有一个以上。 2.2油槽与瓦口油槽带 (1)剖分式滑动轴承,油槽一般都开在受力较小的上瓦上。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分布,由机械加工而成。由于上瓦有间隙量存在,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能将润滑油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2)瓦口油槽带分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侧)。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mm~3mm,油槽带宽度一般为8m m~40m 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一般为8mm~25mm。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 2.3润滑油楔润滑油楔位于接触角之内油槽带与轴瓦的连接处,由手工刮研而成(俗称刮瓦口)。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二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连接不断地吸向承载部分,形成油膜,使轴瓦与轴得到充分的润滑。润滑油楔部分是由两段不规则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滑地连接起来。刮研润滑油楔,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不宜提前刮研。 2.4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 (1)轴瓦的顶间隙,在无特殊要求时,根据经验可取轴直径的1‰~2‰,应根据转速、载荷和润滑油粘度在这个范围内选取。 (2)轴瓦的侧间隙,在无特殊要求时,每侧间隙为顶间隙的1/2;对于顶间隙较小者,每侧间隙等于顶间隙。轴瓦的侧间隙是根据需要由人工刮研出来的,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定的工作接触角度区,轴向地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此部位是不应与轴有接触的,刮削时应注意这点。侧隙与瓦口平面处的尖角应倒角,视轴瓦大小,一般为1×45°~ 3×45°。 3剖分式轴瓦的刮研过程 3.1瓦背的刮研

轴瓦刮研培训讲解解读.doc

轴瓦刮研培训讲解解读 (一)滑动轴承材质 轴承合金(通称巴氏合金或白合金) 常用滑动轴承材料有轴承合金(又叫巴氏合金或白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塑料、橡胶、硬木和碳-石墨,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聚甲醛(POM)、等。 轴承合金是锡、铅、锑、铜合金,它以锡或铅作基本,其内含有锑锡(Sb-Sn)或铜锡(Cu-Sn)硬晶粒。硬晶粒起抗磨作用,软基体则增加材料塑性。轴承合金弹性磨量和弹性极限都很低,在所有轴承材料中,它嵌入性及摩擦顺应性最好,很容易和轴颈磨合,也不易与轴颈发生咬粘。但轴承合金强度很低,不能单独制作轴瓦,只能贴附在青铜、钢或铸铁轴瓦上作轴承衬。轴承合金适用于重载、中高速场合,价格较贵。 (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区别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区别首先表象在结构上,滚动轴承是靠滚动体转动来支撑转动轴,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点,滚动体越多,接触点就越多;滑动轴承是靠平滑面来支撑转动轴,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其次是运动方式不同,滚动轴承运动方式是滚动;滑动轴承运动方式是滑动,因而摩擦形势上也就完全不相同。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吸振能力。

