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调试报告

计算机网络调试报告

计算机网络调试报告
计算机网络调试报告

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雨花物流基地爱普莱斯员工活动中心智能化工程编号:A5 - 3- 9致:江苏赛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按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进行了自检,质量合格,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2、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3、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质量验收记录□

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I)

本表一式三份,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

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系统(工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系统

施工单位:南京恒天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编号:A5-3-9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必做)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第1章 一.填空题: 1)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在这里,客户是服务请 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美国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布了它研制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3)通信线路的带宽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带) ,单位是HZ。 4)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 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 二.单选选择题: 1)按照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B (A)数据链路层,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C)网络层, 会话层(D)数据链路层,会话层 2)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B A.TELNET B. PPP C. FTP D.SMTP 3)TCP/IP协议有______层体系结构C A. 2 B. 3 C. 4 D. 5 4)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B A.Internet B.ARPAnet C.Ethernet D.NSFNET 5)RFC是下列哪一个英文短语的缩写B (A)Reference For Computers (B)Request For Comment请求评论 (C)Registration Function Citation (D)Renewal Form Catalogue 6)下列哪一个(或几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错误的?C (A)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B)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使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可能出现序号颠倒的分组 三.问答和计算题: 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 解:从源站到目的站分组交换的总时延t1=(p/b+d)*k+(x-p)/b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 培训一批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培训以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技术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实践贯穿整个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过程,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综合素质,强化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使学员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培训目标: (一)进一步增强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三)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四)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技术; (六)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技能水平,能形成专业化、案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风格,具备较为完善的双师型素质,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二、培训模块 (一)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三)企业实践活动。 (四)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三、培训课程(共480学时) 第一部分: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1/6);计80学时 主要讲授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中职教学改革实际,重点进行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1/3);计160学时主要学习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进行专业

大学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计算机网络实习报告范文 对于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来讲,实习期十分的珍贵,在实习里,我们不仅能学习到很多新东西,还能成长的迅速。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一) 认识实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接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流程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作好准备。 一、实习任务 认识实习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激发今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为使同学们具体而有目的的实习,现提出具体实习任务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体情况。 2、如何学习专业知识。 3、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

4、了解计算机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5、通过实习,你有哪些收获,体会。 二、实习时间 ..月..日到..日 三、实习心得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园一行,我看到了先进的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第一次如此近的接触社会工作,本来感觉很遥远的东西,就在自己面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需要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了解到公司和企业的情况,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确定努力方向。在青岛软件园讲座中,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世界的形势,以《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在中国的优势及贸易方面的优势,为我们以后就业奠定了基础。 回来后,听完讲座,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软件,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有哪些就业方面,哪个方面有哪些就业动向,听完讲座,我受益匪

浙大16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1分 1.【第1章】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 A ARPAnet B Internet C Ethernet D NSFNET 正确答案:A 2.【第1章】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共享线路 B 共享硬件 C 共享数据和软件 D 共享硬件、数据、软件 正确答案:D 3.【第1章】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核心部分)和资源子网(边缘部分)两部分组成。下面列出的各项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组成部分的是()。 A 链路 B 路由器 C 结点交换机 D 主机 正确答案:D 4.【第1章】Internet最早起源于()。 A 以太网 B ARPAnet

C NSFnet D 环状网 正确答案:B 5.【第1章】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正确答案:C 6.【第1章】下列哪一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 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 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各个分组可根据序号重新拼装成报文 正确答案:B 7.【第1章】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 TELNET B PPP C FTP D SMTP 正确答案:B 8.【第1章】根据TCP/IP实用协议标准,从下到上第2层、第3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即网际层) B 网际层, 应用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网际层, 传输层 正确答案:D 9.【第1章】下列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总线型 B 关系型 C 星型 D 环型 正确答案:B 10.【第1章】TCP/IP协议一个()层体系结构。 A 2 B 3 C 4 D 7 正确答案:C 11.【第1章】通信子网(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网络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中间结点即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 选择通信介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目??录 一、调研背景 (3) 二、调研目的 (3) 三、调研方法 (3) 四、调研信息 (3) 五、调研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人才结构与人才需求状况 (4) (二)、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以及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5)

