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工艺流程图

5.5 膜法电镀回用工艺流程

5.5.1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原理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份的选择透过性能来分离、提纯和浓缩目的产物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是一种无相变、低能耗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操作方便和用途广等特点,是当代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可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代替传统的蒸发浓缩、高速离心分离、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生化处理中沉降等工艺,膜分离技术应用的领域涉及电力、电子、化工、轻工、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市政、环保等行业,应用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是其它任何一种化工分离技术无法替代的,被国外称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高新技术之一。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液膜、渗透汽化、扩散渗析等。液体分离膜的分类,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大小,依次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它们的分离范围如下所示:

图5 膜分离范围示意图

膜分离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和回用中,主要是微滤、超滤、反渗透。微滤和超滤属于筛分机理,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的膜生物反应器及废水的预处理等,反渗透是将溶液中溶剂(如水),在压力作用下透过一种对溶剂(如水)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而溶液中的其它成份(如盐)被阻留在膜的高压侧从而得到浓缩。即利用反渗透膜截留金属离子和有机添加剂,而让水分子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目的。

5.5.2 超滤(UF)工艺的特点

本方案中前处理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采用了UF工艺,该系统在一定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以达到净化分离的目的。该系统中采用的超滤膜元件,系采用国际先进的膜工艺开发而成,以改性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膜材料,端头密封采用不会开裂、不会泄漏的聚胺脂材料,采用更耐污染和耐高悬浮物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主件;膜壳耐压可达到1.0Mpa,强度大;膜元件具有通量高,抗污染性能好,性能稳定,检漏修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以满足大多数RO前处理以及中水回用,以适应较高的进水浊度和较强的清洗要求。在电镀、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效果显著,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本系统的运行方式采用错流过滤方式,浓水进行回流,并辅以频繁气、水反

洗技术,以保证膜系统稳定的产水量,并提高系统的水利用率,也使系统运行更稳定。

超滤系统包括预过滤装置、超滤装置、反洗氧化剂加药装置、和反洗泵等设备。中水系统的主要处理装置为超滤装置。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本系统采用材质为高分子材料的中空纤维,其表面活化层致密,支撑层为海绵状网络结构,故耐压、抗污染、使用寿命长,且能长期保证产水水质,对胶体、悬浮颗粒、色度、浊度、细菌、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保证RO系统的正常运行。

超滤装置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行采用错流过滤、水反洗的全自动连续运行方式。考虑到电镀园区分期建设和招商引资实际情况,为了减轻投资资金压力,提高膜法废水回用系统设备的利用率,本超滤系统分成3期建设,每期处理量分别为总设计量的33%,33%,34%。本系统共设有6套超滤装置,每期2套。每套装置设有60支膜面积为90 m2的外压式8060超滤元件,设计处理量75m3/h。超滤装置设一套在线化学清洗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产水量:75m3/h

SDI值:≤3

操作温度:≤40℃

设计压力:≤0.2MPa

主要特点

中空纤维外表面活化层孔隙率高,故纤维单位面积产水量大;

中空纤维强度高,采用反向冲洗和气洗工艺,使组件可在错流过滤状态下工作,化学清洗同期大大延长;

低操作成本;

操作和维护简单。

5.5.3 反渗透(RO)技术的特点

本方案中废水回用的关键是反渗透技术,中心利用三十几年废水回用项目中膜应用的经验,选择的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透过速度和脱盐性能。该系统采用的反渗透膜元件,具有脱盐率高、透过速度快、机械强度好、抗污染性能好等特点,

其优点在于:

1)该种膜元件通过增加膜袋的片数,缩短进水流道的长度,增大进水隔网的宽度,不仅拥有更高的水通量,而且可以减少有机物及微生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具有更强的耐污染能力。

通过对膜材料的改进,创造了具有优异的化学物理稳定性、耐久性、以及高产水量和高脱盐性能的膜元件。

膜片表面更光滑、更耐污染,膜片的电荷性更适合于处理电镀废水。

本项目中采用UF+RO的组合工艺,通过UF去除小颗粒悬浮物、RO去除盐分,既能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又能保证回用水质符合表面处理工艺要求。反渗透膜分离系统的透过液进入回用水池,经节能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送至用水点。

考虑到电镀园区分期建设和招商引资实际情况,为了减轻投资资金压力,提高膜法废水回用系统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中水回用系统的稳定性,回用系统分三期建设,一期反渗透系统处理量按设计值的33%。

反渗透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设3套装置。每套含126支膜面积为32 m2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设计处理量130m3/h。反渗透系统共用一套在线化学清洗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设计产水量:80m3/h

回收率:≥60%

操作温度:≤45℃

设计压力:≤2.5MPa

5.5. 4 在线CIP清洗装置

膜分离装置的膜元件不被污染是不现实的。经过使用后,电镀所用的有机添加剂、胶体、悬浮物、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铁锈,水中的钙、镁离子等都会污染膜元件,造成膜元件进出口压差上升、通量下降、截留率下降。为确保膜长期稳定运行,需要设置化学清洗系统,当膜受污染时,配制特定清洗液,清除膜中污染物质,尽可能恢复膜的性能。

为了节约投资,本项目中涉及的超滤膜分离系统共设一套共用的在线CIP清洗系统。CIP清洗系统的优点在于:自动控制,自动加药;采用中心在电镀废水处理项目中开发专用化学清洗剂和相应的清洗工艺来清洗膜元件,有效地恢复膜元件的性能。

为了节约投资,本项目中涉及的RO膜分离系统共设一套共用的在线CIP清洗系统。CIP清洗系统的优点在于:自动控制,自动加药;采用中心在电镀废水处理项目中开发专用化学清洗剂和相应的清洗工艺来清洗膜元件,有效地恢复膜元件的性能。

5.5. 5本项目所选用在线仪表是技术上成熟可靠的产品,保证反馈结果的准确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整个工段的现场仪表选型如下:

1)液位仪表:选用性能可靠机械式SICCOM液位开关及液位变送器;

2)压力仪表:现场压力仪表选用WIKA弹簧压力表及压力变送器;

3)压力开关:选用性能可靠机械式JACO压力开关;

4)电导率仪:电导率仪选用SUNTEX产品,每套膜系统透过液均设电导,以监控水质指标,其中回用水电导率可在触摸屏上实现实时监测,并即时存储数据。

5)PH计:PH值的检测选用PH值在线检测仪,仪表选用JENCO产品。

5.5.6镍浓缩工艺的确定

由于园区电镀镍废水产生量较大,一、二期产生水量约为1200m3/d,设计分三期建设,每期的处理量为400m3/d,而且浓缩倍数需要达到60-100倍,最后的运行压力较高,如果采用一级浓缩,则膜系统的运行连续性较差,且膜系统的运行压力负荷分配不合理,会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及连续性,且很难保证膜元件的使用寿命。根据杭州水中心在长沙力元等多家单位镀镍废水浓缩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对该废水的浓缩采用了二级浓缩的工艺。

其中每期各设2套一级膜浓缩装置、二级膜浓缩装置,便于三期工程的对接。

为了系统的匹配性,镍浓缩系统设独立CIP化学清洗系统,同时为了减少重复投资,三期各装置共用一套化学清洗系统。

5.5.7膜法废水回用处理流程框图

膜处理单元工艺流程框图如下图5-4所示;

电镀前处理工艺

电镀前处理工艺的内容 镀前〔后)处理 镀前(后)处理工艺包括表面整理、除油、浸蚀。表面整理一般分为的磨光、抛光、滚光、刷光、喷砂处理等。 磨光是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平整度,除去零件的表面宏观缺陷、腐蚀痕、划痕、毛刺、焊缝、砂眼、气泡等,用以提高电镀质量。磨光适用于一切金属材料的镀前处理,磨光的效果取决于磨料、磨光轮的刚性和轮子的旋转速度。磨光前的零件、尤其是机械加工的零件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必要时可按标准样板检查,磨光前的酸浸蚀不允许有残留氧化皮、过腐蚀、变形、螺纹损伤等。 抛光一般用于镀后处理,也叫用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的镀前处理,使制品获得装饰性外观,提高制品的耐蚀性。抛光般在抛光机上进行。 滚光适用于大批量小零件的处理,可全部或部分替代镀前磨光、抛光、刷光工序,滚光效果与滚筒的形状、尺寸、转速、滚筒中磨料及溶液性质、零件种类及形状有关。 刷光是用金属丝轮或金属丝刷在刷光机上或用手工进行刷光的一种表面整理过程,它可全部或部分替代滚光处理。 喷砂是为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氧化皮、铸件表面上的熔渣等杂质、焊渣等。喷砂的效果取决于砂粒的粒度和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大小。 除油工艺包括机械除油、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是为了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以保证镀层与基体的附着强度。 机械除油一般采用滚简除油和擦拭除油。滚筒除油适用于小件大批量除油,擦拭除油适用于大型复杂件的除油。 溶剂除油是将零件浸于有机溶剂(或蒸汽)中,使油污溶于溶剂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煤油、汽油、苯类、酮类及某些氯化烷烃、烯烃等。溶剂除油适应于所有金属零件的除油,特别适应于粉末冶金零件如轴瓦等。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适用于所有零件.化学除油的效果取决于除油液的碱度和表面活性刘的乳化性能。 电化学除油是将零件挂在碱性电解液的阴极或阳极上,利用电化学极化作用及电极表面析出气体对油膜的撕裂作用和气泡的机械搅拌作用除去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电化学除油的效果超过化学除油,是电镀前的最后除油工序.电化学除油适用于所有零件的除油。 浸蚀工艺包括弱浸蚀和强浸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活性。强浸蚀是为了除去零件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一电镀废水的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包括电镀漂洗废水、钝化废水、镀件酸洗废水、刷洗地坪和极板的废水应急由于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另外还有废水处理过程中自用水以及化验室的排水等。 二电镀废水的性质和分类 1 电镀废水的性质 电镀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金属离子,常见的有铬、铜、镍、铅、铝、金、银、镉、铁等;其次是酸类和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有些镀液还是用了催化剂、添加剂和颜料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是有机物。另外在镀件基材的预处理过程中漂洗下来的油脂、油污。氧化皮、尘土等杂质也都被带入了电镀废水中,是电镀废水的成分复杂。其所造成的污染大致为:化学毒物的污染,有机需氧物质的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的污染以及酸、碱、热等的污染和有色、泡沫、油类等污染。但只要的污染时重金属离子、酸、碱和部分有机物的污染。 2 电镀废水的分类 电镀废水一般按废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分类。如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铜、锌、铬废水,含酸废水等。 当废水中含有一种以上的主要污染物时(如氰化镀镉,既有氰化物又有镉),一般仍按其中一种污染物分类;当同一镀种有几种工艺方法时,也有按不同镀种工艺再分成小类,如把含铜废水再分成焦磷酸镀铜废水,硫酸铜镀铜废水等。当几种不同镀种废水都含铜一种主要污染物时,如镀铬、钝化废水混合在一起时就统称为含铬废水。若分质监理系统时,则分别为镀铬废水、钝化废水,一般将不同镀种和不同主要污染物的废水混合在一起时的废水统称为电镀混合废水。 三电镀废水单元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之与废水中欲厂区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固体物二分离除去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它适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 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沉淀法主要由氢氧化物沉淀法、钡盐法、碳酸盐法、硫化物沉淀法、置换沉淀法及铁氧体沉淀法。 1)氢氧化物沉淀法:电镀废水中的许多中金属离子可以删除氢氧化物沉淀二得以去除。 2)钡盐沉淀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采用的沉淀剂有碳酸钡、硫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等。 3)硫化物沉淀法:许多重金属能形成硫化物沉淀。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小很多,因此采用硫化物可使中金属得到等完全地去除。 2 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即向废水中投加某种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在一定的水力反应条件下,好像碰撞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而沉淀分离。 3 化学氧化还原法 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中,广泛利用氧化还原把废水中某些有毒的污染物变成无毒害物,从而达到净化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这是一种最终处理有毒废水的主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摘要:电镀废水是当今世界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的电镀 废水处理技术,为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综合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镀废水;废水处理;金属离子 电镀被称为当今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镀工业的规模亦发展,排放的废水量越来越大,有资料报道电镀废水排放量约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其主要 来源有:前处理除油酸洗工序,镀件的清洗水,废电镀液,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 排水,冲洗水及设备冷却水,成分非常复杂,除含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 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化学法。此法就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 学性质,使其转变成无害或易于与水分离的物质再从废水中除去的处理工艺。但化学法的 最大不足之处,是生产用水不能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且占用场地较大。包括以下四种: 1中和沉淀法。此法主要是向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加入石灰、碳酸钠、苛性钠等沉淀剂 进行中和反应,使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加以分离。但此法处理的废液 出水pH值较高,特别是其当废水中含有 Zn、Al、Pb、Sn等两性金属时,生成的沉淀物会在较高的pH值下再溶解,因此要 严格控制pH值,实行分段沉淀。另外废液中如果含有卤素、氰根等阴离子要先予去除, 否则将会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影响处理效果。 2硫化物沉淀法。但其缺点是:沉淀颗粒小,易形成胶体,需添加絮凝剂辅助沉淀, 因此增加了成本,且沉淀物在水中残留,遇酸生成气体,易造成二次污染,故此法应用并 不广泛。但可和中和沉淀法配合使用,用石灰作为硫化法沉淀的pH调节剂,效果更好。 3氧化还原法。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将高价重金属离子还原成低毒的低价重金属离子后,再使其碱化成沉淀而分离去除的方法。如向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将毒性高的Cr6+约为Cr3+的100倍还原为毒性低得Cr3+,再利用沉淀法除去Cr3+。该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但存在处理出水水质差,不能回收利用,处理混合废水时,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该法一 般用于污水的预处理。 4铁氧体法。该法是利用过量的 FeSO4作为还原剂,在一定酸度下使废水中的各种金 属离子主要是Cr6+、Ni2+、Cu2+、Zn2+形成铁氧体晶粒沉淀析出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故此法在国内电镀业中应用较广。但该法产泥量大,且污泥制作铁氧体时的技术条件 较难控制,需耗能加热至70℃左右,处理成本较高,处理后盐度高,而且不能处理含汞和络合物的废水。