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 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由于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温度,虽然轴瓦是由于特殊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高温仍然足于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润滑油存在杂质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烧瓦。烧瓦后滑动轴承就损坏了。 所谓刮轴瓦,就是将精车后瓦片与所装配轴研合(轴要涂上色粉),用三角刮刀刮去瓦片上所附上粉色,随研随刮,直到瓦片上附色面积超过全瓦面85% ,完成刮瓦。瓦片上存在刀痕是瓦片储存润滑油微型储槽。 三、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轴瓦装配) 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大型风机等。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如回转窑等)。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因此,刮削质量对设备运转至关重要。削刮质量不好,设备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钳工操作。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食品包装机温馨提示:滑动轴承主要由滑动轴承座、轴瓦或轴套组成。 装有轴瓦或轴套的起支律轴与轴上零件作用壳体称为m 动轴承座:滑动轴承中与支承轴颈(以下简称轴颈)相配的圆筒形整休零件称为轴套.与轴颈相配的对开式零件就是轴瓦。 常用的径向滑动轴承有以下儿种结构形式。 (1)整体式汾动轴承.整体式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座孔中压人用其有减摩擦特性的材料制成的轴弈.并用紧定螺钉fI 定。浴动轴承座顶部设有安装润淤装置螺纹孔。轴套卜开有油孔.并在内表而上开有油挤.以输送润滑油。减小摩擦;简单的轴套内孔则无油桐.淆动轴承磨祝后.只须更换轴弃即可。 整体式淆动轴承通常应川于轻载、低速或间歇工作的场合. (2)对开式附动轴承。对开式滑动轴承由轴承盖、轴承座、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等组成,轴承座是轴承的革础部分.用螺栓固定于机架上:轴承盖与轴承座的结合面呈台阶形式.以保证两者定位可靠.并防iF 横向错动。轴承盖与轴承座采用探栓连接.并仄紧上、下轴瓦。通过轴承盖上连接的润滑装界.可将润浴油经油孔愉送到轴颈表面。 在轴承盖与轴承座之间一般留有5 mm 左右的间隙.并在上、下抽瓦的对开面处垫人适址的调整垫片,当轴瓦肺损后可根据其脾损程度.更换一些调整垫片.使轴颈与轴瓦之间仍能保持要求的间隙。 轴瓦的两端通常带有凸缘,以防止在轴承座中发生轴向移动;一般用销钉或紧定螺钉固定,以防止其周向转动。为了将润淤油引人和分布到轴承的整个作表面.轴瓦上加工有油孔,并在内表面上开有油抽。 (3)可调问w 式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轴瓦在使川中难免磨损造成间隙增大.采用间隙可调橄的滑动轴承, 并延长轴瓦的使用寿命。可调式轴承采用带锥形表面的轴套.有内锥外柱和内柱外锥两种形式.通过轴颈与轴瓦问的轴向移动实现轴承径向间隙的调整。 (4)自位淞动轴承。自位汾动轴承是相对于轴颈表面可自行调恨轴线偏角的淤动轴承。 其特点是轴瓦与轴承盖、轴承座之间为球面接触.轴瓦在轴承中可随轴烦轴线转动. 以上资料由:食品包装机械 ,饮料灌装包装设备 ,封口机 锁口机 ,清洗灌装设备 ,开水器系列开水器系列,,米制品加工机械 ,夹层锅系列 ,烧烤小吃设备烧烤小吃设备提供提供提供!!

DA120离心式压缩机轴瓦刮研及轴找正方法

生产与技术改造 化学工程师 Sum 153No .6 Che m ical Engineer 2008年6月 收稿日期:2008-03-04 作者简介:吴迪(1974-),女,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化学工 业学校化工机械专业,1999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现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2-1124(2008)06-0047-02 DA120离心式压缩机轴瓦刮研 及轴找正方法 吴 迪 (黑化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摘 要:本文根据检修经验及规程对DA120离心式压缩机轴瓦刮研及轴找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此类设备轴瓦的检修更换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心式压缩机;轴瓦;刮研;轴;找正中图分类号:TH45 文献标识码:B Rescrape of bearing bush for DA120centrifugal comp ress or and its axial s potting WU D i (Heihua Gr oup Co .,L td .,Q iqihar 161041,China ) Abstract:The rescrape of bearing bush f or DA120centrifugal comp ress or and its axial s potting were su mme 2rized and disscussed according t o overhaul experience which p r ovided references f or this kind of equi pments . Key words:centrifugal comp ress or;bearing bush;rescrape;axis;s potting 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系统由2台DA120空气压缩机负责空气供给,DA120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主 机由电机、增速器、高压缸、低压缸4部分组成,各部分轴间由联轴器连接,要求各轴间轴向跳动允差0.02mm ,径向跳动允差0.04(±0.02)mm ,由于轴瓦结构复杂,因此,同轴度找正困难,检修用时较长,本文根据检修经验总结了该机检修中的轴瓦刮研及轴找正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检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轴瓦结构及刮研 DA120离心式压缩机的转子轴轴瓦有止推瓦 和支撑瓦两种,其区别是止推瓦上有止推块和止推环等结构,用来平衡轴向推力,这里重点介绍的是与轴找正有关的轴瓦的共性结构及刮研,轴瓦分上下两部分,下轴瓦有3块调整垫铁,1块在轴瓦正下方,另外2块在两侧,与下方垫铁呈60°分布,垫铁与轴瓦间有调整垫片,可以用加减调整垫片厚度的方法来调整轴的位置。上轴瓦正上方有1块调整垫铁,用来调整瓦背过盈,与轴的位置调整无直接关系。 轴瓦的刮研分为轴瓦内径与轴配研,调整垫铁与轴承座配研,及轴瓦中分面的刮研3部分,轴瓦的刮研一般采取在与刮研表面相配合的表面上涂一层红丹油,欲刮研的部分在其上研磨着色,根据着色印痕用细锉刀或刮刀修研其表面,轴瓦中分面及4块调整垫铁与其配研表面接触点全部达到75%,轴瓦内径与轴接触点数达到2~3点?c m -1 时,将正下方垫铁减薄0.05~0.07mm 便能达到质量要求。由于轴瓦结构上的特殊性和轴瓦位置与机组中心关系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刮研调整垫铁时首先应注意刮研合格后轴瓦位置能满足机组整体中心的要求,以免机组找正时过大调整轴瓦垂直方向上位置,又使两侧垫铁接触重新破坏,造成返工。其次还要防止刮偏,使轴瓦位置歪斜,改变轴颈与轴的接触及间隙。所以垫铁的刮研工作最好与测调转子气缸轴承座中心,联轴器中心同时进行,使三项工作同时达到质量要求,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不易刮偏,而且保证刮研后轴瓦位置符合机组中心的要求。 2 轴的找正 精确找正的前提是精确的测量,找正时首先用专用卡具在要找正的两轴上安装2块千分表,分别用来测量轴向和径向跳动。以小齿轮轴与高压缸轴的测量找正为例,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安装时