(三)、网络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 (6) (四)、历届毕业生反映的问题 (7) 六、调研体会 (8)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在过去的几年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 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 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 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2000年至今,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已经 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列为我国“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企事业、公司等对网络的利用率大 幅度提高,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网络技术专业的 毕业生迎来了就业的“牛市”。 二、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趋势,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对专业岗位进行调 研,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岗位的需求、专业岗位标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网络用户等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岗 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适合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对网络技术初中级员工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形,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等。 2.访谈调查法:访谈权威性的行业机构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访谈或跟 踪调查,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的岗位及能力需求进行调研。

计算机网络基础在线作业

窗体顶端 1.【第1章】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核心部分)和资源子网(边缘部分)两部分组成。下面列出的各项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组成部分的是()。 A 链路 B 路由器 C 结点交换机 D 主机 2.【第1章】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 TELNET B PPP C FTP D SMTP 3.【第1章】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共享线路 B 共享硬件 C 共享数据和软件 D 共享硬件、数据、软件 4.【第1章】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 A ARPAnet B Internet

C Ethernet D NSFNET 5.【第1章】通信子网(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网络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中间结点即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 选择通信介质 6.【第1章】TCP/IP协议一个()层体系结构。 A 2 B 3 C 4 D 7 7.【第1章】下列哪一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 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 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各个分组可根据序号重新拼装成报文 8.【第1章】根据TCP/IP实用协议标准,从下到上第2层、第3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即网际层) B 网际层, 应用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网际层, 传输层 9.【第1章】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10.【第1章】下列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总线型 B 关系型 C 星型 D 环型 11.【第1章】按照理论的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B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会话层 12.【第1章】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规定最大长度的分组。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A 报文头 B 报文尾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习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习报告 这个学期初,学校安排了我在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实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受益匪浅,对网络工程深有体会。 华迪网络实训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网络类职业的就业率 和实现人才职业化转变为目标,按照“工程化、层次化、模 块化”的设计思想,为实训学员配备了多媒体案例分析室、 企业综合布线实训室、企业园区网实训室、企业互联网实训 室、企业网管实训室、信息安全实训室、企业应用(数据)中心实训室和系统集成实训室等职业化环境,并在其中配备了“主流的局域、广域数据线路”和主流品牌的典型“硬件防 火墙、信息安全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应用服务器、多 层交换机、多功能硬件路由器及多用途网络测试仪”等网络 设施和高档网络设备。 这次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 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在组网之前 我们必须了解下面几个名词术语及其作用: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 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在常见

的小型网络中(例如家庭网络和学生宿舍网),网络管理员都是采用手工分配IP地址的方法,而到了中、大型网络,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在中、大型网络,特别是大型网络中,往往有超过100台的客户机,手动分配IP地址的方法就不太合 适了。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一种高效的IP地址分配方法,幸好,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说DHCP服务器是主要作用是为某一区 域内的机子分配IP地址的。 我在这次实习中的任务:1.组网和互联模式:用HUB组建两个星型局域网,星型是所有计算机都接到一个集线器(或是交换机、路由器等),通过集线器在各计算机之间传递信号。 每个局域网设一主机服务器,在此主机上安装双网卡,通过另一个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到实现对外连接到另个局域网 和互联网。 2.局域网应用:在每个局域网要拥有自己的DNS 服务器、DHCP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一个Linux 服务器。 这次实习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网线的制作了;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域控制器的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Web 站点的设置与发布;同时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常用的控制 台命令,网络命令的使用,以及网络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安全日志。系统日志和应用程序日志的查看和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按照我省“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至2010年,我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缺口在8万左右,而每年仅有2.2万人供给量,各行业的信息部门都急需网络规划、组建、运行、维护的高技能人才,这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一、建设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1994年就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229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2%,专业对口率为85.4%。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2.5+0.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具备基本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二、建设目标 深化与IT行业、产业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融教学做、培训认证、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网络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经过2-3年的努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省内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 (一)创新“311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联想集团、惠普集团、锐捷网络的合作,采取“校内培养+企业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争取全程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2009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40人。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组网、管网、用网”核心能力为标准。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三)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具有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师2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使双师比例达到95%以上。2009年力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院级教学团队。 (四)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功能,提升实训室的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新建2个、扩建2个校内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使其校内外实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实验三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 系别计算机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实验三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 系别计算机系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高卓