锌合金电镀及退镀工艺

锌合金电镀及退镀工艺 锌合金前处理的一般工序,包括研磨/抛光、除油、超声波除蜡等。介绍了常见的锌合金电镀铜–镍–铬及镀金的工艺,以及某公司在锌合金件上电镀仿金、铬、古铜、黄古铜、红古铜、珍珠镍等工艺的流程及镀液配方。给出了锌合金上铜、镍、铬镀层的退除方法。 1·前言 锌铝压铸件是一种以锌为主要成分的压铸零件。这种零件表面有一层很致密的表层,里面则是疏散多孔结构,又是活泼的两性金属。所以,只有采用适当的前处理方法和电镀工艺,才能确保锌合金上的电镀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达到合格品的要求。 2·电镀用锌合金材料[1] 电镀常用的锌合金材料为ZA4–1,其主要成分为:铝3。5%~4。5%,铜0.75%~1。25%,镁0。03%~0.08%,余量为锌,杂质总和≤0。2%。而925牌号的锌合金含铜量高,也易于电镀.通常,锌合金的密度为6.4~6.5g/cm3,若密度〈6.4g/cm3,电镀后易发生起泡和麻点.总之,选材时务必严格把关。另外,压铸时模具必须设计合理,避免给电镀带来难以克服的缺陷(如麻点)。 3·镀前处理 3。1研磨、抛光 切勿破坏致密表层,若暴露出内层多孔疏松结构,则无法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3。2除油 锌合金对酸、碱敏感,选择去油剂时应有所要求。常用E88锌合金电解除油粉或SS浸洗除油粉(安美特公司产品)。 3。3超声波除蜡 高档产品常选用“开宁”公司的锌合金除蜡水。 3.4阴极电解除油 自配的除油剂必须加入适量的金属配位剂,防止金属沉积到零件表面,从而避免发花。阴极电解除油时要采用循环过滤。 3。5工艺流程 化学除油─超声波除油─电解除油─浸蚀活化(硫酸5~10mL/L+氢氟酸10~20mL/L, pH控制在0。5~1。5,视工件外形复杂性而定;室温,10~30s至刚开始全面反应产生气泡后立即取出零件,然后彻底清洗干净)。 3.6热浓硫酸除蜡除油 为减少工序和时间,在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稳定的条件下,锌铸件经磨抛光后(零件必须干燥!)采用浓硫酸加热脱水除油;而锌合金铸件在热的浓硫酸中除油快,又不会受腐蚀。热浓硫酸除蜡除油配方及其操作条件为:80~90℃,3~5min。 4·某电镀公司锌合金汽配件电镀工艺流程 锌合金电镀半自动线上的前处理部分(保证工件表面清洁)分为上挂、除蜡、阴阳极电解除油、水洗等9个工序,电镀部分包括弱浸蚀、水洗、预浸、碱铜、焦铜、酸铜、水洗、半亮镍、亮镍、镍封、珍珠镍、镀铬、回收等37个工序,电镀后处理部分为还原去Cr(VI)、水洗、热水洗、下挂和烘干这5个工序。 5·锌合金电镀铜–镍–铬的工艺流程 超声波除蜡─热水洗(75℃)─化学除油─热水洗─三级逆流清洗─阴极电解除油─热水洗─三级逆流清洗─酸浸蚀(体积分数为2%的硫酸+体积分数为2%的氢氟酸,室温,析出气泡后停留2s)─三级逆流清洗─预浸(氰化钠50g/L,室温,10s)─氰化镀铜(氰化亚铜30 g/L、氰化钠45g/L、酒石酸钾钠20g/L,50℃,3min,Jk=1。0A/dm2)─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体积分数为10%的硫酸,室温,0.5min;下同)─三级逆流清洗─焦磷酸盐镀铜(焦磷酸铜65g/L、焦磷酸钾300g/L、氨水3mL/L、光亮剂适量,56℃,15min,Jk= 2A/dm2,pH=8.8)─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三级逆流清洗─硫酸盐镀铜(硫酸铜200g/L、硫酸60g/L、氯离子60mg/L、光亮剂适量,23℃,15min,Jk=3。5A/dm2)─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三级逆流清洗─硫酸盐镀镍(硫酸镍200g/L、氯化镍60g/L、硼酸50g/L、光亮剂适量,50℃,10min,pH=4。6,Jk=4A/dm2)─回收─三级逆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了,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一体化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一体化技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工艺机理 破CN-、氧化还原Cr6+为Cr3+等预处理措施是传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中必须的,因其投资大、技术参数控制程度高、操作复杂等弊端,在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起来,以为主体技术的工艺则避免了污水的分类收集、预处理等前期工序,废