轴瓦的刮研

轴瓦的刮研 轴瓦是直接支撑轴的。当轴在轴瓦内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必然要产生热量。如果轴和轴瓦的接触面不良好接触是保证在某几个小点或某一块面积上,这样破坏了油膜,该处所受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必然比接触均匀的地方大得多,因而在运转时,发出的热量就大,轴承温度就必然高。相反,如果轴和轴瓦接触的很好,各处受力均匀摩擦面油膜完整,运转时,虽然也发出热量,但热量较小,而且分布在整个轴承上,这部分热量很容易散失,因此轴承不会产生高热。为了保证轴和轴瓦能很好的接触,对轴瓦要进行细致的刮研。 刮瓦一般先刮下瓦(因下瓦是受压的)后刮上瓦。刮瓦要在设备精评以后进行。首先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薄的红铅油,然后盘动轴使轴在轴瓦内正反各转一周,使瓦与轴颈摩擦后,将轴吊起,结果在瓦面较高的地方。在刮削时,每刮一遍应改变一次方向,使刮痕之间成60°—90°交角。继续数次接触点逐渐增加,最后色斑均匀分布,达到规定的标准为止。一般下瓦与轴成60°—90°的接触角,在此范围内,接触点应该中间密,两边逐渐变疏,不应该使接触面与非接触面间间有明显的界限。接触角还不能过大或过小,当角度过大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因而得不到良好的润滑,轴瓦会很快磨损,若角度过小,则增加轴瓦的压强,这样也会增加轴瓦磨损。在刮下瓦的同时,还要找正轴的水平度。轴和瓦的接触点要求规定: 重负荷和高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3—4点

中等负荷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2—3点 低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1—2点 上瓦德刮研法与下瓦相同在瓦上着色时,一定要装上轴,将轴承盖用螺丝紧固好,并撤掉瓦口上的垫片,保证上瓦能够很好的与轴颈接触。 轴瓦间隙的检查方法 滑动轴承的间隙有两种:一种是径向间隙,另一种是轴向间隙。径向间隙主要作用是积聚和冷却润滑油,以利于形成油膜,保持液体摩擦。径向间隙在一般情况下顶间隙为0.001—0.002,侧间隙为顶间隙一半,在水平面上越往下越小。 压铅法:这种方法比塞尺检查法准确,但比较费时间。测量时,先打开轴承盖,用直径为1.5—2倍顶间隙而长度为10—40毫米的软铅丝,分别放在轴颈和轴瓦的接触面上,因轴颈表面光滑,铅丝易滑落,,用黄油粘上它,然后放上轴承盖,对称而均匀地拧紧螺丝,再用塞尺检查轴瓦接合面间的间隙是否均匀相等。最后打开轴承盖用千分尺量出已被压扁的软铅丝的厚度。 检查轴向间隙时,将轴推移到轴承异端的极限位置,然后用千分表测量。 刮研轴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在下瓦口接触角之外,应刮出相当间隙,以便形成楔形油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