实验三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 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3. 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4. 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5. 理解TCP重传机制 二、实验原理: 一. TCP报文格式 16位源端口号16位目的端口号 32位序号 32位确认序号 4位首 部长度保留(6 位) U R G A C K P S H R S T S Y N F I N 16位窗口大小16位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 选项 数据 二. TCP连接的建立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 三.TCP连接的释放 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如图: 四. TCP重传机制 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 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 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 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 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 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1)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2)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3.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 ① 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 层,而TCP/I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 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 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 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 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 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 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而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 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OSI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后来才开始制定无连接的服务标准,而TCP/IP一开始就 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的数据报对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以及分组话音通 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⑤ OSI与TCP/IP对可靠性的强调也不相同。对OSI的面向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 运输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尤其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措施提供可 靠性,而且网络和运输层也有类似技术。而TCP/IP则不然,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 问题,应由运输层来解决,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数据或数据出错,网络本身 不进行错误恢复,丢失或出错数据的恢复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由运输层完成。 由于可靠性由主机完成,增加了主机的负担。但是,当应用程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甚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第五次作业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开始时间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16:20 状态完成 完成于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16:58 耗时37 分钟 45 秒 分数 成绩满分 窗体顶端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移动笔记本用户最理想的接入网络的方式是________。 选择一项: a. 同轴电缆 b. 光纤 c. ADSL d. 无线LAN 反馈 正确答案是:无线LAN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目前光纤接入网络的适用对象为________。选择一项: a. 校园计算机 b. 笔记本用户 c. 大中型企业用户 d. 个人用户 反馈 正确答案是:大中型企业用户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IP协议运行于分层模型的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物理链路层

b. 传输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网络层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网线(双绞线)内部有几根导线________。选择一项: a. 2 b. 8 c. 6 d. 4 反馈 正确答案是:8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Internet的通信协议是______。 选择一项: a. TCP/IP b. NWLINK c. NETBEUI d. OSI/ISO 反馈 正确答案是:TCP/IP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发送电子邮件时,如果接收方没有开机,那么邮件将________。选择一项: a. 退回给发件人 b. 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 c. 丢失 d. 开机时重新发送

反馈 正确答案是: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TCP/IP协议中TCP协议负责______。选择一项: a.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b. 以上都不是 c. 接入互联网 d. 数据传输 反馈 正确答案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题目8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对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述》述课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述》述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述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学生每天上网,但他们对网络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一个重要分支,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本章只是让学生对网络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以后网络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本节又是本章的基础篇,将从网络定义、功能、拓扑结构、网络软件、网络硬件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网络,以便今后在使用网络时用专业知识去解释并探究。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职高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学生大都上过Internet 网,熟悉其常用功能,在学校机房又用过局域网,但他们对网络专业知识了解不多。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而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差,学习自主性差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教材以及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其功能掌握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认识局域网的 三种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了解网络硬件在网络中的作用理解协议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网络作为工具解决生 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功能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三种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网络常用硬件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号 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项目列表