水可直接混合并进入独立设置的调节池内,进行水量水质调节,然后通过水力提升至铸铁/焦炭内电解反应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进入下步工序。由于此类技术不需要对污水进行分类预处理,而是直接混合处理,因此亦名一体化处理技术”,其典型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

阳极铸铁: Fe-2e f Ve2E°(Fe2+/Fe)=-0.44V (1) Cu2++Fe f F F+C U (2) 阴极焦炭: 2H++2e 2[H] fH f E o(H +/H 2)=0?00V ( 3) O2+2H2O+4e f 2OH-E0Q2/OH -)=0.41V ⑷ O2+4H ++4e f 2H2O E o(O2/H2O)=1.22V 不断生成的Fe2+在强氧化剂Cr6+作用下,生成具有良 好絮凝作用的Fe3+,同时将Cr6+转化

Cr3+,其反应为: 6Fe2++Cr 2O2-7+14H +—2C产+6Fe3++7H 2O (6) 同时,如果污水中还含有氰化物,则可发生: CN-+ 02—CNO 〔—N 2〕(7) 通过以上一系列无数的内电解反应,污水中的 重污染物物质得到了转化,继而在后续处理单元中得 到更进一步去除。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施说明 2.1、工艺流程 采用此技术的工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艺流程图 混合废水经厂区收集管道流至调节池,由耐腐蚀性一级污水泵提升至铸铁/焦炭反应器中,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介绍了电镀废水的来源、组成及危害,分析总结了目前一些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二种处理电镀废水的新技术,并结合国家2008年颁布的新的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电镀废水;研究现状;展望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业王国,享有世界加工工厂的称号,但制造业的发展却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在各种污染源中,电镀废水以其毒性大,排放量大,难治理尤其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5万家电镀生产厂,每年排出的电镀废水约40亿m3,其中约有50 %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长期以来,我国电镀企业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为特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电镀行业存在明显差距,据报道国外电镀1m2的镀件平均用水量仅为0.08 t,而我国的平均用水量为0.82 t,是国外的10倍多,每年我国单对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处理费用就高达4亿元以上。电镀废水水质复杂,涉及到各种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诸多有害物质,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这些物质如果不经处理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2,3]。另外,回收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可以彻底全面利用资源,极具经济价值。因此电镀废水的治理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2.电镀废水的来源及组成 一般的电镀生产工艺都由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工艺三部分组成,每个工艺一定程度上都有废水产生,其中,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漂洗废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车间废水排放量的80%以上,废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质是由镀件表面的附着液在漂洗时带入的;镀液过滤废水是指在镀液过滤过程中,滴漏的镀液以及在过滤前后冲洗过滤机、过滤介质或镀槽等的排放水;废镀液包括清理镀槽时排出的残液、老化报废的镀液、退镀液和受污染严重的废弃槽液等。这部分废液的浓度很高,如果直接排放,则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因管理不善产生的电镀车间“跑、冒、滴、漏”废水一般与冲刷设备、地坪等冲洗废水一并考虑处理;另外,化验用水主要包括电镀工艺分析和废水、废气检测等化验分析用水,其水量不大,但成分较复杂,一般排入电镀混合废水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后排放[4]。

反渗透膜处理镀镍废水工艺设计

反渗透膜技术处理含镍废水 摘要:建立24m'/d电镀镶漂洗水膜法闭路循环回收系统,采用两级反渗透(RO)膜分离技术对电镀废水浓缩50倍以上,23.6m'/d透过液回用到电镀生产线作为漂洗用水,浓缩液再用蒸发器进一步浓缩后直接回到镀槽,废水处理实现闭路循环。从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共运行了2年,整个系统运行良好。通过回用水和回收镍等资源,产生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清洁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电镀含镍废水的零排放。 关健询:电镀含镶废水;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回用水;回收镍 一.电镀 电镀是利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目前,电镀废水的治理把握住无害化的原则,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性能的一种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电镀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过程,在工业上通用性强,使用面广,几乎所有有用资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的工业部门( 如机械、机电、交通、电子、仪表、纺织、文重点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螯轻工等) 都有电镀厂( 车间) 。但由于电镀厂分散而合沉淀法和NMSTA 天然矿物污水处理剂在电镀废面广,镀件功能要求各异,镀种、镀液组分、操作方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新的排放式及工艺条件等种类繁多,相应带入电镀废水中的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向进行展望。 二. 电镀废水来源及特点 电镀废水水质成分不易控制,常见的铬、铜、镍、锌、锡、铅、镉及铁等各种重金 属离子危害性更大,因此被列为当今全球三大污一般的电镀生产工艺由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工艺三部分组成,每个工艺一定程度上都有废水产生,其中,电 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漂洗废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车间废水排放 量的80%以上,废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质是由镀件表面的附着液在漂洗时带 入的; 镀液过滤废水是指在镀液过滤过程中,滴漏的镀液以及在过滤前后冲洗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浅析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 浅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浅析 现代电镀网9月28日讯: 不锈钢在空气中容易钝化,生成一种致密的钝化膜,该钝化膜具有很好的耐蚀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不锈钢的应用扩展迅速,从而导致不锈钢上功能性电镀的需求不断增加。 不锈钢的难点集中在不锈钢的底层电镀上,而底层电镀的难点在于不锈钢的前处理。如果前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镀层分层、起皮、脱落等现象。 专注于高精密、高难度金属表面处理12年的杰昌电镀厂表示:不锈钢电镀前处理的难点在于如何消除不锈钢表面的钝化层使不锈钢基材表面完全活化。 以下介绍不锈钢电镀前处理的主要工序: (1)有机溶液浸泡除油 部分不锈钢零件不能用电化学除油的方法除油,因为有的不锈钢零件经过电化学除油后,表面发乌发黑,即使用酸洗也不能使其表面变得光亮。为了不破坏不锈钢表面的光亮状态,先用工业汽油刷洗其表面的油污,清洗后再转入化学除油工序。 (2)化学除油 将不锈钢零件放入装有工业清洗剂的槽体中(温度一般为50-70℃),可以配有超声波以彻底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除油时间控制为将表面油污除尽为止。 (3)酸洗 在不锈钢电镀前处理过程中,酸洗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因为酸洗既可以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锈蚀物和钝化膜,使其表面的基体裸露,提高镀层的结合力。 (4)活化 活化的目的是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使其表面活化,保证镀层与不锈钢基体有足够的附着力。活化过程有浸渍活化和阴极活化。经过试验显示,对不锈钢进行浸渍活化,使其表面的钝化膜迅速去除,再进行电化学预镀处理,快速生成一层镀层,使镀层与不锈钢的附着力大大提升。 (5)预镀 零件进入预镀槽后,先不要通电,停放2~3分钟后,再通电进行预镀处理。不锈钢表面氧化层的生成速率非常快,化学活化后,有可能在其表面生长一层氧化膜。因此,预镀时零件先在溶液中浸泡,让溶液中的盐酸对其表面进行又一次活化及零件在溶液中对镍离子的化学吸附过程后,再通电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薄镍层。 (6)预镀镍 不锈钢零件预镀后,不清洗立即放进预镀镍槽中进行电镀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镀层有好的附着力。预镀镍后用流动水清洗两遍再进行后续电镀。 不锈钢零件电镀前处理过程中,活化与预镀工序非常重要。采用化学活化与预镀的前处理方法去除不锈钢零件上的钝化膜,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附着力很好的镀层,从而实现不锈钢基材上电镀多种金属。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工艺流程图 5.5 膜法电镀回用工艺流程 5.5.1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原理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份的选择透过性能来分离、提纯和浓缩目的产物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是一种无相变、低能耗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操作方便和用途广等特点,是当代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可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代替传统的蒸发浓缩、高速离心分离、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生化处理中沉降等工艺,膜分离技术应用的领域涉及电力、电子、化工、轻工、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市政、环保等行业,应用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是其它任何一种化工分离技术无法替代的,被国外称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高新技术之一。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液膜、渗透汽化、扩散渗析等。液体分离膜的分类,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大小,依次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它们的分离范围如下所示:

图5 膜分离范围示意图 膜分离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和回用中,主要是微滤、超滤、反渗透。微滤和超滤属于筛分机理,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的膜生物反应器及废水的预处理等,反渗透是将溶液中溶剂(如水),在压力作用下透过一种对溶剂(如水)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而溶液中的其它成份(如盐)被阻留在膜的高压侧从而得到浓缩。即利用反渗透膜截留金属离子和有机添加剂,而让水分子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目的。 5.5.2 超滤(UF)工艺的特点 本方案中前处理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采用了UF工艺,该系统在一定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以达到净化分离的目的。该系统中采用的超滤膜元件,系采用国际先进的膜工艺开发而成,以改性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膜材料,端头密封采用不会开裂、不会泄漏的聚胺脂材料,采用更耐污染和耐高悬浮物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主件;膜壳耐压可达到1.0Mpa,强度大;膜元件具有通量高,抗污染性能好,性能稳定,检漏修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以满足大多数RO前处理以及中水回用,以适应较高的进水浊度和较强的清洗要求。在电镀、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效果显著,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本系统的运行方式采用错流过滤方式,浓水进行回流,并辅以频繁气、水反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 项目概况 揭阳市广润五金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揭东县埔田镇溪南山村月山顶工业区,主要从事五金类配件电镀、成品制作。 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锌、镀铬、钝化、粗化、还原后续清洗等 工序废水,废水中主要含Cr3+、Cr6+、总锌、酸、碱。由于在 生产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致癌、致畸废水,因此,必须 认真处理,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为贯彻落实国家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严格执行“三同时” 的要求,该公司特委托我公司进行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 案的编制。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经安排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现场踏勘并结合我公司在同类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编制本设计方案,供业主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 2. 设计原则与标准 2.1 设计原则 ⑴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治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污染物经治理设施处理后执行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水、电供应以及管理、技术、维修与