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01班 实验地点: xxx实验室实验时间:仪器编号: 同组人员: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教员评语: 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的方法 2、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 2、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协议的部分功能 四、实验环境 1、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PC 一台。 2、每台PC 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3、Wireshark 程序(可以从下载) 和WinPcap 程序(可以从 下载。如果Wireshark 版本为或更高,则已包含了WinPcap 版 本。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安装网络协议分析仪 安装 Wireshark 版本。双击Wireshark 安装程序图标,进入安装过程。根据提示进 行选择确认,可以顺利安装系统。当提示“Install WinPcap 时,选择安装;此后进入安 装WinPcap 版本,并选择让WinPcap 在系统启动时运行。此后,Wireshark 将能安装好 并运行。 2、使用Wireshark 分析协议 (1) 启动系统。点击“Wireshark”图标,将会出现如图1 所示的系统界面。 图1 Wireshark 系统界面 其中“俘获(Capture)”和“分析(Analyze)”是Wireshark 中最重要的功能。 (2)分组俘获。点击“Capture/Interface”菜单,出现如图2 所示界面。 图 2 俘获/接口界面 如果该机具有多个接口卡,则需要指定希望在哪块接口卡俘获分组。点击“Options”,则出现图3 所示的界面 图 3 俘获/接口/选项界面 在该界面上方的下拉框中将列出本机发现的所有接口;选择一个所需要的接口;也能够在此改变俘获或显示分组的选项。 此后,在图2 或者图3 界面中,点击“Start(开始)”,Wireshark 开始在指定接口上俘获分组,并显示类似于图4 的界面。 当需要时,可以点击“Capture/Stop” 停止俘获分组,随后可以点击“File/Save”将俘获的分组信息存入踪迹(trace)文件中。当需要再次俘获分组时,可以点击“Captuer/Start”重新开始俘获分组。 (3)协议分析。系统能够对Wireshark 俘获的或打开的踪迹文件中的分组信息(用File/Open 功能)进行分析。如图4 所示,在上部“俘获分组的列表”窗口中,有编号(No)、时间(Time)、源地址(Source)、目的地址(Destination)、协议(Protocol)、长度(Length)和信息(Info)等列(栏目),各列下方依次排列着俘获的分组。中部“所选分组首部的细节信息”窗口给出选中帧的首部详细内容。下部“分组内容”窗口中是对应所选分组以十六进制数和ASCII 形式的内容。 图 4 Wireshark 的俘获分组界面 若选择其中某个分组如第 255 号帧进行分析。从图4 中的信息可见,该帧传输时间为俘获后的秒;从源IP 地址传输到目的IP 地址;帧的源MAC 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分别是和 (从中部分组首部信息窗口中可以看到);分组长度74 字节;是TCP 携带的HTTP 报文。从分组首部信息窗口,可以看到各个层次协议及其对应的内容。例如,对应图5 的例子,包括了Ethernet II 帧及其对应数据链路层信息(参见图5),可以对应Ethernet II 帧协议来解释对应下方协议字段的内容。接下来,可以发现Ethernet II 协议上面还有PPP-over-Ethernet 协议、Point-to-Point 协议、IP 和TCP 等,同样可以对照网络教材中对应各种协议标准,分析解释相应字段的含义。 注意:当我们分析自行俘获分组时,即使无法得到与如图4 所示完全一样的界面,但也能够得到非常相似的分析结果。在后面的实验中,读者应当有意地改变相应的报文内容或IP 地址等,培养这种举一反三能力的能力。 图 5 Ethernet 帧及其对应数据链路层信息 当俘获的分组太多、类型太杂时,可以使用Analyze 中的“使能协议(Enabled Protocols)”和过滤器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2017北大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题附件 (15秋16春)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请补画出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波形图(第 3章) 数字数据 「01101 1101 1 NRZ 编码 _| ~| \_[―! |_: _ I j 1 i j till 同步时钟 WLfiMarrnM i ii i : : \ \ i \ I ] I \ \ \ 曼彻斯特 ■ ! i ] ! E J ! ! ! ! I J 1 i E ] | | 差分曼彻斯特 : 答: 0 110 1110 11 I = 1 r ―I =L4 [ i ― i 一 ihhhrLTLhhhM i ! UrlJWUUWI 」丁 TUtwirhiJiHrLit 2、如图所示,某家庭预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并通过相应的无线设备连接到校园网的交 换机A 上,家庭电脑使用私有 IP 地址,校园网使用公有 IP 地址,请自选无线设备设 数字数据 NRZ 编码 同步时钟 曼彻斯特 差分曼彻斯特