运输条件,合理选定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设投资,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 ⑶合理系统选用的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操作方便。 ⑷技术先进,工艺合理,适用性强,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可操作性。 ⑸治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关键环节实行自动控制。 ⑹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总平面布置做到合理、紧凑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⑺处理效果稳定,有害物去除率高,处理后的废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2 设计范围 本技术方案工作内容:工艺及非标设备设计、提供废水处理工艺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工程范围从废水调节池入口至系统末级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口之间的工艺、设备、电气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设备制造、安装、调试。 2.3 主要规范、标准及依据 ⑴《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电镀废水治理规范》(GBJ136-90)。 ⑶厂方提供的一些基础数据。 ⑷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3. 设计参数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目的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机理 一、脱脂 1、作用:除去素材表面脂肪类油漬和其他有机性污垢,以获得良好電镀效果,并防止 对后序工序的污染。 2、温度管控范围:40~60℃标准:50℃ 3、作用机理: 借助于溶液的皂化与乳化作用以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动植物油的去除主要是依据皂化反应。所谓皂化,就是油脂与脱脂液中的碱起化学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使原来不溶于水的油脂,分解成了可溶于水的肥皂和甘油,从而被除去。 4.注意事項: 1).超音波振荡有作于增强脱脂效果。 2).除油粉浓度不足时,无法达到脱脂效果;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温度不足时,除油效果不佳,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溶液与油脂的表面张力,加速除油效果;温度过高时,素材易发生形变。作业时需严格控制温度。 4).脱脂工序后,素材表面应完全润湿,如有明显之水珠与素材界面排斥现象说明此操作未达到要求,需重复操作,并及时调整各参数。 二、膨润※(了解即可) 作用机理: 通过膨润剂膨胀工件达到表面微蚀,同时软化材质本身,释放因注塑或材质原因产生的应力不均,以便后序粗化工序能够均匀良好的腐蚀。 电镀素材的内应力的检查,针对不同材料,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对于ABS类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冰醋酸浸渍法。具体做法如下: 将素材完全浸入25℃±3℃的冰醋酸溶液中4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凉水清洗干净,然后晾干(若需吹干,也只能用冷风),检查表面,若有明显之亮雾不均或细小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将产品于1米高处抛落,若产品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说明此处应力过大。

通常情况下于65℃--75℃温度下加热2—4H或以同样温度的热水中浸泡30min以消除素材应力,也可于25%(体积)的丙酮中浸泡3--5min以消除应力。 三、粗化 1、温度管控范围:63~69℃,标准:66℃ 2、ABS塑料是丙烯晴(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在粗过化程中,塑胶粒子被容去形成凹坑,使表面有憎水性变成亲水性,使镀层附着在胶件上面并牢固结合。 注意事项: 1).高铬型溶液,溶粗化速度快,镀层附着力好;但是铬酸与硫酸值大于800 g/L时,溶液会有沉淀产生,需保持气体搅拌。 2).浓度不足时,粗化效果差;浓度过高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且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 3).温度不足时,粗化效果不佳,温度过高过时,素材易发生形变。 4).时间过短时,无法满足粗化效果,时间过长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 5).粗化过程中会有Cr3+产生。Cr3+浓度越高,粗化效果越差,镀层的附着力也会随之下降,需定期做电解控制。 6).粗化湿润剂有利于工件良好润水,合理范围内,于搅拌情况下,液面会有一层黄色泡沫,如不足时,需及时补加。 7).粗化后,素材表面应当完全被水润湿,粗化程度的表面特征,可以从外观上作出判断: a. 粗化不足,表面平滑有光泽,对强光源反射好. b. 粗化适宜,表面微暗,平滑但不反光. c. 粗化稍过度,表面明显发暗,但仍平滑. d. 粗化过度,表面呈白绒状,疏松.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分析了电镀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介绍了当前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 技术,同时对螯合沉淀法和天然矿物污水处理剂在电镀废水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 简单说明,并结合新的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心,同时制 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在各种污染源中电镀废水以其毒性大,排放量大,难治理尤其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5万家电镀生产厂,每年排出的 电镀废水约40亿m3,其中约有50 %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由于电镀厂点分 布广,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 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电镀废水的治理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电镀废水来源和分类 电镀工艺总体可分为:镀前预处理、电镀、镀后处理。由此产生的电镀废水 包括:待加工件的碱性除油液、工件清洗水、酸性防锈液、电镀废浴液、工件粗 化液、工件封孔液、钝化液、极板清洗液、检测用水、镀槽清洗液、生产线的“跑、冒、滴、漏”废水、不合格加工品的剥离褪镀液,及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用水。其中废水量约 80 %是由清洗镀件时产生,而电镀废浴液的浓度最高。电镀工艺的多 环节使得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重金属离子、酸碱溶液、磷酸盐、含氮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少量光泽改良剂、油脂、氰化物等。 2 电镀废水的危害 电镀废水中的污染物较为复杂,水质成分不易控制,但总的来讲,可分为重 金属离子废水、酸碱废水及含油脂类废水等,表现的成分却常常是同时含有多种 污染物。其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有镉、铅、铬、镍、锡、锌、酸、碱、悬浮物、石 油类物质、含氮化合物、表而活性剂及磷酸盐等。另外,目前采用氰化电镀工艺 的厂家,其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 电镀废水未经处理排放,会污染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酸碱废水会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正常水源的酸碱度;含氰废水毒性 很大,微量就能致人死亡;重金属离子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如果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 集而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铬、镉和铜可导致肺癌;Cr(Ⅳ)的毒性较镉次之,但人体若大量摄入能够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摄入也能引起慢性中毒;镍和铅 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镉、铬、铅及铝四种物质均为 国家一类有害物质,铜、锌毒性相对较小,是国家二类有害物质"日本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就分别由重金属汞和镉引起的。有机物(氨氮、磷酸盐等)进入 水体会引起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最高允许排 放质量浓度为0.3mg/L,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3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 3.1 化学法 化学法是借氧化还原反应或中和沉淀反应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分解为无毒、无 害的物质或将重金属经沉淀和上浮法从废水中除去。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是目 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技术上较为成熟。 化学法包括化学还原法,氧化破氰法,沉淀法等,是一种传统和应用广泛的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及膜法处理新工艺.

电镀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膜法处理新工艺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 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1、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但传统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存在如下问题: (1成本过高——水无法循环利用,水费与污水处理费占总生产成本的 15%~20%; (2资源浪费——贵重金属排放到水体中,无法回收利用; (3环境污染——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为“永远性污染物”,在生物链中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采用膜法技术处理电镀废水典型工艺如下: 采用膜法技术为电镀废水处理提供完美解决方案,促进电镀工业技术升级。

其主要特点: (1 降低成本——水与贵重金属循环利用,减少材料消耗 (2 回收资源——贵重金属回收利用 (3 保护环境——废水零排放或微排放 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高用水量以及排放出的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极大地制约了电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成本过高,重金属未经回收便排放到水体中,极易对生物造成危害。而膜分离技术对水与重金属进行循环利用,经过膜分离技术处理的电镀废水,可以实现重金属的“零排放”或“微排放”,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重金属和水资源,减轻或杜绝它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电镀的清洁生产,对附加值较高的金、银、镍、铜等电镀废水用膜分离技术可实现闭路循环,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综合电镀废水,经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后,采用膜分离技术可回用大部分水,回收率可达60%~80%,减少污水总排放量,削减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海德能公司采用品牌海德能膜元件,专业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在电子、电镀等各行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采用海德能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能节约重金属和水资源,节约生产原材料,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减轻了环境的负担,改善了环境,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有助于电镀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电镀前处理工艺概述以及配方

电镀前处理工艺概述以及配方 1前处理的定义 一般前处理过程为,研磨预备洗净水洗电解脱酯水洗酸浸及活性化水中和水洗电镀。1.1前处理的目的 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镀层,由于镀件在制造、加工搬运、保存期间会有油酯、氧化物锈皮、氢氧化物、灰尘等污物附着于镀件表面上,若不去除这些污物而进行电镀将得不到良好的镀层。镀?件品质,前处理占很重要的地位。 1.2前处理不良所造成之镀层缺陷 前处理不良所造成之镀层缺陷,有下列几项:(1)剥离,(2)气胀,(3)污点,(4)光泽不均,(5)凹凸不平,(7)小孔(8)降低耐蚀性,(9)脆化。电镀之不良,前处理占很大的原因。 1.3污物的种类 污物的种类,可分为有机物及无机物。有机物污物主要是动物性油酯,植物性油酯及矿物性油酯,无机物污物是金属氧化物、盐类、尘埃、及砂土。另外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污物之物如研磨屑、研磨材料。动物性及植物性油酯可被化缄剂皂去除。矿物性油污无法被缄剂皂去除需用三菉乙烯、汽油、石油溶剂乳化剂等去除。无机物污物可被酸或缄溶解,利用酸、缄浸渍、化学或电解方法去除及机械研磨方法去除。无机、有机混合污物,去除较困难,除了利用化学方法,亦须用电解,机械研磨等方法联合应用去除。 1.4电镀前处理去除的典型污物(1)润滑油(6)淬火残留物(2)切削

油(7)热处理盐(3)研磨油(8)热处理盐(4)热斑(9)污迹 (5)锈及腐蚀物(10)油漆及油墨1.5表面清洁测定 表面清洁度测定,在工场最实用的方法是用水冲(water-beaktest),检查表面水是否均匀润湿,如果是均匀润湿则为清洁表面,反之则不清洁。其它方法有,Nielsonmethod,Atomizertest,Fluoresentmethod,weightofresidualsoil,wip-ingmethod,residualpatlernmethod及Radioisotopetracertechnique。 1.6选择清洁方法及清洁材料之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有:(1)被清洁表面之特性(9)清洁剂的温度(2)被去除污物之特性(10)应用时间(3)清洁要求程度(11)经验(4)应用的方法(12)搅拌次数(5)水质(13)污染的程度(6)手续、另件、设备人员的安全(14)下一步处理(7)成本(15)废物之处理(8)清洁剂的浓度4镀铬之影响因素(l)CrO3浓度与导电度关系(2)温度兴导电度之关系(3)CrO3浓度与电流效率之关系(4)硫酸浓度之影响:浓度低时,低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高,反之电流效率低‥(5)三价铬的影响 1.三价铬很少时,沉积速率减媛。 2.三价铬很高时,镀层变暗。 3.三价铬增加,则导电度降低,需较大电压 4.三价铬愈多,光泽范围愈小。 (6)电流密度及温度的影向1.镀浴温度升高,电流效率降低。2.电流密度愈高,电流效率愈高。 3.高电流密度,低温则镀层灰暗,硬度高脆性大,结晶粗大‥ 4.高温而低电流密度,镀层硬度小,呈乳白色,延性好,无网状裂纹,结晶细致,适合装饰性的镀件。 5.中等温度及中等电流密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摘要:广东省某电镀厂规模为 300 m3/d 的电镀混合废水主要含有 Cr6+、铜和镍等重金属污染物,采用以“铸铁/焦炭反应器”为主体的一体化处理技术,在进水 Cr6+、总铜、总镍和总锌分别为 0.34 mg/L、14.9 mg/L、15.7 mg/L 和3.1 mg/L 时,出水中 Cr6+、总铜、总镍和总锌等主要污染物分别为 0.002(Y)mg/L、0.24 mg/L、0.21 mg/L 和0.13 mg/L ,去除率分别达99.4 、98.4 、98.7 和95.8 ,部分出水回用。 关键词:铁/炭内电解反应器电镀混合废水一体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了,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一体化处理 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一体化技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工艺机 破CN-、氧化还原 Cr6+为Cr3+等预处理措施是传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中必须的,因其投资大、技术参数控制程度高、操作复杂等弊端,在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起来,以为主体技术的工艺则避免了污水的分类收集、预处理等前期工序,废水可直接混合并进入独立设置的调节池内,进行水量水质调节,然后通过水力提升至铸铁/ 焦炭内电解反应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进入下步工序。由于此类技术不需要对污水进行分类预处理,而是直接混合处理,因此亦名“一体化处理技术”,其典型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 阳极铸铁