计该无线局域网,具体要求如下:(第4章) 1)图中补画无线局域网连接图,并注明需用的无线网络设备的名称2)写出所用无线网络设备的主要功能

家庭电脑 192.168.0.100 192.168.0.105 无线网卡: 实现计算机与无线传输介质的连接 收发无线信号 完成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大部分功能 无线路由器: AP 功能 DHCP 、NAT 、防火墙、MAC 地址过滤等 3、请回答卜列有关 DNS 域名系统的问题 答: 交换机A 137.189.0.0 交换机B 家庭电脑 192.168.0.100 192.168.0.105

计算机网络改造项目需求说明书

****计算机网络改造项目需求说明书 2012年*月*日

一、项目需求 ***服务中心(简称“****”)是****的重要支撑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孵化服务。****本部位于****,为两座连体办公楼(7号楼和9号楼),9号楼为4层、7号楼为7层,大楼建筑面积1.1474万平米,楼内入驻企业100余户,常驻办公企业60户。中心设有两个机房,分别在9号楼4层和7号楼7层。****06年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楼内用户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入Internet,该项目是通过对旧网络系统的改造升级,并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满足用户高速地访问互联网业务。 ****IBI大楼计算机网络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接入网带宽不足,资源受限,不能满足中心及入驻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的出口带宽为10兆,主要为中心内部办公所用,同时中心内部存在多条固定的上网专线,使用已近饱和,不能满足新开展业务的需求。另外需要解决楼内入驻企业的上网,带宽缺口就在20兆以上。 2.改造网络系统结构,满足中心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中心内网和外网需进行隔离;要实现企业服务网与中心网络的隔离。未来中心内部办公网(OA系统)、对外服务信息网(Web服务)的建设,将需要依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改造需要为下一步各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3.有线网络系统不能满足灵活接入、移动办公的需要。中心内

部办公和企业需要灵活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如开展的各项公共活动,需要解决临时、方便、宽带、移动、无线漫游的网络接入方式。 4.旧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6年前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经过几次楼宇改造之后,结构不能很好与现需求对接,布线陈旧老化、系统需要更新升级。包括网络设备(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和辅助设施。 5.机房设备设施老旧需要更新,目前机房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光端机都是5年前配置,机房配套设施也濒于过保质期失效,如UPS已超期使用,随时有停机风险。 6.提升网络管理服务水平,中心网络改造后,要提升中心内部网络信息的运管水平,也要加强为入驻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的能力。这些内容包括:互联网宽带接入、机房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服务器配置、综合布线、PC机维护、终端控制、用户管理(用户包括企业和中心两种用户)。该项内容主要是管理能力的提升。 当前网络的改造目标就是集中解决好上述问题,归结为接入带宽进行提升、机房装修改造、网络设备的更新升级、无线网络接入的全楼覆盖和网络运管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原则 先进性和实用性,既要有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又要以IBI的

计算机网络设备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设备项目申请报告范文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

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讲义

第一章概述 了解:说明知其然;熟悉:说明知其所以然;掌握:说明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以运用。 网络发展: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为什么要使计算机结构标准化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因为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紧密.第二个就是因为体系结构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所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网络组成:计算机网络是由:服务器、工作站、通信设备、传输介质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和网络系统软件组成的, 网络分类:(1)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可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2)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3)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等网络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带宽本上包含两种含义: (1)带宽本来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量“。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即为b/s。子这种单位的前面也通常加上千(k)、兆(M)、吉(G)、太(T)这样的倍数。 3、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进场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

够通过网络。显然,吞吐量受到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对于一个100Mb/s的以太网,其额定速率为100Mb/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因此,对100Mb/s的以太网,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只有70Mb/s。 4、时延: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者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也可以称为延迟或者迟延。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时间。发送时延也可以称为传输时延。发送的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对于一定的网络,发送时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送的帧长成正比,与发送数率成反比。 (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数率(m/s)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5 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间低一些,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3×10^5 km/s,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0×10^5 km/s。 (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处理,分析分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查到适当路由等,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的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排队延时通常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这样数据在网络中尽力的总延时就是 总延时 = 发送延时 + 传播延时 + 处理延时 + 排队延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