Fe-2e→Fe2+E0(Fe2+/Fe)=-0.44V (1 Cu2++Fe→Fe2++Cu(2 阴极焦炭 2H++2e→2[H]→H2↑E0(H+/H2)=0.00V (3) O2+2H2O+4e→2OH- E0(O2/OH-)=0.41V (4) O2+4H++4e→2H2O E0(O2/H2O)=1.22V (5 不断生成的 Fe2+在强氧化剂 Cr6+作用下,生成具有良好絮凝作用的 Fe3+,同时将Cr6+转化 Cr3+,其反应为 6Fe2++Cr2O2-7+14H+→2Cr3++6Fe3++7H2O(6 同时,如果污水中还含有氰化物,则可发生 CN-+O2→CNO-〔→…→N2〕(7

海德能RO膜应用电镀废水处理

海德能RO膜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海德能RO膜在深度污废水处理中被广泛使用,如何控制海德能RO膜的污染成为制约膜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化学清洗是控制海德能RO膜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装置,采用浓度为50mg/L的非氧化性杀菌剂清洗生物污染。清洗后,该装置在0·5MPa下的膜通量由清洗前的13·9 L/m2·h提高到28·3 L/m2·h,膜通量恢复到初期的89·4%;清洗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时,重金属离子易吸附(沉积)是膜污染最主要因素。 由于废水成分复杂并且杂质浓度较高,与处理天然水相比,膜更易受到污染。因此,控制膜污染也就成为反渗透在废水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膜污染控制除减轻浓差极化及加强预处理等手段以外,采用化学清洗也是有效的膜污染控制方法。单一的清洗方法难以奏效,往往采用多种药液按一定顺序分步清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小型反渗透装置进行了化学清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该装置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每次实验结束后只是用自来水进行简单水冲洗,近一年的运行过程中没有进行化学清洗。与初始运行状况相比较,产水电导率基本稳定在3~5μs/cm,脱盐率基本

不变。但是在相同操作压力0·5MPa下,膜通量由初始运行时的31·6L/m2·h,下降到13·9L/m2·h,下降了55·8%,表明膜污染严重,有必要进行化学清洗,以恢复膜的产水能力。 清洗工艺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小型海德能RO膜装置进行化学清洗,可将该装置在0·5MPa下的渗透流量由清洗前的13·9 L/m2·h提高到28·3 L/m2·h,膜通量恢复到初期的89·4%,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应用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时,重金属离子易吸附(沉积)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避免产水能力过快下降,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海德能RO膜技术作为当今先进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少、操作简便方便等优点,在深度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

尼龙电镀前处理工艺

摘要:介绍了适用于尼龙(PA)基材的新型前处理工艺。经过胯胀、调校、钯活化、还原、化学镍δ=0.3μm)、预镀镍或铜(δ=2~5μm)、酸铜(δ=20μm)、光亮镍δ=12μm)、装饰铬(δ=0.3μm)等工艺后,可在尼龙表面获得结合力良好的装饰性镪层。该工艺为开发尼龙塑料在电镀业的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尼龙;电镀;前处理;装饰性镀层 中图分类号:T Gl78;TQ l5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27X(2009)09-0014-02 Pre tre at men t fo r el ect ro pla ti ng of pol ya mid e(PAl sub str at es//B RAN DE S M aj a-Mar io la,F ELS C arl C hri st ian K O D an ny* Abs tra c t:A rel ia ble pro ce ss f or t he p re tre at men t ol pol yam id es(PA)fo r me tal p lat in g was d es c ri be d.B)ap pl yin g sw ell in g,con dit io nin g,Pd a cti va tio n,red uc tio n.el ect ro les s ni ck el lay er(δ=0.3μm),Ni or C u st ri ke l aye r(δ=2-5μm),a ci d co pp er lay er(J=20μm),br igh t n ick el l ay el(δ=12μm)and bri gh t ch ro me lay er(δ=0.3μm),a d ec ora ti ve coa ti ng w it h g ood ad he sio n C an be obt ain ed o n s pe cif ic t ype o f PA su rf ace.Thi s is a si gni fi can t st ep for t he dev el opm en l an d ap pl ica ti on o f th e me ta l pl at ing of pol yam id es. Key wor ds:p ol yam id e; el ect ro pla ti ng;p ret re at men t;de cor at ive coa tin g lay er Fir st.a ut hor'S ad dre ss:Ato te ch Deu ts chl an d G mbH.Ber li n,Ge rm any 尼龙材料的特点 近年来,尼龙作为一种塑料基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作为一种热塑性塑料,尼龙很容易在液态下被加工,在-30~110 0C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它还具有优异的耐热、高冲击强度,弹性变形小,耐摩擦和减震等性能,而低的熔融黏度使其易加工成型。总而言之,尼龙不但重量轻、制造成本低,而且还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各种各样的尼龙塑料如PA6、PAl l、P Al2和PA66等,可根据极性氨基的数量识别。此特性是区分尼龙塑料与A BS、A BS/P C塑料的依据。尼龙塑料电镀前处理如使用铬酸粗化,会对氨基有些影响,得不到预期的良好装饰性效果。因此,在尼龙电镀之前,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注塑不同特性的尼龙塑料时,会添加不同的填充料(如矿纤、玻璃纤维等),以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